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班級: 姓名: 小組:主備人: 審核: 授課時間:一、課前導學:(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炎帝、黃帝是傳說中華夏族的祖先及其功績;了解禪讓制和大禹治水的故事。2、過程與方法:組織學生講故事,通過討論了解傳說中的故事,哪些具有歷史事實成分,哪些是虛構的,反映傳說時代文明曙光呈現的景況,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學習重點與難點:①重點:通過了解炎帝和黃帝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認識到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②難點:禪讓制的理解。(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收集資料準備給同學講一個傳說故事:預習自我檢測:閱讀教材P16-18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預習自我檢測題Ⅰ填空題1、在文字發明之前,人類歷史依靠 的方式流傳下來。古史所描述的遠古時代被稱為 。2、流傳于古代西亞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英雄史詩是 。記載特洛伊戰爭的作品是 ,書中主人公 軍隊,使用 攻下特洛伊。3、傳說號稱 的 帝,“植五谷,嘗百草”,開創了我國的原始農業。其主要功績有: ;傳說號稱 的 帝,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其主要功績有: 。4、黃帝與炎帝被尊為華夏族的 。上古時期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民主推選聯盟首領的方法叫做 ,禪讓制產生的最后一個首領是 ,他受舜之命令治水,采用 的方法治服了洪水。Ⅱ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二、課堂助學:(一)預習交流展示:(二)師生共同探討: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在我國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制農具,反映了當時原始農業發展的狀況。浙江紹興出土的絲織品殘片和黃河上游地區出土的繩紋、蠶紋陶器,證明當時人們已懂得紡織、養蠶。半坡遺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壺,證明當時已經用船作為交通工具。半坡出土的陶塤和河南舞陽出土的骨笛,證實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原始音樂。①這些文物印證了炎黃傳說中的哪些內容?②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對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什么意義?2、為什么炎帝和黃帝被稱為華夏族的人文初始?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選拔出來(給大家辦事),(社會)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還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成長…… --------《禮記.禮運》①材料反映了哪種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②就上述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談談你的看法。4、閱讀課本P18圖1-31,大禹治水反映了當時哪些社會情況?給我們什么啟示?(三)課堂小結: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三、課后鞏固:完成圖冊P4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