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統編教材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知識點全覆蓋第一單元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一課】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⑴基本國情:①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成因:帝國主義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③了解重要性: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⑵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①決定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的。② 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特別提醒:近代中國社會存在多重矛盾,并非只有這兩個主要矛盾。(3)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①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②兩大歷史任務: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2.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⑴第一、第二種方案及失敗原因①第一種方案: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失敗原因:不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規律②第二種方案: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失敗原因: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和不徹底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資本主義國家不允許中國走向資本主義道路⑵第三種方案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①第三種方案: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3.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⑴中國共產黨①誕生: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②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③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④中國共產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同時又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⑤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任務: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成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⑵工人階級①產生的社會條件:中國在由封建社會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其社會結構和階級結構也在發生變化。②工人階級的特點:團結性,革命性,先進性③工人階級的地位: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1.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⑴建立新中國(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條件。⑵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①時間: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②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①民主政治的新成就: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②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標志: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③意義: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和深刻的社會變革。⑷中國共產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的成就和經驗:①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中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②中國共產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⑴改革開放的開啟: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⑵改革開放的實質:①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終目的)②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③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⑶改革開放的作用和意義:①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②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3.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⑴地位: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⑵主要標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⑶進入新時代的意義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人類社會發展史上)⑷ “黨的領導”與“新時代”的關系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②在新時代,黨領導人民踏上了決勝全面小康、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第二課】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1.黨的性質和宗旨⑴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⑵根本立場:人民立場(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⑶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⑷根本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初心和使命)⑸黨的性質和宗旨對黨的要求: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時候,黨都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與人民同甘共苦,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更不允許任何黨員凌駕于群眾之上。【特別提醒】⑴為什么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①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決定的。(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②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⑵共產黨應怎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①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③堅持人民立場和人民主體地位。④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2.黨的執政理念⑴是什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立黨為公,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執政為民,就是黨的全部工作必須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⑵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原因(為什么?)①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②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⑶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如何堅持?)①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牢記執政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堅持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②堅持人民立場和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切實做到緊緊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③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⑷黨在新時代具有新的目標——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向往到21世紀中葉,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拓展】1.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與堅持人民立場的聯系(1)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遠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時刻不忘我們的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永遠不能脫離群眾、輕視群眾、漠視群眾疾苦。(2)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踐行初心和使命必須堅持人民立場。把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奮斗目標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黨的根基永固,讓黨的力量永存。2.衡量一個政黨的先進性的標準:就是看它在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優于其他政黨的特質,看它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不同階段所起的引領作用。二、始終走在時代前列1.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⑴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①馬克思主義a.原因:從內容上看,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從時代潮流看,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b.歷史地位: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在于它以接續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作為行動指南。②毛澤東思想a.創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b.地位: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③鄧小平理論a.創立: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b.作用: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⑤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內容)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a.創立: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b.地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在新時代,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⑵關系: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提示】黨的指導思想需要與時俱進的原因中國的時代在發展,歷史在進步。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在于它以接續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作為行動指南。2.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⑴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就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⑵含義:①解放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②實事求是:就是要從實際出發,探求事物的客觀規律,用以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③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念和實際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④求真務實:就是要求人們在實際工作中既正確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又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按照客觀規律行事。3.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⑴含義: 指共產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通過自己的骨干、帶頭和橋梁作用,影響和帶動身邊群眾共同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⑵原因: 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所決定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的直接而具體的體現。因此,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永葆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是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堅強保證。⑶內容: 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⑷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共產黨員在新征程上更加珍惜工人階級先鋒隊戰士的光榮稱號,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做學習的模范,做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模范,做服從組織、嚴守紀律的模范,做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的模范,做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模范,做密切聯系群眾的模范,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第三課】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一、堅持黨的領導1.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領導方式)⑴黨的地位: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⑵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性(意義)①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證。⑶黨的三種領導方式的含義、體現、要求: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主要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政治領導 思想領導 組織領導含義 就是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 、政治原則方面的領導。 就是黨在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上的領導。 就是黨在組織體系和組織工作方面的領導體現 主要體現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 主要體現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不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 主要體現為黨的各級組織、黨的干部、廣大黨員組織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黨的任務和主張而奮斗。要求 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就是要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最重要的是,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堅持黨的思想領導,就是要統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者,培養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黨的組織領導,就是要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貫徹執行,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于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特別提醒】三種領導方式的關系:①區別政治領導側重在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思想領導側重統一思想,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組織領導側重黨組織內部對干部的選拔和任用以及推薦黨的優秀人才擔任國家機關的領導工作等。②聯系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是有機統一、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政治領導是根本、思想領導是靈魂、組織領導是保證,三者統一而不可分割。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2.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⑴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確保黨始終處于領導核心地位,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⑵體現:①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居于領導地位的,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支持人大、政府、政協、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發揮作用。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還具體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體現在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⑶原因:①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真正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正確認識和應對復雜的國際局勢。②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政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改革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可靠保障。【易錯】黨領導一切≠包辦一切①領導一切是指大政方針的領導,而不是具體事務上的大包大攬。②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并非黨要取代國家和政府的職能。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是什么事情都由黨組織來干。③黨是領導一切的,并不是事無巨細,更不是“包打天下”,而是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實,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1.堅持全面從嚴治黨⑴為什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必要性:①在新的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四大考驗)②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驗、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四大危險)③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沒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重要性(意義):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的建沒的一貫方針和要求,關系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關系人心向背,關系國家和民族的興衰,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四個關系…)⑵如何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如何加強黨的建設?)①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人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②加強黨的建沒,必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特別提醒】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為此必須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2.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執政方式)⑴科學執政的內涵:科學執政,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偉,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提高長期執政能力,并按照客觀規律執好政、掌好權。(怎樣執政—按客觀規律辦事)⑵民主執政①含義:民主執政,就是堅持為了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民主執政強調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為誰執政—為人民執政)②要求:這就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證在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堅持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鞏固和擴大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⑶依法執政①地位: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②內涵: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靠什么執政—法律)③重要體現: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是黨依法執政的重要體現。④具體做法:具體地說,依法執政,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國理政。⑷關系: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有機統一的,其中科學執政是基本前提,民主執政是本質所在,依法執政是基本途徑。⑸目的: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目的在于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執政地位,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引領承載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第四課】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①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是: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也是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一、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1.國體(國家性質):①含義:國家性質亦稱國體,指的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②回答的問題:國家政權究竟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什么人行使國家權力的問題。2.我國的國體(我國的國家性質)⑴我國的國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⑵我國國體的意義: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它明確規定了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本質要求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特別提醒】區分人民與公民①性質不同:公民是個法律概念,是指擁有本國國籍的人,與外國人相對;人民是個政治概念,與敵人相對。②范圍不同:公民的范圍比人民的范圍更加廣泛,公民中除了包括人民外,還包括人民的敵人(公民=人民+敵人)⑷正確理解我國國體的特點——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①工人階級(領導階級)——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領導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②農民階級(階級基礎、同盟軍)——廣大農民與工人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③其他力量(群眾基礎)——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⑸我國的愛國統一戰線: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3.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⑴民主的概念民主作為國家制度,是指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按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特別提醒】民主具有階級性,不存在全民的民主和超階級的民主。⑵社會主義民主(人民民主)①形成標志: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少數人統治和壓迫多數人的局面,使億萬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②特點: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提醒】正確理解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生活的民主化、社會生活的民主化①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的各項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群眾依法享有各種政治權利和基本自由,通過各種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在政治上實現當家作主。②經濟管理的民主化: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在各項經濟權利與政治權利相統一的法律制度基礎上,實現人民群眾對經濟事務的民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充分調動和發揮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性。③社會生活的民主化:國家將更多的管理權交給社會和人民,努力提供制度保證和物質條件,使人民群眾切實享有管理社會事務的各項權利,逐步實現基層社會生活、社會組織和社會活動的民主自治。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1.堅持民主與專政的統一⑴發揚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的原因①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只有發揚人民民主,才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②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③現實意義:只有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使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保持蓬勃的生機。⑵人民民主專政包括: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兩個方面。①為什么需要專政?由于國內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②專政的對象:極少數敵對分子③國家政權的專政的任務: a.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維護國內正常社會秩序;b.抵御國外敵對勢力侵略和顛覆活動。【重要提示】人民≠公民。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比人民的范圍大。專政≠專制。專政就是階級的統治;專制即獨裁,也是一種國家制度,其突出特征是在統治階級內部,權力高度集中在個別人手中,實行個人專斷。⑶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意義①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是立國之本。②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③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保持蓬勃生機;只有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才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重要提示】*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是公民當家作主。*民主與專制是根本對立的,民主是對專制的否定。*我國的民主與專政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民主只適用于統治階級內部,專政則適用于被統治階級。另一方面,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國家職能(包括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⑴對內職能(主要是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①維護國家穩定。a.表現:依法打擊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破壞活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打擊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犯罪活動。b.目的: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②促進社會發展。a.前提保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b.措施: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c.目標: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⑵對外職能①對外職能主要是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②具體要求:堅定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堅定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堅定維護國家的各項安全和發展利益,堅定維護國家的尊嚴。③目的: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利的國際環境。⑶國家履行職能的意義:①國家履行職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②對內有利于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③對外可以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利于的國際環境。⑷國體(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系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我國的國家職能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我國的國家職能要堅決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五課】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2.理解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提示】注意區別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間接民主通常采取代議的方式。3.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⑴人民代表大會①產生: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②性質和地位: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③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特別提示】正確理解人大與人民的關系:①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②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務。③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據人民的利益行使權力。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①性質: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②地位: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③主要職權: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A.立法權: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其本法律。a.國家立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機關) ——制定和修改法律b.地方立法:(授權立法)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特別注意】憲法賦予各級人大的職權是有差異的①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權,是立法機關。立法機關只有一個。②省、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是授權立法,有立法權,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規。③縣(不含民族自治縣)人大及其常委會、鄉鎮人大都沒有立法權。B.決定權: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審查和批準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批準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C.任免權: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選舉國家監察受員會主任;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有權對上述國家機關領導人予以罷免。D.監督權:監督憲法的實施;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運行。(一府一委兩院)【特別提醒】區分人大四種職權立法權 關于法律的立、改、廢的決定決定權 關于國家大政方針、規劃、預算的通過任免權 關于相關國家機關領導人員進行任免的決定監督權 關于相關國家機關或工作人員的工作報告進行審議,決算④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a.地位: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b.產生: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對全國人大負責并報告工作。c.職權:行使憲法規定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及全國人大授予的其它權力。d.全國人大閉會期間領導各專門委員會⑤全國人大與其它中央國家機關的關系: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⑶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①性質:地方國家權力機關②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一切重大問題③常設機關:縣級及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設常務委員會,鄉級人大不設常委會【特別提醒】區別國家權力機關、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機關、其它國家權力機關、法律監督機關【提示】國家權力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前者是指人民代表大會,后者包括國家元首、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等。它們的關系是后者對前者負責,后者由前者產生,前者對后者進行監督,注意只能是同一級別的,如某市政府、法院對市人大負責并受市人大監督。2.肩負人民重托的人民代表⑴人大代表(包括全國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①地位: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全國人大代表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地方各級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②產生:由民主選舉產生,采取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③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在國家權力機關行使 審議權表決權在權力機關外行使 提案權 依照法定程序,向人大提出議案質詢權 依照法定程序,對政府等機關的工作提出質問并要求答復。④義務: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應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采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意見和要求,回答詢問,幫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進工作;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們來自人民,肩負人民的重托,應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特別提醒】代表聯系機制:就是公民將自己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反映給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議案,上傳到國家權力機關。⑤人大代表與人民的關系:人大代表由選民選舉產生,來自人民,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特別提醒】 在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間接行使國家權力,由選民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比較公民、人大、人大代表、政協的職權公民的政治權利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人大的職權 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這種監督帶有強制性)人大代表的職權 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政協的職能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⑴政體:就是國家政權組織形式。⑵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⑶全面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特別提醒】民主集中制原則表現在 具體說明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上 民主體現在:人民通過民主選舉人民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集中體現在: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在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上 民主體現在:其它國家機關去貫徹執行,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集中體現在:人大統一行使國家權力,集體行使職權,集體決定問題。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關系上 民主體現在: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的職權。 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集中體現在: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易錯易混】正確區分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關的幾種關系(1)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區別 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聯系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3)我國的根本制度、國家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根本制度 國家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區別 是社會主義制度,包括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等制度 廣義上包括國體和政體。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聯系 都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第六課】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⑴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特別提醒】我國的民主黨派性質:政治聯盟⑵我國政黨制度的地位: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⑶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①基本方針: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奉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②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③政治地位: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④根本活動準則: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法律地位平)【特別提醒】⑴民主黨派的參政權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⑵全面把握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聯系在政治上 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不是輪流執政)在組織上 是相互獨立的關系在事業上 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關系(不是執政黨與在野黨、反對黨的關系,不是兄弟黨的關系)在工作上 是互相監督的關系,而不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在法律上 是平等的關系⑷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①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②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③有利于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①性質、地位: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特別提醒】人民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能履行國家職能。也不是共產黨的機關。②作用: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③組成: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代表,港澳臺代表及特邀人士。④主題:團結和民主⑤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特別提示】區別人民政協的三個職能職能 內容 方式政治協商 是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的重要舉措以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協商民主監督 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情況,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解決落實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等 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協商式監督參政議政 是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 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⑥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著力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豐富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職能,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易混易錯】比較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政協的異同項目 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政協不同點 性質 國家權力機關 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職能 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產生方式 人大代表由選舉產生 政協委員是通過民主協商推薦產生的相同點 ①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要求,都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都有助于監督國家機關開展工作,提高國家機關的工作效率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管家⑴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多元一體。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⑵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區域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特別提醒】主權與自治權①主權是國家性的,自治權是地方性的。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我國的主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③國家主權的基本特征是:對外的獨立性,對內的最高性。⑶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2.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⑴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相互依存。⑵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特別提醒】①民族平等原則。(首要原則)②民族團結原則。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重要原則)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③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 (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根本原則)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⑶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⑷民族區域制度①含義: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②地位:基本政治制度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國家的統一領導。④具體內容:a.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b.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特別提醒】監察機關(監察委)和司法機關(檢察院和法院)不屬于自治機關。c.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特別提醒】 ①民族鄉不屬于自治地方②民族自治區別于一般行政區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擁有更多處理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事務的自治權。③自治地方≠特別行政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特別行政區不同點 目的 為了解決民族問題 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社會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自治程度 一定的自治權 高度的自治權范圍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港、澳、臺相同點 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都要受中央政府的統轄。⑸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②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⑹新時代如何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具體內容具體內容 注意點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勵公民信教; ②國家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③不得強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 ④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加強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之間以及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眾之間的團結。 ⑤中共黨員、共青團員不能信教; ⑥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①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②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③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①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②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 ③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①含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 、 ②重要任務: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 ③要求: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一個不是、兩個要求、兩個支持)【特別提醒】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質是反人民、反社會、反科學的。取締邪教組織,嚴懲邪教犯罪,已成為各國人民的共識。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⑴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指的是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⑵基層民主的特點:①發生領域的基層性、②民主參與的直接性、③管理活動的自治性等特點。⑶基層群眾自治組織:①村民委員會、②居民委員會【特別提醒】①村委會是自治組織,不是國家政權基層組織,不是基層國家機關,不是基層政府。②鄉鎮政府與村委會是一種指導關系,村委會在鄉鎮政府指導下工作,非領導與被領導關系。③村支部是基層黨組織,領導村委會的工作,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2.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⑴發展基層民主的意義: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②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⑵基層民主實踐基層自治組織 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基層民主實踐 民主選舉 由本居住地的村民選舉產生。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 由本居地的居民選舉產生。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民主協商 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民主決策 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作出決定。 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民主管理 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民主監督 ①原因: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 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 ②形式:設立“社區公開欄”“村務公開欄”是城鄉各地普遍采用的公開形式,此外還有其他多種多樣的形式。 ③主體:可以是居民代表,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也可以是由居委會代表、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代表和居民代表聯合組成的民主評議小組。在農村,通過民主評議對村委會實行民主監督的職能,主要由村民會議承擔。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一、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1.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⑴法律的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⑵法律的本質: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⑶法律的發展歷程: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⑴法的產生: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⑵決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特別提醒】①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②生產方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⑶法的歷史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⑷法的特征:①法的作用: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②法的基本方式: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方式)③法的本質: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④法的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特別提醒】①法規范人們行為的方式: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②社會規范:a.含義:是指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準則。b.內容: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內容,c.目的:是維護一定的社會秩序。d.包括:風俗習慣,宗教規范,道德規范,職業規范,法律規范等。③法的職能及體現:a.兩種職能的區別:法的政治職能指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b.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⑸ 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3.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⑴法治的決定因素: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⑶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①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a.在現行憲法基礎上,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實現了有法可依。b.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斷增強。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a.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b.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c.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③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a.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b.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提醒】我國法治建設的經驗:堅持黨的領導;以憲法為核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二、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1.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⑴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因①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②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⑵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①是什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律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法治體系建設依法治國的具體路徑)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法治國家是宏偉藍圖)a.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一個共同推進)b.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一個一體建設)c.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針)【特別提醒】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2.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⑴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①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②要求:a.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b.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⑵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②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⑶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原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②要求:a.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b.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⑷堅持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①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②要求: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⑸堅持從實出發。①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②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一、法治國家1.法治國家的內涵: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 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2.法治國家的特征 ⑴堅持憲法法律至上 ①內涵:憲法法律應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 ②原因: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思,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⑵堅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 ②標準:a.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合理性) b.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完備性)③要求: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規范性)⑶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 ①公民權利的具體內容: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 ②原因: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③要求: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⑷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①國家權力的具體內容: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 之下運行。 ②措施: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2.建設法治國家⑴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⑵建設法治國家的總要求: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⑶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要求:①推進憲法實施。a.原因: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b.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a.原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b.要求。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③完善法律實施機制。a.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b.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c.社會公眾: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⑷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①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②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3.法治政府的內涵⑴內涵:法治政府就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政府。職能科學 ①要求:政府部門之間、上下級政府之間關系的配置也必須科學合理。 ②政府職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須承擔的基本職能。權責法定 ①原因:如果政府權力沒有嚴格的法律界定,就會出現權力行使的錯位、缺位和越位等現象。 ②做法:需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執法嚴明 ①要求:執法嚴明重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從事執法活動。 ②意義:只有執法嚴明,才能保證政府有效履行職能,服務社會公眾,確保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公開公正 ①要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將其貫徹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 ②意義:通過公開公正執法,能夠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廉潔高效 要求:①政府必須清廉,不得利用公權力謀求私人或團體利益; ②政府必須高效運行,通過優化流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守法誠信 要求:①政府要帶頭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無信。 ②要建立健全守信踐諾機制,準確記錄并客觀評價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對職權范圍內行政事項以及行政服務質量承諾、期限承諾和保障承諾的履行情況。【特別提醒】⑴正確區分政府的幾個基本職能基本職能 內容宏觀調控 政府運用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通過制定規劃政策指導發布信息以及規范市場準入引導和調控經濟運行,主要包括調節經濟總量,調節經濟結構,調節地區經濟調節收入分配,調節對外經濟關系等方面。市場監管 界定和保護各類產權,規范市場準入,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對企業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產品定價等進行嚴格監管,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行為等等。社會管理 通過制定社會政策和法規,依法管理和規范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化解社會矛盾,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正,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公共服務 指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社會保障服務發布公共信息的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為社會公眾生活和參與社會經濟活動提供保障和創造條件。環境保護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⑵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①政策制定應體現科學性和連續性,提高群眾對政府和政策的信任度。②政策執行應體現權威性和時效性,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③政策效力應體現人民性和持久性,各級政府應提高服務意識,政府工作人員公平公正解決好矛盾和問題,在群眾中的樹立良好形象,進而提高公信力。4.建設法治政府⑴建設法治政府的總要求:①建設法治政府,就是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政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②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⑵建設法治政府的具體措施:①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②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③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④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⑤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⑥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⑶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重要性)①通過建設法治政府,能夠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積極履行職責,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善政。 ②通過建設法治政府,能夠更好地促進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溝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關系。二、法治社會1.法治社會的內涵⑴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特別提醒】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前提。 全社會對法治的普遍信仰,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思想基礎; 整個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環境,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社會基礎; 廣大群眾才會發自內心地崇尚和擁護法治,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打牢群眾基礎。⑵法治社會的特征①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信法)②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守法)③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用法)2.建設法治社會⑴建設法治社會的措施①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②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如何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③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 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 ④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推護權益。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特別提示】①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是指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申請有關行政機關對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適當性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的活動。②行政裁決,行政裁決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律授予和法定程序,以第三者的身份對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特定民事,經濟糾紛進行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⑵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①通過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 ②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第九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一、科學立法(有法可依)1.科學立法的內涵⑴內涵: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⑵判斷標準:①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具體要求:立法要符合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②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具體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③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具體要求:要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目標的法律體系。2.推進科學立法⑴推進科學立法的要求:①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法律依據: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②科學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③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二、嚴格執法(執法必嚴-依法治國的關鍵)1.嚴格執法的內涵⑴嚴格執法的內涵:就是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⑵嚴格執法的主體:在法律實施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⑶嚴格執法的意義:①有助于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政府必須帶頭嚴格執法,才能帶動全社會尊崇和敬畏法律。②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政府只有堅持嚴格執法,懲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群眾正當權益,才能彰顯公平,伸張正義。③有助于推進建設法治政府。只有不斷推進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才能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任務和目標。2.推進嚴格執法要求:①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依法行政的要求)【知識拓展】“權力清單”對政府依法行政有何重要意義。①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有利于理清政府職權,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防止權力濫用。②有助于各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防止推諉扯皮、不作為,提高辦事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③有助于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實現政府工作的透明化,自覺接受人民監督,保證清正廉潔。②堅持規范執法。a.重要性:嚴格的執法程序是規范執法的重要前提,也是執法公開公正的重要保障。(為什么?)b.具體要求:要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 (如何做到?)③堅持公正執法。要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違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則。要有效杜絕執法不公、隨意執法,不斷提升執法機關的公信力。④堅持文明執法。執法部門要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三、公正司法1.公正司法的內涵⑴內涵:公正司法,就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⑵公正司法的特征:①司法的程序要公正。a.要求: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b.意義: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②司法的結果要公正。a.要求: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b.意義: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義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公正的判決而得以實現的。2.如何推進公正司法⑴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⑵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⑶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⑷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四、全面守法1.全面守法的內涵⑴內涵: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⑵原因: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⑶要求: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③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梢酝ㄟ^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2.如何推進全面守法⑴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⑵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⑶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1.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2. 三者的關系: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