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課 三大改造 教學設計【單元介紹】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設也順利進行,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中國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現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失誤和曲折。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新課導入】視頻:社會主義好【目錄 教學目標 重難點】目錄:1.農業、手工業合作化2.公私合營教學目標:1.知道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2.通過指導學生學習三大改造,引導學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實質和意義,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體會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改造的探索和創造精神,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貢獻;激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熱情,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志向和信心。【教學過程】模塊一、農業、手工業合作化1953年12月,毛澤東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一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改)。農業改造的背景閱讀材料思考為什么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材料一:土改后的幾組調查材料:1952年對山西49村農民的調查:有10780畝土地被出賣;1953年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農村的調查:有12.52%的農戶出租土地;1952年對山西忻縣的調查:在被調查的2486戶農民中,放高利貸的有20戶。——《中國近代現代歷史講座》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材料二:經過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得到了土地,農村生產力從封建制度束縛下解放出來,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起來了,但農民絕大多數還是靠人畜經營……正因如此,今天農業生產的發展,還有許多困難的條件限制了它,約束了它。——鄧子恢在全國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報告 農民也有進行互助合作的要求農業改造概況圖片:農民申請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時 間:1953年--1956年方 式:引分散的個體農民導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目 的: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原 則:自愿互利結 果: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改造的過程自從加入農業合作社后,社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合作化道路的優點在那里?集中力量、優勢互補圖片:交流生產經驗、合作改善農具、學習科學選種、興修大型水利手工業合作化改造手工業的原因中國的手工業勞動者很多,生產量大,涉及的行業非常廣泛,但絕大多數是分散的個體生產者,由于生產力低、資金少,在舊社會遭受著過重的商業利潤的剝削和機器工業的排擠,過著悲慘的生活。建國初期,由于舊中國經濟不發達,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解放后,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仍占有很大比重。—程子華《建國后的手工業合作化運動》原因1:個體私有制的生產關系嚴重束縛著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原因2: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式 對手工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同時,我國對手工業也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主要也是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個體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結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知識拓展“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模塊二、公私合營(1)“公私合營”中的“公”指國家,“私”指資本主義工商業中的資本家。(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背景是: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一些私營工商業主為牟取暴利,擾亂經濟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進行多次斗爭。②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國營經濟力量的增強,公私合營經濟出現并有所發展。視頻: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1)改造時間:1954——1956年。(2)改造方式: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知識點電視劇《大宅門》講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藥店白家“百草廳”的百年興衰沉浮歷史,這家民族資本家老店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應走的發展道路是( A )。A.公私合營 B.獨立經營C.投資國外 D.股份制經營國家:工商業得到了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為什么說這種針對資本家的贖買政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呢?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按當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即有代價地把剝削階級的生產資料收歸國有。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因此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截止1956年1月底,全國所有大城市和50多個中等城市的資本主義工商業者,都實行了全行業公私合營。國家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圖片:天津盛錫福帽廠掛上公私合營后的新廠牌、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后,工商界代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相關史事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業工商業者申請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1月15日,20萬人敲鑼打鼓上街游行,慶祝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緊接著,天津、上海也先后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1月底,全國所有大城市和50多個中等城市的資本主義工商業者,都實行了全行業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以后,資本家不再是占有和經營原來企業的老板,他們在黨的領導下參加國家建設。黨對民族資本家采取團結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較好的效果。一名資本家這樣說:“對于我,失去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剝削所得,它比起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投資總額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卻是一個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三大改造的完成結果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對象)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知識點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D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公私合營 B.個體手工業者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C.農民參加合作社 D.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知識拓展同仁堂的公私合營同仁堂是我國中藥名牌老店,創辦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藥品貨真價實而聞名海內外。新中國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業務有了很大的發展。1954年,為了貫徹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政菜,北京市地方工業局選擇同仁堂作為首批公私合營的示范企業。同仁堂的經理樂松生以大局為重,順應歷史潮流,帶頭進行公私合營,受到毛澤東的高度贊揚。公私合營后,同仁堂在生產、銷售規模和開發新藥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課堂小結】音頻:社會主義好【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習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