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歐洲文化的形成》教學設計【課程標準】了解世界各主要區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教材分析】本課是選擇性必修3第二單元的第二課,在第二單元分別介紹了古代西亞、北非文化、古代西歐文化、南亞文化、東亞文化和美洲文化。本課主要講授了從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15世紀歐洲文化的基本發展脈絡。古典希臘和羅馬文化對歐洲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西歐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礎上形成。拜占庭帝國和俄羅斯的文化深受東正教的影響。本課共有三個子目:“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中古西歐文化”和“拜占庭、俄羅斯文化”。第一子目介紹了古希臘哲學、文學、建筑、史學成就和古羅馬的法律、建筑、立法成就等。第二子目介紹了中古時期,西歐基督教文化的興起及發展和中世紀的文學成就。客觀評價了中古時期西歐文化在繼承、保存古典文化方面的貢獻。第三子目介紹了拜占庭帝國對古典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及俄羅斯文化對拜占庭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教學目標】1.了解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分析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特點及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中古時期西歐文化的形成,分析西歐文化的特點和歷史作用。3.了解拜占庭文化,分析拜占庭文化的發展特點和影響。4.了解俄羅斯的形成,分析俄羅斯文化的特點及表現。【教學重難點】重點: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東正教文化的發展脈絡和基本特征。難點:認識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在歐洲文化發展中的表現與作用。理解歐洲文化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連續性的特點。【教學方法】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教學過程】導入:展示《帕特農神廟》和《羅馬萬神殿》圖片,通過圖信息可知它們分別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頭。由此導入新課。新課:一、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1.古典希臘文化:(1)概況①以巴爾干半島南部為中心區域。②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被稱作古代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文化高度發展。(2)主要成就①哲學:A.原因:古希臘哲學產生于希臘人對宇宙起源和人生意義等自然和社會問題的知識追求,古希臘哲學家力圖用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B.表現(如何理解“希臘是歐洲人的精神家園”?):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被后世稱為“三大哲人”。柏拉圖創建的“學園”將哲學和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在幾何學發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奠定了基礎。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的形成產生②了重要影響。②文學A.《荷馬史詩》成為后世西方文學創作的源泉。B.戲劇是古典時代希臘文學的最高成就,悲劇和喜劇是這一時期戲劇的杰出代表。③雕塑和建筑藝術①米隆的《擲鐵餅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是建筑藝術的代表。④史學①古希臘是歐洲史學的源頭。②希羅多德的《歷史》開創了敘事體的撰史體裁。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西方史學的經典之作。【思維拓展】古希臘哲學產生原因有哪些?參考答案:【思維拓展】教材P22“學思之窗”從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定義中了解古希臘戲劇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古希臘戲劇多半包含音樂和舞蹈的元素。歌隊和角色朗誦、吟唱的韻文都附加伴奏,以增強戲劇效果,演員們要背誦臺詞和動作模仿,以便完全融入角色。悲劇中描寫的沖突往往是難以調和的,具有宿命論色彩。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的目的是要引起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憐憫和對變幻無常之命運的恐懼,由此使感情得到凈化。【史料實證】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古希臘為什么能夠創造輝煌燦爛的文化?生產力的進步,使農業和手工業、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分工成為可能。奴隸承擔了主要的生產勞動,社會才有可能分化出一個無須為日常生計而奔忙、能夠專心致志從事特定的文化創作活動的知識階層,也才有可能大力推進文化和學術事業。希臘城邦制度下,公民生活安定,思維活躍,精神束縛少,人們普遍具有比較強的政治參與意識,重視個性發展。這些都為文化的廣泛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內部條件。此外,希臘還有可供其借鑒的良好的外部文化環境,它以地利之便,自古即與埃及、小亞細亞、腓尼基和兩河流域等地經常保持交往關系,能夠就近吸納這些東方文明古國的優秀文化素養,取人之長,融會貫通。所以,希臘古典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得以結出如此豐碩之果,決不是偶然的。【合作探究】深度分析古希臘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影響。①古希臘輝煌的文化成就,是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深刻影響了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化。②雅典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礎。③古希臘宗教神話文化為后世歐洲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④古希臘哲學開啟了世界哲學研究的諸多領域,奠定了哲學派別的基礎,其人文精神對后世影響深遠(文藝復興等)。⑤自然科學成就是西方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自然科學興起的文化根源。2.古羅馬文化:(1)法侓:公元前450年左右頒布了《十二銅表法》內容:包括債務法、繼承法、婚姻法以及訴訟程序等多個方面。評價:①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②以維護貴族和富人的財產利益為核心。③按律量刑,限制了貴族濫用權力,規范了社會契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④成為后來公民法的基礎。⑤羅馬法體系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對后世歐洲國家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2)文學:盧克萊修、西塞羅和維吉爾是古羅馬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3)史學:李維的《羅馬史》和塔西佗的《編年史》代表了古羅馬史學的最高成就。(4)建筑:萬神殿、大競技場等是其中的代表。(5)歷法:凱撒時期制定的儒略歷后經修訂成為世界通用的公歷。【合作探究】羅馬帝國的對外擴張對文化發展的影響①加強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拉丁語、拉丁文字,為后來的英語打下了基礎。②推動了世界貿易的往來。③傳播了基督教,為基督教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④傳播了法律,羅馬法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二、中古西歐文化1.背景:(1)西羅馬帝國滅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等封建國家。(2)496年,法蘭克國王克洛維皈依基督教,賦予基督教會多項特權。(3)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將羅馬周圍地區交給教皇統治,建立“教皇國”,并使教會介入世俗權力。歐洲逐漸形成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2.特點:(1)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互相利用、競爭共存。(2)基督教信仰成為西歐地區普遍的文化符號。3.影響:(1)基督教會控制著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2)《圣經》對西歐的文學藝術有重要影響,文學藝術創作的很多素材來自其中的歷史傳說和神話。(3)為后來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三、拜占庭、俄羅斯文化1.拜占庭文化:(1)帝國由來: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2)主要表現①宗教:A.東正教的形成:羅馬帝國分裂后,基督教會分成東、西兩派,雙方在教義、教規等方面的分歧逐步加深。B.1054年,基督教會正式分裂為兩派——天主教和東正教(或希臘正教)。東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國教,君士坦丁堡是東正教的中心。②法律:査士丁尼在位時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為傳承羅馬法作出了貢獻,對歐洲的法學思想和法制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是拜占庭文化的標志性成就。③文化: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希臘古典書籍。④建筑:圣索菲亞大教堂以其羅馬式穹頂而聞名。(3)特點: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融匯了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2.俄羅斯文化(1)特點:①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響。②與宗教密切聯系。(2)表現:①10世紀中葉,基輔羅斯的統治者接受了基督教,進入基督教文化圈。史詩《伊戈爾遠征記》是基輔羅斯時期最杰出的文學作品。②拜占庭帝國滅亡后, 東正教的中心轉移到俄羅斯。③東正教逐漸成為專制君主統治國家的工具,并對俄羅斯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④俄羅斯圓頂多塔風格的教堂建筑與西歐中古時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鮮明對比,被視作東正教的象征。【思維拓展】教材P24【思考點】拜占庭帝國的地理位置對拜占庭文化的發展有何重要影響?拜占庭帝國的核心位于君士坦丁堡和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干半島,領土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期領土還包括意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由于地處亞、非、歐三洲交界處,拜占庭又地處原羅馬帝國東部的希臘語區,加上長期以來該地區東西方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相互融合,其文化淵源除了希臘和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之外,東方文化的影響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它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兼收并蓄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史料實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亞歐中世紀文明中一枝獨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東方希臘化地區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從其產生的那一時刻起就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還具有明顯的羅馬因素。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政治法律體系及官僚統治體系方面,拜占庭幾乎全面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使之成為中世紀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摘編自徐家玲《走進拜占庭文明》材料二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拜占庭皇帝們始終緬懷羅馬大帝國的光榮,特別是在拜占庭帝國早期,皇帝們無不以恢復和重振羅馬帝國昔日輝煌為己任。拜占庭帝國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僅在經濟上獨享東西南北商業匯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夠比較容易地進行多種文化間的交流活動。活躍的商業和頻繁的軍事活動成為拜占庭文化與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應該說,拜占庭文化的開放性也是其歷史演化的必然結果。——摘編自陳志強《論拜占庭文化的獨特性》(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拜占庭文明的歷史地位。參考答案:特點:包容性、開放性;與宗教密切聯系;融匯東西方文化。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進了多種文化間的交流;活躍的商業和頻繁的軍事活動;統治階層的重視和努力。影響:架起了東西方文明交往的橋梁;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紀文明傳承的紐帶;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保存延續了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促進了近代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課堂小結】本節課重點講解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東正教文化,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引發學生思考,把握重點難點,對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中古西歐文化和拜占庭、俄羅斯文化的發展脈絡和基本特征進行透徹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和識記。【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