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 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第三單元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教學設計設計理念1.新課改的課程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定教、以學施教、以學評教,保持教、學、評的一致性。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筆者嘗試用圖片史料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教材和PPT的圖片史料學會分析,嘗試自己設問,學生回答,然后互評的方式落實本課知識點的學習,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證據意識和運用史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2.依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關于學業質量水平的要求,按照水平3、4的要求,同時兼顧水平1、2,設計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學習任務,依托史料,精心設計指向多個核心素養的問題鏈。設計與目標一致的預設評價,評價時一定要緊扣目標和學習活動進行,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其糾正錯誤,樹立信心。二、教材分析本課是歷史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第三單元《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主要講述了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概況,重要的貿易通道,商業貿易的重要工具——貨幣、借貸、商業契約。第一部分是關于古代商業貿易的起源問題,古代商業貿易活動與貿易通道,旨在了解古代中國、埃及、希臘、羅馬等區域的商業貿易活動及特點,知道絲綢之路、奧斯曼土耳其等跨區域的貿易交流渠道。第二部分是關于商業貿易中的相關工具、途徑和方法,如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因此本課教學內容應注意:古代商業貿易活動與社會生活是多源發生,呈現全球化趨勢。各地區的商業貿易活動與社會活動是逐步發展、不斷進步的過程。三、學情分析學生在高一已學過《中外歷史綱要》的相關課程,對古代商業貿易的歷史有簡單的知識積累,這就為自主學習奠定了一定基礎。但對于商業貿易中的概念,如貨幣、信貸和商業契約等與經濟學、金融學相關的知識知之甚少。教材內容比較廣泛,知識點繁多而瑣碎,基本概念點到為止,不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策略: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史料,提升學生興趣,并適當補充相關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本課內容的主旨。按照時空規律利用直觀形象的表格和時間軸的方式進行梳理,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網絡。四、課時安排1課時五、教學目標1.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2.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六、教學重難點分析重點:了解古代商業貿易發展的原因和概況;難點:了解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的概念,理解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七、教學手段多媒體,白板八、教學方法自主閱讀法、史料研習法、合作探究法、問題引導法九、教學過程導入:“上課前,先給同學們看兩張來源于新浪微博的圖片史料,大家來數一數兩大直播魔王在10月20日的交易額,不可思議!一百多億!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網購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淘寶,京東,抖音等等平臺,購物越來越方便,但是在沒有網絡的古代,那時候的人們又是怎樣進行貿易的呢?貿易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這節課我們通過圖片史料來穿越回古代去了解古代的商業貿易?!?br/>一、商貿起源展示圖片一海蚶殼,交代背景“材料一:考古學家在距今約二萬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的洞穴中發現了海蚶殼。 ”設問:“為什么在北京的山頂洞人洞穴中會有海蚶殼?”同學們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1.山頂洞人走得很遠,已經走到了海邊??赡?.北京當時距離海很近,因為二萬年前北京地區的地貌與現在不同??赡?.山頂洞人走到很遠與距離海較近的原始人群進行物品交換中得到了海蚶殼。通過多重證據法,史學家發現在原始社會后期人類已經出現了“物物交換”的商業貿易?!拔镂锝粨Q”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商業貿易形式,也是現代商業貿易的歷史起源。那么“物物交換”誕生于怎樣的歷史條件下?又經歷了什么樣的發展階段?“材料二:母系氏族時期,人類在磨制的石器上鉆孔,裝上木柄,制成石斧、石鋤,生產工具的進步,使人類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畜牧業經濟從其他野蠻人中分離出來……使得為別人提供肉食、皮貨成為可能?!r業的成功,……除了自己消費之外也有了剩余,為別人提供糧食成了可能。……這樣經營畜牧業的游牧部落和經營農作物的農業部落之間,就很自然地發展起了交換。 ——林其泉《分工的起源與發展》”問:依據材料,概括物物交換產生的歷史條件。答: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交換,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起商業貿易。人們通過商業貿易,換取自己所需的物品。二、商貿發展活動一:展示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圖片史料,“請同學們根據以上圖片計教材的圖片結合教材內容制作中國古代商業貿易發展情況表”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表格的結合,讓學生對中國古代商業貿易的發展情況一目了然。活動二:展示《亞非歐古代文明的發展》地圖,結合圖“古埃及金字塔壁畫”“古希臘的海外貿易”“古羅馬集市”“阿拉伯商人浮雕”讓學生在地圖上結合教材P36頁,標注出世界其他地區商業貿易的發展概況。設計意圖:通過地圖標注各地區商貿發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時空意識。三、商貿通道——絲綢之路活動三:通過圖片史料“南海一號沉船上的瓷碗”設計問題鏈,逐步加深對絲綢之路的了解。1.“南海一號”通過什么通道向外運送瓷器?你能說出具體路線嗎?2.除了瓷器,你能猜出中國出口商品還有哪些嗎?運往中國的商品主要有?3.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管理機構有?明清時期的主要貿易方式是?4.對外貿易發展帶來哪些影響?結合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對比分析可知兩條線路的不同之處,展示世界地圖各地區之間交流的史實概括分析對外貿易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四、商貿工具利用教材的圖片史料——拜占庭帝國的金幣,設問:1.以上材料可以佐證什么歷史現象?(魏晉時期,中國與拜占庭帝國等西方國家商貿往來頻繁)2. 金幣只是貨幣的一種,那么貨幣還有哪些其他的形式呢?請舉例說明3.貨幣的發展趨勢?有何意義?活動四:出示圖片史料唐朝的飛錢,根據解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計問題鏈,如:“飛錢”的作用和產生的原因?中國古代信貸的發展情況?古代世界各地區信貸發展情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設問進行評價,并讓提出設問的同學評價回答問題的同學答案。“飛錢:亦稱“便換”、“便錢”。唐宋的匯兌券。屬于早期的匯兌業務,相當于匯票,異地兌換的憑證,本身不是貨幣。柜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最早銀行的雛形?!?br/>出示教材圖片史料《石染典買馬契》,翻譯背景后,同樣讓學生根據圖片以及材料解讀,自行出題和討論,最后用時間軸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契約的含義和在古代中國和古代世界的發展史。小結:十、【教學反思】:要用足教材史料,尤其是圖片,嘗試基于教材梳理課本邏輯,可多用表格、時間軸等方法。同時也要注意對圖片史料的選擇和運用,不能全用,要與教學實際情況相結合,要引導學生積極從史料中發現問題,增加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加強自身業務學時注意整合搜集史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