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隋朝建立后,統一南北,結束了長時間政權分立的局面。隋朝開通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創立了科舉制,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繼起的唐朝,前期政治開明,經濟發展,在民族關系、對外交流、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呈現出繁榮、富強的盛唐景象,成為當時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至唐末五代,中國再次陷于割據勢力膨脹、社會動蕩不安的局面。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折時代隋唐時期:第一單元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第3課 盛唐氣象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宮夜宴第二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課標: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學習目標1知道唐朝建立與李世民即位、唐太宗治國策略與革新措施(重點+難點)2知道武則天當政期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對歷史發展所作的貢獻3知道唐玄宗登基以后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重點)目錄壹貳叁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女皇帝武則天“開元盛世”唐朝歷史發展的軌跡漸趨衰落恢復并走向強盛755年618年907年貞觀之治武則天統治開元盛世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農民起義建立618年發展貞觀之治衰弱安史之亂滅亡907年鼎盛開元盛世疆域:東至安東(高句麗),西迄安西(吐蕃),北起單于府,南至日南(越南)。共21位皇帝755年(安史之亂)為唐前后期劃分一、“貞觀之治”唐高祖 李淵取代隋煬帝的是一個同樣出自關隴集團,融合了胡漢血統的人——李淵。關隴集團:籍貫主要為陜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六盤山)的門閥勢力,關系緊密的胡漢/文武混合集團(特點:入則為相,出則為將) 北周—隋—唐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太宗 李世民626年,李世民繼位,即唐太宗,627年,改年號貞觀。廟號:在太廟中的稱謂,位置。如唐太宗,宋太祖謚號: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跡而為之所立的稱號尊號: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可不斷遞增年號: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如貞觀,開元,永樂1、李唐建國2、貞觀之治 (1)概況閱讀材料,材料中體現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國理念?材料1:“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貞觀政要》材料2: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征曰“何謂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貞觀政要》材料3:“為政之要,唯在得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以史為誡,以民為本 。虛心納諫,從善如流。用人不拘,重視人才。一、“貞觀之治”3、治國理念魏征(580-643)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房玄齡(579-648)杜如晦(585-630)房謀杜斷杜如晦,為隋唐時期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其運籌帷幄,處事果斷,是為良相。房玄齡,李世民得力謀士。善謀,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典范,合稱“房杜”。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李賀完成表格,自行總結唐太宗治國的主要措施:政治經濟制度考核法律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增加科考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成最重要科目。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一、“貞觀之治”4、治國措施—政治、經濟一、“貞觀之治”材料1:國家由精力充沛又聰明謹慎的皇帝治理,謙虛耐心地聽取精英意見。這樣一種施政作風之所以被推崇,不僅由于它的實際成就,還由于它接近儒家的治國理想,體現了君臣融洽互補的理想關系。——《劍橋隋唐史》材料2: 唐代以來官學、私學教育的不斷昌盛,培養了大量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人才。唐太宗看到許多新考取的進士魚貫而出,道:“天下英雄,盡入吾彀(gòu)中矣”。 ——《唐摭(zhí)言》讀材料,總結唐太宗“貞觀之治”的主要表現: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二、武周續政奠榮光武則天(則天為其尊號)是唐高宗的皇后,曾與高宗共掌朝政(二圣臨朝)。高宗去世后,她廢掉兩個兒子取代之,改國號為周。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素多智計 兼涉文史。從立為皇后參掌實權(655)到大周皇帝退位(705),預政當政50年。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用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狄仁杰)政治經濟文教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關隴集團統治的結束)重用人才,名相狄仁杰,張柬之。繼續推行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重視發展生產。“貞觀遺風”——承上啟下三、“開元盛世”鑄大唐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這首詩描繪了開元時期怎樣的情景?1、從神龍到先天(課外)神龍元年(705),中宗復辟。神龍三年(707),太子李重俊政變景云元年(710)六月二日,韋后、安樂公主毒殺(?中宗,立殤帝重茂,韋后臨朝稱制。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韋后、安樂公主。睿宗登基,李隆基為太子。景云三年(712)八月,李隆基即位,先天二年(713)七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敗死。李隆基坐穩了皇位。(8年時間五次政變)2、開元之治國力鼎盛 人口增長經濟繁榮 國庫充贏決策:改中宗之政,依貞觀故事宋璟(jǐng)姚崇①整頓吏治,裁減冗官。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③注重文教,編修經籍。唐太宗的用人唐太宗在選拔和任用人才上,能夠用人唯賢不拘一格。他說“吾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他的大臣和將領,有著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農民起義的將領,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敵,如魏征還曾策劃要謀害他。但唐太宗注重他們的才干,不計前嫌,委以重任,用其所長。唐太宗的用人唯賢,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因素之一。知識拓展總結“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政治:①統治者勵精圖治,虛心納諫,重用人才②政局穩定、國家統一經濟:重視發展生產,注重減輕人民負擔。①政局穩定、國家統一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②治理國家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任用;③堅持農業改革發展農村經濟,改善民生,以民為本。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現對我們今天有何啟示?四、總結分析剝削相對減輕,未改階級壓迫剝削的本質。注意:封建治世的本質當堂訓練AB1.以下關于唐太宗與隋文帝的共同之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開國皇帝 B.重視發展生產 C.提倡節儉 D.在位時社會經濟繁榮2.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列是四位同學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知識,為評價武則天撰寫的一句碑文。你認為最恰當的是( )A.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社會經濟得到發展B.重用人才,發展農業,政啟開元,治宏貞觀C.善于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D.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當堂訓練3.某同學在探究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共同原因時提出了以下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①都是在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時出現的 ②統治者都注意調整統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實行高壓政策 ④都重視農業生產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DB4. 一方面是因為前有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為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打下深厚的基礎,另外就是在唐玄宗年輕的時候也是想要做出來一番事業的。以上內容可以歸結的主題是( )A.貞觀之治的影響 B.“開元盛世”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C.唐玄宗的用人之術 D.“開元盛世”的經濟表現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唐宮夜宴》再現大唐之美.mp4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