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統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22課傳統節日為什么要過傳統節日?當人類已經登上月球,發現月亮上沒有嫦娥、沒有廣寒宮、沒有桂花樹,也沒有玉兔,只是一個荒蕪的空間,為什么我們還是要過中秋?——民間文藝理論家 劉魁立壹—解解讀一、中國節——解考古研究發現,從黃帝時代開始,中原就有專門觀天象、定歷法、 治農事的機構,所以中國傳統歷書的名稱就叫“黃歷”。“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尚書》一、中國節——解天文————歷法(二十四節氣)————節日農業文明的產物一、中國節——解時間 特點 表現先秦 萌芽 節日習俗大都建立在民間鬼神信仰的基礎上。漢 基本定型 主要節日如除夕、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都成為全民或全國性的節日。魏晉南北朝 交融 民族大遷徙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促進了節慶文化的融合。唐宋 高峰 節日從禁忌迷信的神秘氣氛中解脫出來,向禮儀性、娛樂性、養生性的方向發展,演變成為真正的良辰佳節。明清 大發展 明代沿海經濟大發展,一些以個體農戶經濟為基礎的節日風俗逐漸被人們所冷淡,游樂性繼續發展。中國傳統節日的縱向發展—結聯結貳二、中國節——結民俗文化敬神驅鬼二、中國節——結民俗文化崇佛敬道佛教 佛祖成道制粥舍眾 臘八粥道教 玉皇大帝 土地公二、中國節——結民俗文化民間娛樂舞龍踩高蹺重陽打仗二、中國節——結民族交融春節在少數民族中也極為流行,如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回族、東鄉族、土族、裕固族、錫伯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傈傈族、佤族、拉枯族、納西族、景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苗族、布依族、壯族、侗族、水族、仡佬族、仫佬族、瑤族、毛南族、京族、黎族、畬族都過春節。漢族春節已與各民族習俗結合,每個民族又有自己的春節特點。二、中國節——結民族交融二、中國節——結中外交流端午節:還在爭甜咸?各國奇葩粽子申請出戰!粽子作為端午節慶食物之一,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不過最原始的粽子其實沒有任何餡料,只是將黍米包進粽葉里保存。后來黍米發展成糯米,餡料也根據地域不同發展出了各種“門派”,甜黨和咸黨才由此引發了戰爭。日本的茅卷越南的方塊粽二、中國節——結中外交流春節—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先秦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唐宋元明,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49年后采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稱“春節”。二、中國節——結中外交流觀看視頻:春節習俗聊一聊!二、中國節——結中外交流二、中國節——結中外交流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春節歌謠分享一下:你的家鄉習俗二、中國節——結中外交流杰出叁—杰三、中國節——杰如何傳承創新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民族文化的物化,民族精神的內化。為什么要過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始終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華文明鮮明的價值導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內在的生存理念。——習近平2019年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三、中國節——杰如何傳承創新中國傳統節日?國家層面:將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與元旦、五一、國慶等一起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序列。主要的中華傳統節日,包括全部少數民族的主要節慶文化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4日,湖北代表中國“端午申遺”成功,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首次躋身世界“非遺”名錄。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業設計個人層面:端午—即將到來的傳統節日提示:設計LOGO古詩傳說原創詩歌原創漫畫謝謝觀看教學設計教材:《中國歷史》(統編教材 七年級下冊)單元: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課題:第22課 活動課 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一、教學分析(500字以內)1. 課程定位:本課是一節關于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活動課。這節活動課富于知識性、趣味性,同時本課還從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價值觀等方面闡釋,集中體現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適應初中學生喜歡在活動中顯示自己的心理特點。課程內容:(1)知道我國的主要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2)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和發展:有些節日是適應人類自身發展而出現的,有些節日是農業經濟的產物,有些節日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許多傳統節日可追溯遠古時期,商周以后不少節日成為禮俗,變成國家祭奠儀式。秦漢時期,節日基本成型。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節日的文化內容不斷充實。宋元以后,有的節日成為禮儀,娛樂性的活動。(3)學習傳統節日的分類:歲時文化,漢族節日和少數民族節日;涉及領域包括生產活動,衣食住行,禮儀,天文氣象,宗教,娛樂等。(4)正確看待節日文化:中國的節日文化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了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了解傳統節日,有利于認識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課程實施:在本節課教學中,學生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來進行課堂展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合作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愛家鄉愛家人情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實到學習之中。二、教學目標(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設計 300字以內)以113頁的“活動任務”的“以探索中國傳統節日”為題,突破教材內容,重構教材內容,以歷史核心素養指導下確定教學目標。唯物史觀:學生能夠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解中國傳統節日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分析天文-歷法-節日的關系。時空觀念:學生能夠理解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起源與演變。史料實證:不同類型的史料意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歷史解釋:運用圖片、史料、地圖、文獻資料等大量史料,引導學生探尋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演變以及新時代如何傳承創新中國節。家國情懷: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認識到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四、教學重點與難點(100字以內)教學重點: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及演變教學難點:如何傳承創新中國傳統節日五、教學過程(1600字左右)(一) 新課導入圖片展示部分節日,提問,哪些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什么要過傳統節日?設計意圖:通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簡單設問,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二)正課講授1.中國節——解【解讀】(1)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農業——天文——歷法——節日(節日是農業文明的產物)設計意圖:以圖片和史料展示出,從農業起源,人們通過觀測天象,有了對季節和節氣的劃分,再到出現節日,并為節日賦予不同的意義,總結出中國的傳統節日起源于農業文明。(2)中國傳統節日的發展:運用表格的方式,和教師的講述,總結中國傳統節日的縱向發展,突破本課重點。設計意圖:表格能夠清晰直觀的展現出中國傳統節日在歷朝歷代的發展和演變,有助于學生形成時空觀念。2.中國節——結【聯結】(中國傳統節日的橫向發展,豐富中國節的內涵。)中國節與民俗文化的聯結:圖片展示,中國傳統節日中,關于敬神驅鬼、崇佛敬道、民間娛樂的相關習俗。設計意圖: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在今天,要么是省略簡化,要么是習以為常,用圖片的方式展示給學生,比較生動形象,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風俗背后的文化含義。中國節與民族交融的聯結:以春節為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很多少數民族也慶祝春節,但也有各自的民族節日。設計意圖: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各民族共同締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于少數民族的節日和習俗也要介紹和了解,并傳遞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信仰的理念。中國節與中外交流的聯結:今天東亞和東南亞的許多重要節慶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淵源關系,如端午節、春節。①端午節:粽子大比拼②春節: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簡單介紹春節的演變。學生活動:觀看視頻,聊一聊春節習俗。近年來,春節日益成為世界性的節日,也是連接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共同精神紐帶。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來進行課堂展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合作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愛家鄉愛家人情感。3.中國節——杰【世界文化的杰出代表】出示材料: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始終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習近平2019年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總結:(1)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什么?是我們的民族文化的物化,民族精神的內化。(2)我們今天為什么還要過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3)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對待傳統節日?國家層面:過有儀式感的節日,保護好傳統節日。將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與元旦、五一、國慶等一起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序列。主要的中華傳統節日,包括全部少數民族的主要節慶文化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個人層面:過創意中國節,過有特色的中國節。設計意圖:本課作為活動課,在學生活動之后,要及時總結和引導到我們本節課的內容和主題上,此時回歸到本課最初的三個問題,是讓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也能有所感悟,知道如何傳承創新中國的傳統節日。4.作業設計:手繪端午書簽談談你的書簽設計思路,如logo的選擇,有何寓意,落實到中國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物化,民族精神的內化。設計意圖:作業設計承接上述的總結部分,是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理論,再將理論付諸實踐的過程,希望可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六、板書設計(思維導圖式 圖片格式)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解————結————杰傳統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民俗文化(清明節)民族交融(端午節)中外交流(春節)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2課 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doc 第22課 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