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年高考復習:高中政治超全易錯點總結!必修一、二、三、四全套!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年高考復習:高中政治超全易錯點總結!必修一、二、三、四全套!

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超全易錯點總結!必修一、二、三、四全套!
(一)經濟篇
1. 商品與貨幣同時產生,是一對孿生兄弟。(×)
(貨幣的出現比商品晚得多,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2. 不同的商品能夠交換,是因為它們都具有使用價值。(×)
(不同的商品能夠交換,是因為它們都是勞動產品,生產它們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 貨幣的本質是商品。(×)
(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4. 貨幣的職能是貨幣本質的體現。貨幣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職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5.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6. 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叫流通手段。(×)
(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叫價值尺度。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叫流通手段。)
7. 生產者要為消費者著想,生產質量上乘的商品是因為質量越好,價格越高。(×)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值決定價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影響價值的有效實現。)
8. 紙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職能。(×)
(紙幣的本質是價值符號,不具備價值尺度職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職能。)
9. 國家可以規定紙幣的發行量,國家可以規定每種面值紙幣代表多少價值(紙幣的購買力)(×)
(國家只可以規定紙幣的面值,無法規定之比的購買力)
10. 金銀紀念幣的本質是商品(×)
(金銀紀念幣是商品,是貨幣,其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11. Q幣是商品,它可以充當支付手段。(×)
(Q幣是特殊商品,是虛擬貨幣,代表一種服務,不是貨幣,沒有貨幣的職能。)
12. 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物價下跌就是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緊縮)的主要原因是紙幣發行量超過(小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物價全面持續上漲(下跌),本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小于)社會總供給造成的。所以物價上漲不等于通貨膨脹,物價下跌不等于通貨緊縮。)通貨膨脹時國家可以采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如提高稅率,增加稅收;減少財政( 經濟建設) 支出,減少國債的發行量。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如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減少紙幣發行量,縮減銀行信貸規模。通貨緊縮時相反。
13. 外匯是兩種貨幣的兌換比例。外幣就是外匯。(×)
(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14. 一種商品的價格不是固定不變的,時漲時落,但是不會無限上漲,也不會無限下跌。這是因為價格變動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但是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的。(√)
15. “物以稀為貴” 、“貨多不值錢”說明價值決定價格(×)
(“物以稀為貴” 、“貨多不值錢”說明供求影響價格,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形成賣方市場;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形成買方市場。)
16. 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
(還要結合供應量,如果供不應求,才會引起價格上漲。)
17. 生產者努力縮短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因為個別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
(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18. 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無關。)
19. 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供過于求)。(×)
(價格雖然受供求關系影響,但是價值決定價格,所以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
20. 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的價值量減少。(×)
(提高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商品的價值量不變)
21. 價值規律的內容是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2. 價值規律要求實行等價交換,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換商品的價格和價值都相符合。(×)
(由于供求關系不斷變化,供不應求,價格高于價值,供過于求,價格低于價值。所以,并不是每一次交換價格與價值都相符合,等價交換只存在于交換的平均數中。)
23. 糧食、蔬菜、食用油價格上漲,需求量會大幅下跌。(×)
(糧食、蔬菜、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價格變動影響較小,不會大幅下跌. 汽車、珠寶首飾等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受價格變動影響較大,價格上漲,需求量會大幅下跌。)
24. 隨著高速鐵路的通車運行, 航空公司的反應是提高票價,吸引客源。因為飛機和火車是互補商品(×)
(高速鐵路的通車運行,航空公司的反應是降低票價,吸引客源。因為飛機和火車是互為替代商品。)
25. 如果某商品價格持續上升,該商品的需求量將會減少(價格變動影響需求量),而該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將會有所上升,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將會減少,生產者將會擴大生產,增加該商品的供給(價格變動能夠調節生產規模)。(√)
26. 在互為替代的商品之間,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會引起另一種商品價格的上漲。(×)
(如果某商品價格持續上升,該商品的需求量將會減少(價格變動影響需求量),而該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將會有所上升,但不一定引起另一種商品價格的上漲,因為供求的對比關系才會影響價格。)
27. 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商品的外觀、質量。(×)
(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
28. 家庭收入越多,消費水平越高。(×)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消費水平也會相應提高。但商品的價格水平、家庭人口數量、居民消費觀念也會影響家庭消費水平。)
29. 貸款消費是超前消費,不值得提倡。(×)
(超前消費是指超出自己的收入水平進行的消費,而貸款消費是針對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且沒有太多積蓄的人開設的。)
30. 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為擴大內需,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貸款消費。(×)
( 貸款消費還要根據個人的收入狀況, 不能超前消費, 否則會阻礙經濟發展)
31. 滿足衣食住行的消費都是生存資料消費。(×)
(生存資料消費是滿足較低層次衣食住行的需要的,是最基本的消費。)
32. 消費結構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
(消費結構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
33.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不斷降低,食品支出越來越少。家庭消費享受資料消費為主。(×)
(應該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少,越來越注重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34. 從眾心理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都是不可取的。(×)
(盲目從眾不可取、過分標新立異是不值得提倡的)
35. 為了撐面子不惜舉債消費而不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的行為,是缺乏理智的。過于緊縮消費會使人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也不利于生產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 我們要提倡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36. 隨大流跟風購買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只重視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們要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我們要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7. 綠色消費的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主旨是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節約資源。(√)
38. 以艱苦奮斗為榮, 以驕奢淫逸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所以我們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39.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的性能在不斷的提高,其價格也在不斷的下降,人們對轎車的向往也越來越強烈,說明了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說明了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40. 我國擴大內需的措施促進了經濟較快增長,體現了消費決定生產。(×)
(體現了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
41. 凡是消費,就能促進生產的發展。(×)
(要適度的消費才能促進生長的發展,反之,則起阻礙作用。)
42.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有制經濟。(×)
(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企業是公有制經濟,只能說是混合所有制經濟。股份制企業如果是國家或集體控股,就帶有明顯的公有性。)
43. 我國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是因為它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44. 國有企業通過改革發展壯大有利于發揮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鞏固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
(有利于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45.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46. 個體和私營經濟的主要區別是是否存在雇傭勞動。(√)
47. 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國農村實行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
(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狀況。)
48. 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
49.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應該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50. 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應該是企業,公司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出資、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51.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區別在于股東的多少。(×)
(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可以公開向社會募股集資,公司資本是否劃分為等額股份)
52. 所有公司的股票都可以自由流通、轉讓。(×)
(只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才可以自由流通、轉讓)
53. 公司的執行機構是股東大會及董事會。(×)
(公司的執行機構是總經理及其助手,公司的決策機構是股東大會及董事會,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
54. 公司經營的目的就是營利。(×)
(公司經營的直接目的是營利,還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55. 維護權益的基礎是自覺履行勞動者義務;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是依法簽訂勞動合同。(√)
56. 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相統一的,不可放棄的。(×)
(權利可以放棄)
57. 便捷的投資方式是儲蓄存款,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是存款業務,主體業務是貸款業務,商業銀行營利主要來源是貸款業務。(√)
58. 儲蓄存款比較安全沒有風險。(×)
(存在通貨膨脹下存款貶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損失利息的風險。)
59. 銀行存款利率提高,儲戶的實際收益越多。(×)
(居民的實際收益取決于存款利率和物價漲幅的對比)
60. 債券和股票都是有價證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為條件。(×)
(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61. 金融債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強等特點。(×)
(政府債券)
62. 商業保險是避免風險的投資,可以分為社會保險和人身保險,任何公司都可以經營保險業務。(×)
(商業保險是規避風險的投資,可以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只有依法設立的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保險業務。)
63. 通過購買社會保險,投保人把風險轉移給保險人,使自己所承擔的風險損失降到最少。(×)
(應該是購買商業保險)
64. 投資多元化就是指投資方式要多種多樣,投資方式越多就越賺錢。(×)
(投資多元化就是指投資方式要多種多樣,這有利于化解投資風險,對每種投資方式要一分為二,一般來說,風險與回報率成正比。)
65. 決定我國現行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狀況。按勞分配的前提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物質基礎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直接原因是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66.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將分配原則等同于分配制度,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按勞分配)
67. 個體勞動者的分配方式屬于按勞分配。(×)
(屬于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68. 私營企業中的工人獲得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動成果分配。(×)
(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
69. 按勞分配體現了公平;按生產要素分配體現了效率。(×)
(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70. 我國現階段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都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方式。(×)
(只有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方式,而按生產要素分配不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方式。)
71. 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72. 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強化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重要舉措。(×)
(不是初次分配而是再分配)
73.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在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74. 公平就是消滅差別,有差別就不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公平不等于平均)
75. 要發揮財政的作用關鍵是增加國債發行量。(×)
(關鍵是發展經濟,調整分配政策,增加財政收入)
76. 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收入是我國財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稅收是主要形式)
77. 財政赤字是指當年財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現差額的經濟現象。(×)
(是小于)
78. 財政收支平衡就是指當年的財政收入等于財政支出。(×)
(還包括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79. 出現財政赤字有弊無利。(×)
(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有弊還是有利,關鍵要看財政、信貸能否實現綜合平衡。)
80. 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81. 財政收入越多越好。(×)
(隨著經濟總量和社會總財富增加,財政收入越多,則國家經濟建設支出越多,有利增強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使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但在經濟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并非越多越好。)
82. 稅收區別于其它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志是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83. 國家對遭受“非典”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違反了稅收的固定性。(×)
(沒有,稅收的固定性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可以更改。)
84.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85. 違反稅法的行為都要受到刑法制裁。(×)
(觸犯刑法的行為都要受到刑法制裁)
86. 騙取國家稅收優惠和稅收減免的行為是騙稅,用欺騙、隱瞞等方式不繳或少繳稅的行為是偷稅。(√)
87. 不同性質國家的稅收,其分配主體都是國家,稅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社會主義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8. 在我國,每個公民都是直接納稅人,人人都應該具有“納稅人”意識。(×)
(不一定每個公民都是直接納稅人。)
89.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財政、稅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市場經濟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
91.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以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
(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92. 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特有的,是其基本特征。(×)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有宏觀調控,不同點在于社會主義下的宏觀調控的效果、程度更佳、更強。)
93.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
(是基本標志,根本目標是堅持共同富裕, )
94. 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是增加就業。(×)
(促進經濟增長是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95. 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下調存貸款利率,是實施適度寬松的財政政策,促進投資與消費(×)
(貨幣政策。)
96. 必須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不可能同步富裕。)
97.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
(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98. 經濟全球化是主要通過生產的全球化來實現的。(×)
(通過跨國公司來實現的)
99.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不利于民族工業的發展。(×)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跨國公司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市場開拓、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這就給中國民族工業造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跨國公司的進入同時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通過競爭與合作,我們可以學習到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現代化的管理經驗,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達到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
100. 世界貿易組織的最基本原則是最惠國待遇原則。(×)
(最重要的原則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101.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
(發達國家是主要受益者,發展中國家則面臨更大的挑戰)
102.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把對外開放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和基本戰略。(×)
(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基本國策是對外開放、基本戰略是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基本原則(根本基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政治篇
1.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糾錯:法律要代表人民的意志,公民與人民不是一個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2.社會主義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廣泛民主。
糾錯: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民的民主,并非人人都屬于“人民”范疇。
3.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糾錯: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民主專政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的特點。
糾錯:廣泛性和真實性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人民民主專政包括民主與專政兩方面內容。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擁有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利,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5.公民的任何權利都應當受到國家保護。
糾錯: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
6.撰寫“提案”反映了中學生積極履行公民的政治義務。
糾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是公民的權利,而非義務。
7.聽取社區群眾的意見,有利于擴大公民的政治權利。
糾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不會隨意增減。
8.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
糾錯: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憲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9.直接選舉比間接選舉更好。
糾錯: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狀況相適應。不能籠統地說哪種選舉方式更好。
10.擴大直接選舉范圍,能夠保障公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糾錯:擴大直接選舉范圍是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體現。公民通過選舉人大代表,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11.我國縣級以下人大代表的產生實行間接選舉的方式。
糾錯:我國縣及縣級以下人大代表的產生實行直接選舉的方式,縣級以上實行間接選舉。
12.等額選舉是正式候選人與應選名額相等,選舉徒有形式,與差額選舉相比沒有任何優點。
糾錯:等額選舉是正式候選人與應選名額相等,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選民的選擇。但它也有自己的優點,即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13.凡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由人民群眾進行決策。
糾錯:人民群眾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凡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人民群眾可以參與民主決策,但沒有直接決策權,我國的決策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14.公民可以通過信訪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等參與民主決策。
糾錯:信訪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是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途徑。
15.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提高公民決策科學性的重要前提。
糾錯: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16.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糾錯: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17.居民委員會是政府的基層政權機關。
糾錯:居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而不是政府的基層政權機關。
18.把村級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擴大了公民的政治權利。
糾錯:限制村級權力的運行,有利于防止權力濫用。公民政治權利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
19.城鄉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獲得了行政權力。
糾錯:城鄉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屬于群眾性自治組織,不屬于行政機關,沒有行政權力。
20.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重大事務都由政府決定。
糾錯: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重大事務分別由村民會議和居民會議決定。
21.公民通過社會公示制度參與民主監督。
糾錯:公民通過社會公示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22.“應負責任地行使監督權利”是對公民權利的限制。
糾錯:國家通過各種方式保障公民能夠行使民主權利、參與政治生活,但也要求公民遵守憲法、法律和相關規定和程序,做到有序參與。這不是對公民的限制,相反,更是對公民合法權利的保障。
23.社會聽證制度是公民實行民主監督的重要途徑。
糾錯:社會聽證制度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重要途徑。
24.公民通過民主監督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糾錯:民主監督是公民參與政治活動的渠道,公民對國家的管理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屬于間接參與。
25.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部門,執行國家權力機關的重大決定。
糾錯: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執行國家權力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方面的重大決定。
26.政府是公共權力的所有者。
糾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因此,政府是公共權力的行使者而非所有者,公共權力的所有者是人民。
27.履行政府職能的主體是我國的國家機關,我國政府是全能的政府。
糾錯:履行政府職能的主體是我國的行政機關,我國政府并非包辦一切。
28.認為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或者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糾錯:政府具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職能。政府承擔重要職能,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一切。政府在行使其職能的過程中,既不能“越位”“錯位”,把不該管的事管起來,也不能“缺位”“虛位”,該管的事不管,因此,既不能認為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也不能認為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政府該管的事要管住、管好,不該管的事就應該放權。
29.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工作原則。
糾錯:對人民負責是政府的工作原則,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原則是宗旨的體現,二者都體現了政府的性質。
30.拓寬公民訴求途徑會削弱政府權力。
糾錯:拓寬公民訴求途徑,有利于維護公民權益,從而增強政府權威,不會削弱政府權力。
31.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就是要滿足人民的一切要求。
糾錯: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就是要把實現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為人民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但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并不是滿足人民的一切要求,應該是滿足人民群眾的合理要求。
32.在我國,政府與人民的關系就是政府為人民服務。
糾錯:在我國,政府與人民的關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另一方面,人民也要相信我國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尋求政府的幫助,監督政府的行為。
33.政府堅持依法行政與堅持對人民負責是矛盾的。
糾錯: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我國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法律授予的,因此政府堅持依法行政與堅持對人民負責是一致的,政府依法行政體現了對人民負責原則。
34.政府通過科學行使立法權提高決策水平。
糾錯:國家立法權屬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35.政府須切實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糾錯:政府不是司法機關,應是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
36.不斷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有利于提高決策的民主性。
糾錯:不斷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政府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有利于提高決策的民主性。
37.政府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政府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
糾錯: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政府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
38.開展“網絡在線問政”活動是健全權力制約機制的關鍵。
糾錯: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這個體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9.加強對政府權力的監督,可以消除腐敗行為。
糾錯:加強對政府權力的監督,可以制約權力運行,防止腐敗。
40.審計機關的監督屬于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
糾錯:審計機關屬于行政部門,故審計機關的監督屬于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
41.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樹立政府權威的需要。
糾錯: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是為了提高為經濟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為了樹立政府權威。
42.提高政府權威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
糾錯:服務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
43.政府是否依法行政是區分政府有無權威的標志。
糾錯: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是否被人民認可和接受是區分政府有無權威的標志。
44.政府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就能樹立政府權威。
糾錯:政府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有利于建立權威政府,但樹立政府權威僅靠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是不夠的,還要求政府審慎用權、依法行政、完善社會管理、優化公共服務等。
45.人民代表大會具有監督權,可以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
糾錯:人民代表大會具有監督權,它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一府兩院”的工作,但其不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
46.全國人大常委會具有最高決定權。
糾錯:全國人大行使最高決定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決定權。
47.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可以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糾錯: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縣、自治縣、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人大代表行使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是人大的權力。
48.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糾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但人民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人民通過選舉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因此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但不能代替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49.政府與人大互相監督。
糾錯:我國政府受人大監督,政府無權監督人大。
50.全國人大決定國家的一切事務。
糾錯:全國人大決定國家重大事務,具體事務由“一府兩院”負責具體貫徹執行。
51.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糾錯: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5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民主集中制為基石。
糾錯: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石。
53.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糾錯: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54.黨員履行國家管理職能。
糾錯:國家機關才能履行國家職能,管理職能是政府的職能。
55.中國共產黨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糾錯:我國政府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中國共產黨不是行政機關。
56.民主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
糾錯: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
57.人民政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履行參政議政的國家職能。
糾錯:人民政協不是國家機關,其參政議政職能也不屬于國家職能。
58.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質詢權。
糾錯:質詢權是人大代表的權利,政協委員沒有質詢權。
59.政協委員直接管理國家經濟社會事務。
糾錯: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組織,不具有國家管理職能。
60.政協可以指導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糾錯:政協具有參政議政職能,可以為政府決策提出建議,但是不能指導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61.西藏自治區自治機關的立法覆蓋了民族區域自治權全部內涵。
糾錯:自治機關的立法自治權是自治權的一部分。
62.西藏自治區自治機關的立法規定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
糾錯: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是由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的。
63.我國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實現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間已不存在差異。
糾錯:我國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實現了平等,但各民族之間的差異將長期存在。
64.國家和發達地區對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原因。
糾錯:國家和發達地區對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條件。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少數民族地區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65.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糾錯: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66.在我國目前,宗教主要起積極作用。
糾錯:在我國目前, 宗教仍主要起消極作用, 只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起一定的積極作用。
67.宗教的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糾錯:宗教屬于唯心主義世界觀,宗教的本質不會改變。
68.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禁止宗教國際交往。
糾錯:堅持獨立自主自辦, 強調宗教不受外國勢力支配;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
69.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糾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7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根本保障。
糾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
7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糾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7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中國共產黨、國務院、全國政協都要接受全國人大的領導。
糾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都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73.國家主權是國際社會賦予的。
糾錯:主權是國家處理其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的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它是主權國家固有的而非外界賦予的,它不從屬于外來的意志,不受外來意志的干預。
74.國家主權是國家權力機關獨立行使的內政外交方面的最高權力。
糾錯:國家主權是中央政權機關所固有的處理國內國際事務的最高權力。
75.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唯一成員。
糾錯:國際社會的成員主要包括兩大類: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
76.領土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糾錯:人口、領土、政權、主權是構成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其中主權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是國家存在的最重要的要素。
77.中國尊重聯合國在國際社會中的領導地位。
糾錯:主權國家是當代國際社會最基本的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聯合國是協調者而非領導者。
78.聯合國可以代行成員國的部分獨立權和自衛權。
糾錯:國際組織不能凌駕于主權國家之上。
79.聯合國把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主要手段。
糾錯: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應是對話,通過和平方式而不是武力手段。
80.聯合國大會是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糾錯:聯合國大會是由全體會員國組成的審議機構,它可以就國際社會關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問題進行討論并通過決議。大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產生廣泛的政治影響,但對會員國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聯合國安理會是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81.國際關系是由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決定的。
糾錯: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82.我國處理國際問題時主要根據伙伴國的利益制定政策。
糾錯: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和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83.國家力量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糾錯: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際關系的實質是一種利益關系。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84.經濟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糾錯: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經濟利益只是國家利益的一個組成部分。
85.中國主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糾錯:當前的國際舊秩序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國際新秩序尚未最終建立。
86.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經形成。
糾錯:國際新秩序尚未建立,中國人民將繼續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87.國家利益分歧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礙。
糾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礙。
88.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世界各國的共識。
糾錯:當今國際舊秩序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它們反對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89.加強與周邊國家合作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糾錯: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90.獨立自主是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糾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這一準則未必被所有國家遵循。
91.平等互利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糾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92.中國在東盟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
糾錯:我國主張世界各國一律平等,在東盟事務中不謀求主導作用。
(三)文化篇
1.人們的精神產品源自物質載體。
糾錯:人們的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而不是源自物質載體,因為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故錯誤。
2.文化促進了社會向前發展。
糾錯:文化的性質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促進社會和個人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社會和個人的發展,故錯誤。
3.文化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發展的基礎。
糾錯: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發展的基礎, 不能將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礎性的、決定性的,故錯誤。
4.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發形成的。
糾錯: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 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故錯誤。
5.文化是經濟的派生物。
糾錯: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不能簡單地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
6.文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糾錯: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7.一定的文化決定一定的經濟、政治。
糾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8.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糾錯: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9.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各式各樣的文化現象。
糾錯: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10.對于文化環境的影響人是無能為力的。
糾錯: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 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
11.文化支配人們的交往行為。
糾錯:文化只能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而不能支配人們的交往行為。
12.文化對人肯定不會有深遠持久的影響。
糾錯: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雖然不能說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會對人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對人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
13.積極參加文化活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糾錯: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 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14.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糾錯: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15.文化決定人的價值取向。
糾錯:文化具有影響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不具有決定人生的功能。
16.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決定作用。
糾錯: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起決定作用。
17.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達。
糾錯: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展示,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達。
18.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糾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 使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世界文化遺產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19.不同文化的融合導致文化差異性的消失。
糾錯:由于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 不同民族文化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不會消失。
20.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
糾錯: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 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 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是社會實踐。
21.數字媒介閱讀比圖書閱讀重要。
糾錯:不同傳播手段各具特點,適用于不同的場合和對象,不能簡單、籠統地說哪種手段重要,故錯誤。
22.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糾錯: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 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 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徑。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有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注意區分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文化傳播的手段。
23.大眾傳媒的發展將會促使舊的傳媒的消失。
糾錯: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但并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故錯誤。
24.我們要熱情歡迎各國文化在中國傳播。
糾錯:各國既有優秀文化, 又有落后文化, 要熱情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故錯誤。
25.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需要保持穩定。
糾錯: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
26.傳統文化就是歷史上出現過的文化。
糾錯: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27.傳統建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糾錯:傳統建筑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28.傳統思想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糾錯: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國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29.傳播手段與傳播形式的創新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前提。
糾錯:傳播手段與傳播形式的創新, 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但不是傳承的前提,故錯誤。
30.承襲傳統習俗,提高道德修養。
糾錯:傳統習俗中有精華也有糟粕, 傳統習俗的作用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傳統習俗應批判繼承,故錯誤。
31.保護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糾錯: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 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 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故錯誤。
32.對待傳統文化要先繼承、后發展。
糾錯:文化并不是在繼承之后才發展, 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對待傳統文化,既要繼承,又要發展,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先后兩個過程,故錯誤。
33.科技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決定因素。
糾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發展的方向。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
34.科學技術發展決定文化的性質。
糾錯:科學技術進步能極大促進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但不能決定文化的性質,經濟、政治決定文化的性質。
35.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
糾錯: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 促進文化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
36.教育作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具有傳遞文化的特定功能, 不具有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糾錯:教育作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既具有傳遞文化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7.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糾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故錯誤。
38.文化創新來自作者的靈感, 主要靠文化創作者的聰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糾錯:文化創新的靈感來源于社會實踐, 而非作者的靈感;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故錯誤。
39.文化創新的淵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糾錯:文化創新的淵源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的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文化創新的源泉是社會實踐,故錯誤。
40.發展先進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糾錯: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故錯誤。
41.文化創新,表現在為時代精神注入傳統文化的努力之中。
糾錯: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2.推動文化發展,基礎在創新,關鍵在繼承。
糾錯:推動文化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
43.文化創新要廣泛地引進和吸收外國文化。
糾錯: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要積極吸收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故錯誤。
44.文化交流借鑒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糾錯: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文化交流借鑒是文化創新的具體途徑之一,故錯誤。
45.不同地域決定不同文化的發展。
糾錯:地域可以影響文化,但不能決定文化,文化由經濟、政治決定。
46.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各民族的文化。
糾錯:中華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故錯誤。
47.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各民族文化的總和。
糾錯: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華文化不是中國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 而是各民族文化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故錯誤。
48.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糾錯: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有認同感和歸屬感,故錯誤。
49.史書典籍印證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糾錯: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通過史書典籍看不出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錯誤。
50.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質。
糾錯:中華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質,故錯誤。
51.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華文化能夠吸收、借鑒一切外來文化。
糾錯: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華文化能夠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故錯誤。
52.中華文化的力量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決定力量。
糾錯: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而非決定力量,故錯誤。
53.中華餐飲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糾錯:中華餐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 但并不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 故錯誤。
54.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之中。
糾錯: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故錯誤。
55.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糾錯: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故錯誤。
56.自強不息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
糾錯:勤勞勇敢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 自強不息精神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故錯誤。
57.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須抵制外來文化的影響。
糾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既要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外來落后、腐朽文化的影響,故錯誤。
58.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糾錯:“主心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有了“主心骨”, 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故錯誤。
59.人人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
糾錯:人人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體要求;其源泉是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故錯誤。
60.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會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
糾錯:中國人民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 即堅持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民族文化,也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 努力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 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進步和發展。因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會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故錯誤。
61.經典文化才是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文化。
糾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是先進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這既包括經典文化,也包括流行文化,故錯誤。
62.大眾文化能夠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
糾錯:大眾文化并非都是先進文化, 不一定能夠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 故錯誤。
63.文藝表演應該立足于滿足市場需求。
糾錯:文藝表演應立足于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故錯誤。
64.流行文化代表著主流文化,就是經典文化。
糾錯:流行文化并不代表著主流文化, 經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文化不一定是經典文化,故錯誤。
65.弘揚主旋律是先進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
糾錯:培育“四有”公民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根本任務,故錯誤。
66.新農村文化建設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農村通俗文化。
糾錯:農村通俗文化不一定就是落后腐朽文化,不應該一律抵制,故錯誤。
67.對落后文化要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糾錯:對落后文化,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對于腐朽文化,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故錯誤。
68.傳統習俗都是落后文化。
糾錯:傳統習俗既有前人積累的文化精華, 也有流傳下來的文化糟粕, 不能一概而論,故錯誤。
69.先進文化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一回事。
糾錯:發展先進文化必須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二者具有一致性。但先進文化主要側重于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后者則指文化的發展趨勢,故錯誤。
7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
糾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故錯誤。
7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前進,關鍵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
糾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故錯誤。
72.我們堅持文化自信的原因在于中華文化是最優秀的文化。
糾錯:我們的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故錯誤。
7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為根本任務。
糾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培育“四有”公民為根本任務,故錯誤。
74.科學技術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糾錯: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故錯誤。
75.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
糾錯: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故錯誤。
76.公益廣告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糾錯:公益廣告是以取得利潤為目的,屬于文化事業的范疇,故錯誤。
77.經濟發展水平取決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糾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能決定經濟發展水平,故錯誤。
78.精神文明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
糾錯: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故錯誤。
79.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
糾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故錯誤。
80.培育“四有”公民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
糾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故錯誤。
8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核。
糾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
82.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糾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故錯誤。
8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糾錯: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故錯誤。
84.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要求。
糾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故錯誤。
85.思想道德修養比科學文化修養更重要。
糾錯: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各有側重,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促進。認為思想道德修養比科學文化修養更重要或科學文化修養比思想道德修養更重要都是錯誤的。
86.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是一個不斷改造客觀世界的長期過程。
糾錯: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是一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長期過程。
87.思想道德修養是科學文化修養的基礎。
糾錯: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但并不是它的基礎,故錯誤。
88.思想道德修養是科學文化修養的表現。
糾錯:思想道德修養不同于科學文化修養,不是它的表現,故錯誤。
(四)哲學篇
1. 世界觀揭示了事物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提醒】哲學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2. 哲學來源于人們形成的世界觀。
【提醒】哲學來源于實踐。
3. 哲學是包羅萬象、凌駕于一切科學之上的科學。
【提醒】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哲學不是包羅萬象的和凌駕于一切科學之上的。
4. 哲學是從某方面反映人們對客觀世界和人生價值認知的科學。
【提醒】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并且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及人與世界的關系。
5. 哲學與具體科學是整體與部分、多數與少數的關系。
【提醒】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
6.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依據。
【提醒】哲學基本問題還為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提供依據。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依據。
7. 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而不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物質決定意識,二是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義。
【提醒】應弄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各自的根本觀點,不可把哲學中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學是對問題的高明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
【提醒】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哲學不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10.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后,就出現了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對立。
【提醒】馬哲產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
【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學才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
12. 物質決定意識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問題。
【提醒】實踐的觀點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問題。
13. 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提醒】承認物質決定意識是唯物主義,但不一定是辯證唯物主義。
14. 自然界及其規律是客觀的,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思維規律是主觀的。
【提醒】任何規律都是客觀的。
15. 順從自然是防災減災的根本出路。
【提醒】防災減災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只是順從自然。
16.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提醒】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有其客觀規律。
17. 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使事物處于顯著的變化之中。
【提醒】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不一定是顯著的變化。
18. 運動是有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相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絕對的。
【提醒】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19. 認識和改變規律是克服困難的條件。
【提醒】規律是客觀的,可以認識利用但不可以改變。
20.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總是統一的。
【提醒】應該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統一起來,但二者并不總是統一的。
21. 規律有好壞之分,是永恒不變的、無條件的。
【提醒】規律是客觀的、物質的,沒有好壞之分,當客觀物質發生變化時,規律也會發生變化;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要在運動中把握規律。
22. 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和基礎。
【提醒】顛倒了二者的關系。
23. 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造規律。
【提醒】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但不能改造規律。
24. 意識是大腦的機能。
【提醒】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25. 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意識、神話、傳說是人創造出來的。
【提醒】無論是正確意識還是錯誤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26. 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提醒】不同的意識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27. 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在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對物質起反作用。
【提醒】“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應為“意識能反映物質”。“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強調物質決定意識。
28. 物質與意識不可分離,相互依賴。
【提醒】不能理解為相互依賴,意識依賴于物質,但物質是獨立于意識之外而存在的。
29.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質的力量。
【提醒】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
30. 意識形式的差異性決定了所反映的客觀存在的多樣性。
【提醒】認為意識決定存在,是唯心主義觀點。
31. 意識具有科學預見性。
【提醒】正確意識具有科學預見性。
32. 主觀認識是對客觀現實的正確反映。
【提醒】正確的認識才是對客觀現實的正確反映。
33.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接現實性改造活動。
【提醒】實踐是主體對客體的直接現實性改造活動。
34. 認識的不斷完善決定著實踐的不斷深化。
【提醒】實踐決定認識。
35. 認識的發展具有與認識主體無關的客觀規律性。
【提醒】認識的發展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認識的水平與程度與認識主體的認識能力有密切關系。
36. 原有的真理性認識常常在新的實踐活動中被推翻。
【提醒】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向前發展。
37. 真理是永恒不變的,世界上存在終極真理。
【提醒】世界上沒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終極真理,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38. 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正確的認識可能不止一個。
【提醒】對同一確定的對象,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真理只有一個。
39. 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提醒】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40. 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
【提醒】實踐具有社會性,孤立的活動是不存在的。實踐的社會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動,并不排斥單個人的活動;同時,個人的活動也不排斥實踐的社會性。
41. 實踐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活動,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
【提醒】任何實踐都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活動,沒有意識參與的實踐是不存在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盲目的實踐不存在。
42.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之一。
【提醒】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認識的途徑有實踐和間接經驗。
43. 錯誤認識不是來源于實踐,正確認識才來源于實踐。
【提醒】不論認識正確與否,都來源于實踐。
44. 實踐是認識的重要來源,認識發展的唯一動力和唯一途徑,要獲得認識就要親自參加實踐。
【提醒】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獲得認識的途徑包括實踐和間接經驗。
45.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提醒】實踐才是唯一標準。
46. “三個有利于”標準否認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提醒】“三個有利于”標準是把人們實踐的結果作為標準,就是把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生活實踐作為標準,它是真理標準在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運用和發展。
47. 任何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提醒】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8. 真理是客觀的,所以是無條件的。
【提醒】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真理的客觀性強調的是,在真理所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內,它是正確的。
49. 聯系、發展、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提醒】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50. 實踐活動可以割斷不利于人的聯系。
【提醒】實踐不能割斷聯系,聯系具有客觀性。
51. 人為事物的聯系具有主觀性。
【提醒】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52. 整體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提醒】整體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
53. 關鍵部分的功能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
【提醒】關鍵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
54. 事物聯系是客觀的,人們無法改變。
【提醒】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聯系。
55. 整體功能總是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提醒】當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6. 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提醒】必須在一定條件下。
57. 發展是一種運動和變化,運動和變化也是一種發展。
【提醒】并非任何運動和變化都是發展,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運動和變化才可能是發展。
58. 發展就是曲折的運動。
【提醒】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59. 事物的發展是周而復始的循環。
【提醒】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發展是前進與上升。
60. 事物量變過程實質上就是質變的過程。
【提醒】量變與質變有本質區別。
61. 事物總處在漸進和不顯著的變化中。
【提醒】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并不是總處在漸進和不顯著的變化中。
62. 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質變。
【提醒】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量變。
63. 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無條件的。
【提醒】聯系是有條件的。
64. 任何變化都是發展。
【提醒】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進步的變化才是發展。
65. 新出現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提醒】新出現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時間標準來判斷。
66. 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所有的質變都是發展。
【提醒】質變不一定是發展,發展是前進的向上的質變。
67. 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消除事物之間的矛盾。
【提醒】矛盾具有客觀性,不能消除矛盾。
68. 戰爭中的中日雙方只有斗爭性沒有同一性。
【提醒】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
69. 即使客觀條件不變,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轉化。
【提醒】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才可能相互轉化。
70.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通過次要矛盾起作用。
【提醒】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次要矛盾通過主要矛盾起作用。
71. 矛盾就是構成矛盾的雙方相互排斥、相互斗爭,矛盾可以調和,不可以緩和。
【提醒】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矛盾可以緩和,不可以調和。
72. 矛盾的基本屬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提醒】矛盾的基本屬性是同一性和斗爭性。
73.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即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提醒】不能將兩方面理解為就是優點和缺點。
74.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發展。
【提醒】矛盾是客觀的,不能制造,人為制造的矛盾只會阻礙事物的發展。
75. 人們在改造自然的斗爭中,有意識地制造出自然界原來不存在的東西,而這些事物中包含著矛盾,所以意味著人可以有意識地“制造”矛盾。
【提醒】矛盾的產生與消亡是客觀事物自身運動的結果,不是人能夠有意識地制造出來的。
76.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提醒】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77. 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就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提醒】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78. 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決的矛盾。只要解決了主要矛盾,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提醒】二者不能劃等號,因為在特殊的情況下,卻要先解決好次要矛盾,才能解決好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解決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79. 豐富的專業知識是創新思維的源泉。
【提醒】實踐是創新思維的源泉。
80. 制定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提醒】正確反映時代精神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81. 理論創新決定實踐創新。
【提醒】實踐創新決定理論創新。
82.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創新。
【提醒】實質是揚棄。
83. 創新是人們思維的產物。
【提醒】創新離不開人的思維,但創新歸根到底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
84. 發展是新事物全盤否定舊事物。
【提醒】不是全盤否定,而是辯證否定或揚棄。
85. 創新就是科技創新。
【提醒】創新包括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
86. 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
【提醒】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具有雙重性。
87. 科學實驗是社會存在的基礎。
【提醒】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88. 人的欲望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提醒】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不是人的欲望,而是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
89.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提醒】只有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時,才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90. 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提醒】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只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只有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才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91. 人民群眾就是勞動群眾。
【提醒】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要的穩定的部分,是其主體不是全部。
92. 人民群眾是一個永恒的范疇。
【提醒】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具有不同有內涵。
93. 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提醒】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但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的基本矛盾。
94. 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提醒】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95. 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提醒】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價值選擇。
96. 價值選擇正確與否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提醒】正確的價值選擇有其客觀評價標準,即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是否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97. 客觀條件無法影響到人的成功。
【提醒】客觀條件直接影響個人的成功。
98. 價值觀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提醒】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對人們的實踐活動起推動作用,錯誤的價值觀起阻礙作用。
99. 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就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提醒】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還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100. 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人的價值就在于享受價值,在于社會對個人的滿足。
【提醒】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101. 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首先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對社會的貢獻。
【提醒】既要看物質貢獻,也要看精神貢獻,把二者區分開來是錯誤的。
102.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基礎。
【提醒】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但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基礎。
103. 機遇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首要條件。
【提醒】機遇是客觀條件之一,除此之外還需主觀努力。
104. 追求個人利益就是堅持個人主義。
【提醒】個人利益是指個人生活、工作和發展的物質文化需要。它與個人主義根本不同。個人主義是一種一切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出發,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損害他人利益的思想體系。我們應當尊重每個人的正當個人利益,反對個人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白水县| 英吉沙县| 林甸县| 同心县| 温州市| 崇明县| 迁安市| 神木县| 石门县| 建德市| 丰城市| 双牌县| 青海省| 英超| 常山县| 罗江县| 苍溪县| 安西县| 塘沽区| 句容市| 英德市| 揭东县| 吉安市| 惠安县| 互助| 崇阳县| 福清市| 贵定县| 永泰县| 瓮安县| 永和县| 十堰市| 安图县| 定安县| 申扎县| 保靖县| 新密市| 临沂市| 依兰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