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教學目標1.了解元朝的疆域,知道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2.識記元朝的中央政權機構,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3.認識元朝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貢獻。教學重難點1.行省制度;2.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材料: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行省官員一定時期內還要去覲見皇帝,盡述職之責。為保證行省官盡職,除由監察機構進行監督外,元廷還采取了省官互遷和奉旨宣撫的方法。——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下)元朝是如何有效管理遼闊疆域的?二、元朝的疆域1.元朝的地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2.元朝的疆域(1)疆域四至: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2)特點①元朝的版圖超越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②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三、行省制度1.中央集權制度(1)確立: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2)內容中央軍事 樞密院 行政 中書省 監察 御史臺六部吏、戶、禮、兵、刑、工2.行省制度(1)目的:對空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統治。(2)含義:行政區劃與管理的制度。(3)制度實施①中央直轄:“腹里”(山東、山西、河北)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②行省管理:除“腹里”和吐蕃、畏兀兒地區之外,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③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四、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1.目的: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2.特點:因地制宜。3.表現(1)對臺灣的管轄①機構: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②地位:澎湖巡檢司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2)對西藏的管轄蒙古對西藏的管轄 背景 蒙古統治者早在進攻南宋的同時,就開始對西藏地區用兵和招降,后來蒙古貴族代表與吐蕃的上層政教代表共同議定,吐蕃各地歸附蒙古舉措 在西藏調查戶口,設置驛站元朝對西藏的管轄 舉措 ①元朝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將這一地區劃為一個單獨的行政區,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 ②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意義 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五、重點歸納1.比較分封制、郡縣制與行省制的異同(1)不同點分封制 郡縣制 行省制盛行時期 西周 秦漢 元朝實行條件 與宗法制相連 國家大一統建立基礎 以血緣關系為基礎 按地域劃分與中央的關系 諸侯國相對獨立,權力、地位世襲 中央政府下屬行政機構,郡縣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地方最高行政機構,行政長官直屬中書省作用和影響 一定時期內產生過積極作用,但從長遠看破壞了國家統一 不僅在當時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而且經過后世的發展和完善,其積極作用越來越明顯(2)相同點①都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鞏固統治。③都在一定時期內產生過積極作用,都對后世產生了重大影響。2.元朔在我國歷史發展中的貢獻(1)元朝完成了全國統一,結束了分裂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元朝的統一,初步奠定了我國疆域的規模。(2)行省制度是元朝的一個創舉,這一制度對后世行政區劃影響很大,從制度上鞏固了國家統一。(3)元朝設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地區。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4)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六、隨堂演練1.《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朝的疆域“漢、唐極盛之際,有不及焉”。為對全國進行有效的管理,元朝主要實行( )。A.分封制 B.科舉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2.下列關于元朝行省制度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中書省是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B.中書省只管轄大都地區C.設置了10個行省D.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3.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努力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元朝時為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設立了( )。A.宣政院 B.安西都護府C.澎湖巡檢司 D.北庭都護府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