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技術進步與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本課以培養自主學習、具備高度歷史學素養的人為最終目標,以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歷史,理解歷史,感悟歷史”。
【教科書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的活動課。本課意在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技術進步與社會生活的變化”,感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推動社會進步。
【學情分析】
通過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第二單元《生產工具與勞作》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生產工具的進步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是人類歷史演進的強大動力,技術發展給人們的勞作與生活帶來深刻影響。高二學生可以結合探究的問題,依據唯物史觀對文獻資料進行解讀,對研究結論進行歸納匯總。但高二學生歷史探究的經驗猶顯不足,需要加強探究方法的指導。
【教學目標】
通過主題的確定,樹立問題意思;鎖定某一歷史現象探究“技術變革與社會生活的變化”,強化史料實證能力;完成探究活動,學會歷史研究的方法,享受歷史研究的過程;感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樹立唯物史觀。
【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深刻理解人類技術進步影響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
難點: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導入
視頻《改革開放變化》
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
.——【德】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二、活動主題
以“技術進步與社會生活的變化”為主題,尋找身邊的衣、食、住、行等物質文化痕跡以及精神文化痕跡。鎖定某一歷史現象,通過個人查閱資料、小組專題研討以及全班展示等方式,從歷史學科的角度揭示這一歷史現象的成因,以史論結合的方式談一談你的體會。
三、活動過程
1.分組確定主題。在老師引領下,以5-6人為單位自主成組,并選出組長。小組內部討論:
(1)我們對哪一歷史時期、哪一區域的社會生活感興趣?
(2)這一時期、這一區域的社會生活有哪些表現?
(3)它們之中哪些內容和技術的變革密切相關?
(4)我們組準備選擇哪一歷史時期、哪一區域的哪一社會現象,探究“技術進步與社會生活的變化”?
2.撰寫研究計劃。包括:研究主題、搜集資料的路徑和方法、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人員分工等。
3.展開探究。
4.形成研究成果并展示。形式可多樣化,包括:書面報告、ppt展示、情景劇展示等。
5.活動拓展。將本班研究成果在學校網頁、微信推送、??⑿2几鏅诘榷喾N平臺上進行展示,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集思廣益,完善研究成果。
搜集資料的路徑和方法
1.文獻??衫脠D書館、檔案館、網絡查找相應資料。
2.訪談。研究近當代技術進步與社會生活的變化時,可采用口述史的方法,聯系相關人員訪談,并記錄、整理。
3.實地考察。尋找相關遺址或博物館實地探究。
參考書目
1.[英]斯蒂芬·F·梅森著:《自然科學史》,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年版。
2.劍橋大學科學史叢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英]亞·沃爾夫著:《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中學史》,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
4.[英]亞·沃爾夫著:《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中學史》,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
5.A.N.懷特海著:《科學與近代世界》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6. 王鴻生著:《中國科技小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
7.盧嘉錫總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8.何傳啟主編:《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9.[澳]托比·沃爾什著:《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小組展示
略
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探究了技術發展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推動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的需求又促使技術進一步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