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全課概述我國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目前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的重要保證。本課主要學習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問題。本課分為2個框題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二、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新課標基本要求描繪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目標,闡明科學發展觀的含義,說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新課程學習10.1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新課標要求(一)知識目標1、識記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在宏觀和微觀上的表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是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3、運用所學知識,初步分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二)能力目標通過分析由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培養學生用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展示小康社會的目標和經濟建設的成就,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體會社會主義優越性。★教學重點、難點正確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教學方法教師講解為主,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課前:播放《走進新時代》烘托出一種祖國欣欣向榮的氣氛。 導入新課: 新世紀新氣象,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新名詞: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些新名詞始終都圍繞著一個目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的同學可能要說:我們村早就是小康村了,我們濱州市早就是小康市了,怎么還有一個小康目標?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有關小康的話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到20世紀末,我們順利地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人民生活達到了總體小康水平,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濱州,感受它的巨變。展示幾組反映濱州巨變的圖片讓我們來看看濱州新的城市面貌。(放視頻)這是我們從網絡上了解的濱州的變化,課前同學們都作了社會調查,相信你對家鄉的變化更有深切的體驗。(二)進行新課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85頁虛線框內容,思考現階段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處于什么狀態?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活動:閱讀材料,積極思考教師點撥:到20世紀末,我國實現“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1、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實現由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總體小康的表現(1)微觀上: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溫飽問題得到解決。消費結構從溫飽型消費過渡到小康型消費,部分向富裕型服務類消費邁進。(2)宏觀上: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國民生產總值和主要工農業產品總量居世界前列。3、現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教師活動:什么是國內生產總值?請同學們看教材86頁“名詞點擊”。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討論教師總結:國內生產總值又稱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水平的基本指標。表示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世界銀行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國家分為四組:756美元以下為低收入國家,756――2995美元為下中等收入國家,2997――9265美元為上中等收入國家,9265美元以上為高收入國家。請大家想一想:2000年的小康和2020年的小康,在經濟實力上有什么區別?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討論教師總結:2000年屬于下中等收入國家,是低標準小康;2020年達到中等國家收入水平,國家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是高標準的小康。二、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有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三、經濟建設的新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經濟建設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項目標。1.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3.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4.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與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一樣,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不能搞一刀切。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的快一點,率先實現現代化;相對落后的地區要奮起直追,加快發展。(三)課堂總結、點評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小康社會的有關知識,知道了我國小康社會的現狀和發展的前景與目標,通過學習明確了總體小康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偏重于物質消費的小康,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則是一個較高標準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環境質量等全面的小康,一個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大為所小的小康。(四)課堂練習1.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為我們勾畫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到20世紀末,我們實現了戰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A. 解決溫飽問題 B. 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C.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D.基本實現現代化答案:B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有 ( )①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會就業更加充分。③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④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A.①②③ ?。拢冖邰堋 。茫佗冖堋 。模佗冖邰?br/>答案:D3.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下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理解正確的是 ①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有安定團結 ⑤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茫佗冖堍荨 。模佗冖邰堍?br/>答案:D4. 2011年3月10日,中國財經載文指出,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主要戰略機遇期,是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A.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 B.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C.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客觀要求 D.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要求答案:A5.下列關于GDP的觀點,正確的是 ①GDP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以部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②GDP是綜合反映一國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③GDP增長速度快,人們的生活質量就越好④人們的生活質量與GDP的增長速度無關A.② ?。拢冖邰堋 。茫佗堋 。模佗?br/>答案:A 6.讀漫畫回答問題。 小康生活大家談漫畫中的人物對小康社會的描述有何不同?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答案:漫畫表明了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小康生活的切實感受。他們對小康社會的認識局限在物質生活或精神生活的某一方面。他們從自身實際和生活經歷出發,對小康社會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是低標準的。45分鐘課時學★課外作業思考討論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主要區別與內在聯系。【課外作業】 同學們課后寫一篇以小康為主題的政治小論文,推薦題目:我的2020。推薦兩個網站供查詢。★教學體會: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了已經實現的總體小康,也憧憬了全面小康,到底將來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樣子,讓我們走進華西村,直觀地感受將來的全面的小康。(放華西村視頻) 看來華西村的生活確實讓同學們振奮。為了實現這樣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答: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合格的小康社會建設者。現在我們已經目標明確,為了讓我們:勇挑重擔,放飛希望,共創輝煌,創造紅紅火火的好日子。(放《好日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