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必1第15課《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生活》教學設計教學理念“情景—探究—感悟”是一種感悟性的學習方式。基本思路是教師以課程標準為導向、以教材為基礎、以現實問題為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與現實,綜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情感態度,最后得出結論,獲取歷史啟迪,服務現實,開創未來。二、教科書教學內容分析《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生活》屬于選擇性必修2第六單元“醫療與公共衛生”中的第二課。課標要求了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本課有兩個子目,分別是“現在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前者介紹的是基本醫療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四個方面的內容。后者介紹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對人們身體健康狀況、生活方式以及衛生觀念的影響。三、學情分析選擇性必修2針對的是高二年級選修歷史的同學。高二年級的學生經歷了初中與高一的歷史學習,對基本的歷史史實與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有了基本的了解與理解,掌握了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但是學生關于醫療衛生領域的了解相對較少,了解渠道也局限在新聞報道上。因此需要教師在提供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發展的多類型史料的基礎上了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狀況并分析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四、教學目標1.通過文字、圖片、教材等資料了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和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歷史過程(時空觀念)2.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材料與圖片,了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對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影響(史料實證)3.通過閱讀材料與圖片,知道中國方案對世界現代醫療衛生體系進一步發展以及全球抗擊新冠病毒的積極意義。(唯物史觀、家國情懷)五、教學重難點分析重點:了解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建立與發展。難點:醫療衛生體系對社會生活,尤其是對抗擊新發突發傳染病的影響。教學設計思路本課以“為‘世界問題’開出‘中國藥方’”為主題。在學習流程上設置兩大板塊,世界難題和中國藥方。“世界難題”板塊,先播放視頻引出“近30年的5次國際突發衛生事件挑戰了現代衛生體系”,接著帶領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了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及意義、分析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的推動因素、并以美國為例探討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在新冠疫情下“失靈”的現實和歷史因素。“中國藥方”板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與傳染病抗爭40多年的勵志人生為線索,講述了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發展和未來,分析了不同階段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特點,歸納總結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給“世界難題”開出的不同“藥方”,明白了中國對人類醫療衛生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體會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七、教學過程【導入】由視頻“世界難題——5次國際突發衛生事件 挑戰現代衛生體系”引出,現代醫學發展至今,人類的方法不斷增多,衛生體系也更加完善;但從本質上講,人類與疾病博弈的規則沒有改變……設計意圖:就學生已經熟悉的事件新冠疫情引出現代醫療衛生體系這個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考。學習任務一: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與挑戰。1.西方國家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及意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梳理現代醫療體系的建立及意義(改善了人民的健康狀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2.西方國家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背景。教師提供材料一:“工業革命后,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環境污染和工作壓力增大的影響,患病人數激增,國家開始重視疾病的防治,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建立。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科技尤其是電與化學工業的發展的應用促進了醫藥事業的發展,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形成,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時代,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促進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走向完善。”學生結合所學分析推動西方國家建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因素:經濟發展、現實需要、科技進步、國家政策等。3.西方國家現代醫療衛生體系面臨的挑戰。教師提供材料二:“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經超過了75萬例,這也就是意味著,平均每440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死于新冠肺炎。美國人口占全球人口的總數不到5%,但約15%的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都來自美國。(央視)”學生思考: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強勢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最先進醫療科技水平,但新冠病例確診數量卻難以遏制,說明了什么問題?問題的背后暗藏著哪些原因?讓學生了解美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失靈”,其背后有深層次的現實因素(美國疫情政治化、利益化)和歷史因素(文化基因對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反向作用)。由此引出世界難題的解決需要一個成功的藥方。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材料了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基本內容、理解其對于社會生活的積極意義,通過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西方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的背景體會“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反過來其發展也會受到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制約。最終明白西方國家的醫療衛生體系需要不斷改革以應對新發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過渡】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四十多年來一直在與傳染病做抗爭:赤腳醫生戰血吸蟲病、瘧疾,工農兵大學生畢業選擇傳染科,10余年探索首創人工肝抗肝炎,SARS十年“零嚴重后遺癥”,H7N9禽流感時獨創“四抗二平衡”治療策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國院士再出征。從赤腳醫生到大國院士,李蘭娟的個人奮斗史就是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飛速發展的縮影。以她為代表的中國醫生為“世界難題”不斷的開出“中國藥方”。設計意圖:以李蘭娟的傳奇人生引出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激發學生對以李蘭娟為代表的中國醫療衛生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并時刻準備好擔負時代重任的使命。學習任務二:中國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發展與未來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梳理中國現代醫療體系的建立概況。改革開放前新中國的醫療衛生體系。教師提供建國初期中國的醫療發展狀況和圖片“赤腳醫生李蘭娟”。學生思考:改革開放前新中國的醫療衛生體系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出現這種特點?參考答案(特點:政府計劃主導與集體社區互助相結合,帶有公益化的特征。原因: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適應了當時中國國家貧困的國情。)教師提供材料四:“(世界)初級衛生工作的提出主要來自中國的啟發。中國在占80%人口的農村地區,發展了一個成功的基層衛生保健系統,向人民提供了低費用和適宜的醫療保健技術服務,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衛生需求,這種模式很適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 ——19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銀行對中國醫療衛生體系的評價”。材料五:“在1949年的時候,中國人均預期壽命35歲,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人均預期壽命到了68歲。——李玲《中國的醫療改革》”。學生思考新中國為當時的“世界難題”開出了什么“藥方”?參考答案(世界難題:發展中國家醫療衛生發展問題;中國藥方:中國在國家貧困的情況下發揮計劃經濟體制的優勢,在占80%人口的農村地區建立基層衛生保健系統,向人民提供了低費用和適宜的醫療保健技術服務,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衛生需求)。3.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醫療衛生體系。教師提供材料六:“1984年,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1985年是中國醫改元年。醫改的基本思路是模仿國企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放開搞活,提高醫院的效率和效益”,而改革的基本做法,則是“只給政策不給錢”。——整理自《1985,中國醫改元年》。材料七:“2003年春中國爆發震驚世界的非典疫情,導致中國內地經濟總損失達179億美元。非典疫情引發了社會對中國醫療衛生體制的總體反思——張英洪《農民權利論》。”和圖片“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李蘭娟網絡會診SARS病人”。學生思考:改革開放后中國醫療衛生體系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參考答案(成就:85年醫改成功融入市場經濟,非典疫情后國家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中國公共衛生事業快速發展,防止疫情取得顯著成就,新型農村醫療快速發展。問題:以藥養醫、看病貴、醫患矛盾等問題依舊存在……)教師提供圖片新冠疫情下的院士李蘭娟、武漢封城、新冠防控治療流程圖。學生結合現實談談中國為全球新冠肺炎的防控提供什么“藥方”。參考答案(操作層面:防控經驗、治療經驗、中國“處方”、醫療資源、醫療團隊等;理念層面:健康中國戰略、“大衛生、大健康”觀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冠疫情下中國醫療衛生改革的未來。教師提供材料“疫情下專家們對中國醫療衛生改革的深度思考”,并以李蘭娟為代表道出了醫療衛生改革的未來,即持續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基礎研究和投入力度,加大對自然界的研究和監控力度,以數字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做到預防并控制病毒。設計意圖:以李蘭娟不同階段的人生經歷串起新中國不同時期的醫療衛生建設,歸納總結中國針對不同的世界難題提出不同的中國藥方,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體會不同時期人們的使命與擔當,努力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精神。【本課小結】:通過后記發出呼吁,疫病的歷史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災難面前,命運相連,休戚與共,全球攜手推動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改革與發展,保衛人類的生命健康。通過歷史知識體系使本課知識結構化、圖片化。九、教學反思《中外歷史綱要》中有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說相對陌生。在教學的實踐中,筆者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研究這一類課:1.以現實問題創設情景。在本設計中,采用新冠疫情這樣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引用疫情期間的全民偶像李蘭娟院士的故事,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提升學生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和對現實問題的解決能力。2.以當今的時代精神為主旨,“中國藥方”、“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人類命運共同體”、“健康中國”、“大衛生、大健康”等,在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時有歷史與現實依托,避免假大空。但是,由于本人對醫療衛生知識是現學現賣,難免在選材、設問及價值導向上存在偏差,希望得到專家和同行的批評指正。新冠防控治療流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