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第7課 近代科學與文化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世界近代史上科學巨匠牛頓、達爾文的主要成就;文學巨匠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的偉大作品和貝多芬、梵高等藝術大師的杰出貢獻。過程與方法:認識到這些歷史人物取得輝煌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強不息、熱愛國家和人民、不斷探索的精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文學藝術成就是社會生活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反映;感受文化成就的創造者們非凡的人格力量,樹立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獻身科學的人生理想。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貝多芬和梵高的主要貢獻。教學難點:認識到世界近代的文學藝術成就是世界近代社會生活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反映三、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話動及其產品。它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裳括了然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今天我們學習第7課《近代科學與.文化》。我們將通過對近代歷史上兩位偉大的科學家、兩位文學巨匠、一位音樂大師和一位美術大師在各自領域取得成就的學習,理解近代科學與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二)、講授新課:一、科學家1、牛頓: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牛頓(1643—1727)是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建立者。1643年1月4日誕生于英格蘭林肯郡的一個自耕農家庭。1661年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64年成為獎學金獲得者,1665年獲學士學位。1667年重返劍橋大學。1672年被接納為皇家學會會員,1703年當選為皇家學會主席直到逝世。1705年因改革幣制有功被封為爵士。1727年3月31日逝世,以國葬禮葬于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一生主要貢獻: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代表作是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2、成就:①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牛頓的三大成就。②1687年,牛頓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687年,牛頓出版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3、影響:牛頓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牛頓經典力學的影響1687年,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經典力學體系,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總結了運動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運動的基本規律,實現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飛躍。牛頓的經典力學在科學技術上廣泛應用,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也是歐洲啟蒙思想的科學基礎,同時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從科學的角度觀察世界、探求規律、解決問題。歐洲近代自然科學迅速發展的原因(1)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科技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2)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的興起為科技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3)各資本主義強國激烈的競爭在客觀上促進了近代科學的產生與發展。(4)科學家獻身科學的勇氣、嚴謹的態度和鍥而不舍的精神。2、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英國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物種起源》(進化論)內容:①物種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②生物的發展和進化是遺傳變異、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的結果;③人類也是進化來的,不是上帝創造的。神創論:18世紀以前,《圣經》及神創論在西方文化中占據著統治地位。神創論認為地球及萬物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點鐘創造出來的。被上帝創造出來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當時大多數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的設計和創造的,是有序協調、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變的。并且,那個年代所有著名的學者都毫不懷疑地相信《圣經》的字面解釋,神創論的思想對那個時代的科學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二、文學巨匠:巴爾扎克(1799—1850 )是19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巴爾扎克創作甚豐,寫出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但他勞累過度于1850年與世長辭。(1)、背景:當時法國正處于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的社會轉型時期,巴爾扎克將所見所聞融入小說寫作中,完成了一套名為《人間喜劇》的系列小說。(2)、簡介:在小說中,他把觀察到的種種社會現象細致地描繪出來,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經典之作如《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給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變遷史。(3)、代表作:《人間喜劇》、《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4)、影響:莫里亞克指出:“《人間喜劇》是神書,是巴爾扎克人物之林的條條大道。”泰納《巴爾扎克論》:“金錢問題是他最得意的題目……他的系統化的能力和對人類處的明目張膽的偏愛創作了金錢和買賣的史詩。”恩格斯:“巴爾扎克在政治上是一個正統派,他的偉大的作品都在注意要滅亡的那個階級方面,但是盡管如此,當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貴族男女行動的時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諷刺是空前辛辣的。”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給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變遷史。2、列夫·托爾斯泰比巴爾扎克稍晚一些,俄國也出現了一位偉大的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他的小說如《戰爭與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復活》等,在宏闊的社會背景下描繪出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托爾斯泰(1828 —1910) 托爾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國專制主義和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壓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揚道德上的博愛。這反映了在社會轉型時期俄國農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狀態,所以,托爾斯泰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他的小說如《戰 爭與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 《復活》等,在宏闊的社會背景下描繪出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托爾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國專制主義和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壓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揚道德上的博愛。這反映了在社會轉型時期俄國農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狀態,所以,托爾斯泰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三、音樂美術大師1770年-1827年貝多芬出生音樂世家,8歲登臺表演,22歲到維也納學習音樂,逐漸名聲大噪。28歲患耳疾,后來兩耳完全失聰。為克服失聰帶來的困難,他曾將一支小木棒的一端插在鋼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聽音。這個特別的辨音器,至今還保存在德國波恩的貝多芬博物館內。1、貝多芬:他創作的音樂充滿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第三交響曲 《英雄交響曲》 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首交響曲完成于 1804 年, 是貝多芬第一部明確反映重大社會題材的作品,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它氣勢磅礁,感情奔放,表達出作曲者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2、梵高——荷蘭畫家梵高(1853-1890),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梵高早年做過店員、教師和傳教士,對窮人十分同情。梵高做傳教士期間,目睹了窮人的苦難生活,決心以最大的熱情幫助煤礦工人。他義務收容過受重傷而垂死的礦工。梵高27歲時開始作畫,在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大量油畫、素描和版畫,這些作品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梵高生前,他的作品不為社會所重視,很少賣得出去,一生靠弟弟供給生活費用。在梵高與弟弟的通信中,既記敘了他在藝術上艱苦卓絕的探索,也充分表達了深厚真摯的手足之情。代表作:《夜間的咖啡館》和《向日葵》。向日葵》畫面艷麗而又和諧、優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燒的火焰,花瓣葉則像跳躍的火苗。畫家運用有力的筆觸和強烈的色彩對比來表達他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歐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導致激烈的社會變革,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是文藝繁榮的先決條件。本節課我們學習了近代科學與文化,了解了科學、文學、音樂和繪畫等領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堅持、不畏權貴、敢于捍衛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四)、課堂練習:1、“由于他證明了地上的力學也能應用于天上的星球,從而昭示了一種簡單而統一的自然規律的存在,整個思想界不禁為之亢奮。……于是傳統的宗教信仰被動搖了,唯物主義思想開始盛行。”材料中的“他”對自然科學的突出貢獻是(B)A、否定了地球中心說B、創立了經典力學體系C、提出了生物進化論D、創立了物理學相對論2、弗洛伊德曾說:“人類的自我觀念在科學發展的沖擊下,受到兩次重大打擊。……第二次是生物學研究,把人類貶到‘我們都是動物界的子民’,打破了人類一向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固有觀念。”其中,“把人類貶到‘我們都是動物界的子民’”是指( D )A、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B、創立了萬有引力體系C、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D、提出了生物進化論3、《戰爭與和平》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英勇抗擊侵略斗爭精神。該書的作者是(D)A.但丁 B.莎士比亞 C.伏爾泰 D.列夫 托爾斯泰4、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的作品是( B )A.《物種起源》B.《人間喜劇》C.《威尼斯商人》D.《蒙娜麗莎》(五)、板書設計:第7課 近代科學與文化一、科學家:1、牛頓:2、達爾文二、文學巨匠1、巴爾扎克:2、列夫·托爾斯泰:三、音樂美術大師1、貝多芬:2、梵高:(六)、教學反思(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