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必修三 政治與法治8.1 法治國家 教學設計【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要求,堅定建設法治國家的信念。2.科學精神:通過學習,掌握法治國家的內涵、要求和意義。3.法治意識:通過學習,自覺做到尊法懂法學法用法守法。4.公共參與: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法治社會建設需要人人參與。【學習目標】1.理解我國法治國家的內涵、基本特征及其原因。2.理解良法的具體要求;理解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3.列舉事例,闡明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講授新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有哪些積極作用?①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少排污少交稅,企業節能減排動力大增;②因地制宜確定稅額,稅收全部留給地方財政,調動地方治污積極性;③稅收執法剛性增強,企業偷逃稅款將面臨最高5倍罰款,甚至承擔刑事責任。探究問題:根據分析結果歸納什么是法治國家。1.法治國家的內涵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值得紀念的人∶孫志剛,以生命為代價推動中國法治進程“以生命為代價推動中國法治進程,值得紀念的人——孫志剛。”就在2003年初春3月的一個晚上,剛剛應聘到廣州一家服裝公司任平面設計師的孫志剛獨自出門,因沒有隨身攜帶有效證件被警察帶走,最后在收容所里被收容人員救治站的護工和8名被收容人員毆打致死。2.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征(具體表現)(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①內涵;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應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②原因: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期望,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子議題1:何為法治國家?材料:2019年6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發布特赦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有關決定,對九類服刑罪犯實行特赦。這次特赦,是2018年修憲之后,直接以憲法為依據的一次重大憲法實踐活動,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承續中華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優良傳統,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一步在全社會樹立憲法權威。學生思考:材料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原因是?堅持良法之治。①原因: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②良法的標準: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③良法的制定要求: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表現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4)規范國家權力運行①表現: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②要求: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易混易錯】1.法律制度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提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2.法律反映的都是民眾的期望、符合民眾的利益,良法必須能夠實現好維護好全體公民的利益。提示:法律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法律反映的是民眾的愿望和利益。良法必須實現好維護好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全體公民。(二)建設法治國家1、總要求法治國家意味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總要求)探究問題: 高空拋物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了高空拋物罪,守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 無視他人隨意高空拋物,必將受到法律嚴懲!!除上海以外,其它各地高空拋物罪過案也都依法判決。這體現法治社會的什么要求?2、具體措施(1)推進憲法實施。①原因: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②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知識拓展憲法解釋是指憲法制定者或依照憲法的規定享有憲法解釋權的國家機關,對已經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憲法規范的內容、含義和界限作出說明。憲法解釋是憲法發展的重要方式。當前,憲法發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憲法修改、憲法解釋和憲法慣例。為了保持憲法的相對穩定性,加之憲法修改的程序比較復雜,不可能經常采用修改的方式發展憲法,而憲法慣例又往往需要經過長期實踐才能開成,因此,憲法解釋就成為憲法發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種方式。合憲性審查又稱憲法監督:是指特定的機關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對法律、法規和行政命令等規范性文件和特定主體行為是否符合憲法進行審查并做出處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憲法的實施、維護憲法權威、保障公民權利與自由。(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①原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②要求: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法律體系:是指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根據法律規范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的不同,劃分若干法律部門,并由這些法律門類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規范形成的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我國主要的法律規范: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我國的法律體系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①原因: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②要求: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3.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1)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對國家機關)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對公民)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對國家)關于法治國家的內涵的認識誤區【誤區1】憲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所有問題辨析: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但憲法并不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所有問題,而是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誤區2] 良法就是經過民主程序制定,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律。辨析:良法一方面經過民主程序制定,體現人民意志的法律;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