資源簡介 第13課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課標要求《歷史課程標準》要求:了解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本課是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課主要講述“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及其運用實踐。香港、澳門的回歸。香港、澳門都是歷史遺留問題,是近代百年的國恥,港澳回歸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夙愿,進入新時期后鄧小平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香港、澳門的回歸提供了途徑。“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具有極大的感召力,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雪洗了中國百年國恥,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邁出了重要一步。教學目標1.知道“一國兩制”的內涵和香港、澳門回歸的過程。2.認識“一國兩制”對祖國統一大業的意義。3.通過史料分析理解,進一步理解“一國兩制”和香港、澳門回歸的原因。4.通過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理解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趨勢,增強對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香港和澳門回歸的過程和歷史意義。2.教學難點“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 讓學生猜一猜歌曲名稱。 以歌曲為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思考歌曲所傳遞的情感,進而順利導入本課的學習。展示《七子之歌·澳門 》和《七子之歌·香港 》的歌詞或詩詞 讓學生思考七子之歌所傳達的情感是什么。知識講解一、“一國兩制”的構想 1.“一國兩制”提出的背景 教師語言介紹香港的相關情況,并展示幾張香港的美景圖片。 使學生對香港有個整體的認識。教師讓學生回顧八年級上冊的所學知識,思考香港問題的由來。 學生思考并回答。 回歸舊知,加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連貫性。教師介紹澳門的相關情況和澳門問題的由來 對于澳門問題,學生了解的不一定很深入,這部分直接教師講授。教師讓學生討論如何既不影響中英、中葡兩國關系的正常發展,又不影響香港和澳門的穩定繁榮而將其收回呢? 學生分組討論,最終引導學生采用和平的方式使香港澳門回歸。 分組討論,激發學生的興趣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更加投入。2.“一國兩制”的提出 教師以時間軸的方式呈現“一國兩制”提出的過程 學生根據時間軸對“一國兩制”有個初步的感知 加強學生的時間觀念。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說一說“一國兩制”的含義和意義 學生根據教材回答“一國兩制”的含義 培養學生閱讀教材和關鍵信息提取的能力總結過渡:那么“一國兩制”構想是如何成功的運用于香港和澳門問題呢?我們接著進行下面的學習。知識講解二、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1.香港的回歸 教師以圖片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的展現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在1982年的談判過程 直觀感受談判過程,感受偉人鄧小平的魅力。 教會學生學習材料提取方法教師講授189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發表和香港回歸,并用視頻播放香港回歸的場景。 學生通過視頻的觀看,增強民族自豪感。視頻中出現了香港區旗,引導學生思考香港區旗區徽的寓意。 學生各抒已見,進一步感受祖國的統一。 發散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以材料的方式分析總結香港回歸的原因。 學生根據史料提煉回答。 培養學生分析運用史料的能力。2.澳門的回歸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說說澳門回歸的歷程。 學生自學,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閱讀教材和關鍵信息提取的能力對照香港,教師直接講解澳門區旗區徽的寓意。3.香港澳門回歸的意義 教師以材料的方式分析總結香港回歸的原因。 學生根據史料提煉回答。 培養學生分析運用史料的能力。教師展示數據圖表,讓學生感受港澳回歸后的巨大變化。 提升學生對“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認識,增強學生對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教師呈現港珠澳大橋的相關介紹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國兩制”的相關講話。隨堂練習1.中國領導人當初提出“一國兩制”構想要解決的問題是( C )A.收復香港問題 B.收復澳門問題C.統一臺灣問題 D.如何加大開放的力度2.我國能夠成功于1997年、1999年分別香港收回香港和澳門主權的主要原因在于(B )A.國際地位的提高 B.綜合國力的增強C.軍事力量的壯大 D.“一國兩制”的構想3.“一國兩制”的核心內容是( C )A.以大陸社會主義制度為主 B.允許存在不同社會制度C.祖國統一 D.尊重港澳臺的歷史與現實4.下列對“一國兩制”理解正確的選項是( D )①“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②“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③“一國兩制”是我國的根本制度④“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我國的經濟特區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主要區別是( C )A.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 B.與中央的關系不同C.社會制度不同 D.各自的權限不同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