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課程標準】
了解“一五計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教材分析】
本課包含兩個子目,第一個五年計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工業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也落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國民經濟,我國政府組織編制“一五”計劃,起止時間是1953 年至1957 年。本課主要講述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工業交通建設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等問題,主題是工業化的起步。這標志著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建國初的經濟建設并不了解,對于經濟問題學生既不太關注也不易理解,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教師最好能通過多種渠道向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學習、探究,同時盡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課堂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知道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從而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認識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增強學生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情;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和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教學難點:“一五”計劃實行的必要;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內容和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圖片展示:毛主席詞作《水調歌頭·游泳》,播放視頻《水調歌頭·游泳》。
這首詞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漢暢游長江時的感興之作。其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寥寥兩筆,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歷史不會忘記,1957年10月武漢長江大橋通車,結束了渡輪擺渡的歷史,“天塹”變通途。你知道現在長江上有多少座橋嗎?僅武漢就有十一座長江大橋。現在的中國已經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上制造大國,但是中國的工業化是怎樣起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4課的內容。
二、新課講授
目錄:
01、落后了——農業國
02、奮起了——工業化
03、開會了——制度化
04、厲害了——我的國
目標導學一:落后了,我的國
閱讀材料,指出建國初落后現狀。
材料: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提示:工農業生產落后,物資緊缺,物價飛漲,市場混亂,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面對無奈的現狀,閱讀材料,思考中國落后的原因?
材料:
比較內容 全國總產量 人均占有量
國民收入 358億元 66元
糧食 1.1億噸 209公斤
鋼 15.8萬噸 0.29公斤
國民黨逃跑時掠走的金銀 黃金 277萬兩
白銀 1520萬元
美鈔 1537萬元
比較內容 中國1952年產量 印度1950年產量 美國1950年產量
鋼產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發電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提示:農業國,經濟基礎差,工業生產落后。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
3、面臨這樣積貧積弱的局面,尤其是工業化一窮二白,國家應當如何去擺脫落后發展經濟?
提示:正如課本引言《人民日報》社論所說,我國需要奮起發展工業化。
目標導學二:奮起了,工業化
(一)工業化開始的背景
1.教師講述:什么是工業化?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制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的,總是以貿易的發展、市場范圍的擴大和產權交易制度的完善等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在革命勝利以后,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毛澤東1949年3月5日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第三次工業革命已在世界范圍內拉開了序幕,而中國還沒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飛機、汽車、拖拉機不能建造,就連一塊手表也制造不了,歷史留給中華民族的時間不多了。
——《強國之夢的初起》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歷史有效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3.引導學生思考:閱讀材料,你知道中國為什么要而且必須要發展工業了嗎?
提示:國家貧窮,工業相當落后;發展工業,是中國人的夢想;中國的工業水平與世界差距大。
4.教師講述:中國一窮二白,面對強敵環伺,快速工業化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參照蘇聯的經驗,選擇了一條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
(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和成果
1.請學生說說:為了有計劃地發展工業,我國政府編制了五年計劃,請從課文中找出“一五”計劃的時間和基本任務。
提示:時間:1953-1957年。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2.PPT出示:
提問: “一五”計劃的特點是什么?
提示:優先發展重工業。
提問:我國為什么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論述蘇聯工業化時說:“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通常是從輕工業開始……共產黨當然不能走這條路,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事做遲了,就要失敗。”
——《斯大林選集》下卷
材料二 由于采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蘇聯只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就跑完了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一個世紀才走完的路程,使蘇聯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
—— 《重要文獻選編( 第四冊) 》
提示:(1)國防建設的需要;(2)受蘇聯發展的影響;(3)我國的工業基礎薄弱。
3.圖片展示:圖片解讀
提出問題:結合教材,說說新中國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了哪些成就。
設計意圖:向學生展示“一五計劃”成就圖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提示:“一五”計劃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一橋是指武漢長江大橋,二鐵是指兩條鐵路,寶成鐵路和鷹廈鐵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條公路,四廠是指鞍山無縫鋼管廠、沈陽機床廠、沈陽飛機制造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4.PPT出示材料:一五計劃完成的意義?
提示: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是我國現代化工業的起步。 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形成。也標志著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和富強的歷史真正揭開了新的篇章。
5.引導學生思考:新中國的工業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重大突破,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蘇聯的幫助支持;中共的正確領導;勞動人民的熱情付出,勤奮努力。
目標導學三:開會了,制度化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1954年《憲法》的部分內容
2.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通過讀課本,結合材料,知道憲法的主要規定是什么嗎?
提示1: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提示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教師講述: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教師講解什么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各級人大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2)人大和它的常委會集體行使國家權力,集體決定問題,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辦事。
(3)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它負責,向它報告工作,受它監督。
(4)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職能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5)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4.圖片展示:
5.教師講述并提問:由于事先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意志,1954年憲法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你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這部憲法的制定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提示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是以憲法為核心的。
提示2: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目標導學四:厲害了,我的國
史料1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表。
史料2 “一帶一路”分別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于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
史料3
史料4 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共十九大報告
播放視頻:《厲害了,我的國》,提問學生,你現在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提示:作為中國人,我驕傲我自豪!
三、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方面的內容:經濟上,“一五”計劃的主要成就,使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我國工業建設和生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為中國共產黨積累了進行建設的初步經驗。政治上,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使我國基本構成了現有的政治體制。此時的中國,我們看到了,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織著建設新國家的巨大熱情,匯聚成了一股無窮的力量,鼓舞著領袖和普通百姓對未來的美好夢想。事實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睿智的選擇。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一課開始了我國工業化的歷程,中國工業從無到有,并且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上課伊始讓學生朗讀毛主席的詩詞,培養學生素養,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材料,給學生以震撼,體會到中國當時的落后,使學生認識到要改變工業落后的狀況,必須發展本國的工業。
本課做到了重點突出,重點講述了“一五”計劃的成就,有效地進行了前后的對比,說明了中國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有效地激發了同學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認為民主法制建設與經濟建設,并駕齊驅,沒有采用傳統的“保駕護航”。因為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是經濟建設的保障。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九台市| 清苑县| 潜山县| 辉南县| 吉安县| 惠来县| 平昌县| 天等县| 潍坊市| 临清市| 西乌珠穆沁旗| 望江县| 银川市| 沽源县| 琼海市| 屏东市| 乌审旗| 陈巴尔虎旗| 万州区| 阿坝县| 红安县| 广州市| 鄱阳县| 滦南县| 正宁县| 安岳县| 白城市| 白玉县| 黔江区| 宜兰县| 平阴县| 手机| 云阳县| 武山县| 桂林市| 长兴县| 枣阳市| 习水县| 荆门市|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