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必修三 政治與法治1.2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教學設計【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習,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科學精神: 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的。公共參與:了解我國近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培養學生立足實踐,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并積極投入實踐,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學習目標】1.通過對新中國建立前后的變化的對比,感受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的2.通過課本的學習,總結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促進作用3.理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進入新時代,踏上新的征程【講授新課】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說了一段令人永遠難忘的話:“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參加會議的孫起孟老人回憶:“當場掌聲經久不息。”探究與分享:談談你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理解?一、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一)新中國成立的政治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第一階段:恢復時期(1949——1952)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集中力量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2、第二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52——1956)(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2、第二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52——1956)(2)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這是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2、第二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52——1956)(3)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意義到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從而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三)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1、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之后,在中國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并沒有現成的道路,如同革命一樣, 也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的探索。(三)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和初步實踐2、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中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3、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此后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改革開放的標志: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2.作用: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3. 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闡述中國改革開放的目的: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振興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4.簡述改革開放的意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辨一辨] 有人認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變革。你是如何看待這一觀點的?提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共產黨發動、自己領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自覺行為。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合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一系列環節和方面。三、新時代 新征程1. 歷史方位: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重要標志和特征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3.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對中國來說: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對世界來說:①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②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4、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不平凡歷程,充滿著苦難與輝煌、曲折與勝利、付出與收獲。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課堂練習】一、單選題1.某校高三同學在暑假進行以“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主題的征文比賽,他們選好了一些作文的論據。其中,符合主題且表述正確的是(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②對外開放的順利推進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富起來的偉大飛躍③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2.改革開放40多年時間里,我國從一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200多美元的農業國變成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000美元的工業大國。我國從一個主要由農民、稻田和老舊小型工廠構成的國家,變成了摩天大樓林立、跨國公司和頂尖科技企業云集的國家。由此可以看出,改革開放( )①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 ②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③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這一論述旨在強調(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獨特優勢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③中國道路源自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④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歷史使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4.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它們是( )①解放土地,讓農民有田可種 ②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③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④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