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蒼南縣靈溪二高2011-2012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蒼南縣靈溪二高2011-2012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試題

資源簡介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化 學 試 卷
一、選擇題(本小題共23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3分共69分)
1.下列通式只表示一類物質的是( )
A.CnH2n+2 B. CnH2n C. CnH2n-2 D. CnH2n-6
2. 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氫譜圖中能給出三種信號的是
A.CH3CH2CH3 B. CH3CH2COCH2CH3 C. CH3CH2OH D. CH3OCH3
3.能夠快速、微量、精確的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的物理方法是( )
A.質譜 B.紅外光譜 C.紫外光譜 D.核磁共振譜
4.下列有機物的命名正確的是( )
A.4,4,3-三甲基己烷 B.2-甲基-4-乙基-1-戊烯
C.3-甲基-2-戊烯 D.2,2-二甲基-3-戊炔
5.制備氯乙烷的方法合理的是( )
A.乙烯與氯化氫加成 B.等量的乙烷與氯氣取代
C.乙烯與氯氣加成 D.乙烯加氫后再氯代
6.下列最簡式中,沒有相對分子質量也可以確定分子式的是( )
A.CH3 B.CH2 C.CH D.C2H3
7.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C5H11Cl,已知:分子中有兩個-CH3、兩個-CH2-、一個和
一個-Cl,它的可能的結構有幾種(本題不考慮對映異構體)( )
A.2 B.3 C.4 D.5
8.下列各組烴的混合物,只要總質量一定,無論它們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燒后生成CO2和H2O都是恒量的是(  )
A.C3H6 C2H4 B.C2H4 C2H6 C.C3H8 C3H6 D.C6H6 C2H4
9. 具有解熱鎮痛及抗生素作用的藥物“芬必得”主要成分的結構簡式為 ,它屬于:( )
①芳香族化合物;②脂肪族化合物;③有機羧酸;④有機高分子;⑤芳香烴 A.③⑤ B. ②③ C.①③ D. ①④
10. 下列各組有機物中,其一氯代物的數目相等的是( )
A.正戊烷和正己烷 B.甲苯和乙烷
C.對二甲苯和2,2-二甲基丙烷 D.甲苯和2-甲基丙烷
11. 某同學在所收到的信封上發現有收藏價值的郵票,便將郵票剪下來浸入水中,以去掉郵票背面的黏合劑。根據“相似相溶”原理,該黏合劑的成分可能是 ( )
12. 下列物質中沸點最低的是 (  )
A. 正丁烷 B. 異丁烷 C. 異戊烷 D. 新戊烷
13.從石油分餾得到的石蠟,用氯氣漂白后,燃燒時會產生含氯元素的氣體,這是由于石蠟在漂白時與氯氣發生過
A.加成反應 B.取代反應 C.聚合反應 D.催化裂化反應
14. 對尼古丁和苯并[a]芘的分子組成與結構描述正確的是 ( )
A.尼古丁為芳香族化合物
B.苯并[a]芘的分子式為C20H18
C.苯并[a]芘分子中含有苯環結構單元,是苯的同系物
D.尼古丁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
苯并[a]芘分子中的所有氫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15. 1999年,在歐洲一些國家發現飼料被污染,導致畜禽類制品及乳制品不能食用,經測定飼料中含有劇毒物質二惡英,其結構為 ,已知它的二氯代物有10種,則其六氯代物有
A.15種 B.11種 C.10種 D.5種
16. 形成下列高聚物的單體相同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7. 某烴分子中,有一個由碳碳單鍵構成的六元環,有一個碳碳雙鍵,還有一個碳碳叁鍵,
則能滿足上述條件的烴的分子式可能是( )
A.C8H8 B.C10H16 C.C12H22 D.C14H22
18.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用C8H18萃取溴水中的溴,可觀察到溶液分層,上層為橙紅色,下層接近無色。
B.有機物一定含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硫等元素
C.在石油的分餾實驗中,溫度計的水銀球插入石油中以測液體的溫度
D.石油的裂化、裂解、分餾與煤的干餾均屬于化學變化
19. 下列氣體分別和溴水混合振蕩,靜置后分為兩層,水層、油層均為無色的是( )
A.己烷 B.四氯化碳 C.NaOH溶液 D.裂化汽油
20. 有八種物質:①甲烷、②苯、③聚1,3-丁二烯、④丙烯、⑤2-丁炔、⑥環戊烷、
⑦聚乙烯、⑧環己烯,即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又能與溴水反應使之褪色的是( )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
21. 某有機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n mol H2O和n mol CO2。則該有機物的組成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
A.分子中C、H、O的個數比為1:2:1 B.分子中C、H的個數比為1:2
C.該有機物是烯烴、符合通式CnH2n D.該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元素
22. 將0.1mol兩種氣態烴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后得3.36L(標準狀況)CO2和3.6g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有乙烯 B.一定有甲烷 C.可能有丙烯 D.可能有乙烷
23. 0.1mol化合物甲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4.48LCO2(標況),推測甲是( )
A、CH4 B、C2H4 C、C3H6 D、C6H6
二、非選擇題(共31分)
24. (9分)現有下列各組物質: 1.(5分)
①O2和O3 ②CH2=CH—CH3和CH2=CH—CH=CH2 ③ ④石墨和C60  ⑤CH3CH2CH3和CH3C(CH3)3 ⑥
⑦和質量數為238、中子數為146的原子
⑧C2H5C≡CCH3和CH3CH=CHCH=CH2 ⑨乙醇和二甲醚
按要求用序號填空
(1)屬于同系物的是
(2)屬于同分異構體的是 (3)屬于同位素的是
(4)屬于同素異形體的是 (5)屬于同種物質的是
2.(4分)(1)1,3-丁二烯與溴單質(60℃高溫)的反應:
(2) 2-甲基-1,3-丁二烯的加聚反應:
25.(4分)回答下列問題:
(1)2—甲基—3—乙基戊烷的結構簡式
(2) 的系統命名法的名稱
(3)的系統命名法的名稱為 。
(4)2-甲基-1,3-丁二烯的鍵線式 ;
26. (12分)有機物A、B、C、D、E能發生如下所示的轉化。E是酯類。請回答下面有關問題:
(1)寫出A、B、C、D、E的結構簡式;
; ; ; 。
(2)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屬于有機反應的哪一個類型: ;
27、計算題( 6 分)為了測定一種氣態烴A的化學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一密閉容器中燃燒,定性實驗表明產物是CO2、CO和水蒸氣。學生甲、乙設計了兩個方案,均認為根據自已的方案能求出A的最簡式,他們測得的在有關數據如下(圖中的箭頭表示氣流的方向,實驗前系統內的空氣已排盡):
甲方案:燃燒產物增重2.52g 增重1.30g 生成CO21.78g
乙方案:燃燒產物 增重5.60g 增重0.64g 增重4g
試回答:
(1)根據兩方案,你認為那種方案能求出A的最簡式? 并說明理由。 (填“甲”或“乙”)
(2)若能,請根據你選擇的方案,通過計算求出A的分子為?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歷 史 試 卷
試卷Ⅰ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題3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禮記·大傳》:“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這段文字主要是為了論證下列哪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嫡長子繼承制 D.一夫一妻制
2.下列有關秦朝地方行政管理體系的表述,錯誤的是( )
A.“郡”“縣”都是直屬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區劃
B.“道”是設置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地方行政機構
C.郡縣長官全部由皇帝任免和調動,不得世襲
D.郡縣制的建立是管理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3.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從公元前訖20世紀始終直接向各個農戶抽稅的國家。”中國能做到這一點,根本上是由于實行了( )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權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
4.魯迅《阿Q正傳》中寫道:阿Q因“(錢大爺的兒子)辮子也不見了”而暗地里稱之為“假洋鬼子”。沈從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課》中說:“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點,綠營制度沒有改變多少……。守兵當值的,到時照常上衙門聽候差遣。馬兵仍照舊把馬養在家中,衙門前鐘鼓樓每到晚上仍有三五個吹鼓手奏樂。”這兩段文字可以用來說明辛亥革命( )
A.并未給中國社會帶來深刻的變化 B.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C.推動了中國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 D.對軍事制度變革的影響
5.某班四位同學在對近代日本侵華歷史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繪制出重大事件發生地的地圖(如圖1),并作出以下說明。其中正確的是( )
甲:1932年日軍在①處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乙:1937年日軍在②處制造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
丙:1894年中日海軍曾在處展開決戰,雙方損失相當
丁:1938年八路軍在④處消滅日軍萬余人,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
6.下列中國近代史上軍隊的名稱按其出現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國民革命軍   ②北洋海軍   ③八路軍  ④中國工農紅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7.1923年共產國際指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是必須的……但中國共產黨無論如何不應在這些活動中隱藏自己特殊的旗幟”。“特殊的旗幟”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B.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
C.新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D.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
8.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報》社論指出:“前程無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誕生,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開始自己當權管理國家,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揭開了歷史的新的巨冊。”下列對“新的巨冊”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
A.中國人民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極大地增強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C.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當家作主,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D.中國革命的勝利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9.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在1958年時曾說,“如果給予中國共產黨政權這樣的承認,那對于遠東各非共產黨國家的政府的生存幾乎是致命的打擊。”下列各項中,表明美國開始改變杜勒斯時代上述對華政策的是( )
A.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 B.尼克松遣基辛格秘密訪華
C.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D.中美發表《上海聯合公報》
10.伯利克利執政時代,古希臘民主政治達到巔峰,實現了希臘公民的輪番而治。下列機構體現了“輪番而治”的是( )
①十將軍委員會 ②公民大會 ③五百人會議 ④陪審法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美國歷史學家弗格森在《美國革命史(1763--1790)》中寫道:“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反對政府暴政。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群眾暴政的侵犯。”這段話屬于弗格森對( )
A.美國聯邦政府的創建及作用的評價 B.1776年革命派的自由理念的批評
C.1787年聯邦派關于自由解釋的評價 D.聯邦創建前后不同自由觀點的介紹
12.按德意志帝國憲法的規定,德國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兩部分構成。下列與帝國議會有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帝國議會由普選產生,但作用很小
B.帝國內閣的產生須經帝國議會同意
C.帝國議會是帝國的最高機構,擁有實際權力
D.帝國議會對皇帝負責,在內閣中擁有絕對權力
13.馬克思曾指出,運用《共產黨宣言》原理“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下列選項可以佐證上述觀點的是( )
①共產主義者同盟建立 ②巴黎公社革命 ③十月革命勝利 ④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歷史上,一次戰爭的結果往往成為另一次戰爭的起因。這一說法不適用于( )
A.甲午中日戰爭與抗日戰爭 B.普法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C.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朝鮮戰爭 D.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15.一個時期的流行語匯能折射當時的社會面貌。下列流行語匯,最可能出現于20世紀最初十年的是( )
A.不平衡 大危機 干預 B.整體 軍事集團 軍備競賽
C.國家壟斷 福利國家 凱恩斯 D.瓜分世界  帝國主義 法西斯主義
16.“黎明的山巒疊起一片灰暗,炫目的陽光泛起紫色的瘋狂……一輛輛坦克一路踉蹌沖向防線,……士兵們爭先恐后爬向灼人的戰火。”英國戰壕詩人的這首詩最有可能描寫的是( )
A.1813年的萊比錫之戰 B.1815年的滑鐵盧之戰
C.1914年的馬恩河戰役 D.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
17.一戰后,協約國標榜采用民族自決的原則來處理國際事務,實際上它們可以“靈活”地選擇是否采用這一原則。下列事件,體現了協約國“靈活”處理國際事務的有( )
①對俄國十月革命進行武裝干涉 ②確認波蘭的獨立
③同意猶太人建立猶太國家 ④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交給日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李巨廉在《血碑——震撼全球的兩次世界大戰》指出:“回首20世紀的歷史,人們會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直存在制止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二戰前,制止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沒有變成現實的原因,不包括( )
A.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尚未建立 B.英法美蘇諸大國推行中立自保政策
C.中國、西班牙等國國力弱小 D.德意日正式結成三國軍事同盟,力量強大
19.圖2是二戰期間某重大歷史事件的宣傳海報。下列對這一事件的發生不具有推動作用的是( )
A.《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 B.《大西洋憲章》的發表
C.丘吉爾、羅斯福聲明援助蘇聯 D.日本偷襲珍珠港
20.有關圖3所示戰役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該戰役代號為“霸王行動”
B.該戰役是在開羅會議上決定的
C.該戰役的發生,標志著二戰達到了真
正的世界規模
D.該戰役后日本開始喪失太平洋戰場的戰
略主動權
21.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驚愕、震撼和
恐懼。下列四個同學的行為或觀點,體現了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是ABCD( )
①王海同學放飛和平鴿,為世界上所有遭受戰爭傷害的人們祈禱
②石建同學寫了一篇文章,譴責日本軍國主義,對受害的日本人民表示同情
③史智同學寫了一首詩《讓歷史告訴未來》,從正反兩方面對原子彈爆炸進行反思
④張望同學在手抄報中寫道:“美國對日本多放幾顆原子彈將其夷為大海就好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政治家們清醒地認識到“歐洲已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這一認識主要是基于二戰后( )
A.歐洲喪失了世界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
B.歐洲經濟凋敝、政治危機、社會動亂
C.來自蘇聯的威脅和美國的滲透、控制加劇
D.歐洲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一體化進程開始
23.下框所示內容選自某國際組織文件,從中可以推斷該組織建立的目的是( )
A.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B.促進戰后經濟的恢復
C.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 D.構建政治軍事的同盟
24.拉彬紀念碑碑文上寫著:“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就在這里,以色列總理兼國防部長伊扎克·拉賓被謀殺了,和平應該是他的遺產。” “和平應該是他的遺產”主要是因為拉賓( )
A.與巴解組織多次談判,最終簽署和平協議
B.主持巴以和談,幫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C.與埃及簽署“戴維營協議”,實現埃以建交
D.接受“土地換和平”原則,拉開中東和平進程帷幕
25.下表為《海灣戰爭參戰雙方傷亡情況統計》,發生表中所示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
國別
伊拉克
美國
死亡人數
約2萬人
148人
受傷人數
約8萬人
458人
A.伊拉克地勢平坦 B.伊拉克軍隊倉促應戰
C.美軍人多勢眾 D.美軍廣泛采用高科技武器
試卷Ⅱ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1小題,共25分。
26.近現代史上,列強對臺灣的態度變化折射出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99年9月美國向列強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門戶開放”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對任何勢力范圍、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人民教科書《歷史》必修一
材料二:……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1943年《開羅宣言》
材料三:1950年8月,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奧斯汀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賴伊說:“改島(臺灣)的實際地位是:它是一塊由于盟軍在太平洋的勝利而從日本手里接受過來的領土。像其他這樣的土地一樣,它的法律地位在國際上采取行動決定它的前途之前是不能夠確定的。”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研究局編《臺灣問題文獻資料選編》
材料四: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美國人民將與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業和其他非官方關系。……美利堅合眾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只是中國的一部分。
—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1)依據上述材料,結合相關歷史背景分析不同時期美國對臺灣的態度。
(2)概括指出清末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并分析其成因。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地 理 試 卷
(完卷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共35題,每題2分,總70分)
1.下列選項中屬于自然資源的是 ( )
A.汽油 B.稻谷 C.原煤 D.雷電
隨著人們生態價值觀的改變及對自己生活環境質量的關注,“綠色”作為一個概念,成為一個很時尚的名詞。“綠色食品”、“綠色能源”、“綠色消費”是當今的熱點話題。據此回答2~3題。
2.下列對“綠色消費”的理解,錯誤的是( )
A.要求人們購買、使用帶有綠色的物品
B.盡量使用對環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盡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3.為了生產“綠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 )
①使用低毒農藥防治病蟲害 ②引進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劑、防腐劑 ④利用作物病蟲的天敵防止病蟲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全球變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與之相伴隨的還有“全球變暗”,即地球大氣層中的懸浮顆粒物增加,云層變厚,能夠直接到達地球表面的陽光逐漸減少,地區因此而變得越來越“暗”。據此回答引起“全球變暖”和“全球變暗”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
A.太陽輻射能力在減弱 B.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 D.沙塵暴肆虐全球
讀右面“若干種能源的發電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圖”,完成5—6題:
5. 圖中發電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
源是:( )
A.可再生能源  B.煤
C.天然氣  D.核能
6. 結合發電成本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關系,我
國今后能源的發展方向是( )
A.加強對天然氣和核能的合理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和煤炭的能源消費比重
B.加強對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的合理利用,增加煤炭和核能的能源消費比重
C.加強對煤炭和天然氣的合理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能源消費比重
D.加強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合理利用,增加天然氣和煤炭的能源消費比重
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聯系。下圖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導外力作用類型,讀下圖并回答第7—9題。
7. 下列有關外力作用a、b、c、d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a—風力侵蝕作用 ②b—風力搬運作用
③c—流水溶蝕作用 ④d—流水搬運作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 在c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沙塵暴
9. 蒙古高原最突出的生態問題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鹽堿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多樣性減少
讀我國江南某地土地資源構成和利用結構圖(下圖),據此回答10-12題:
10. 該區域土地后備資源約占土地面積的( )
A.l% B.20% C.19% D.21%
11. 該區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
的環境問題(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
C.土壤鹽堿化
D.溫室效應
12. 解決該地區土地利用中存在的 問題,現階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 B.退耕還林還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農業基地 D.開發利用土地的后備資源
所謂“煤變油”是指通過化學反應,將煤所含的碳氫化合物轉化加工成為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等液體燃料的煤液化技術。技術上分為“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兩種。無論哪一類液化技術,我國都有成熟的范例。煤液化技術已被列入國家“十五”發展計劃。據此回答13-14題:
13.我國將“煤變油”技術列為國家“十五”發展計劃的原因不包括( )
A.我國石油資源匱乏,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B.我國煤炭資源豐富
C.“煤變油”能大量節省水源,緩解水資源危機
D.我國已擁有煤變油的技術
14.我國實施“煤變油”最理想的省市區是( )
A.上海市 B.山西省
C.廣東省 D.湖南省
右圖是我國某地生態農業系統圖。讀圖,回答15-16題:
15.圖中各字母代表的含義,正確的是( )
①a一糧食 ②b一養禽
③c一秸稈 ④d一發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關于該地農業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
是( )
①有利于實現秸稈還田,增加土壤肥力
②加劇農村燃料、飼料、肥料相爭的矛盾
③有利于改善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④增加農業生產成本,降低勞動生產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讀右圖(七省區某種植被面積占全國該種植被面積比例圖),回答17~18題。
17.該植被是( )
A.沼澤 B.溫帶落葉闊葉林
C.荒漠 D.草原
18.該植被分布區最普遍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
A.土地次生鹽堿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樣性銳減
據新華網綜合消息,中哈輸油管線(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哈薩克斯坦阿塔蘇輸油管線)于2004年9月28日開始鋪設,管線全長1000公里。據此回答19~22題。
19.中哈輸油管線鋪設過程中,沿線需要注意的主要生態問題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鹽堿化 C.土地荒漠化 D.氣候變暖
20.哈薩克斯坦石油最豐富的地區在( )
A.里海沿岸 B.巴爾喀什湖附近
C.額爾齊斯河沿岸 D.北部丘陵
21.中國已經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下列措施中,從“開源”方面能有效保證我國石油安全的是( )
①在海外大力投資石油的開發和經營 ②加速國內石油資源的勘探與開發 ③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進口渠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目前,我國進口的石油基本上來自中東。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進口渠道,從位置方面考慮,除中東外較為理想的進口石油的地區是( )
①加勒比海地區 ②北非 ③東南亞 ④中亞 ⑤俄羅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圖示意近年來我國耕地減少的因素構成情況。完成23~24題。
23.對耕地造成實質性減少的因素主要是( )
A.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 B.災害損失、農業結構調整
C.建設用地、農業結構調整 D.災害損失、建設用地
24.“生態退耕”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有( )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減少蒸發量 ③保護生物多樣性 ④促進水循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地表環境中各種事物和現象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當某事物發生變化時會給其他事物帶來影響,甚至引發一系列的變化。讀下圖,回答25~26題。
25.圖中X是指( )
A.海平面上升  B.城市數量增多
C.動物數量減少  D.冰雪覆蓋面積擴大
26.世界各國對此變化應達成的共識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規模
C.控制大氣中CO2的含量  D.保護人類文化遺產
對黃土丘陵溝壑區某地,相同面積、不同土地覆蓋水土流失的觀測結果如下表。據此完成27~28題。
降雨量
(mm)
降雨
強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徑流量
(L)
泥沙量
(kg)
徑流量
(L)
泥沙量
(kg)
徑流量
(L)
泥沙量
(kg)
徑流量
(L)
泥沙量
(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強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27.相同降雨強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有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28.下列判斷中,符合該地情況的是( )
①自然恢復植被的生態效益優于人工單一樹種針葉林
②開墾坡地可有效改善當地生態
③森林樹種越豐富,生態效益越優
④退耕還林的生態效益優于退耕還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臭氧層保護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環保議題之一。下圖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層臭氧總量多年變化狀況。讀下圖,回答29~30題。
  
  
29.隨年份的推移,臭氧總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隨緯度的增高而遞減
C.在高緯地區遞減明顯 D.隨大氣CO2濃度而增
30.臭氧總量減少直接導致( )
A.太陽紫外線輻射減小 B.平流層氣溫降低
C.酸雨區面積縮小 D.地面輻射強度減弱
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都遭遇到了越來越嚴重的“大霧”干擾;城市能見度急劇下降,交通堵塞嚴重,并導致呼吸感染等疾病頻發。氣象專家說,這種籠罩在城市上空、形似鍋蓋的“大霧”,并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霧”,而是一種“灰霾”,它比“霧”對城市和都市人的健康危害更大,值得我們警惕。閱讀材料回答31~32題。
31.2006年7月底,由于高溫灰霾天氣,廣州城一直被包裹在混濁的灰色大氣中,其原因主要是( )
A.珠江三角洲的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汽車尾氣污染嚴重
B.珠三角地區陰雨天氣偏多
C.氣溫下降,氣流下沉
D.地勢低洼,污染物難以擴散
32.下列地區一年四季都能找到灰霾蹤影的地區是( )
A.黃淮海平原 B.珠江三角洲地區 C.四川盆地 D.長江三角洲
下表為“部分國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及每萬元GDP 耗水量表”,回答33~35題。
國家
中國
美國
澳大利亞
法國
世界平均
人均水資源擁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萬元GDP耗水量(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33.由表中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和水資源總量均低于法國
B.我國每萬元GDP 耗水量約是美國的10倍
C.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約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亞人均水資源擁有量高是因為水資源特別豐富
34.我每萬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業發達,耗水量大 B.技術水平低和節水意識淡薄
C.人口眾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嚴重
35.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設投入 B.控制城市規模
C.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D.優先發展工業
二.綜合題(共3題,總30分)
36.下面兩圖分別記錄了我國西北某地綠洲和鄰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層大氣溫度和水平風速日變化狀況。讀圖計算并回答問題。(共10分)
⑴6月1日綠洲的氣溫日較差約 ℃,荒漠的氣溫日較差
約 ℃。(每空1分)
⑵與荒漠相比,綠洲全天風速較 ,風速日變化幅度較 。(每空1分)
⑶22時,綠洲的氣溫比荒漠 ,風速比荒漠 。白天(6時至18時),綠洲的氣溫比荒漠 ,風速比荒漠 。(每空1分)
⑷上述現象表明,我國西北內陸綠洲植被可以 氣溫
日變化幅度,還可以 風速。由此可見,綠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
抑制鄰近荒漠的侵襲。(每空1分)
37.長江上游地區地形復雜,自然資源較豐富,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間。讀圖37—1、圖37—2和圖37—3,回答下列各題。(10分)
⑴重慶三峽庫區水土流失面積比重最大的土地類型是 ;在地形坡度5°~25°范圍內,隨著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積比例 。(2分)
⑵長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 (多選題,填選項字母)。(3分)
A.植物種類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養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積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發滑坡、泥石流
⑶說出影響該區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2分)
⑷提出該區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對策。(3分)
38.垃圾已成為城市又一個突出的環境問題。目前,城市周邊地區的垃圾堆越來越多,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圍環境。其出路何在,這已引起有識之士的思考(10分)。
(1)目前,許多城市對垃圾采用填埋方式處理,該方式簡便、省錢,但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你認為存在哪些不足之處?(4分)
(2)法國有位哲人說:“垃 圾是擺錯了位置的財富。”對此,你如何理解?(2分)
(3)上圖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的處理系統示意圖,在以下備選答案中選擇正確的選項,完成方框內未填的內容。
A.肥料 B.做工業原料 C.填埋、焚燒或循環作用 D.回收處理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填字母)(4分)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政 治 試 卷
一、選擇題(共33小題;每小題2分,共66分。)
1.馬克思說:“沒有哲學我就不能前進。”對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 ? )
① 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② 哲學的任務就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 沒有哲學的指導,人們就會寸步難行,一事無成?
④ 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是“世界哲學日”。世界哲學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2年發起的,目的是鼓勵世界各國與其他民族分享他們的哲學傳統,提高青少年對哲學的興趣,激發人們對現代社會面臨的問題進行思考。下列關于哲學的表述,正確的是(? ? )
①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② 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③ 哲學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總結 ④ 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推動哲學家前進的,決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純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動他們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大而日益迅猛的進步”。這一論斷說明(? ? )
A.具體科學以哲學為基礎??????? B.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
C.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 D.哲學是“科學之科學”
4. 2010年5月18日,國務院為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決定廢止有關食品質量免檢制度。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內容包括(?? )
① 意識和物質的辯證關系 ② 生活與哲學的關系
③ 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問題 ④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問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 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上,如果認為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則這種觀點屬于(? ? )
A.不可知論???? B.形而上學???? ?C.唯心主義?????? D.唯物主義
6. 下列觀點與“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蘊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
①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② 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
③ 心外無物 ④ 存在就是被感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下列關于樸素唯物主義的評價,正確的是( )
① 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本質上是正確的 ② 其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
③ 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有其局限性
④ 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 下列屬于物質范疇的有(? ? )
A.科學發展觀 B.抗洪搶險精神 C.社會主義榮辱觀 D.滬杭高鐵
9. 2010年6月中旬以來,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部分地區遭受強暴雨襲擊,造成嚴重洪澇、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俗話說“天災八九是人禍”,和其它許多自然災害一樣,洪水災害也與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這表明(? ? )
A.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B.自然界存在與發展有著自身的客觀規律
C.人類活動導致自然規律的改變 D.人類無法認識自然規律
10. 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運動是(? ? )
① 物質的唯一特性 ② 物質的固有屬性 ③ 物質的運動 ④ 物質的存在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順利發射升空。6日上午,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衛星進行第一次近月制動,使衛星進入預期中的近月100公里的月球橢圓軌道。這主要體現了(? ? )
A. 意識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促進作用 B. 意識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與規律C. 主觀能動性制約著客觀規律性 D. 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的特征
12.“嫦娥二號”月球探測衛星升空,我國繞月探測工程又邁出重要一步。千年之前,人們只能望月惆悵,今天千年夢想成為現實,這主要說明實踐具有 (? ? )
A.客觀物質性 B.主觀能動性
C.社會歷史性 D.階級性
13. 多日以來,中原地區持續干旱,嚴重影響著廣大糧食生產區的小麥越冬返青。為此河南多個人工降雨炮點早已做好準備,24小時待命,只等天氣條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直到2011年2月26日黎明,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雪云團。這表明(? ? )
A.人們不可能真正地認識自然界   B.自然界是客觀的
C.自然界和人類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D.離開人的影響,自然界才具有客觀實在性
14. 對意識的認識是多角度的,下列屬于從意識的起源角度看的是(? ? )
A.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B.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C.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D.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15.“在每個人的身上/陽光同樣的明亮/在每個人的心中/陰影卻有淺有深。”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是(? ? )
A.意識決定物質 B.意識具有自覺選擇性
C.物質決定意識 D.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
16. 2010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魔術師劉謙再次登臺,其表演再一次受到觀眾熱捧。魔術表演以一種奇妙的藝術構思造成種種奇幻莫測的表演形象。關于魔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魔術表演是對規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術表演的神奇來自對客觀物質條件的利用
C.魔術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術表演者的創造性思維是奇幻形象的來源
17. 中醫有“久怒傷肝,久悲傷肺,久驚傷膽,常恐傷腎,常憂傷心。”的說法。這說明?(? ? )
A.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 B. 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 C. 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D. 人類的意識具有能動性
18.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十二五”繼續高揚公平正義之旗。公平正義的精神正如一條紅線貫穿全會公報始終,之所以要強調公平正義的精神,從哲學上講是因為(? ? )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產物
B.意識都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C.正確的意識能夠通過人們的實踐促進事物的發展
D.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19. 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是一個略帶幽默、外形像中國傳統漢字“人”的藍色小孩。取名“海寶”意為“四海之寶”。世博會吉祥物的設計過程,意味著(? ? )
A.人的意識活動不是由客觀事物決定的 B.人的意識活動不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
C.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 D.設計者的感受完全是主觀形成
讀右邊漫畫《變調》,回答19—20題。
20. 右邊漫畫《變調》的哲學寓意是(? ? )
A.想問題辦事情要實事求是
B.思想要跟上變化的實際
C.認識具有反復性和上升性
D.要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1. 下列選項與右邊漫畫《變調》體現的哲學寓意一致的
是:(? ? )
A.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B.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C.吃一塹,長一智 D.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22. 在高速運行的“神舟”七號軌道艙內,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的身體對于飛行中的軌道艙來說,其位置是保持不變的。這說明( )
A.事物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運動????? B.在特殊情況下,靜止不一定是有條件的 C.在一定條件下,事物有相對靜止的一面 D.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23. 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高達9.2%,驗證了我國經濟發展決策的正確性,符合民心又順應時代要求。這說明(? ?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D.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24. 荷蘭等歐盟國家從17日起,在受冰島火山灰影響的歐洲領空進行多次試驗性飛行,以測試和評估火山灰對飛機引擎等部件的損害程度。蘊含的哲理是(? ? )
①實踐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的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③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④實踐是人的能動性的活動
A.③④???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25. 2010年樓市“瘋狂”,房價將繼續上漲,房價將徹底崩盤,房價將深度調整,業內人士莫衷
一是。這說明(? ? )
A.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B.有多個真理性認識的存在
C.真理和謬誤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D.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會導致對同一個對象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
26. 1912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否定了前人的大陸均衡說、路橋說,卻被大多數數學家斥為“荒誕的怪論”。20世紀50年代,支持大陸漂移說的新證據越來越多,大陸漂移說重新活躍起來。在此基礎上,科學家通過進一步探討,創立了后來成為主流的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人們對大陸漂移說認識的轉變佐證了(? ? )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總是曲折的???
②認識具有無限性,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過程
③認識具有創新性,認識的進步以推翻已有理論為前提??
④認識具有相對性,任何真理性認識都包含著謬誤的成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7. 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這說明(? ? ) ①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 ③對同一個確定對象的認識可以有多個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8. 下列活動不屬于實踐活動的是(? ? )
A.學生學習文化知識??? B.教師講課??
C.農民種田????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9. 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追求的永恒使命。關于真理和認識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①認識是不斷變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變的? ②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認識的內容是主觀的③兩者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屬于認識,認識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0. 妥善應對氣候變化,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切身利益。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與行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材料體現了(? ? )
A.人們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 B.人們總是有效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C.認識是實踐的目的 D.事物運動規律的客觀性
2011年2月25日多家網絡媒體報道:河南糧食生產大縣滑縣18個村莊合并整體搬遷新農村社區。滑縣選擇在產業集聚區投資13億元進行示范村建設試點,實踐中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通過對原城關鎮和小鋪鄉的18個行政村進行土地、村莊整合,統一規劃,集中建設新農村社區,探索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新路子。此舉預計節約土地2575畝,將進行高效農業開發,引進種植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觀光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據此回答31—32題。
31. 作為河南糧食生產大縣,滑縣選擇在產業集聚區投資13億元進行示范村建設試點,實踐中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通過對原城關鎮和小鋪鄉的18個行政村進行土地、村莊整合,統一規劃,集中建設新農村社區,探索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新路子。從哲學上是因為(? ? )
①客觀與主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②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本身所固有的必然聯系
③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進步和變遷
④整個世界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的物質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32. 河南滑縣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敢于探索”的哲學思想是(? ? )
①世界上只有變,沒有不變 ②變是絕對的
③不變是相對的 ④變與不變是絕對對立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33. 2011年2月24日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強調,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法維護勞動者和企業的合法權益,讓廣大群眾工作更體面、生活更有尊嚴,讓廣大企業市場競爭力更強、發展更健康,為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是(? ? )
  ①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
  ②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
  ③人們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活動
④人們探索自然規律的活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34分)
34. 朱熹認為:“未有此氣,已有此理”“理生萬物”
荀子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1)朱熹、荀子的觀點分別屬于哲學的哪個基本派別?(4分)
(2)哲學的這兩個基本派別的分歧是什么?(2分)基本觀點各是什么?(6分)
35. 材料一:2010年十月,中共第十七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會議指出,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著力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由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現代化建設中,我黨一直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針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資源、環境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要“基本形成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這是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
(1)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蘊含的哲理。(12分)
(2)材料二是如何體現認識論的有關原理的?(10分)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34分)
34.(1)朱熹、荀子的觀點分別屬于哲學的哪個基本派別?(4分)
(2)哲學的這兩個基本派別的分歧是什么?(2分)基本觀點各是什么?(6分)
35.(1)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蘊含的哲理。(12分)
(2)材料二是如何體現認識論的有關原理的?(10分)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次月考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33小題;每小題2分,共66分。)
試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C
C
A
C
C
D
B
B
B
C
試題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B
B
C
C
C
A
A
C
D
C
試題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D
A
D
A
B
A
C
B
A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34分)
34、略。
35、(1)(共12分)
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黨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體現了這一點。(4分)
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促進事物的發展。這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我國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4分)
③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我們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黨在科學把握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體現了兩者的結合。(4分)
(2)(共10分)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這要求我們立足實踐。我黨正是在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形成并升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4分)
②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這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黨對于如何進行現代化建設的認識不斷發展。(4分)
③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這要求我們要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做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黨根據我國國情和建設的實際,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2分)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數 學 試 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
1.若右圖是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則這個幾何體是( )
A. 圓錐 B. 棱柱
C. 圓柱 D. 棱錐
2.一水平放置的平面圖形的直觀圖如圖所示,則此平面圖形的形狀是( )
A. B. C. D.
3.圖1是由圖2中的哪個平面圖旋轉而得到的( )
4.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三點確定一個平面 B.經過一條直線和一個點確定一個平面
C.四邊形確定一個平面 D.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平面
5.下列命題中錯誤的是( )
A. 如果α⊥β,那么α內一定存在直線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α⊥β,那么α內所有直線都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不垂直平面β,那么α內一定不存在直線垂直于平面β;
D. 如果α⊥γ,β⊥γ,α∩β=l,那么l⊥γ.
6.下列四個說法
①a//α,bα,則a// b ②a∩α=P,bα,則a與b不平行
③aα,則a//α ④a//α,b //α,則a// b
其中錯誤的說法的個數是(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7.如圖,點P、Q、R、S分別在正方體的四條棱上,并且是所在棱的中點,則直線PQ與RS是異面直線的一個圖是( )
8.右圖的正方體ABCD-A’B’C’D’中,異面直線AA’與BC所
成的角是( )
A. 300 B.450 C. 600 D. 900
9. 過圓錐高的三等分點作兩個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那么圓
錐被分成的三部分的體積之比為( )
A.1∶2∶3 B.3∶4∶5 C.1∶7∶19 D.1∶9∶27
10.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上,分別用過共頂點的三條棱中點的平面截該正方體,則截去8個三棱錐后,剩下的空間幾何體的體積是( )
A. B. C. 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
11.已知四棱椎的底面是邊長為6 的正方形,側棱底面,且,則該四棱椎的體積是
12.一個球的外切正方體的全面積等于6 cm2,則此球的體積為 _______
13.空間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AB、BC、CD、DA的中點.,且AC⊥BD,則四邊形EFGH的形狀是
14.等體積的球和正方體,它們的表面積的大小關系是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正方體中,二面角的大小是
16. 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兩條不同直線,給出四個論斷:
① m⊥ n,② α⊥ β,③ n⊥ β,④ m⊥ α.以其中三個作為條件,余下一個作為結論,寫出你認為正確的一個命題:_______________
17.如圖:點P在正方體的面對角線上運動,則下列四個命題:①三棱錐的體積不變;
②∥面;
③;
④面面。
其中正確的命題的序號是__________.
三、解答題(10+10+10+12)
18.(如圖)在底面半徑為2母線長為4的圓錐中內接一個高為的圓柱,
求圓柱的表面積.
19.已知在三棱錐S--ABC中,∠ACB=900,又SA⊥平面ABC,
AD⊥SC于D,求證:AD⊥平面SBC,
20、如圖四棱錐S-ABCD中,SD⊥AD,SD⊥CD, E是SC的中點,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AB=SD=6.
 (1)求證:EO∥平面SAD;
 (2)求直線EO與平面SCD所成的角.
21. 已知△ABC中, ∠ACB=90°,CD⊥AB,且AD=1,BD=2,△ACD繞CD旋轉至A′CD,使點A′與點B之間的距離A′B=。
(1)求證:BA′⊥平面A′CD;
(2) 求異面直線A′C與B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數學答題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B
C
C
D
C
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
11. 96 12. cm3
13. 矩形 14. 小于
15. 45 16. ②③④①(或者①③④②)
17. ①②③④
三、解答題(10+10+10+12)
18.(10分)(如圖)在底面半徑為2母線長為4的圓錐中內接一個高為的圓柱,求圓柱的表面積.
解:易得:圓柱的底面半徑為1;

19.(10分)已知在三棱錐S--ABC中,∠ACB=900,又SA⊥平面ABC,AD⊥SC于D,求證:AD⊥平面SBC,
證明:∵SA⊥平面ABC ∥∩
∴SA⊥BC
又BC⊥AC,AC∩SA=A
∴BC⊥平面SAC
∴BC⊥AD
而AD⊥SC, SC∩BC=C
∴AD⊥平面SBC
20.(10分)如圖四棱錐S-ABCD中,SD⊥AD,SD⊥CD, E是SC的中點,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AB=SD=6.
 (1)求證:EO∥平面SAD;
 (2)求直線EO與平面SCD所成的角.
(1)略
(2)45
21.(12分)已知△ABC中, ∠ACB=90°,CD⊥AB,且AD=1,BD=2,
△ACD繞CD旋轉至A′CD,使點A′與點B之間的距離A′B=。
(1)求證:BA′⊥平面A′CD;
(2) 求異面直線A′C與B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1)∵CD⊥AB,
∴CD⊥A′D,CD⊥DB,
∴CD⊥平面A′BD,
∴CD⊥BA′。
又在△A′DB中,A′D=1,DB=2,A′B=,
∴∠BA′D=90°,即BA′⊥A′D,
∴BA′⊥平面A′CD。
(2)過A′作A′E∥BD,在平面A′BD中作DE⊥A′E于E,連CE,則∠CA′E為A′C與BD所成角。
∵CD⊥平面A′BD,DE⊥A′E,∴A′E⊥CE。
∵EA′∥AB,∠A′DB=60°,∴∠DA′E=60°,
又A′D=1,∠DEA′=90°,
∴A′E=
又∵在Rt△ACB中,AC==
∴A′C=AC=
∴Rt△CEA′中,cos∠CA′E===,
即異面直線A′C與B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物 理 試 卷
(可能用到的數據:e=1.6×10-19C)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每小題3分,共30分)
1、帶電微粒所帶的電荷量的值不可能的是下列的( )
A.-2.4×10-19C B.-6.4×10-19C C.9.6×10-19C D.-4×10-17C
2、如圖所示,在真空中,兩個放在絕緣架上的相同金屬小球A和B,相距為r。球的半徑比r小得多,A帶電荷量為+4Q,B帶電荷量為-2Q,相互作用的靜電力為F。現將小球A和B互相接觸后,再移回至原來各自的位置,這時A和B之間相互作用的靜電力為。則F與之比為( )
A. B. C. D.
3、已知A為電場中一固定點,在A點放一電量為q 的電荷,受電場力為F,
A點的場強為E,則( )
A.若在A點換上-q,A點場強方向發生變化
B.若在A點換上電量為2q 的電荷,A點的場強將變為 2E
C.若在A點移去電荷q,A點的場強變為零
D.A點場強的大小、方向與q 的大小、正負、有無均無關
4、在一個等邊三角形ABC頂點B、C處各放一個點電荷時,測得A處的
電場強度大小為E,方向與BC邊平行沿B指向C。如圖所示,拿走C
處的電荷后,A處電場強度的情況將是( )
A.大小仍為E,方向由A指向B B.大小變為E/2,方向不變
C.大小仍為E,方向沿BA向外 D.無法確定
5、在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有一點A,當一電子e從電場的無限遠處被移到電場中的A點時,電場力做的功為W,則電子在A點的電勢能及電場中A點的電勢分別為( )
A. EpA=W ,φA=W/e B. EpA=W, φA=W/e C .EpA=W, φA= W/e D .EpA=W ,φA=W/e
6、如圖所示的電場中,每一條等勢曲線的電勢大小分別為10v、8v、6v;
A、B、C為這些等勢線上的三個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C、A兩點間電勢差UCA= 4V
B、A點場強小于B點場強
C、B點處的場強方向是由C指向B
D、一正電荷從A點移到C點的過程中,電場力做正功
7、圖中a、b、c是勻強電場中同一平面上的三個點,各點的電勢分別是φa =10V,φb =2V,
φc=6V,則在下列各示意圖中能表示該電場強度方向的是( )
8、從下圖兩組靜電實驗中,A組試驗中能使每左邊
的驗電器的金箔張開,但的是B組試驗中未能使
每左邊的驗電器的金箔張開,從這兩組對比實驗
中說明處于靜電平衡的導體有什么特點( )
A.導體內部沒有電荷,電荷只分布在導體外表面
B.在導體外表面,越尖銳的位置,電荷密度越大
C.整個導體是個等勢體
D.導體內部場強處處為零
9、某電容器的電容是30 μF,額定電壓為200 V,擊穿電壓為400 V,對于該電容器,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為使它的兩極板間的電壓增加1 V,所需要的電荷量是3×10-5C
B.給電容器1 C的電荷量,兩極板間的電壓為3×10-5V
C.該電容器能容納的電荷量最多為6×10-3C
D.該電容器兩極板間能承受的最大電壓為200 V
10、電子以初速度v0沿垂直場強方向射入兩平行金屬板的勻強電場中,現增大兩板間的電壓,若電子仍能夠穿出平行板,則電子穿過平行板所經歷的時間 ( )
A.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
B.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
C.加大兩板間距離,時間將減小
D.與電壓及兩板間距離均無關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0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正確的。全選對每題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有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
11、下列關于電場的各物理量中,與檢驗電荷無關的物理量是:( )
A.電場力F B.電場強度E
C.電勢差U D.電場做的功W
12、兩個點電荷在真空中所產生電場的電場線(方向未標出)如圖所示。圖
中點為兩點電荷連線的中點,為兩點電荷連線的中垂線,為
中垂線上的一點,電場線的分布關于左右對稱。則下列說法中正確
的是( )
A.這兩點電荷一定是等量異種電荷
B.這兩點電荷一定等量同種電荷
C.一電子從C點移到到D點電場力不做功
D.C點的電場強度比D點的電場強度大
13、一帶電油滴(重力不能忽略)在電場如圖中實線所示中的運動(其軌跡
如圖中虛線所示),電場方向未知。若不計空氣阻力,則此帶電油滴從a
運動到b的過程中,關于油滴的說法下列正確的是( )
A.油滴帶正電 B.動能增加
C.電勢能降低 D.加速度逐漸增大
14、如圖所示,一平行板電容器始終與電源保持相連,一帶電油滴懸浮在該 平
行板電容器兩極板A、B之間的P點,處于靜止狀態。現將極板A向下平
移一小段距離,但仍在P點上方,其它條件不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液滴將向下運動 B.液滴將向上運動
C.極板帶電荷量將增加 D.極板帶電荷量將減少
15、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電子槍、偏轉電極和熒光屏組成,如圖所示。如果在熒光屏上P點出現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
A.極板X 應帶正電
B.極板X′應帶正電
C.極板Y應帶正電
D.極板Y′應帶正電
三、填空題(每個空格2分)
16、將一電子從電場中A點移到B點,克服電場力做了500ev的功,則該電子在此過程中電勢能 (填“增加”、 “減少” 或“不變”)了 J;再將該電子從B點移到C點,電場力做了200ev的功,則A、C間的電勢差UAC= V。
17、如圖所示,當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靜電計的指針偏轉一定角度。若不
改變A、B兩極板的帶電荷量而增大兩極板間的距離,同時在兩極板間
拔出插入電介質,則靜電計指針的偏轉角度將 (選填“減小”、
“增大”或“不變”)。
18、醫學上利用直線加速器來對腫瘤進行放射
治療(如圖所示),其加速電場兩極間電勢差為U,兩極間
距為d。當對人體內較深處的腫瘤進行治療時,需要較大能
量的粒子才能到達病變部位,最可取的方法為_____________。
四、計算題(每題均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重要的物理規律,答題時應寫出完整的數值和單位。只有結果沒有過程不能得分,過程不完整的不能得滿分。)
19、(11分)用長為L的絕緣細線將質量為m的帶電小球P懸掛在O點下,當空中有方向為水平向右,大小為E的勻強電場時,小球偏轉30°后處在靜止狀態。試求:
(1)小球的帶電性質;
(2)小球的帶電量q;
(3)若將絕緣細線剪短,小球做什么樣的運動(勻強電場范圍足夠大);
(4)若將該小球拉到最低點并靜止釋放,它上升到最高點時細線張開
的角度θ以及最低點與最高點間的電勢差U。
20、(12分)如圖所示,兩平行金屬板A、B相距8cm,其間為一勻強電場, C、D為電場中的兩點,其中C點在A板上,且|CD|=8cm,CD連線和場強方向成60°角。已知電子從C 點移到D點的過程中電場力做功為3.2×10-17J,A板接地。求:
(1)C、D兩點間的電勢差UCD;
(2)該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和方向;
(3)AB兩板間電勢差UAB以及B板的電勢φB;
(4)若將兩平行金屬板A、B接在電源電壓等于AB兩板間電勢差UAB的電源上,充電后繼續與該電源保持連接,將B板向下平移8cm后,C點的電勢φC。
21、(17分)如圖所示為一真空示波管,電子從燈絲K發出(初速度不計),經燈絲與A板間的加速電壓U1加速,從A板中心孔沿中心線KO射出,然后進入兩塊平行金屬板M、N形成的偏轉電場中(偏轉電場可視為勻強電場),電子進入M、N間電場時的速度與電場方向垂直,電子經過偏轉電場后打在熒光屏上的P點。已知加速電壓為U1,M、N兩板間的電壓為U2,兩板間的距離為d,板長為L1,板右端到熒光屏的距離為L2,電子的質量為m,電荷量為e。求:
(1)電子穿過A板時的速度v0大小;
(2)電子從偏轉電場射出時沿電場方向的側移量y1;
(3)電子打在熒光屏上P點時的動能EK和速度方向
與中心線KO夾角的正切值tanθ;
(4)電子經過偏轉電場后打在熒光屏上P點到熒光
屏中心O點的距離Y以及所用時間t2。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物 理 答 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每小題3分,共3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選項
A
B
D
C
B
D
B
A
D
D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0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正確的。全選對每題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有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
題號
11
12
13
14
15
選項
BC
ACD
BCD
BC
AC
三、填空題(每個空格2分)
16、 增加 8.0×10-17 300
17、 增大
18、 增大兩極板電勢差U
四、計算題(每題均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重要的物理規律,答題時應寫出完整的數值和單位。只有結果沒有過程不能得分,過程不完整的不能得滿分。)
19、(11分)
(1)該小球帶負電;(2分)
(2)如右圖所示,F=mgtan30° ①(1分);E=F/q ② (1分)
由①② 兩式得:q= (2分)
(3)若將絕緣細線剪短,小球在重力G與電場力F的合力作用下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2分)
(4)若將該小球拉到最低點并靜止釋放,在它上升到最高點過程中,運用動能定理:-mgL(1-cosθ)+FLsinθ=0 (1分);
解得:θ=60°(1分)
而最低點與最高點間的電勢差U=ELsinθ= (1分)
20、(12分)解:(1)由電場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式可得:
(2分)
(2)平行金屬板間電場線方向垂直于板,故CD沿電場線方向的距離,(2分)
∵UCD<0,∴D點電勢高于C,∴場強E的方向由A板垂直指向B板。(1分)
(3)(2分)
∵,又A板接地,∴(2分)
(4)若將兩平行金屬板A、B接在電源電壓等于AB兩板間電勢差UAB的電源上,充電后繼續與電源保持連接,其UAB保持不變,其電場強度E‘=(1分)
-E ‘dCD=-100V (2分)
21、(17分)解析:(1)設電子經電壓U1加速后的速度為v0,根據動能定理得:
e U1=(2分), 解得:(1分)
(2)電子以速度v0進入偏轉電場后,垂直于電場方向作勻速直線運動,沿電場方向作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設偏轉電場的電場強度為E,電子在偏轉電場運動的時間為t1,電子的加速度為a,離開偏轉電場時相對于原運動方向的側移量為y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得:
F=eE, E= , F=ma, a =(2分)
t1=(1分), y1=(1分),解得: y1=(1分)
(3)電子離開偏轉電場后作勻速直線運動,則它從進入偏轉電場到打在熒光屏P點,電場力做的功:W2=F y1==EK- (2分)解得:EK = e U1+(1分)
設電子離開偏轉電場時沿電場方向速度為vy,根據運動學公式:vy=at1=(1分)
而電子打在熒光屏上P點時的速度方向與中心線KO夾角與電子離開偏轉電場偏轉角θ相同,則:tanθ==(1分)
(4)設電子離開偏轉電場后打在熒光屏上所用的時間為t2,電子打到熒光屏上的側移量為y2,如圖所示
t2=(1分), y2= vyt2 解得:y2=(1分)
P到O點的距離為 Y=y1+y2=(2分)
或Y=( L2 + )tanθ=(3分); t2=(1分)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生 物 試 卷
一.選擇題(1—40題每題1分,41—50題每題2分,共60分)
1、甲狀腺激素、血紅蛋白和葉綠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
A.I、Fe、Mg B.Cu、Mg、I C.I、Mg、Fe D.Fe、Mg、I
2、人的紅細胞必須生活在含有0.9%的氯化鈉的溶液中,醫生常給脫水病人注射0.9%的生理鹽水。因為紅細胞在蒸餾水中會因吸水過多而脹破,在濃鹽水中會因失水過多而皺縮,從而失去輸送氧的功能,這說明( )
A.水分子容易進出細胞    B.無機鹽離子容易進出細胞
C.紅細胞的特性造成的    D.無機鹽對維持細胞的形態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3、以下屬于糖類的物質是( )
A.麥芽糖酶   B.纖維素  C.胰島素   D.維生素D
4、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化合物很可能代表一種( )
A.脂肪 B.核酸 C.糖類 D.蛋白質
5、下列選項中,屬于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糖類是( )
A.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 B.葡萄糖、淀粉和果糖
C.淀粉、脫氧核糖、乳糖 D.麥芽糖、果糖、乳糖
6、不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物質是( )
A.纖維素 B.淀粉 C.糖元 D.油脂
7、蛋白質在運動人群中的作用表現為保障中樞神經的興奮性、降低疲勞,幫助肌肉從運動中恢復。人體中某蛋白質的有2條肽鏈,有198個肽鍵,則形成該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個數及它們相互縮合過程中生成的水分子個數分別是( )
A.198個和198個 B.200個和200個
C.198個和200個 D.200個和198個
8、蛋白質和多肽的主要差別在于( )
A.包含的氨基酸多 B.分子量大 C.空間結構更復雜 D.能水解成氨基酸
9、下列哪個實驗需要用到顯微鏡( )
A.可溶性還原糖的鑒定 B.蛋白質的鑒定 C.油脂的鑒定 D.淀粉的鑒定
10、在生物組織中還原糖、油脂、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關于實驗材料選擇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甘蔗莖的薄壁組織、甜菜的塊根等都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進行還原糖的實驗
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油脂鑒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實驗鑒定的理想植物組織材料
D.雞蛋清含蛋白質多,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材料
11、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在視野右下方發現一個細胞,要將其移至視野正中,應將裝片向什么方向移動(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2、賴氨酸的分子式為C6H14O2N2,則賴氨酸的R基為( )
A.—C4H10N B.—C4H10O C.—C4H10ON D.—C5H11N
13、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遺傳信息的攜帶者、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依次是( )
A.核酸、蛋白質、細胞、糖類 B.糖類、蛋白質、細胞、核酸
C.蛋白質、核酸、細胞、糖類 D.核酸、蛋白質、糖類、細胞
14、下列哪種生理作用不能體現蛋白質的功能(  )
A.抗體具有免疫作用
B.血紅蛋白的運輸功能
C.性激素促進生殖細胞生成
D.唾液淀粉酶的催化功能
15、玉米根尖細胞的遺傳物質及其分布是( )
A.RNA,細胞質中 B.DNA,細胞核、葉綠體和線粒體中 
C.DNA,細胞核、線粒體中 D.DNA,細胞質中
16、“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下面哪一句敘述不符合這一觀點,因而是錯誤的( )
A.各種細胞結構的功能只有在細胞這個統一體中才能完成
B.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是以細胞的生命活動為基礎的
C.病毒無細胞結構,病毒的生命活動只能在寄主細胞中完成
D.各個細胞結構的生物在細胞結構被破壞后生命活動與破壞前沒有差別
17、變形蟲能伸出偽足,靠偽足作變形運動和攝食;白細胞能夠從毛細血管內出來,并吞噬病菌。這些說明了細胞膜的特點是( )
A.具有流動性 B.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
C.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D.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
18、鳳仙花的紫紅色花瓣,能擠出紫紅色的汁液。它主要來自細胞中的( )
A.葉綠體 B.內質網 C.液泡 D.細胞質基質
19、下列結構中,不含磷脂的細胞器是( )
A.線粒體和中心體 B.核糖體和中心體
C.高爾基體和內質網 D.核糖體和染色體
20、人體細胞因某種原因改變了磷脂雙分子層的排列,下列受到影響的細胞結構是( )
①細胞膜 ②線粒體 ③核糖體 ④中心體 ⑤高爾基體
⑥內質網 ⑦液泡 ⑧葉綠體 ⑨溶酶體
A.①②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⑤⑥⑨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⑨
21、下列可以選作觀察葉綠體的材料是( )
A.洋蔥鱗片葉 B.根尖細胞 C.青霉菌 D.蘚類的葉片
22、所有高等植物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 )
A.大液泡 B.中心體 C.細胞壁 D.葉綠體
23、分泌蛋白質在附著于內質網的核糖體中合成之后,其運輸方向是( )
A.內質網→細胞膜→高爾基體 B.高爾基體→內質網→細胞膜
C.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D.細胞膜→內質網→高爾基體
24、染色體與染色質的關系,與下列哪個選項較相近( )
A.葡萄糖與果糖 B.CO2與干冰 C.聲波與光波 D.葉綠體與葉綠素
25、右圖表示再生能力很強的原生動物喇叭蟲,將它切成①、②、③三截
(圖中a:纖毛;b:大核;c:根部),能再生成喇叭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26、下列關于核被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的細胞都具有核被膜
B. 核膜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
C.核被膜是由一層單位膜構成的,外面附有大量的核糖體
D.核被膜上有核孔,所有的物質都只能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
27、葡萄糖被人體紅細胞吸收時,都是從高濃度移向低濃度的,還要依靠細胞膜上的一種成分攜帶,但不消耗能量。這一跨膜運輸方式是( )
A.滲透作用 B.胞吞 C.主動轉運 D.易化擴散
28、據日本《日經Woman》雜志近日報道,既不增加睡眠時間又能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就是補充“睡前氨基酸”。下列物質分子中,不屬于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的是( )


29、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細胞所不選擇的小分子物質,蔗糖是不被選擇的大分子物質。用食醋和蔗糖可將鮮蒜制成糖醋蒜,這是因為 (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存在于活細胞間隙
B.醋酸和蔗糖分解后被活細胞吸收
C.腌制時間長,兩種物質緩慢地滲入細胞內部
D.醋酸殺死細胞,使細胞膜失去了選擇透過性的功能
30、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明顯的區別是( )
A.有無核物質 B.有無細胞膜 C.有無核膜 D.有無細胞質
31、進入冬眠的動物體,代謝極為緩慢,最根本的原因是( )
A.體內酶的活性低 B.氣溫低 C.進食少 D.消耗能量少
32、下列各組物質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
A.胰島素和淀粉 B.胰島素和油脂
C.核糖核酸和糖元 D.核糖核酸和胰島素
33、把一小塊生物組織搗碎后進行化學分析,得知其中含有水、蛋白質、DNA和糖元等成分,由此可判斷該組織是( )
A.小麥的根尖 B.家兔的肝臟 C.甜菜的塊根 D.馬鈴薯的塊莖
34、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標本染色較深,觀察時應選用凹面反光鏡和大光圈
B.將位于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時,應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
C.若轉換高倍鏡,需要先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
D.轉換高倍鏡之前,應先將所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35、一分子CO2從葉肉細胞的線粒體基質中擴散出來,進入一相鄰細胞的葉綠體基質內,共穿越過的生物膜層數是( )
A.5??????????? B.6???????????? C.7????? ? D.8
36、核基質、線粒體基質和葉綠體基質的( )
A.功能及所含有機化合物都相同 B.功能及所含有機化合物都不同
C.功能相同,所含有機化合物不同 D.功能不同,所含有機化合物相同
37、人類中,有的疾病與線粒體DNA突變有關。某人的線粒體因DNA突變而導致生理功能減弱,下列器官中受影響最明顯的應該是 ( )
A.皮膚 B.骨骼 C.心臟 D. 大腸
38、某生物細胞用纖維素酶處理,發現外層結構無明顯變化,但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該生物最可能是
A.酵母菌 B.衣藻 C.藍細菌 D.水稻
39、下圖是植物細胞部分膜結構示意圖,它們分別屬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的順序依次是( )
A. 細胞膜、高爾基體膜、線粒體膜、核膜
B. 細胞膜、葉綠體膜、線粒體膜、內質網膜
C. 線粒體膜、核膜、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
D. 葉綠體膜、細胞膜、線粒體膜、核膜
40、占肝臟細胞干重50%以上的有機成分是 ( )
A.糖 B.蛋白質
C.脂肪 D.核酸
41、下列各項中,與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有關的是 ( )
A.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B.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C.細胞核膜的結構 D.細胞中的遺傳信息
42、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下列實例中能反映該特點的是 ( )
①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 ②變形蟲能伸出偽足
③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對Na+、K+的吸收 ④核糖體中合成的蛋白質進入細胞核
⑤吞噬細胞吞噬病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43細胞內的生物膜系統是一個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在活細胞中,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可以相互轉移的有 ( )
A.高爾基體膜、內質網膜、核糖體膜 B.核膜、高爾基體膜、線粒體膜
C.內質網膜、核膜、高爾基體膜 D.細胞膜、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
44、細胞膜對物質進出細胞的控制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 )
①細胞需要的營養物質可以從外界進入細胞 ②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可以排出細胞
③細胞內核酸等重要成分不會流出細胞 ④一切有害的物質都不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5、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細胞都有液泡和葉綠體,但沒有中心體
B.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組成
C.高倍顯微鏡下的成熟植物細胞,觀察不到細胞膜的脂雙層
D.許多花和果實的顏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決定的
46、異體器官移植手術很難成功,最大的障礙就是異體細胞間的排斥,這主要是由于細胞膜具有識別作用,這種生理功能的結構基礎是(  )
A.細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
B.細胞膜具有選擇透性
C.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D.細胞膜的外面有糖蛋白
47、下列關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原核細胞無核膜、核仁 B.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有核膜
C.原核細胞無任何細胞器 D.真核細胞有多種細胞器
48、細胞膜既能保證細胞吸收所需的物質,又能排除有害物質,這種特性叫 ( )
A.流動性 B.選擇適應性 C.保護性 D.選擇透性
49、細胞膜的選擇透性主要取決于膜中的 ( )
A.磷脂 B.蛋白質 C.糖脂 D.糖蛋白
50、對于功能復雜的細胞膜,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脂質的種類和數量較多 B.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較多
C.脂質的種類較多,數量較少 D.蛋白質的種類較少,數量較多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51.(每空1分,共12分)下圖是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圖所示的是 細胞,與人體細胞相比,其特有結構是 (填序號)。與細菌相比,最本質的區別是它有 。另外,細菌最外層也有2的結構,只是2結構成分不同,該細胞2的成分主要是 。細菌細胞結構中有的是圖中的 (填序號)。
(2)如果該圖為洋蔥根尖根毛區細胞,則應該沒有 (填寫其序號);如果該細胞是低等植物細胞,則圖中還應該有的細胞器是 。
(3)在細胞核內呈細長絲狀,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結構是 (填序號),它的成分為 。
(4)讓該細胞處于0.3mol/L的蔗糖溶液中,細胞體積將會發生的變化是左圖的 ,并且會出現 現象。
(5)在該細胞中不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上合成的物質中含有50個氨基酸構成的一條鏈,則在該細胞器上將會有 個水分子生成。
52、(每空1分,共9分)請根據下圖所示的化合物分析并回答各問題:
(1)①的中文名稱:_______________,⑦的中文名稱:_________________。
(2)該化合物稱為 ,是通過 反應形成的。 (3)該化合物中有 個羧基, 個氨基, 個肽鍵。
(4)組成這類化合物的基本單位約有 種,它的結構通式是 。
53、(6分)請根據所學知識,完成有關“生物體的結構”相關的概念圖。
①_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 ⑥________
54.(13分)從某腺體的細胞中提取出附著有核糖體的內質網,放入含有放射性物質標記的氨基酸的培養液中,培養液中含有核糖體和內質網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質和條件。連續取樣,并分離核糖體和內質網,測定標記的氨基酸出現在核糖體和內質網中的情況,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回答:
(1)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體中大量積累,最可能的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射性氨基酸在核糖體中積累之后,在內質網中也開始出現,且數量不斷地增加,最可能的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培養液相當于細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在原圖基礎上繪出放射性氨基酸量在高爾基體內的變化曲線。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70分,1—30題每題1分,31—50題每題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D
A
A
D
C
C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C
C
D
A
C
B
A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C
B
B
B
D
D
D
C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C
B
B
C
C
D
B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C
D
A
A
D
C
D
B
B
二、非選擇題(30分)
51.(12分)(1)植物, 2、4、14 , 核膜、核仁,有成形細胞核, 纖維素 1、2、13
(2)4 中心體 (3)9 DNA和蛋白質 (4)c 質壁分離 (5)49
52. (9分)(1)氨基 羧基 (2)四肽 脫水縮合 (3)2 2 3
(4)20
53.(9分)(1)檢查該洗衣粉是否含有蛋白酶(2分)
①病毒
②原核細胞
③細胞膜
④線粒體
⑤葉綠體
⑥蛋白質合成場所
54、答案:(1)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2)蛋白質進入內質網 (3)細胞溶膠
(4)如圖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英 語 試 卷
I.選擇最佳答案:(20&)
1.All cars made nowadays are _____ with safety belts.
A. prepared B. packed C. built in D. equipped
2.It was so cold that they kept the fire ________ all night.
A. to burn B. burn C. burning D. burned
3. Do you know the boy _______ under the big tree?
A. lay B. lain C. laying D. lying
4. ________ a reply, he decided to write again.
A. Not receiving B. Receiving not
C. Not having received D. Having not received
5. I considered _______ my job, but in the end I decided_______.
A. to change, to do not B. changing, not to
C. changing, not to change D. to change, not to
6.I remember ________ for the job, but I forget the exact amount.
A. to be paid B. that I receive pay C. get paid D. being paid
7.——I hear John _________ in a middle school.
—— What? I can’t imagine him _________ as a teacher.
A. teach, to work B. teaches, working C. teaches, to work D. teach, working
8. While ______ the benefits of membership, it is also necessary for China to follow the rules of the WHO.
A. it is enjoyed B. enjoying C. to enjoy D. enjoy
9.Rather than _______ on a crowded bus, he always prefers ________ a bicycle.
A. ride, ride B. riding, ride C. ride, to ride D. to ride, riding
10.Because of my poor English, I’m afraid I can’t make myself ________.
A. understand B. to understand C. understanding D. understood
11.The driver will be stopped at once if he or she is found _______ over the limited speed.
A. drive B. driving C. to drive D. driven
12. If we are not _______ the progress we have made, we will have greater success.
A. interested in B. strict in C. popular with D. content with
13.It is believed that if an event is _______, it will surely ______ the readers of the paper.
A. astonished; astonish B. astonishing; be astonished
C. astonishing; astonish D. astonished; be astonished
14.I am referring to anyone who is _______ about food, not a ________ person.
A. particular; particular B. special; special
C. special; particular D. particular; special
15.——Do you know the tall man ______ to Mr King over there?
——Sorry, I don’t know him.
A. to speak B. speaking C. is speaking D. has spoken
16.Can you ______ your sister from that group of girls?
A. bring out B. pick up C. pick out D. bring up
17.In fact most people in that area are _______ than they were 5 years ago because of years of wars.
A. poorer off B. worse off C. better off D. richer off
18.The visitors were caught ______ a storm on their way back to the hotel.
A. in B. on C. with D. by
19._______ I feel that I want to go camping in a mountainous area.
A. At a time B. At times C. At one time D. At all times
20.Word came that the famous film star Chen Daoming was to _______ a new film.
A. star in B. star C. be starred D. starring in
II.完型填空(30%)
You Did More Than Carry My Books
Mark was walking home from school one day when he noticed the boy ahead of him had dropped all of the books he was carrying, along with a baseball bat and several other things. Mark 21 down and helped the boy pick up these articles. 22 they were going the same way, he helped to carry some of them for him. As they walked Mark 23 the boy' s name was Bill, that he 24 computer games, baseball and history, that he was having a lot of 25 with his other subjects and that he had just broken 26 with his girlfriend.
They arrived at Bill's home first and Mark was 27 in for a Coke and to watch some television. The afternoon passed 28 with a few laughs and some shared small talk, and then Mark went home. They 29 to see each other around school, had lunch together once or twice, and then both ended up from the same high school. Just three weeks before 30 , Bill asked Mark if they 31 talk.
Bill 32 him of the day years ago when they had first met. “Do you 33 wonder why I was carrying so many things home that day?” asked Bill. “You see, I 34 out my locker because I didn't want to leave a mess (臟亂) 35 anyone else. I had planned to run away and I was going home to 36 my things. But after we spent some time together 37 and laughing, I realized that 38 I had done that, I would have 39 a new friend and missed all the fun we would have together. So you see, Mark, when you picked up my books that day, you did a lot more. You 40 my life.”
A. fell B. sat C. lay D. knelt
A. Although B. Since C. After D. Until
A. discovered B. realized C. said D. decided
A. played B. loved C. tried D. made
A. questions B. ideas C. trouble D. doubt
A. up B. out C. off D. away
A. called B. helped C. invited D. allowed
A. peacefully B. willingly C. freely D. pleasantly
A. continued B. agreed C. forced D. offered
A. graduation B. movement C. separation D. vacation
A. would B. should C. could D. must
A. demanded B. reminded C. removed D. asked
A. ever B. usually C. even D. never
A. checked B. took C. cleaned D. put
A. over B. into C. with D. for
A. find B. pick C. pack D. hold
A. talking B. playing C. reading D. watching
A. before B. if C. while D. as
A. forgotten B. passed C. left D. lost
A. helped B. recovered C. improved D. changed
III. 閱讀理解(28%)
A
The world’s most famous awards, the Nobel Prizes, are given for achievements that benefit humankind. Ironically they are named for a 19th century scientist who invented powerful explosives that came to be used as weapons of war.
Alfred Nobel, a Swedish-born chemist who died in 1896, was known by some as “The Mad Scientist,” and by others as “The Merchant of Death.” He was really pacifist, who at one time believed that his explosives could end warfare. Later, he realized that he was wrong.
“High explosives will not stop men from war,” he wrote. “Nobody will benefit from my inventions except manufacturers of war materials, some generals, and diplomats.”
Nobel was born in Sweden in 1833. His father was an architect and inventor who moved to Russia. With only one year formal schooling, Nobel became a chemist and inventor by the age of 16.
He was also excellent in languages, speaking English, Russian, German, and French in addition to Swedish. He wrote poetry. His study of explosives began with manufacturing liquid nitroglycerin for use in mining and construction. But in 1864, the factory blew up, killing his youngest brother and four others. He then discovered that liquid nitroglycerin could be dried and handled safely to be a mixture, which can explode.
He called the mixture dynamite, after the Greek word dynamis, meaning “power.” He then perfected a more powerful form of dynamite that made him a multimillionaire. When he died, his fortune was about $9 million.
Nobel never married, and he left his fortune to what has since become known as the Nobel Prizes. The money is invested and the interest is given out every year as prizes for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in six fields: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Peace. Nobel Prize winners receive money, a gold medal, and a diploma.
Prizes were first awarded in 1901, and the list of Nobel laureates (得主)contains many well-known names: Albert Einstein in Physics, Marie Curie in Chemistry, Toni Morrison and William Faulkner in Literature, Martin Luther King, Jr., for Peace.
41. Nobel could speak all the following languages except _____.
A. English B. Swedish C. Spanish D. German
4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Nobel died at the age of 63.
B. Nobel received his formal education in Russia by the age of 16.
C. His invention of dynamite brought a good fortune.
D. Nobel was not only good at chemistry, but also good at languages and poetry.
43. We can infer from the article that _____.
A. Alfred Nobel was called “The Mad Scientist.”
B. Alfred Nobel believed that his invention could end the war.
C. Alfred Nobel wanted to help the manufacturers of war materials.
D. Alfred Nobel wanted to do something that benefited all mankind.
44. Which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The Nobel Prizes B. Alfred Nobel
C. The Invention of Dynamite D. The Mad Scientist
45.How old Nobel when he passed away?
A. 16. B. 31. C.63. D.77.
B
There are robots all around us. Some do very complicated jobs like flying airplanes and driving subway trains. and some do one simple job. When an automatic washing machine is switched on, water pours in. The machine waits until the water is warm enough for washing clothes. It does this by “feedback”(反饋). Information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is feedback into the robot to tell what to do next. Our eyes, ears and other senses are our feedback. They tell us what is going on around us. So robots are like human beings in two ways. They work and they have feedback.
In some ways robots are better than human beings. They work quickly and do not make mistakes. They do not get bored doing the same job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they never get tired. So robots are very useful in factories. They can be taught to do many different jobs. First their electronic brain must be shown how the job is done. A person moves the robot’s “arms” and “hands” through each part of the job.
The most intelligent robots can move and see. Their eyes are cameras. Their fingers can feel shapes and sizes of the objects. These robots have computer brains linked to their eyes and fingers, which control their actions. The expensive robots are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y do such job as handling radioactive materials.
46. In this passage the author tells us that ________.
A. robots are very popular B.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robots
C. we see robots only at certain times D. robots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47. What does the author seem to inform you about robots?
A. They sh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B. They will probably take over in the future.
C. They are very helpful and useful to humans. D. They are machines that break down a lot.
48. The author says that in industry ________.
A. robots break down a lot B. robots can do many jobs
C. robots only get in the way D. robots sometimes cause troubles
49. The fact that a robot never gets bored doing the same job means that _______.
A. it is very much like human beings B. it can do boring jobs for people
C. it will never bore people D. it will work much better than human beings
50. The robots use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_______.
A. are not very clever B. are very cheap
C. are very big D. are very costly
c
Some people make you feel comfortable when they are around. You spend an hour with them and feel as if you have known them half your life. These people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And once we know what it is, we can try to do it ourselves.
How is it done? Here are several skills that good talkers have. If you follow the skills, they’ll help you put people at their ease,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quickly.
First of all, good talkers ask questions. Almost anyone, no matter how shy he is, will answer a question. One well-known businesswoman says, “At business lunches, I always ask people what they did that morning. It’s a common question, but it will get things going.” From there you can move on to other matters—sometimes to really personal questions. And how he answers will let you know how far you can go.
Second, once good talkers have asked questions, they listen to the answers. This point seems clear, but it isn’t. Your questions should have a point and help to tell what sort of person you are talking to. And to find out, you really have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attentively.
Real listening at least means some things. First it means not to change the subject of conversation. If someone sticks to one topic, you can take it as a fact that he’s really interested in it. Real listening also means not just listening to words, but to tones of voice. If the voice sounds dull, then, it’s time for you to change the subject.
Finally, good talkers know well how to deal with the occasion of parting. If you’re saying good-bye, you may give him a firm handshake and say, “I’ve really enjoyed meeting you.” If you want to see that person again, don’t keep it a secret. Let people know what you feel, and they may walk away feeling as if they’ve known you half their life.
51. Asking questions might be a quite good and suitable way _______.
A. for you to make more and more new friends
B. to begin your business talks
C. to get the conversation going smoothly
D. for you to make a deep and lasting impression on others
52. After having asked somebody a question, it’ll be polite of you to _______.
A. make clear what kind of person he is
B. listen to his reply attentively
C. wait quietly and patiently for his answer
D. go on asking him more questions
53. Generally speaking, good talkers are persons who _______.
A. are good at making any topic interesting
B. never talk too much or too little
C. always speak in a gentle way
D. know how and when they should change the topic of the talk
54. If you really take delight in meeting someone again, _______.
A. you may take him as your lifelong trustworthy friend
B. it seems necessary for you to let him know it
C. it’s proper for you to give him a second handshake
D. it’ll be helpful for you to hav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him
第二節:I 用所給動詞(短語)的適當形式填空。(有多余選項)(共6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6分)
direct, pick out, pick up, star in,
chew, slide, cut off, have difficulty in
55. The famous actress Gong Li ________ a great number of good films until now.
56. With the electricity _________, all the machines had to stop working.
57. The thief ________ in when he saw the door open.
58. —Who ________ the film A World Without Thieves?
—Feng Xiaogang.
59. When she eats something, she always ____ carefully.
60. Do you _____ learning English?
第二節 II 單詞拼寫(6分)
61. Many people went to America hoping to make a _______ (財富) there.
62. His experiment ended in _______(失敗).
63. Dr Sun Yat-sen was one of the most ________ (杰出的) leaders in Chinese history.
64. When having English class, I heard two students _______ (低語) to each other.
65. This is a very e________ film and almost everyone laughs while seeing it.
66. My teacher is a strict man and he has no s________ of humour.
六、短文改錯(10%)
Mark Twain, one of best-known American writers in the nineteen century,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near the Mississippi River in 1835. His father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elve year old, so he had to make his own living.He once worked in a printing shops. Then he worked as a sailor on a riverboat for some time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 But then he became a miner and a journalist. As a journalist, he start to write short stories. It was at that time when he adopted the pen name "Mark Twain".Mark Twain wrote a lot of novels. The masterpieces were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and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who brought him fame and honor. Some of his writings have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He and his works are deep loved by read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英 語 答 題 卷
第二節:I 用所給動詞(短語)的適當形式填空。(有多余選項)(共6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6分)
55. 56. 57.
58. 59. 60.
第二節 II 單詞拼寫(6分)
61. 62. 63.
64. 65. 66.
六、短文改錯(10%)
Mark Twain, one of best-known American writers in the nineteen century,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near the Mississippi River in 1835. His father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elve year old, so he had to make his own living.He once worked in a printing shops. Then he worked as a sailor on a riverboat for some time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 But then he became a miner and a journalist. As a journalist, he start to write short stories. It was at that time when he adopted the pen name "Mark Twain".Mark Twain wrote a lot of novels. The masterpieces were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and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who brought him fame and honor. Some of his writings have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He and his works are deep loved by read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1—5 DCDCB 6—10 DDBCD 11—15 BDCAB
16—20 CBABA 21—25 DBABC 26—30 ACDAA
31—35 CBACD 36—40 CABDD 41—45CBDAC
46—50 ACBBD 51—54 CBDB
55. has starred 56. cut off 57. slid 58. directed
59. chews 60. have difficulty in 61. fortune
62. failure 63. outstanding 64. whispering
65. enter taining 66. sense
改錯:
1. best—known前加the 2. nineteen—th
3. year—years 4. shops—shop
5. But—And 6. start—started
7. when—that 8. who—which
9. translated前加been 10. deep—deeply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語 文 試 卷
時間:120分鐘 總分:100分
一、語言文字表達(2分)
夫對天說:我總算盼到了出頭之日。
比對北說:夫妻一場,何必鬧離婚呢?
巾對幣說:兒啊,你戴了頂博士帽便身價百倍了。
抓住漢字的形意特點,運用擬人手法仿寫一個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默寫填空(任選3題,6分)
(1)《陳情表》第2段中作者以排比句“郡縣逼迫,______________;州司臨門,______________”描述官命催促,逼迫就任的急切情形,為下文作者表達進退兩難之情作鋪墊。
(2)《長亭送別》之《滾繡球》曲中作者以“聽得道一聲‘去也’, ______________;遙望見十里長亭,______________:此恨誰知?”極度夸張來形容女主角別離前傷心憔悴的情態。
(3)三五之夜, _____________,桂影斑駁, ,珊珊可愛。《項脊軒志》
(4)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萬戶開。 , 。
三、基礎知識(24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浩瀚(hàn) 友誼(yǐ) 乳媼(ǎo) 貯藏(zhù)
B.泠泠作響(líng) 醴酪(1uò) 斷壁頹垣(huán) 諗(niǎn)知
C.瓤肉(ráng) 玉醅(pēi) 先妣(bǐ) 龜裂(guī)
D.蠱(gǔ)惑 掙揣(chuài) 欄楯(shǔn) 洗(xiǎn)馬
2.下列錯別字最多的一項是( )
A.序列一經讀出,它的質控、組裝,以致于遞交、分析都有賴于生物信息學。
B.據考證:古代記述荔枝的古籍包括蔡襄的在內,共有13種,且以記載福建產的為最多,尚存8種,記載廣東產的僅存一種。
C.曼妙的紋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強了她的妖嬈和蠱惑;病變的皮膚布滿令人生厭的泡疹,頹敗的肉體緊緊踩住靈魂的腳后跟。
D.它們也隨水位的變化而出現高低錯落的變化,都能接近水面和各種水生、濕生植物。同時允許水流自由升落,人行走其上恰如飄游于水面或植物叢中。
3.下列各句中填入橫線上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1)現在在表面粘上繁筆的銅絲圖畫,實際上就是把表面分成無數小塊,小塊面積小,無論熱脹冷縮都比較 ,又較比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剝落。
(2)且不說自在畫怎么生動美妙,圖案畫怎么工整 ,單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銅絲粘上去,是多么大的工夫!
(3)咱們的手工藝品往往費大工夫,刺繡,緙絲,象牙雕刻,全都在 上顯能耐。
A.細致??? 細密?? 細微?????? B.細微??? 細致?? 細密
C.細致??? 細微?? 細密?????? D.細密??? 細致?? 細微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所房子看上去裝修得十分豪華,但因為地點太偏僻,故而顯得煢煢獨立。
B.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格言警句和詩辭歌賦,都是勸人要奮發向上,淡泊名利,不要為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蠅營狗茍地生活。
C.這些方格綠網在切割直線道路后,增強了空間的進深感,與中國傳統園林的障景法殊途同歸
D.“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之日,就是人類自己滅亡之時”,這種說法雖然太極端,但絕不是駭人聽聞。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老年人心力衰竭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勞累、用腦過度、精神緊張、食鹽過量和感冒誘發的。
B.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科學宗旨就是測定組成人類基因組的30億核苷酸的序列,從而奠定闡明人類基因組及所有基因的結構與功能,解讀全部人類的遺傳信息,揭開人類奧秘。
C.景觀設計師的責任是通過對自然的設計向人們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質。
D.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古代DNA、進化的研究,使人類將更了解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更好地建立符合人性人文,又與自然和諧的新的文明。
6.下列各項對說明方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① 長在樹頭,當然看不清它殼面的構造,只有紅色映入眼簾,因而說它是“絳囊”、“紅星”、“珊瑚珠”,都很逼真。② 至于整株樹以至成片的樹林,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明郭子章),“紅云幾萬重”(宋鄧肅)那樣絢麗爛漫的動人景色了。③ 荔枝的成熟期,廣東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明陳輝)正是指的七月。④荔枝也有淡紅色的,如廣東產的“三月紅”和“桂綠”等。又有黃荔,淡黃色而略帶淡紅。
A. ①句:分類別 B. ②句:舉例子 C. ③句:引資料 D. ④句:作比較
7.下面對專題一課文內容形式的分析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物種起源>緒論》:主要闡述作者提前發表《物種起源》的原因和《物種起源》的主要觀點這兩方面內容。在表達上,以說明、議論為主,較為嚴謹。
B.《南州六月荔枝丹》:先寫荔枝的生產情況,再寫其生態結構,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順序來進行說明的。采取這樣的安排符合我們對荔枝這種水果認識了解的一般規律。
C.《景泰藍的制作》:文章以手工藝品制作的程序為說明順序,條理清楚,在同類說明文中具有典型意義。同時,幾道工序的說明又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詳有略,采用的說明方法也多種多樣,而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把事物說清楚。
D.《斑紋》:從動物的皮毛寫起,主要介紹動物皮毛的紋樣,同時也涉及人類社會許多現象。文體特征不是非常明顯,說它是散文隨筆可以,說它是科學小品也不無道理,它反映了目前文學創作在文體上走向融合滲透的一種趨向。
8.下列文學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跡,陳請謝賀。李密在向晉武帝上奏的《陳情表》中,既表達了對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訴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B.元代雜劇盛行,體例一般為一本四折一楔子。關漢卿是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馬致遠、白樸、王實甫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C.歸有光,明代散文大家,后人將他和唐順之、王慎中等人稱為“唐宋派”。《項脊軒志》借項脊軒之興廢,寫與之相關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表達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
D.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的主要成績就是戲劇,如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9.下面對《長亭送別》中《叨叨令》一曲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這支曲子以紅娘的問話為引題,通過鶯鶯作答,揭示了女主人公送別前后以及設想張生走后的心境。?? B.?這首曲詞以心理刻畫為主,揭示鶯鶯赴長亭路上思前想后的情景,眼前的離愁別恨,今后的孤獨恓惶,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C.?這首曲子運用了兒化、疊詞、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使得語言形象生動,聲情并茂,營造出一種濃重的抒情氛圍。?? D.?本曲運用了大量疊音詞和兒化詞,具有典型的民間口語風格,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戲曲創造上屬于“本色”派的寫作風格。
10.下列語句停頓恰當的一項是(? )
A、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B、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C、日過午/已昏
D、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11.下列加點的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
A.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
B.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C.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D.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12.與“圣朝以孝治天下”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臣具以表聞 B.但以劉日薄西山
C.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D.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四、閱讀下面一則文言語段(13—16題,選擇題每題3分,共14分)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屢辟公府,不起。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惟稚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后舉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
  稚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稚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時會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數十人,聞之,疑其稚也,乃選能言語生茅容輕騎追之。及于涂,容為設飯,共言稼穡之事。臨訣去,謂容曰:“為我謝郭林宗,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詩》不云乎,‘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吾無德以堪之。”
  靈帝初,欲蒲輪聘稚,會卒,時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篤行孝悌,亦隱居不仕。太守華歆禮請相見,固病不詣。漢末寇賊從橫,皆敬胤禮行,轉相約敕,不犯其閭。建安中卒。
選自《后漢書·卷五十三·徐稚列傳》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后舉有道 舉:被舉薦。
B.去則縣之 縣:通“懸”。
C.會卒,時年七十二。 會:恰逢
D.太守華歆禮請相見,固病不詣 固:痼疾
14.以下各組,全都表現徐稚“德高望重”的一組是( )
A.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
B.蕃在郡不接賓客,惟稚來特設一榻
后舉有道,家拜太原太守
C.稚嘗為太尉黃瓊所辟
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
D.聞之,疑其稚也,乃選能言語生茅容輕騎追之
轉相約敕,不犯其閭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徐稚家里很窮,平日自己耕種稼穡,為人恭儉謙讓,周圍的人都佩服他
的品德。朝廷多次想重用他,但他都不肯就任。
B.陳蕃從不接待賓客,只為徐稚特意擺設了一副坐榻。這就是王勃《滕王閣序》中“徐孺下陳蕃之塌” 典故的來源。
C.黃瓊去世,徐稚趕來祭奠,走時也不告訴自己的姓名。會葬的四方之士知道此事之后,便派一名擅于辭令,名叫茅容的生員騎上快馬前去感謝。
D.林宗的母親去世了,徐稚又親往吊唁,將一把野草放到老人家墓前就走了。眾人奇怪,不知這是什么意思,林宗認為自己稱不上有這樣的品德。
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1)稚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2分)
(2)為我謝郭林宗,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3分)
五、現代文語段閱讀 (9分)
約會白樺
張 波
好幾年前,一位北方朋友問我,你看過冬季里的白樺林么?我搖頭。他說,那你一定要看看,否則你算不上真正的北方人。我問他,你看了是什么感覺?他沉默良久后對我說:“當時,我想哭……”
這句話讓我無法忘懷。
現在,我終于踏上了黑河的土地。我明白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和白樺在此時此刻約會。沒錯,是約會——一次企盼已久的約會。果然,在一片纖塵不染的雪原上,我看到了夢中的白樺林。藍得純凈無比的天空下面,一大片白樺默默地立在雪地上。用白璧無暇之類的語言來形容這片雪地是不夠的,因為這雪地尚無一行人和獸的腳印,真的是令人不忍落腳。雪野無言,靜謐得令人感到聽覺功能的存在已毫無必要。
我沉默地注視著面前的她們。我在心里一千遍地說著:你好……我的眼角漸漸地潮濕。我開始相信,那位北方朋友的話言之不虛。
她們有一種特殊奇異、難以言說的美。她們身處嚴寒,立足冰雪,軀干纖細卻又永遠筆挺,枝杈柔弱卻從不倒垂。雖葉片全無仍傲然于世,經霜侵雪欺卻純潔如斯。她們經歷過無數次與風雪的抗爭搏斗,這可以從她們身上爆起的樹皮和深深的裂口看出來。但她們在嚴寒中生長得如此從容,如此平靜,看不出有任何一點痛苦的表情。她們的全部生命力永遠向著藍天和太陽。
我緩緩地向她們走去。此時,我已經不敢隨便向她們道一聲“你好”了,因為我知道,現在的我沒有資格同她們平等對話。與飽經風雪的她們相比,我不過是一個未諳世事的小毛頭。
我走進她們當中。我能感覺到她們的呼吸、竊笑、私語。我知道,她們正在打量著我這個遠道而來、冒冒失失的赴約者。從單純精神意義上說,我和她們前生有緣,今世有約。我定定神,看到了她們身上無數只眼睛。這些眼睛美麗而有神,多呈魚形,如那遠古的圖騰。片刻之后,我心痛地發現,她們的每一只眼睛都是一次苦難的證明,都是某一次斷裂和夭折的記號。想想吧,這是何等的壯烈和悲愴啊一一每經歷一次摧殘,她們,便睜開一只眼睛!
然而,這些眼睛里沒有淚,只有情。你會感覺到白樺林沒有恨,只有愛。最苦的是她們,最美的也是她們;最纖弱的是她們,最有生命力的也是她們;最令人憐愛的是她們,最讓人肅然起敬的還是她們。
白樺林啊白樺林。面對這雪中的白樺,好男人不能不流淚。
走出白樺林,我回首看去,白樺無語,林梢微動。我已經無法看到她們的眼睛了。但我知道,她們的每一只眼睛都將永不閉合,她們的目光會永遠注視我,無論我走到天涯海角,這目光,傳達出的一切都與我同在。我的身后,是兩行深深的足跡,那是我前來赴約的證明,更是我朝圣的記錄。盡管待到春來雪融,這足印將消失殆盡:盡管此刻告別白樺,這一別也許就是永遠!但有一點是無疑的,那就是, 這樣的一次約會已足夠我受用終生 。 (略有刪節)
17.作者為什么將去看白樺林看作是一次約會。(3分)


18.作者說,“她們有一種特殊奇異、難以言說的美”。請從文中找出這種美的具體表現并分點進行表述。(3分)
19.統觀全文,簡要分析為什么文章結尾說“這樣的一次約會已足夠我受用終生”。(3分)

六、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20~21題。(5分)
余干旅舍
劉長卿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注】本詩是劉長卿寄居在余干(今屬江西)旅舍時所作。
20.本詩從什么時候寫到什么時候?(2分)
21.前四句描寫了一種怎樣的環境?有什么作用?(3分)
七、作文(40分)
慢呼吸,慢游戲,慢愛情,慢慢聆聽;慢努力,慢慢著急,愈慢愈美麗;慢開心,慢憂郁,慢慢計算星星,慢慢看,日出的軌跡……
蔡依林歌曲《愈慢愈美麗》已被選為臺灣校園下課鈴聲。
請以“慢”為題,寫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靈溪二高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段第一次月考
語 文 答 題 卷
一、語言文字表達(2分)

二、名句默寫填空(任選3題,6分)
(1)
(2)
(3)
(4)
三、基礎知識(24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四、閱讀下面一則文言語段(13—16題,選擇題每題3分,共14分)
題號
13
14
15
答案
16、翻譯(5分)
(1)稚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2分)

(2)為我謝郭林宗,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3分)

五、現代文語段閱讀 (9分)
17、(3分)



18、(3分)



19、(3分)




六、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20~21題。(5分)
20、(2分)

21、(3分)


七、作文(40分)
靈溪二高2011學年高二上語文月考參考答案
一、語言文字表達(2分)
范例
尺對盡說:姐,結果出來了,你懷的是雙胞胎。
占對點說:你買小轎車了?
茜對西說:出太陽了,咋不戴頂草帽?
日對曰說:你需要減肥。
評分標準:注意有否使用擬人手法。
二、(6分)
(1)催臣上道 急于星火 (2)松了金釧 減了玉肌
(3)明月半墻 風移影動 (4)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評分標準:多選按錯處扣分
三、基礎知識(每題2分,共24分)
1、D 2、B 3、B 4、B 5、C 6、B
7、B 8、B 9、D 10、C 11、C 12、A
四、文言語段閱讀(共14分)(13—16題,選擇題每題3分)
13.D
14.B (A項“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只能說明他品德高潔;C項“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說明徐稚重情義;D項“轉相約敕,不犯其閭”說明其兒子的品行)
15.C (茅容追趕的目的不只是感謝,更為了證實此人是否是徐稚)
16. (1) 徐稚曾經被太尉黃瓊征召,但沒有就職。(2分)(嘗,曾經;為……所,被動;就,就職。要求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2)請替我向郭林宗致謝,大樹要倒了,不是一根繩子所能維系,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處奔波呢?(3分)(謝,感謝;維,維系;何為,為什么。各1分。要求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五、現代文語段閱讀 (9分)
17、“約會”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白樺人格化了(要點一,1分)這表明
“我”認為“我”與白樺樹有著心靈的溝通(要點:2分,答作“對白樺的崇敬”,
“對白樺的敬重”“對白樺充滿敬意”亦應給分)形象地寫出了“我”對白樺向
往已久(要點三,1分)
要點一考查學生對寫作手法的理解,要點二考查學生是否理解文章倒數第二段前幾句話,此題意在借揣摩語言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把握,要點三考查學生是否理解作者對白樺急切相見之情。
18、
(每點1分,任選三點。)
19. 經過這次與冬日白樺的約會,作者感到,白樺樹外表柔弱身處嚴寒卻從容平靜、充滿生命力(2分)。雖然歷經重重艱難,卻仍然充滿深情(愛意)(2分)。這種博大胸懷,給了我們深深的振撼,并深入到我內心,伴我終生。(2分)
答題要點如下,第一,先寫白樺林外表及體現的精神品質(2分);第二、再寫作者在觀察冬日白樺后領會的白樺的精神境界(2分)第三、然后寫這種精神境界對自己的震撼和終生影響(此行意義非凡,終身受益)(2分)
六、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20~21題。(5分)
20、從黃昏寫到月亮升起。(2分)。
21、再現了秋天旅舍外寥廓、蕭瑟、冷落的環境,(2分)襯托了詩人情懷的凄清冷寂(或“襯托詩人漂泊異鄉的孤獨之情”)。(1分)
【參考譯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縣人。家里很窮,常常親自耕種,不是自己的勞動所得就不吃。做人謙恭節儉仁義謙讓,周圍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屢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當時陳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禮節請求徐稚暫時代理功曹一職,徐稚無法推辭,拜見陳蕃之后就退回去了,陳蕃在郡府不接待賓客,只有徐稚來,才特意擺設一副坐榻,徐稚離開后就把它懸掛起來。后來徐稚因有德而被舉薦,在家里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職務,但他都沒有就任。
……………
徐稚曾經被太尉黃瓊征召,但沒有就職。等到黃瓊去世,歸葬家鄉,徐稚卻背著干糧徒步趕到江夏,在黃瓊的墓旁擺設了雞酒祭奠,痛哭完了,就離開了,也不告訴自己的姓名。當時參加葬禮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幾十人,聽說這件事,懷疑這個人就是徐稚,就選派了一位善于辭令名叫茅容的生員騎上快馬去追他。在路上趕上了徐稚,茅容為他擺上了飯萊,二人談些農業勞動之事。臨別,徐稚對茅容說:“請替我向郭林宗致謝,大樹要倒了,不是一根繩子所能維系,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處奔波呢?”到后來,郭林宗的母親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將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眾人奇怪,不知這是什么意思。林宗說:“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詩經》不是說‘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嗎。”只是我沒有這樣的品德來勝任啊!”
靈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輪車禮聘徐稚,適值徐稚去世,時年七十二。
徐稚的兒子徐胤,字季登,行為敦厚,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也隱居不出來做官。豫章太守華歆以禮請求他相見,他一再稱病不去。東漢末年盜賊縱橫,但他們都敬佩徐胤的禮讓品行,互相約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間去世。
七、作文請以“慢”為題,寫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與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一類文

羅曼·羅蘭的一首詩里曾經寫到“愛我少一點,愛我久一點,不要來得太快,因為我怕失去的太快。愛我少一點,愛我久一點,讓我們慢慢相愛。”傅雷先生評價這首詩說:羅蘭是一個真正懂得愛情的人,一些不成熟的愛如炫麗的煙花一般在天空中雖精彩,但只是一會就消逝了。真正的愛需要慢慢地積累,慢慢地滲透,慢慢的愛。這樣愛雖然不似煙花精彩,但卻有一種百般不厭的感覺。
股神巴菲特說:“股票這種東西不似那些自以為是的人說的一樣需要快、準、狠,在我看來就一個字,慢。”在我看來,股神指的慢是一種態度,是耐心,是慢慢觀察,慢慢分析,不焦躁,不心急,等到最后再出擊,定能笑到最后。
細心生活的人會發現騎自行車要騎得快很簡單,只要拼命踩腳踏板就可以了。但要慢慢騎,慢到一定境界,我想非那些技術超常之人才可以做到吧。
生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競爭激烈,大家你追我趕的,整天以一種快節奏的姿態是很累很痛苦的。但無奈被名利所驅使,想停也停不下來。這時我們需要有一種敢于擁有慢的生活態度,讓自己的節奏慢下來,要學會放棄,要學會慢慢體味人生。有一天,你慢慢地走過公園發現里面的花開的真美麗。其實你也許每天都經過這個公園,只是平時生活的快節奏逼得你連看一眼的時間都沒有。所以,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你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
著名的登山家喬治說:“一群青年人去爬山,那些一開始就顯得興奮,并快速向山上沖的人往往到不了山頂。而那些從頭到尾都面色沉靜且慢慢攀登的人往往能到達山頂,欣賞到那些無法登頂的人所未能見的美景。”登一座山好比一個人的一生。是長遠的,是要經過慢慢規劃和調整的,否則無頭無腦地一味向前沖只會倒在半路,被慢慢而行的后來者超越。后來者之所以能超越前者,是因為他的慢中包含了智慧,耐心與毅力。
慢其實是一種智慧:不焦躁,不盲從;是淡定,是耐心。
慢其實是一種態度:不急功近利,不你追我趕;是淡泊名利,逍遙自在。
慢其實是一種勇氣:不感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勇于舍棄,才有所獲得。
一類文

霓虹閃耀點亮一個城市的繁華,車水馬龍軋過一個城市的喧囂,當生活遭遇快進,錯綜復雜的煩瑣以無法控制的快節奏蔓延,是否想過慢下腳步,讓時間停滯,讓快樂定格;慢下腳步,看一眼湛藍的天,賞一片盛開的花?
慢慢地,欣賞山清水秀的精致。自然的造化永遠矗立在人類無法企及的高度。觸摸那深沉的土地,看群山和麥田交錯綿延,凝視那澄澈的流水,聽小溪和大湖婉轉歌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所以慢慢走,讓小雨打在臉上,讓輕風拂過衣襟。所以慢慢走,讓碧青的草色映到心里,讓鶯歌燕舞詮釋最完美的一幕演出。所以慢慢走,看山一顰一笑逶迤連綿的“眉峰聚”,看水忽明忽暗幽雅流轉的“眼波橫”。所以慢慢走,走出城市的浮華,推開通往恬然心境的門。
慢慢品,咀嚼文學藝術的華麗。文人墨客在歷史的長空高歌,留下不朽的篇章,穩健、飄逸、靈動、悲慨,無不是世界的瑰寶。卻唯獨最愛安徒生不老的童話。用玫瑰和月光構建的城堡,用鳥鳴和花語填成的樂譜,用甜蜜和溫馨訴說的結局,用深沉和內斂注解的哲理。安徒生用最樸素卻最溫存動人的言語營造一個在黑暗社會里遮風擋雨的港灣,庇護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心。用成人的眼光看童話,更讀出其中萬千韻味。所以慢慢品,讓愛在生命里閃光,情在血脈里傳承。所以慢慢品,讓真善美不僅在故事里戰勝假惡丑。所以慢慢品,讓智慧的靈光撫平時間的脈絡,用真誠的心打動每一熟悉的或是陌生的人。所以慢慢品,品出一個時代的宣言,輕吟一曲溫柔的相濡以沫。
世界在前進,社會在發展,萬物以最快的速度生長,成熟,結出果實。但不能忘記心靈的閑適。慢,是一種睿智和豁達,是一種無畏和自由。慢是一種境界,讓人看清世態炎涼,緩緩舉杯,飲下愁緒,換身心的陶醉。慢是一種理想,讓人望遍芳草,拈花一笑,灑一片花粉,換心靈滿室繽紛。慢是一種愛和博大,用最舒緩最輕柔的動作撫平心靈的哀傷。慢是人生最大的智慧,以靜勝動,以慢制快,用細膩勾勒一個完美的世界,緩緩登上高峰,做一個勝利者的笑容給世人看。
慢慢行,讓世界的美落在你的腳下,灑在你的眼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土默特左旗| 区。| 台山市| 景宁| 宁津县| 武川县| 仪陇县| 陇西县| 齐齐哈尔市| 克东县| 大竹县| 宁乡县| 孝感市| 东光县| 香港| 日喀则市| 辉县市| 雅江县| 仁寿县| 巩留县| 墨玉县| 门源| 孟村| 汉阴县| 重庆市| 江川县| 峡江县| 健康| 合水县| 霍邱县| 望都县| 腾冲县| 德安县| 六盘水市| 建德市| 乌审旗| 吉安市| 望奎县| 库伦旗| 保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