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備課人: 審核人: 使用人:備課時間: 使用時間: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遣唐使的含義;鑒真東渡傳授佛經;唐與新羅的關系;玄奘西游取經等史實。過程與方法:唐朝繁榮對日本產生的影響,日本與隋唐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了解佛教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中,唐朝政府所起的作用,總結出唐文化的世界意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唐代的強盛及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從而增強對中華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認同感。知道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動,說出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難點: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小組合作學習四、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在我國的西安市和日本的奈良市,各建有一座阿倍仲麻呂的紀念碑。阿倍仲麻呂是唐朝時期來華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當時很多日本人到中國來為了什么?《大唐西域記》記述了什么重要事實?鑒真為什么要去日本?這些有關的人和事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那些積極的貢獻?展示學習目標,檢查預習自主合作學習精講點撥一、遣唐使與鑒真東渡:1、遣唐使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為了學習中國文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國。遣唐使是隋唐時期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國學習交流的使節團。由官員、醫師、畫師、樂師、譯師、史師,各類工匠等組成。遣唐使離開日本 日本長卷古畫《東征傳繪卷》片斷從630—895年的260多年中,日本朝廷共派遣了十九批遣唐使團來中國,其中三次因故中止,一次僅到朝鮮,兩次為送回唐朝專使的“送唐客使”,一次為特派使團迎接遣唐使回國。日本名副其實的“遣唐使”為十二次。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鑒真東渡:唐招提寺鑒真(688—763),俗姓淳于,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號鑒真。他對佛經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禮請,東渡扶桑,履險犯難,雙目失明,終抵奈良。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歷史功績。受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前后五次率眾渡海均告失敗。后雙目失明,仍矢志不渝。公元754年,鑒真東渡到達日本鑒真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技藝,設計和主持修建唐招提寺。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二、唐與新羅的關系: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和隋唐往來頻繁。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新羅統一后,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在朝鮮各地業已出現的封建生產關系,從而確立了封建制度新羅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的文化;2、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3、仿照唐朝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度選拔官吏等,還引入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朝鮮音樂傳入中國,不僅在宮廷演出,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三、玄奘西行:唐代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佛經翻譯家、旅行家。幼年家貧,父母早喪,13歲出家,20歲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歷各地,參訪名師。627年他從長安出發,西行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后20年間從事佛經翻譯工作。印度古代佛教中心——那爛陀寺遺址山谷積雪,春夏合凍,雖時消泮(融解),尋復結冰。經途險阻,寒風慘烈,多暴龍,難陵犯。……暴風奮發,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大唐西域記》“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寧可就西而死, 豈能東歸而生!”645年,玄奘攜600多部梵[fàn]文佛經回到長安,受到盛大歡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經回長安圖》生動描繪了玄奘歸來時受到盛情迎接的場景。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印度歷史學家阿里曾經這樣評價:“如果沒有玄奘、法顯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六)歸納總結 整體感知唐朝前期,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給對外交往太貴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于世界先進地位,對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較開放、寬容的對外政策給各國友好交流提供了機會。唐朝對外交通發達,給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五)課堂檢測、鞏固新知1.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向日本辛勤傳播唐朝文化且作出重大貢獻的高僧是( B )A.玄奘 B.鑒真 C.戒賢 D.阿倍仲麻呂2.我們今天要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地理,我們要翻閱的典籍是( A )A.《大唐西域記》 B.《西游記》C.《大話西游》D.《桂苑筆耕》 3.中印友好交往史上,為兩國的友好關系作出杰出貢獻的唐朝高僧是( C )A.智能 B.辯機 C.玄奘 D.鑒真4、300多年,天竺的戒日王舉行盛大的佛學辯論會,主講是一位來自唐朝的佛學大師,這位佛學大師可能是( C)A、僧一行 B、鑒真 C、玄奘 D、唐僧(六)歸納總結 整體感知唐朝前期,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給對外交往太貴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于世界先進地位,對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較開放、寬容的對外政策給各國友好交流提供了機會。 唐朝對外交通發達,給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板書設計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與鑒真東渡1、遣唐使2、唐朝對日本的影響3、鑒真東渡二、唐與新羅的關系1、唐文化對新羅的影響三、玄奘西行1、玄奘西行過程2、《大唐西域記》的影響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