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教案-2021-2022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教案-2021-2022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

資源簡介

1.2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一、教學目標
必備知識: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過程和意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建立新中國的重大意義;改革開放的目的和意義;擁護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需要堅持黨的領導。
關鍵能力:
1.結合中國近代史的知識,加深對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的理解。
2.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產生的背景以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奮斗的歷史,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二、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科學精神: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意義、改革開放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
3.公共參與:自覺投身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建設中去,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三、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新中國成立及其歷史意義;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
2.教學難點:理解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進程的偉大轉折點
四、課前準備
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復興之路”主題展覽展出了一千多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它們共同講述著中華民族的苦難歷史和復興歷程,其中包括林則徐向清朝廷報告銷煙經過的奏折、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旗幟、上海公共租界界碑、中央蘇區造幣廠的銀圓鑄模、中國人民解放軍接收的國民黨中央銀行發行局庫房鑰匙、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首任行政長官的投票箱、多哈會議宣布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使用的木槌、北京中辦2008年奧運會簽署舉辦城市合同時用的筆、神身五號飛船返回艙…
瀏覽“復興之路”網上展館,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苦難歷史和復興歷程。
從“復興之路”主題展覽的展品中任選一件,查找相關資料,與同學分享展品背后的故事。
點撥:“復興之路”網上展館網址http://finance./special/fuxing/02/index.shtml
展品示例:
1901年美國商人為需占開平礦權簽發的新股票兌換臨時憑證;外資銀行在中國發行的紙幣:德國山東路礦公司上海代理處招牌。
新課講授
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
探究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曲,這些歌曲都是時代的縮影。《東方紅》是當年陜甘寧邊區新民歌的代表作。這首最早在陜北傳唱的歌曲以樸實的語言,唱出了人民群眾對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及其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深情,歌詞簡單,情感真實,旋律好記,因此流傳極廣。《大海航行靠舵手》也是一首歌頌毛澤東思想的歌曲,反映了當時中國工農兵群眾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潮,也因此該曲在“文革”時期傳唱度極高。另外,該曲曾在第三世界相當風行,據統計,世界上曾有一百多個國家傳唱過該曲。這兩首歌曲既是在歌頌毛主席,實際上也是在歌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創作于1958年的《社會主義好》和創作于1973年的《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則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革命熱情。
列舉第一代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歷史成就。
點撥: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②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③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建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發展教育、科技、文化等事業,提高國際地位。
1.建立新中國
(1)革命對象和革命性質: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2)歷史意義: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政黨。她依靠各族人民,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中國呈現在世界面前。
(3)歷史結論: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探究二: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一個過渡時期,即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時期。1949年我國建立起來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而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例如從經濟形態上看,建國初期有五種經濟成分,即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同時并存。由上可見,非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很大。從社會性質上看,新民主主義社會還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但它又具有社會主義社會的決定因素。我們說過渡時期的新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就其發展方向而言的,說這個時期是新民主主義國家,是就其政權形式的某些特點和多種經濟成分并存而言的。這個過渡時期,從完整意義上講,是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
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標志是什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什么?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
點撥: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標志是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壓迫和剝削中國人民的歷史,使廣大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結束了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中華民族一洗近百年來蒙受的屈辱,向世界宣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結束了軍閥割據、戰亂頻仍的歷史,國家基本統一,社會政治局面日趨穩定,各族人民開始過上安定團結、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
2.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
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時間 1949年建國-1956年底 1956年-1966年
任務 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
成就 完成三大改造,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成為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初步確立 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提高
3.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1)社會主義改造
性質 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后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重要過程和組成部分
目的 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
實質 對中國的生產關系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即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意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
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
探究三:家庭的變化是時代的縮影。山東省一個農民從1982年開始記錄家庭賬本。1982年12月,賬本記錄的是面條、醬油、豆腐、油條、瓜子等食品。這一年,他家總收入836.54元,總支出574.90元,結余261.64元。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家消費支出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趣過越紅火,肉、蛋、蔬萊的消費額明顯增長,還增加了彩電、冰箱、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手機、摩托車、汽車等項目支出。賬本顯示,2018年他家的結余是1982年的200多倍。小小的賬本折射出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生活的變化
說說這個家庭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結合中國社會的發展,說說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1.開啟: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2.作用: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3.目的
(1)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社會主義: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黨的建設: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探究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前提下,自覺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以適應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要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必須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點撥: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
4.實踐成就
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
探究五: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準確判斷為黨和國家制定大政方針、長遠戰略提供了重要依據。
●1956年,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己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千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原因。
○結合你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說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內容。
探究六:“時代”這個詞,在《辭海》中解釋為“指歷史上依據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來劃分的社會各個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于“新時代”的內涵,講了五點:第一點,從歷史、現在、未來的聯系上看,這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第二點,從我們承擔的歷史使命看,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第三點,放到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上看,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第四點,放到民族復興的角度看,這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第五點,放在世界大局中看,這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
1.歷史方位: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歷史意義
(1)對中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對世界
①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②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3)新征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3.結論: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
3、結束新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面臨的任務更為艱巨,仍需不斷跋山涉水。40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在新時代要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4、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參觀博物館等實踐活動,了解了近代中華民族的苦難歷史和復興歷程,從而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我們通過感受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和重大意義。能夠更加堅定黨的領導。
板書設計
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時學案及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维西| 天峨县| 乌什县| 安泽县| 光泽县| 莒南县| 吉隆县| 扎兰屯市| 昌黎县| 闸北区| 水城县| 正安县| 景宁| 扶余县| 新绛县| 斗六市| 新竹市| 弥勒县| 唐河县| 孝感市| 武乡县| 景东| 汝州市| 抚松县| 万盛区| 海原县| 玉林市| 巴林右旗| 牟定县| 锡林浩特市| 大丰市| 全南县| 诏安县| 颍上县| 高雄市| 柯坪县| 肇庆市| 大安市| 江孜县|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