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一、單項選擇題1.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 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這表明我國( )A.環境污染破壞嚴重 B.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C.人均資源占有量少 D.開發利用不科學、不合理2.當前垃圾分類已成為全國的新時尚,分類工作也由點到面逐步啟動,成效初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實行垃圾分類①是培養文明生活方式,衡量公民文明素質的最好尺度②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推動精細化治理的有效途徑③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造群眾美好生活的直接體現④是豐富人們精神世界,促進城市文明的最有效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如圖漫畫反映了我國某項國情基本特征,你認為正確的是A.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B.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但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少C.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D.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4.2019年起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下列說法正確是( )A.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B.徹底解決了我國“垃圾圍城”的現象C.從根本上遏制了我國資源緊缺的現狀 D.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5.鄉愁是后院沿著泥瓦飄起的炊煙,是十八彎彎向家門口的山路,是媽媽手里的毛衣…“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理念反映了我國①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②目前開展的各項工作都不得以犧牲環境為代價③現階段工作中心已由經濟建設轉移到保護環境④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考出了中國的自信和境界,疫情發生后,中國第一時間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信息,在自身疫情防控仍然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地向國際社會捐助抗疫物資,派遣醫療專家組,共同抗疫。中國的做法①彰顯了大國擔當和責任②抓住機遇,主導了國際秩序③秉持了合作共贏的理念④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讀下圖,導致甲、乙兩地油菜花花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 B.季風因素 C.海陸因素 D.緯度因素8.2013年5月,煙臺大學7名保潔員自發撿食學生們饅頭、油條、米飯等剩飯剩菜。他們的舉動觸動了社會各界尤其是煙大師生的內心,學生剩飯情況從此幾乎杜絕,真正落實了“光盤行動”。對7名保潔員的行為評價正確的是( )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②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要求③不利于促進消費,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④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繼瓜諸湖、大小坂湖后,做為柯橋城區第三個城市湖景公園,期待已久的馬宅池公園即將揭開面紗。殊不知,幾年前馬宅池曾爆發大量藍藻,沿湖行走就能聞到強烈臭味。九(1)班一凡同學曾對此進行探究性學習。她發現除了水文和氣象原因外,藍藻大規模爆發與水質有關。以下是她完成的“藍藻”形成及影響示意圖。回答問題:9.以上圖示說明( )A.人類發展經濟必然以環境污染為代價B.人類與環境是互相對立,互不相容的C.人為因素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D.因湖水缺乏自凈能力,藍藻很難解決10.上圖中所反映問題的實質是( )A.人口問題 B.發展問題 C.資源問題 D.環境問題庫布齊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上頁圖是庫布齊沙漠分布圖。據此回答下題。11.下列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符合庫布奇沙漠氣候特征的是( )A.B.C.D.12.庫布齊沙漠的治沙被聯合國確定為“全球治沙樣本”,它可以提供的治沙有效經驗有A.打壩淤地 B.植樹種草 C.疏浚河道 D.退耕還林13.結合材料判斷,下列哪一觀點是錯誤的( )材料一:從《侍經·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內的黃河水還是清澈的,兩岸長滿高大的檀樹,可謂山清水秀。材料二:杜牧的《阿厲宮賦》講,建起阿房宮的代價是砍光四川山區的樹木,可見當時長安城建設耗材驚人,估計是把鄰近的呂粱山砍禿后,才遠去四川砍伐的。A.黃河水由清變黃,顯然是黃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所造成的B.古今事實證明,人類只要隨心所欲地索取自然,生態惡化的問題就會出現C.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小,種類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D.以史為鑒,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14.關于我國自然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資源是自然資源,水能資源不是自然資源B.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C.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量不足D.土地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15.《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單位、個人未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由生活垃圾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這說明浙江省①堅持以保護環境為中心的發展理念②充分發揮法律的保護和規范作用③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④垃圾分類投放即將進入強制時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保護生態環境須禁止開發自然資源 B.經濟發展必然會造成生態環境破壞C.經濟發展要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D.要將保護環境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17.某校七年級“愛家鄉”社團活動小組在進行社會調查時收集了3000份數據樣本。他們最有可能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實地調查法 B.問卷調查法 C.文獻調查法 D.訪問調查法18.近年來,沙塵暴頻發,它給我們的啟示是( )A.經濟發展必須以改革為動力 B.發展生產力是我國的根本任務C.必須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D.經濟發展必須與資源、環境相協調19.據史書記載,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長城,長城沿線“守備日固,田野日辟……邊民始知有生之樂”;蒙古族不但畜牧興旺,而且逐漸使用鐵犁牛耕發展農業,麥、豆、瓜、菜,“種種俱全”。回答下題。長城沿線的蒙古族“使用鐵犁牛耕發展農業”可能帶來的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A.臭氧層破壞 B.水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森林銳減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主題是“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綠色生活”引領人們樹立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理念;“美麗家園”就是要全面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快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以下行為,符合“綠色生活”理念的是( )A.同學互贈生日卡 B.上學乘坐私家車C.常用一次性物品 D.購物自帶購物袋21.建設“美麗家園”,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圍湖造田,發展農業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C.減少綠地,擴建城市 D.工廠廢氣,自由排放22.2020年3月底,習近平主席在杭州考察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時強調:發展旅游不能破壞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這4個“不能”啟示我們的發展要堅持A.只要環境、不要發展的原則 B.綠色、開放的發展理念C.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D.計劃生育、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23.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下列做法有利于減輕霧霾天氣的有( )①建筑工地蓋好防揚塵的紗網②治理大氣污染嚴重的企業③家庭取暖做飯改用電、氣爐④私家車尾氣影響不大,無需控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24.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是一個歷史轉型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封建領主制,創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第二次發生在1911年,它……;第三次則發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斯塔里夫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雜志》第1卷第6號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大事記(部分)1915年 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從此拉開序幕。1916年 9月,《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12月由上海遷到北京。1917年 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2月,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1918年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國民社、學生救國會等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919年 1月,北京大學學生主辦的《新潮》《國民》等刊物正式出版。——摘編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第三冊》(1)閱讀材料一,結合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完成斯塔里夫阿諾斯對中國第二次大革命的評價。(2)材料二中“專制政治”具體指什么?陳獨秀為什么認為“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請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影響。25.【打贏藍天保衛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是39微克/立方米,同化下降9.3%,其中仍有262個城市未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PM2.5平均濃度小于35微克/立方米)。(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怎么樣的環境現狀?材料二: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見下圖)。(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霧霾產生的原因有哪些?請從科技角度分別寫出一條解決措施。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2.C3.B4.A5.D6.C7.A8.B9.C10.B11.A12.B13.C14.C15.D16.C17.B18.D19.C20.D21.B22.B23.A24.(1)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2)北洋軍閥(或袁世凱)統治。局限:①政治: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②社會:出現軍閥割據混戰局面,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狀態,政局動蕩不安,社會秩序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3)影響:①新文化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思想,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思想條件;②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民眾覺醒,為五四運動準備了社會條件;③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青年學生,成立社團,出版刊物,成為發動五四運動的骨干力量;④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25.(1)大部分城市大氣污染嚴重;(2)原因:工業廢氣排放;汽車尾氣排放;燃燒物排放的廢氣;措施:發展新能源。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