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單元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核心,結合歷史與現實,探究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形成、黨的先進性、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本單元圍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分三課進行闡述。第二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及其重大意義,進一步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教學目標】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這一過渡時期我國的各項建設。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2、理解并識記改革開放的目的和意義,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三個階段。3、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三個“意味著”【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2、科學精神: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意義、改革開放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由此深刻體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的結論。3、公共參與:通過學習本課知識學習使學生升華對黨的認識,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做有時代擔當的青年,自覺投身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建設中去。【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時間、目的和意義: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具體內涵、歷史意義【教學難點】闡釋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知識體系框架導入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回答“為什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個問題的前兩個原因——(1)歷史的選擇;(2)人民的選擇,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三個原因,即現實原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了新課講授:出示課題和目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 起來、強起來1、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2、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3、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總議題:中國共產黨執政為什么行?——現實原因第一幕: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議題一: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領導人民真正“站起來”的?探究活動一:觀看視頻《復興之路》探究問題:觀看《復興之路》,結合已學知識列出新中國成立前后中國人民的苦難歷史和復興歷程。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分析結果:新中國成立前后中國人民的苦難歷史和復興歷程一、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1、新中國成立的政治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2、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1)含義與分界線(2)二者的關系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探究活動二:閱讀材料《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的現狀?》由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長期的戰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社會經濟十分落后而且破壞嚴重。1949年與歷史最高年份相比,工業總產值減少50%,其中重工業減少70%,輕工業減少30%,煤炭產量減少48%,鋼鐵產量減少80%以上。糧食產量減少近1/4,棉花產量減少48%。鐵路只有近萬公里線路通車,3200多座橋梁遭到嚴重破壞。國民黨政府濫發貨幣,通貨惡性膨脹,市場物價猛漲。1949年城市中失業人數約有400萬人,農村災民約4000萬人,人民生活極端困難。探究問題: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面對這些現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做了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3、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革命)(1)過渡時期的時間與探索探究活動三:觀看視頻《一化三改》探究問題:結合視頻分析我國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3、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革命)(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3)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這是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4)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的標志、意義標志:1956年底,一化三改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思考: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們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的?探究活動四:閱讀材料《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毛澤東曾說過,1950年到1957年,基本上可以說是抄的,就是抄蘇聯。這個抄是必要的,等于寫字一樣,歷來寫字講究臨帖,你不臨帖怎么行呢?所以,不能講1950年到1957年那個臨帖是錯了。臨帖之后,你就要脫離那個帖,自己獨立寫字嘛。而且,寫草字的人先要寫正楷,然后才能寫草書,不可以一下子就寫草書。看來,要有一個時期學習外國。現在還要學習外國,不能說現在連一點書都不抄了。人家書上是正確的東西,而我們沒有書,這一部分還得抄。取經是一萬年都要取的,你取我的經,我取你的經。不能搞絕對化,所謂絕對化,就是形而上學觀點。全部抄和完全不抄都是形而上學。探究問題:結合我國的革命和建設歷程,如何理解毛澤東的這段話?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出示探究結果從1950年到1957年,我國在實踐探索過程中主要照搬蘇聯的一套做法,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必要的、有成效的。但是,由于蘇聯的那套做法并不完全符合中國的實際,其弊端也逐步暴露出來,所以我國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這一探索的主題,就是要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自己的建設道路。材料中所說的“正確的東西”,主要是指具有普遍性的基本經驗,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要正確地對待外國經驗,不應盲目反對和排斥外國的東西,相反,還要善于向外國學習。對外國的東西一概排斥或者全盤吸收,都是錯誤的。向外國學習,要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反對教條主義,反對照抄照搬。向蘇聯學習,盡管在后面暴露出來一些弊端,但是在社會主義的初步實踐中,我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之后,在中國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并沒有現成的道路,如同革命一樣,也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地探索。(2)社會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所取得的成就與地位:①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中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此后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幕: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議題二: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人民一步步“富起來”的?探究活動五:觀看視頻《四十年改革》探究問題:結合視頻和教材內容分析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目的和意義?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1、改革開放的開啟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2、改革開放的目的(1)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振興中華民族;(2)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3、改革開放的意義(1)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地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2)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第三幕: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議題三: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人民踏上新征程“強起來”的?探究活動六:閱讀材料《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1956年,黨的八大認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認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2017年,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探究問題:2017年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義主要矛盾變化的判斷意味著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進入新時代 踏入新征程1、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探究活動七:觀看視頻《新時代》探究問題:結合視頻和教材內容分析新時代的內涵。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新時代的科學內涵:(1)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2)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3)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4)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5)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探究活動八:觀看視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什么?》探究問題:結合視頻和教材內容談談我國進入新時代的意義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3、新時代的重大意義(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中華民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4、實踐證明黨領導的正確性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不平凡歷程,充滿著苦難與輝煌、曲折與勝利、付出與收獲。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本課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