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主頁)2021 —2022學年度 第 二 學期課程名稱: 高一歷史 授課章節:第 四 章第 2節授課班級: 授課人: 授課日期:教學模塊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教學時數 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掌握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了解資本主義在全球擴展的史實,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曲折性和復雜性、進步性。學習者 分析 高一學生曾經學習過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和俄美日德的革命和改革,對基本史實有一定的感性了解,且初步具備了結合歷史背景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但對革命或改革爆發的歷史條件、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原則、特點和運行機制、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等問題還不能達成科學理性的理解。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難點 英美代議制政體的運行機制,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多樣性。:教學方法 及教具 史料研讀,多媒體呈現,分析比較,學生討論等 教研組長簽字: 教導處審批:時間: 年 月 日 時間: 年 月 日教學過程 導入:通過相關圖片,導入本課學習。 通過相關圖片,導入本課學習。 請同學們觀察上面兩幅圖片,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幅圖片《馬斯頓荒原戰役》、《克倫威爾》反映了什么事件?對!英國克倫威爾率領議會軍擊潰了王黨軍隊,奠定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基礎。那么,當時世界上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的過程如何?這些正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主題。 講授新課 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 1.英國 (1)背景 16—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強大,以議會為基地,向專制王權發起挑戰。 (2)領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克倫威爾) (3)經過 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革命成果獲得鞏固。 (4)鞏固 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明確限制王權,保證議會立法和財政等方面的權力,確立議會高于王權、司法獨立于王權的原則;1701年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 (5)意義 君權神授被否定,議會至上原則被確立,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以和平手段,把英國改造成君主立憲制國家,為英國開辟了和平漸進的發展之路。 思路拓展 英國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1)連續性。近現代英國的主要國家機構和政治制度幾乎無一不是從中世紀繼承下來的歷史遺產。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從英王的內閣到責任內閣制,無不體現英國政治制度發展的連續性。 (2)漸進性。英國制度的發展變化都是漸進式的,英國政治發展的歷史,就是政治權力由英王轉移到議會行政權力轉移到內閣的歷史。議會政治政黨政治不斷發展,內閣制逐漸形成,具有英國特色的代議制度逐步形成不斷完善,實現了全面的民主化。 (3)創新性。從《大憲章》到君主立憲制的逐漸確立和完善,英國歷史上出現的各種政治機構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種現成理論的指導下構建的,多是適應社會發展新變化,對舊的機構和制度及時地進行調整和改造,使得政治體制日益完善 (4)是一種間接民主,由公民選舉出來的代表組成代議機構,負責制定法律和公共事務,公民參與民主是間接和有限的(雅典民主屬于直接民主)。 (5)具有包容性和較大的自由度。 2.美國 (1)背景 18世紀中葉,英國對北美殖民地限制和剝削。 北美人民的強烈不滿,要求獨立的呼聲高漲。 (2)領導 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華盛頓) (3)經過 1775年4月,來克星頓槍聲,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獨立。 1781年,打敗英國軍隊。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鞏固 1787年,頒布美國1787年憲法。 內容(原則): ①“三權分立”原則: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衡。 ②聯邦制原則: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 ③人民主權原則:總統和議會議員都由民選產生,有一定任期(總統4年;參議院6年,眾議院2年) 性質:第一部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 評價: A積極:確立了共和制政體,保證了美國的長治久安,促進了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以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B消極: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承認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權利等;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它所體現的也只是資產階級的民主。 (5)意義 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它促進了歐洲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為拉丁美洲獨立戰爭提供先例。 3.法國 (1)背景 18世紀,法國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的束縛, 啟蒙思想對民眾產生深刻影響。 (2)領導 資產階級(拿破侖) (3)經過 1789年7月14日,法國爆發大革命。 8月,議會頒布《人權宣言》,明確提出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 1791年,議會頒布憲法,確立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1799年,拿破侖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治。 拿破侖加冕稱帝,廢除共和國。 1815年,在歐洲各國的聯合進攻下,拿破侖帝國覆滅。 (4)鞏固 1875年,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最終確立共和制。 (5)意義 沉重打擊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傳播到歐洲各地。 二、資本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1.經濟制度 勞動力成為商品,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動為基礎,實質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 2.政治制度 ①主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 ②大多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定期選舉,輪流執政。 (1)英國是君主立憲制的代表 君主權力受到限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 18世紀中葉,英國形成責任內閣制。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 (2)美國是實行共和制的代表 1787年,美國頒布憲法,規定: 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 確立三權分立原則: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約。 這是第一部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缺陷是沒有規定人民權利,承認奴隸制的存在。 (3)法國經歷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復,最后確立三權分立的共和制度。 三、資本主義的擴展 1.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 (1)內容:農奴獲得人身自由,通過贖買得到土地: 實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選舉,統一司法制度,普及文化教育、實行義務兵役制等; 采取各種措施刺激工業發展。 (2)歷史影響: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沒有直接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2.美國南北戰爭 (1)背景:美國經濟獲得發展,但南北矛盾尖銳,焦點是奴隸制的存廢。 (2)經過: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 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贏得民眾支持。 1865年,內戰結束。 (3)歷史影響: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隨后又在法律上承認黑人的公民權利,為此后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基礎。但黑人仍備受歧視。 3.意大利統一 (1)方式:革命和反侵略戰爭 (2)經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 從奧地利和法國手中收復失地; 1871年實現國家統一,實行君主立憲制。 4.德意志統一 (1)普魯士國王起用俾斯麥為首相,實行“鐵血政策”。 (2)1864-1871年,三次王朝戰爭,先后擊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 (3)1871年初,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君主立憲制。 (4)德國君主立先制的特點是:皇帝掌握實權,專制色彩濃厚:議會和內閣的權力都比較小。 5.日本明治維新 (1)背景: 19世紀中期,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 1868年推翻幕府統治,恢復天皇權威,進行改革。 (2)內容 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 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 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實行君主立完制。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統攬一切,議會、內閣、軍部相互牽制,成為天皇權力的代行機構。 (3)歷史影響:使日本擺脫民族危機,走上了資木主義的發展道路, 保留了大最封建勢力,成為軍國主義的社會基礎。日本很快開始對外侵略擴張。 總結 近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與影響 1.特點 理論依據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賦人權、社會契約論、分權學說和人民主權學說,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論依據建立方式以英國為代表,先激進(資產階級革命)后溫和(“光榮革命”);以美國和法國為代表,采取了激進的革命方式;以俄日為代表,采取了溫和的改革方式建立過程經歷了曲折、反復的發展過程,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政體類型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兩種政體形式體現原則以立法的形式來確立政治體制,體現資產階級的法制原則;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間分權與制衡的原則;實行資產階級政黨政治;議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國家權力2.影響 (1)進步性 ①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避免了少數人的專制獨裁,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有利于調節資產階級內部關系,緩和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間的矛盾,從而穩定了社會秩序。 ③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其建立方式和政體形式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具有世界意義。 (2)局限性: 資本主義制度仍然是一種剝削制度。資本主義列強大肆推行殖民主義,把亞非拉廣大地區變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進行壓榨和掠奪。 課堂小結: 作業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國政治現代化的進程中,議會、兩黨制、文官制、責任內閣制等許多憲政機構與相關制度的產生及發展都呈漸進累積態勢。而憲政實踐中的“有名無實”和“有實無名”的交織相伴,又使英國政治現代化更加復雜微妙、撲朔迷離。在英國與世界的關系上,英國政治現代化的確立與全球一體化進程中西歐向外擴張及英聯邦的建立,都是同步的歷史進程。正是在“世界工廠”和“日不落帝國”的地位與權勢無以復加的強化中,英國的政治制度逐漸擴展列世界其他地區,被許多國家所仿效和采納。摘編自徐奉琫《英國政治現代化的歷程及特點一讀閻照祥關于英國政治制度史的幾本論著》 材料二 美國1787年憲法為近代資產階級民主制提供了第一份政治現代化的草圖,開創了近代成文制憲運動的紀元。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穩定的、民主的政治結構以實現國家的統一,是符合美國社會各階層不同利益集團的總利益的。憲法把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加以具體化和制度化,確立了在資產階級法治基礎上管理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原則,保證了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穩定性。盡管憲法在制定過程中爭論澈烈。但通過之后,就變成了美國制度的偶像,是美國人民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象征。美國取消對個人的一切效忠,唯一只對憲法宣誓效忠。這樣.憲法成為把多樣性的美國結合成一體的鉆合劑。——羅榮渠《略論美國聯邦制度的形成和憲政體制的特點》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政治現代化進程的特點及其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1787年憲法所體現的政治原則并簡要評價美國1787年憲法。 (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英美政治現代化進程的歷史啟示。 答案(1)特點:漸進性;復雜性;妥協性;示范性。 影響:鞏固了英國資產階級統治;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為世界政治文明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原則:主權在民原則;中央集權原則;分權與制衡原則。 評價:維護了美國統一和社會穩定;奠定了美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基礎;增強了美國民眾的凝聚力和民族國家認同感;為近代資產階級民主制提供了第一份政治現代化的草圖。允許奴隸制存在,不承認黑人及印第安人享有與白人相等的權利。 歷史啟示: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既要與國情相結合,又要尊重本國歷史文化傳統;各國均有選擇本國發展模式和道路的權力。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豐富而完整,通過對教材知識的疏理與融合,講授的內容重點放在先期創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英、美、法三個國家上,通過分析這三個國家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共同原因,串講每個國家革命進展的過程,引導學生閱讀探究材料,理解歷史結論,總結歷史規律,達成核心素養。還采用圖示的方式重點講解了英國君主立憲制和美國民主共和制的運行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歸納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的一般共性,對于重點概念的理解和相關權力部門的制衡關系加大相關習題的訓練以鞏固和擴展認知。資本主義擴展”涉及多個國家,革命形式更加豐富,建立的代議制政體也更具國情特色,重點放在列舉大事和分析共性上,只要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理解工業革命是這一階段資本主義普遍建立的經濟基礎,認識革命和制度建設的多樣化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