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 授課類型 新授
授課班級 授課教師 預計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學習建議 學習要點: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從農村轉向城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學習提示:了解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
教材內容 本課是八年級下冊第8課,上承《偉大的歷史轉折》,具體介紹黨和國家的經濟重心轉移是通過改革開放來實現的。要求學生了解農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前提(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措施(如何改革),并且改革不斷深化,成就日新月異。教材中有很多經濟學名詞及深奧的理論知識,需要老師仔細研讀教材,把握各個子目間的內在聯系,梳理線索,深入淺出地講解。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比較活躍,有一定的鑒別能力和分析比較說明問題的能力;他們愛發表見解,愛表現自己,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語言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另一方面通過預設一些問題,啟發引導學生發表見解,使用激勵性評價語言,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1. 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情況。2. 感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創立與鄉鎮企業的崛起,以及國有企業改革與民營企業勃興的偉大變化,提高學生對歷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認識能力。3. 通過對改革開放前后中國農村、城市變化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并逐步確立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教學重點: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教學難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閱讀法。 教法 討論法、材料分析法、講解法。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做好預習,通讀本課內容。 2.老師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問題,并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二次備課
導入新課 當馬云、馬化騰和李彥宏等改革開放40周年代表人物一再強調“夢想不是想出來的,是靠實踐得來的”, 更多的80后、90后青年投身于民營企業孕育和發展中。……時代,它將激勵著一代代青年勇于奮斗創新,專注中國創造承擔起更多青年責任與擔當。思考:你覺得改革開放帶來了哪些變化?
講授新課 預習檢測 農村改革背景: 體制已經不適應農村的生產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從安徽 開始實行1、意義:①極大調動了 的生產積極性。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二、城市經濟體制: 1、主要內容:①發展為 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②對國有企業實行 ,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濟責任制。③實行以 為主。2、建立社會主義 經濟體制。
合作學習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 改革的原因 展示: 材料一 張三勞動實在懶,碰到重活裝肚疼,自留地里去種菜。專門挑著輕活做,不管質量只圖快,撒糞三鍬撒一堆,鋤過地里草還在。割麥丟的比收的多,你說奇怪不奇怪? 材料二 上聯:過年只有二升米。下聯:壓歲并無一分錢。橫批:我也過年。 根據材料回答:材料一描繪了一個怎樣的農民形象?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出現材料一、材料二中情況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分成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總結:農村原有的體制使農民失去了對土地的支配權、經營權,“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平均分配制度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導致農村、農業發展緩慢,減緩了國民經濟發展的步伐。因此,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2. 安徽鳳陽農民的嘗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教師提問:最先改變這種生產狀態的是哪個省? 學生:安徽省。 教師出示并解讀小崗村生產隊立下的分田包干到戶的契約: 教師解讀:在摁滿手印的“秘密協議”上,歪歪扭扭地寫著這樣一行字:“收下糧食后,首先交給國家,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萬一走漏風聲,如果隊干部因分田到戶而蹲班房,他家的農活由全隊社員包下來,還要把小孩養到18歲。”小崗村18戶農民,勇于打破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冒著坐牢的危險,率先在全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農村波瀾壯闊的改革序幕。 教師提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效果如何?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村經濟得到發展。 這里教師需要強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所有權歸國家而不是農民。在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作用時明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一結論。 教師過渡: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農村經濟開始向商品化、專業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教師小結:農村改革的成功,使中國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轉變,政府把農村改革的經驗運用到城市,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了。 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 改革的原因 出示材料:“大鍋飯”里的政府、企業和工人 政府:要給企業下達生產任務,嚴格規定產品的數量、品種、樣式等,還負責企業的原料供應、產品銷售、新產品開發、人員安排、職工工資、獎金和福利的發放等。 企業:只管生產。 工人:干多干少、干與不干一個樣,每月都能按照級別領取固定工資。 教師提問:閱讀材料,分析國有企業改革的原因。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政府管得太多,企業沒有自主權,工人沒有積極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使企業不能最大限度地創造財富,影響了國家財政收入。 2. 改革的措施 教師提問:假如你是一位決策者,你想怎么解決國有企業的發展問題?假如你是一個有技術專長、工作能力強的工人,你的愿望是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政企分開,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教師總結:經過改革,工人有了積極性,企業有了活力,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但改革的步伐并沒有就此停止,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開,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教師提問:什么是計劃經濟體制?什么是市場經濟體制? 學生粗略回答后,教師點撥導入下一環節。 1. 改革的原因 教師講解:在我國“一五”計劃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我國逐漸形成了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雖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過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其消極的一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2.改革的措施 教師提問: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是怎樣進行的? 學生回答: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正式決定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 改革的影響 教師提問: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學生回答: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本課小結(思維導圖)
鞏固練習 1.20世紀50年代晚期以后,中國農村長期保持以“生產隊”為單位的生產組織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戶)”為單位的生產組織形式在農村得到廣泛推行。這一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遷反映了中國農村( A ) A.土地所有權變化 B.經濟體制的變革 C.鄉鎮企業的出現 D.農民積極性提高 2.農業部部長韓長斌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關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進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就像一個‘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C ) A.實行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 B.廢除地主剝削制度,土地歸農民所有 C.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 D.建立鄉鎮企業,為農村的發展開辟新路 3.1979年至1988年,徐州糧食產量年均增長6.0%,累計生產3391.15萬噸,相當于前30年糧食產量的總和。昔日貧窮落后、缺糧少吃的徐州農村變成蘇北糧倉。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 A) A.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B.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 C.農民土地所有權的獲得 D.南方談話的正式發表 4.下列事件中能夠提高農村生產力,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措施有( D ) ①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②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也是一場攻堅戰的是(D )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廢除人民公社制度 C.建立經濟特區 D.國有企業改革 6.1984年剛上任青島冰箱廠廠長的張瑞敏說:“歡迎我的是53份請假報告,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出現這一情景的原因是( D ) ①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職工缺乏積極性 ②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職工下海經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義現象嚴重 ④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教學總結 本課在中國現代史上影響重大、意義深遠,在歷史教材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將改革中的一些抽象理論、概念(如什么是經濟體制改革,什么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同史實相結合是本課教學的一大難題。我認為這節課我設計的亮點是:通過史料,幫助學生理解了抽象的理論知識,養成論從史出的習慣,線索清晰,教學立意定位符合教情和學情,并且能夠始終落實到位。歷史與現實結合,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本課也有不足之處,沒有很好地解決容量大與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問題,教法和學法的指導和學生活動上還有加強和完善的空間。這是我今后應該改進的方向。
教材習題 P40材料研讀 結合材料,思考為什么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計劃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迅速改變了中國長期落后的面貌。但是,經過多年的實踐,它的弊端也逐漸顯露。這種體制下,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企業沒有經營自主權,從原料采購到產品生產、銷售都要按照國家統一計劃進行,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需要。國民經濟按行政系統、行政區劃管理,造成條塊分割嚴重,割斷了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企業和職工的“大鍋飯”思想嚴重,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充分發揮,制約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正因為這些弊端,所以必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P41課后活動 1.×;×;√;×;×;√;√2.分析上表,你能說說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作用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業生產得到了大發展,農民收入有很大提高,農民生活得到改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