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北省正定中學2012-2013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考試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北省正定中學2012-2013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考試

資源簡介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化學試題
(滿分 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Na-23 O-16 Mg-24 Zn-65 Al-27 H-1 S-32 Fe-56 Cl-35.5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50分)
1.在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 )
A.鐵 B.氧 C.硅 D.鋁
2. 下列物質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 )
A.SO2 B.NaHCO3 C.H2SO4溶液 D.Fe
3. 在做鈉元素的焰色反應實驗中,不需要的儀器或藥品是 ( )
A.鉑絲棒 B.酒精燈 C.藍色鈷玻璃 D.稀鹽酸
4. 加入適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離子數目顯著減少的是 ( )
A.Cl- B.Ba2+ C.NO3- D.Na+
5. 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離子數目為 ( )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6. 取兩份鋁片,第一份與足量鹽酸反應,第二份與足量燒堿溶液反應,同溫同壓下放出
相同體積的氣體,則兩份鋁片的質量之比為 ( )
A.1:1 B.2:3 C.3:2 D.1:6
7. 下列關于鈉的氧化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Na2O2是白色固體,和冷水作用得到O2和NaOH
B.Na2O2與水的反應中,氧化劑是Na2O2,還原劑是水
C.Na2O2可用作漂白劑和供氧劑
D.都能與酸反應,生成含氧酸鹽,都是堿性氧化物
8. 下列反應中水作氧化劑的是 ( )
A.SO3+H2O=H2SO4 B.Cl2+H2O=HCl+HClO
C.3Fe+4H2O(g) Fe2O4+4H2 D.2Na2O2+2H2O=4NaOH+O2↑
9.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標準狀況下,1mol H2O的體積約為22.4L
B.非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不可能為22.4L
C.常溫常壓下22.4L任何氣體都含有約6.02×1023個分子
D.2mol H2和O2的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44.8L
10. 下列物質導電能力最差的是 ( )
A.固體鈉 B.NaOH固體 C.鹽酸 D.KNO3溶液
11. 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組離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是 ( )
A.Na+、K+、OH-、Cl- B.Na+、Cu2+ 、SO42-、NO3-
C.Mg2+、Na+、SO42-、Cl- D.K+、Na+、NO3-、CO32-
12. 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
A.氧化鈉和鹽酸反應:O2-+2H+=H2O
B.少量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HCO3-+Ba2+十OH-==BaCO3↓+H2O
C.氫氧化銅和硫酸反應:Cu(OH)2+H+= Cu2++H2O
D.小蘇打和稀硫酸反應:CO32-+2H+=H2O+CO2↑
13. 含有6.02×1022個分子的某物質的質量為2.8g,則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A.14 B.28 C.2.8 D.280
14. 有兩種鈉鹽晶體混合物,分裝在兩支試管中,其中一支試管加熱時有氣體產生,另一支試管中加水時也有氣體產生,這兩種鈉鹽可能是 ( )
A.Na 2SO4和NaHCO3 B.NaHSO4和Na 2CO3
C.Na 2SO4和Na 2CO3 D.NaHSO4和NaHCO3
15. 把金屬鈉投入到下列物質的溶液中,溶液質量會減輕的是 ( )
A.HCl B.NaCl C.FeCl3 D.K2SO4
16. 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2.3g金屬鈉變為鈉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目為0.2NA
B.常溫常壓下,18g水所含的氫原子數目為NA
C.標況下,11.2L氫氣所含的原子數目為NA
D.32g氧氣所含的原子數目為NA
17. 鑒別Na2CO3和NaHCO3兩種稀溶液,最好選用 ( )
A.加熱 B.石灰水 C.通CO2 D.氯化鋇溶液
18. 在等體積的NaCl、MgCl2、AlCl3三種溶液中,分別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應,則以上三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 ( )
A.1:2:3 B.6:3:2 C.1:1:1 D.3:2:1
19. 某無色混合氣體可能含有CO2、H2、CO和H2O(氣)中的一種或幾種,依次進行以下處理(假設每次處理均反應完全):①通過盛有無水CaCl2的干燥管時,氣體體積不變;②通過熾熱的氧化銅時,固體變為紅色;③通過白色CuSO4粉末時,粉末變藍色;④通過澄清石灰水時,溶液變渾濁。則原混合氣體的成分不可能是 ( )
A.H2和CO B.CO2、H2和CO C.H2O和CO2 D.H2和CO2
20.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質氧化KI時,自身發生如下變化:
Fe3+→Fe2+ ; MnO4- → Mn2+ ; Cl2 →2Cl-;  HNO3 →NO
如果分別用等物質的量的這些物質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 最多的是 ( )
A.MnO4- B.HNO3 C.Cl2 D.Fe3+
21. 把一小塊金屬鈉長期放置于空氣中,最終得到的物質是 ( )
A.NaHCO3 B.Na2CO3 C.NaOH D.Na2O2
22. 等質量的Na2CO3、NaHCO3與足量鹽酸作用,符合下列情況的是 ( )
A.Na2CO3比NaHCO3反應速率快 B.相同條件下Na2CO3產生的CO2體積大
C.NaHCO3比Na2CO3反應劇烈 D.兩者放出CO2的體積一樣
23. 將標準狀況下的40mL H2、O2混合氣點燃,反應后再恢復到標準狀況,剩氣體10mL,
則原混合氣中,含H2和O2的體積比可能為 ( )
A.1∶3 B.1∶2 C.2∶1 D.3∶1
24.將一定質量的Mg,Zn,Al混合物與足量稀H2SO4反應,生成H2 2.24L(標準狀況),
原混合物的質量可能是 ( )
A.1g B.4g C.10g D.12g
25.將4.34gNa、Na2O、Na2O2的混合物與足量的水反應,在標準狀況下得到672mL混
合氣體,將該混合氣體通過放電,恰好完全反應,則Na、Na2O、Na2O2的物質的量之
比為 ( )
A.1:1:1 B.1:1:2 C.1:2:1 D.4:3:2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26.(12分)A、B、C、D、F五種物質的焰色反應均為黃色,A、B、C、D與鹽酸反應均生成E,此外B還生成一種可燃氣體。而C、D還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H,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和A可反應生成C,F和H也可反應生成C和另一種無色無味氣體,D受熱會分解,F為淡黃色物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B、C、D、E、F的化學式
A ;B ;C ;D ;E ;F ;
(2)寫出F和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D+鹽酸 。
②B+水 。
27.(10分)A、B、C、D、E五種金屬分別是銅、銀、鐵、鋁、鈉中的一種,下列是其相關性質的描述:
①A在空氣中極易被腐蝕,常保存在煤油中;
②C和D都能溶于稀硫酸,并放出氫氣;
③C和D分別放入氫氧化鈉溶液中,C溶解并放出氫氣,D不反應;
④B和E都不能和鹽酸反應;
⑤將B放入含E離子的鹽溶液中,B溶解而析出E。
(1)判斷A~E分別為:A__________, C__________, E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
(2)五種金屬的金屬性強弱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
(3)寫出⑤的離子方程式
28.(8分)把CO2通入濃的NaOH溶液中,反應開始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繼續通入CO2直至過量,則有細小白色晶體析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將析出晶體后的溶液分成2等份,分別滴入少量下列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NaOH溶液: ;
(2)澄清的石灰水: 。
29.(14分)某化學課外小組用海帶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現用CCl4從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離兩種溶液.其實驗操作可分解為如下幾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中;
B.把50毫升碘水和15毫升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蓋好玻璃塞; C.檢驗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反復倒轉漏斗用力振蕩,并不時旋開活塞放氣,最后關閉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開活塞,用燒懷接收溶液;
F.將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層水溶液;
G.將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開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靜置,分層。
就此實驗,完成下列填空:
(1) 正確操作步驟的順序是:(用上述各操的編號字母填寫)
→ → →A→ →G→E→F。
(2) 上述 E 步驟的操作中應注意 。
(3) 能選用CCl4從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
(4) 下列物質,不能作為從碘水中萃取溴的溶劑的是(用編號填寫)
A.汽油 B.苯 C.酒精 D.花生油
30.(6分)用11.9mol/L的鹽酸8.30mL和6.5g鋅反應。試計算:
(1)產生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體積。
(2)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目。
(3)生成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設溶液體積不變)。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化學答案
DACBB ACCDB CBBDC CDBCA BCDBD
26.(1)A、NaOH B、Na C、Na2CO3 D、NaHCO3 E、NaCl F、Na2O2
(2)寫出F和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
(3)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 D+鹽酸 HCO3- + H+ = CO2↑ + H2O 。
② B+水 2Na + 2H2O = 2Na+ + 2OH- + H2 ↑ 。
27.(1)Na Al Ag (2)Na> Al>Fe>Cu>Ag (3)Cu+2Ag+= 2Ag+Cu2+
28.CO2+2OH-=CO32-+H2O CO2+Na2CO3+H2O=2NaHCO3
(1) HCO3-+OH-= CO32-+H2O (2) 2HCO3-+2OH-+Ca2+= CaCO3↓+CO32-+H2O
29. (1) C → B → D →A→ H →G→E→F。
(2) 使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懷內壁;及時關閉活塞,不要讓上層液體流出
(3) CCl4與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
(4) C
30. H2 1.12L,轉移電子6.02×1022個,生成溶液的濃度為6.02 mol/L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
命題人:高麗娜 陳玉巖 審題人:馬增書 高麗娜 陳玉巖
一、選擇題(共60個小題,其中1-50題,每題一分;51-60題,每題2分,共計70分)
1.圖1和圖2反映我國西漢時期與元朝分別實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圖1? 圖2?
A.郡國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縣制?
C.郡縣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2. 2010年第一期《中華文摘》載文指出,20世紀90年代“省管縣”改革就在浙江開始試點,到現在已經在全國近20個省進行試點。回顧歷史,閱讀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簡表
秦朝
以郡轄縣,地方行政為兩級制
兩漢
漢武帝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察區,
東漢形成“州—郡—縣”三級制
隋朝
廢郡,地方行政回到兩級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縣三級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問題是
A.古代中國政治的詭秘多變,反復無常 B.地方行政分層決策中的矛盾與困局
C.古代王朝執政能力和效率不斷提高 D.從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權不斷得到強化
3.《漢書》載:“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從其計。”這一記載反映出漢初統治者
A.推行郡國并行制 B.強化君主專制 C.加強中央集權 D.解決土地兼并
4. 據《漢書》記載,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這一官員的身份應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5.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將權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試圖獨自處理國家大事。但是這樣的工作負擔被證明是無法承擔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誠的中級官員組成了一個特別的政府部門……”材料中“中級官員”的主要職能是
A.協助奏章 B.參與決策 C.執行政令 D.監察百官
6. 某位學者描述中國史上的一種制度是“雖無相名,實有相職。既有相職,卻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他指的制度應該是
A.漢代的內外朝官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內閣制  D.清代的八旗制度
7. 皇權是對社會權力資源的獨家壟斷。它不僅有一套壟斷和管理體系,而且有一套完備的調節系統,如防止皇帝決策失誤的“封駁”制度、為防止宰相專權而實行的“合議制度”、為防止官員不忠和腐敗的“監察制度”等。有人認為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絕無僅有的“原創性”國粹。文中提到的三個制度最明顯地對應于
A.唐朝中書省、明朝的六部、宋朝的通判
B.唐朝門下省、清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漢朝的刺史
C.漢朝的內朝、清朝的軍機處、秦朝的御史大夫
D.明朝的內閣、宋朝的二府三司、元朝的行中書省
8. 針對某一政權成立之初的人員成份,清代史學家趙翼評價說:“為天地一大變局”,“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無賴之徒。”該政權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漢 D.唐朝
9. 西漢學者賈誼在其《治安策》中宣稱:“天下之勢,方病大腫。一脛之大幾如腰,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慮亡聊。失今不治,必為錮疾,后雖有扁鵲,不能為已。”其旨在告誡統治者要
A.大力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結合,消滅傳染病源
C.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D.嚴懲官吏腐敗,加強專制主義
10.有學者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論道”,從宋太祖以后“站而論道”,到了明清只能“跪奏筆錄”,這反映的問題是
A.丞相權力不斷削弱 B.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
C.君主權威不斷強化 D.古代禮儀制度日趨完善
11.如果你到故宮參觀,你可以在“軍機處”景點的文字說明上發現這樣的文字:“軍機處一日日程:……接折(閱讀奏折)……見面(請皇帝旨)……述旨(擬皇帝旨意)……過朱(皇帝過目確定)……交發(下以旨意)。”這說明軍機處的主要職能是
A.輔助皇帝,參與決策 B.縱論軍機,謀劃戰事
C.陪讀陪寫,賦詩作畫 D.跪受筆錄,上傳下達
12.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談政治。秦始皇說:“我首創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體制,功勞蓋世。”唐太宗說:“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權的后遺癥,不如我三分相權,相互監督,確保了我的獨尊地位。”明成祖站起來說:“得了吧,我廢除丞相,設立內閣,才感到大權在握的踏實。”雍正帝說:“都別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實現了咱們皇位世襲、權力至上的夢想。”他們的言論
A.都符合事實 B.都與史實不符合
C.有兩位皇帝的言論與史實不符 D.只有明成祖的說法與史實不符
13.《呂氏春秋》記載:“微子啟雖長,系庶出,不得立;紂王雖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財產繼承的原則 B.宗法制的基本法則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終弟及的傳統
14.“中國人總是作為他家庭中忠誠的成員生活著,非常關心親族關系,對于輩分、男女性別和身份的區別很是敏感,從古代起,女兒都是嫁到別家去,兒子則將媳婦娶進自己家里。”對上述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
A.體現了宗法制等級森嚴及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特點
B.宗法制最大的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有利于權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團結及內部的穩定
D.體現了大宗和小宗的關系,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15.春秋時,楚、吳、越“不服中國之號謚”,立國伊始其國君便稱“王”,中原各諸侯國君本來只稱“公”,戰國時也改稱“王”。諸侯稱王不能說明
A.王室衰微,周王形同諸侯 B.分封制受到嚴重破壞
C.勢力強大的諸侯謀求更高的政治地 D.出現了統一的趨勢
16.農村常可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年屆七旬的老翁,要向三歲稚童稱“叔叔”或“爺爺”。永定俗謂:“白頭哥,坐地叔”(即對平輩的白頭老翁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輩,即使上年紀老者也要喚其為叔)。這一現象反映了宗法制
A.強調血緣紐帶        B.強調尊老愛幼
C.以嫡長子繼承制為特點 D.不利于凝聚宗族
17.《華陽國志·蜀志》載:“(秦)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為黔中郡。”據此判斷,在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
A.楚是第一個被滅掉的諸侯國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司馬錯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 D.秦統一前郡縣制已得以施行
18.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書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駐在各個地方來管事。如是則地方絕無權,權只在中央。”此言論反映的實質是
A.元代通過行省制度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機構形同虛設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機關是行中書省 D.元代中央政府與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銳
19.明朝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皇帝不滿內閣票擬發回重擬時,如內閣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可以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內閣的權力高于皇權 B.內閣事實上成為決策機構
C.明朝皇權較前代有所弱化 D.內閣對皇權存在一定制約
20.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則合淮水南北為一;中書省直轄地區卻跨太行山東西兩側,兼有山西高原、華北平原和山東丘陵三種不同的地理區域;至于江浙行省,乃從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對上述關于行省制度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體現了元朝統治者實行省界犬牙交錯,以北制南的治國理念
B.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軍事行政管理權
C.借鑒了秦漢時期的地方管理方法
D.體現了肥瘠搭配的劃界原則
21.同治年間,章京周家楣回奏總理衙門:“其中外辦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擬請定約時將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辦,以得其平,于條約內載明遵守。”導致“中外辦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 沿海通商口岸的開放 B.中國關稅不能自主
C. 片面最惠國待遇的實施 D.列強攫取了領事裁判權
22.近代某條約規定:“從湖北省宜昌溯長江以至四川省重慶府。……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定進口稅。”據此判斷該條約
A.客觀上引發了義和團運動 B.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
C.導致列強開始對華資本輸出 D.刺激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3.下列是《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人中國后.國人在某一茶館中的言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日本要這么多賠款,中國砸鍋賣鐵也不夠給
B.日本人比英國人的胃口還大,這條約比《南京條約》厲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國開廠,我們這些辦廠的人日子更難過了
D.聽說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強大的原因,還成立了同盟會
24.有人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作為近代前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可以支持這一觀點的依據有
①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完全確立
②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開始向資本輸出為主轉變
③使中國由一國獨霸向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過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⑤中國社會兩大矛盾匯流,集中表現在反對清朝統治的斗爭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25.下圖是英國對華輸出總值走勢圖。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五口通商促進英國對華貿易發展迅速
B.工業革命后英國加大對中國的資本輸出
C.自然經濟的強勢存在使英國對華貿易徘徊不前
D.英國對華輸出的商品不適應中國市場消費需求
26.09年2月,溫家寶總理訪問英國,并在劍橋大學演講,其中說道:“我深愛的祖國,古老而又年輕,歷經磨難而又自強不息。”下列關于近代中國“歷經磨難”與“自強不息”的對應組,不正確的是
A.鴉片戰爭——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國人學習西方
B.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興辦民族企業
C.甲午戰爭——黃海海戰、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運動、維新變法運動
27.縱觀整個歷史,每逢較弱的社會受到較強的、好戰的社會威脅時會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割斷同入侵勢力的一切聯系,撤回到與世隔絕的境地中,在傳統的信念和習慣中尋求安慰;另一種卻是力圖采納外國社會的許多特別吸引人的東西,作為以平等地位對付、抵抗的工具。以下屬于第一種反應的是
A.洋務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 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28.下表是小王同學在學習了“近代前期中國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爭”之后的一個小結。你從中提取的正確信息是
時期
領導階級
斗爭綱領或指導思想
重大斗爭
19世紀中期
農民階級
平均主義
太平天國運動
19世紀末
資產階級
興民權、君主立憲
維新變法運動
19世紀末20世紀初
農民階級
扶清滅洋
義和團運動
20世紀初
資產階級
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
A.兩大階級的斗爭目標趨向一致 B.始終以民主自由思想為指導
C.世紀之交出現了救亡圖存的高潮 D.經歷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轉變
29. “19世紀末,洋教勢力擴大,吸收了不少中國人加入;與此同時,人民的反洋教斗爭迅速發展,并最終形成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該材料反映了
①列強利用傳教特權,強迫中國人人教 ②帝國主義侵略加深,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
③群眾中愛國行為與賣國活動斗爭激烈 ④東西方文化既相互融合又激烈沖突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30.“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這是近代愛國詩人丘逢甲的一首詩,它充分表達了作者
A.對鴉片戰爭失敗的痛心 B.對俄羅斯侵占中國領土的不滿
C.對清政府割臺的強烈不滿 D.對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歌頌
31.中日雙方對1894年7月25日發生的豐島海戰記述各異。中方《濟遠航海日志》記載:“7點45分,倭三艦同放真彈子,轟擊我船,我船即刻還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戰史》稱:“7點52分,彼我相距約3000米之距離,濟遠首先向我發炮,旗艦吉野立即迎戰,以左舷炮火向濟遠轟擊。”這說明
A.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變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場會影響其對歷史的解釋
C.通過文獻記錄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 D.原始記錄比研究文獻更接近歷史真相
32.1938年4月,中國飛行員陳懷民在武漢空戰中與日軍飛行員高橋憲一同歸于盡。隨后,陳懷民的妹妹致信高橋的妻子美惠子:陳懷民猛撞高橋的飛機,不是發泄對高橋的私仇,而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力量之間的較量。同時表示,她們一家對美惠子沒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夠友愛地握手。此事
①發生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 ②反映了正面戰場的英勇抗戰
③說明兩國人民深受戰爭之害 ④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在黃河兩岸,游擊兵團,野戰兵團,星羅棋布,散布在敵人后面;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里,展開了英勇血戰!”這是《黃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誦詞。它描述的主要是
A.國民革命時期的北伐戰爭 B.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的武裝斗爭
C.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敵后抗日 D.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
34.右圖是1942年7月7日美國郵政總署發行的一枚郵票。對這枚郵票解讀最為準確的是
A.見證了美國民主共和政體的建立
B.孫中山和林肯作為中美兩國“國父”深受人民愛戴
C.是為了宣揚美、中兩國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
D.體現了美國“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
35.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國民書》,稱:“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后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于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我全國同胞能曉然于敵人之鯨吞無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敵愾,步步設防,則四千萬方里國土以內,到處皆可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堡壘,以制敵之死命。”可見他已經認識到:
①中國的對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抗戰 ②必須以空間換時間來爭取勝利 ③民心團結的重要性 ④共產黨開辟的敵后戰場是抗戰主戰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36.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關于某次會戰的解說詞:“這些人用他們的生命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狂言,……用他們的鮮血改寫了中國軍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們扭轉了日本由北向南進的侵華策略”。這次會戰
①表明了南京國民政府的抗日決心 ②體現了中國軍人視死如歸的精神
③打亂了日本侵略者的戰略部署 ④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7.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比較近代以來,兩次中日戰爭一勝一敗的結局,抗日戰爭對中國歷史進程最重要的“補償”是
A.刺激了中華民族的覺醒  B.加速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 
C.壯大了人民的力量   D.贏得世界各國人民的同情
38.20世紀以來,中國歷代政府都非常重視中學歷史教育。下列歷史教育目標,分別頒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I956年。頒布于1936年的是
A.“多講本朝仁政,,俾知歷圣德澤之深厚,以養成國民自強之志氣,忠愛之性情”
B.“了解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人”
C.“特別說明其(指中國)歷史上之光榮,及近代所受列強侵略之經過,與其原因,以激發學生民族復興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進化,社會變遷,邦國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體之沿革,與民國建立之本”
39.仔細觀察右圖所示郵票,判斷它的發行日期最可能是
A. 1931年 B. 1936年
C. 1938年 D. 1946年
40.“如果基督教國家參與鎮壓這場運動將是很悲哀的,因為起義者們抱著一種爭取進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顯得較可取的唯一政策……避免與內戰雙方發生任何政府層面的瓜葛。”這則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國運動初期英國采取中立政策
B.義和團運動興起后英國避免介入
C.北伐戰爭時期英國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時期英國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41.太平軍所到之處,毀孔廟,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經書斥為“妖書”,嚴禁軍民誦讀和收藏,還專門成立了“刪書衙”,負責將“四書”、“五經”中的“一切鬼話、怪話、妖話、邪話,一概刪除凈盡,只留真話、正話”。這表明太平天國起義
A.認識到解放民眾思想的重要性 B.是一場破舊立新的文化革命運動
C.沖擊到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D.較為徹底地擺脫了封建思想束縛
42.孫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國之后,得出結論說:“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該觀點
A.基本否定太平天國 B.客觀地評價太平天國
C.高度肯定太平天國 D.片面地評價太平天國
43.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據應是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學習的主張
B.《資政新篇》的實施
C.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
D.是歷次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44.右圖中,太平天國領導人以“囯”代替“國”,取“王”居其中之意。這一細節最能說明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
A.擺脫不了封建專制思想的束縛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豐富了漢語言文字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45.太平天國頒行的《幼學詩》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為題,規定了每個人的行為準則和倫理規范。如《朝廷》詩云:“天朝嚴肅地,,咫尺凜天威,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天父詩》云:“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嬸錯無哥錯。只有人錯無天錯,只有臣錯無主錯。”上述材料表明
A.太平天國并未顯現出相比清朝統治者的進步性
B.太平天國不可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C.太平天國有機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義
D.受時代的局限,太平天國未提出科學的革命理論
46.“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炮聲的回聲。”這句話反映了
A.鴉片戰爭的爆發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B.列強的侵略激化了國內業已尖銳的階級矛盾
C.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前階級矛盾積累的結果
D.太平天國運動刺激了列強擴大侵略
47.右圖所示為鄉村知識分子1913年的一則日記(部分),由此可見
A.作者不認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張全面學習西方
C.當時鄉村社會習俗沒有變化
D.當時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48.《雜文月刊》曾刊登過一篇名為《中國簡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則徐說:我銷;洪秀全說:我反;康有為說:我變;孫中山說:看我的。”對其認識正確的是
A.純屬缺乏歷史依據的文學夸張 B.反映了近代中國人的救國探索
C.都加速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D.四者的斗爭對象和斗爭方式基本一致
49.“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此聯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鎮南關起義 B.武昌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皖浙起義
50.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世界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通過各種方式紀念辛亥革命、緬懷革命志士。辛亥革命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歷史功績主要在于
A.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完全的具有真正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
B.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通過武裝起義開啟了反清的新時代
C.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
D.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51.清末御史張瑞蔭的一份奏折中說:“自設軍機處,名臣賢相不勝指屈,類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過有庸臣,斷不至有權臣,……軍機處雖為政府,其權屬于君;若內閣,則權屬于臣。”這說明軍機處
①防止了大臣專權 ②強化了君主專制
③削弱了內閣的權力 ④擴大了統治基礎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52. “胡惟庸絕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標,朱元璋要毀滅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個龐然大物。”“那個龐然大物”是指
A.內閣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團 D.胡惟庸集團
53.中國古代官吏的選拔經歷了“世襲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過程。下列說法與“科舉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囁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
C.“立嫡以長不以賢”
D.“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54.唐中期歷史學家杜佑在《通典·選舉》中寫道:“進士者時共貴之,主司褒貶,實在詩賦……故士林鮮國體之論,其弊一也……所用非所習者也,故當官少稱職之吏。”這表明作者認為唐朝進士科的弊端在于
A.重視人才,輕視德行 B.脫離現實,學不致用
C.注重門第,多不稱職 D.重視詩賦,無法選才
55.英國人杜麥斯在《中國札記》一書中,以近乎狂熱的態度呼吁建立起一種向全體英國臣民開放的競爭性的制度,從而提高英國行政官員的水平,并促進大英帝國的團結。杜麥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國
A.察舉制的實行 B.內閣大學士的選拔
C.科舉制的推行 D.軍機處的設置
56.合理的歷史聯系是歷史學習的常用方法之一,與空白a、b、c、d相對應處,應補填上
A.鴉片走私、民族危機、出超、入超
B.開埠通商、民族危機、宗主國、殖民地
C.開埠通商、自然經濟解體、商品傾銷、原料出口
D.鴉片走私、財政危機、入超、出超
57. 導游帶領一群學生到博物館參觀,走到近代展館前,導游在向同學們解說關于近代列強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國,如何不斷地侵占中國權益時是這么說的:“起初①美國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門戶開放’政策;接下來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后來③各國派兵保護東交民巷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最后④外國可以在中國開設工廠。”顯然導游把列強取得這些特權的順序弄錯了,那么符合歷史事實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58.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曾對某次戰役作了這樣的描述:“從晉西高山,到東海海岸,從黃河畔到長城邊,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戰斗是熾烈而無情的。”這個戰役是指中國的
A.平津戰役 B.淞滬會戰 C.渡江戰役 D.百團大戰
59.記好筆記是學好歷史的前提,下圖是一同學的筆記片斷,請指出其試圖探索的歷史主題是
A.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背景 B.土地革命時期的民主政治建設
C.國民革命時期的民主建設成就 D.抗日戰爭對中國的現代化影響
60.詞匯出現的頻率高低可以反映國家政治經濟主題的變化。下列詞匯最有可能出現在1912年中國各報刊上的有
A. 北京、義和團、八國聯軍、新政 B. 民國、孫文、共和、三權分立
C. 新文化、北洋軍閥、實業救國、張謇 D. 革命、中國共產黨、長征、抗日
二、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確與錯誤,正確的填涂“A”,錯誤的填涂“B”(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2分,共計10分)。
61.《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作為農民階級斗爭的綱領,由于條件的限制,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空想。
62.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實行宗法制,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而它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是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與眾子具有血緣上的兄弟關系和政治上的君臣關系。
63. 1864年,英國人華爾率領的“洋槍隊”和李鴻章率領的淮軍、左宗棠率領的湘軍進攻蘇南和浙江一帶,天京形勢危急。
64.1905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同盟會,在中國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
65.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勝利是抗日戰爭的勝利。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的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共同打擊了日寇的侵略。
三、非選擇題(共2個小題,其中66題6分,67題14分,共計20分)。
6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
——洪秀全《天朝田畝制度》
材料二 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預定者,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后之禍,其理在于審時度勢與本末強弱耳。然本末之強弱適均,視乎時勢之變通為律。則自今而至后,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國,自國而至萬邦,亦無不可行矣。其要在于因時制宜,審時而行而已。 ——洪仁?蹲收?縷??
材料三 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請回答:
上述材料分別反映了哪些階層提出的救國方案?哪些方案反映了時代潮流?三個方案共同的進步意義是什么?
6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完成小論文。(14分)
材料一 抗戰勝利后根據三巨頭開羅會議的決定,日本所占領的中國領土一概歸還給中國。所有的租界也都恢復中國的主權。全中國20多個租界,在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廈門等地的租界全部歸還。外國人在中國享有的領事裁判權(涉及外國人在華的訴訟由外國領事裁決),經過一個世紀的抗爭,也被取消。1931年“九一八事變”被日本占領的東三省,也回到中央政府手中。尤其是被日本侵占半個世紀的臺灣也歸還中國。這是中國百姓絕沒有想到的事。……更重要的是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1945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兩個月,聯合國正式成立時中國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戰后對日關系的安排是在1943年11月底的開羅會議上做出的決定。參加開羅會議的是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羅斯福和丘吉爾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中國,這才有中國進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機會。 ——《中國抗日戰爭全史》
材料二 1940至1941年間,英美亦宣布,戰后將與中國商談取消在華特權,尚不肯立時廢止。中國要求改善在同盟國的地位不遂。1942年5月,熊式輝主張中國自行廢除不平等條約。6月,熊改向白官行政助理居里獻策,謂美國對華援助物資有限,正應取消不平等條約,給以精神鼓勵。美國政府認為這是惠而不費之舉,經與英國交換意見后,10月9日,國務卿赫爾通知中國駐美大使魏道明,準備與中國談判放棄在華特權及有關問題的條約,另訂新約。……雅爾塔協定,中國再被出賣,羅斯福忘記了四年前他與丘吉爾宣布的“大西洋憲章”中的未得有關人民同意,不得改變領土的原則。斯大林更不顧1919年蘇俄對華宣言中的放棄帝俄在滿洲及其他地方掠奪的利權與租借地的諾言,且將1924年中俄協定中的蘇俄承認外蒙古為中國的一部分,中東鐵路主權概由中國處理的條款置諸腦后。中國雖為同盟國之一,命運依然由強國決定。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材料三 1943年12月的英、美、中開羅宣言保證把所有被日本占去的領土歸還中國,并且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上堅決主張中國在將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應享有大國的地位。然而,這種把大國地位給予國民黨政府的舉動是美國完成的,并非中國、更絕非英國或蘇聯的成就。
——費正清《美國與中國》
有學者認為,中國人民在抗戰勝利時就已經站起來了。試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此觀點,形成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語言準確,邏輯嚴密,層次清楚!!!)
高一歷史答案
1-5:ABCDA 6-10:CBCCC 11-15:DCBCD 16-20:ADADA 21-25:DDDDC 26-30:DBCCC
31-35:BCCCA 36-40:ABCCA 41-45:CBCAA 46-50:BABCC 51-55:ABBBC
56-60:DCDDB 61-65:AABBA
66.答案:材料一、二是農民階級提出的救國方案;材料三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救國方案——三民主義。其中,《資政新篇》和三民主義順應了時代潮流。共同的進步意義是都體現了反封建精神。
67.(1)觀點(2分):表明觀點,1分;闡述觀點,1分。(2)史論結合(6分):至少有三個角度的闡述;有史實,有論述。(3)表達明晰(3分):分段。表述完整;有邏輯,語言具有嚴謹性;沒有互相矛盾的表達。提示一:同意此觀點。依據:中國人民經過抗戰,收回了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在華獲得的不平等權益。侵占領土的歸還說明了國家主權的完整性。中國可以自主決定命運了。尤其是經過抗戰,中國贏得了崇高的國際地位。對認為“新中國成立后站起來”的觀點予以反駁。(3個以上角度)提示二:不同意此觀點。依據:①抗戰時期,只是部分收回了國家權益。抗戰后期,中國的主權仍然遭到踐踏。戰后美英等還在中國有很大的勢力。②此時中國的大國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英等國作用的結果(或美國全球戰略的產物)。不平等條約的廢除是出于調動中國作戰的積極性,為美英等抗擊法西斯勢力。③抗戰勝利后,內戰爆發,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民的權利沒有真正實現,談不上“站起來”。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要到新中國成立后。(不能少于其中的二個角度)提示三:對此觀點要具體分析。①通過抗戰,中國國際地位雖空前提高,但中國仍未實現獨立自主。②抗戰期間,中國人民同仇敵愾,空前團結,贏得勝利,揚眉吐氣,確實“站立”了。但中國人民傷亡巨大,損失嚴重,改變命運依然舉步維艱。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
地理試卷
選擇題(共40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美國科學院的專家報告指出,2012年太陽將進入新一輪活動高潮期,屆時太陽黑子活動將異常活躍。美科學家擔心,人類對將可能發生的太陽風暴準備不足。據此完成1~2題。
1.據材料可知上一次太陽黑子活動峰值出現在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2.太陽風暴到來時,人類應做的準備是
A.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增強皮膚的活力 B.郵政部門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潔 D.加強電信網絡建設,保持網絡通暢
讀右圖,回答3~4題。
3.①、②兩地的時差為
A.10小時 B.22小時 C.24小時 D.18小時
4.②地為6月21 日 9點,則①地為
A.6月22 日 7點 B.6月20 日 11點
C.6月20 日 9點 D.6月21 日 9點
5.下列四幅光照圖中,不屬于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2年11月8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期11月8日至11月14日,共7天。據此完成6~7題。
6.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時美國紐約(西五區)的當地時間是
A.11月8日20時 B.11月8日22時 C.11月7日22時 D.11月7日20時
7.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北移? ? D.南半球,向南移
右圖中的斜線示意晨昏線。甲地經度為15°E,假定西五區區時為6日0時20分。據此完成8~9題。?
8. 圖中甲地時間為
A. 5日5時20分 B. 6日6時20分
C. 6日5時20分 D. 5日6時20分
9. 當日下列城市白晝最長的是
A. 悉尼 B. 上海 ?C. 新加坡 D. 莫斯科?
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我國“天宮一號”飛行器成功發射,21時25分進入近地面約200公里,遠地點346.9公里,軌道傾角42.75度、周期5382秒的運行軌道,據此回答10~11題。
10.“天宮一號”發射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A.①-②之間 B.②-③之間
C.③-④之間 D.④-⑤之間
11.下列關于“天宮一號”繞地運行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公轉的角速度與赤道相同 B.公轉的線速度大于地球上的任何一點
C.公轉軌道是一個正圓形 D.公轉周期與月球相同
根據某地區多年對各朝向建筑墻面上接受太陽輻射熱量的實測值,計算出最冷月(一月)和最熱月(七月)日總量,并繪出太陽輻射量日總量變化圖如下,讀圖回答12~13題。
12.該地區一月和七月建筑墻面上接受太陽輻射量的日總量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墻面朝向
A.分別朝北、朝東 B.分別朝南、朝西
C.分別朝西、朝南 D.均朝北
13.經研究發現該地區一天中日出、日落時墻面接受的太陽輻射量最小,其原因是
①太陽高度最小 ②氣溫最低 ③經過大氣層的路徑最長 ④反射作用最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14~15題。
14.地球公轉由D向A運動的過程中,我國出現的文化現象是
A.吃月餅,共慶團圓 B.蕩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歲迎春 D.望雙星,鵲橋相會
15.地球公轉由B向C運動的過程中
A.北半球白晝變長,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晝變長,并長于夜
C.北半球黑夜變長,但短于晝
D.南半球黑夜變長,并長于晝
某同學對我國某地(地處120°E)每天的日出時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持續觀測與記錄,繪成右圖。完成16~17題。
16.該同學的觀測與記錄時間大約是
A.3個月 B.6個月
C.9個月 D.12個月
17.圖中a點對應的節日可能是
A.端午節 B.勞動節 C.國慶節 D.元宵節
讀“某地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狀況圖” ,回答18~19題。
18.該地的地形可能是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19.如該地大力發展工業,由于地形原因最有可能造成的污染是
A.水污染 B.大氣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體廢棄物污染
20. 讀“世界某區域某月盛行風示意圖”,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氣壓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北極地區寒風凜冽,考慮到當地所處風帶的盛行風向,中國北極黃河科學探險考察站的門窗應該避開的朝向是
A.東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東南方向
22.“天雨新晴,北風寒徹”造成“是夜必霜”,其主要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氣溫必定很低 B.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輻射減弱 D.晴朗的夜晚,地面輻射加強
右圖為某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回答23~24題。
23.若此圖表示北半球近地面等高面,PM>PN,則O點風向為
A.② B.⑥ C.③ D.⑦
24.若此圖表示南半球高空等高面,PMA.③ B.④
C.⑦ D.⑧
25.右圖為等壓面圖,虛線為高度,實線為等壓面,各點的氣壓值的比較,正確的是
A.①高于③ B.①高于④
C.②低于① D.④高于③
讀下列四個地區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示意圖,完成26~27題。

26.四地由南向北排序正確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27.有關圖示氣壓帶和風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風帶a和c之間的區域終年溫和濕潤
B.氣壓帶M和風帶b交替控制下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C.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天氣與氣壓帶M無關
D.南亞夏季風的形成與風帶c的北移有關
右圖為“某月沿0°經線海平面平均氣壓分布圖”,讀圖完成28~?30題。
28.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9.該月份甲地盛行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30.該月份乙地的氣候特征是
A.高溫多雨   B.低溫少雨    C.溫和多雨   D.炎熱干燥
讀某月某條經線上部分氣壓帶、風帶和氣流的相關示意圖,回答31~32題。
31.圖中②氣壓帶或風帶的氣流運動方向和性質分別為
A.下沉 干燥
B.由高緯流向低緯 干燥
C.上升 濕潤
D.由低緯流向高緯 濕潤
32.圖中顯示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讀“局部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回答33~34題。
33.此時北半球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4.此季節甲地
A.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B.盛行西南風
C.炎熱干燥 D.有太陽直射
35.如下圖所示,能正確表示7月份亞歐大陸與太平洋氣壓分布及P地風向的是
右圖為氣壓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36~37題。
36.該氣壓分布形勢,一般出現的時間是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1月
37.在這種氣壓分布狀況下,A地盛行
A.東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西北風
下圖是北半球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局部示意圖。讀圖回答38~39題。
38.圖中氣壓帶為
A.副熱帶高氣壓帶 B.赤道低氣壓帶
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39.受①和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40.右圖為北半球三圈環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緯度較乙地低,則
A.該環流是高緯環流
B.該環流是低緯環流
C.甲、乙之間近地面為中緯西風帶
D.甲、乙之間近地面為低緯信風帶
二、雙項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41.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哪些現象是正確的
A.地球的公轉速度由較快→慢→較快 B.北極圈內極晝范圍的變化由大→小→大
C.南半球夜長的變化由短→長→短 D.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由小→大→小
42.當晨昏線(圈)與經線(圈)相重合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同一經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相同
B.同一經線上各地看日出的時間相同
C.同一經線上各地晝夜長短變化幅度均為一年中最小值
D.同一經線上各地地方時不同
43.當晨昏線所在平面與赤道平面成66°34′的交角時,太陽直射在
A.北回歸線 B.南回歸線 C.赤道 D.不固定
44.地球上緯度相同的地方
A.太陽高度相同 B.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C.晝夜長短相同 D.地方時相同
45.圖中表示信風帶的是????
46.下圖所示環流系統中,由人類活動形成和違背熱力學原理的環流分別是
A B C D
47.讀北半球中高緯度環流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位于30°N附近
B.乙地是副熱帶高氣壓帶
C.①是盛行西風
D.②是暖性氣流
48.關于氣壓帶、風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低氣壓帶均盛行上升氣流,易成云致雨
B.高氣壓帶均由空氣冷卻收縮下沉形成
C.信風和西風都由高緯度吹向低緯度,溫暖而濕潤
D.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移動,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9.讀“氣壓帶和風帶移動規律模式示意圖”,甲、乙兩圖反映的時間與季節正確的是
A.甲表示1月份、冬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50.關于右圖中空氣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處空氣上升是因為近地面氣壓高
B.④處氣壓較①處高,所以空氣由④吹向①
C.⑥處氣溫高、氣壓低,空氣下沉補充
D.④處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
請將綜合題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二、綜合題(共3小題,共計20分。)
51.某校(100oE)地理興趣小組用立竿見影的方法測算正午太陽高度。如左下圖所示,垂直豎立一根2米長的竿OP,正午時測得竿影長OP′。右下圖是該小組繪制的連續一年多的竿影長度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5分)
(1)該小組每天測量影長時,北京時間是 。
(2)乙圖中反映9月23日影長的點是 ,反映6月22日影長的點是 。
(3)在日期③時,該小組所在學校的正午太陽高度是 。
(4)該學校緯度大致是 。
A.21.5oN B.21.5oS C.45oN D.45oS
52.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8分)

(1)該圖表示北半球 季時的大氣環流狀況,判斷的理由是 。
(2)一般來說,A地比B地降水 ,原因是 。
(3)常年受C氣流控制的大陸西岸地區,氣候特點是 。一年中,受氣流C和30°S附近氣壓帶交替控制的大陸西岸地區,氣候特點是 。
(4)圖示季節,北半球的 氣壓帶會被陸地上的冷高壓切斷,亞歐大陸形成 (氣壓中心)。
53.讀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
(1)該圖表示的是 (1或7)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狀況。
(2)圖中B地中心氣壓較 ,在其控制下多 天氣。
(3)C處夏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此季節D處盛行 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5)請在圖中畫出C點的風向。
高一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
1-5CDBAA 6-10DDBDC 11-15BDBBB 16-20DCCBA 21-25ABBCC 26-30CDCAD
31-35ABBCD 36-40DDACC
41.AD 42.BC 43.AB 44.BC 45.BC
46.BD 47.AC 48.AD 49.AB 50. BD
51.(1)13:20 (2)② ① (3)45o (4)A
52. (1)冬 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偏南
(2)豐富 A地氣流由低緯流向高緯,運動中空氣冷卻,有利于水汽的凝結和降水的產生;而B 地氣流由高緯流向低緯,氣溫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結和降水
(3)全年溫和濕潤 全年高溫少雨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4)副極地低 亞洲高壓
解析:本題考查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等知識,準確判讀圖中氣壓帶、風帶的名稱及圖示季節是解題的關鍵。由圖中赤道附近上升氣流(或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可知該季節為北半球的冬季。
53.(!)7
(2)高 晴朗
(3)北半球夏季時,東南信風向北移動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南風
(4)東南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政治試題
一、最佳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選項,共50小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
1.臺灣省是世界計算機芯片等電子元器件的主要產地之一,地震導致這些元器件供應量下降,世界范圍內計算機產品的價格上揚。這說明
A.商品的價值是由其價格高低決定 B.商品的價格是由其生產數量決定的
C.商品的價格和價值總是不相符的 D.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制約
2. 一百多年前,法國皇帝拿破侖使用鋁碗以顯示他的高貴,可是隨著電解鋁技術的出現,現在鋁制品的價值量要比白銀低得多,這是因為
①科技在提高勞動生產率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②價值規律的作用
③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④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圖5、6中商品甲、乙是兩種互不關聯的商品。
當兩商品的價格P均從P1同幅下降到P2時,對于需求量Q的變化,若有如下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①兩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同向變動 ②兩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反向變動   
③兩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檔耐用品 ④兩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需求法則是指商品需求量隨其價格上升而下降,隨其價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規律。但生活中有時東西越貴越有人買,如天降大雨,小販趁機提價推銷雨傘,雨傘卻賣得很不錯。這表明此時
A.需求法則不起作用 B.處于賣方市場 C.處于買方市場 D.雨傘的價值上升
5.現在,吃飯有飯店送餐,洗衣送洗衣房,家庭清潔請鐘點工上門,買、洗、燒都發包出去了,家庭服務外包成為許多人新的生活方式。家庭服務外包方面的消費屬于
A.發展消費 B.生存資料消費 C.勞務消費 D.物質資料消費
6.當前,過高的房價只能使工薪階層“望房興嘆”。這反映的經濟學道理是
A.價格只反映價值,而不反映供求關系 B.價格水平是影響家庭消費的重要因素
C.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D.居民收入的提高是房價上漲的直接因素
7.《揚子晚報》主辦的秋季用品互換專場2012年9月13日在南京夫子廟舉行。居民進行閑物置換,以物易物,使閑物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這種以物換物活動
①是商品交換的一種形式  ②較大限度地搞活了商品流通 
③可以促進資源的重復利用  ④符合勤儉節約和綠色消費的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對塑料袋的使用量高達30億個,其中僅用于買菜的塑料袋就達10億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超市節能報告顯示,全國超市行業每年消耗的包裝袋價值高達50億元人民幣,其中以塑料購物袋為主。據有關部門測算,每生產1噸塑料,需消耗3噸石油。塑料袋廢棄后,如果焚燒,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如果掩埋地下,大約200年才能腐爛,會對土壤的酸堿度產生不良影響。根據上述材料,我們可以得出
①正是人們對塑料袋的需求,導致了塑料袋的大量生產和使用
②應該大力倡導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的觀念 
③塑料袋的大量使用違背了科學發展觀 
④應增加塑料成本,提高使用塑料袋支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目前在許多大城市提倡營建“綠色屋頂”和“綠色陽臺”,這種支出體現了
①生存資料、享受資料的消費 ②恩格爾系數的提高 
③恩格爾系數的降低 ④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玫瑰之鄉山東平陰縣盛產一種低度七色玫瑰酒,這種包裝新奇的七瓶七色套裝酒采用了男女形體組成的“情”字作為注冊商標,新穎的設計,受到許多青年人的歡迎。這種玫瑰酒的熱銷屬于
A.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B.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C.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D.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11. 據香港《文匯報》10月2日報道,香港旅游發展局及旅游業議會預料,在短短7天內內地客在港的消費額將高達42億元。不少內地客迫不及待,于香港8號風球期間已“搶閘”訪港,冒著風雨“血拼”。近年來中國“掃貨團”對國外店鋪的“進攻”樂壞了當地商家。去年僅在美國,中國游客購買高檔商品就消費了460多億元人民幣。造成這一經濟現象的原因可能有
①部分國人虛榮和崇洋媚外心理所致 ②國內產品的質量和品質與境外商品存在很大差距
③國內市場管理混亂,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 ④人民幣升值和國內通脹壓力增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2. 溫總理在回答民間投資問題時說,民間資本蓬勃發展是整個經濟發展的一個象征,是有活力的表現,也是自信的表現。目前,最為重要的就是擴大準入,簡單說來,凡是政府政策沒有規定不可以進入的,都應該讓民間資本進入。溫總理的話表明:
①我國堅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發展方針
②民間資本大量進入事關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不會削弱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③我國要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④恰當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13.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大約900萬個,每年新增就業人員約1000萬,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國就業增長率的是
①政府通過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等手段支持創業
②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③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積極開展自主創業
④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積極發展各類服務產業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2009年2月5日,河北省工商局向全省各級工商部門印發了《關于“一元注冊企業”的通知》。通知規定:“凡申辦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的,不受行業、資金限制,出資一元即可登記注冊,且無需審驗注冊資金。”本次出臺的政策,是一元可以注冊企業,而不是一元可以注冊公司。公司的基本特征是
A.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 B.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
C.由法定數額的股東組成 D.股票都可以上市交易
15.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鼓勵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就業,最根本的是要
A.搞好計劃生育,控制勞動力問題的增長
B.依賴市場的基礎作用,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市場化配置
C.努力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崗位
D.堅持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
16.我國城鄉居民積極儲蓄的事實說明
A. 我國對居民儲蓄存款的政策和原則,調動了居民儲蓄存款的積極性
B. 通貨膨脹,居民手中的貨幣太多
C. 儲蓄獲利增加,收益率高
D. 我國已躋身發達國家水平,居民收入增多
17.張先生有10 000美元,準備用于儲蓄。如果他儲蓄時人民幣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匯率是1美元=6.9元人民幣。一年后人民幣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調整為4%,美元調整為3%,匯率是1美元=6.8元人民幣。張先生一年定期儲蓄可能獲得的最大本息收益為(注:定期儲蓄存款在存期內遇有利率調整,按存單開戶日的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A.70 720元人民幣  B.10 400美元 C.74 880元人民幣 D.10 451美元
18.2011年7月17日,建行上海市分行為上海中澤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辦理了進口乙二醇的首筆人民幣結算業務。關于結算業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是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一
B.是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
C.銀行的結算業務有兩種形式:現金結算和轉賬結算
D.結算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
19.(2010年南京模擬)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央行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2009年以來,銀行貨幣信貸增長較快,上半年人民幣新增貸款7.37萬億元,對促使經濟回暖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貸款是商業銀行的
A.基礎業務和營利的主要來源
B.主體業務和營利的主要來源
C.主體業務和營利的唯一來源
D.為社會經濟活動中發生的貨幣收支提供手段與工具的服務
20.為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高科技、高成長等創業企業的“助推器”和“孵化器”功能,我國推出創業板市場,并于2009年10月30日上市交易。首批28家公司當天即遭爆炒,以比發行價高106.23%的整體漲幅收盤。然而第二天即有20支股票跌停,一周后有的股票下跌幅度達46%,首日買入股票的股民資產大幅縮水。這表明
①發展股票市場,有利于籌集資金,促進企業的發展 
②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國家應限制股票市場的發展 
③股票投資的收入來源于股價上升帶來的差價 
④股東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出資,但可以轉售或在證券市場流通買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1.有廣告宣稱,普通股民通過專門培訓,就能輕松掌握并實現零風險前提下的利潤最大化。該廣告不可信,因為
①股票是高收益與高風險同在的投資品  ②股票的風險與收益是成反比例關系的 
③股票價格波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④股票價格波動規律是不可能認識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建國60年來,我國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據此回答22~24題。
22. 在我國,兩種制度之間的關系是
①前者決定后者 ②后者決定前者
③二者互相決定 ④二者都與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3. 下列對按勞分配理解正確的是
A.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原則
B.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分配原則
C.按勞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總產品
D.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24.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這是由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這里的“客觀條件”是指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 ②社會主義的生產力發展狀況
③生產資料公有制在我國經濟成分中的主體地位
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多樣的經營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假設某國 2010 年 M 產品的總量是 10 萬件,每件產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 5 元。2011 年生產 M 產品的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 1 倍,且該國 2011 年全社會商品零售價格總額為 20000 億 元,貨幣流通次數為 4 次,央行實際發行紙幣 8000 億元。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今 年 M 商品的價格是
A.5 元 B.2.5 元 C.6 元 D.4 元
26.甲、乙兩人分一塊蛋糕,兩人為如何公平分配爭執不下。有人給他們出了一個主意:讓一個人切,另一個人先挑選,這樣分蛋糕的公平問題就可能解決了。這故事啟示我們
A.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
B.既要保證生活需要,又要合理拉開差距
C.合理的分配機制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
D.按勞分配原則是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
27.美國爆發占領華爾街運動,并迅速漫延至全國各大城市。運動發起者喊出了“我代表99%,不再忍受1%的貪婪與腐敗”。給我們經濟生活知識的啟示是
①堅持效率與公平并重,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②整頓規范分配秩序,堅持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制度
③堅持公平民主制度,維護人民當家作主地位
④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8.右圖是關于中國、美國及世界平均的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根據圖中反映的信息,我們應采取的措施是
①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差距
③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④繼續擴大投資規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 圖2表示效率與收入差距的關系,橫軸x代表收入差距,縱軸?y代表效率,原點O表示決定的平均主義和絕對的低效率。曲線表示效率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二變化的情況。該圖表明
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反方向變化 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會降低 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 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有助于保持較高的效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0. 2011年7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調至3.5%。若不考慮其它因素,存款利率上調后,居民存款儲蓄得到的實際投資收益___________,該收入的分配方式屬于__________。
A.增加 按勞分配的收入 C.不確定 按生產要素分配
B.減少 按勞動要素分配 D.增加 按生產要素分配
31.某3口之家2011年3月收入共6258元,其中,1人在集體企業工作,工資收入600元;1人在國有商場工作,工資收入700元;1人在外資企業工作,工資收入2900元,此外還有股票收入1200元,政府公債收入528元,為企業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該家庭收入中屬于生產要素收入的有 元,屬于按勞分配的工資收入 元
A.2058 1300 B.3500 7000 C.4958 1300 D.4628 1300
32.現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B.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C.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D.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33.2011年是收入分配改革攻關年。從分配的角度看,在企業分配中,如果過分壓低勞動報酬,則不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終將限制企業的發展。這說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 B.要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C.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34. 在勞動爭議中,權益受侵犯的經常是青年農民工、女工、私營企業職工,爭議的內容經常是勞動工資無保證、超時勞動無報酬、社會保險無人管、勞動安全無保障,解決爭議時經常是勞動者缺乏維權的依據。勞動者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基礎是
A.履行勞動者義務 B.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
C.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 D.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
35.2012年5月5日,深圳新聞網載文指出,今年一季度,深圳市登記失業人員同比下降了5.66%,勞動仲裁案件同比增長超2倍,全市共墊付欠薪員工2 350人,同比增長998.13%。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勞動者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有了提高 ②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等途徑來維護 ③我國就業形勢良好 ④侵害勞動者權益的現象依然存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6. 影片《梅蘭芳》上座率很高。梅蘭芳的出場費曾達到十根金條,他的演出常常是一票難求。當年他走紅的程度,現在任何當紅歌星都無可比擬。這里“金條”的本質是
A.一般人類勞動??? ?B.一般等價物 C.一種價值符號????D.價值不變的特殊商品
37. 商品交換從本質上看是
A.商品生產者之間勞動的交換????? B.不同使用價值之間的交換
C.物與物之間的交換????????????? D.商品與貨幣之間的交換
38.匯率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2010年3月3日,l美元兌人民幣6.826 6元。而2007年末人民幣匯率為l美元兌7.304 6元人民幣,這表明
A.外匯匯率下降,不利于出口 B.外匯匯率上升,不利于出口
C.外匯匯率上升,不利于進口 D.外匯匯率下降,不利于進口
39.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城市房價并沒有出現“跳水”現象,高房價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針對“高房價”,下面相關認識正確的是
①供不應求是房價過高的根本原因 ②建筑成本增加是引起高房價的重要原因 ③要抑制高房價就必須增加商品房的供應量 ④要抑制高房價就必須對炒房行為進行有效制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 北京市下調公交車票價格,乘坐公交車的人次增加,能夠正確反映這一變化的圖形是
41.“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對這種消費方式的理解,正確的是
A.這種消費方式是不適合我國國情的
B.這種消費方式屬于攀比消費,是不健康的
C.這種消費方式適用于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又沒有太多積蓄的年輕人
D.這種消費方式比錢貨兩清消費好,應大力提倡
42.某學生申請助學貸款,這一消費行為屬于 消費
A. 錢貨兩清 B.有形商品
C. 享受資料 D.發展資料
43. 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帶領村民以雄厚集體經濟為后盾,使這是成為中國第一個“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汽車村”“別墅村”,這一方土地上的人成為中國最富裕的農民。這說明
A.集體經濟居于主體地位 
B.集體經濟有利于發揮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實現共同富裕。
C.只要實行集體經濟就能實現共同富裕
D.集體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44. 鳳凰網科技訊10月8日消息,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去世第二天,蘋果股價再度下挫。截至收盤,蘋果公司股價下跌7.57美元,報收369.00美元,跌幅為2.01%。在前一個交易日中,蘋果股價微跌0.23%。由材料可以判斷下列不屬于蘋果公司特點的是
①公司的資本必須劃分為等額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現
②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轉讓
③公司的資本不必劃分為等額股份
④股東轉讓出資必須征得其他股東的同意,出資轉讓較困難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某位私營企業主,借口生產任務多,未經勞動行政部門許可,要求職工每天由原來的工作8小時增加到11小時,節假日不休息,職工每月累計加班加點高達90小時,到月底不付工人加班費,工人們非常不滿。據此回答45-46題
45.上述材料中,該企業侵犯了勞動者的
①休息休假的權利 ②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③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④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6. 該企業職工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正確的做法是
A.為保住工作而忍氣吞聲
B.遵守勞動紀律,按企業領導要求完成任務
C.應該到有關部門投訴、申請仲裁或到法院起訴
D.聯合起來與企業老板對抗,必要時訴諸武力
47.小張在2007年將30萬資金全部用于投資股票,年底賺了10萬。而2008年同樣的投資卻虧損了16萬。小王在這兩年內將30資金中的5萬投資股票,6萬投資國債,18萬存入銀行,1萬購買保險,共獲利2萬。上述事例從一個側面說明
盈虧取決于投資結構 分散投資有利于規避風險
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 投資項目越多收益越大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48. 下列有關證券投資基金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適宜于有足夠投資知識、時間和精力的投資者
②它是對股票和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的間接方式
③它是一種利益共享、沒有風險的集合證券投資方式
④它的優勢主要在于專家經營、專業管理、利益保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9.近幾年我國不斷增發國債,主要用于在建的國債建設項目、西部開發項目、重點企業技術改造,以及南水北調、京津水資源保護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和教育等方面設施的建設。對此正確的認識有
A.增發國債會增加貨幣投放量易引起貨幣貶值 B.國債發行越多越有利于經濟穩定發展
C.增發國債能直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適度增發國債有利于拉動經濟的發展
50.2009年上半年某省各類經濟成分在本省GDP增長中的貢獻率如下表
經濟成分
對GDP的貢獻率
公有制經濟
51%
個體經濟
11%
私營經濟
28%
外資經濟
10%
上表表明
A.非公有制經濟在當地經濟發展中居于主體地位
B.該省GDP的增長是集約型的
C.該省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
D.公有制經濟在該省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25分)
51. (12分)國慶節,某煤礦職工小李向廠長請假,回家看望年邁生病的父母,但廠長不批準,說道“休不休息,準不準假我說了算,最近生產任務緊不能請假,不能休假。”職工小王向廠長要求按時發放勞動安全衛生防護用品和按時發放工資,也被廠長以資金困難為由予以拒絕。
(1)小李、小王的哪些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3分)小李、小王的合法權益應該得到保護,為什么?(5分)
(2)職工的合法權益遭到侵犯時,應尋求什么樣的解決途經。(4分)
52.(13分)社會公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在我國怎樣才能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13分)
高一第三次月考政治參考答案
答案:1-5DABBC 6-10BBAD 11-15DAABC 16-20ADABD 21-25BCACD 26-30CDADD 31-35CBAAB 36-40BADDA 41-15CDBBA 46-50CDDDC
36.(1)小李的“休息、休假的權利”,小王的“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受到了侵害。(3分)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是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調動和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的保證。(5分)
 (2)應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維護權益,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經加以維護,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報復。(4分)
37.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3分)
②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3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3分)
④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2分)
⑤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最根本的是大力發展生產力。(2分)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數學試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下列表示錯誤的是( )
(A) (B) (C) (D)若則
2.下列四組函數,表示同一函數的是( )
A.=,= B.=,=
C. D.
3. 已知,則函數的定義域為 ( )
4.設為偶函數,且在上是增函數,則、、的大小順序是( )
A. B.
C. D.
5. 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6.函數的零點所在的大致區間是( )
A.(1,2) B.(2,3)
C.和(3,4) D.
7.令,則三個數a、b、c的大小順序是( )
A.b<c<a B.b<a<c C.c<a<b D.c<b<a
8、設A={}, B={}, 下列各圖中能表示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是
9.函數與=的圖象關于直線對稱,則的單調遞增區間是
A. B. C. D.
10.若,則的值為 ( )
A.6 B.3 C. D.
11.函數的單調遞增區間是 ( )
A. B.
C. D.
12. 下列函數中,以為周期的偶函數是( )
A. B. C. D.
二、填空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3.冪函數在時為減函數則= 。
14.已知sin=,則cos=________.
15. 函數的圖象的對稱軸方程是
16. 函數的圖象為,則如下結論中正確的序號是
① 圖象關于直線對稱; ② 圖象關于點對稱;
③ 函數在區間內是增函數.
三、解答題
17.(本小題滿分10分)已知求值:
(Ⅰ);
(Ⅱ).
18.(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方程有兩個不等正實根,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19.(本小題滿分12分)已知函數
(1)用五點法畫出它在一個周期內的閉區間上的圖象;
(2)寫出的值域、周期、對稱軸,單調區間.
20.(本小題滿分12分)已知
(1)判斷的奇偶性;
(2)證明在定義域內是增函數;
21.(本小題滿分12分)已知函數
(1)求函數的定義域;
(2)討論函數在上的單調性并求值域。
22.(本小題滿分12分)定義在(-1,1)上的函數滿足:①對任意都有;②在上是單調遞增函數,.
(1)求的值;
(2)證明為奇函數;
(3)解不等式.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數學答案
一、選擇題
1—5、CDCAC 6—10、BDDCA 11—12、DA
二、填空題
13、2 14、 15、 16、①②③
三、解答題
17、(1)解:
(2)
18、解:
19、
0
1
0
-1
0
0
3
0
-3
0
20、解:(1)定義域為R,關于原點對稱,
(2)證明:任取
21、解(1):由已知得: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物理試題
第Ⅰ卷(選擇題,56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總分56分。每小題所列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多個正確選項,全部選對得4分,少選漏選得2分,錯選、多選或不選均不得分)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物體運動速率始終不變,則物體所受合力一定為零
B.若物體的加速度均勻增加,則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若物體所受合力與其速度方向相反,則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D.若物體在任意的相等時間間隔內位移相等,則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2.一位女士由于駕車超速而被交警攔住。交警說:“這位女士,您剛才的車速是80公里每小時!”這位女士反駁說:“不可能的!我才開了8分鐘,怎么可能走了80公里呢?”關于這段對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交警說的80公里每小時指的是平均速度
B.交警的意思是:如果女士繼續開車,則一個小時就一定走80公里
C.女士困惑的原因是沒有建立“瞬時速度”的概念
D.女士和交警產生矛盾的原因是由于兩人選擇的參考系不同
3. 北京時間2012年2月5日凌晨,俄羅斯女子跳高選手奇切洛娃在德國的阿恩施塔特征服了2.06m高的橫桿,創造了今年世界女子跳高最好成績。假設奇切洛娃身高1.8m,據此可估算出她起跳時豎直向上的速度大約為(取g=10m/s2)( )
A.3m/s B.5m/s C.7m/s D.9m/s
4. 有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其速度圖象如圖中的實線所示,那么物體的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的時間段是( )
A.只有0< t <1s B. 只有 2s< t <3s
C. 0< t <1s 和 2s< t <3s D.0< t <1s 和 3s< t <4s
5. 將一物塊分成相等的A、B兩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繩子拴在天花板,繩子處于豎直伸直狀態,整個裝置靜止,如圖所示,則( )
A.繩子上拉力可能為零
B.地面受的壓力可能為零
C.地面與物體間可能存在摩擦力
D.A B之間可能存在摩擦力
6. 人站在岸上通過定滑輪用繩牽引低處的小船,若水的阻力不變,
則船在勻速靠岸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繩的拉力不斷增大
B. 繩的拉力保持不變
C. 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變
D. 船受到的浮力不斷減小
7.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當它的速度由v增至2v,發生的位移為S1;當它的速度由2v增至3v時,發生的位移為S2,則( ) A.S1:S2=2:3    B.S1:S2=3:5    C.S1:S2=1:4   D.S1:S2=1:2
8.某人欲估算飛機著陸時的速度,他假設飛機停止運動前在平直跑道上做勻減速運動,飛機在跑道上滑行的距離為s,從著陸到停下來所用的時間為t,則飛機著陸時的速度為
A. B. C. D.到之間的某個值
9.如右圖所示,有四塊相同的堅固石塊壘成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塊固定在地面上,每塊石塊的兩個面間所夾的圓心角為37°。假定石塊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則第1、2塊石塊間的作用力和第1、3塊石塊間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為( )
A. B. C. D.
10.如圖所示,在一根粗糙的水平直桿上套有兩個質量均為m的鐵環,兩鐵環上系著兩根等長細線,共同拴住質量為M的小球,兩鐵環與小球都處于靜止狀態.現想辦法使得兩鐵環間距離增大稍許而同時仍能保持系統平衡,則水平直桿對鐵環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的可能變化是(  )
A.FN不變 B.FN增大
C.Ff增大 D.Ff不變
11.小張和小王駕駛兩輛轎車(均視為質點)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駛,如圖所示是兩車在某段時間內的圖像,t=0時刻,小張在小王前方s0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若s0=18m,兩車相遇1次
B.若s0<18m,兩車相遇1次
C.若s0=36m,兩車相遇1次
D.若s0=54m,兩車相遇1次
12.如右圖甲所示,一物塊置于水平地面上。現用一個與豎直方向成θ角的力F拉物塊,現使力F沿順時針轉動,并保持物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得到拉力F與θ變化關系圖線如右圖乙所示,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物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 )
A. B. C. D.
13.三個質量均為1kg的相同木塊a、b、c和兩個勁度系數均為500N/m的相同輕彈簧p、q用輕繩連接如圖,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開始時p彈簧處于原長,木塊都處于靜止。現用水平力緩慢地向左拉p彈簧的左端,直到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為止,取10m/s2。該過程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 )
A.4cm B.6cm C.8cm D.10cm
14.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1、m2、m3的小物塊A、B、C 用兩根相同的自然長度為、勁度系數為的輕彈簧連接起來,在豎直向上的外力F的作用下靜止,小物塊A、B、C可視為質點,A、C之間的距離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選擇題,64分)
二、實驗填空題(15題6分,l6題6分,共12 分)
15.如圖1所示為用打點計時器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裝置,開始時小車在水平玻璃板上勻速運動,后來在薄布面上做勻減速運動,所打出的紙帶如圖2所示(附有刻度尺),紙帶上相鄰兩點對應的時間間隔為0.02 s.
圖1
圖2
從紙帶上記錄的點跡情況可知,A、E兩點跡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__cm,小車在玻璃板上做勻速運動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小車在布面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
16.某實驗小組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實驗時,先把彈簧平放在桌面上,用直尺測出彈簧的原長L0=4.6cm,再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在下端掛鉤碼,每增加一只鉤碼均記下對應的彈簧的長度x.數據記錄如下表所示.
鉤碼個數
1
2
3
4
5
彈力F/N
1.0
2.0
3.0
4.0
5.0
彈簧的長度x/cm
7.0
9.0
11.0
13.0
15.0
(1)根據表中數據作出F-x圖線;
(2)由此圖線可得,該彈簧勁度系數k=___N/m;
(3)圖線與x軸的交點坐標大于L0的原因是______
三、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共42分。17題8分,18題10分,19題12分,20題12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最后答案的不給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的單位。)
17.(8分)一石子從一煙囪頂端自由下落,它第1s內下落的高度是最后1s內下落高度的,求煙囪的高度(g=10m/s2)
18.(10分)一光滑圓環固定在豎直平面內,環上套著兩個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間由細繩連接著,它們處于如圖中所示位置時恰好都能保持靜止狀態。此情況下,B球與環中心O處于同一水平面上,A、B間的細繩呈伸直狀態,與水平線成300夾角。已知B球的質量為m,求細繩對B球的拉力和A球的質量。
19.(12分)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球用細繩掛在質量為M的木塊下,木塊套在水平桿上,木塊與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水平拉力F為多大時才能拉著球和木塊一起做勻速運動,這時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的正切值tan(多大?
20.(12分)某段平直的公路上,一輛小汽車以v1=90 km/h的速度行駛,其前方一輛貨車以v2=72 km/h的速度行駛,當它們之間的距離△x1=200 m時,小汽車轉入超車道并以a1=2m/s2的加速度提速準備超車,小汽車的最大速度控制在vm=108 km/h。當小汽車與貨車并行時,貨車以a2=1 m/s2的加速度減速,當小汽車超出貨車△x2=22 m時轉回行車道,超車過程結束。求
(1)小汽車從準備超車到與貨車并行所經歷的時間;
(2)小汽車從與貨車并行到完成超車駛過的距離。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
Ⅰ卷(選擇題,共60分)
選擇題(本題包括40小題,每題1.5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正確的一組是( )
①含細胞壁結構的細胞必定為植物細胞
②藍藻以群體形式存在,所以單個藍藻不是一個個體
③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④能進行自養的生物不一定是綠色植物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⑤
2.下列四組生物中,都屬于真核生物一組的是( )
A.噬菌體和根霉 B.肺炎雙球菌和草履蟲 C.顫藻和酵母菌 D.苔蘚和變形蟲
3. 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是(  )
A.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B.細胞—組織—系統—植物體
C.細胞—器官—系統—植物體 D.細胞—器官—組織—植物體
4.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組合來觀察血細胞涂片。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所示。如果載玻片位置不變,用哪一物鏡在一個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最少( )
5.在觀察裝片時,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細胞大小、細胞數目、視野亮度的變化()
A.變大、變少、變暗 B.變大、變多、變亮
C.變小、變多、變暗 D.變小、變多、變亮
6.牛通過吃草從草中獲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體內的各種化學元素( )
A.種類差異很大,含量大體相同 B.種類和含量差異都很大
C.種類和含量都是大體相同的 D.種類大體相同,含量差異很大
7.在組成人體的各種化學元素中,最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細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
A.C、O、C   B.C、H、O C.C、O、N D.C、O、O
8.人體紅細胞呈圓餅狀,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下面是將人體紅細胞分別放在三種不同的液態環境中,下圖為一段時間內的變化示意圖,請分析該圖說明的問題是( )
A.水分容易進出細胞
B.無機鹽離子容易進出細胞
C.紅細胞有運輸氧氣的功能
D.水分和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的形態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9.下列核苷酸不可能屬于DNA初步水解產物的是( )
10.下列描述中,哪項是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
A.都是細胞內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 B.都含有C、H、O、N四種元素
C.基本組成單位都是五碳糖 D.基本組成單位都是六碳糖
11. 下列物質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
①核糖核酸 ②糖原 ③胰島素 ④淀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 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形成含2條肽鏈的每摩爾蛋白質時,相對分子量減少了900,由此
可知:此蛋白質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數和肽鍵數分別是( )
A.52、52?? B.50、50 C.52、50?? D.50、49
13. 下列關于生物大分子的敘述,準確的是( )
A.全部激素屬于蛋白質
B.DNA是一切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
C.蛋白質是由多個氨基酸分子通過肽鍵相互連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D.RNA通常只有一條鏈.它的堿基組成與DNA完全不同
14. 下列多肽在人消化道中水解時,不可能產生的氨基酸是( )
15. 某兒童患佝僂病,發燒時就會抽搐,醫生建議他平時要補充 ( )
A.新鮮水果和蔬菜 B.鈣片和維生素D
C.谷物種皮和胡蘿卜 D.蛋白質和糖類
16. 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B.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
C.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異 D.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
17. 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堿基 A、G、C、T 的核苷酸種類數共有( )
A、8 B 、7 C 、 5 D 、 6
18. 有關右圖中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此蛋白質的R基中共含有22個氨基
B.共有95個肽鍵
C.形成此蛋白質時,共減少分子質量1764
D.此蛋白質有2條肽鏈
19.下列關于三大有機物的鑒定實驗,正確的是(  )
A.將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與斐林試劑混合,靜置一段時間后就會出現磚紅色沉淀
B.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A液與B液要先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且必須現配現用
C.西瓜汁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作鑒定還原糖的材料
D.通過高倍顯微鏡可以看到花生切片中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橙黃色的油脂顆粒
20. 蘋果含有Zn2+,Zn2+是形成與記憶力息息相關的蛋白質不可缺少的元素。兒童缺Zn2+,
就會導致大腦發育不完善,因此,蘋果又被稱為“記憶之果”。這說明無機鹽離子( )
A.對維持酸堿平衡有重要作用 B.對維持細胞形態有重要作用
C.對調節細胞滲透壓有重要作用 D.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21.保健品“黃金搭檔”組合維生素片中含鈣、鐵、鋅、硒等元素,其中屬于組成生物
體的大量元素的是( )
A.鈣 B.鐵 C.鋅 D.硒
22.現有1000個氨基酸,共有氨基1020個,羧基1050個。若由這1000個氨基酸形成的
某蛋白質分子中含有游離氨基22個,則該蛋白質含有游離羧基的個數是( )個
A.50 B.2 C.52 D.不能計算
23.某蛋白質由m條肽鏈、n個氨基酸組成。該蛋白質至少有氧原子的個數是( )
A.n-m B.n-2m C.n+m D.n+2m
24.下列哪一組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相同的?( )
A.細菌的遺傳物質和酵母菌的遺傳物質 B.動物的肝糖原和抗體
C.人的胰島素和性激素 D.植物的纖維素和維生素
25.下列關于細胞中水含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內自由水的含量高于結合水 B.老年人細胞中平均含水量比嬰兒少
C.干種子細胞中自由水的含量為零
D.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高
26.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遺傳信息的攜帶者、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活
動的主要能源物質依次是( )
A.核酸、蛋白質、細胞、糖類 B.蛋白質、核酸、細胞、脂肪
C.蛋白質、核酸、細胞、糖類 D.核酸、蛋白質、糖類、細胞
27. “觀察DNA、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中,下列正確的實驗步驟是(  )
A.水解→制片→沖洗→染色→觀察 B.制片→水解→染色→沖洗→觀察
C.制片→染色→水解→沖洗→觀察 D.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
28.右圖是由3個圓所構成的關系圖,符合這種從屬關系的是(  )
A.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脫氧核糖核酸
B.Ⅰ蛋白質、Ⅱ酶、Ⅲ激素
C.Ⅰ脂肪、Ⅱ磷脂、Ⅲ固醇 D.Ⅰ糖類、Ⅱ二糖、Ⅲ多糖[來
29.已知天冬酰胺的R基為(-C2H4ON),現有分子式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鏈,其中含有
2個天冬酰胺。在上述多肽中肽鍵最多有(  )
A.17個 B.16個 C.15個 D.14個
30.下列是某生物體內糖類的某些變化,下面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此生物可判斷為人或動物,因為能合成糖原和乳糖
B.淀粉和糖原屬于多糖,麥芽糖和乳糖屬于二糖
C.由淀粉得到葡萄糖的過程是一個水解的過程,葡萄糖是組成淀粉和糖原的單體
D.糖類可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
31.下列有關糖類生理作用的敘述中,有錯誤的是( )
A.淀粉和糖原是各種生物體的儲能物質
B.葡萄糖是細胞內重要的能源物質
C.脫氧核糖是組成DNA的成分
D.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32. 獾在人冬之前,大量偷食農作物,為其冬眠時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而在體內儲存大量的能源物質,此物質是( )
A.蛋白質 B.糖元
C.脂肪 D.淀粉
33. 一種生活在干木材的蟲子,其體內細胞中的水是( )
A、結合水 B、自由水
C、結晶水 D、結合水和自由水
34.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體的化學成分時,發現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這一事實主要說明( )
A、生物界與非生物沒有區別 B、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C、生物來源于非生物 D、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差異性
35.植物從土壤吸收并運輸到葉肉細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 )
  ①淀粉 ②葡萄糖 ③脂肪 ④磷脂 ⑤蛋白質 ⑥核酸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
36.生物大分子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學性質使它能夠
通過化學鍵連接成鏈狀或環狀,從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實可以說明( )
①碳元素參與生物體內所有化合物的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③碳元素是各種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組成生物體內有機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7.下列有機物和它們徹底水解的產物配對,哪項是錯誤的 ( )
A.淀粉→葡萄糖 B.蛋白質→氨基酸
C.蔗糖→葡萄糖、果糖 D.DNA→磷酸、核糖、含氮堿基
38. 下列關于細胞內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碳
B.精瘦肉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質
C.在人的一生中,細胞中的自由水/結合水的比值逐漸上升
D.多糖、蛋白質、核酸等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39. 某一物質分子式為C55 H70 O19 N10 S2,這種物質最有可能是 (  )
A.糖類 B.脂質
C.核酸 D.蛋白質
40. 細胞學說建立于19世紀,下列符合細胞學說的是( )
①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 ②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③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④細胞分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兩大類 ⑤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⑥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
二、非選擇題(共40分,請按題號將大題寫在答題紙上)
41.(10分,每空1分)以下是生物體內四種有機物的組成與功能關系圖,請據圖回答:
(1)物質D的基本元素組成是________;
SARS病毒體內物質H徹底水解后,產生
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
(2)物質C的不同取決于_________的不
同,其結構通式為__________;現有C
若干個,在合成含有3條鏈的G過程中,
共產生200個水分子,則C的數目為__________個。
(3)小麥種子細胞中,物質E是指__________。細胞核內的染色質體主要是由圖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構成(填字母代號)。
(4)相同質量的E和F徹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較多的是 ,產生能量較多的是 。
42.(10分,每空2分)為進一步確定來源不同的A、B、C、D、E五種物質(或結構)的具體類型,進行了下列實驗,現象與結果如下:①各種物質(或結構)的性質、染色反應的結果,見下表:
A
B
C
D
E
來源
豬血
馬肝
蛙表皮
棉花
霉菌
水溶性





灰分









甲基綠溶液





斐林試劑





蘇丹Ⅲ溶液





雙縮脈試劑





碘液





注:+:有(溶解);一:無(不溶解);灰分指物質充分燃燒后剩下的部分。
②A為紅色,檢測A的灰分后發現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將適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試管中,混合一段時間后,混合液能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 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和結果,推斷出:A、 ;B、 ;C、 ;D、 ;③過程中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的物質是 。
43.(20分,每空2分)下圖分別表示生物體內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
(1)甲圖中的三種物質都是由許多 連接而成的,其中屬于植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是 。存在于動物細胞中并能調節血糖含量的是 。這三種物質中,在功能上與另外兩種截然不同的是 ,這種物質參與細胞中 的構成。
(2)乙圖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組成單位可用圖中字母 表示,各基本單位之間是
通過 (填①、②或③)連接起來的。
(3)若b中的含氮堿基為T,則b的名稱為 ,組成乙圖的含氮堿基除T外還有 ,由b形成的多聚體能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原因是 。
生物第3次月考(12.3)答案
1-5  CDAAA  6-10 DADBD   
11-15 BCCBB 16-20 BBADD
21-25 ACCAC 26-30 CDDDD
31-35 ACDBC 36-40 CDDDA
41、 (1)C、H、O、N、P,  核糖、磷酸、含氮堿基 
(2)R基 , ,203 
(3)淀粉, G和H 
(4)F,F
42、A、血紅蛋白; B、脂肪; C、染色質(體); D、纖維素;
葡萄糖
43、(1)單糖(葡萄糖),淀粉,(肝)糖原,纖維素,細胞壁
(2)b,②
(3)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A、G、C,堿基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及堿基數目不同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英語試題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115分)
第一部分 聽力(共兩節,滿分30分)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后,你都有10 秒鐘的時間來回答相應小題和閱讀下一小題。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Washing clothes. B. Cleaning the floor. C. Shopping online.
How many cards should they send out in total?
A. 100. B. 150. C. 300.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library.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computer lab.
What kind of movies does the man like?
A. Action movies. B. Cartoons. C. Comedies.
What does the woman do?
A. A doctor. B. A traffic policewoman. C. A reporter.
第二節(共15個小題,每小題1.5分)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題。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Mother and son. B. Brother and sister. C. Teacher and student.
What will Tommy do for his father?
A. Buy a cake for him. B. Invite him to a concert. C. Give him a baseball match ticket.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題。
What is the first book of Ms.Rowling about?
A. A toy. B. A princess. C. An animal.
How many books for adults has Ms.Rowling written?
A. One. B. Two. C. Three.
Where did Ms.Rowling get names for her characters?
A. From maps. B. From newspapers. C. From history books.
聽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題.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airport. B. In a hotel. C. In the post office.
What day is it today?
A. Tuesday. B. Wednesday. C. Saturday.
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for when he is going to leave?
His passport. B. The form. C. Her pen.
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題
How did the man get to know the Bluebird School?
A. From his brother. B. From his son. C. From his father.
When will the classes of the second period end?
A. On August 4. B. On August 18. C. On August 30.
How long do the classes last each day?
A. Three hours B. Four hours. C. Five hours.
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ul and Mrs.Huggett?
A. Colleagues. B. Strangers. C. Neighbors.
Why didn't Paul want to stay at home in the evening?
A. Because he felt lonely. B. Because he hated the noise.
C. Because he liked walking.
How did Paul feel when he wrote this letter?
A. Sorry. B. Excited. C. Angry.
What did Paul write this letter for?
A. Making an apology. B. Asking for help. C. Making a complaint.
第二部分 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45分)
第一節 語法和詞匯知識(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21. First of all, I hope that we shall never lose _____ heart in face of _____ failure.
A. the; a B. the; the C. 不填; 不填 D. a; 不填
22. I knew we would be friends ____ I met you on campus.
A. the first time B. at the first time C. for the first time D. by the first time
23. Is it the years ______ you worked in Africa as a doctor ______ have a great effect on your literary works?
A. that; where B. that; that C. when; where D. when; that
24. There is little doubt ____ our team will beat yours.
A. whether B. that C. what D. why
25. He _______ any money in the lottery yet, but he expects to.
A. didn’t win B. hadn’t won C. hasn’t won D. isn’t winning
26. Only when he reached the tea-house it was the same place he’d been in last year.
A. he realized B. he did realize C. realized he D. did he realize
27. The soldiers are rescuing the mine workers ______ in the mine.
A. trapping B. trapped C. to be trapped D. traps
28.Frank insisted that he was not asleep I had great difficulty in waking him up.
A. whether B. although C. for D. so
29. ---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studies of English, haven’t you?
--- Yes, but much ___.
A. remains to do B. is remained to do C. is remained to be done D. remains to be done
30. A notice was _____ in order to tell the students about the changed meeting time.
A. put up B. looked up C. picked up D. set up
31. John received an invitation to dinner, and with his work ______, he gladly accepted it.
A. finished B. finishing C. having finished D. was finished
32. I found impossible to keep silent about what had happened to me.
A. that B. it C. me D. there
33. —How about getting a part-time job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 , but I have promised to visit my cousin in Japan.
A. No way B. Well done C. That sounds fine. D. No, I’m terribly sorry
34. The police are offering a ______to anyone who can g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issing boy.
A. price B. prize C. reward D. money
35. He insisted that he ______ right, and so he insisted that his plan ______ carried out at once.
A. was; be B. be; would be C. was; was D. be; should be
第二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
閱讀下面短文,然后從各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
When I was six, I went to a local grade school. In grade school, I was __36___ the other children because of my speech and reading __37__. All the children __38__shout, “ You are a dummy (笨蛋); you are a dummy.” and so on. I thought they were __39__ because all my grades showed it. I had no self-confidence.
Through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grade school, I was __40__ and very clumsy(笨拙的). I would __41__ cups and trays in the café, and sometimes __42__ and fall onto the floor when I walked. In sixth grade, I became interested in __43___. The class had its yearly field day. Each class would have its own teams compete __44__ each other. I went out for all of the teams. I was not the best __45___ I was not bad. The thing __46___ I could do was run and run fast. This shocked the other children because I was so __47___, and then __48___ a lot more name-calling from the children. When somebody else won a race, the children told how __49__ he was. When I won, they called me names. I did not know __50__ they were doing this. I think that it was unfair, and it hurt me.
Between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 I started to grow. In three months, I grew seven inches. At the start of eighth grade, I began to play football. I was __51__ bigger than everybody else. I was faster than most of the backs we played against. The __52__ team would not run the ball towards me, so I just knocked them __53___. It was the __54__ time in my life that I was really good at something. It was a new feeling of __55___.
36. A. between B. behind C. above D. up
37. A. questions B. interest C. problems D. skills
38. A. would B. could C. might D. must
39. A. unfair B. right C. naughty D. brave
40. A. small B. big C. strong D. quick
41. A. throw B. clean C. drop D. pick
42. A. hurt B. beat C. help D. stumble
43. A. basketball B. books C. sports D. movies
44. A. to B. against C. between D. towards
45. A. but B. so C. and D. or
46. A. what B. how C. that D. why
47. A. smart B. clever C. humorous D. clumsy
48. A. spread B. came C. fell D. replaced
49. A. good B. handsome C. foolish D. honest
50. A. when B. that C. how D. why
51. A. more B. very C. much D. so
52. A. another B. others C. other D. latter
53. A. down B. after C. into D. through
54. A. last B. first C. best D. latest
55. A. shame B. proud C. pride D. sorrow
第三部分 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
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A
The world itself is becoming much smaller by using modern traffic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 means. Life today is much easier than it was hundreds of years ago, but it has brought new problems. 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is pollution. To pollute means to make things dirty. Pollution comes in many ways. We see it, smell it, drink it and even hear it.
Man has been polluting the earth. The more people, the more pollution. Many years ago, the problem was not so serious because there were not so many people. When the land was used up or the river was dirty in one place, man moved to another place. But this is no longer true.
Man is now slowly polluting the whole world.
Air pollution is still the most serious. It’s bad for all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 but it is not the only one kind of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kills our fish and pollutes our drinking water. Noise pollution makes us angry more easily.
Many countries are making rules to fight pollution. They stop people from burning coal in houses and factories in the city, and from putting dirty smoke into the air. Pollution by SO2 is now the most dangerous kind of air pollution. It is caused by heavy traffic. We are sure that if there are fewer people driving, there will be less air pollution.
The earth is our home. We must take care of it. That means keeping the land, water and air clean. And we must take care of the rise in pollution at the same time.
56. _______, our world is becoming much smaller.
A. Because of the rise in pollution
B. Thanks to science development
C. Because the earth is being polluted day and night
D. Because the earth is blown away by the wind every year
57. Hundreds of years ago, life was __________ it is today.
A. much easier than B. as easy as C. much harder than D. as hard as
58. Pollution comes in many ways. We can even hear it. Here “it” means _______.
A. rubbish(垃圾) B. noise pollution C. air pollution D. water pollution
59. Air pollution is the most serious kind of pollution because _______.
A. it makes much noise B. it makes us angry more easily
C. it makes our rivers and lakes dirty D. it’s bad for all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
B
Cheating can happen in a lot of different ways. When people cheat, it’s not fair to other people, like the kids who studied for the test or who were the true winners of a game.
Many people like the action of cheating. It makes difficult things seem easy, like getting all the right answers on the test. But it doesn’t solve the problem of not knowing the material and it won’t help on the next test --- unless the person cheats again. @考@資@源@網
Some people lose respect for cheaters and think less of them. The cheaters themselves may feel bad because they know they are not really earning that good grade. And, if they get caught cheating, they will be in trouble at school, and maybe at home, too.
Some kids cheat because they’re busy or lazy and they want to get good grades without spending the time studying. Other kids might feel like they can’t pass the test without cheating. Even when there seems to be a “good reason” for cheating, cheating isn’t a good idea.
If you were sick or upset about something the night before and couldn’t study, it would be better to talk with the teacher about this. And if you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tudy for a test because of swim practice, you need to talk with your parents about how to balance swimming and school. @考@資@A kid who thinks cheating is the only way to pass a test needs to talk with the teacher and his or her parents so they can find some solutions(解決辦法) together. Talking about these problems and working them out will feel better than cheating.
60. The author thinks that when kids cheat in class, _______.
A. it is unfair to other people B. it does harm to their heath
C. teachers should punish them D. teachers shouldn’t stop them at once
61. Some students like cheating mainly because_________.
A. the material in the test is very difficult B. they want to do better than the others
C. cheating can make hard things seem very easy D. they have little time to study their lessons
62. The fourth paragraph mainly tells us______.
A. cheating isn’t a good idea B. why kids cheat in the test
C. some kids can’t pass the test without cheating D. some kids don’t spend the time studying
63. In the passage those cheaters are advised to_______.
A. spend more time on school than on sports
B. find good solutions instead of cheating
C. try hard to be intelligent rather than lazy
D. ask their classmates for good methods of study@
C
Mos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right-handed. This also seems to be true in history. In 1799, scientists studied works of art made at different times from 1,500 B.C. to the 1950s. Most of the people shown in these works are right-handed, so the scientists guessed that right-handedness has always been common through history. Today, only about 10% to 15%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left-handed.
Why are there more right-handed people than left-handed ones? Scientists now know that a person’s two hands each have their own jobs. For most people, the hand is used to find things or hold things. The right hand is used to work with things. This i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work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bra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which makes a person’s hands and eyes work together, controls the left hand. The left-side of the brain, which controls the right hand, is the centre for thinking and doing problems. 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more artists should be left-handed, and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left-handedness is twice as common among artists as among people in other jobs.
No one really knows what makes a person become right-handed instead of left-handed.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almost 40% of the people become left-handed because their main brain is damaged when they are born. However, this doesn’t happen to everyone, so scientists guess there must be another reason why people become left-handed. One idea is that people usually get right-handed from their parents. If a person does not receive the gene(基因) for right-handedness, he/she may become either right-handed or left-handed according to the chance and the people they work or live with.
Though right-handedness is more common than left-handedness, people no longer think left-handed people are strange or unusual. A long time ago, left-handed children were made to use their right hands like other children, but today they don’t have to.
64. What is the hand used to do for most people?
A. It’s used to find or hold things.
B. It’s used to work with things.
C. It’s used to make a person’s eyes work together.
D. It’s the centre for thinking and doing problems.
6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No one really knows what makes a person become right-handed.
B. Left-handedness is cleverer than right-handedness.
C. Today children are not made to use their right hands only.
D. Scientists think there must be some reason why people become left-handed.
66.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
A. Scientists’ New Inventions B. Left-handed People
C. Which Hand D. Different Brains, Different Hands
D
Once upon a time a man became a great archer(射手). He asked the king to declare him as the greatest archer of the country. The king was about to do so when an old servant of the king said, “Wait, sir. I know an old man who lives in the forest. He is a much greater archer. Let this young man go to him and learn from him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The man could not believe that there could be a greater archer than him, but he went and found the old man and he was! For three years he learned from him. Then one day, when he thought he had learned everything, the thought arose in him: “If I kill this old man, then I will be the greatest archer.”
The old man had gone to cut wood and he was coming back carrying wood on his shoulder. The young man hid behind a tree, waiting to kill him. He shot an arrow. The old man took a small piece of wood and threw it. It struck the arrow and the arrow turned back and wounded the young man very deeply. The old man came, took out the arrow and said,” I knew that some day or other you were going to do this. That’s why I have not taught you this secret. There is no need to kill me. My master is still alive, and I’m nothing before him. You must be with him for at least thirty years. And he is very old, so go fast! Find the old man!”
67. 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1st paragraph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
A. admire B. advise C. announce D. admit
68. The young archer wanted to kill the old man because _______.
A. he had nothing more to learn from him
B. he could then become the greatest archer
C. the old man refused to teach him everything
D. the king’s old servant ordered him to do so
69. What do you think would most probably happen next?
A. The young archer died from the wound soon after.
B. The king declared the young man the greatest archer.
C. The young archer found the old man’s master and killed him.
D. The young archer set off to look for the old man’s master.
70.What lesson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A. There’s always someone better than you in this world.
B. You must never try to become better than your teacher.
C. The older a man is,the better archer he usually becomes.
D. Always use a piece of wood to protect yourself from an arrow.源*網
第二節 任務型閱讀(共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10分)
根據短文內容,從短文后的選項中選出能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選項中有兩項為多余選項。(E涂AB;F涂AC;G涂AD)
In Asia, there are many places for people to go to teach English. Most of the teachers are young and sociable, and there are a lot of parties there. Korea is usually the place most people go to, because they have the most benefits and highest salaries by working only twenty hours a week. 71 Only if you stay there for a long time will you save some money.
China is a new rising star and lots of people are going there. 72 You can save a sizable amount and complete all your loans back home. Besides, Chinese people are enterprising and you can learn a lot from them. In China, Taiwan is a good place to go, especially for females who want to earn much, but there are not many adult classes offered.
The Middle East offers very high salaries for teachers, all of which is tax free. 73 Most of the people who tend to teach there are older and more conservative, so they don’t expect a party scene.
Italy and Spain are two beautiful countries where you can try your fortune. 74 Tourism is another industry in these countries, where English knowledge is useful. Moreover, by teaching in Europe you have the chance to travel every weekend to a new country and visit a new culture besides a good salary. 75
Europe has a lot to offer.
It is a great way for people to see a new place.
Teaching English overseas is a really rewarding experience.
Like Japan, the pay is quite good, but the cost of living is much cheaper.
Japan is also a good choice, but the cost of living eats up a lot of your money.
However, you must be a certified teacher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if you want to teach there.
Fashion industry in Milan would love to hire well-known English-speaking people to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models and designers.
第II卷(非選擇題)
第一節:短文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下面短文中至少有10處語言錯誤。請在有錯誤的地方增加、刪除或修改某個單詞。
增加:在缺詞處加一個漏字符號(∧),并在其下面寫上該加的詞。
刪除:把多余的詞用斜線(\)劃掉。
修改:在錯的詞下劃一橫線,并在該詞下面寫上修改后的詞。
注意:
1. 每處錯誤及其修改均僅限一詞;
2. 只允許修改10處, 多者(從第11處起)不計分。
Xu Benyu is one of the people who has moved China. The young man is a teacher in Goudiaoyan Village, where is a poor village and the children there can’t get as many knowledge as we. Xu Benyu goes to the village school in 2003. He wanted to help the poor child. And he has done what he can help them. The school has 250 students now. Xu Benyu was born in the poor family in Liaocheng, Shandong. When he first knew how hardly the students there were, he decided to help them like a volunteer teacher. Now the young man has volunteered to work in some school in the same mountainous areas where teachers are needed badly.
第三節 書面表達(滿分25分)
最近,你校同學針對是否應該每天留家庭作業進行了討論。請根據表格內容為你校的校刊寫一篇英文報道,并表明你自己的看法。
贊同(占70%)
不贊同(占30%)

理 由
復習(review)課上所學內容
減少與家人相處時間
更好地理解知識
減少參與其它活動的機會
提高管理(manage)時間的能力
身感疲憊,學習興趣降低
你的看法
……
注意:1.詞數100字左右; 2.根據內容要點適當增加細節,以使行文連貫;
3.文章題目和開頭已給出(不計入詞數)。
Is Daily Homework Necessary?
Recently our school students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daily homework.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英語第三次月考答案
聽力
單選
21-25:CADBC 26-30:DBBDA 31-35:ABCCA
完形填空
36– 40 BCABA 41– 45 CDCBA 46– 50 CDBAD 51—55 CCABC
閱讀理解
56-59 BCBD 60-63 ACBB 64-66 ABC 67-70 CBDA 71-75 EDFGA
單詞拼寫:
76. Survive, 77. Devoted, 78. castle, 79. admitted, 80. debate,
81.bargain, 82. reliable, 83. attacks, 84. regularly, 85. blankets
短文改錯
has→ have, where → which, many → much, goes → went, child→children, can后加to,
the →a, hardly →hard, like →as, some →any/school→schools
書面表達
Is daily homework necessary?
Recently our school students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daily homework.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Seven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accept daily homework.They think homework helps them review and practice what has been taught in class.Besides,by doing daily homework,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lessons.Furthermore,their skills in managing time can also be improved through homework.
However, thir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They believe homework reduces their amount of leisure time with their families,not to mention the time for other activities.With a lot of homework to do,students feel tired,and will gradually lose interest in their lessons.
In my opinion, daily homework is necessary, but it must be fit for a student’s ability.Also,the amount of homework should be limited,for a student’s all-around developmen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 in his or her life.
高一年級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
2、本試卷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總分150分。
第I卷 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藝術創作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藝術家創作興奮點能否形成和出現,是他們創作優秀作品的關鍵所在。而藝術家生活中的“精神落差”則常常是作家創作興奮點形成的至為重要的原因。我們發現,創作主體在其生活歷程中往往經歷了兩種或多種富有變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這種所謂“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創作主體內心發生情感激蕩,必然會碰撞出藝術與思想的火花,因此也就較容易形成創作主體的興奮。特別是當創作主體從文明程度較高的環境降入到一個文明程度相對較低的環境時,這樣的精神落差會使創作主體可能獲得一個非常特別的觀察視角,獲得比在同一環境中世代生息繁衍的人們對自身更為深刻的認識。
  藝術創作一般離不開風俗敘事,這不僅源于藝術家自己曾經的生活記憶或審美情趣,還與社會氛圍、流派風格、個人境遇有種種聯系。作家、藝術家都應該主動拓寬自己的生活經歷版圖,開闊視野和胸襟,使自己的審美神經更加趨于靈敏,使自己更具文化敏感性。對某一地域風情中美的發現,須以對另一種地域風情的了解為參照,也就是說,在此地域生活過的創作主體到另一地域更容易觸發其創作靈感;或曰在新的地域中生活著的藝術主體更容易喚起對原來生活之地的新的發現和認識。
  人的一生中有花開花落,有升降沉浮,有盛衰榮辱,在文學史上因人生際遇的變化而可能造成詩人心態的強烈“反差”,常常使得他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從而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如屈原、蘇軾、曹雪芹等。幾乎共同的身世命運,幾乎共同的身心磨難,造就了他們那“吞天吐地”的博大情懷。在強烈的身世命運的反差中,他們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和機遇去反思歷史,反思社會,反思現實,反思自己,這也使他們獲得了思想和創作的材料,從而使他們在藝術才情的釋放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地域的反差與命運的反差,勢必引起創作主體一種更深層的反差,那就是文化觀念和思想觀念的反差。
一般說來,“文化反差”不僅具有民族范圍內的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性的含義。在實際生活中,由于自然地理環境不同,自身文化素養不同,甚或民族意識不同,都會造成民族間文化上的差異。這種“跨文化意識”對文學創作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
對處于全球化時代的新一代文藝家來說,無疑需要拓寬新的文化層面,既能自如地掌握和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遺產,又能廣泛地吸收人類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這既是優秀藝術家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修養,也是成就文藝大師必不可少的環節。
( 選自《 學者筆談》 2012年第3期,有刪改?)
1.下列對“精神落差”的概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精神落差”是創作主體的創作活動,是藝術家創作興奮點的形成和出現以及創作優秀作品的關鍵因素。
B.“精神落差”是創作主體在其生活歷程中經歷了兩種或多種富有變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而產生的精神反差。
C.“精神落差”是創作主體在經歷不同環境后內心發生的情感激蕩和碰撞出的藝術與思想的火花。
D.“精神落差”是創作主體獲得的對生活的一個非常特別的觀察視角和對自身更為深刻的認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作家、藝術家要想激發創作的激情和靈感,就應該主動參與生活,增加生活閱歷,努力開闊視野。
B.藝術創作主體的文化敏感性和審美的靈敏性往往來自對不同的文化、生活和地域風情的發現與了解。
C.身世命運的反差會激發藝術家的創造才情,這是因為他們從自身的坎坷命運中獲得思想和創作材料。
D.只要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又能廣泛地吸收人類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就能成為優秀的藝術家。
3.根據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創作主體一旦產生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內心發生情感激蕩,從而獲得一個非常特別的觀察視角,獲得比當地人對自身更深刻的認識。
B.作家沈從文遠離湘西來到北京,地域環境的反差使得他對湘西風土人情更有了詩意的把握,這也是《邊城》創作成功的原因之一。
C.人生際遇的變化會激發詩人的創作欲望,促使他們更好地反思,同時也使得他們的藝術才情得到釋放,可見“窮愁之詞易工”。
D.“跨文化意識”對文學創作顯得重要,是因為它可以使作家全面客觀地評估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差異,從而培養出作家較強的文化敏感性。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題,每題3分。
鄭遨,字云叟,滑州白馬人也。唐明宗祖廟諱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學,敏于文辭。唐昭宗時,舉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遠去之意,欲攜其妻、子與俱隱,其妻不從,遨乃入少室山為道士。其妻數以書勸遨還家,輒投之于火,后聞其妻、子卒,一慟而止。遨與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貴顯,欲以祿遨,遨不顧,后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聞華山有五粒松,脂淪入地,千歲化為藥,能去三尸,因徙居華陰,欲求之。與道士李道殷、羅隱之友善,世目以為三高士。遨種田,隱之賣藥以自給,道殷有釣魚術,鉤而不餌,又能化石為金,遨嘗驗其信然,而不之求也。節度使劉遂凝數以寶貨遺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時以左拾遺、晉高祖時以諫議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賜號為逍遙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節高矣,遭亂世不污于榮利,至棄妻、子不顧而去,豈非與世自絕而篤愛其身者歟?然遨好飲酒弈棋,時時為詩章落人間,人間多寫以縑素,相贈遺以為寶,至或圖寫其形,玩于屋壁,其跡雖遠而其名愈彰,與乎石門之徒異矣。
  與遨同時張薦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學游河朔,后去為道士,通老子、莊周之說。高祖召見,問“道家可以治國乎?”對曰:“道也者,妙萬物而為言,得其極者,尸居衽席之間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內殿講《道德經》,拜以為師。薦明聞宮中奉時鼓,曰:“陛下聞鼓乎?其聲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無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萬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賜號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終。
   (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 隱逸傳》)
4、下列各句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唐明宗祖廟諱遨,故世行其字 ? ? ? ? ? ? 字: ?書法
B.因徙居華陰,欲求之 ? ? ? ? ? ? ? ? ? ? 因: ?因為
C.至或圖寫其形,玩于壁屋 ? ? ? ? ? ? ? ??寫: 描摹
D.與乎石門之徒異矣 ? ? ? ? ? ? ? ? ? ? ??徒: 門徒
5、下列各句,均能說明鄭遨“節高”的一組是(3分) ( )
①遨少好學,敏于文辭 ? ? ? ? ?②后聞妻子卒,一慟而止
③欲以祿遨,遨不顧 ? ? ? ? ? ?④節度使劉遂凝數以寶貨遺之,遨一不受
⑤遭亂世不污于榮利 ? ? ? ? ? ?⑥然遨好飲酒弈棋,時時為詩章落人間
A.①②⑥ ? ? ? B.②③⑥ ? ? ? C.③④⑤ ? ? ? D.①④⑤
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鄭遨年輕時好學能文,后來考進士卻落第了,又恰逢社會動蕩,于是隱居山林,當了道士。
B.鄭遨與道友李道殷、羅隱之交情深厚,三人雖屢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潔之士。
C.鄭遨隱居山林,但經常有詩稿散落民間,人們對這些詩稿珍愛有加,甚至把它們謄寫在絲絹上,作為饋贈佳品。
D.張薦明與鄭遨同為當時著名的隱士,他曾喜好儒學,后來則一心崇奉道家學說,他認為道家學說對治國大有裨益。
7、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
(1)后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6分)
譯文:
(2)高祖大其言,延入內殿講《道德經》,拜以為師。(4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8、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5分)
答:

9、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本詩有一處成功的細節描寫,正體現了王安石的評價。請你找出來,并作簡要的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10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桑之落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歲食貧。(《氓》)
(2)___________________,楊柳依依。今我來思,___________________。(《采薇》)
(3)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關雎》)
(4)溯洄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蒹葭》)
(5)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艱。/________________,自前世而固然。(《離騷》)
三、小說類文本閱讀(21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1分)
別難過,媽媽
【加拿大】莫?卡拉漢
下班時間就要到了,阿爾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準備回家,剛出門就撞上老板卡爾先生。他上下打量阿爾弗雷多幾眼,用極低的聲調說:“我想你最好還是把兜里的東西留下再走。”
他開始有些慌亂,但隨即驚訝地說:“東西?……什么東西?我不明白您在說些什么。”
“一個粉盒,一支口紅,還有……要我說得更清楚些嗎?”卡爾先生冷冷地說。
阿爾弗雷多在卡爾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視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視老板。又過了一會兒,他把手伸進口袋,交出了東西。
“我知道你這樣干已經很久了。我不喜歡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過在此之前我想打電話給你的父親,告訴他我要把他的寶貝兒子送進監獄。”卡爾先生說著,向電話走去,臉上的笑容古怪極了。
阿爾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媽媽一定在家。他想象著待會兒的情景:媽媽迫不及待地闖進門來,怒氣沖沖,眼里噙著淚花;他想上前解釋,可她一把推開了他。噢,那太難堪了!盡管如此,他還是盼著媽媽快來,好在卡爾先生叫警察之前先把他接回去。
終于,有人敲門了,卡爾先生開了門。
“請進,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臉上毫無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爾弗雷多的母親。”希金斯太太大方地做著自我介紹,笑容可掬地和卡爾先生握手。
見此情景,卡爾先生一下子怔住了,他怎么也沒想到她會那樣從容不迫,落落大方。
“阿爾弗雷多遇到麻煩了,是嗎?”她很從容地問。
“是的,太太。您兒子從我店里偷東西。不過都是些牙膏、口紅之類的小玩意兒。”
“你干嘛要干這種事?”她以略帶傷感的口吻問兒子,并平靜地看著他。
“我需要錢,媽媽。”
“錢?你要錢有什么用?跟壞孩子學壞嗎?”
希金斯太太在阿爾弗雷多肩上輕輕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樣,然后說:“要是你愿意聽我一句話的話……”語氣堅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頭轉到了一邊,好像不該再往下說了。
“您打算怎么處理這件事呢,卡爾先生?”希金斯太太轉過身來,依然笑容可掬地望著卡爾先生。
“我?我本想叫警察,那才是我該做的。”
“我本來無權過問您如何處理這件事,不過我總覺得對于一個男孩來說,有時候給他點忠告比懲罰更有必要。”
在阿爾弗雷多眼里,今晚媽媽好像完全是個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那么和藹可親。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讓我把他帶回去,”她補充道,“像他這么大的孩子,有頭腦的沒幾個。”
卡爾先生原以為希金斯太太會被嚇得六神無主,一邊流著淚,一邊為她兒子求情,然而,事實卻與此完全相反。她的沉著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內疚。
“當然可以,”他說,“我不想太不近情理。告訴您兒子別再上這兒來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讓它過去吧。您看這樣行嗎,希金斯太太?”
他們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樣。
走出雜貨鋪,希金斯太太邁著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前方,倆人都默默無話。過了一會兒,阿爾弗雷多終于忍不住開口了,“感謝上帝,結果是這樣!”
“求你安靜一會兒,別說話。阿爾弗雷多。”
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脫了外套,看也不看兒子一眼。
“你不是好孩子,阿爾弗雷多,你為什么總是沒完沒了地闖禍呢?上帝饒恕他吧!你還傻愣著干什幺?快睡去吧。今晚的事別告訴你爸爸。”說完她進了廚房。
“媽媽太偉大了!”阿爾弗雷多自言自語道。他覺得應該立即去對她說她有多么了不起。
他走向廚房,媽媽正在喝茶。但那情景,讓他大吃一驚。媽媽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兒,神態糟糕透了,根本不是雜貨鋪里那個沉著冷靜的媽媽。她顫抖地端起茶杯,茶濺到了桌上;嘴唇緊張地抿著,似乎一下子老了許多。
阿爾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著,一聲也不吭。他突然有股想哭的沖動。從那雙顫巍巍的手上,那一條條刻在她臉上的皺紋里,他仿佛看到了媽媽內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
今晚,阿爾弗雷多第一次認識了媽媽。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卡爾先生知道阿爾弗雷多干偷盜的勾當已經很久了,但他并沒有早一點提醒、阻止他,這種等待他人多行不義之后再給予嚴懲的做法是十分陰險卑鄙的。
B.希金斯太太不讓阿爾弗雷多告訴爸爸發生的一切,可能是不想讓阿爾弗雷多的爸爸因兒子不斷闖禍而痛苦。
C.阿爾弗雷多是小說中具有線索作用的人物,小說的情節是由他的偷竊行為引起的,卡爾先生和媽媽的言行也是通過他的觀察和感受來描寫的。
D.小說結尾幾段通過對母親喝茶的情景和阿爾弗雷多心理活動的描寫,含蓄地表現了唯有母親心如刀絞般的疼痛,才能喚醒誤入迷途的孩子這一主題。
E.富有變化美是這篇小說的突出特點,不同場景之下人物的心理、言行皆有不同,而小說的主題也就蘊含在這前后的比照中,耐人尋味。
(2)小說中的希金斯太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3)簡要概括卡爾先生見到希金斯太太后的心理變化過程,并指出作者這樣寫的主要作用。(6分)



(4)小說題目是“別難過,媽媽”,也有版本將其譯為“另一個媽媽”,你認為哪一個更合適?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6分)



第Ⅱ卷 表達題
四、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2、對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將:愿,請。
B.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乘:登上。
C.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三歲:三年。
D.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爽:過錯。
13、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莫:同“暮”。
B.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盬:休止。
C.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君子:有德行的人。
D.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溘:忽然
1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頭發卷曲,身材苗條,好似芝蘭玉樹,在黃皮膚黑眼睛的國度里,很容易被人認出。
B.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滿情緒,他們設立了“旅客投訴中心”,此舉說明他們不光有良好的服務意識,還有聞過則喜的雅量。
C.一名慣偷在車站行竊后正要逃跑,兩位守候多時的反扒隊員突然攔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將他摁倒,結果人贓俱獲。
D.舊的夢想總是被新的夢想代替,很少有人能從一而終地記住自己做過的華麗縹緲的夢,因因為現實需要人們不斷調整夢想。
1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這一樁發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殺人悲劇在親戚當中也有著不解和議論,要說小利的媽媽不愛她家里人誰也不相信。
B. 居里夫人這個名字對我國人民是不陌生的。
C. 哈佛燕京圖書館每年都有一次賣舊書的盛會,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門的書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貴的書,并因此而興奮。
D. 今天我們學校來了大約一百多位左右參觀者。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我國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
????????。這樣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增強消費安全感。
①強化執法措施,嚴懲違法犯罪分子
?? ?②食品產業涉及環節多,哪一環出現漏洞都會給食品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 ?③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 ?④堅決淘汰劣質企業,以震懾所有企業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產經營者誠信自律,更需要嚴格的法律制度約束和有效監管
?? ?⑥因此,必須保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態勢,及時消除各環節的隱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五、語言表達題(5分)
17、將下面的四個短句改寫成一個長單句,要求語言通順,語意不變。可適當增刪詞語。(不超過85字)
①近日,中國科學家打造出了一頂新穎的“納米皇冠”。
②皇冠制作的原材料是鉑金。
③皇冠的制作運用了分子納米技術。
④皇冠制作過程中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納米科技重大研究計劃”小組以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小組的支持。



六、作文(60分)
一個在鄉下中學讀書的女孩,總覺得自己屈才,和班上同學比,自己成績稍差,她就抱怨老師“水平太低”;參加縣里的中學生作文比賽沒獲獎,她又埋怨比賽組織者“有眼無珠”;父母過早雙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責怪當局長的哥哥不設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點的中學讀書。
  一天,友人傾聽了她的哭訴,沉默了許久,才說:“為什么我聽到的全都是別人的錯誤和責任呢?每個人在他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學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讓自己對自己負責啊。”
  請以“對自己負責”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在材料含義范圍內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高一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B(本題的答題區間在文章的第一段。根據“我們發現,……,這種所謂“精神落差”……”可知B項正確。A項偷換概念。“精神落差”是創作主體經歷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而非創作主體的創作活動。而后一句話也沒有闡述到概念的本質。C、D兩項都是指創作主體的“精神落差”帶來的變化和意義。)
2.D(根據文章最后一段的內容可知,“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同時又能廣泛地吸收人類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是成為優秀藝術家的必要條件,而非充要條件。)
3.A(A項的因果關系的分析過于武斷。藝術創作之所以成為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4、C(A 字:人的表字;B 因:于是;D 徒:同一類的人)
5、C(①講鄭遨對文學的熱愛和才能,不關乎品格;②表現鄭遨斷絕世情,隱逸之志堅決;⑥寫鄭遨的生活情趣)
6、B(“三人雖屢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無據)
7、(1)后來李振獲罪向南方逃匿,鄭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從此以后聽說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南 1分,“省”1分,“高”1分。句意通順1分)
(2)高祖很尊崇他的話(或:認為他的話很重要),將他請入內殿講授《道德經》,拜(他)作老師。(“大”1分,“延”1分,句意通順1分,“以為”中“以”的賓語必須翻譯出來)
【參考譯文】
鄭遨,字云叟,滑州白馬人。唐明宗祖廟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稱。鄭遨年少時喜好學習,文思敏捷。唐昭宗時,鄭遨考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有了拂衣遁世的念頭,想攜妻帶子和他一起歸隱,他的妻子不同意,鄭遨就進少室山當了道士。他的妻子屢次寫信勸他回家,鄭遨總是將信件扔到火里燒掉,后來聽說妻子、兒子去世了,他大哭一聲就停止了。鄭遨與李振有舊交情,李振后來供職于梁國,地位顯貴,想請鄭遨到梁國任職,鄭遨不予考慮。后來李振獲罪向南方逃匿,鄭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從此以后聽說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這以后,鄭遨聽說華山有五粒松,樹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為藥材,能去掉三尸,于是遷居到華陰,想尋求這種藥材。鄭遨和道士李道殷、羅隱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們看作三位高尚脫俗之人。鄭遨種田,羅隱之靠買藥來自給自足,李道殷有釣魚之術,只用魚鉤不用魚餌就能釣起魚,又能夠點石成金,鄭遨曾經察驗這件事,果真如此,卻并不(向李道殷)探求這種道術。節度使劉遂凝多次贈給他貴重的物品,鄭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時用左拾遺、晉高祖時用諫議大夫的官職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賜給他逍遙先生的稱號。鄭遨天福四年去世,時年七十四歲。
   鄭遨的節操可謂高尚了,身逢亂世而不被榮名利祿所玷辱,甚至拋妻離子而遠離家鄉,難道不是與世隔絕并且十分珍愛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鄭遨喜好飲酒下棋,經常寫詩文散落民間,人們大多將這些詩文謄寫在絲絹上,作為珍品互相饋贈,甚至有人將他的容貌描畫在屋壁之上,把玩觀賞,他的蹤跡雖遠離紅塵但聲名越來越大,與乎石門這些人真是不同啊。
與鄭遨同時的還有一個叫張薦明的,是燕地人。張薦明年少時憑借儒學修養在河朔一帶受到稱贊,后來離家作了道士,通曉老子、莊周的學說。高祖召見他,問“道家思想可以用來治國么?”他回答說:“道,涵蓋萬物奧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論,得到它的精華,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尊崇他的話(或:認為他的話很重要),將他請入內殿講授《道德經》,拜他作老師。張薦明聽到宮中報時的鼓聲,對高祖說:“陛下聽到這鼓聲了么?它的聲音單一,五音十二律,鼓聲不在其中,但是能調和這些聲音的卻是鼓。一,是萬事之本源,能堅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認為這話很正確,賜給他通玄先生的稱號,后來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終老的。8答: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9.答: “行人臨發又開封”,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復恐”,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深味到作者濃濃的鄉思。10、略11.(1)答C給3分,答E給2分,答B給1分,答A、D不給分。解析:A項,對卡爾先生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有誤;B項,對不讓阿爾弗雷多告訴爸爸發生的一切的原因推測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可能還有別的原因;D項,對小說的主題理解不當。
(2)①遇事沉著冷靜,大方從容。得知阿爾弗雷多闖禍后,沒有被嚇得六神無主,流淚求情,而是大方地自我介紹,笑容可掬地與卡爾先生握手、交談。②保護孩子尊嚴,教育孩子有方。在阿爾弗雷多闖禍后,不是怒氣沖沖地當著卡爾先生的面訓斥他,而是平靜地詢問,輕輕地拍拍他的肩膀,給恐懼中的孩子以安慰,維護孩子的自尊。③敢于擔當,堅強。為闖禍的兒子解圍,獨自承擔傷感和恐懼。(4分;答出其中兩點給滿分,其中觀點和分析各1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3)卡爾先生見到希金斯太太后經歷的心理變化過程:冷漠、驚訝、愧疚(內疚)、欽佩(敬重)。(2分;答出2點給1分,答出3點以上給2分)主要作用:①通過卡爾先生前后心理的對比,襯托希金斯太太的從容冷靜;②突出小說主題,通過卡爾先生態度的變化突出了母愛的偉大。(4分;答出一點給2分)
(4)觀點一:“別難過,媽媽”更合適。理由:①“別難過,媽媽”,具有強烈的抒彩,突出了媽媽對我的影響力、感召力,既表達了阿爾弗雷多看到媽媽緊張、失魂落魄的樣子后愧疚、痛苦、悔恨的心理;又傳達出更為豐富的言外之意:“媽媽”的偉大之舉,讓“他”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了做人的責任,真正地長大了。②小說情節是以“阿爾弗雷多”為主體來展開的,而“別難過,媽媽”是阿爾弗雷多的心里話,以此為題目正與此保持一致。③以“別難過,媽媽”為題目,在結構上與結尾“他仿佛看到了媽媽內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相呼應,渾然一體,體現了小說結構的完整性。觀點二:“另一個媽媽”更合適。理由:①從情節上說,小說主要寫了我眼中兩個媽媽的形象,用“另一個媽媽”為題目,突出了我對媽媽言行的意外,使媽媽這一形象更豐滿。②從主題上看,小說意在表現“媽媽”的偉大。媽媽來到之前我對媽媽的想象與媽媽到來時我看到的媽媽形象相對比,媽媽的“從容冷靜”與“失魂落魄”相對比,意在告訴人們:母親雖然柔弱,卻能在孩子闖禍時,勇敢地擔當起所有的責任,堅強地面對所有未知的恐懼,無私地幫助孩子走出困境,使其長大成人。這就是一個平凡母親的偉大。③從結構上看,與“今晚媽媽好像完全是個陌生人”“今晚,阿爾弗雷多第一次認識了媽媽”相照應,突出我對媽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2、C13、C14 、B15、C16、C解析:⑤起領起作用,應位于開頭;②⑥由“因此”連接;③①④是具體措施,先有機制,再執法,之后是淘汰、震懾,是下文“這樣”指代的對象,應在最后。語言表達題:【分析】:原文句①包含著改寫后單句的主干,其他三句應作主干部分的狀語或定語。 【答案】:近日,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納米科技重大研究計劃”小組以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小組的支持下,中國科學家運用分子納米技術打造出了一項新穎的鉑金“鈉米皇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玛县| 高要市| 乌鲁木齐市| 施甸县| 恩施市| 江门市| 搜索| 台北市| 白沙| 长武县| 阳春市| 阿尔山市| 无极县| 石阡县| 嘉荫县| 宝兴县| 洞头县| 九江市| 德令哈市| 营口市| 长葛市| 海南省| 栾城县| 手游| 哈尔滨市| 北安市| 太和县| 栾城县| 花莲县| 广宗县| 深水埗区| 从化市| 沁阳市| 汪清县| 青海省| 福鼎市| 萨嘎县| 鸡泽县| 榆社县| 通化市|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