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人教版 歷史與社會中考復習課標2-3-9新知導入第二篇 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專題三 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第十講 近代前期的抗爭與探索新知講解1858年1860年1856年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臺,直逼天津。《天津條約》英、法對中國發動戰爭換約受阻,英法再次出兵,攻陷天津、北京。《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1851年1853年1860年1864年洪秀全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都城。《天朝田畝制度》失敗告終太平天國運動——概況太平軍痛擊洋槍隊,洋槍隊的組織者華爾被擊斃新知講解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新知講解1840-1850年,廣東、廣西和全國許多地區,水災、旱災、蝗災,連年不斷,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農民反抗斗爭多達110次。特別是兩廣地區,由于受到鴉片戰爭的直接沖擊,社會動蕩更為激烈。“中國在1840年戰爭失敗后被迫付給英國的賠款,大量的非生產性的鴉片消費,鴉片貿易所引起的金銀外流,外國競爭對本國生產的破壞,國家行政機關的腐化,這一切就造成了兩個后果:因稅捐更重更難負擔,此外又加上了新稅捐。”——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太平天國運動為什么會爆發?太平天國運動——原因新知講解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三者關系西方列強清政府太平天國反侵略反封建侵略組織抵抗鎮壓新知講解義和團運動是在19世紀末由義和團發動,主要發生在華北地區,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廣泛參與的愛國運動。因清廷與外國侵略軍的聯合絞殺,義和團最后失敗。這次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新知講解資料一:最恨和約,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兵法藝,都學全,要平鬼子不費難。材料二:挑鐵路,把線砍,旋在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材料三:保護中原,驅逐洋寇;上能保國,下能安民;1、你知道義和團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誰了嗎?2、你認為這一口號有愛國性嗎?為什么?3、你怎樣看待這一口號?新知講解1、積極性:具有愛國的性質,反映當時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2、局限性:(1)使群眾放松了對清政府的警惕性;(2)同時具有盲目的排外色彩。新知講解“此案之初,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木塞源,非痛加鏟除不可”“嚴得查辦,務盡根誅” ——慈禧太后出逃中發布上諭剿滅招撫剿滅失敗性質: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新知講解指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員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通過采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創建近代海軍和新式學堂,企圖擺脫內憂外患、維護清政府封建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派:清朝統治集團內一些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的開明官員。合作探究(1)大量西方科技和機器的引進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生產和發展。(2)洋務運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對傳統自然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3)同時,洋務運動也培養了一批對西方事務認識較為深刻的人才,對日后改革大有幫助。結果: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影響:洋務運動使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合作探究李鴻章 閱讀上列材料,結合課文中的閱讀卡“馬車鐵路”、資料1、資料2,探究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 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合作探究(1)李鴻章的言論說明他對西方的認識十分片面。此時,西方主要國家,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開展。一些西方國家,已經邁入工業文明時代,先后開始或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比封建制度更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開展了啟蒙運動,近代科學誕生并發展。這些都告訴我們,此時,西方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在中國之上,李鴻章所言“獨火器萬不能及”的看法是錯誤的。(2)西方國家是在思想解放、制度變革的條件下發展近代工業的,因而能真正促進國家的發展;但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的器物,卻沒有相應的思想和制度變革,而沒有觸動既有政治制度和解放人們的思想,因而無法收到相同的效果。課堂總結學習目標:1.綜合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政策等多個因素分析清末中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差距,從中西對比看盛世危機。2.結合圖文資料,列舉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的主要侵略活動并說明其影響,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是如何一步步加深的。3.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艱辛。2-3-8 列舉實例,綜合多種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2-3-9 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和專制統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艱辛。課標:教材鏈接:《歷史與社會 八年級 下冊》P23-29,P88-104課堂練習(2019·湖州)史學家蔣廷黻(fú)認為,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的有①創建北洋水師 ②創辦京師大學堂③創辦輪船招商局 ④創辦江南制造總局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C板書設計列強入侵救亡圖存鴉片戰爭三元里抗英林則徐虎門銷煙甲午戰爭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1839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8971898190018511864第二次鴉片戰爭19世紀60至90年代作業布置(1)寫出材料一中“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標志性事件。在“虎門”領導禁煙斗爭的是哪位民族英雄?(2)根據材料二指出“新的救國之道”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公車上書”發生的原因。(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中國的失敗”所帶來的影響。維新變法,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原因:《馬關條約》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在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各省舉人們十分憤慨。中國的失敗使國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識之士如康有為、梁啟超等痛定思痛,開始探索新的救國之道。他們認為,中國要生存、要強大,應該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樣維新變法,學習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舉人在北京發動“公車上書”。——據雷頤《走向革命:細說晚清七十年》羅瑞卿大將參觀虎門時說:“中國近代史就是在這兒首先開始了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到了虎門就知道什么是民族精神。”材料一: 材料二:鴉片戰爭;林則徐①消極影響:因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從此,中國被列強視為可以任人宰割的獵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甲午中日戰爭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②積極影響:面對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變法圖強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