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試題

資源簡介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化學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含有NA個氦原子的氦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11.2L
B.25℃,1.01×105Pa,64gSO2氣體中含有的原子數為3NA
C.在常溫常壓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數為0.5NA
D.標準狀況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數為0.5NA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氯化鈉溶液在電流作用下電離成鈉離子和氯離子
②溶于水電離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③BaSO4難溶于水,但BaSO4屬于強電解質
④金屬銅能導電,但它不是電解質,是非電解質
⑤相同條件下,H+濃度相同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導電能力基本相同
⑥NaHSO4在熔融狀態下電離生成三種離子
A.②③⑥ B.①④ C.③⑤ D.④⑤
3.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還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減弱。下列反應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發生的是 (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4. 把一定量的NaHCO3和Na2O2的混合物放在密閉容器中加熱。關于混合物加熱前后消耗鹽酸的物質的量,下列結論判斷正確的是
A.加熱前消耗的多 B.加熱前加熱后消耗的一樣多
C.加熱后消耗的多 D.不知NaHCO3和Na2O2含量無法確定
5.實驗室欲配制一種僅含四種離子(不考慮來源于水電離的離子)的溶液,且溶液中四種離子的濃度均為1mol/L,能達到此目的的是
A.Al3+、K+、SO42-、NO3- B.Na+、Mg2+、SO42-、Cl-
C.ClO-、I-、K+、Na+ D.Ba2+、OH-、CO32-、K+
6.水熱法制備直徑為1~100 nm的顆粒Y(化合物),反應原理為:
3Fe2+ + 2S2O32- + O2 + aOH-== Y+ S4O62- + 2H2O,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a=4
B.將Y均勻分散到水中形成的體系具有丁達爾效應
C.每有3 mol Fe2+ 參加反應,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總數為5 mol
D.S2O32-是還原劑
7.據悉,2010年田徑世錦賽上使用的發令槍所用的“火藥”成分是氯酸鉀和紅磷,經撞擊發出響聲,同時產生白色煙霧。撞擊時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5KClO3+6P=3P2 O5+5KCl,則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上述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6
B.產生白色煙霧的原因是生成的P205白色固體小顆粒(煙)吸水性很強,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生成磷酸小液滴(霧)形成氣溶膠
C.上述反應中消耗3 mol P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15mol
D.因紅磷和白磷互為同素異形體,所以上述火藥中的紅磷可以用白磷代替
8. 下列離子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
A. 用稀硫酸除去銅綠:4H++Cu2(OH)2CO3===2Cu2++CO2↑+3H2O
B. 將Na2O2固體投入H218O中:2H218O+2Na2O2===4OH-+4Na++18O2↑
C.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
2Ba2++NH4++Al3++2SO42—+4OH-===Al(OH)3↓+NH3·H2O+2BaSO4↓
D. 向Na2FeO4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產生氧氣:4FeO42—+20 H+===4Fe3++3O2↑+10H2O
9.室溫下,將amol鈉和amol鋁一同放入mg水(足量)中,所得溶液的密度為dg/m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B.所得氣體體積為44.8aL
C.該溶液的質量分數:
D.向溶液中通入過量CO2,未見白色沉淀
10.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 S2-的結構示意圖:
B.基態氮原子L層電子的軌道表示式:
C.基態溴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4S24p5
D.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11.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呈紅色的溶液:NH4+、Na+、Al02一、HC03一
B. c(NH3.H2O=1.OmoI.L-l的溶液:K+、Al3+、S042-、CI-
c.由水電離的c(H+) =10-12mol.L-l的溶液:K+、 Ba2+. Cl-. Br—
D.在×10—10的溶液:Mg2+. Fe3+、S042-. N03一
12.下列有關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NaHC03的電離:NaHC03 Na++H++C032-
B. HS-的水解:HS-+H20 H30++S2-
C.氫氧燃料電池在堿性介質中的負極反應式:02+2H20+4e一=40H-
D.用飽和Na2C03溶液處理重晶石:BaS04+C032- BaC03+ S042-
13.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合的是
A. 圖l為某金屬單質晶體中原子的堆積方式,則其晶胞構型為體心立方
B.圖2為鋼閘門的防腐原理示意圖,則鋼閘門應與電源的正極相連
C.圖3表示CH3COOH溶液中加水時溶液的導電性變化,則CH3COOH溶液的pH:a>b
D.圖4表示在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等量的N02在不同溫度下反應:
2N02(g) N204(g),相同時間后測得N02含量的曲線,則該反應的△H14. 順鉑[Pt(NH3)2Cl2]是1969年發現的第一種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屬配合物;碳鉑是1,1環丁二羧酸二氨合鉑Ⅱ的簡稱,屬于第二代鉑族抗癌藥物,其毒副作用低于順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碳鉑中有一個手性碳原子
B. 順鉑的一種同分異構體無抗癌活性,無極性
C.碳鉑的中心原子鉑( II)的配位數為4
D. 1moll,1-環丁二羧酸含有鍵的數目為12N
15.一定溫度下,向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PCl5(g),發生反應:
PCl5(g) PCl3(g) +Cl2(g) △H=+Qkj.mol-1 維持容器溫度不變,測得容器內壓強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5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3s內的平均速率為:v(PCl3)=0.1 mol·L-1.s-1
B.達到平衡時放出0.6Q kJ熱量
C.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平衡常數減小
D.其他條件不變,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 PCl5(g),則達新平衡時,c(PCl5)>0.4mol·L-1
16.六氟化硫分子呈正八面體,難以水解,在高電壓下仍有良好的絕緣性,在電器工業有著廣泛用途,但逸散到空氣中會引起強溫室效應。下列有關SF6的推測正確的是( )
A.SF6易燃燒生成SO2
B.SF6是極性分子
C.SF6中各原子均達到八電子穩定結構
D.高溫條件下,SF6微弱水解生成H2SO4和HF
17.已知在晶體中仍保持一定幾何形狀的最小單位稱為晶胞。干冰晶胞是一個面心立方體,在該晶體中每個頂角各有1個二氧化碳分子,每個面心各有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實驗測得25℃時干冰晶體的晶胞邊長為acm,其摩爾質量為Mg/mol,則該干冰晶體的密度為(單位:g/cm3)(  )
A. B. C. D.
18.表示下列變化的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NaHCO3的水解:HCO3-+H2OH3O+ +CO32-
B.明礬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氨水 Al3++4OH-=AlO2-+2H2O
C.鋼鐵吸氧腐蝕的正極反應式:4OH--4e-=O2↑+2H2O
D.1 L0.5 mol·L-1稀硫酸與1 L1 mol·L-1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放出57.3 kJ的熱:
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H=-114.6 kJ/mol
19.恒溫、恒壓下,n molA和1molB在一個容積可變的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
A(g)+2B(g) 2C(g) 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生成amolC。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A、B的轉化率之比為1:2
B.當ν正(A)=2ν逆(C)時,可斷定反應達到平衡
C.若起始時放入3nmolA和3molB,則達平衡時生成3amolC
D.起始時刻和達平衡后容器中的壓強比為(1+n):(1+n—)
20.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向FeCl3溶液中通入過量H2S氣體:Fe3++H2S=FeS↓+2H+
B、向NaAlO2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氣體:CO2+2H2O+AlO2—=Al(OH)3↓+HCO3—
C、硫酸亞鐵溶液中加入雙氧水:Fe2++2H2O2+4H+=Fe3++4H2O
D、FeI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2Fe2++Cl2=2Fe3++2Cl—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
21.(14分)工業上一般在密閉容器中采用下列反應合成甲醇:CO(g)+2H2(g) CH30H(g)
(1)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該反應△H O,△S 0(填“>”或“<”),則該反 自發進行(填“一定能”、“一定不能”、“不一定”)
②實際生產條件控制在250℃、l,3×l04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 。
(2)某溫度下,將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達到平衡時測得c(CO)=O.l mol·L -1。
①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 :
②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容器體積壓縮到原來的1/2,與原平衡相比,下列有
關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氫氣的濃度減少 b.正反應速率加快,逆反應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質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時n(H2)/n(CH30H)增大
③若保持同一反應溫度將起始物質改為a mol CO、b mol H2、c mol CH30H,欲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組成與原平衡相同,則a、b應滿足的關系為 ,且欲使開始時該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c的取值范圍是 。
22.(16分)二甲醚(CH30CH3,沸點為-24.9℃)被稱為21世紀的新型能源。科學家利用太陽能分解水生成的氫氣與從煙道氣中分離出的C02在催化劑作用下合成二甲醚,并開發出直接以二甲醚為燃料的燃料電池。其合成流程如下:
(1)已知:CH30CH3(g)、H2(g)的標準燃燒熱分別為:△H= -1455.OkJ.mol-1、△H= -285.8 kj.mol-1。寫出以CO2、H2合成CH3OCH3的熱化學方程式: 。
(2)15~20%的乙醇胺.(HOCH2CH2NH2)水溶液具有弱堿性,上述合成線路中用作C02吸收劑。寫出吸收C0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 一定條件下用C02和H2合成二甲醚,反應物氣流量對C02的轉化率、二甲醚的選擇性(是指轉化生成二甲醚的碳占已轉化碳的比例)影響結果如圖9所示,當控制氣流量為28mL.min-1時,則生成0.3mol二甲醚需要通入C02的物質的量為 。
(4)圖10為二甲醚燃料電池示意圖。
①b電極為 ,a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該燃料電池的最大障礙是氧化反應不完全而產生 (填物質名稱)而導致通入電極的氣體通道堵塞。
②若以1.12 L.min-l(標準狀況)的速率向該電池中通入二甲醚,用該電池電解500 mL2 rmol.L-1 CuS04溶液,通電0.50 min后,計算理論上可析出金屬銅的質量(寫出解題過程)。
三、實驗題
23.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進行“測定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的實驗。
(1)甲組:沉淀分析法
把一定量的混合物溶解后加入過量CaCl2,然后將所得沉淀過濾、洗滌、烘干、稱量。
確定CaCl2溶液是否過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斷沉淀是否洗凈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組:氣體分析法
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為了減少誤差,分液漏斗中應該用____________溶液,B中應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選用該溶液后實驗結果還是不準,請問是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設計一個與甲、乙兩組操作不同的實驗方案,測定混合物中Na2CO3的含量。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到的主要試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到的玻璃儀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件)
24.(14分)某學生用0.l000mol.L-l鹽酸標準溶液測定某燒堿樣品的純度(雜質不與鹽酸反應)。實驗步驟如下:
(1)配制待測液:用2.50 g含有少量雜質的固體燒堿樣品配制500 mL溶液。需用的玻璃儀器除了燒杯、膠頭滴管、玻璃棒外,還需要 。
(2)滴定:
I.用蒸餾水洗滌酸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鹽酸標準溶液至“O”刻度線以上
Ⅱ.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滿液體,調節液面至“0”或“O”刻度線以下,并記錄讀數
Ⅲ.移取20.OOmL待測液注入潔凈的錐形瓶中,并加入2滴酚酞試液
Ⅳ,用標準液滴定至終點,記錄滴定管液面讀數。
①上述滴定步驟中有錯誤的是(填編號) ,該錯誤操作會導致測定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②步驟Ⅳ中滴定時眼睛應 :判斷滴定終點的現象是 。
③若步驟II中仰視讀數,步驟Ⅳ中俯視讀數,則會使測定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按正確操作測得有關數據記錄如下:
滴定次數
待測液體積
標準鹽酸體積(mL)
滴定前讀數(mL)
滴定后讀數(mL)
第一次
20.00
0.20
20.38
第二次
20.00
4.00
24.20
第三次
20.00
2.38
a
①a的讀數如圖6所示,則a= ;
②燒堿樣品的純度為 % 。
四、計算題
25.(10分)將35.8gNa2CO3和NaHCO3的固體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向其中逐滴加入1mol·L-1的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測得共產生CO28.96L(標準狀況)(氣體溶解忽略不計)。回答:
⑴原混合物中Na2CO3為 _______________g
⑵若以滴加鹽酸的體積為V(mL),產生氣體的物質的量為n(mol),建立n=f(V)的函數關系,將V在不同取值時,n=f(V)的關系式填入下表并作圖
V值
n=f(V)




參考答案
1.B2.C3.A4.B5.B6.C7.D8.B9.C10.B
11.C12.D13.D14.BC15.AD16.D17.D18.D19.C20.B
21.(1)①<(1分) <(1分) 不一定(2分)
②該壓強下,CO轉化率已較高(90%左右),再增大壓強CO轉化率提高不大,且生產成本增加(2分)
(2)① 6.25(2分) ② b c(2分) ③ b = 2+2a 1.8<c ≤2 (各2分)
③ b = 2+2a 1.8<c ≤2 (各2分)
22.
(1)(2)
(3)20mol (4)①正 CH3OCH3-12e-+3H2O=2CO2+12H+ 炭
②CH3OCH3——12e-——6Cu2+
n(Cu2+)=0.15mol
m(Cu)=9.6g
23.(1)取少量的上層清液加入碳酸鈉溶液,若變渾濁則CaCl2過量(2分)
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加入硝酸銀溶液后若不變渾濁則洗凈(2分)
(2)稀硫酸(1分)濃硫酸(1分)偏低(1分)裝置中有CO2殘留(2分)
(3)把一定量的混合物溶解后加入足量的HNO3,再加AgNO3過濾洗滌烘干稱量(2分)
HNO3和AgNO3(2分)燒杯 玻璃棒 漏斗(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給分)
24.(1) 500ml容量瓶 (2)①Ⅰ 偏大
②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 溶液由紅色剛好變為無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
③偏小 (3) ①22.60 ②80.8%
25. (1)10.6 (2分) (2)(表中每空1分,共6分,圖2分)
V值
n=f(V)
v≤100
n=0
100<V<500
n=10-3V—0.1
V≥500
n=0.4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歷史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
1.《劍橋中華民國史》說:“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選擇單獨作戰而不與國民黨聯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較早地為最后的決裂做好準備,它也許會干得更好。”對此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1922年中共決定與中國國民黨合作
B.與“國民黨聯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來
C.中共犯了右傾錯誤導致“最后的決裂”
D.中共較早準備決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務
2.《史記?秦始皇本紀》載: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見丞相車騎很多,認為不是好事。宮中有人將此事告訴丞相。丞相隨即減少車騎數量。始皇帝大怒,說:你們有人泄露我說的話!但沒人敢承認。于是,秦始皇下詔,逮捕當時在場者,并全部殺掉。這則小故事反映了什么問題?①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②事無巨細,皇帝獨裁 ③秦始皇猜忌、殘暴的個性 ④副丞相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3.央視大型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解說詞中說道:“用法律保護個人權利,明確所有權歸屬,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場形成的前提,也許正基于此,很多學者才把發明公司的榮耀歸于羅馬人。真正公司時代的到來,還要在人被進一步解放之后。”這說明
A.羅馬法影響公司組織的誕生 B.羅馬法維護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C、羅馬法導致市場經濟形成 D.羅馬法具有進步性和時代局限性
4. 1923年12月1日,陳獨秀在《前鋒》雜志上撰文認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會階級固然一體幼稚,然而資產階級的力量究竟比農民集中,比工人雄厚”。這一認識
A.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B.促進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C.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 D.科學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特點
5.下表是美國、歐共體和日本的國民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表(單位:億美元)
對表中數據變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年份
美國
歐共體
日本
1956
34.88%
15.85%
4.26%
1973
27.08%
27.017%
18.023%
A.福利政策的實施減緩了美國經濟發展的步伐
B.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出美、日、歐三足鼎立之勢
C.表中的經濟現象有力地沖擊了兩極格局
D.歐、日經濟的發展威脅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6. “作為晚清狀元,張謇提出‘父教育,母實業’的思想,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張謇的企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迅速發展,但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就開始每況愈下了。”以下對張謇事業興衰的理解中,不正確的是( )
A.張謇提出的“父教育,母實業”思想體現了他發展經濟與重視人才并舉的思想
B.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有利于張謇企業的迅速發展
C.抵制日貨,提倡田貨的群眾運動為張謇企業的發展開拓了空間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的簽訂是張謇企業迅速衰落的直接原因
7.下表是1944年10月9日蘇聯統帥斯大林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對巴爾干半島戰后控制權的劃分方案。對此解讀準確的是( )
希臘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
蘇聯
10%
50%
50%
75%
90%
英國(美國參與)
90%
50%
50%
25%
10%
A.蘇聯擁有對巴爾干半島的絕對控制權 B.大國重新劃分勢力范圍
C.巴爾干半島成為“冷戰”的橋頭堡 D.兩極格局下雙方勢均力敵
8.《史記》中 “法令出一”,“別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點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縣制
9. 1991年12月25日晚,那面為幾代蘇聯人熟睹的鐮刀錘子紅旗悄然降下,一面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聯邦國旗升到了克里姆林宮上空,蘇聯不復存在。蘇聯解體后,世界政治格局走向了
A、兩極歌劇 B、單極格局 C、多極化趨勢 D、全球化趨勢
10.英國君主立憲制國家確立以后,在世界的另一地區也發生了革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曾這樣評價說:“這一革命的發生不是由于任何現存國家中的力量的變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個新地區,出現了一個新的類型的新國家。”材料中“新的類型的新國家”指
A.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實現共和的國家 B.擺脫羅馬天主教會控制的國家
C.將啟蒙思想家主張變為現實的國家 D.將代議制政體變成現實的國家
11.憲政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關于三部憲法的表述,完全正確的是( )
名 稱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頒布時間
1787年頒布
1870年頒布
1954年頒布
制定機構
國會制定
國民議會制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特 點
體現三權分立原則
體現議會至上的原則
體現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
評 價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
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
標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
A.頒布時間 B.制定機構 C.特 點 D.評 價
12.空想社會主義對未來理想社會提出的美妙設想包括( )
①實行統一的社會生產 ②消滅城鄉差別
③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④解放婦女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古往今來,無論是東方古國,或是西方近代國家,都以建章立制來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管轄。下列具有此類性質的文獻和制度是
①秦漢郡縣制 ②“十二銅表法”
③英國《權利法案》 ④美國《1787年憲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在論及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時,鄧小平曾說:“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為避免上述弊端的出現,黨和政府主要著重于( )
A.徹底批判封建思想 B.完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
C.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D.實現國民經濟的現代化
15.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論斷,是在( )
A.秋收起義期間 B.長征途中
C.解放戰爭初期 D.新中國建立初期
16. 1938年4月,中國飛行員陳懷民在武漢空戰中與日軍飛行員高橋憲一同歸于盡。隨后,陳懷民的妹妹致信高橋的妻子美惠子:陳懷民猛撞高橋的飛機,不是發泄對高橋的私仇,而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力量之間的較量。同時表示,她們一家對美惠子沒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夠友愛地握手。此事
①發生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 ②反映了正面戰場的英勇抗戰
③說明兩國人民深受戰爭之害 ④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1912年在南京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把西方政治學說與中國當時實際結合起來的舉措是( )
A.宣布主權在民 B.規定國民權利 C.實行三權分立 D.實行責任內閣
18.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勛爵“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的觀點普遍被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所認同,為避免“絕對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西方政治家們采取的措施是(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滅私有制,實現社會平等
C.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建立分權制衡民主制度
19.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對國際關系的影響主要有( )
①推動民族解放運動的深入發展
②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
③改變了超級大國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
④沖擊兩極格局,使之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008年10月8日,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日內瓦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2008—2009》,中國排名首次躋身30強,并且繼續領跑“金磚四國”。“金磚四國”是2003年美國高盛公司將巴兩、俄羅斯、印度和中國4國的英文名首個字母連綴起來,制造了一個響亮的名稱BRIC(與磚的英文“Brick”發音相同)而得名。對以上材料的理解中,無關的是
A.巴西、印度和中國是多極化中的重要力量
B.中國將隨著國力的增強可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C.俄羅斯正走出低谷,發展潛力不可低估
D.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使世界越來越動蕩不安
21.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禮崩樂壞。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盟約的第一條是:“毋以妾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維護母系家長的地位
C.維護宗法制度 D.規范諸侯們的婚姻
22.右圖是一幅西洋漫畫,描述了列強任意宰割中國領土的現象。中國最終并沒有被列強“吃”掉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
B.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
C.清王朝的奮抗爭
D.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興起
23.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而站而跪,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 )
A.中央對官員的管理日益加強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
C.等級制度越來越嚴格 D.皇權的不斷加強
24.右圖為1971年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來的照片。標題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國人認為“The Chinese are coming”的主要依據是( )
A.中美關系開始步入正常化 B.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25.蘇聯為對抗北約而建立的政治軍事組織是( )
A.華沙條約組織 B.九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C.經濟互助委員會 D.社會主義陣營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
26. (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必須在聯合起來的歐洲建立一個第三種力量。這種力量雖然遠不如這兩個國家那樣強大,但是它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潛在的分歧發展成為嚴重的緊張局勢,在面臨這種威脅時,為了維持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舉足輕重的砝碼。
——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
材料二 20世紀70年代初,法國總統蓬皮杜在歐洲共同體首腦會議上宣布,“歐洲必須用一個聲音說話”,“西歐絕不能脫離美國”,“然而,歐洲也必須保持其為獨立的實體”。美國不得不承認西歐的伙伴地位,表示“決心用一種新的彬彬有禮的態度來很好地傾聽北約伙伴的意見”,并把1973年定為“歐洲年”以示對西歐的重視。
——岳麓版《政治文明的歷程》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4分)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說明二戰后到70年代美歐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
(3)這種變化對國際政治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
27.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馬克思、思格斯曾預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還會到來,無產階級將獲得最終勝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寫道:“歷史表明,我們以及所有和我們有同樣想法的人,都是不對的。歷史清楚地表明,當時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的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試結合19世紀50、60年代歐洲大陸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質,闡述對恩格斯這一結論的理解。恩格斯觀察歷史的主要著眼點是什么?對原先的結論進行修正,說明了什么?
28. (20分)民主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為近代中國的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無私奉獻的一生,是為實現國家統一、振興中華而殫精竭慮的一生。
——胡錦濤《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1)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孫中山先生為爭取近代中國的民主自由作出了哪些貢獻和努力?(14分)
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
(2)根據材料二,說明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建設成就。(4分)20世紀90年代,中共完善民主制度的典型做法是什么?(2分)

2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
材料二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材料三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大國……在世界歷史中,特別是與其他古國相比,是一個十分罕見的現象。這其中有地理的、經濟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制度,也是這個多民族的千年古國得以始終維持統一的重要原因。
——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請回答問題: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誰?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績?
(2)請分別寫出秦朝、元朝為加強中央集權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實施,有什么共同的積極作用?
30.(2010年9月安徽百校論壇高三聯考27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共產黨之占領臺灣,勢將直接威脅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脅在該區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動的美國部隊。因此,本人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防止對臺灣之任何進攻。
——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聲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過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七億五千萬人 民的參加,是不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面采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的比較正常的關系敞開門戶。
——美國總統尼克松關于計劃訪問北京的談話(1971年5月)
材料三 近年來中美關系大事摘錄
2001年4月1日,美國海軍偵察機在中國海南沿海空域撞毀我軍用飛機,導致飛行員王偉失蹤。我國政府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
2001年12月27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命令,正式宣布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國政府通知國會,計劃向臺灣出售總值達64億美元的武器,中國政府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2010年4月13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同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會見,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達成共識。
(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中美關系呈現出怎樣的基本特征?(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70年代美國“為兩國之間的比較正常的關系敞開門戶”而采取的行動,并簡述其對國際局勢產生的影響。(4分)
(3)根據材料三指出,近年來中美關系表現出怎樣的態勢?(2分)反映了當今國際形勢具有什么特點?(2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解析:作者認為中共如果不和國民黨合作,干的會很糟,國共合作后,如果中共早有合作破裂的準備,會干的更好,故B的說法最符合題意。
2.B??????
解析:本則材料選自人教版必修一“學思之窗”,秦始皇對于丞相車騎很多,認為不是好事,原因是:秦始皇認為皇帝獨尊、皇權至上;丞相作為百官之首,排場過大,有損皇帝的權威。這則故事反映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事無巨細,皇帝獨裁;秦始皇猜忌、殘暴的個性。本題選①②③項,第④項“副丞相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材料中無體現。
3.D??????4.B??????5.A??????
解析:考查二戰后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經濟決定政治,經濟的多元化推動了政治多極化。從圖表中可知,歐共體、日本經濟力量增強,與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美國是呈現下降的趨勢。BCD都分析正確,而A項中福利政策的實施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材料并無體現。
6.D??????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簽訂于1946年,而張謇的企業在20年代中期便每況愈下,選擇D項。
7.B??????
解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據題干中“戰后控制權“一句分析,表中是大國劃分勢力范圍的體現。從表中分析,蘇聯和英國的控制權屬于各占一半,A項說法錯誤。冷戰開始的標志是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提出,與題目中1944年的時間不同,排除C項。二戰結束后形成的兩極格局,D項與此史實不符。
8.B??????9.C??????10.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中等難度題。本題可運用排除法。“新的類型的新國家”是指當時世界上還沒有在其它任何地方建立起來的類型國家。宗教改革后,歐洲很多國家都已擺脫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B錯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通過《權利法案》,英國成功的實踐了啟蒙思想,成為代議制國家,C、D可排除。只有A項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實現共和的國家在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后沒有出現,故選A。
11.C??????
解析:《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布時間是1875年,故A錯誤;《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是制憲會議制定,故B不正確;《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標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故D不正確。
12.D??????13.B??????
解析:本題涉及通過制度、法律來強化中央對地方管轄的有秦漢郡縣制和美國《1787年憲法》。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郡守和縣令,縣長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通過郡縣制,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如征稅、募兵、發行錢幣、宣布對外和戰以及使用武力恢復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權,以發揮地方的積極性,避免過度集權的弊端。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②③兩項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羅馬《十二銅表法》公元前5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制定,使貴族對法律的隨意解釋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護。1689年英國的《權利法案》使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冶”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14.B??????15.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能力,根據課文內容即可得出答案。
16.C??????
解析:本題通過中國飛行員陳懷民這一材料考查了抗戰相關知識點。判斷各選項,第①項可直接排除,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始于1938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和武漢。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①表述錯誤;武漢空戰屬于正面戰場組織的武漢會戰的組成部分,②表述正確。其他各項說法充分反映了材料所體現的信息,本題選C項。
17.D??????
解析:所謂“中國當時實際”指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給袁世凱。但對其又不放心,所以特別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國家權力重心在內閣不在總統,想以此來限制袁世凱。很可惜的是此招被袁世凱看破,上臺后很快就破壞了責任內閣制,去掉了自己頭上的緊箍咒。
18.D??????
解析:考查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絕對權力”,權力的過分集中,因此,正確選項為D。
19.D??????
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還是兩極格局,因此無法改變級大國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排除帶有③的選項。
20.D??????
解析: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材料中四國是多極化中的重要力量,沖擊了美國霸權主義,因此D說法錯誤。
21.C??????
解析: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即正妻生的長子。材料中“毋以妾為妻”正反映了當時諸侯希望極力維護宗法制。
22.A??????
解析:甲午戰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但由于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使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破滅。
23.D??????
解析:依據材料中有效信息“三公坐而論道”、“在皇帝面前無坐處”、“到了明代……得跪著說話”,可知在君權和相權的斗爭中,皇權得到不斷加強。
24.B??????
解析:解題關鍵有兩個:一是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二是理解的中文含義“中國來了”。
25.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
二、非選擇題
26.(1)二戰后初期,西歐的國際地位下降,受到美國的控制和蘇聯的威脅;西歐國家只有聯合起來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與發展。(4分) (2)從美國控制西歐到平等的伙伴關系(3分)動搖了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 (3分)
27.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迅速的發展。但是,俄國的農奴制度、德意志和意大利政治分裂的局面仍然是嚴重的障礙。因此,導致了俄國廢除農奴制度、意大利統一、德意志統一,這些事件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運動。這表明,那時歷史運動所要解決的主要課題,是為資本主義繼續發展掃清障礙,而不是鏟除資本主義本身。恩格斯的結論完全符合實際情況,是正確的。恩格斯著眼于生產力的發展,觀察和分析了歷史的演進。恩格斯修改原先的結論說明,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也說明恩格斯堅持以實事求是、修正錯誤的科學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學說。
28.(1)通過暴力方式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余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4分)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獨裁專制的君權,賦予國民自由權利;(4分)面對北洋軍閥的獨裁復辟,領導捍衛民主共和的斗爭;(2分)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促進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開展。(4分) (2)中國共產黨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并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行使權力。(4分)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2分)
29.(1)秦始皇贏政。統一六國。(2)秦朝:郡縣制度。元朝:行省制度。共同作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對后世影響深遠。
30.(1)特征:對抗。(2分)原因:意識形態的矛盾;國家利益的沖突。(2分) (2)行動:1971年基辛格訪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并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 1979年,美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2分,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 ???? 影響:有利于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緩解了世界緊張的局勢(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2分) (3)態勢:合作與沖突交織。(2分)國際形勢:和平與動蕩、緩和與緊張并存。(2分)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地理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小題)
讀“影響服裝廠、鋼鐵廠、面包廠、煉鋁廠布局因素示意圖”, 回答下列問題。
1.面包廠是( )
A.X
B.Y
C. Z
D.W
2.鋼鐵廠是( )
A.X
B.Y
C.Z
D.W
3.關于天體系統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一個星座就是一個天體系統
B.天體之間互相吸引和繞轉而形成天體系統
C.總星系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
D.地月系的中心天體是地球
右圖為某城市一住宅區房屋建筑示意圖。
4.對該城市所在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勢低平,氣候溫濕,屬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B.喀斯特地貌廣布,流水侵蝕強烈
C.深居內陸氣候干旱
D.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
5.當第Ⅱ幢上午陽光被第Ⅲ幢房屋嚴重遮擋時節,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開羅正值多雨季節 B.哈爾濱的冰雕藝術節正拉開帷幕
C.我國的低溫中心在青藏高原 D.南極臭氧空洞達一年中的最大值
6.當該區小房屋陰影為一年中最短時,北京地方時應是( )
A.3月21日13時08分 B.6月22日13時24分
C.6月22日13時08分 D.6月22日12時52分
7.右圖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某日的太陽運動路徑,此地的緯度是( )
A.23°26′N???
B.50°N???
C.30°N????
D.20°N
請回答8-10題:右圖為北京時間上午7點時的光照圖,弧ABC為晨昏線,讀圖回答。
8.此時太陽直射在( )
A.10°N, 75°W
B.23.5°N,75°E
C.10°S,15°E
D.23.5°S,165°W
9.此時
A.北極圈內極晝范圍不斷擴大( )
B.地球公轉線速度將逐漸加快
C.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將逐漸變大
D.北印度洋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10.圖中a處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請回答11-12題:讀歐洲某月等溫線分布圖。
11.關于圖中相關信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此時正值冬季
B.此時正值夏季
C.莫斯科與巴黎此時氣溫最大溫差T可能是16℃D.圖中南部海域沿岸正值少雨季節
12.影響圖中方框內所示地區等溫線大體走向的主導因素是( )
A.太陽輻射與河流分布
B.山脈走向與海拔高度
C.火氣環流與洋流分布
D.海陸分布與地形地貌
請回答13-14題:讀沿20°W所作的海洋剖面等鹽度(‰)線分布圖。
13.①點鹽度比同一深度南北兩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處副熱帶海區,蒸發旺盛
B.地處海盆,鹽類物質下沉
C.受地中海底層海水外流影響
D.受紅海底層海水外流影響
14.下列洋流中流經該剖面表層的是( )
A.阿拉斯加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東澳大利亞暖流
D.加利福尼亞寒流
請回答15-17題:陜西是我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2002年某果業公司與當地農民簽訂了生產收購300噸符合歐洲人口味的“粉紅女士”優質蘋果的合同,出口歐洲市場,但由于當地農民在生產管理中因蘋果套袋、噴施高毒農藥、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導致蘋果著色、果體大小、農藥殘留量超標、酸度不夠,致使合同只完成了20噸的出口訂單。
15.該果業公司生產收購“粉紅女士”蘋果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市場需求 ②消費習慣 ③環境條件優越 ④勞動力經驗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陜西蘋果出口到歐洲市場,主要得益于( )
①歐洲市場需要陜西蘋果②交通技術的進步③保鮮技術的發展④蘋果生產成本低、品質優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上述現象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果業公司要加強生產中的技術指導 ②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③發展交通和冷藏、保鮮技術 ④尋找新的出口對象,擴大貿易范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下列關于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影響的敘述,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全球各地的氣溫持續上升
B.我國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國西部山地冰雪總量減少
請回答19-20題:讀圖:
19.能正確反映華北地區土壤含鹽量變化規律的曲線是( )
A.甲曲線
B.乙曲線
C.丙曲線
D.丁曲線
20.該地地下水位最低值形成的原因是( )
A.工業用水量大
B.農業生產用水量大
C.沙性土壤,滲漏嚴重
D.伏旱嚴重,降水少
請回答21-23題:咸潮,又稱咸潮上溯、鹽水入侵,內河含鹽量超過一定標準,水體變咸即形成咸潮,近年來由于某些河口三角洲地區咸潮問題凸現,受到廣泛關注。
21.咸潮發生時,長江口以東海區海水的實際鹽度在圖7內的四條線中最有可能是( )
A.a
B.b
C.c
D.d
22.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最不容易發生咸潮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以下描述中,可能為珠江口咸潮成因的是( )
①南粵大地的干旱 ②珠江流域內水庫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業生產排放出大量的
溫室氣體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漸恢復 ④天文潮水的頂托作用 ⑤作為城市水源的河水用量增加 ⑥離岸風的吹拂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③
24.關于海洋環境污染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海洋污染物絕大部分來源于陸地上的生產過程
B.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出的廢棄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C.污染物進入海洋,超過海洋的自凈能力就有可能產生海洋污染
D.沿海核電站的正常運轉,不會產生任何形式的海洋污染
請回答25-26題:(17-18)讀圖:

25.圖示制糖廠應接近( )
A.消費市場
B.原料產地
C.能源基地
D.科研院所
26.下列環境問題的形成與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有關的是( )
A.酸雨
B.土地鹽堿化
C.全球變暖
D.臭氧層空洞
請回答27-28題:近年來,人類探索太空熱情空前高漲,研究的新成果與新進展令人振奮。
27.2007年4月,美國宇航局發表了太空探測器拍攝到的太陽三維圖像。這是人類首次從三維視角觀測太陽活動。目前,人們對太陽活動的正確認識之一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時耀斑也頻繁爆發
B.太陽活動會引發極光、流星雨、磁暴
C.太陽風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D.光球層到日冕層依次出現黑子、太陽風、耀斑
28.據報道,我國將在南極冰蓋最高點建立天文臺,該地進行文觀測的優勢是( )
A.極晝時間長
B.極夜時間長
C.空氣稀薄、干燥
D.海拔高,離太陽近
請回答29-30題:(34-35)材料一:2006年10月9日,朝鮮在全世界的一片驚愕和震驚中,于當地時間9日上午10,點36分(北京時間9日9點36分)在位于吉州附近的郡豐溪里以東30公里,距朝鮮發射“大浦洞Ⅱ”號導彈的發射場西北方向的一座360米高的山的地下進行第一次核試驗。
材料二:2006年10月11早晨,美國和日本官員們為一條假消息繃緊神經。當天早些時候,日本媒體報道說,日本政府得到情報,朝鮮地下出現異常震動,有關部門正在監測是否為朝鮮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上述消息很快被證明是一場虛驚,原來是日本11日晨發生了一次地震。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
29.下面四幅圖中能反映朝鮮進行第一次核試驗的時間的是( )
30.朝鮮核試驗進行的那一刻,美國華盛頓大部分地區(西五區)正是日落后3小時左右,試問這一天當地的晝長大約是( )
A10小時
B.11小時
C.12小時
D.13小時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6小題)
31.讀澳大利亞小麥——牧羊混合經營生態模式(圖十六),完成問題。
(1)混合農業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互結合、兼而有之的綜合性農業。它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州和非洲的_________,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此外,我國_______________地區的基塘生產也屬混合農業的范疇。
(2)將麥田、秸稈、綿羊、羊糞、牧草、牧場填寫在對應字母的后面,使“小麥——牧羊混合經營生態模式”成立。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
(3)該農業方式的優點:①農場內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種植業和放牧業兩種生產方式,在時間上可以做到忙、閑錯開,這樣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農場主可根據政府的農產品政策和市場需求,決定種植與放牧的規模,__________________比較穩定。
32. 讀圖已知甲圖中所示地區位于我國濕潤區某地,ab=ac=4Km,回答以下問題:
?
(1)河流流過陡崖時,最容易觀察到的地理現象是:( )????
A. 沖積扇??? ????
B. U形谷
C. 喀斯特溶洞???
D. 瀑布
(2)該河流補給類型主要為:( )
A. 雨水補給?????
B. 地下水補給
C. 冰雪融水補給?
D. 湖泊水補給
其徑流量變化隨___________的變化而變化。
(3)在 ① 處修建水庫大壩后,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圖中,①是電子工業區,周圍有眾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區。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電子工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許多與石油化工企業有生產聯系的廠家紛紛集聚在石油化工區,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圖中③處布局鋼鐵廠,是否合理? 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圖中④處建自來水廠,是否合理? 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為了保護城市環境,處于石油化工區與主城區間的P帶應設置__________。
34.圖6為北京時間某日2時的全球大陽高度等值線圖,圖中150N緯線與BAC垂直相交于A點,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相對于該圖所示情況的判斷,錯誤的是_____
A. 中心點A表示太陽直射點
B.最大圓圈是晨昏圈
C.BC兩地經度相同
D.圖示半球是晝半球
(2)寫出C點的地理坐標_________________。該日C點的晝長為_______小時。
(3)寫出B點的地理坐標_________________。該日B點的晝長為___________小時。
(4)流經E附近海域的洋流是______,該洋流流經的著名海峽是___________。
(5)圖示季節D地的景觀特征是__________,D地區近年來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該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5.讀圖19和圖20,回答下列問題。
(1)圖19為_______鋒示意圖,其中A為_______氣團。
(2)圖19的C、D、E三地中,氣溫最高的是_______地,氣壓最高的是_______地。
(3)圖20所示造成上海市氣溫、氣壓明顯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氣象災害,下面四幅圖中能反映其源地近地面氣流狀況的是______________(選擇填空)。
A B C D
(4)根據圖20分析上海市受該天氣系統影響前后天氣的變化情況。
(5)下列選項中,與上海經歷的天氣變化有關的是_______(選擇填空)。
A.上海遭受特大風暴潮襲擊 B.交通狀況正常未受天氣變化影響
C.城市用電、用氣量減少 D.電風扇熱銷
E.病蟲害減少,有利于來年農作物生長
(6)圖19和圖20所示天氣系統的共同特點有_______(選擇填空)。
A.冷空氣均在鋒面以下 B.鋒面均向暖空氣一側移動
C.過境后天氣均轉陰 D. 都帶來大風、降溫等劇烈的天氣變化
36.讀我國某區域圖和有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和法國有關專家經過考察,發現寧夏北部、賀蘭山東麓地區的小氣候十分適合優質葡萄的生長。寧夏人民經過幾年的辛勤勞動,3萬畝葡萄基地和防護林的建設一起完成。他們引進法國優質葡萄品種、意大利的設備,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生產葡萄酒,現已開始銷往歐洲、香港等地區。
(1)寧夏平原與法國的葡萄種植區相比,在氣候方面,前者為__________氣候,法國以______氣候為主(以上兩空請從下圖A~D中選擇,填字母)。葡萄種植區主要在法國的 部。
2006年3月,河流在P地突然決堤泛濫,其原因是發生了___________。
(2)Q地區冬季氣溫比同緯度附近地區的氣溫_________(高、低),這主要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寧夏平原農業開發強度超過自然承載力,將可能會引發哪些環境問題?
(4)下列水電站屬于寧夏的是( )
A.青銅峽 B.小浪底 C.劉家峽 D.二灘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D??????2.A??????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的影響因素與區位選擇,意在考查讀圖分析、綜合判斷能力。掌握此類正三角形坐標圖的讀圖要領至關重要,讀圖時,可以圖中點為起點,做與三角邊平行的直線,直線指向處即為該邊事物的數值。需要注意的是,從坐標來看,數值向左增大,則向左做底邊平行線,向右增大則向右作底邊平行線。面包廠屬于市場指向型,可在圖中四點上做向左指向市場的平行線,會發現W點比重最高,所以為W點,選D。鋼鐵廠需原料較多,原料占比重大,應為X點,選A。
3.A??????
解析:本題考查天體系統的概念。意在考查天體系統的理解能力。天體之間互相吸引和繞轉而形成天體系統。一個星座沒有相互吸引繞轉關系。
4.B??????5.C??????6.D??????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南方地區、地方時”的知識點,意在考查區域定位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圖知,該地地處25°N,103°E,是我國云貴高原地區,喀斯特地貌廣布,流水侵蝕強烈。當第Ⅱ幢上午陽光被第Ⅲ幢房屋嚴重遮擋時,處于北半球夏半年。開羅為地中海氣候,此時炎熱干燥。哈爾濱的冰雕藝術節應在北半球冬季。夏季,我國的低溫中心在青藏高原。南極臭氧空洞主要形成于南半球春季(6—9月)。當該區小房屋陰影為一年中最短時,即為夏至日中午12時,北京(116°E)地方時為12時52分,所以選C。
7.C??????
解析:
8.A??????9.D??????10.A??????
解析:本題考查地球的運動和主要的氣候類型的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讀圖能力。通過讀圖中經度可知,地球呈逆時針方向運轉,且晨昏線與80°N相切,80°N以北出現極晝。解題是一定要考慮太陽直射點此時南北都有移動的可能。
11.A??????12.C??????
解析:本題考查分布圖的判讀,氣候形成的因子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從圖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成因的能力。第1小題,觀察四個選項,A、B兩個選項為對立面,答案肯定為兩者之一。溫度小于0°,因此是冬季,選A。第二小題,等溫線走向與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環流有關,因此選C。
13.A??????14.B??????
解析:考查海水的溫度和鹽度;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世界大洋表層鹽度的分布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區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①點位于副熱帶海區,蒸發旺盛,所以鹽度較高。沿20°W的海洋有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流經該區的洋流為北大西洋暖流。
15.A??????16.B??????17.A??????
解析:此題考查農業的區位因素及其變化。意在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粉紅女士”蘋果能夠出口到國外,得益于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但出口沒有完成任務,主要是技術條件差和農藥污染嚴重導致,應對癥下藥,加強技術指導和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18.D??????
解析:本題考查“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的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于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全面的理解。全球變暖的后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19.B??????20.B??????
解析:本題考查華北區位特點。考查學生對華北土地鹽堿化的了解和掌握。 題1,要分析出曲線代表土壤鹽堿化變化,就要先知道華北土壤鹽堿化季風的變化。 華北地區春季因為蒸發旺盛,土壤鹽度升高。夏季時候降水充足,土壤鹽度降低。 所以分析圖,可以看到春季鹽度高,夏季鹽度低的是乙。 題2,分析地下水位低原因,地下水的使用大,補給少,才可能降低。一方面補給地下水的地表水使用大且蒸發旺盛,無法充分補給地下水,另一方面地面生產活動對地下水的采取大,所以地下水位降低。華北地區缺水嚴重,農業生產缺水。 選擇A,工業用水大,不正確,華北地區農業生產大,工業分布在環渤海地區。 選擇C,華北地區是堿性土壤。 選擇D,伏旱發生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
21.A??????22.B??????23.C??????
解析:該題關鍵在于通過對咸潮發生,影響的具體了解進行分析。咸潮是由于海水鹽度過大形成。季節和河流淡水對海洋鹽度影響大。 題1,圖中鹽度線均是15°,故a靠近河流入海口說明鹽度增加。 題2,咸潮發生時候,是河流水量少,對河流稀釋作用小,故夏季時候我國河流汛期大,對河流稀釋作用大,咸潮不易發生。 題3,咸潮發生時候淡水減少,河流水量少,故干旱會造成淡水減少,城市用水同理也會。而天文現象潮汐會增加海水,海水增加鹽度增加。水庫的泄洪會增加淡水稀釋海水。
24.D??????
解析:本題考查海洋污染,意在考查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沿海核電站排放的廢熱水,對海洋生物也會產生影響。本題選D。
25.B??????26.C??????
解析:本題考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等知識點,意在考查讀圖析圖能力、運用所學分析問題能力。1小題中,可看出制糖廠靠近甘蔗園,為原料指向型布局。本題選B。2小題中,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加劇環境變暖。本題選C。
27.A??????28.C??????
解析:本題考查太陽活動影響地球,旨在考查學生對太陽黑子對地球影響的分析。1題黑子增多增大時耀斑也頻繁爆發,A對,太陽活動不會引發流星雨,B錯,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C錯,光球層到日冕層依次出現黑子、耀斑、太陽風,D錯。選A。2題南極冰蓋最高點建立天文臺,主要是利用其空氣稀薄,干燥,無云,有利于天文觀測,C對,極晝極夜時間長,北極也有,AB不符,海拔高,珠峰上更高,D也不符。
29.C??????30.B??????
解析:本題考查地球的運動、時區和區時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讀圖能力、計算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讀圖可知A圖朝鮮當地時間為夜晚,B圖為9時左右,C圖為10時左右,D圖為14時左右。根據區時公式計算可知朝鮮核試驗進行的那一刻西五區為20時36分,已日落后3小時左右,所以華盛頓日落時間為17時36分左右,所以晝長大約11時。
二、綜合題
31.(1) 種植業和畜牧業? ,非洲的南非 ,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 (2)a 麥田 ,b 秸稈 ,c 綿羊 ,d 羊糞 ,e 牧場 ,f? 牧草 。 (3)農業生態系統;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農活; 經濟收入比較穩定。
32.(1)D (2)A 降水量 (3) 調節徑流量
33.(1) 知識、技術?? (2) 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獲得規模效益;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協作;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 (3) 不合理????? 鋼鐵廠污染大氣,隨著風向,會污染城區,應放在盛行風向的下風向 (4) 合理???? 河流上游,水質最好 (5) 綠化帶
34.(1)C?? (2)75°S,90°W? 0 (3)75°N,90°E? 24 (4)西風漂流? 德雷克海峽 (5)熱帶草原? 土地荒漠化? 人口增長過快,濫墾濫伐,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導致該地草原退化。
35.(1)暖? 暖 (2)C? E (3)寒潮? B (4)過境前:氣溫高,氣壓低,天氣晴朗???? 過境時:大風、降溫、降水??? 過境后:氣溫低、氣壓高、天氣晴朗 (5)E(6)A
36.(1)C、B、南部,凌汛 (2) 高? Q地位于賀蘭山東麓,為冬季風的背風坡,(地形阻擋了冬季風) (3)土壤的次生鹽堿化;土地荒漠化;加重下游缺水或斷流。 (4)A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政治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
1.當前我國節能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十一五”規劃確定了節能減排的兩項約束性指標:到201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將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要完成這兩項目標必須要 ( )
A.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B.禁止高耗能產業發展,放緩經濟增速
C.大力發展第一、三產業,限制第二產業發展
D.依靠科技、自主創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2.因涉嫌含有致癌物質蘇丹紅IV號,“紅心”鴨蛋被暫停銷售,這里的“紅心鴨蛋”
A.有使用價值但沒有價值
B.有價值但沒有使用價值
C.既有使用價值也有價值
D.既無使用價值也無價值
3.有人說,金融危機讓美國輕傷,歐洲重傷,中國內傷。這表明: ( )
A.資本全球化流動讓世界各國形成了經濟共同體
B.金融危機降低了國際分工的水平
C.經濟全球化只對發展中國家有影響
D.經濟全球化使一國的經濟波動殃及他國
4.下列關于人民代表大會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行政機關
C.全國人大有立法權、監督權、任免權和決定權
D.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
5.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和信息產業部達成協議,同意電信用戶繳費信息接入個人誠信系統,今后不繳電話費將直接影響個人信用。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 ( )
A.是發揮市場作用的前提 B.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C.有利于消除市場固有的弊端 D.有利于發揮宏觀調控的基礎性作用
6.為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強地方安排配套資金和擴大政府投資的能力,國務院同意地方發行債券。2009年3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債券(一期)發行。與其他債券相比,政府債券( )
①信用度高,風險最小,安全性最好 ②以政府的稅收作為還本付息的保證
③收益率最高 ④流通性強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7.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從根本上說是由( )
A.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
B.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規律決定的
C.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決定的
D.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決定的
8.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在這些收入中,屬于按資本要素分配的是:( )
①銀行存款所獲得的利息
②外企員工的工資收入
③購買股票所獲得的股息
④轉讓專利技術獲得的收入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后,越來越多地區的農民群眾直接投票選舉村委會干部,實現了“自己的干部自己選,自己的事情自己管”。這表明( )
A..國家賦予人民群眾直接行使國家權力的權利
B.國家以法律保障村民行使民主自治管理的權利
C.村民民主自治管理不受制約,自己的事自己管
D.公民基本民主權利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得到實現
10.某“80后”業余作家發表一部小說,獲得稿酬一萬元。此作家的稿酬屬于(  )
A.按勞分配所得的收入
B.個體勞動經營所得的收入
C.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知識創新的獎勵收入
11.隨著嫦娥二號10月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國的探月二期工程揭開序幕。10月8日,嫦娥二號成功實施第二次近月制動,為衛星進入工作軌道做好了準備。嫦娥二號的發射成功給我們這樣的思考:
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②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③人類已經征服了宇宙
④我國在太空大戰中處于霸主地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  )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②人民在普選基礎上選舉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 ③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 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政權的組織形式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中美聯合聲明》指出,雙方強調各國及各國人民都有權選擇自身發展道路;各國應相互尊重對方對于發展模式的選擇。這說明主權國家享有的基本權利有( )
①獨立權 ②平等權 ③自衛權 ④管轄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為應對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2008年8月以來,中央三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下列對出口退稅認識正確的是( )
A.個別企業以虛報出口貨物數量騙取國家出口退稅屬偷稅行為
B.出口退稅在鼓勵外貿出口、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C.出口退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D.出口退稅有利于避免對同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
15.(2008年江蘇9)2007年7月,國務院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并將在3年內全面推開。這表明政府在履行( )
A.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
B.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C.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D.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
16.公示制是在擬任人選經過組織考查并確定了擬任職務后,再向社會公布;而預告制是考查對象在組織考查之前,就向社會公布,并且將考查的各個進程都提前預告,公之于眾,以便 征求群眾意見。實行預告制有利于( )
①從機制上保證選用干部置于群眾監督之下
②公民行使干部任免權
③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用人失誤
④激發廣大群眾參與政治、行使監督權的熱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據民政部的不完全統計。2005-一-2007年,全國村民平均參選率約為90.7%,在山東沂水縣,2007年約有5萬名外出務工的農民回鄉投票選村官。村民踴躍參加選舉的現象說明
A.村民在行使自己最基本的民主權利 B.村民對基層政權組織的重視
C.村民民主意識的增強 D.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已經完善
18.假如國家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2000元上調至3000元,其他條件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月收入3000以下的所有居民應繳個人所得稅減少
B.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沒有得到實惠
C.居民整體可支配收入增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1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必須堅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不能削弱和放棄人民民主專政。之所以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因為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
A.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唯一保證 B.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C.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保證 D.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力量
20.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從無到有,覆蓋廣大城鄉居民。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對象、社會保障收入的來源分別是:
A.國家 社會成員 消費基金 B.政府 社會成員 積累基金
C.社會成員 全體勞動者 消費基金 D.國家 全體勞動者 積累基金
21.公民無論以何種方式參與政治生活,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  )
①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③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 ④民主決策與依法行政相結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根據國資委的部署,國有經濟要對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保持絕對控制力。這主要是為了:( )
A.保證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B.限制非公有制企業的過快發展與壯大
C.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
D.保證國有經濟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占支配地位
23.據浙江省外經貿廳統計,截至去年底,浙江省經核準的境外企業和機構達2 980家,繼續位居全國首位;從2002年到2007年,浙江企業境外投資額由0.6億美元提高到6.6億美元,“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加快“走出去”步伐 ( )
①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外資,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②是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我省企業的比較優勢
④意味著我省的對外開放發展到了一個新層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采取了多項措施進一步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有專家建議將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由現行的2 000元提高到3 000元,原則上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認可,可望擇機實行。到時,月薪7 500元的職工實際少繳多少稅款 (  )
附: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率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500元的部分
5
2
超過500元至2 0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2 000元至5 000元的部分
15
4
超過5 000元至20 000元的部分
20
A.725元 B.550元 C.1 000元 D.175元
25.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 ( )
A.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B.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D.振興中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共同奮斗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
26.2010年9月19日,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自“天安”號事件以來朝鮮半島出現的緊張局勢,近一段時間來在中國的積極斡旋下,緊繃的弦出現松動。針對“天安”號事件及朝鮮半島局勢,溫家寶強調,中國是負責任的國家,我們重視韓方和其他國家進行的聯合調查及各方的反應。中方將根據事情的是非曲直,客觀、公正作出判斷,決定立場。中方一貫主張并致力于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反對和譴責任何破壞半島和平穩定的行為。
根據上述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我國在“天安”號事件及朝鮮半島局勢上立場的正確性。
27.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
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對構建和諧社會有什么重要性?
28.2009年2月1日《交強險財產損失“互碰自賠”處理辦法》正式實施。(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茌簡化消費者理賠程序的同時,也給保險公司提出了新的難題。
(1)材料中提到的保險是什么性質的保險?
(2)它有哪些類型、業務和作用?
29.某市五年來城鄉居民生活改善情況
注: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費總支出中所占比重。一般來講恩格爾系數高于59%就認為是絕對貧困。50%-59%之間是溫飽。40%-49%就認為是小康,20%-39%就認為是富裕,20%以下為極度富裕。
(1)圖表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2)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上述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3)上述變化對社會生產的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30.近年來,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出現了“用工荒”,一些企業難以找到所需求的農民工。“用工荒”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材料一
我國東部地區民營企業絕大多數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對農民工的需求很大。我國地區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差異巨大,中西部地區仍將保持一段時間工資相對低廉的優勢,一些東部企業逐漸向中西部擴張。隨著國家中西部地區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企業用工明顯增加。
材料二
材料三
就“用工荒”問題,三位同學各抒己見。小張認為,“用工荒”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一定程度上“慌”了企業,企業和政府都應高度重視。小王認為,“用工荒”與勞動力價格太低有關,企業只要大大提高工資,“用工荒就能引刃而解,企業也沒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則認為,“用工荒”是市場運行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不必大驚小怪。只要讓“看不見的手”繼續發揮作用,“用工荒”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思想政治的有關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⑴分別指出表4、圖14中的經濟信息。
⑵運用勞動和就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分別評析三位同學的觀點。
⑶面對“用工荒”,政府應如何履行其應有的職能?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
解析:節能減排關系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應由以前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主要靠科技技術的創新進步。A不符合題意,B、C說法都是錯誤的,D是正確的。此題考查經濟生活知識,難度容易。
2.D??????
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題中的“紅心鴨蛋”雖然是勞動產品,但被暫停銷售,無法用于交換,所以不是商品。“紅心鴨蛋”不是商品,故沒有價值。“紅心鴨蛋”涉嫌含有致癌物質蘇丹紅IV號,不能食用,故也沒有使用價值。
3.D??????
解析:金融危機讓美國輕傷,歐洲重傷,中國內傷,說的是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對世界經濟的消極影響,根據題意應選D;
4.C??????
解析:A.說法錯誤,應該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說法錯誤,應該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應改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5.B??????
解析:識記性知識
6.D??????
解析:選D。本題考查政府債券與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的區別。國債的收益率低于金融債券、企業債券,③說法錯誤;①②④體現了國債的特點,符合題意。故選D項。
7.C??????
解析:選C。本題考查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原因。基本經濟制度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從根本上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C項符合題意;A項不是根本原因;B、D兩項與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
8.A??????
解析: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①是資本要素,②勞動要素,③是資本要素,④是技術要素,選A。
9.B??????
解析: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依照該法管理自己的事情,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村民自我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10.C??????
解析:作家的稿酬從分配的形式看屬于按生產要素所得的收入,應選C。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圍內;個體勞動所得是個體勞動者運用自己的生產資料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是同個體經濟相適應的分配方式,作家稿酬不屬于個體勞動經營所得;稿酬不屬于獎勵收入。A、B、D與題意不符。
11.B??????
解析:③錯在“已經征服了”;④錯在“處于霸主地位”;選B。
12.A??????
解析:④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性質,不是基本內容,應排除;①②③均符合要求。
13.A??????
解析:主權國家享有的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各國及各國人民都有權選擇自身發展道路體現了獨立權;各國應相互尊重對方對于發展模式的選擇體現了平等權。選A。
14.B??????15.D??????16.B??????17.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村民自治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把握有效信息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本題有一定的難度,做此題需要我們把握題干中“踴躍”兩字,這兩個字可以體現村民民主意識的增強,故選C;A、B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D說法錯誤。
18.C??????
解析:只有月收入在2000—3000元之間的居民應繳的個人所得稅減少,這部分居民得到實惠,所以,AB錯誤;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調會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C正確;稅收屬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D錯誤。本題選C。
19.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作用。選項A說法錯誤,因為在我國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既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還需要一定的物質和法律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只是其中之一。 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保障只能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故選項C錯誤。人民民主專政是一種政治制度,不能說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動力,故選項D錯誤。正確答案為B
20.A??????
解析:社會保障制度是由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貼的一種制度。因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是國家、對象是社會成員,社會保障收入的來源是消費基金。
21.A??????
解析:民主決策與依法行政的主體不是公民,④選項不選,其余三項均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必須遵循的原則。
22.D??????
解析:公有制主體地位的表現: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七大行業都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必須保持國有經濟的絕對控制力,選D。AC不符題意;B錯在“限制”。
23.B??????
解析:此題以浙江省境外企業數和境外投資情況來考查對外開放知識。難度容易。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走出去”是指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根據以上知識,可排除①,選B。
24.B??????
解析:題目考查個人所得稅的計算。起征點為2 000元時,應稅額為7 500元-2 000元=5 500元。應納稅:500×5%+1 500×10%+3 000×15%+500×20%=725元。起征點為3 000元時,應稅額為7 500元-3 000元=4 500元。應納稅:500×5%+1 500×10%+2 500×15%=550元。少繳175元。
25.C??????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政黨制度的相關知識,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故選C。
二、非選擇題
26.①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是主權國家的重要義務,也是聯合國的重要原則。所以,中方一貫主張并致力于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反對和譴責任何破壞半島和平穩定的行為。 ②我國在“天安”號事件及朝鮮半島局勢上立場,符合我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根據事情的是非曲直,客觀、公正作出判斷,符合我國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我國的上述主張有利于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有利于和諧世界的建設。
27.(1)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 (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才能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并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實現社會和諧。
28.(1)材料中提到的交強險指的是商業保險。 (2)商業保險一般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我國商業保險的職能和主要業務是辦理各種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商業保險的作用是把分散的社會資金集中起來,用以補償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為企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穩定提供重要保障。
29.(l)圖表反映了某市五年來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下降,說明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費質量、消費層次提高,消費結構改善,但農村的恩格爾系數大于城鎮,說明城鄉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 (2)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上述變化的根本原因;城鄉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上述變化的直接原因;近年來物價水平較低是上述變化的重要原因。 (3)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日的和動力.消費調節著生產。某市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30.⑴表4顯示,東部地區民工工資高于中西部地區,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區。圖14表明,東部地區吸納了全國外出農民工的絕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下滑。相對于2008年農民工在東部、長三角、珠三角就業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區的比例上升,省外就業比例下降。 ⑵勞動者式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企業招不到工人,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無法結合,不能創造財富,必然影響企業和地區經濟發展。小張的觀點有道理。企業提高工資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用工荒”,但企業不轉變發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續提高工人工資。何況,企業要招到工人,還應為工人提供勞動安全、社會保險等。從根本上講,解決“用工荒”的出路在于東部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小王的觀點不全面。在我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用工荒”是市場運行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現象,市場機制對于“用工荒”的解決有重要作用,但市場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地解決“用工荒”,還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小周的觀點是片面的。 ⑶政府要維護勞動者和企業合法權益,協調企業和職工的關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加強宏觀調控,幫助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推動企業加強文化建設,加強對職工的人文關懷,推動農民工技能培訓,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履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政府還要依法行政,科學民主決策,接受監督,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文科數學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
1.已知=(2,3) , =(,7) ,則在上的投影值為( )
A. B. C. D.
2.如右圖矩形表示集合S,則陰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 B.
C. D.
3.函數的圖象是( )
A. B.
C. D.
4.設,,且,則( )
A. B. C. D.
5.已知a>0,則x0滿足關于x的方程ax=6的充要條件是( )
A. B.
C. D.
6.已知△ABC的三邊長分別為a-2,a,a+2,且它的最大角的正弦值為,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
A. B. C. D.
7.設集合, 都是的含兩個元素的子集,且滿足:對任意的,(,),都有(表示兩個數中的較小者),則的最大值是( )
A.10 B.11 C.12 D.13
8.將函數y=sin(2x+)的圖象經過怎樣的平移后所得的圖象關于點(-,0)中心對稱( )
A.向左平移個單位 B.向左平移個單位
C.向右平移個單位 D.向右平移個單位
9.函數是冪函數,且在時為減函數,則實數的值為( )
A. B. C.2 D.
10.設、滿足約束條件,則目標函數的最大值是 ( )
A.3 B.4 C.6 D.8
11.設[x]表示不超過x的最大整數(如[2]=2, []=1),對于給定的nN*,定義x,則當x時,函數的值域是( )
A. B.
C. D.
12.已知,,為三條不同的直線,,為兩個不同的平面,則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
13.若 –3∈{a–3,2a–1,+1},求實數a的值________。
14.當{a,0,—1}={4,b,0}時,a= ,b= .
15.化簡的結果是 .
16.(2009海南理16)等差數列{}前n項和為。已知+-=0,=38,則m=_______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
17.設集合A={x| },B={x|或}.分別求滿足下列條件的實數m的取值范圍:
(1);
(2).
18.設{an}是由正數組成的等差數列,Sn是其前n項和
(1)若Sn=20,S2n=40,求S3n的值;
(2)若互不相等正整數p,q,m,使得p+q=2m,證明:不等式SpSq<S成立;
(3)是否存在常數k和等差數列{an},使ka-1=S2n-Sn+1恒成立(n∈N*),若存在,試求出常數k和數列{an}的通項公式;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19.已知函數.
①當時,求的最小值;
②若函數在區間上為單調函數,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③當時,不等式恒成立,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20.已知集合只有一個元素,,。
(1)求;
(2)設N是由可取的所有值組成的集合,試判斷N與的關系。
21.已知數列的前項和。
(1)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2)求的最大或最小值。
22.
在△ABC中,a,b,c分別為角A,B,C所對的三邊,
(1) 求角A;
(2) 若BC=2,角B等于x,周長為y,求函數的取值范圍.
月考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2.D??????3.A??????
解析:是偶函數,可排除B、D,由排除C
4.D??????5.C??????
解析: 由于a>0,令函數,此時函數對應的開口向上,當x=時,取得最小值,而x0 滿足關于x的方程ax=b,那么x0 ==,ymin =,那么對于任意的x∈R,都有≥=
6.B??????
解析:先判斷出a+2所對角最大,設為α,則sinα=,∴cosα=. ??? 當cosα=時,由,解得a=0,不合題意. ??? 當cosα=-時,由,解得a=5或a=0(舍去). ??? ∴S= (a-2)·a·sinα=×3×5×=.
7.B??????
解析:含2個元素的子集有15個,但{1,2}、{2,4}、{3,6}只能取一個; {1,3}、{2,6}只能取一個;{2,3}、{4,6}只能取一個, 故滿足條件的兩個元素的集合有11個。
8.C??????
解析:函數y=sin(2x+)的圖象的對稱中心為(-,0),k∈Z,其中 (-,0)最近的對稱中心為(一,0),故函數圖象只需向右平移個單位即可
9.C??????10.C??????11.D??????
解析:當x時,當時, 所以; 當時,當時, 故函數的值域是.
12.D??????
二、填空題
13.a=0或a= -1
14.4???? -1
15.
16.10
三、解答題
17.解:因為A={x| },所以, (1)當 時; ∴m=0? ???? (2)當時,則, ∴或, 得或
18.(1)在等差數列{an }中,Sn ,S2n - Sn ,S3n -S2n ,…成等差數列, ∴Sn +(S3n -S2n )=2(S2n - Sn ) ∴S3n =3 S2n -3 Sn =60 (2)Sp Sq =pq(a1 +ap )(a1 +aq ) =pq[a+a1 (ap +aq )+ap aq ] =pq(a+2a1 am +ap aq )()2 [a+2a1 am +()2 ] =m2 (a+2a1 am +a)=[m(a1 +am )]2 =S (3)設an =pn+q(p,q為常數),則ka-1=kp2 n2 +2kpqn+kq2 -1 Sn+1 =p(n+1)2 +(n+1) S2n =2pn2 +(p+2q)n ∴S2n -Sn+1 =pn2 +n-(p+q), 依題意有kp2 n2 +2kpqn+kq2 -1= pn2 +n-(p+q)對一切正整數n成立, ∴ 由①得,p=0或kp=; 若p=0代入②有q=0,而p=q=0不滿足③, ∴p≠0 由kp=代入②, ∴3q=,q=-代入③得, -1=-(p-),將kp=代入得,∴P=, 解得q=-,k= 故存在常數k=及等差數列an =n-使其滿足題意
19.解:① ?? 當時,,當時, ∴在上單調減,在上單調增 ∴?????????? ②?????? 若在上單調增,則在上恒成立 恒成立 令,,則, ∴???????? 若在上單調減,則在上恒成立 綜上,的取值范圍是:??????? ③恒成立 ??? 當時,不等式顯然成立 當時, 在時恒成立??? 令,即求的最小值 設,,, 且A、B兩點在的圖象上,又∵,,故 ∴,故 即實數的取值范圍為
20.(1)由得,則 由得,則?? ?????????????????????????????? (2)因為集合M只有一個元素,則 當時,方程只有一個實數解,符合題意; 當時, 解得???????????? ,則
21.解:(1) ????????? (2)由,得。 ∴當n=24時, 有最小值:-576
22.解:(Ⅰ)由 ??? 又??? (Ⅱ) 同理: ??? 故,,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物理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
1.平拋物體的運動規律可以概括為兩點:①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②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為了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可做下面的實驗:如圖所示,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A球就水平飛出,同時B球被松開,做自由落體運動,兩球同時落到地面.這個實驗( )
A.只能說明上述規律中的第①條 B.只能說明上述規律中的第②條
C.不能說明上述規律中的任何一條 D.能同時說明上述兩條規律
2.隕石落向地球是因為( )
A.隕石對地球的吸引力遠小于地球對隕石的吸引力,所以隕石才落向地球
B.隕石對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對隕石的引力大小相等,但隕石的質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變運動方向落向地球
C.太陽不再吸引隕石,所以隕石落向地球
D.隕石是受到其他星球斥力作用落向地球的
3.如圖所示,勻強磁場和豎直導軌所在面垂直,金屬棒ab可在導軌上無摩擦滑動,在金屬棒、導軌和電阻組成的閉合回路中,除電阻R外,其余電阻均不計,在ab下滑過程中: ( )
A.由于ab下落時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機械能守恒.
B.ab達到穩定速度前,其減少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電阻R的內能.
C.ab達到穩定速度后,其減少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電阻R的內能.
D.ab達到穩定速度后,安培力不再對ab做功.
4.(2009廣東2)做下列運動的物體,能當作質點處理的是( ) A.自轉中的地球 B.旋轉中的風力發電機葉片 C.在冰面上旋轉的花樣滑冰運動員 D.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5.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剛一開始受到水平拉力作用的瞬間,物體
A.立即獲得加速度,同時獲得速度
B.立即獲得加速度,但速度仍為0
C.立即獲得速度,但加速度仍為0
D.由于受力時間極短,加速度和速度都為。
6.小船在靜水中速度是υ,渡河時船對岸垂直劃行,若行至河中心時,水流速增大,則渡河時間將( )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D.不能判定
7.斜拋運動與平拋運動相比較,相同的是( )
A.都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B.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而斜拋運動是非勻變速曲線運動
C.都是加速度逐漸增大的曲線運動
D.平拋運動是速度一直增大的運動,而斜拋運動是速度一直減小的曲線運動
8.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加速度為2 m/s2,則 ( )
A.物體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該秒初的速度的2倍?
B.物體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該秒初的速度大2 m/s?
C.物體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 m/s?
D.物體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
9.如圖所示,將一臺電視機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桌面對它支持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的重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
B.它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C.它對桌面的壓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這兩個力是同一種性質的力
D.它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的力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速度的變化量越大,速度的變化率一定越大
B.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且又減小時,物體做減速運動
C.速度為正,加速度可能為負
D.速度大,速度變化量一定大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
11.質點在直線A、B、C上作勻變速直線運動(圖2),若在A點時的速度是5m/s,經3s到達B點時速度是14m/s,若再經過4s到達C點,則它到達C點時的速度是______m/s.
12.如圖所示,A、B兩滑環分別套在間距為1m的光滑水平細桿上,A和B的質量之比為1∶3,用一自然長度為1m的輕彈簧將兩環相連,在 A環上作用一沿桿方向的、大小為20N的拉力F,當兩環都沿桿以相同的加速度a運動時,彈簧與桿夾角為53°。(cos53°=0.6)則彈簧的勁度系數為________N/m。若突然撤去拉力F,在撤去拉力F的瞬間,A的加速度為a′,a′與a大小之比為 。
13. 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三個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 s-t圖象,比較前5 s內三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__;比較前 10 s內三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有′____′____′(填“>”“=’“<”)
14.某質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方程為s=10t-2t2(m),則該物體運動的初速度為______,加速度為______,4s內位移為______。
15.在研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將木板傾斜,可使小車牽引紙帶沿斜面下滑.小車拖動紙帶,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如下圖所示.已知打點周期為0.02s.
(1)根據紙帶提供的數據,按要求計算后填寫表格.
實驗數據
分段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時間t(s)
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各段位移x
(×10-2/m)
1.45
2.45
3.55
4.55
5.60
6.65
平均速度
(m/s)
 (2)作出v-t圖象并求出平均加速度.
16.一輛汽車在一條平直公路上行駛,第1s內通過的位移是8m,第2s內通過的位移是20m,第3s內通過的位移是30m,第4s內通過的位移是10m,則汽車在最初2s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中間2s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全部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
17.將一個力傳感器連接到計算機上,我們就可以測量快速變化的力。圖中所示就是用這種方法測得的小滑塊在半球形碗內在豎直平面內來回滑動時,對碗的壓力大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從這條曲線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斷滑塊約每隔 秒經過碗底一次,隨著時間的變化滑塊對碗底的壓力 (填“增大”、“減小”、“不變”或“無法確定”)。
18.(1)如圖甲所示,強強乘電梯速度為0.9(為光速)的宇宙飛船追趕正前方的壯壯,壯壯的飛行速度為0.5,強強向壯壯發出一束光進行聯絡,則壯壯觀測到該光束的傳播速度為 。(填寫選項前的字母)
(A)0.4c (B)0.5c
(C)0.9c (D)1.0c
(2)在時刻,質點A開始做簡諧運動,其振動圖象如
圖乙所示。
質點A振動的周期是 s;時,質點A的運動沿軸的 方向(填“正”或“負”);質點B在波動的傳播方向上與A相距16m,已知波的傳播速度為2m/s,在時,質點B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3)圖丙是北京奧運會期間安置在游泳池底部的照相機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相機的鏡頭豎直向上。照片中,水利方運動館的景象呈限在半徑的圓型范圍內,水面上的運動員手到腳的長度,若已知水的折射率為,請根據運動員的實際身高估算該游泳池的水深,(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
19.一個人站在勻速運動的自動扶梯上,經時間15 s到樓上.若自動扶梯不動,人沿扶梯勻速上樓需要時間30 s.在自動扶梯勻速運動的同時,人也沿扶梯勻速(速度不變)上樓,則人到達樓上所需的時間為多少?
20.在處理紙帶時,為什么常常不從第一個點開始計時?為什么通常要把打5次點的時間作為計時單位?
21.豎直放置的半圓形光滑絕緣管道處在圖所示的勻強磁場中,B=1.1T,管道半徑R=0.8m,其直徑POQ在豎直線上,在管口P處以2m/s的速度水平射入一個帶電小球(可視為質點),其電量為10-4C(g取10m/s2)試求:
⑴小球滑到Q處的速度為多大?
⑵若小球從Q處滑出瞬間,管道對它的彈力正好為零,小球的質量為多少?
22.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放于水平面上,物體上豎直固定一長度為l、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現用手拉住彈簧上端P緩慢向上提,使物體離開地面上升一段距離在這一過程中,若P端上移的距離為H,求物體重力勢能的增加量.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通過這個實驗只能觀測到兩球同時落地.
2.B??????
解析:隕石落向地球是因為隕石對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對隕石的引力大小相等,但隕石的質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變運動方向落向地球,B對。
3.C??????
解析:析下滑過程有安培力做功,機械能不守恒;ab達到穩定速度,重力等于安培力。
4.B??????
解析:ABC選項中對所研究的問題,物體各部分的運動情況不一樣所以不能看作質點,D可以.
5.B??????6.C??????
解析:小船在垂直河岸方向的位移確定,水流速度增大,不影響小船垂直河岸方向的速度,故渡河時間不受影響,C項正確。
7.A??????
解析:斜拋運動與平拋運動物體都只受重力,加速度都等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都是勻變速曲線運動,A對,B,C,D錯。
8.B??????
解析:加速度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所以A錯,B對。C中初末為同一時刻,錯。D中時間間隔為2秒,錯。
9.A??????10.C??????
二、填空題
11.26
12.100 N/m。??? 3:1
13.>? >? =? =
14.10m/s?? -4m/s2?? 8m
15.(1) 0.145、0.245、0.355、0.455、0.560、0.665 (2) v-t圖象如圖所示,加速度a=1.04m/s2 .
16.14 25 17
三、實驗題
17.1.0?? 減小
18.(1)D (2)4? 正? 10; (3)(都算對)
四、計算題
19.10s
20.剛開始的點較集中? 不利于測量和計算 正好為0.1 s 既計算方便也可減少相對誤差
21.(1)VQ= =6m/s (2)m=1.2×10-5㎏
22.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理科數學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
1.的值是( )
A. B. C. D.
2.命題“”,那么命題為( )
A. B.
C. D.
3.若曲線在點處的切線方程是,則( )
A. B.
C. D.
4.已知函數的最小正周期為,為了得到函數的圖象,只要將的圖象( )
A.向左平移個單位長度 B.向右平移個單位長度
C.向左平移個單位長度 D.向右平移個單位長度
5.設集合, 都是的含兩個元素的子集,且滿足:對任意的,(,),都有(表示兩個數中的較小者),則的最大值是( )
A.10 B.11 C.12 D.13
6.函數的值域為( )
(A) (B) (C) (D)
7.如圖(1)所示,一只裝了水的密封瓶子可以看成是由半徑為l cm,半徑為3 cm的兩個圓柱組成的幾何體.當這個幾何體如圖(2)水平放置時,液面高度為20cm,當這個幾何體如圖(3)水平放置時,液面高度為28 cm,則這個幾何體的總高度為( )
A. 29 cm B. 30 cm C. 32 cm D.48 cm
8.已知點(m,n)在函數f(x)=ax(a>0,a≠1)的圖象上,則下列點一定在函數g(x)=-logax(a>0,a≠1)的圖象上的是( )
A.(n,m) B.(n,一m)
C.(m,一n) D.(一m,n)
9.已知M={ x|<1},N={y|y=},則NR M=( )
A.(1,2) B.[0,2] C. D.[1,2]
10.已知兩個平面垂直,下列命題
(1)一個平面內已知直線必垂直與另一個平面內的任意一條直線
(2)一個平面的已知直線必垂直與另一個平面內的無數條直線
(3)一個平面內的任意一條直線必垂直與另一個平面
(4)過一個平面內任意一點作交線的垂線,則此垂線必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其中正確命題的個數是 ( )
A.3 B.2 C.1 D.0
11.函數的值域是 ( )
A、 B、 C、 D、
12.已知定義域為(一1,1)的奇函數y=f(x)又是減函數,且f(a-3)+f(9一a2)A.(2,3) B.(3,) C.(2,4) D.(一2,3)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
13.已知集合,若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其中=
14.“△中,若,則都是銳角”的否命題為若_______,則____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016.若f(x)滿足f(x+y)=f(x)+f(y),則可寫出滿足條件的一個函數解析式f(x)=2x.類比可以得到:若定義在R上的函數g(x)滿足:(1)g(x1+x2)=g(x1)·g(x2);(2)g(1)=3;(3)xl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
17.計算:(1);
(2)
18.在直角坐標系xOy中,以M(一1,0)為圓心的圓與直線x一y一3=0相切.
(1)求圓M的方程;
(2)如果圓村上存在兩點關于直線mx+y+1=0對稱,求m的值;
(3)已知A(一2,0),B(2,0),圓肘內的動點P滿足|PA|·|PB|=|PO| 2,求·的取值范圍
19.已知圓C:x2+y2一2x一2y+l=0,直線:y=kx,且與圓C交于P,Q兩點,點M(0,b)滿足MPMQ.
(1)當b=1時,求k的值;
(2)若k3,求b的取值范圍
20.已知橢圓C:的短軸長為,右焦點與拋物線的焦點重合, 為坐標原點.
(1)求橢圓C的方程;
(2)設、是橢圓C上的不同兩點,點,且滿足,若,求直線AB的斜率的取值范圍.
21.已知,,求.
22.已知四棱臺上,下底面對應邊分別是,試求其中截面把此棱臺側面分成
的兩部分面積之比.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2.C??????3.D??????4.A??????
解析:由題知,所以
5.B??????
解析:含2個元素的子集有15個,但{1,2}、{2,4}、{3,6}只能取一個; {1,3}、{2,6}只能取一個;{2,3}、{4,6}只能取一個, 故滿足條件的兩個元素的集合有11個。
6.C??????7.A??????
解析:設這個幾何體的總高度為x cm,則由兩次不同放置方式沒有液體的部分體積相等得(x一20)··12 =(x一28)··32 ,解得x=29因此,這個幾何體的總高度為29 cm,選A
8.B??????
解析:因為點(m,n)在函數=ax 的圖象上,因此n=am 故g(n)=-loga n=-loga am =--m.故一定在函數g(x)=一loga x(a>0,a≠1)的圖象上的點為(n,一m)
9.B??????
解析:因為M={x|<1}={x|xI>2或x<0},所以CR M=[0,2],又N={yly=}=[0,+),故NCR M=[0,2]
10.B??????11.D??????12.A??????
解析:由條件得<,即 ,∴a∈(2,3),故選A.
二、填空題
13.4
14.????? 不都是銳角
15.M=,m=
16.g(x)=3x
三、解答題
17.(1)原式=???????? ????????????=?????????????????????????? ????????????=?????????????????????????????????? (2)原式=?????????????????? ????????????=lg10-???????????????????????????????? ????????=
18.解:(1)依題意,圓M的半徑r等于圓心M(一l,0)到直線x一y一3=0的距離, ? 即圓M的方程為(c+1)2 +y2 =4?? ? (2)圓M上存在兩點關于直線mx+y+1=0對稱, ? ∴直線mx+y+1=0必過圓心M(一1,0), ? ∴-m+1=0m=l? ? (3)設P(x,y),自|PA|·|PB|=|P0|2 . ? 得·=x2 +y2 ,即x2 一y2 =2 ?? ∴·=(一2一x,一y).(2一x,一y)=x2 —4+y2 =2(y2 一1)? ??? 點P在圓M內,(x+1)2 +y2 40y2 4一22(y2 一1) 6 ??? ·的取值范圍為[一2,6)
19.(1)圓C:(x-1)2 十(y一1)2 =1,當b=1時,點M(0,1)在圓上,故當且僅當直線l過圓心C時滿足MPMQ, ? ∴圓心坐標為(1,1),∴k=1 (2)由,消去y, ? 可得(1+k2 )x2 —2(1+k)x+1=0, ? 設P(,),Q(,),則+=,= ? MPMQ,.=0, 即(,一b)( ,-b)=0,+(一b)( —b)=0又=k,=k, ∴+(k—b)(k—b)=0,即(1+k2 )一kb(+)+b2 =0 ∴(1+k2)×—kb×+b2 =0 ? 當b=0時,此式不成立,從而b+=, ? 令g(k)= ,則== ? h(k)= 在(3,+∞)上單調遞喊,即h(k) h(3) 0, ? 故在(3,+∞)上為負,所以g(k)= 在(3,+∞)上單調遞減. ? 即g(k)g(3)= , ? 且g(k)-2=-2=>0 ? 所以2b+,(注:也可用基本不等式得出此結論)
20.解:(1)由已知得,所以橢圓的方程為 (2)∵,∴三點共線,而,且直線的斜率一定存在,所以設的方程為,與橢圓的方程聯立得 由,得.????????? 設, ????????? ① 又由得: ?? ∴ ??????? ②. 將②式代入①式得: ??? 消去得: ???? 當時, 是減函數, , ∴,解得, 又因為,所以,即或 ∴直線AB的斜率的取值范圍是
21.已知中為奇函數,即=中,也即,,得, .
22.設是棱臺的中截面,延長各側棱交于P點. ∵BC=, ∴ 同理?? ∴ 同理: 由等比定理,得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生物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酶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和脫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過為反應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來提高化學反應速率
C.在動物細胞培養中,胰蛋白酶可將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
D.DNA連接酶可連接DNA雙鏈的氫鍵,使雙鏈延伸
2.若1個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1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裂解后釋放的所有噬菌體
A.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 只有35S
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 只有32P
3.下列與激素作用無關的實例是
A.草莓果實自然發育成熟????????????
B.人舌尖觸到蔗糖時感覺甜
C.自然生長的雪松樹冠呈塔形?????????
D.饑餓時人體血糖仍維持正常水平
4.為了解決糧食生產和環境保護問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當前科學、有效的途徑是
A.合理開發海洋,尋找新的糧食資源
B.控制人口增長,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C.增加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提高作物產量
D.開荒辟地,圍湖造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
5.下列實驗中,既需要使用顯微鏡,也需要染色劑染色的是 ( )
A.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B.觀察紫色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C.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D.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
6. 在二倍體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雙親通過生殖細胞分別向子代傳遞了( )
A.雙親的遺傳性狀
B.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中全部的染色體
C.細胞中的全部DNA
D.每對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
7.右圖表示兩種不同抗原刺激機體所引起的免疫強度的變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A抗原再次侵入機體免疫強度增強主要是由于記憶細胞的增殖分化引起的
B.參與圖中免疫反應的細胞都起源于胸腺,具有識別、呈遞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C.記憶細胞對抗原的識別作用具有特異性,所以首次注射B抗原免疫強度弱于二次注射A抗原
D.不同記憶細胞記憶的時間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產生較長時間的免疫能力
8.高中生物學實驗中,在接種時不進行嚴格無菌操作對實驗結果影響最大的一項是
A.將少許干酵母加入到新鮮的葡萄汁中
B.將毛霉菌液接種在切成小塊的鮮豆腐上
C.將轉基因植物葉片接種到無菌培養基上
D.將土壤浸出液涂布在無菌的選擇培養基上
9.假設你流落荒島,隨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雞,15kg玉米,下列哪種策略能讓你維持更長時間來等待救援?
A.先吃玉米,同時用一部分玉米喂雞,吃雞肉
B.先吃雞,然后吃玉米,減少雞的能量消耗
C.先吃玉米,同時用一部分玉米喂雞,吃雞蛋
D.玉米只用來喂雞,每天吃雞蛋
10.下列實驗中關于酒精的使用正確的是 ( )
A.觀察線粒體時,用酒精處理細胞使染色更清楚
B.制作洋蔥根尖細胞裝片時,用酒精漂洗解離后的根尖
C.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用無水乙醇提取色素
D.觀察細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時,用酒精改變膜的通透性
11.下列關于植物激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植物的激素調節的特點是具有兩重性
B.乙烯與生長素的調節作用無關
C.赤霉素和生長素都能促進果實的發育
D.脫落酸能夠解除種子的休眠
12.下列現象不屬于人體內環境穩態調節的是 ( )
A.寒冷環境下排汗量減少
B.血漿滲透壓升高時飲水量增多
C.減數分裂產生生殖細胞
D.清除體內衰老死亡的細胞
13.抗生素能抑制細菌的生長,下列敘述與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的原理無關的是 ( )
A.刺激人體產生更多的免疫細胞
B.干擾細菌核糖體的形成
C.阻止tRNA 和mRNA的結合
D.干擾細菌蛋白質的合成
14.下圖表示綠色植物細胞內部分物質的轉化過程,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物質①、②依次是H2O和O2
B.圖中產生[H]的場所都是線粒體
C.用18O標記葡萄糖,則產物水中會檢測到放射性
D.圖示過程只能在有光的條件下進行
15.下圖為人體細胞的形態、數目變化情況,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①②③過程中細胞的遺傳信息表達過程不同
B.①②③三個過程中已經發生了基因突變的是②③
C.③過程使細胞的遺傳物質有所差異,但細胞的形態和功能沒有變化
D.與甲相比,乙中細胞的表面積/體積的比值增大,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能力增強
16. 下圖為人體內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過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①②過程發生的場所分別是細胞核、細胞質中的核糖體
B.鐮刀型細胞貧血癥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
C.人體衰老引起白發的主要原因是圖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該圖反映了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進而控制代謝活動來進行的
17.下列關于生物遺傳與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一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個體數量一定比隱性性狀個體多
B.X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在雌性個體中易于表現
C.一對等位基因中,基因頻率相等時,顯性性狀個體數量多
D. 在一對等位基因中,基因頻率大的一定是顯性基因
18.右圖為某一遺傳病的家系圖,其中II—2家族中無此致病基因,II—6父母正常,但有一個患病的妹妹。此家族中的III-1與III-2患病的可能性分別為
A.0、1/9 B.1/2、1/12
C.1/3、1/6 D.0、1/16
19.關于細胞分裂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圖與b圖所示細胞染色體數不同,染色單體數相同
B.b圖和c圖所示細胞各含有2個四分體
C.c圖和d圖所示細胞具有相同的染色體數和不同的染色體組數
D.圖中所有細胞可以屬于同一生物體
20.下圖為甲同學進行的一項實驗的基本操作步驟,其中敘述錯誤的是
A.B步驟是觀察細胞質大小及細胞壁的位置
B.E步驟滴加的是清水
C.該實驗是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D.實驗前后的處理形成了自身對照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綜合題
21.(16分,除了特殊說明,其他每空2分)
研究人員用不同植物做了兩組關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實驗。
Ⅰ、利用紫蘇進行了實驗,圖甲表示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紫蘇植株一晝夜O2含量的變化,據圖分析:
(1)圖中B點后曲線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過程
中 階段增強,此時產生的___________為CO2的還原提供條件,所產生的O2在細胞中的_________被利用
(2)紫蘇植株光合作用釋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點是 。(用圖中字母回答)
(3)該紫蘇植株經過一晝夜后,是否積累了有機
物? (填“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Ⅱ、圖乙表示將某綠藻細胞懸浮液放入密閉的容器中, 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溫度時,給予不同條件時細胞懸浮液中溶解氧濃度變化的模式圖。據圖回答問題:

(1)在圖乙中的丙處添加CO2時,分析短時間內C5的變化為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圖乙中丁處給予適宜條件,使溶解氧的變化如圖中的b,預計1小時后,實際產生的氧氣量為___________微摩爾。
22.(16分)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與小白鼠生命活動調節相關的問題:
(1)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是 ,維持該必要條件的主要調節機制是 調節網絡。___ _____是人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2)下丘腦與垂體之間有神經聯系和血液聯系,切斷其神經聯系后,血液中的促甲狀腺激素含量沒有減少,說明下丘腦調節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的方式是 調節。
(3)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進子宮發育。研究人員為探究垂體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響卵巢和子宮的發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實驗:
請回答:
①本實驗的無關變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舉兩項)
②分組時應將健康、生長發育狀況和個體大小相近的 幼鼠隨機分成4組,每組10只。
③表中A處的處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第3組實驗結果產生的原因 。
23.(10分)下圖為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示意圖,分析此圖并回答問題。
(1)甲圖中的a在生態系統的成分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2)碳元素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過程,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硝化細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____過程。過程②表示______________。
(3)現今全世界都倡導的“低碳生活”措施是為了減緩主要由圖甲中________(填數字)產生的溫室效應現象。
(4)若甲圖圓形框內的生物種間關系如乙圖所示,B與D的種間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若B種群數量在逐漸的增多,則B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為____________。
(5)下面甲、乙兩圖表示兩個不同生態系統中,積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機物比例,其中表示熱帶雨林的是圖 ,這是因為_ 。
24.(13分)回答下列實驗問題
I.某小組用黑藻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他們將一枝黑藻浸在加有適宜培養液(其中添加有稀NaHCO3,在一定時間內可維持培養液中CO2濃度的相對穩定)的廣口瓶中(室溫25℃),可觀察到光下葉片放出氣泡(不考慮O2在水中的溶解)。他們以太陽燈(冷光源,產生熱量忽略不計)作為光源,移動太陽燈使之與廣口瓶的距離不同,結果如圖1中的曲線,請回答:
(1)該實驗研究的是 對光合速率的影響,除了改變太陽燈與廣口瓶的距離外,還可以在不改變太陽燈與廣口瓶的距離的情況下通過改變 來完成這一實驗,以 作為觀測光合速率指標。
(2)A點時液滴 (左移、右移、不動)。
II. (1)有同學認為在以淀粉為材料,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不宜選用斐林試劑鑒定麥芽糖,原因是 。
(2)有同學準備以H2O2為材料來研究溫度對H2O2酶活性的影響?你認為是否妥當? ; 原因是 。
25.(8分)回答下列有關遺傳病的問題
(1)下圖表示人體內丙氨酸的代謝途徑。
(1)酶缺乏會導致白化病的是酶 (填序號),苯丙酮尿癥是因為酶 (填序號)發生了突變,該現象說明基因與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是 。
(2)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下一個紅綠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兒子,下列示意圖中,b是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為白化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該夫婦體內的細胞是(不考慮基因突變) ,若要在分子水平檢測表現型正常的夫婦是否攜帶治病基因,可使用的方法是 。
參考答案
1.C2.A3.B4.AB5.C6.D7.B8.C9.B
10.C11.C12.C13.A14.A15.D16.D17.C18.A19.D20.A
21.Ⅰ:(1)光反應 【H】 和ATP(答全才給分) 線粒體(線粒體內膜)
(2)B、C (答對一個給1分,答對兩個給滿分)
(3)否(1分)
密閉裝置內的O2含量比實驗前低,說明紫蘇植株細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總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總量
Ⅱ:(1)減少 (1分) CO2還原相對穩定,而CO2的固定因二氧化碳的增加,消耗更多的C5 (2) 750
22.(16分)(1)內環境穩態 神經-體液-免疫 下丘腦
(2)體液(或激素)
(3) ①食物 溫度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雌性
③切除垂體,同時注射等量溶劑(生理鹽水)
④切除垂體后,促性腺激素減少,導致卵巢不能正常發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激素促進了子宮發育
23.(1)分解者 有機物 (2)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3)⑤ (4)競爭和捕食 增長型 (5)乙(1分) 熱帶雨林溫度高,分解者活動旺盛(1分)
24.I.(1)光照強度(2分) 太陽燈的功率(亮度) (2分)
單位時間氣泡產生數目(或氣泡釋放速率或有色小液滴的移動距離)(2分)
(2)不動(2分)
II. (1)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需要加熱條件,對實驗的自變量造成干擾。(2分)
(2)不妥當(1分) 因為H2O2在加熱條件下會分解,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的觀測。(2分)
25.(8分)(除表明外,每空2分)(1)⑤(1分) ①的基因(1分) 基因通過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2)③ DNA分子雜交技術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英語試卷
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
1.All the ladies wear beautiful clothes for the celebration. Some are dressed in red, _______ in purple.
A. other B. another C. others D. the other
2.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situation completely requires more thought than ________ so far.
A. gave B. has given C. has been given D. is being given
3. To show our respect, we usually take our gloves off _______ we are to shake hands with.
A. whoever B. whenever C. whichever D. wherever
4.Eric, a middle-aged fashion designer, is very happy because the clothes be designed have never been ________.
A. most popular B. the most popular C. less popular D. more popular
5.Nancy, ________ for about half a year to apply for a job as an airline hostess, finally took a position at a shopping center.
A. struggled B. having struggled C. struggling D. to struggle
6.I can’t believe that anyone else in the school can swim as fast as you, ________?
A. can I B. can't they C. can't you D. can they
7. When you have a job interview, it's ________ you're dressed that sets the tone of it.
A. however B. how C. what D. whatever
8. The new lecture course differs from the old one, ________ the students aren't required to attend lectures.
A. which that B. that C. which D. in which
9.Fortunately, what the witness reported to the police on the phone led to ___________.
A. the suspect's being captured B. capture the suspect
C. the suspect having captured D. be captured by the suspect
10.The story shows that _______ knowledge of _______ first aid can make ______ real difference.
A. the; the; / B. a; /; a C. /; the; a D. a; /; /
11. —Did you tell Rose about the test?
—Oh, no, I forgot. I call her now.
A. will B. can C. should D. might
12. On hearing the news, the girl rushed out without hesitation, ______ the luggage ______ on the floor, and ______ in the dark.
A. left; lied; disappeared B. leaving; lie; disappeared
C. leaving; lying; disappeared D. left; lay; disappear
13.—I don't know makes her different from others.
—Confidence, I think.
A. how is it that B. how it is that C. what is it that D. what it is that
14. — I did really well in the examination, Li Ke.
—I did ______. I got full mark.
A. no less B. no worse C. not worse D. not less
15. Fully __________ in looking after three children at home, she no longer has time to enjoy the various activities in the club.
A. occupied B. contributed C. attached D. devoted
二、完型填空
The more accessible a company's services are, the more business it will do. Why are the same ___1___ not applied when it comes to Internet websites then? A Hong Kong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local sites of two leading ___2___, McDonald's and Motorola, are the most user-unfriendly of the 30 websites tested. The lack of ___3___ means they are not only losing customers, but ___4___ to meet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n an ever-more Internet-connected world, ___5___ are as important as physical shops or offices. They are ___6___ used as a way of banking, shopping and getting news. This is especially so for the disabled, who find it ___7___ to shop on-line than go to a store in person. A website that does not let them do this is the same as having a(n) "___8___" sign on a door.
In Hong Kong, it is ___9___ not to provide the disabled with access to schools and buildings,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specific laws on Internet accessibility. However, companies are morally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that their websites can be ___10___ by people who are visually disabled or have difficulty walking around. Ideals for design have long been put forward by the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a global community working on open standards to ___11___ accessibility and development.
Computer technology is ___12___ fast and it is now much easier to create websites that are ___13___ for all people, sighted or disabled. Companies should ensure that the designers of their websites ___14___ guidelines for accessibility. We should try to make our city as ___15___ as possible, on-line and off.
16.A. data B. principles C. experiences D. technologies
17.A. companies B. products C. stores D. factories
18.A. power B. study C. attraction D. access
19.A. deciding B. attempting C. failing D. stopping
20.A. computers B. hotlines C. signals D. websites
21.A. increasingly B. possibly C. extremely D. randomly
22.A. cheaper B. safer C. easier D. quicker
23.A. waiting B. sale C. open D. closed
24.A. unreasonable B. illegal C. unimportant D. impolite
25.A. found B. read C. known D. created
26.A. permit. B. discover C. start D. ensure
27.A. weakening B. dropping C. changing D. flying
28.A. wonderful B. usable C. harmless D. profitable
29.A. follow B. write C. break D. ignore
30.A. beautiful B. wealthy C. accessible D. respectable
三、閱讀理解
Beatrix Potter was a great English writer and artist, best known for her children's books featuring animal characters such as in the children's classic -- The Tale of Peter Rabbit.
Beatrix was born into a rich London-based family where she was tutored by very strict private teachers and so spent her youth isolated from other youngsters.
During her youth she had a lot of pets and spent vacations in Scotland and also the Lake District. It was at the Lake District that she developed a love of wildlife. She studied the area's natural wonders carefully and painted them continuously. But her old-fashioned, Manchester-born parents discouraged her intellectual improvement, thinking it inappropriate for a young lady. However, her study and watercolour paintings of wild mushrooms made her widely respected within the field of biology.
In her 30's, Beatrix Potter wrote the remarkably successful kid's book, The Tale of Pew Rabbit. Close to that time she became secretly engaged to her publisher Norman Warne. This caused a great disagreement with her parents, who did not approve of Beatrix getting married to somebody of lower social status. Sadly, Warne died before the marriage ceremony.
Ultimately Beatrix Potter began writing and also illustrating (繪圖) kid's books full-time. Using profits from her books, Beatrix grew to become economically independent of her parents and was eventually in a position to buy Hill Top Farm in the Lake District. She extended the property with additional purchases of neighbouring land over time. In her 40's, Bestrix married William Heelis, a local lawyer. She ended up becoming a sheep breeder and farmer while continuing to publish as well as illustrate books for children. In all she authored 23 publications.
Beatrix died on December 22, 1943, and left the majority of her property to the National Trust. Her books carry on selling well globally, in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Her stories have been retold in numerous formats including a ballet, movies, and cartoons.
Such is her reputation, and that of the characters from her publications, that many Beatrix Potter statues have been created. These tiny Beatrix Potter statues which include pretty much all the actual characters in her publications have become highly valued by art collects and fans of her literature throughout the world.
31.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Beatrix Potter's early life?
A. She learned drawing skills from her tutors.
B. She was very sociable and outgoing.
C. She was greatly inspired by the beauty of nature.
D. She was encouraged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independently.
32.Why did Beatrix Potter's parents oppose the idea of her marriage to Norman Warne?
A. They did not believe she was mature enough to get married.
B. They thought Warne was only interested in Beatrix Potter's wealth.
C. They believed that the couple's characters were mismatched.
D. They considered Warne to be too common for their daughter.
3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part of the UK did Beatrix Potter love most?
A. Manchester. B. Scotland. C. The Lake District. D. London.
34.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as did Beatrix Potter show an interest during her life?
A. Writing, biology, farming.
B. Drawing, nature, ballet.
C. Movies, farming, drawing.
D. Writing, mushrooms, travel.
35.What is the fun_ction of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of the passage?
A. To describe the consequences of Beatrix Potter's death.
B. To present the lasting cultural influence of Beatrix Potter and her works..
C. To show the changes in attitude towards Beatrix Potter's works over the past years.
D. To criticiz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eatrix Potter's characters since her death.
The dirty, homeless man sat on the pavement, staring at the atones. He thought back more than twenty years to when he was a boy living in a small red brick house on this very street. He recalled the flower garden, the swing his dad made, and the bike he had saved up for months to buy.
The man shrugged impatiently, for the brightness of those pictures hurt him, and his memory travelled on another ten years. He had a job by then, plenty of friends and started to come home less. He did not really want to remember those years, nor the day when, because o' debts, he had gone home planning to ask for money. He felt embarrassed, but he knew exactly where his dad kept the money. When his parents stepped out of the room, he took what he wanted and left.
That was the last time he had seen them. Ashamed, he went abroad, and his parents knew nothing about the years of wandering or time in prison. But locked in his cell he often thought of home. Once free, he would love to see his parents again, if they were still alive, and still wanted to see him.
When his prison time was up, he found -a job, but couldn't settle. Something was drawing him home. He did not want to arrive penniless, so he hitchhiked most of the long journey back. But less than a mile from his destination he started to feel sick with doubt. Could they ever accept this man who had so bitterly disappointed them?
He spent most of that day sitting under a tree. That evening he posted a letter which, although short, had taken him hours to write. It ended with:
I know it is unreasonable of me to suppose you want to see me ... so it's up to you. I'll come early Thursday morning. If you want me home, hang a white handkerchief in the window of my old bedroom. If it's there, I'll come in; if not, I'll wave good-bye and go.
And now it was Thursday morning and he was sitting on the pavement at the end of the street. Finally he got up and walked slowly toward the old house. He drew a long breath and looked.
His parents were taking no risk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man threw his head back, gave a cry of relief and ran straight through the open front door.
36. Why did the man shrug impatiently (paragraph 2) while he was thinking of his childhood?
A. The thoughts made him angry.
B. He felt he had wasted time.
C. He was anxious to go home.
D. The sweet memory caused him much pain.
37.Why did it take him hours to write the letter?
A. He doubted if his parents still lived in that house.
B. He had much news to tell his parents.
C. He felt ashamed to ask for forgiveness.
D. He was longing to return home and felt excited.
38. In what order did the following events take place?
a. He took the money from his parents.
b. He bought a bicycle with his savings.
c. He was sentenced to prison.
d. He wrote the letter home.
e. He sat on the pavement.
f. He hitchhiked back home.
A. b, a, c, d, e, f B. b, a, c, f, d, e
C. a, c, b, d, f, a D. a, d, b, c, e, f
39.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fits into paragraph 8 ?
A. Every inch of the house was covered in white. Sheets, pillowcases and table clothes had been placed on every window and door, making it look like a snow house.
B. The house before him was just as he remembered: the red bricks, the brown door and nothing else.
C. A colourful blanket was over the front door. On it, in large letters, was written, "Welcome home, son
D. A police car was parked in the drive way, and two officers stood at the front door.
40.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
A. Sweet Memory B. White Handkerchief
C. Abandoned Son D. Leaving Home
Many psychologis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believed that humans use only 10 percent of their brains, and even the great Albert Einstein once wrote that most people use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grey matter between their ears. It's a theory that has often been put forward in television documentaries; magazines, advertisements and books over the past century.
But nearly all scientists now agree the 10 percent theory is completely unfounded. In fact, they question how this figure was ever arrived at in the first place and what areas of the brain are supposed to be unneeded. The theory supposes that if 90 percent of the brain were removed, a person would Still be able to fun_ction normally, while in reality it is known that damage to even a small area of the brain can result in extremely serious physical injury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that many areas of the brain are used at the same time for some complex activities or thought processes.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one day, most .areas of the brain are active at some time, even during sleep. The 10 percent theory suggests that certain areas o' the brain are not used, but scans slow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entire brain and not in any separate part. The final argument against the 10 percent theory is the fact that doctors carefully map the brain before removing brain cancers so that they don't affect other essential areas.
From an evolutionary point of view, it's highly unlikely butt our comparatively larger brains would have evolved from our ancestors if the extra areas were not needed. In fact, there is absolutely no evidence support the 10 percent theory.
41.How did the 10 percent theory get such widespread popularity?
A. It was promoted in various types of copular media.
B. Albert Einstein argued strongly in support.
C. It was prove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D. Few people could prove it wrong.
42.The underlined word "unfounded" is ch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__.
A. undiscovered B. unproven C. unknown D. unnecessary
4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A. We use less than 10% of our brains.
B. Most brain disorders affect the same part of the brain.
C. The brain is less active during times of sleep.
D. The 10 percent theory does not make evolutionary sense.
44.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People today use more of their brain than in the past.
B. Scientific opinion about the topic of brain use is equally divided.
C.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brain has changed greatly in the past decades.
D. Modern scientists have a complete picture of how the brain works.
45.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 To present two sides of brain theory.
B. To criticize the 10 percent theory.
C. To explain how brain works.
D. To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brain research.
I once had my Chinese MBA students brainstorming on “two-hour business plans”. I separated them into six groups and gave them an example: a restaurant chain. The more original their idea, the better, I said. Finally, five of the six groups presented plans for restaurant chains. The sixth proposed a catering service. Though I admitted the time limit had been difficult, I expressed my disappointment.
My students were middle managers, financial analysts and financiers from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and global companies. They were not without talent or opinions, but they had been shaped by 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rarely stressed or rewarded critical thinking or inventiveness. The scene I just described came in different forms during my two years’ teaching at the school. Papers were often copied from the Web and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ase study debates were written up and just memorized. Students frequently said that copying is a superior business strategy, better than inventing and creating.
In China, every product you can imagine has been made and sold. But so few well developed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minds have been raised that it will be a long time before most people in the world can name a Chinese brand.
With this problem in mind, partnerships with institutions like Yale and MIT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re’s the “thousand talent scheme”: this new government program is intended to improve technological modernization by attracting top foreign trained scientists to the mainland with big money. But there are worries about China’s research environment. It’s hardly known for produc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openness, and even big salary offers may not be attractive enough to overcome this.
At last, for China, becoming a major world creator is not just about setting up partnerships with top Western universities. Nor is it about gathering a group of well-educated people and telling them to think creatively. It’s about establishing a rich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young minds. It’s not that simple.
46.Why does the author feel disappointed at his students?
A. Because there is one group presenting a catering service.
B. Because the six groups made projects for restaurant chains.
C. Because all the students copied a case for the difficult topic.
D. Because the students’ ideas were lacking in creativeness.
47.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A. China can make and sell any product all over the world
B. high pay may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research environment
C. cooperation with institutions has been set up to make a Chinese brand
D. the new government program are aimed at encouraging imagination
48.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Look for a New Way of Learning. B. Reward Creative Thinking.
C. How to Become a Creator. D. Establish a techn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rules determine every aspect of food consumption. Who eats together defines social units. For example, in some societies, the nuclear family is the unit that regularly eats together. The anthropologist Mary Douglas has pointed out that, for the English, the kind of meal and the kind of food that is served relate to the kinds of social links between people who are eating together. She distinguishes between regular meals, Sunday meals when relatives may come, and cocktail parties for relatives and friends. The food served symbolizes the occasion and reflects who is present. For example, only snacks are served at a cocktail party. It would be inappropriate to serve a steak or hamburgers. The distinctions among cocktails, regular meals, and special dinners mark the social boundaries between those guests who are invited for drinks, those who are invited to dinner, and those who come to a family meal. In this example, the type of food symbolizes the category of guest and with whom it is eaten.
In some New Guinea societies, the nuclear family is not the unit that eats together. The men take their meals in a men's house, separately from their wives and children. Women prepare and eat their food in their own houses and take the husband's portion to the men's house. The women eat with their children in their own houses. This pattern is also widespread among Near Eastern societies.
Eating is a metaphor that is sometimes used to signify marriage. In many New Guinea societies, like that of the Lese on the island of New Ireland in the Pacific and that of the Trobriand Islanders, marriage is symbolized by the couple's eating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Eating symbolizes their new status as a married couple. In U.S. society, it is just the reverse. A couple may go out to dinner on a first date.
Other cultural rules have to do with taboos against eating certain things. In some societies, members of a family group, arc not allowed to eat the animal or bird that is their ancestor. Since they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children of that ancestor, it would be like eating that ancestor or eating themselves.
There is also an association between food prohibitions and rank, which is found in its most extreme form in the caste (social class) system of India. A caste system consists of ranked groups, each with a different economic specialization. In India,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caste and the idea of pollution. Members of highly ranked groups can be polluted by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the bodily secretions, particularly saliva(唾液),of individuals of lower-ranked castes. Because of the fear of pollution, Brahmans and other high-ranked individuals will not share food with, not eat from the same plate as, not even accept food from an individual or from a low-ranking class.
49.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o will NOT eat together?
A. The English during regular meals.
B. Americans on their first date.
C. Men and women in Near Eastern societies.
D. Newly-married people on the island of New Ireland.
50.In Paragraph 4, the underlined word "taboos" means _____________.
A. favors B. prohibitions C. hatred D. gossips
5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eating together indicates all the following EXCEPT .
A. the type of food B. social relations.
C. marital status D. family ties.
52.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in western countries.
B.? Relations between food and social units.
C.? Symbolic meanings of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D. Food consumption in different cultures.

第II卷(非選擇題)
四、短文改錯
53.短文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英語課上,老師要求同桌同學相互修改作文。假設以下小作文為你同桌所寫,請你對其進行修改。文中共有10處錯誤,每句中最多有兩處。錯誤涉及一個單詞的增加、刪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詞處加一個漏詞符號(︿),并在此符號下面寫出該加的詞。
刪除:把多余的詞用斜線()劃掉。
修改:在錯的詞下劃一橫線,并在該詞下面寫出修改后的詞。
注意:1.每處錯誤及其修改均僅限一詞。
2.只允許修改10處,多者(從第11處起)不計分。
3.必須按答題要求做題,否則不給分。
I just come back from Britain last week. I was luckily enough to be one of the student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visit the UK from Feb.16 to 28. We paid a visit to many places, like London, Oxford or the Lake District. I learned much about British culture and history in London, where was my favorite. I also liked Oxford, in which I saw much more old buildings. The Lake District was beautiful, but it was pity that it rained heavily when they were there. The most excited thing for me in the Britain was that I made a lot of friends there.
五、書面表達
54.最近,我們以“2012年中學生的春節活動”為題,在368名中學生中進行了一次調查(survey)。以下是調查數據:
【寫作內容】
請根據以上內容用英語寫一份調查報告。內容包括:
1.調查問題及調查對象;
2.主要活動;
3.感受及原因;
4.期望。
【寫作要求】
1.只能使用5個句子表達全部內容。
2.文中不能出現真實姓名和學校名稱。
【評分標準】
句子結構準確,信息內容完整,篇章結構連貫。
參考答案
1.C2.C3.A4.D5.B6.D7.B8.D9.A10.B
11.A12.C13.D14.B15.A16.B17.A18.D19.C20.D
21.A22.C23.D24.B25.B26.D27.C28.B29.A30.C
31.C32.D33.C34.A35.B36.D37.C38.B39.A40.B
41.A42.B43.D44.C45.B
46.D47.B48.A49.C50.B51.A52.D
53.I just come back from Britain last week . I was luckily enough to be
came lucky
one of the student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visit the UK from Feb.16 to
students
28. We paid a visit to many places ,like London, Oxford or
and
the Lake District. I learned much about British culture and history in
London, where was my favorite. I also liked Oxford, in which I saw much
which many
more old buildings . The Lake District was beautiful, but it was ∧pity
a
that it rained heavily when they were there. The most excited thing
we exciting
for me in the Britain was that I made a lot of friends there.
54.Recently we surveyed 368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n how they spent the 2012 Spring Festival. 30% said they spent most of their time with their parents visiting relatives and friends while 25% went traveling with classmates or parents. 45% of all those surveyed indicated that they just stayed at home to do homework. When asked how they felt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most said they enjoyed it because of the holiday and lucky money they got, but some felt unhappy because the amount of homework they were given left little time for fun activities. Many students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next year they will have less homework and more free time.
山東省聊城市堂邑中學2013屆高三11月月考語文試卷
考試時間:12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劃線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
A.謚號 / 自縊 漚肥 / 老嫗 湍急 / 逸興遄飛
B.宮闕 / 商榷 餞別 / 鑒戒 孤鶩 / 好高騖遠
C.品茗 / 南溟 刊載 / 載體 悱側 / 成績斐然
D.箴言 / 緘默 畸形 / 菜畦 隱晦 / 不容置喙
2.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
A.社會進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不用過簞食瓢飲的日子,但那種一飯千金的“豪爽”也是應該唾棄的。
B.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國讓世界看到了最高領導人的殫精竭慮和13億國人的眾志成城。
C.由于大幅擴張,各大型的零售商的資金鏈都相當吃緊,而一旦有哪家挺不住,必然降價出貨來變現,而由此必然推倒多米諾骨牌,引發某個區域甚至多個區域的整體放水。
D.珠海市IT產業招商會角色分配不同以往,市長跑龍套,專家當主角,按國際化運作,卓有成效。
3.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
A.今天晚上指揮演唱《黃河大合唱》,他著裝瀟灑,神態從容;眼光、手勢配合和諧——好一派指揮家的風度。
B.對李清照的詩詞,比之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我倒是更喜歡她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C.文學工作者應培養起自己對語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詞用字,寫出的作品明確、清晰、生動、鮮明、節奏和諧、音調優美。
D.他接著說:“最近這兒連降暴雨。老媽已到北京去了。小紅上了高中。”
4.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北京春季人才市場的“外國企業人才招聘會”,首日便出現“爆棚”,但由于招聘用人的門檻過高,應屆畢業生只能望“洋”興嘆。
B.《永不磨滅的番號》收視率穩居全國第一,但觀眾不滿女主角賽貂蟬死得太早,期待其復活,據說導演或許會東山再起,再續熒屏精彩。
C.自古以來,在原作基礎上進行“狗尾續貂”就鮮有成功的范例。經典名著《紅樓夢》的各種續本曾經層出不窮,但無一獲得讀者認同。
D.《人民日報》評論認為,日本排放核廢水,不能獨斷專行,應該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來保護海洋環境,切莫以鄰為壑,對其他國家造成損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奧林匹亞的廢墟之美,究竟屬于哪種美呢?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而殘垣斷壁失去部分的構圖,也就容易讓人通過想象獲得。
②也許廢墟和殘垣斷壁本身就是美,這種美與其整體建筑結構左右對稱有關。
③不論是帕臺農神廟還是厄瑞克特翁廟,我們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時,不是依據實感,而是依據這種想象。
④我們的感動,就是看到殘缺美的感動。
⑤這想象的喜悅,不是所謂空想的詩,而是悟性的陶醉。
A②⑤④①③ B②①③⑤④ C③⑤②①④ D③⑤④②①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競爭上崗、庸者讓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對那些不思進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職工,的確會感到很不適應,因而產生了不穩定感和危機感。
B.享有“東方古城堡”之美譽的福建客家土樓民宅具有防匪防盜、防震防潮、冬暖夏涼、生活方便,雖歷經百年風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C.國家衛生部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掛8瓶水”,遠遠高于國際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國儼然已成“吊瓶大國”。
D.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蔬菜本身確實有益健康,但考慮到農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術,就要對前面的結論加一個問號了。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現代文閱讀
7.閱讀下文,完成第小題。(19分)
望 莊
①我是在散步時留意到那個叫望莊的村莊的—— 一個守候在路邊的村莊,普通得像一幅褪了色的掛圖。
②那天,村里好像在開一個群眾大會。臨時搭起的主席臺坐著一排人。我聽到擴音器發出的聲音在風中顫抖,寫著“望莊拆遷動員大會”的紅色橫幅,在風中呼啦啦地晃來蕩去。
③第二天,一群陌生人出現在村里。村頭炸油條的老漢說,那是縣政府的機關干部,正在進家入戶宣傳拆遷政策。
④第三天,村里似乎安靜下來。我走在村子的街巷中,偶爾看得見狗,卻聽不到狗叫的聲音。那些時常蹲在墻根下曬太陽的人,也見不到了。
⑤第四天,沉默。
⑥第五天,沉默。還是沉默。
⑦第六天,還是沉默。
⑧第七天,村里的廣播喇叭開始響起來,不知疲倦地喊著這樣幾句話:“農村的出路在于城市化,農業的出路在于工業化,農民的出路在于市民化。”廣播喇叭像一朵朝著天空綻放的花朵,發出的聲音卻是向下墜落的,直接擊中了整個村子,擊中了村里的每一家每一戶,擊中了正在村里四處游逛的我。我不是村里的人。我只是一個局外人。路邊偶爾可見的樹木,高高的枯枝擎著零星的喜鵲窩,站在這樣的樹下,舉步和駐足之間,仰望和低首之間,突然就有了一種無所依傍的,更為空曠的感覺,并且從這空曠里生出一種難言的滋味,說不清是寂寞還是落寞。小橋,流水,人家,鳥語,蛙鳴,還有成群結隊的螢火蟲,這些童年里隨處可見的平常物事,如今越來越顯得珍貴。它們都躲到哪里去了?陽光是柔軟的,乏力的,我看到那些從天空灑落下來的陽光,被風吹得搖曳起來,讓人眼花繚亂,漸漸地就生出了幻覺。村子里到處都是制服的影子,西裝革履的影子,房屋倒塌的影子,老農步履沉重地走向遠方的影子,牛眸的影子,聲音的影子,風的影子……村子成了一個影子的世界。影子們交錯斑駁,時而真實,時而恍惚,我能夠感覺到影子的存在,卻無法真實地把握和說出它們。
⑨最先被填平了的,是村頭的那方池塘。那些遠遠近近的蛙鳴,不知藏躲到了哪里。還有牛,那些失去了農田的牛,它們就那樣用一雙含淚的眼睛看著你,一直看得你想要落淚。
⑩望莊被徹底拆除了。
?村里人也說不清楚,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來自何處的力,讓村莊倒下去的。一只看不見的手,連同他們自己的手,將村莊拆卸得支離破碎,一座座屋舍倒塌的地方,裸露出古老大地的新鮮傷口。
?原來的望莊,很快變成了一個建筑工地。
?老槐樹最終還是死掉了。在這之前,村莊前方小樹林里的空地先被蓋上了廠房,然后樹木的死亡面積開始逐漸地擴大,終于那片小樹林的樹木全都死光了,然后廠房也就順理成章地擴建,直到把那片小樹林的面積全都占據下來。據說,那些樹木是被廠房里排出的某種物質給毒死的。這樣也好,砍伐樹木本來需要經過上級的嚴格審批,樹木既然已經“自然死亡”,在空地上建個企業也就順理成章。接下來就輪到老槐樹了。我一直覺得,老槐樹是一個隱喻,很多人忽略了對它的解讀。站在望莊中央的這棵槐樹,據村里最老的人說,在他小的時候,這棵樹就已經很老很老了。老槐樹默立在村中央,風吹來,樹葉嘩啦啦地響,像是在對村人追述著什么。有月光的夜晚,老槐樹的影子顯得堅定,靜穆,讓人生出幾分敬畏。望莊的拆遷,本來是先從老槐樹下手的。政府召開拆遷動員大會之后,第一個動作就是安排有關方面去砍伐老槐樹,結果誰也不敢去,這個事情就落了空。倒是有個人站出來想試一試,他是方圓十幾里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因為打架斗毆被判過刑。就在他駕駛推土機沖向老槐樹的時候,推土機突然偏離了方向,陷進路邊的水溝里。推土機這么結實的一個龐然大物,怎么莫名其妙就掉進溝里呢?大家于是議論紛紛,有人說推土機是被風刮倒的,因為當時老槐樹的葉子突然嘩啦啦地響作一片。樹葉之所以響動,是因為風。好大的風。讓人疑惑的是,那些風究竟來自何處?怎么突然就有風了呢?從那以后,再也沒人敢打老槐樹的主意了。三個月后,望莊所有的房屋都被拆除,老槐樹孤零零地留存下來。留下來的老槐樹,周圍很快拔起一棟又一棟的廠房和高樓,被鋼筋混凝土圍得水泄不通。到了夜晚,倘若有些月光,樹影就越發顯得憔悴和孤單。再后來,老槐樹枯朽了。
?我親見了一棵樹的消失。我親見了一個村莊的消失。然而,我無法完整地說出這個消失。
【小題1】第④段“村里似乎安靜下來”一句中的“似乎”是否可以去掉?為什么?(2分)
【小題1】請從修辭角度賞析第⑧段畫線的句子(4分)
【小題1】第⑧段“村子成了一個影子的世界”的含義是 。(2分)
【小題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6分)
A.作者說“擴音器發出的聲音在風中顫抖”,形象地表現出動員望莊拆遷的人自己也底氣不足。
B.第⑤-⑦段,用語簡練,給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
C.第⑧段中作者由眼前景象聯想到了不少童年隨處可見、如今很難見到的平常物事,頗能讓人產生共鳴。
D.第?段中“一只看不見的手,連同他們自己的手”一句,意在揭示村民們的愚昧。
E.結尾作者說自己“無法完整地說出這個消失”,惋惜中透著無奈和悵惘。
F.對于望莊的消失經過,作者雖稱自己只是一個局外人,初看置身事外,但細品情動于衷。
【小題1】本文作者的詳略安排頗為講究,請說說作者為什么用大量筆墨來寫老槐樹?(3分)
【小題1】請簡述本文的寫作意圖。(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國學與當代世界
國學是一個民族通過自己的研究,融貫各種知識形成的思想。這個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長著的。研究它,不是為了博古炫耀,也不僅僅是為了存亡繼絕,而是為了我們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間。國學是學術,是思想,與漢服、祭拜、造假古董之類的“熱”沒有關系。國學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現代中國思想的途徑。拘牽與自封是它的大敵,包容與開放才是它的品格。
根據史學家的考證,近代意義的“國學”一詞,出現于20世紀初。其出現的背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即救亡圖存。當時的人們一方面普遍承認西方學術的優越;另一方面在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對西方學術的壓倒性影響產生認同焦慮,擔心人們對傳統學術思想的迅速遺忘與放棄將導致國家與民族的滅亡。最初提倡國學者強烈意識到文化認同與民族、國家的根本關系:提倡國學,非僅為學,乃為國也。
然而,人們往往根據近代西方的學術分科來指責國學含混籠統,陳獨秀便是如此。其實鄧實在《國學講習記》中已經指出,國學的內容包括經學、史學、子學、理學、掌故學、文學。可是,不知為什么,人們往往覺得西方近代的學術分科天然合理,而中國傳統的經、史、子、集則沒有獨立成科的資格,中國傳統學術只有納入西方近代學術的分科才能獲得其學術或科學的身份。
人們反對國學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學術無國界,世界各國都沒有它們的國學,為何中國卻有國學?但這種質疑是建立在孤陋寡聞的基礎上的。德國有所謂日耳曼學,美國有美國學,而日本也有其國學,焉有說只有中國才有國學?
其實,質疑國學者既不真正在意概念意義,也沒有太多的學理關懷,他們有他們不便明言的擔心,有他們的言外之意。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中國能否脫華入歐,進入所謂普世文明。他們都認為西方文明(其實是近代西方文明)代表人類的普世文明,向西方文明靠攏,就是向普世文明靠攏。“西”字可以講,“國”字要不得。因為“國故是過去已死的東西,歐化是正在生長的東西;國故是雜亂無章的零碎知識,歐化是有系統的學術。這兩個東西萬萬沒有對等的道理”。(毛子水)這種決絕的態度,在一部分國人中一直延續到今天。
從20世紀到今天,反對或質疑國學的人,歸根結底都不是出于學理或學術的理由,而是出于政治的理由,就是認為國學有礙于中國的現代化。也就是為什么本來一個并不復雜的問題卻糾纏了中國思想界一個世紀都未有定論,而且那些似曾相識的反對理由和質疑論據不厭其煩地被人一再重復。
(選自《新華文摘》,有刪改)
8.下列有關“國學”的闡述,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國學是一個民族通過自己的體驗研究并融貫各種知識而形成的生長著的思想。
B.研究國學不是為了博古炫耀或存亡繼絕,而是為了使我們能夠立于天地之間。
C.國學作為一種學術、思想,與現代漢服、祭拜、假古董“熱”不無關系。
D.國學是通往現代中國思想的途徑,應具有包容與開放的品格。
9.根據文中的信息,下列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認為中國傳統的經、史、子、集沒有獨立成科,應該納入西方近代學術的分科才能獲得其學術或科學的身份。
B.質疑國學者的真正目的在于中國能脫華入歐,進入普世文明,并不真正在意概念意義。
C.近代西方文明代表人類的普世文明,現在向西方文明靠攏,就是向普世文明靠攏。
D.在現代國人中仍然存在著國學是過去已死的東西,是雜亂無章的知識,比不上歐化的學術的觀點。
10.下列不能作為人們反對“國學”的理由的一項是 (  )
A.人們認為國學分類含混籠統,西方學術分科天然合理。
B.國學無國界,國學只有中國有,世界其他國家沒有國學。
C.國學質疑者是建立在孤陋寡聞的基礎上的,德、美、日都有自己的“國學”。
D.出于政治的理由,認為國學有礙于中國的現代化。
三、文言文閱讀
11.閱讀下文,完成小題。(18分)
徐文長傳
袁宏道
①余少時見《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一夕,得詩一帙。讀未數首,不覺驚躍,呼石簣①:“何人作者?今耶?古耶?”曰:“此余鄉先輩徐天池先生書也。先生名渭,字文長。今卷軸題額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長一人。兩人躍起,燈影下,讀復叫,叫復讀,僮仆睡者皆驚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書,皆首稱文長先生。
②文長大試輒不利。不得志于有司,遂恣情山水,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
③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與交。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友人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強如初。顯者至門皆拒不納當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④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獨身未貴耳。然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
[注]①石簣,原名陶望齡,明朝著名學者,號石簣。
【小題1】寫出下列加線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后適越   ( ) (2)皆首稱文長先生 ( )
(3)文長大試輒不利 ( )  (4)下獄論死    ( )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線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或向人,或作書 副詞,有時
B.友人力解,乃得出 副詞,才
C.卒以疑殺其繼室 介詞,憑借
D.不得志于有司 介詞,表示原因
【小題1】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5分)21世紀教育網
(1)兩人躍起,燈影下,讀復叫,叫復讀,僮仆睡者皆驚起。
(2)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與交。
【小題1】用“/”給第③段畫曲線部分斷句。(2分)
顯 者 至 門 皆 拒 不 納 當 道 官 至 求 一 字 不可 得
【小題1】根據第②段概括徐渭的詩歌特點。(2分)
【小題1】袁宏道主張寫文章“不拘俗套”。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請以第①段為例,說說本文與一般人物傳記的不同之處及其效果。(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傭出①,獨與嫗居渡口。一日,有書生避雨檐下,衣濕袖單,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從郡城就童子試歸。老人略知書,與語久,命嫗煮芋以進。盡一器,再進,生為之飽,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別去。
十馀年,書生用甲第為相國。偶命廚者進芋,輟箸嘆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訪其夫婦,載以來。丞、尉聞之②,謂老人與相國有舊,邀見,講鈞禮③,子不傭矣。
至京,相國慰勞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煩爾嫗一煮芋也。”已而,嫗煮芋進,相國亦輟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猶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相國昔自郡城走數十里,困于雨,不擇食矣;今日堂有煉珍④,朝分尚食⑤,張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猶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聞實多:村南有夫婦守貧者,織紡井臼,佐讀勤苦,幸獲名成,遂寵妾媵,棄其婦,致郁郁死,是芋視乃婦也。城東有甲乙同學者,一硯、一燈、一窗、一榻,晨起不辯衣履,乙先得舉,登仕路,聞甲落魄,笑不顧,交以絕,是芋視乃友也。更聞誰氏子,讀書時,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為吏,以污賄不飭罷⑥,是芋視乃學也。然則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豈獨一箸間哉。!”
老人語未畢,相國遽驚謝曰:“老人知道者!”厚資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節選自周容《芋老人傳》)
【注】①傭:受雇打工。②丞、尉:知縣的佐職。③鈞禮:平等之禮。④煉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這里指朝廷賞賜的食品。⑥不飭:不守規矩,行為不端。
12.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老人延入坐        延:邀請
B.書生用甲第為相國     用:由于
C.厚資而遣之        資:錢財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著:顯著,顯揚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亞父者,范增也
B.今乃煩爾嫗一煮芋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無不同于芋焉 于是余有嘆焉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
14.下列各項中全都表現了“時位移人”的一項是 ( )
①謂老人與相國有舊,邀見講鈞禮
②相國亦輟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煉珍,朝分尚食,張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舉,登仕路,聞甲落魄,笑不顧,交以絕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傾蓋不意,作緣相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5.下列敘述和分析與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十年后,書生身居相國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飯之恩,感恩圖報,讓芋老人的兒子不再當傭工了。
B.芋老人認為,相國在饑寒交迫之時,饑不擇食,故覺得芋頭很香;而當上相國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盡,自然就覺得芋頭不如十年前那樣香了。
C.文章由相國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發議論,說明了“時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評了富而棄其婦,貴而絕其交,為吏而背其所學等社會現象。
D.芋老人雖然只是鄉下一個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長言辭,將許多達官顯貴不能講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淺顯的例子表述清楚。
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相國昔自郡城走數十里,困于雨,不擇食矣。(3分)
(2)然則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豈獨一箸間哉!(3分)
(3)相國遽驚謝曰:“老人知道者!”厚資而遣之。(4分)
四、默寫
17.默寫。(6分)(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小題1】 ,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小題1】朱弦已為佳人絕, 。(黃庭堅《登快閣》)
【小題1】 ,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小題1】我欲因之夢吳越,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小題1】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蘇軾《定風波》)
【小題1】身無彩鳳雙飛翼, 。(李商隱《無題》)
【小題1】長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離騷》)
【小題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論語·衛靈公》)
五、詩歌鑒賞
18.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第小題。(8分)
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夏夜追涼 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小題1】從體裁看,兩首詩都是 。(1分)
【小題1】對這兩首詩,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詩“石榴開遍透簾明”一句,用石榴花開寫出夏日的燥熱,與首句“夏席清”形成對比。
B.從蘇詩末句的“夢覺”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寫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楊詩中的“追涼”意即“覓涼”、“取涼”,但與“覓”、“取”相比,“追”更能體現對“涼”的渴望。
D.楊詩首句點明追涼之因;末句“不是風”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題1】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相同之處,請對此做簡要賞析。(4分)
六、語言表達
19.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完成題目。(4分)
高考前,一名同學到一家門口掛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過商店”牌匾的文具店買2B鉛筆。下邊是他與售貨員的對話:
學 生:請問有沒有2B鉛筆賣?
售貨員:都在那邊擺著呢,你自己看吧。①
學 生:(拿著鉛筆)新聞里說,市場上有不少偽劣2B鉛筆,這鉛筆該不會……
售貨員:什么意思嘛!我們這怎么會有偽劣商品呢?②
學 生:(仍然顧慮重重,猶疑不決)(這時商店經理過來了,拿出兩支削好的2B鉛筆)
經 理:_____③(最后學生買了鉛筆滿意地走了。)
售貨員的回答使學生心中不是滋味,試為售貨員的回答換一種說法,使顧客更有親切感,心里更為踏實,但不能改變原意。
第①句改為:________第②句改為:_______根據情景,補上商店經理的話③:_____
20.海南人伯疇是明代狀元,人稱“海南才子”,能詩善文。傳說有一天,他路過一家酒店。店老板熱情歡迎,客氣有加,求伯疇給酒店寫幾句吉利話。伯疇答應,揮筆而就下面的詩:
一輪明月掛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蓮。
碧波池邊酉時會,細讀詩書不用言。
老板說:“您給我寫首詩管用嗎?”伯疇說:“我這是字謎詩,其實是四個字。”老板恍然,萬分感謝。說起來,這也是一個絕妙的廣告運作。(4分)
這四個字分別是: 、 、 、 。
七、作文
21.閱讀提示,完成作文。
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悟而不改,悔無日矣;悟而思變,善莫大焉。
請以“悟”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不要寫成詩歌。(2)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參考答案
1.B
2.A
3.D
4.B
5.B
6.C
7.
【小題1】“似乎”不能去掉。因為作者感到望莊平靜的背后是人們內心的不安(1分),看似平靜實際不平靜(1)。
【小題1】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和反復的修辭(1分)。把喇叭比作“綻放的花朵”,發出的
聲音卻向下墜落,又連用三個“擊中”,形象地表達出廣播里的話聽起來雖然很動聽,實際
上卻是對望莊致命的打擊(3分)。
【小題1】村子混亂不堪,即將消失。(2分)
【小題1】A D(6分)
【小題1】】因為老槐樹是望莊人的精神寄托,是望莊的象征,老槐樹的死亡意味著望莊的徹底消失。(3分)
【小題1】本文通過一個普通村莊——望莊的消失,揭示了城市化進程中人與自然的矛盾和沖突,表達了深沉的憂慮和思考。(2分)
8.C
9.B
10.C
11.
【小題1】(1)適:到……去 往 (2)稱頌 (3)總是 (4)判處(每小題1分)
【小題1】B(2分)
【小題1】(1)兩個人跳起來,在燈光下,讀到妙處就叫好,叫過之后又接著讀,已經睡
著的書童仆人都被驚醒起來了。(2分)(2)當時所謂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徐文長都
斥責他們,把他們看作奴仆,以和他們交往為恥辱。(3分)
【小題1】顯者至門 / 皆拒不納 / 當道官至 / 求一字不可得
【小題1】取材廣泛(2分)
【小題1】一般人物傳記都開門見山,從傳主的名字號、籍貫等寫起,本文開篇卻寫
作者自己的經歷,引出傳主(2分),巧妙設置懸念,引人入勝(1分)。
12.C
13.C
14.C
15.A
16.(1)相國(您)以前從郡城跑了幾十里路(到這里),被大雨困住,(所以)不挑食。
(2)這么說來(或者譯成“既然這樣,那么”)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昨天,哪里只是在一雙筷子之間呢!
(3)宰相趕緊向他道謝說:“老人家您真是個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優厚地賞賜芋老人,派人護送他回去。
17.
【小題1】木受繩則直
【小題1】青眼聊因美酒橫
【小題1】先天下之憂而憂
【小題1】一夜飛渡鏡湖月
【小題1】一蓑煙雨任平生
【小題1】心有靈犀一點通
【小題1】哀民生之多艱
【小題1】有殺身以成仁
18.
【小題1】七絕/絕句/近體詩(1分)
【小題1】A(3分)
【小題1】兩首詩都運用了以動襯靜(或以聲襯靜)的寫法(1分),蘇詩用流鶯的叫聲(1
分)突出了夏日的清幽,楊詩用小蟲的叫聲(1分)襯出夏夜的安靜。(寫出清幽或安靜,
1分)
19.①有的。請跟我來,不止一個品牌呢,請慢慢挑選吧。②請你放心,我們單位是“信得過商店”。③請讓我來告訴你偽劣2B鉛筆與正牌2B鉛筆的辨別方法。
20.有、好、酒、賣
21.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县级市| 沙雅县| 淮北市| 清苑县| 江门市| 务川| 余姚市| 万年县| 昭平县| 宜宾县| 息烽县| 内乡县| 靖安县| 固镇县| 潞城市| 和林格尔县| 昌乐县| 青岛市| 额敏县| 上杭县| 米易县| 华安县| 海丰县| 和硕县| 五寨县| 福鼎市| 潍坊市| 邹城市| 辉县市| 顺昌县| 通河县| 武邑县| 吉木乃县| 阿克陶县| 仁寿县| 曲周县| 湘阴县| 交口县| 陇川县|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