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南省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9科9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南省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9科9份)

資源簡介

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化學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
以下數據解題時可供參考: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Fe:56 Cu:64 S:32
第Ⅰ卷 (選擇題,共42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1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未來新能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在使用時對環境無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屬于未來新能源標準的是:①天然氣;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陽能;⑥生物質能;⑦風能;⑧氫能;( )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需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任何放熱反應在常溫條件下一定能發生
C.反應物和生成物分別具有的總能量決定了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
D.當ΔH<0時表明反應為吸熱反應
3.下列與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根據能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總能量一定小于反應物總能量
B.放熱反應的速率總是大于吸熱反應的速率
C.根據蓋斯定律可計算某些不便直接測量的反應的焓變
D.同溫同壓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H不同
4.反應 A+B →C(△H<0)分兩步進行:①A+B→X (△H>0);②X→C(△H<0)。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總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是( )
A B C D
5.已知反應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則反應HCl(g)=1/2H2(g)+1/2Cl2(g)的ΔH為( )
A. +184.6 kJ·mol-1  B. -92.3 kJ·mol-1
C. -369.2 kJ·mol-1 D. +92.3 kJ·mol-1
6.某反應的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圖中E1表示正反應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應的活化能)。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B.催化劑能改變該反應的焓變
C.催化劑能降低該反應的活化能
D.逆反應的活化能大于正反應的活化能
7.反應A(g)+3B(g) 2C(g)+2D(g),在不同情況下測得反應速率,其中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
A.υ(D)=0.4 mol ·L-1·s-1 B.υ(C)=0.5 mol ·L-1·s-1
C.υ(B)=0.6 mol ·L-1·s-1 D.υ(A)=0.15 mol ·L-1·s-1
8.如圖是恒溫下某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隨反應時間變化的示意圖.下列敘述與示意圖不相符合的是( )
A.反應達平衡時,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
B.該反應達到平衡態Ⅰ后,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發生移動,達到平衡態Ⅱ
C.該反應達到平衡態Ⅰ后,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發生移動,達到平衡態Ⅱ
D.同一種反應物在平衡態Ⅰ和平衡態Ⅱ時濃度不相等
9.反應CO+H2O(g)CO2+H2在1000 K達到平衡時,分別改變下列條件,K值發生變化的是( )
A. 將壓強減小至原來的一半 B. 將反應溫度升高至1200 K
C. 添加催化劑 D. 增大水蒸氣的濃度
10.某溫度下,反應N2O4(g(2NO2(g(,△H>0,在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保持溫度和體積不變,加入少許N2O4,再達到平衡時,顏色變深
B.保持溫度和體積不變,加入少許NO2,將使正反應速率減小
C.保持溫度不變,增大壓強時,將使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
D.保持體積不變,升高溫度,再達平衡時顏色變淺
11.在一密閉容器中,反應aA(g) bB(g)達平衡(I)。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增加一倍,當達到新的平衡(II),實驗測得cB(II):cB(I)B=2:5,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物質A的轉化率降低
C.物質B的質量分數增加 D. a<b
12.合成氨所需的氫氣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經多步反應制得,其中的一步反應為
CO(g)+H2O(g)CO2(g)+H2(g) △H<0
反應達到平衡后,為提高CO的轉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 ( )
A.增加壓強 B.降低溫度 C.增大CO 的濃度 D.更換催化劑
13.在一定溫度下,向體積恒定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 X氣體和2 mol Y氣體,發生如下反應:X(g)+2Y(g)2Z(g) 此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
A.容器內壓強不隨時間變化
B.容器內氣體的密度不變
C.容器內X、Y、Z的濃度之比為1︰2︰2
D.單位時間消耗0.1mol X同時生成0.2mol Z
14.在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aX(g)+bY(g)cZ(g)+dW(g),反應達到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氣體體積壓縮到原來的1/2,當再次達到平衡時,W的濃度為原平衡的1.8倍。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B. a + b < c + d
C. Z的體積分數增大 D. X的轉化率下降
15.如圖所示的各圖中,表示2A(g)+B(g) 2C(g)(正反應放熱)這個可逆反應的正確圖像為( )
16.SO2是大氣中常見的污染氣體,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能導電,則SO2屬于( )
A.強電解質 B.弱電解質
C.非電解質 D.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17.下列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
A.2H2O H3O++OH- B.H2S H++HS-
C.NaHS Na++HS- D.HCO3—+H2O H3O++CO32-
18.常溫下c(H+)最小的是下列各項中的( )
A. pH=0的溶液. B. 0.04 mol·L-1 H2SO4
C. 0.5 mol·L-1 HCl D. 0.05 mol·L-1HNO3
19.下列溶液一定顯酸性的是( )
A.含H+的溶液 B.能使酚酞顯無色的物質
C.PH<7的溶液 D.c(OH-)<c(H+)溶液
20.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1·L-1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處。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錐形瓶中,然后以0.1 mo1·L-1NaOH溶液進行中和,則所需NaOH溶液的體積(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
21.下列有關水的電離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將水加熱,KW增大,pH不變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HSO4固體,恢復到原溫度,水的電離程度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體,恢復到原溫度,水的電離程度減小
D.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體,恢復到原溫度,水的電離被抑制,c(OH-)增大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8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8分)
22.(13分)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①H2(g)+O2(g)===H2O(l) ΔH=-285.8 kJ/mol
②H2(g)+O2(g)===H2O(g) ΔH=-241.8 kJ/mol
③C(s)+O2(g)===CO(g) ΔH=-110.5 kJ/mol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
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反應中屬于放熱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的燃燒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C的燃燒熱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燒10 g H2生成液態水,放出的熱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的燃燒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對鎂與鹽酸的反應進行實驗探究,實驗數據如下:
實驗編號
鎂的質量
鎂的規格
鹽酸的體積
鹽酸的濃度

24g
鎂條
500mL
6mol·L-1

24g
24g鎂條
剪成100段
500mL
6mol·L-1

24g
鎂粉
500mL
6mol·L-1
(1)該實驗中影響鎂與鹽酸反應速率的因素是 。
(2)曲線c是由實驗 (填序號)得到的數據。
(3)反應進行1 min時,生成氫氣最多的是實驗 (填序號)。
(4)若要求實驗①的反應速率與實驗②的反應速率相同(使用的藥品不變),可采取的措施是 。
24.(11分)氮是地球上含量豐富的一種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
(1)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N2和H2反應生成l mol NH3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右圖所示。
①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ΔH用含字母Q1、Q2的代數式表示) ;
②若在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使反應速率增大,則E1和E2的變化是:E1________________,E2_____________,ΔH__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氨氣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將a mol·L-1的氨水與b mol·L-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反應后溶液顯中性,則用含a和b的代數式表示出該混合溶液中氨水的電離平衡常數 。
(3)已知水的電離方程式可寫為2H2OH3O++OH-,液氨類似于水的電離,則液氨的電離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液氨中加入NH4Cl,則平衡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動(填“正向”或“逆向”)。
25. (13分) 25 ℃時,50 mL 0.10 mol/L氨水中存在下述電離平衡(請用電離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 種微粒.若分別作如下改變,對上述平衡有何影響?
(1)通入少量氨氣,平衡將____________(向左或向右),溶液中c(OH-)將_______
(增大、減小、不變);
(2)加入一定量蒸餾水,平衡將__________(向左或向右),溶液中c(OH-)將________(增大、減小、不變);
(3)加入少量0.10 mol/L鹽酸,平衡將____________(向左或向右),溶液中c(OH-)將________(增大、減小、不變);
(4)加入20 mL 0.10 mol/L NaOH溶液,平衡將____________(向左或向右),溶液中c(OH-)將________(增大、減小、不變);
(5)加熱至沸騰,平衡將____________(向左或向右),溶液中c(OH-)將________(增大、減小、不變)。
26.(13分)在一定溫度下的2 L密閉容器中充入0.4 mol SO2和0.2 mol O2 ,發生反應:2SO2(g)+O2(g) 2SO3(g) ΔH <0,n(O2)隨時間的變化如圖實線所示:
(1)用SO2表示0~4 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為 。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為 。升高溫度K值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若溫度不變,在容器中再加1 mol O2 ,重新達到平衡,則SO2的平衡濃度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氧氣的轉化率 (填“升高”、“不變”或“降低”),SO3的體積分數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3)僅改變某一實驗條件再進行兩次實驗,測得O2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中虛線所示,曲線I對應的實驗條件改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線II對應的實驗條件改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1)鎂的表面積 (2分) (2)①(2分) (3)③(2分)
(4)升高實驗①的反應溫度(2分)
24.(11分)(1)①N2(g)+3H2(g)=2NH3(g) ΔH=2(Q1-Q2) kJ·mol-1(2分)
② 減小(1分)減小(1分)不變(1分)
(2)K=(2分) (3)2NH3NH4++NH2-(2分) 逆向(2分) 
25. (13分) NH3·H2OOH—+ NH4+ (2分)  6(1分)
(1)向右,增大;(每空1分,共2分)(2)向右,減小;(每空1分,共2分)
(3)向右,減小;(每空1分,共2分)(4)向左,增大;(每空1分,共2分)
(5)向左,減小;(每空1分,共2分)
26.( 13分)(1)0.025 mol/(L·min)(2分) 20(2分) 減小(2分)
(2)減小(1分) 降低(1分) 減小(1分)
(3)升高溫度(2分) 增大壓強(2分)
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歷史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70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中。)
1、鴉片戰爭前后,“開眼看世界”的思想發展成一股社會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
A、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劇 B、中西方之間的聯系加強
C、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有識之士研究并介紹世界知識所致 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師夷長技以制夷”與“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區別在于( )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實踐轉化程度不同;③階級立場完全不同;④產生的影響不同;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3、“……欲自強,必先致富,比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遵守道德,改良政治。”這是哪一派的觀點( )
A、頑固派 B、洋務派 C、維新派 D、資產階級革命派
4、陳獨秀號稱是“文化偉人·”、“政治名人”,對近代中國產生過重大影響。作為“文化偉人”,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是( )
①創辦《新青年》,掀起新文化運動;②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最主要的領導人之一;③首先高舉社會主義大旗,為運動指明方向;④是文學革命的主要發起人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④
5、“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做無病之呻吟……”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運動中哪方面的內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B、提倡新文學, 反對舊文學
C、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D、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6、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最重要的影響是( )
A、一些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成立 B、各地出現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C、陳獨秀等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7、“他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其主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此評論適用于( )
A、林則徐邁出師夷長技的第一步 B、洪仁?岢鮒泄?諞桓齜⒄棺時局饕宓姆槳?
C、洋務派開啟中國近代化的步伐 D、維新派第一次提出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8、19世紀60~90年代,中國社會的進步思想不包括(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師夷長技以自強
C、“欲開民智,非講西學不可” D、“與外國人進行商戰”
9、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刊號上宣稱“批評時政,非其旨也。”這預示著新文化運動( )
A、純粹是一場學術文化運動 B、將思想革命作為救國的根本
C、旨在推翻當時的共和政體 D、 以陳獨秀的右傾思想為指導
10、“登高一呼群山應,從此神舟不陸沉。大愚若智能解惑,微言如閃首傳真。”這是老革命家吳玉章為1959年出版的《李大釗選集》的題詩,主要指李大釗(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
C、發表了文學革命論 D、批判尊孔復古思潮
11.《海國圖志》一書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各國的政治制度,介紹并傳播了西方先進技術,在當時的直接作用是( )
A.沖破了閉關鎖國的狀態   B.引導人們了解外部世界 C.介紹了西方的先進技術    D.探索出強國御侮之路
12.新文化運動興起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B.辛亥革命的影響 C.十月革命的影響 D.尊孔復古逆流
13.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是( )
A.宣傳科學、民主 B.宣傳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C.宣傳馬克思主義 D.宣傳新三民主義
14.李大釗在《庶民的勝利》中寫道:“……須知這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們應該準備怎樣適應這個潮流,不可抵抗這個潮流。”“這種潮流”是指:( )
A.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B.新文化運動
C.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15、孫中山先生從青年時代就關心植樹造林,大力提倡“植樹以收利,蓄木以為薪”。這一理想貫徹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孫中山關心植樹造林主要體現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義思想 C、民權主義思想 D、民生主義思想
16、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的民主法制進程起到推動作用。下列史實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
A、成立同盟會并制定革命綱領 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內外政策
C、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D、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7、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閱卷老師,在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題:“對新三民主義進行評價。”某考生答題要點如下, 你認為其中不該給分的是( )
A、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B、新三民主義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
C、新三民主義是對三大政策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典范
D、新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18、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訂出新的革命策略。”這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裝反抗的策略 B、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 D、農村包圍城市
19、下列關于毛澤東思想的著作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②《新民主主義理論》;③《論十大關系》;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20、幾位同學在評價毛澤東思想時發生了爭執,你認為有關毛澤東思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它是中國人民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思想武器 B、它是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指導思想
C、它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政治基礎
D、其在“文革”期間發展成為嚴重的“左”傾錯誤思想
21、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成果,該成果( )
A、是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 B、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學說
C、科學的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 D、是引領中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光輝旗幟
22、“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的思維”,中國在不同的時期分別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是( )
A、繼承、發展、創新 B、批評、吸收、發展 C、吸收、創新 D、肯定、否定、再肯定
23、下列政策最能說明黨要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是( )
A、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B、1995年中央政府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C、國家決定取消農業稅 D、孟祥斌獲“感動中國”十大代表人物
24、近代中國思想界的“西學東漸”經歷了一個有理論到實踐、由照抄照搬到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發展歷程。下面體現這兩個步驟的標志性事件分別是( )
A、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B、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D、洋務運動、井岡山根據地建設
25、《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所引發的大討論是中國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運動,因為它( )
A、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 B、提出了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C、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D、打破了長期以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
26、“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 )
A、全國人民建設小康社會的方向問題 B、如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C、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D、如何保持和改進黨的執政能力
27.鄧小平理論之所以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鄧小平理論( )
①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②提出了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③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④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⑤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8. 下列不屬于“三個代表“內容的是( )
A.代表先進文化  B.代表先進生產力 C.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D.代表先進科學技術
29.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分別是在( )
A.八七會議、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十五大
C.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30.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革命實現了20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國為這次革命( ) A.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B.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 C.給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與自由權利 D.結束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
31、山東饒大王鎮劉集村保存有一本我國最早的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由陳望道在1922年翻譯出版。有人評價該書在中國的出版“從此,這個徘徊于歐洲大地上的幽靈來到了中國”。這一“幽靈”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產生的理論創新成果是( )
①三民主義 ②毛澤東思想 ③鄧小平理論 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2011年2月26日,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逝世,享年87歲。胡錦濤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其家屬表示深切的慰問。新中國成立初,黨中央作出發展“兩彈一星”戰略決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保障國家建設 B、發展核能源
C、打破美蘇核壟斷 D、維護國家安全
33、下列科技成就能夠說明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的是( )
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②中國發射第一枚火箭;③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 ; ④成功發射“神舟五號”飛船;
A、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4、中國在尖端科學技術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
A、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 B、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C、有助于中國稱霸世界夢想的實現 D、有助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35、有人說:在屈辱的近代,我國因為落后沒能趕上世界第一、二次工業革命,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車。能證明此觀點的是( )
①“兩彈一星”;②“神舟七號”;③雜交水稻南優2號;④“銀河–Ⅰ號”巨型計算機;⑤克隆技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6、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有今以后,到處所見的,都是布爾什維克戰勝的旗。到處所聞的,都是布爾什維克主義凱歌的聲。……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釗《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
材料二 我在李大釗手下做圖書管理員時,已經很快的傾向馬克思主義了,而陳獨秀對于引導我的興趣到這方面來,也大有幫助。我第二次赴京時,曾和陳獨秀討論我所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陳本人信仰的堅定不移,在這也許是我一生極重要的時刻,給我以深刻的印象。
————《毛澤東自傳》
材料三 上海《勞動界》第七期上刊登了海軍造船廠工人寫的《一個工人的宣言》,宣言說:“工人的運動,就是比黃河水還利害還迅速的潮流。將來的社會,要使它變個工人的社會;將來的中國,要使它變個工人的中國;將來的世界,要使它變個工人的世界。……俄國已經是工人的俄國……這個潮流,快到中國來了。我們工人就是這個潮流的主人翁,就要產生工人的中國。”
(1)李大釗從什么時間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另外,他還有哪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著作?(4分)
(2)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為什么傾向馬克思主義?在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過程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有誰?(6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國工人思想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們主要通過怎樣的方式向工人宣傳?(5分)
37.江澤民指出:“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江澤民指出的“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分別是什么變化?它們對中國人民各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 6分)
(2)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需要,分別創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論成果?(3分)
(3)與時俱進、理論創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點,試分析并舉例說明。(6分)
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地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
第Ⅰ卷(單項選擇題 共70分)
讀“山西省原煤生產圖”,回答:
1.上圖反映我國在加強能源基地建設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
A.擴大煤炭開采量
B.提高晉煤外運能力
C.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
D.提高能源工業的經濟效益
流域的開發以河流的利用與治理為核心,結合流域的具體特征,對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讀圖,完成2~4題。
2.田納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  )
A.干流 B.一級支流
C.二級支流 D.三級支流
3.田納西河流域最適合布局的工業類型是(  )
A.市場導向型工業
B.技術導向型工業
C.勞動力導向型
D.動力導向型工業
4.綜合開發后,有關田納西河航運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水壩修建后,河流徑流量變得穩定 B.修建了大量的大壩船閘,使通航里程增加
C.航道加寬加深,通航能力增強 D.水運通航成本已經和陸路成本相差不多
5.與世界相比,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  )?
A.以煤炭為主? B.以石油、天然氣為主?
C.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主? D.以石油為主
6.下列不屬于山西省主要產業鏈的是
A.煤—電—鋁 B.煤—電—銅 C.煤—焦—化 D.煤—鐵—鋼
7.以下體現了我國大規模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工程有?
①南水北調?②西氣東輸?③西電東送??④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⑤修建青藏鐵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長期以來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據此回答8---9題
8.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
A.6月?????? ? B.7月????? C.9月?????????? D.10月
9.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是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補給
C.下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區合理分配水資源
10.我國政府下令停止開墾三江平原上的沼澤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貧瘠????? ??? B.開發的成本太高?
C.糧食過剩,價格下降???????? ?? D.為了保護濕地、改善生態環境
11.天然氣作為能源的優點是?
A.分布廣、儲量大? B.便于開采、運輸、使用??
C.屬來源于太陽輻射的可再生能源 ?? D.發熱量高,基本是無灰燃料
12.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中,第二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業化進入第二階段 B.珠江三角洲的政策優勢更加明顯
C.勞動密集型產業仍是這一地區發展的主導產業
D.經濟迅速發展,勞動工資水平提高,導致珠江三角洲地區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逐漸喪失
13. 亞馬孫地區雨林被毀的根本性原因是
A. 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和貧困 B.采礦、水利和公路建設
C. 商業性木材采伐 D.大規模的農場、牧場開發
14.下面哪一條鐵路線是山西煤炭外運專運干線
A.哈大線   B.隴海線   C.大秦線   D.寶成線
15.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的核心是
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梯級開發 C.生態環境恢復和治理確 D.資源的綜合開發
16.關于東北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東北區域就是指東北三省 B.東北區域跨三個溫度帶,四個干濕帶
C.三面環山,是我國最大林區 D.耕地面積廣大,但人均耕地少
17、針對東北地區的土地、森林、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以及良好的工業基礎、便利的交通條件,東北地區將建成全國性的( )
①商品糧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業基地;④畜牧業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我國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糧基地是( )
A.江淮地區 B.三江平原
C.江漢平原 D.東北平原
讀圖,回答19—20題。
19、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相比,圖示平原地區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條件是
A.人均耕地面積廣 B.單位面積產量高 C.水熱條件好 D.交通發達
20.一般情況下,河流R(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個汛期
2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標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
C、用地規模的擴大 D、城市人口數量的多少
22、珠江三角洲地區20世紀80年代以后工業化、城市化較快的關鍵性條件是( )
A.國際經濟環境 B.對外開放政策 C.區位 D.僑鄉
23、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中的兩個發展階段的主導產業分別是( )
A.勞動力導向型產業、市場導向型產業 B.原料導向型產業、動力導向型產業
C.高新技術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 D.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
24、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產業升級面臨困境,原因是( )
A.與長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基礎、科技實力、人才隊伍都處于優勢
B.外商投資區位的選擇由原來擴大市場規模轉變為追求降低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國內腹地較大
D.許多外資企業由珠江三角洲地區遷往長江三角洲及國內的其它地區
25、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導致生態環境日趨嚴重,其表現錯誤的是( )
A.大氣污染加劇,成為酸雨中心;水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
B.噪聲擾民,城市生存環境質量下降
C.耕地銳減,土地肥力下降;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
D.出現臭氧空洞,溫室效應突出
26、為了吸引外資,發展中國家改善投資環境,目的主要是為了( )
A.擴大市場 B.降低勞動力價格
C.降低內部交易成本 D.降低地價
27、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的汽車制造企業紛紛到中國興辦汽車廠,主要原因是( )
A.利用大量勞動力 B.近原材料產地
C.交通運輸條件便利 D.廣闊的消費市場
28、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帶來的影響有( )
A.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
B.優化西部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緩解了東部地區能源緊缺的狀況
C.輸送來的天然氣可以完全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D.天然氣作燃料,有利于完全抑制溫室效應
讀“我國能源調運圖”,回答29-30題。
29.圖中①②③三條運輸路線輸送的主要能源分別是( )
A.煤炭、天然氣和水電 B.石油、天然氣和煤炭
C.天然氣、石油和水電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30.“西氣東輸”管道線路的走向所考慮的主要經濟因素是( )
A.地形類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線路
31.20世紀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接納的外資企業主來自
A.港澳地區 B.臺灣省 C.東南亞  D.日本
下圖是我國四個地區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讀圖回答。
32.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區依次是(  )
A.蘇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東北地區
B.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
C.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
D.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
33.我國陸上天然氣主要的集中分布區是
A.東北平原、華北平原 B.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
C.新疆、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鄂爾多斯 D.新疆、青海、陜西、四川
右圖表示某產業部門從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布局變化(圖中箭頭表示該產業部門轉移的方向)。據此完成34~35題。
34.該產業部門屬于(  )
A.技術密集型產業 B.勞動密集型產業
C.資金密集型產業 D.資源密集型產業
35.這種產業轉移的原因是(  )
A. ②③④地區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B. ①國家出現經濟衰退
C. ②③④地區經濟發展超過①國家
D.占領更多國家的市場,擴大產品出口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30分)
36.讀東北區自然地理環境概況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寫出山脈的名稱:
A、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寫出河流的名稱:E、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3)寫出平原的名稱: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4)對東北商品糧基地建設有利的自然條件和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各有哪些?



37.(5分)右圖為我國跨世紀的四大工程示意圖,
(1)“西氣東輸”中“西氣”主要來源于    盆地,“東輸”的終點是 市。
(2)請以西氣東輸工程為例,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分析建設該工程的艱巨性以及工程建成后對東部地區的重要影響。




3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中國城市化發展趨勢示意圖
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勞動密集型工業和加工工業的迅速發展,在較高收入的吸引下,珠江三角洲地區大批農民和來自全國的百萬打工大軍涌入廣東的城鎮。在短短20年間,廣東的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3倍,城市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露出來。
(1)試簡要說明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條件。(4分)?

?
(2)試簡要說明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發展的現狀及表現。(3分)?

?
(3)試簡要說明珠江三角洲地區,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露的主要表現。(3分)

?

3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5分)
材料一 芭比娃娃銷售遍及了全世界150多個國家的市場,每一秒鐘就有兩個芭比娃娃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售出。自1959年以來,出售整套芭比娃娃及其家庭成員的數量加起來,比繞地球7圈的數量還要多。
材料二 目前制造芭比娃娃的頭發、塑料,產自日本與中國臺灣省,模子、油漆及關鍵裝飾材料產自美國,而服裝則產自中國大陸,最后在中國大陸“組裝”。美國市場售價10美元的芭比娃娃,瑪太爾公司拿走了8美元,香港商人拿走1美元,中國大陸玩具廠得到的收益,大約是35美分。
1.生產芭比娃娃的企業將產品的部分或全部轉移到其他國家,這是一種什么現象?

2.促成芭比娃娃的服裝生產和最后的組裝都選在中國大陸的因素是什么?

3.和制造芭比娃娃不同的是,目前,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的汽車制造企業直接到我國辦廠的越來越多,其影響因素是什么?



河南省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卷
高二政治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
一、選擇題(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1.下列關于哲學、世界觀、具體知識之間聯系的正確說法是(? )
A.哲學是世界觀和具體知識的統一?? B.哲學就是科學的世界觀和具體知識
C.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D.哲學決定世界觀,世界觀決定具體知識
2.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20世紀之初的“新文化運動”;20世紀70年代“關于檢驗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西歐,中世紀末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是預示社會大變革的著名思想運動。這些思想運動反映出(  )
A.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都可以對社會變革具有指導作用
B.哲學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C.哲學為社會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D.啟蒙運動使歐洲文化發展達到了頂峰,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回答3~4題
3.恩格斯的上述論斷指出了(? )
A.一切唯物主義的基本問題??? B.唯物主義的正確性和唯心主義的荒謬性
C.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4.之所以把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作為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因為它是( )
A.唯物主義者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 B.唯心主義者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
C.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根本標志 D.所有哲學必然遇到而且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
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標志著哲學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斷,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
①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②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③第一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④全面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將哲學發展推向更高階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青春因奮斗而閃光,人生因奮斗而精彩,無論是二十余年不懈練歌而今一夜成名的“大衣哥”,還是曾經求學于新華而今成功于各地的河南新華杰出校友,在他們的身上無不閃爍著“奮斗”的光芒。然而有人卻這樣認為,“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這種觀點屬于(  )
A.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C.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D.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古希臘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觀點。春秋時代的《管子》書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萬物根源”的學說。回答7~8題。
7.二者共同探討的哲學問題是(  )
A.水是否是物質 B.世界本原問題
C.人源于水 D.意識能否反映物質的問題
8.材料中兩人的觀點中都有不足之處,那就是(  )
A.否認意識依賴于物質 B.沒有辯證地看待世界
C.把物質與具體的物質形態混同起來 D.他們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在社會歷史觀上卻是唯心的
9.“少年安得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唐代詩人李賀的這一詩句體現了( )
A.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的 B.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C.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D.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
10.由于缺乏對艾滋病知識的了解,我國居民對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的恐懼與歧視普遍存在。實際上,與艾滋病患者握手、擁抱等接觸行為以及與艾滋病患者共用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設施并不會感染艾滋病。上述現象主要反映了 ( )
A.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B.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C.利益立足點影響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 D.知識構成制約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我國著名科學家嚴濟慈在回答發展科學、做學問的主要經驗時,經常講:“敢于好高鶩遠,善于實事求是。”據此回答11~12題。
11.從哲學上看,敢于“好高鶩遠”是指(  )
A.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B.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觀因素的制約
C.不切實際的幻想??? D.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
12.上述兩句話結合起來就是要求我們(  )
A.堅持從實際出發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B.堅持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統一
C.必須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D.辦事情必須尊重客觀條件
13.恩格斯說:“人離開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這里強調的實踐的特征是( )
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B.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C.實踐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D.實踐具有目的意識性即主觀能動性
14.“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是社會的共識,但楊陵人認為這還不夠,他們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并認為這是他們成功的經驗。這個經驗體現了這樣的哲學道理(  )
①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②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③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④知識只有通過人的實踐才能轉化為現實的力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孩子:“爸爸,小華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會呢?”
爸爸:“小華的爸爸總是吃魚,所以就會游泳,我不常吃魚,怎么會游泳呢?”
孩子:“可是,爸爸你總吃雞,你會下蛋嗎?”
這則笑話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②聯系是客觀的;③主觀想象的聯系不能夠代替客觀事物本身的聯系;④并不是每一個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6.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下列體現人與自然和諧思想的語句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②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③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論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7.由于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特別是延緩世界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的經濟也必將造成影響,但只要我們政策對頭,我們一定能夠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有( )
①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③社會歷史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④正確的意識決定著客觀事物的方向和進程;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有一位著名教育家這樣說過:高等教育是一支大樂隊,名牌大學是樂隊里的大鋼琴,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大鋼琴上.大提琴、小提琴都是好樂器。這里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A.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 B.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
C.新事物一定戰勝舊事物 D.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19.2008年5月23日至24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胡錦濤就更好更快地發展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從政治、經濟、文化及地區、國際事務方面提出四點建議。并強調,雙方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是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核心內容。這體現的哲學觀點有( )
①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無條件的;②事物是變化發展的;③兩國的經濟聯系和相互依賴不斷加深;④抓主要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20.“先進典型的經驗值得推廣,放到哪里,哪里就出成果。”這個看法( )
A.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B.懂得按規律辦事是成功的前提
C.不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21.近年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沿“大勝關水道”的造船廠、碼頭越建越多,私人采沙現象屢禁不止,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關系640萬南京市民健康的飲用水源取水口水質受到嚴重威脅。上述行為( )
否認了世界的物質性 B.忽視了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的區別
C.只顧局部,不顧整體,割裂了整體和局部的聯系
D.沒有看到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
22.從北京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到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從金玉合璧的奧運獎牌到紙卷軸狀的祥云火炬。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設計時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從哲學上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因為( )
A.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 B.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做出的
C.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部分離不開整體
D.矛盾的特殊性規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質,是其存在的深刻根源
23.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它會給人類社會創造“奇跡”,推動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禍害人間。這堅持 的矛盾分析方法( )
A. 一分為二 B. 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C.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
24.古人云:“殷憂啟圣,多難興邦。”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砥礪精神品格。災難使黨經受考驗,更加偉大堅強;災難使人民經受考驗,更加團結愛國;災難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礪,更加堅忍不拔。“多難興邦”表明( )
①矛盾雙方相互滲透、相互貫通;②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向對立面轉化;③看問題必須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④看問題必須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我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把人口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實施這一戰略的哲學依據是(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只受客觀因素的制約;③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④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①④
26.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完善我國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地區選擇在東北,因為東北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問題很復雜。東北的問題對全國來講帶有典型性,東北試點的成功經驗,可以逐步向全國推廣。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A.部分與整體的辯證關系 B.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C.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 D.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27.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給人們文化生活提供了許多優秀的精神產品,但由于市場盲目性和傳媒商業性,也引發了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這體現的哲理是( )
A.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堅持一分為二觀點看問題 B.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C.任何事物都存在優點與缺點 D.文化是人類特有的,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28.“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學寓意是(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 B.矛盾著的事物及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C.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
29. 一架熱氣球,里面坐著三個人,一個是環境保護科學家,他可以保護地球生存環境;一個是核專家,他可以防止地球發生核戰爭;第三個是糧食科學家,他可以把荒漠變成桑田。當熱氣球飛到高空之后,由于重量過重,必須扔下一個人。問:應扔下誰?有一個小孩回答說,應扔下最重的那個人。對此你怎么看?( )
①正確,因為他懂得創新,敢于解放思想;②正確,因為他抓住重點;③錯誤,因為他答非所問;④錯誤,因為他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30.形而上學否定觀主張( )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對事物存在性的消滅;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主觀、任意的否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選擇題(4小題,31、32題各9分,33題8分,34題14分,共40分)
31.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不斷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是黨和國家面臨的重大任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
2007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變化表
年份
貨幣政策
調整原因
2007年12月
由“穩健”轉向“從緊”
經濟存在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等
2008年11月
由“從緊”轉向“適度寬松”
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放緩
2010年12月
由“適度寬松”轉向 “穩健”
基本走出金融危機沖擊的陰影,保持物價的穩定
結合材料,說明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和運用是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
32.《半月談》報道,山東省諸城市探索開展農村社區化建設取得良好成效,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具體做法是:按照地域相近、便于服務等原則,把全市1 200多個村規劃為208個農村社區,在社區中選擇一個交通便利、基礎較好的村莊成立社區服務中心。中心通過設立衛生服務站、警務室、便民超市、文化活動室及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等“一攬子”服務機構,引導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進村入戶,把各類公共服務資源整合進社區,初步打破了公共產品服務方面的城鄉二元結構,并推動了社區內村莊的融合聚集,加快了城鎮化步伐。
諸城市以社區服務重建鄉村的做法是如何體現聯系觀點的?(9分)
33.十七大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請從辯證的否定觀的角度分析,我們在文化建設中應如何"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8分)
3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的專著中,尖銳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某高二同學顏某暑期對自己學習和生活進行了計劃,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實際效果。
主 要 安 排
實 際 效 果
利用暑假惡補數學。
數學成績有所提高,但其他學科的學習受到影響。
每天安排2小時打籃球或者上網。
由于約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籃球或上網超過4小時。
實施魔鬼瘦身計劃(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
體重有所下降,同時患上了輕微的厭食癥。
參加2次社會實踐活動。
應付任務,收獲不大。
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有關道理,分析該同學在暑期安排與實施中的得與失。(14分)
33答 :①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中華文化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其合理的內涵,對今天的文化建設仍有借鑒意義,我們應不斷的繼承。即"取其精華。”.但中華文化也存在著糟粕和過時的東西,我們還要大膽的拋棄。"去其糟粕。”(4分)
②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精神。對待中華文化,我們要與時俱進,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進行新的文化創造,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同時還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強中外中華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來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4分)
34.得:該同學能從實際出發,發揮主觀能動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自身的弱點,并有計劃地安排、實施。(2分)
失:①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密不可分。該同學沒有處理好數學補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的關系,沒能實現系統優化。 (3分,也可從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而忽視次要矛盾的角度回答。)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該同學沒有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增強打籃球或上網的自控能力。(3分)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該同學患上輕微的厭食癥,不利于身體健康(3分)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該同學對參加實踐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清楚,導致應付任務收獲不大(3分)
河南省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卷
高二數學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不等式的解集是(  )
A.{x|x≥2} B.{x|x≤2} C.{x|0≤x≤2} D.{x|x≤0或x≥2}
2.若a、b、c∈R,a>b,則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a2>b2 C.> D.a|c|>b|c|
3.命題:“若x2<1,則-1A.若x2≥1,則x≥1或x≤-1 B.若-1C.若x>1或x<-1,則x2>1 D.若x≥1或x≤-1,則x2≥1
4.已知集合M={x|0A.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B.必要而不充分條件
C.充分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5.某食品的廣告詞為:“幸福的人們都擁有”,初聽起來,這似乎只是普通的贊美說詞,然而他的實際效果大哩,原來這句話的等價命題是( )
A.不擁有的人們不一定幸福 B.不擁有的人們可能幸福
C.擁有的人們不一定幸福 D.不擁有的人們不幸福
6.直線3x+2y+5=0把平面分成兩個區域,下列各點與原點位于同一區域的是(  )
A.(-3,4) B.(-3,-4) C.(0,-3) D.(-3,2)
7.若x、y滿足條件,則z=-2x+y的最大值為(  )
A.1 B.- C.2 D.-5
8.當x∈R時,不等式kx2-kx+1>0恒成立,則k的取值范圍是(  )
A.(0,+∞) B.[0,+∞) C.[0,4) D.(0,4)
9.滿足不等式y2-x2≥0的點(x,y)的集合(用陰影表示)是(  )
10.已知p:-4A.-16 D.a≤-1或a≥6
11.下列函數中,最小值是4的函數是(  )
A.y=x+ B.y=sinx+(012.函數f(x)=,則不等式xf(x)-x≤2的解集為(  )
A.[-2,2] B.[-1,2] C.(1,2] D.[-2,-1]∪(1,2]
二、填空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3.不等式的解集是 _____ ______________.
14.已知命題,,則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若a>1,則a+的最小值是 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6.若<<0,則下列不等式:①a+b|b|;③a2,其中正確的不等式是________
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70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7.(10分)(1)已知命題是無理數;命題,判斷“pq”,“pq”的真假.
(2)畫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區域
18.(12分) 已知a>0,試比較a與的大小.
19.(12分)已知命題p:,命題q:,若為真,為假,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20. (12分) (1)已知正數a、b滿足a+b=1.求:的最小值。
(2)若正實數x、y滿足,求xy的最小值。
21. (12分)不等式(m2-2m-3)x2-(m-3)x-1<0對一切x∈R恒成立,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22.(12分)某種汽車,購車費用是10萬元,每年使用的保險費、養路費、汽油費約為0.9萬元,年維修費第一年是0.2萬元,以后逐年遞增0.2萬元.那么這種汽車使用幾年時,它的平均費用最少?
河南省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卷
高二物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44分)
1.對于歐姆定律,理解正確的是( )
A.從I=U/R可知,導體中的電流跟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它的電阻成反比
B.從R=U/I可知,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
C.從U =IR可知,導體兩端的電壓隨電阻的增大而增高
D.從R=U/I可知,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也為零
2.一個電源分別接上8Ω和2Ω的電阻時,兩電阻消耗的電功率相等,則電源內阻為( )
A.1Ω B.2Ω C.4Ω D.8Ω
3.一個電流表的滿偏電流Ig=1mA,內阻Rg=500Ω。要把它改裝成一個量程為10V的電壓表,則應在電流表上( )
A.串聯一個10kΩ的電阻 B.并聯一個10kΩ的電阻
C.串聯一個9.5kΩ的電阻 D.并聯一個9.5kΩ的電阻
4.如圖所示,a、b分別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兩條長度相同、粗細均勻電阻絲的伏安特性曲線,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
A.a代表的電阻絲較粗 B.b代表的電阻絲較粗
C.a電阻絲的阻值小于b電阻絲的阻值
D.圖線表示的電阻絲的阻值與電壓成正比
5. 兩只相同的電阻串聯后接到電壓為9V的恒定電路上,用一只0~5~15V的雙量程電壓表的5V檔測其中一只電阻兩端電壓時,示數為4.2V,則換用15V檔測這個電阻兩端電壓時,示數為( )
A.小于4.2V B.等于4.2V C.大于4.2V D.不能確定
6.兩根材料和長度都相同的均勻電阻絲R1和R2,R1橫截面積較大,在它們上面用少許凡士林粘幾根火柴棒,當兩端并聯在電源上后,若不計散熱,則( )
A.R1上的火柴棒先掉下來 B.R2上的火柴棒先掉下來
C.R1和R2上的火柴棒同時掉下來 D.無法判斷哪根先掉
7.用伏安法測電阻時,已知待測電阻大約是10Ω,電流表內阻是1Ω,電壓表內阻是5kΩ,則( )
A.應選用電流表外接電路,此時測量值比真實值大
B.應選用電流表外接電路,此時測量值比真實值小
C.應選用電流表內接電路,此時測量值比真實值大
D.應選用電流表內接電路,此時測量值比真實值小
8、某學生在研究串聯電路電壓特點時,接成如圖所示電路,接通K后,他將高內阻的電壓表并聯在A、C兩點間時,電壓表讀數為U;當并聯在A、B兩點間時,電壓表讀數也為U;當并聯在B、C兩點間時,電壓表讀數為零,則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R1 、R2阻值相差不大)( )
A.AB段斷路 B.BC段斷路
C.AB段短路 D.開關K斷開
9、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動勢為E ,內阻為r ,R1和R2是兩個定值電阻。當滑動變阻器的觸頭向a滑動時,流過R1的電流I1和流過R2的電流I2的變化情況為( )
A、I1增大,I2減小 B、I1減小,I2增大
C、I1增大,I2增大 D、I1減小,I2減小
10、額定電壓都是110 V,額定功率PA=100 W、PB=40 W的A、B兩只燈,接在220 V的電路中,既使電燈都正常發光,又使電路消耗的電功率最小的連接方式是下圖中的( )

11、如圖所示的電路中,水平放置的平行板電容器中有一個帶電液滴正
好處于靜止狀態,現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動,則( )
A.電容器中的電場強度將增大 B.電容器上的電荷量將減少
C.電容器的電容將減小 D.液滴將向上運動
二、實驗題(共26分,12題6分,13題6分,14題14分)
12、在一次實驗時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如圖),示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_cm。在一次實驗時某同學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如圖),示數為 ________________mm。
13、在“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中,除有一標有“6 V,1.5 W”的小燈泡、導線和開關外,還有:
A.直流電源6 V(內阻不計) B.直流電流表0~300 mA(內阻約為5 Ω)
C.直流電壓表0~10 V(內阻約為15 kΩ) D.滑動變阻器10 Ω,2 A
實驗要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從零開始變化并能進行多次測量.
(1)畫出實驗電路圖.
(2)試將實物圖所示器材連成實驗電路.
14.(1)把一個量程為5mA 的電流表改裝成歐姆表RX1檔,電流表內阻50歐姆,電池電動勢1.5V,經過調零之后測電阻,檔歐姆表指針指到滿偏的3/4時,被測電阻的阻值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如圖1所示的多用電表測量電阻,要用到選擇開關K和兩個部件S、T。請根據下列步驟完成電阻測量:
①旋動部件________________,使指針對準電流的"0"刻線。
②將K旋轉到電阻擋"×l00"的位置。
③將插入"十"、"-"插孔的表筆短接,旋動部件_______________,使指針對準電阻的_________ (填"0刻線"或"∞刻線")。
④將兩表筆分別與侍測電阻相接,發現指針偏轉角度過小。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測量結果,請從下列選項中挑出合理的步驟,并按_________的順序避行操作,再完成讀數測量。
A.將K旋轉到電阻擋"×1k"的位置
B.將K旋轉到電阻擋"×10"的位置
C.將兩表筆的金屬部分分別與被測電阻的兩恨引線相接
D.將兩表筆短接,旋動合適部件,對電表進行校準
三、計算題(每題10分,共30分)
15、如圖所示,電源電動勢為E=30V,內阻為r=1Ω,電燈上標有“6V,12W”字樣,直流電動機線圈電阻R=2Ω.若電燈恰能正常發光,
求:1、流過電燈的電流是多大?
2、電動機兩端的電壓是多大?
3、電動機輸出的機械功率是多少。
16、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阻R1=9Ω,R2=15Ω,電源的電動勢E=12V,內電阻r=1Ω,安培表的讀數I=0.4A。
求:1、流過電阻R1的電流是多少?
2、電阻R3的阻值是多大?
3、電阻R3消耗的電功率是多少?
17、在圖中的電路中,若 R1=4Ω,R3=6Ω,電池內阻r=0.6Ω,則電源產生的總功率為40W,而輸出功率為37.6W。
求1、電源內阻上消耗的電功率是多少?
2、電源電動勢
3、電阻R2。

河南省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卷
高二生物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1.下列生物中屬于種群的是
A.生活在青海湖鳥島保護區內不同年齡的棕頭鷗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鳥和雌鳥
C.一塊菜地上生長著的大白菜、大蒜、大蔥 D.一個校園里生長著的各種各樣高大的樹
2.浮游生物指海洋表面豐富的藻類、原生動物和其它的微生物。下面哪項能恰當地描述浮游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最重要的作用
A.地球上98%的氧氣由它提供 B.是海洋生物食物鏈的基礎
C.是自然界最低等的生物 D. 它是自養生物的食物基礎
3.到了寒冷的冬天,楓樹紛紛落葉,松樹卻仍郁郁蔥蔥,這表明
A.松樹和楓樹進行著種間斗爭 B.楓葉不適應寒冷的環境
C.松樹比楓樹更適應寒冷的環境 D.它們都能適應寒冷的環境
4.紅花三葉草依賴土蜂為其傳粉,田鼠常搗毀土蜂窩,而貓又捕食田鼠。因此貓的數量影響田鼠的數量,繼而影響土蜂的數量,最終影響三葉草的數量。這個事實說明
A.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
B.各種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C.通過一個食物鏈聯系起來的各種生物,相互之間都存在互助關系
D. 通過一個食物鏈聯系起來的各種生物,相互之間都存在著競爭關系
5.按一對夫婦一兩個孩子計算,人口學家統計和預測,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約20—40年,美國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將會相對穩定,德國人口將減少。預測人口的這種增減動態主要決定于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種群年齡結構 C.種群性別比例 D.種群數量和密度
6.長期生活在干旱環境中的植物,其形態等方面會出現一系列的適應性特征。下列敘述與干旱環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葉面積較大 B.具有肥厚的肉質莖 C.具有厚的角質層 D.具有發達的根系
7.下列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順序,其正確的是
A.草→食草昆蟲→蟾蜍→蛇→貓頭鷹 B.種子→細菌→真菌→噬菌體→麻雀→鷹
C.草→食草昆蟲→鼠→野兔→貓頭鷹→狐 D. 植物→種子→鷹→麻雀→蛇→細菌
8.流經某一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指
A.這個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傳遞給初級消費者的全部太陽能
B.照射到這個生態系統內所有植物體上的太陽能
C.這個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D. 進入這個生態系統的全部太陽能
9.下列屬于分解者的生物是
A.除自養型以外的所有菌類 B.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C.營異養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D. 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病毒
10.組成食物鏈的環節一般不超過5個,其原因是
A.與生物之間的生存斗爭有關 B.生物所處環境資源有限
C.在每個環節上都有大量能量流失 D. 動物不能以動物為食
11.有一片長著馬尾松和山毛櫸的針、闊葉混交林,對兩個樹種的存有量逐年進行統計,并把馬尾松存有量與山毛櫸存有量的比值記作C,作曲線如右圖。請指出兩種樹處于競爭狀態的年份段和在a年的優勢樹種分別是
A. c—e,山毛櫸 B.1—b,馬尾松
C.b—c,山毛櫸 D. 1—e,馬尾松
12.假設在一定時間內,某個生態系統的全部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值為A,全部消費所利用的能量總值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總值為C。那么,A、B、C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A. AB+C D.A>B=C
13.在下列哪種條件下,種群可能呈“J”型增長
A.在實驗室內的實驗條件下
B.在適宜的環境中,食物開始出現不足,但遠不至于影響到該物種在這里生存
C.在一個沒有捕食者的生態系統中
D. 當食物受到限制時
14.在生態系統中有關食物鏈與能量流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物種類越多,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越多
B.食物鏈越長,最高營養級上獲得的能量越少
C.初級消費者越多,次級消費者獲得的能量越少
D. 能量沿食物鏈流動是單向的
15.植物群落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而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云霧量增加 B.空氣逐漸稀落
C.陽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變小 D. 當海拔高度上升時溫度下降
16.有關營養級的下列描述中,不確切的是
A.食肉動物為第三營養級 B.自養生物為第一營養級
C.食草動物為第二營養級 D. 食物鏈的每個營養層次
17.下列各組生物中,全部屬于生產者的一組是
A.硝化細菌、紫菜、蘋果樹 B.蘑菇、水綿、洋蔥
C.馬鈴薯、菠菜、乳酸菌 D. 海帶、梨樹、酵母菌
18.下面為四種生物種間的關系示意圖,能正確表示地衣中的藻類和真菌;大小兩種草履蟲;狐與兔;細菌與噬菌體四種種間關系的依次是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19.到南極考察的科學工作者,為了保護環境,除了必須把塑料以及金屬類廢棄物帶離南極外,還必須把人體尿液、糞便等廢物帶離南極,這是因為南極
A.缺乏必要的生活設施 B.分解者很少 C.沒有消費者 D.缺少生產者
20.下圖(一)中所示的生物間關系,A、B代表兩種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條件,箭頭表示營養流動的方向;圖(二)在坐標系中表示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下列圖(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關系配對正確的一組是
A. ④—乙 B.②—甲 C.③—丙 D. ①—甲
21.一個學生估算一塊木頭下面鼠婦的種群數量。她捉了40只鼠婦,將它們標記后放回,并與該種群中的其他個體混合在一起。24h后,她又捉了40只鼠婦,在新捉的鼠婦中,只有16只是有標記的。假定在24h內,鼠婦無死亡,沒有受傷害,無遷入與遷出,則鼠婦的種群數量為
A. 無法確定 B.100只 C.80只 D. 60只
22.如圖所示的是一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若A包含5個種群(A1、A2、A3、A4、A5),B包含兩個種群(B1、B2),則其營養結構實際含有食物鏈
A. 25條 B.15條 C.20條 D. 10條
23.在溫室中混合播種不同比例的大麥和燕麥,結果如右表:如果在溫室中,混合播種50%的大麥和50%燕麥,其他條件不變任其發展,若干年后溫室中的植株數
A.大麥和燕麥均減少
B.大麥遠遠多于燕麥
C.燕麥遠遠多于大麥
D.大麥和燕麥各占一半
24.下圖表示在某生態系統中,甲、乙、丙三個種群數量變化相互關系,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甲與丙為競爭關系
B.甲→乙→丙構成一條食物鏈
C.甲與乙、乙與丙為捕食關系
D. 甲為生產者、乙為初級消費者
25.有下圖所示的一個食物網(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則下列敘述中確切的是
A.在鳥類的食物構成中,若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則鳥類同化的能量值為A時,則生產者需保證的能量值為15A
B.昆蟲屬于第一營養級,鳥屬于第二營養級
C.若綠色植物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M,昆蟲獲得的總能量為m1,鳥獲得的總能量為m2,則M>m1+ m2
D.該食物網中初級消費者是昆蟲,次級消費者是鳥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每空2分,共50分)
26.(10分)下圖是某海洋生態系中,生產者固定太陽能和海洋水深關系的曲線。
(1)在遠洋水域,從水深30米處開始,隨著水深增加固定太陽能的數量逐漸減少,影響這一變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生產者中,主要的生物類群是 。
(2)近海水域水深 米左右處生產者的數量最多。
(3)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主要是 __ 者和 __ 者。
27.(10分)下圖是某生態系統中食物網簡圖。圖中甲~庚代表各種不同的生物。請據圖分析回答: (1)此生態系統中作為生產者的生物是 ,作為次級消費者的生物是 。
(2) 該生態系統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圖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3)生物甲與己的關系是 。
(4) 已知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轉化效率均為10%,若一種生物攝食兩種上一營養級的生物,且它們被攝食的生物量相等,則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產者 千克。
28.(l0分)調查某草原田鼠數量時,在設置1公頃的調查區內,放置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鼠32頭,將捕獲的鼠經標記后在原地釋放。數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這次共捕獲30頭,其中有上次標記過的個體10頭。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該地區田鼠種群個體總數為N,則 N= 頭。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計算的種群個體總數和實際相符,理論上在調查期必須滿足的2條件是( )
A.有較多個體遷出調查區 B.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死亡
C.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出生 D.有較多個體遷入調查區
(3)調查甲、乙兩草原所捕獲鼠的月齡,它們的月齡構成如下左圖。據圖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種群屬于 型;乙草原的田鼠種群屬于 型,可以預測,該草原鼠害將會嚴重,必須作好防治準備工作。
(4)若將雌雄成鼠各若干頭,放在大小一定的籠內飼養,讓它們交配繁殖,且供給足夠的餌料和水,則籠內鼠數變化和飼養時間之間的關系,應為上右圖中的曲線 。
29.(10分)下圖是某一動物物種遷入一個適宜環境后的增長曲線圖,請回答:
(l)圖中的增長曲線是_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表示種群增長速度最快的點是___________。
(3)遷入種群第2年后,增長明顯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8年后,種群數量趨于穩定,阻礙種群繼續增長環境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0分)下面是有關生態系統的問題。
(1)下圖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圖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請完成下列問題:
①寫出圖中含有三個營養級的食物鏈(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同時伴隨著_________。若生產者有5000 kg,按能量最大傳遞效率計算,位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_kg。
(2)大氣中的CO2進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賴于光合作用,從生物群落回歸大氣中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由圖可知,物質循環的特點是帶有全球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卷
高二英語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1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
第一部分 聽力略
第二部分 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45分)
第一節:語法和詞匯知識(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
21.Pay_____ attention to road signs while driving in_____ foreign countries.
A. /; / B. an; / C. a; / D. the; /
22.Mrs. Green wants to buy that kind of cloth because the cloth_____ very well.
A. washes B. washed C. is washed D. was washed
23.Was it in front of the market_____ the road accident happened yesterday?
A. will B. why C. which D. that
24.They both talked as if they_______ friends before.
A. would be B.should be C. had been D. have been
25.Hardly______ to speak when there was a shout from the back of the hall.
A. has she begun B. she has begun C. had she begun D. she had begun
26.______ the temperature falling so rapidly, we could not go on with the experience.
A. Since B. With C. As D. For
27.-Do you know London at all?
-No,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____ here.
A. was B. came C. have been D. had been
28.The manager of the company asked his new secretary if she knew_____ the new computer.
A. how to operate B. to operate C. operating D. how operating
29._______ you have got a chance, you might as well make full use of it.
A. Now that B. After C. Although D. As soon as
30.He could not______ the noise, so he kept the windows shut all day long.
A. come up with B. come about C. put up with D. bring out
31.We should all remember that some gre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_______ by chance.
A. occurred B. were occurred C. have occurred D. had been occurred
32.In fact______ is a hard job for the police to keep order in rush hours.
A. it B. this C. that D. there
33.Put away your camera. Can’t you see the sign “_______”?
A. Stop! B. Danger! C. Closed! D. No photos!
34.-What does the bill________?
-Eighty dollars, sir.
A. arrive B. reach C. come to D. get to
35.-Has Tony finished his composition yet?
-I have no idea. He_____ it this morning.
A. wrote B. has written C. had written D. was writing
第二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
Some people have sailed the world in quite small boats. It is not an easy thing 36. Sometimes the weather?37?bad. That can be the?38?of everyone in it. Accidents can happen?39. One family once had an accident?40 some big fish. The fish swam?41 their boat and?42?holes in it. Sea water?43,of course, and the boat soon?44?. However, these people had?45?small boat: a life-boat and they all got into that. They lived and?46?many days. They ate and slept, and they always hoped…At last a ship 47 them. 48 can people live in a very small lifeboat? Perhaps?for weeks?or months? They must be strong 49 every way. They must have hope—they must want to live. But you cannot eat and drink?50. You?cannot?drink?sea?water. If?you?drink?a?lot?of 51, you will quickly die. Sailors can drink rain water. They must 52 rain water in their boat. They must also catch fish and birds?53. Lifeboats do not often carry?a?cooker, so?the?sailors?cannot?cook?their food. Raw?fish?and?bird meat?is?not?very?nice, but?there?is 54?choice in a lifeboat! The sailors must eat raw food, or they will die. 55?people think about in a lifeboat? They think about land, a warm bed, dry clothes, fresh water and food, food, food.
36. A. for doing?????????????? ?B. that do C. to do??????????????????? D. to be done
37. A. become?????????? B. gets?????????? C. does?????????? D. are
38. A. end????????????? B. begin????????? C. beginning????? D. finish
39. A. easy and quick???????? B. easily and quick???? C. easy and quickly???D. easily and quickly
40. A. and????????????? B. or???????????? C. by???????????? D. with
41. A. over???????????? B. on??????????? ? C. under????????? D. in
42. A. bite???????????? B. bit??????????? C. biten????????? D. bited
43. A. came in????????? B. came?????????? C. came into????? D. came down
44. A. rose???????????? B. lifted???????? C. went down????? D. went up
45. A. other??????????? B. the other????? C. else?????????? D. another
46. A. hoped??????????? B. hoped on?????? C. hoped for????? D. hoped in
47. A. found??????????? B. looked for???? C. searched?????? D. searched for
48. A. What???????????? B. How long?????? C. Where????????? D. When
49. A. on?????????????? B. with?????????? C. for??????????? D. in
50. A. fresh water????? B. milk?????????? C. hope?????????? D. rain water
51. A. sea water??????? B. fresh water??? C. rain water??? ? D. river water
52. A. take???????????? B. bring????????? C. catch????????? D. put
53. A. to food????????? B. like food????? C. for food????? ? D. at dinner
54. A. no another?????? B. no other?????? C. no else??????? D. no
55. A. How do?????????? B. How are??????? C. What are?????? D. What do
第三節: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A B C D四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
A
A Frenchman went to a small Italian town and was staying with his wife at the best hotel there. One night, he went out for a walk alone. It was late and the small street was dark and quiet. Suddenly he felt someone behind him. He turned his head and saw an Italian young man who quickly walked past him. The man was nearly out of sight when the Frenchman suddenly found that his watch was gone. He thought that it must be the Italian who had taken his watch. He decided to follow him and get back the watch.
  Soon the Frenchman caught up with the Italian. Neither of them understood the other's language. The Frenchman frightened the Italian with his fist(拳頭) and pointed at the Italian's watch. In the end the Italian gave up his watch to the Frenchman.?
  When he returned to the hotel, the Frenchman told his wife what had happened. He was greatly surprised when his wife pointed to the watch on the table. Now he realized that by mistake he had robbed the watch and it was the Italian's.?
  56. The Frenchman went to a small Italian town _______.?
  A. alone ??? ?B. with his wife   C. with his friend ? D. with an Italian
  57. One night he went out for _______ alone.?
  A. a ride ? ?B. a walk ?C. a drink ?D. rest
  58. Suddenly he found his_______ was gone.?
  A. watch ?B. money ?C. book? ? D. ring
  59. The Italian gave up his watch to him at last because ________.
  A. he had stolen the watch from the Frenchman.
  B. he understood what the Frenchman wanted
  C. he had picked up the watch on his w ay from work
  D. he was afraid of the Frenchman
  60. Who was robbed of the watch on earth?
  A. The Frenchman was. ?? B. The Italian was.
  C. Both of them was.?? D. Neither of them was.
B.
Lao Yang was born in a small town. He liked reading when he studied at school. He thought the writers were respected(尊敬) and could get a lot of money. He wrote a lot of stories and posted them to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s (編輯部) but didn't receive any answers.
  Now he works in a factory. He's busy at work. When he's free, he always reads something. He always remembers he hoped to be a writer when he was young. One day, Xiao Ping, his ten-year-old daughter, came back. She looked worried and didn't eat anything. She said Miss GAO, her Chinese teacher, told them to write a solicit article(征文) "My Father" that evening. But she did not know what to write.
  "That's easy," said Lao Yang. "Let me help you."
  Then he sat down to write the solicit article at once. He easily finished it on time. He was sure Miss GAO would like it. But one afternoon he asked his daughter if the article had been chosen to post to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My teacher said your article digressed from the subject(離題)," said the girl.
  "I don't think so," Lao Yang shouted angrily. "I described(描寫) just my father!"
  61. Lao Yang wrote a lot of stories because _______.
  A. he likes reading   B. he learned much at school
  C. he wanted to be a writera   D. he wanted to help others
  62. Lao Yang posted the stories to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s, _______.
  A. and he got a lot of money? B. and he became a famous man
  C. and he was respected?? D. but he failed
  63. As _______, Lao Yang decided to help his daughter.
  A. he was a writer    B. he was free
  C. he wanted to realize his ideal(理想)   D. he wanted to make his daughter happy
  64. Lao Yang hoped _______.
  A. his article could surprise the teacher   B. his article could be chosen
  C. the children could like his article   D. everyone could soon know him
C
Mr. Lang worked in a factory. As a driver, he was busy but he was paid much. His wife was an able woman and did all the housework. When he came back, she took good care of him and he never did anything at home. So he had enough time when he had a holiday. A few friends of his liked gambling(賭博) and he learned it soon. So he was interested in it and hardly forgot anything except gambling. He lost all his money and later he began to sell the television, watches and so on. His wife told him not to do it but he didn't listen to her. She had to tell the police. He and his friends were punished for it. And he was hardly sent away. After he came out of lockup(拘留所), he hated her very much and the woman had to leave him.
It was New Year's Day. Mr. Lang didn't go to work. He felt lonely and wanted to gamble again. He called his friends and they came soon. But they were afraid the police would come. He told his five-year-old son to go to find out if there were the policemen outside. They waited for a long time and didn't think the police would come and began to gamble. Suddenly opened the door and in came a few policemen.
"I saw there weren't any policemen outside, daddy," said the boy, "so I went to the crossing and asked some to come."
65. Mr. Lang was paid much because _______.
A. he was a driver B. he worked in a factory
C. he had a lot of work to do D. he had worked there for a long time
66. Mrs. Lang did all housework because _______.
A. she couldn't find any work B. she thought her husband was tired
C. her husband spent all time in gambling D. she wouldn't stop her husband gambling
67. _______, so he was put into lockup.
A. Mr. Lang often gambled B. Mr. Lang was late for work
C. Mr. Lang didn't help his wife at home D. Mr. Lang wasn't polite to the police
D
One of the best-known American writers of children's books is Alfred Strong, or Doctor Strong, as he is better known to readers everywhere. Now, an art show called "Doctor Strong From Then to Now" is travelling arou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pictures and drawings show the history of Doctor Strong.
  Doctor Strong first became famous almost fifty years ago when his first children's book was published. Since then, he has written forty-five books that have sold more than one hundred million copies around the world.
  Doctor Strong's books are known for their easy use of words and colorful, hand-drawn pictures. These drawings bring life to his imaginary creatures. The Cat in the Hat, Horton the Elephant, The Grinch Who Stole Christmas, and hundreds of others.
  The San Diego Museum, in California, organized the art show. It included about three hundred Doctor Strong's original(最早的) drawings and some of his writings.
  Most of Doctor Strong's books, although written in a funny way, have serious messages. For example, in Mc Elligot's Pool, he describes the danger of pollution. He discusses the arms race in The Butter Battle Book, written in nineteen eighty-four.
  Doctor Strong is almost eighty-four years old now. He says he never planned to write stories just for children. He says he writes stories that interest people of all ages. He says he uses easy words so that everyone, even a child, can understand.
68. Alfred Strong is a famous _______ in the United States.
A. doctor     B. artist     C. writer     D. reader
69. Doctor Strong first became famous in _______.
A. his eighties when an art show was travelling around the United States
 B. his fifties when his drawings and writings were published
 C. nineteen eighty-four when his book MeEligot's Pool was published
 D. his thirties when his first book was published
70. Doctor Strong's books are very popular in America because _______.
 A. they are stories about animals such as cats, elephants and so on
 B. they are written in easy words with colourful pictures
 C. he organized the art show in California    
 D. they are written in a funny way
第三部分 任務型讀寫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international sports create goodwill between the nations and that if countries play games together they will learn to live together. Others say that the opposite is true: tha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encourage false national pride and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and hatred. There is probably some truth in both arguments.? ____71____? Not only was there the tragic incident involving the murder of athletes, but the Games were also ruined by lesser incidents caused mainly by minor national competitions.
  One country received its second-place medals with visible indignation (憤慨) after the hockey final. There had been noisy scenes at the end of the hockey match, the loser's objection to the final decisions.? ____72____? Their manager was very angry and he said, "This wasn't hockey. Hockey and the International Hockey Federation are finished." The president of the Federation said later that such behavior could result in the suspension (停賽) of the team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____73____? The game had ended in disturbance. It was thought at firs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d won, by a single point, but it was announc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seconds still to play. A Russian player popped it into the basket.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e USA had ever lost an Olympic basketball match.? ____74____? The American players then voted not to receive the silver medals.
  ____75____? The suggestion that athletes should compete as individuals, or in non-national teams, might be too much to hope for. But in the present organization of the Olympic there is far too much that encourages aggressive patriotism (愛國主義).???? (370)
  A. It is believed that athletes come to the Olympic Games to compete for their countries.
  B. Incidents of this kind will continue as long as sport is played competitively rather than for the love of the game.?
  C. An appeal jury discussed the matter for four and a half hours before announcing that the result would stand.?
  D. They were sure that one of their goals should not have been disallowed and that their opponents' victory was unfair.
  E. So judges were probably the result of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team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 Olympic ball games.
  F.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Olympic Games have done little to support the view that sports encourage 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G. The American basketball team announced that they would not give up first place of Russia, after a disputable end to their competition.?
第一節: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I’m?a?senior?student.?I?like?making?friend?with?people?and?I?do?my?best?to?get?on?well?for?everyone.???????But?in?last?week?I?found?that?one?of?my?friends?wrote?in?her?English?diary?that?she?dislikes?me. He?doesn’t?want?to?be?my?friend?any?more.?Now?she?has?started?making?fun?of?me?because?of?I’m?fat.?I?am?kind?to?her?but?why?can’t?she?be?friend?towards?me??My?other?problem?is?trying??lose?weight. Do?I?do?more?exercises??Use?pills??And?do?you?know?any?other?way? Please?give?me?some?advices.???????
Yours,? Mary
第三節:書面表達(共15分)
假設你是李華,擔任你校學生會主席。你們計劃邀請本地國際學校的同學在本周末到鄉下慰問“留守兒童(left-behind children)”。請你根據下列提示,給國際學校的學生會主席Smith寫一封邀請函。
內容要點:
1.邀請他們的原因; 2.介紹活動的內容; 3.期待他們的回復;
寫作要求:
1.信的開頭和結尾已給出; 2.詞數100詞左右(不含開頭和結尾部分);
3.可以適當增加細節,使行文連貫;
Dear Smith,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this week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truly,
Li Hua

河南省長葛市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卷
高二語文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和考試科目用鋼筆分別填在答題卷密封線內。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務必答在答題卷中,否則不得分;答題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答在上面每題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把答題卷交回(試題卷自己保留好,以備評講)。
第Ⅰ卷
本卷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識別/博聞強識 模仿/裝模作樣 剝削/生吞活剝
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膽 綠茵/綠林好漢
C.箴言/緘默無言 蠕動/耳濡目染 粗獷/曠日持久
D.湍急/惴惴不安 諱言/經天緯地 勘察/堪稱一絕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郭德綱最近可謂“背”到極點,不僅深陷“圈地”“打人”風波,連苦心經營的德云社也被迫宣布停業整頓。然而就在人們以為郭德綱的事業恐就此一蹶不振之時,郭德綱團隊卻展現了其不俗的危機公關能力。事出僅半個多月,郭德綱就大有緩過氣來之勢,曾一落千丈的公眾形象也有了卷土重來的可能。
A.苦心經營 B.一蹶不振 C.一落千丈 D.卷土重來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  )
A.全球100多個參與上海世博會的城市,在世博會舉行期間將圍繞“一個地球,一個聯合國”為主題,就當前城市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舉辦“全球論壇”。
B.截至3月18日,江西省軍工企業為上海世博會生產了最后一批470頂KIV型警用防彈頭盔,順利交付上海市安保總公司,并將于5月亮相世博會。
C.我們需要解決在反壟斷立法中的根本:一方面是為企業創建一個自由競爭、協調有序的社會經濟環境,另一方面是為了消費者利益和整個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D.國家統計局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高昂的教育費用已成為有適齡子女居民家庭的沉重負擔,有七成家長覺得難以承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投資、自行建造的,該工程創6項世界或國內之最,用鋼量相當于7個“鳥巢”,可以抵抗12級以上臺風。大橋獨有的海中平臺堪稱國內首創。
    ,    ,    ,    ,    ,    。?
①該平臺在施工期間是海中施工的據點;②也可以一覽大橋的雄姿;③平臺上有一座高高的觀光塔,既可俯瞰波濤洶涌的大海,飽覽海上風光;④同時也是一個絕佳的旅游觀光臺;⑤海中平臺離南岸約14千米,面積約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⑥大橋建成后,既是一個海中交通服務的救援平臺;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②③⑥①
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情緒異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現象,長期以來,各個領域的學者從自己的學科出發,對此現象紛紛做出各自的解釋,但是始終未獲解決。現在生物學家也開始涉足這個問題。并從生物學的角度加以探討,他們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
我們經常說人的情緒多變,其實我們往往不是自己情緒的真正主人。在人體內,存在著許多調控我們情緒的化學物質,我們的喜怒哀樂受到它們的控制。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煩,究其原因是一種叫做“梅拉多寧”的激素在作怪!如果這種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心情煩躁、沮喪等。據研究,梅拉多寧也是導致一種叫“冬季抑郁癥”疾病的元兇。得這種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陰霾、缺少陽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緒低落、郁郁寡歡。甚至做出極端行為。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樂,令人羨慕?這又涉及到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是神經元中傳導神經興奮的一種化學物質,當多巴胺傳導順暢的時候,大腦內部就會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使我們產生快感。
現在生物學家發現,大量的細菌寄生在我們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們中的半數是中性菌,對我們既無害也無益,比如腸桿菌、酵母菌及腸球菌;約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門桿菌等;還有約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等。對有害菌我們也不必擔心,因為它們的活動嚴格受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別小看這些寄生在腸道內的小小細菌,它們對改變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方面,這些細菌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如果消化不良,會引起情緒異常;另一方面,假如人體的代謝紊亂,這些細菌會制造出硫化氫、氨等氣體來毒害我們的神經,從而導致我們情緒異常,甚至做出極端行為。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當給豬投喂高密度的發酵乳桿菌時,豬不僅長得快,而且爭食咬斗現象明顯減少。這是因為豬的腸道內有益菌受到強化之后,對豬的神經有毒害作用的氣體硫化氫和氨等的生成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豬的行為。
近年來,人們情緒異常和行為失控的發生頻率逐年升高,從腸道內細菌的生存環境來看,導致這一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農藥、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等的濫用。這些藥物或化學物質進入人體會大量殺死腸道細菌,導致人的代謝紊亂和消化不良,從而引發情緒異常和精神疾病。二是這幾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飽。由于攝入的過量高蛋白在人體內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為其分解、代謝,它們會在雜菌的分解下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氨等對神經有毒害作用的物質。這些物質會破壞人體中起抑制沖動作用的五羥色胺的合成,導致人的情緒異常,產生過激行為。
5.下列關于情緒異常及其研究狀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所謂情緒異常是指情緒低落、沮喪、煩躁、發怒,乃至做出極端行為等。心情愉快則是人的正常狀態,不屬于情緒異常。
B.人的情緒異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現象,此前各個領域的學者雖然從不同的學科出發,提出了各種解釋,但是始終未能解決問題。
C.與其他領域學者的研究不同,現在生物學家們另辟途徑,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研究,從而解決了情緒異常的防治問題。
D.科學研究已經表明,人體內的一些化學物質會影響人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許多時候人們并非自己情緒的真正掌控者。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人們有時候出現煩躁、沮喪等情緒,其原因是體內的激素梅拉多寧的分泌超過了正常的水平。這種情況更嚴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癥。
B.正常情況下人體腸道內的有益菌和中性菌會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動,當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數量大量減少時,這種管制就會削弱。
C.如果給豬投喂高密度的發酵乳桿菌,豬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氫和氨等有害氣體的生成就會大量減少。
D.殘存農藥、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等殺死大量腸道細菌,高蛋白物質就會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氫和氨等有害物質,導致人的情緒異常。
7.下列推斷,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只有當人體內多巴胺的量超過一般水平,神經興奮在神經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傳導,人的大腦才能產生化學變化,從而獲得快感。
B.即使人們不食用含有農藥、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純“綠色”食品,我們體內的腸道細菌也可能會導致情緒異常。
C.腸道內的雜菌會分解高蛋白物質,產生硫化氫、氨等毒害神經的氣體,這就是說,可以通過殺滅這些雜菌來預防或治療情緒異常。
D.近年來,某些人行為失控的現象屢有發生,看來控制農藥、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的使用也應該是解決此類現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Ⅱ卷(非選擇題)
本卷共14小題,共129分。
三、閱讀理解(共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
那么,又要“禮失而求諸野”了。夷人,現在因為想去取法,姑且稱之為外國,他那里,可有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沒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準集會,不許開口之類,和我們中華并沒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見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無華夷之限也。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了,但拉開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人民與牛馬同流,——此就中國而言,夷人別有分類法云,——治之之道,自然應該禁止集合:這方法是對的。其次要防說話。人能說話,已經是禍胎了,而況有時還要做文章。所以蒼頡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對,而況于官?猴子不會說話,猴界即向無風潮,——可是猴界中也沒有官,但這又作別論,——確應該虛心取法,反樸歸真,則口且不開,文章自滅:這方法也是對的。然而上文也不過就理論而言,至于實效,卻依然是難說。最顯著的例,是連那么專制的俄國,而尼古拉二世“龍御上賓”之后,羅馬諾夫氏竟已“覆宗絕祀”了。要而言之,那大缺點就在雖有二大良法,而還缺其一,便是:無法禁止人們的思想。
于是我們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這樣的“主子”——就可恨了:一恨其沒有永遠分清“治者”與“被治者”;二恨其不給治者生一枝細腰蜂那樣的毒針;三恨其不將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著的思想中樞的腦袋而還能動作——服役。三者得一,闊人的地位即永久穩固,統御也永久省了氣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今也不然,所以即使單想高高在上,暫時維持闊氣,也還得日施手段,夜費心機,實在不勝其委屈勞神之至……。
8、作者用“夷人”稱呼外國,表達了怎樣的感情?(3分)
9、“然亦可見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無華夷之限也”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3分)
10、“鬼且反對,而況于官”表達了什么意思? (3分)
11、“治者”希望出現一個什么世道,達到一種什么境地?作者認為這種世道能否最終實現?為什么?(4分)
四、(共8分)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注: ①本詩約作于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束,斧已爛掉。回家后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4分)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4分)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20分)
雪野里的精靈
李存葆
東坡居士面對邈遠天昊,曾浩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真正體會出這兩句話的奧義,是在多次晉謁了一棵巨樹之后。
那是莒縣城西定林寺中的銀杏樹。它蒼勁蔥郁,主枝周逸旁出,狀若碩大無朋的蓮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時,頓為一種強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懾,所征服,所溶解。它那騰游時空的氣魄,吐納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黃謝綠的頑強,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來,我又多次拜謁它,每每都會對蘇軾的話產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暫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滄海一粟。人類雖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這棵古樹前,仰望著無涯無際的時空,我們便會感到:在宇宙間,地球僅是一粒微塵,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過俄爾一瞬,稍縱即逝。
博大與渺小,久遠與短暫,都是相對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銀杏樹無疑是一支巍峨崢嶸的生命進行曲。后來我在雪野中兩次偶然所見,則又領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禮贊。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個暮冬,我到嶗山頂峰的駐軍觀察所采訪。大雪后的嶗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鑄。我與哨長扶石踏雪,拽枝騰挪,來到一個向陽處的山坳。這時,我猛然發現,向陽的竹林邊,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這銀色的世界里,織出了一小片綠毯。
哨長在這綠毯邊沿旁的一塊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扒開雪層,并喚我過去觀看。當我走至巨石下,呈現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攢攢擠擠,比肩爭頭。這些小花僅比米粒兒稍大,白的、紫的、藍的、紅的、黃的,五顏六色,星星點點。看到如此眾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我驚異地看著這些小生命,它們也仿佛睜著深情的眼睛凝望著我……這些米粒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戀、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質。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們也會頑強地舉起美的萌芽,決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輕易降落。
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啟明星,正在呼喚著春蕊的艷麗,春樹的繁茂,春蠶的吐絲……
前年元宵節前夕,我應長白山林場友人之邀,曾到雪國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驀地,有幾點藍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閃動,一下躍入我的眼簾,燃亮了我的雙瞳。我趨前蹲下細瞧,竟是幾朵藍色的小花。這藍色的小生命,由纖纖的細莖挑著,那吹彈得破的花萼,顯得那樣稚嫩和孱弱。
這雪國中的藍色小生命,纖細里充溢著堅韌,孱弱里蘊藏著剛強,微小里含納著博大;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著星的璀璨,月的嫵媚,日的明麗。它們以小小的藍色火焰與巨大的寒流搏擊,它們以火熱的心律終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們是這漫漫雪國里生命的精靈!友人告訴我,這藍色的小花名叫“白頭翁”。
定林寺里的銀杏樹,嶗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還有這雪國中的“白頭翁”,都是造物主無與倫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觀……
人們慣常喜愛吟詠參天的大樹,喜愛聆聽它們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種境界,寂寞也是一種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與旗幟,寂寞則是春的預告和序曲。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對憧憬著春天卻不能轟轟烈烈、大紅大紫的眾多的小花小草,誰也沒有權利去有意或無意地踐踏它們……
13、文章把小花稱作“雪野里的精靈”,意在表現小花的哪些特點? (6分)
14、請賞析“看到如此眾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這句話。(6分)
15、文章說“浩歌是一種境界,寂寞也是一種境界”。兩種“境界”分別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點? (8分)
六、(共28分)
16、當今社會是一個傳媒發達的時代,廣告在商品營銷中所占的地位、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請寫下一句你喜歡的食品類廣告語,并用簡短的話說明其創意。(6分)
(1)廣告語:?
(2)創意:?
17、根據下面文字的提示,續寫兩段話。(每段話不超過50字)(4分)
在你的旅途上,會有許多你沒有見過的鮮花開在路邊。它們守在溪流的旁邊,在風中唱歌跳舞。
不要忽略花兒的美麗。?
  。
但是,也不要忘記趕路。?
  。
18、近日,人們發現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了。據此,社會上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可以理解,有人認為不宜過分刪減,你同意哪種看法?試簡述理由。(7分)
19、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水門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要聞之一。從那以后,以“門”命名的各種新聞不斷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如“伊朗門”“艷照門”“虐囚門”等,最近在臺灣又出現了因臺風救災不力而造成的“救災門”,以及可口可樂在華深陷“受賄門”等新聞。
請結合這些政治、經濟和娛樂界的事件,簡述“門”的含義。(5分)
20、仔細觀察右邊這幅漫畫,按要求作答。(6分)
(1)簡要說明你對漫畫內涵的理解。
(2)為漫畫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0字)注意:不能以“無題”為題。
七、(60分)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你我為鄰,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鄰”無法回避,卻可有所選擇。
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感受,以“與你為鄰”為標題寫一篇文章,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
三、閱讀理解(共13分)
8、解析:“夷”本指少數民族,“夷人”是清末至民國初期對外國人的通稱,含有“夜郎自大”之心理。本文中多次出現“夷人”這一稱呼,含有對此心理的嘲諷之意。
參考答案:表達了對統治者閉關鎖國卻盲目自大的心理的諷刺。(3分)
9、解析:中外的反動統治者是一丘之貉,其反動本質并無二致,都企圖使人民永遠甘心接受統治而不思反抗,即“人同此心”;進而采取大致相同的奴役手段,即“心同此理”。
參考答案:中外統治者的反動本質是一致的,都企圖永遠奴役人民,并采取大致相同的奴役手段。(3分)
10、解析:這里的“官”指的是反動統治階級。這是一個遞進句式,言“官”比“鬼”更害怕人民的言論,因為他們更反動。
參考答案:是說封建統治階級比惡鬼更可憎、卑劣和反動。(3分)
11、參考答案:統治者總是希望被統治者沒有頭腦,永遠麻痹而又能心甘情愿受奴役。這種想法是無法實現的,因為人民不是“小青蟲”,統治者無法鉗制人民的思想。(4分)
四、(共8分)
12、(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路暗花迷”表現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
參考答案: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6分)
(2)解析: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
參考答案: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6分)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共20分)
13、解析:首先,要確定“雪野里的精靈”在原文出現的位置。選文除了在標題處提到“雪野里的精靈”外,只在倒數第四段的結尾有類似語意的句子:“它們是這漫漫雪國里生命的精靈!” 其次,我們看這一句的上下文,查找篩選對小花特點進行描述的信息。發現上文的“纖細里充溢著堅韌,孱弱里蘊藏著剛強,微小里含納著博大”“以小小的藍色火焰與巨大的寒流搏擊,它們以火熱的心律終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等語句都是在描述小花的特點。 最后,根據查到的信息,進一步篩選,組織語言。
參考答案:美麗/纖弱,稚嫩/頑強,不怕困難/充滿活力。(6分)
14、解析:題目要求的“賞析”,是個比較籠統的詞,我們可以從語言技巧、表現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不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都要指明角度,分析效果。
18、參考答案:可以理解:名家佳作在入選語文教材后一定要適應學生的感覺和需要,一些名家作品頗具深度,尤其魯迅的文章比較難懂,所以適當刪減也是有好處的。盡管一些經典的文章被刪除的確有些可惜,但隨著時代的變化,教材不可能一成不變,而一些新鮮血液的注入,也是順應時代的需求。魯迅作品在今天究竟是不是“雞肋”并不重要,關鍵在于我們究竟有沒有普遍地、完整地理解一個真實的魯迅。篇目的減少,并不說明我們在丟失和否定,只是多元文化下的必然選擇。
不宜過分刪減: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都是作家經過長期積累的,是千錘百煉磨煉好自己的技藝之后才寫出來的。如果一個社會還需要勇氣和擔當、需要獨立和批判精神的話,那么,魯迅的聲音仍然有振聾發聵的效果。(7分)
19、解析:從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門”是對“危機”“丑聞”的稱謂方式,因此,簡述“門”的含義時要強調“危機”或“丑聞”這層意思。
參考答案:“門”的含義是:人們在“水門事件”之后,對國家領導人、企業或者個人遭遇的執政危機、市場危機或丑聞的統稱。(5分)
20、解析:解答第(1)題首先要仔細觀察畫面的內容,注意兩棵小樹的位置和不同。其次還要理解漫畫藝術的基本功用,即要揭示一定的社會主題,要理解這一主題,就要透過漫畫的外在形式,聯系社會實際來挖掘。
參考答案:(1)大樹以自己的高大蔭庇小樹,反而妨礙了小樹的生長。作者借此指出當今社會種種因過度呵護而形成的弊端。(3分)
(2)小樹需要更廣闊的天空;溺愛是害;“樹”下長不成“樹”;還“我”生存空間(任選一個) (3分)
七、(60分)
21、寫作導航:今年廣東卷的命題作文“與你為鄰”是一道難度適宜,利于學生發揮的好題目。一是審題難度小,材料給出了“你我為鄰,相互依存”的主題,還進一步強調“‘鄰’無法回避,卻可有所選擇”,這樣有利于學生明確作文的主題。二是題目中“鄰”的含義豐富,也保證了立意多樣性,可供選擇的立意角度多,可供利用的素材多。三是一個“你”字,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容易寫出真情實感。
寫作時,要注意材料中的“有形”“無形”等詞語,所謂“有形的”指的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如今人、古人,世界、環境,動物、植物等;所謂“無形的”指的是某種思想、觀念或人的品格、精神等。同時,還要注意明確“鄰”的含義,雖然材料可以有多個立意角度,但在寫作中一般也不要面面俱到、四面出擊,要集中筆力,寫好一點或幾點,寫深寫透。
立意一:與大自然為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要和睦共處,和諧發展。
立意二:與世界為鄰。與鄰為伴,與鄰為善,不與鄰為壑,這是我們與別的國家發展外交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各個國家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
立意三:與先賢為鄰。古今中外的先哲們為我們做事和做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與他們“為鄰”就是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做一個新時代的優秀青年。(6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四子王旗| 石楼县| 鄂尔多斯市| 铜梁县| 鄄城县| 安龙县| 乌拉特后旗| 东阿县| 平罗县| 靖州| 洞头县| 宜章县| 乐都县| 宁明县| 三亚市| 高淳县| 仁寿县| 河北省| 江山市| 鄱阳县| 东城区| 广饶县| 临湘市| 大足县| 广东省| 惠东县| 丰城市| 梅河口市| 肥城市| 佳木斯市| 乐平市| 仙居县| 梁平县| 卫辉市| 洛隆县| 屏东市| 梅河口市| 明光市| 泰州市|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