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學下冊總復習資料班級: 姓名:一、食物中的六大營養成分:(無機物) (水:占體重的60%-70%。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溶解營養成分等物質。)(1、營養成分) (無機鹽:含量少,但作用十分重要。)(糖類: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肪:貯備能源物質。)(有機物) (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提供能量不是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維生素:不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但對維持人體的新陳代謝有重要作用。)“三大產熱營養素”: 糖類、脂肪、蛋白質 。(按提供能量的順序)檢測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加碘的淀粉溶液,呈現褪色反應。無機鹽缺乏的癥狀(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成分) (兒童:佝僂病) (缺鈣)(成年人:骨軟化癥)(缺鐵:缺鐵性貧血。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缼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5、維生素缺乏的癥狀缺維生素A:夜盲癥 缺維生素B1:腳氣病 缺維生素C:壞血病缺維生素D:佝僂病、骨軟化癥(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發育。)二、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淀粉酶。胃腺:分泌胃液,含蛋白酶。肝臟: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起乳化作用。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種酶。腸腺:分泌腸液,含多種酶。) (1、消化系統)(消化腺)2、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分為10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3、三大有機物的消化過程(唾液(淀粉酶) 胰液、腸液淀粉的消化: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口腔 小腸)(胃液 胰液、腸液蛋白質的消化:蛋白質 多肽 氨基酸胃 小腸)(膽汁的乳化作用 胰液、腸液脂肪的消化: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小腸 小腸)淀粉首先在口腔開始被消化,蛋白質首先在胃內開始被消化,脂肪首先在小腸開始被消化。淀粉最終要變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蛋白質最終要變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4、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吸收的器官: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 胃:吸收部分水和酒精 大腸: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小腸:吸收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5、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結構特點:長:小腸長5—6米。(消化、吸收)大:小腸的內表面有很多環形皺襞,皺襞表面有小腸絨毛和微絨毛,增大了小腸的內表面積。(消化、吸收)薄: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很薄,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吸收)多:含腸液、胰液、膽汁多種消化液,含有多種消化酶。 (消化)6、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1)平衡膳食寶塔:每日均衡攝入“平衡膳食寶塔”中的食物,居于金字塔底部的是第①類----糖類,需要量最多。居于金字塔頂部的是第⑤類----油脂類,需要量最少。早、中、晚三餐的能量應分別占總能量的30%、40%、30%左右。2)關注食品安全:購買食品時,應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注意檢驗是否合格,是否變質。發芽的馬鈴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三、血液1、加了抗凝劑(檸檬酸鈉)的血液會出現分層的現象。(血漿:淡黃色半透明的液體。含水,蛋白質、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和代謝廢物等。運載血細胞,運送養分和廢物。)(紅細胞:圓餅狀,成熟的無細胞核。含豐富的血紅蛋白。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細胞:圓球狀。有細胞核。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的作用。血小板: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止血和凝血。)(血細胞) (血液)102、三種血細胞的比較按數量多少: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按體積大小: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按有無細胞核:有 無 無3、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蛋白質,呈紅色,決定了血液的顏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4、血常規檢查紅細胞或血紅蛋白數量低于正常值,患貧血;白細胞數量高于正常值,身體有炎癥。5、ABO血型系統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種血型。輸血的原則:輸同型血 。 O型:萬能獻血者 AB型:萬能受血者成分輸血:“缺什么補什么”嚴重貧血------紅細胞; 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大面積燒傷------血漿; 有較大創面、大量失血------全血。(依據:血液中氧的濃度)6、動脈血:含氧量較多,顏色鮮紅。靜脈血:含氧量較少,顏色暗紅。四、血管血管特點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模式圖管壁 較厚,彈性大 較薄,彈性小 最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徑 小 大 最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血流方向 心臟 全身各處 全身各處 心臟 從最小動脈到最小靜脈瓣膜 無 有(靜脈瓣) 無圖示 主干 分支 分支 主干出血及 止血方法 噴射狀,鮮紅 近心端止血 平緩,出血量大,暗紅 遠心端止血 慢慢滲出 消毒包扎毛細血管適于進行物質交換的特點:(1)數量最多,分布最廣,遍布全身各處的組織中。(2)管腔最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3)管壁最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4)管內血流速度最慢。五、心臟----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或“泵”10(構成:主要由心肌(肌肉組織)構成。左心房連肺靜脈 (動脈血)相通左心室 連 主動脈 (動脈血)四個腔右心房 連 上、下腔靜脈 (靜脈血)相通右心室 連 肺動脈 (靜脈血)房室瓣:在心房與心室之間,朝心室開。瓣膜動脈瓣:在心室與動脈之間,朝動脈開。(瓣膜防止血液倒流,因其單向開放,使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動))(1、心臟)2、心臟結構的特點(1)同側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兩側不相通。心臟左側流動脈血,右側流靜脈血 。(2)心臟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因為心室將血液泵出的距離比心房遠;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因為左心室要將血液泵往全身,距離最遠。(3)血液在心臟處的流動方向:靜脈 心房 心室 動脈。(4)動脈中不一定流動脈血,如肺動脈流靜脈血;靜脈中不一定流靜脈血,如肺靜脈流動脈血。(5)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開放;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閉,房室瓣開放。(6)動脈和毛細血管中沒有瓣膜。 靜脈瓣只位于靜脈中。·(7)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X心率 。每分輸出量也叫心輸出量,它是衡量心臟工作能力的一項指標。運動員主要通過提高每搏輸出量來提高心輸出量。六、血液循環1、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中循環流動。2、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 如下:(組織細胞氧、營養物質 二氧化碳等廢物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 各級 全身毛 各級 上下腔 右心房(起點) 脈 動脈 細血管 靜脈 靜脈 (終點)肺循環:右心室 肺動脈 肺部毛細 肺靜脈 左心房(起點) 血管 (終點)二氧化碳 氧肺泡實線表示動脈血,虛線表示靜脈血)3、血液循環的特點(1)體循環與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通過心臟連通起來,不存在時間先后順序。(2)各循環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于心房。體循環從左心室開始,終止于右心房。血液變化:動脈血變成靜脈血。肺循環從右心室開始,終止于左心房,血液變化:靜脈血變成動脈血。10(3)血液流經不同部位的毛細血管,物質變化不同。血液流經小腸時,由含營養物質少的動脈血變為含營養物質多的靜脈血;血液流經腎臟時,由含尿素多的動脈血變為含尿素少的靜脈血;血液流經肺部時,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4、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通常所說的血壓是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它的表示方式:收縮壓/舒張壓,可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得。脈搏是指動脈的搏動,次數與心率相同,但意義不同,它測量的部位在橈動脈。七、食物中貯存的能量1、食物的熱價是指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釋放的能量,單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貯存的能量的大小: 脂肪38kJ/g, 蛋白質23 kJ/g, 糖類17kJ/g。2、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糖類,其次為脂肪。3、呼吸作用:生物體細胞內葡萄糖等有機物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它的意義在于: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場所:線粒體八、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鼻:內有鼻毛和鼻黏膜,能夠溫暖、濕潤、清潔吸入的空氣。咽: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內有聲帶,氣體通過時引起振動而發出聲音。氣管和支氣管:分泌的黏液能黏住灰塵,形成痰。肺: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有許多肺泡組成。) (呼吸道)(1、呼吸系統)2、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1)數量多,面積大。(2)肺泡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3)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九、氣體交換的全過程:包括肺通氣、肺的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換氣1、肺通氣: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通過呼吸運動實現。(吸氣) (呼氣)呼氣: 舒張 縮小 回縮 上升 出肺(肋間肌和膈肌 胸廓 肺 肺內氣壓 氣體)吸氣: 收縮 擴大 擴張 下降 入肺注意:人體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比較: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氧氣含量仍高于二氧化碳含量)2、肺的換氣:肺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氣體擴散的特點:由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擴散。交換過程:(氧氣肺泡 血液二氧化碳)(結果:靜脈血變成動脈血)103、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氧氣通過紅細胞(血紅蛋白)運輸,二氧化碳主要在血漿中運輸。4、組織換氣: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交換過程:(氧氣血液 組織細胞二氧化碳)(結果: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十、人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1、排泄是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 人體的代謝廢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糞便不是代謝廢物(排遺)。2、排泄的途徑:(1)呼氣(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少量的水;(2)排汗(皮膚):排出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 (3)排尿(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徑)3、排泄的意義:(1)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2)調節體內水與無機鹽的含量平衡;(3)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十一、泌尿系統和尿的形成腎臟:形成尿液(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1、泌尿系統) 輸尿管:輸送尿液膀胱:貯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腎單位: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腎小體(分布在皮質)) 腎小球(毛細血管球)(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分布在髓質)注意: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都是動脈血管,都流動脈血。3、尿液的形成:(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的有用物質如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質形成尿液。(尿液:水、無機鹽、尿素)4、(1)原尿與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2)原尿與血漿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質。(3)尿液與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5、尿常規檢查:(1)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和蛋白質,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發生病變。(2)尿液中出現葡萄糖或尿量多,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發生病變。十二、神經系統和神經調節1、人體的自我調節包括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其中神經調節具有主導作用。(2、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 (腦) 大腦:有感覺、運動、語言等神經中樞。調節高級活動。小腦: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腦干: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基本生理活動。(周圍神經系統) 脊髓:調節簡單反射,是腦和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傳導神經沖動) 腦神經脊神經3、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1)神經元) (細)胞體:內含細胞核,神經元的代謝中心(突起) 樹突:短而多:接受信息軸突:一般只有一條。細長。傳導信息(2)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傳導沖動。(3)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之間的傳導:樹突 胞體 軸突 (下一個神經元)樹突。(單向傳導)104、反射——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1)反射:指人或某些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和內部的各種刺激作出的規律性反應。反射是建立在神經系統的基礎上的,故沒有神經系統的生物(如植物、單細胞動物)沒有反射。(2)反射的類型非條件反射(簡單反射):人生來就具有的反射,不會消退。簡單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或腦干。如:縮手、眨眼、排尿、吮吸、膝跳等。條件反射(復雜反射):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積累形成的反射,會消退。復雜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如:望梅止渴、談虎色變等。注意: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條件反射,也是人類特有的,因為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中樞。5、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1)反射弧的組成及沖動在反射弧上的傳導方向:感受器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 效應器。(2)反射弧要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動。若傳入神經受損,無反射,無感覺;若傳出神經受損,有感覺,無反射。(3)被燙到時的縮手反射是先縮手(縮手屬于簡單反射,神經中樞在脊髓),再感覺到熱和痛(感覺屬于復雜反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6、眼——視覺器官(1)眼的主要結構是眼球。眼球的結構和功能:(外膜) 角膜:無色透明。鞏膜:白色不透明,支持、保護眼球內部結構。“白眼珠”。(眼球壁)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為瞳孔,調節光線的多少。“黑眼珠”。(眼球) (中膜) 睫狀體:虹膜和脈絡膜之間,內有平滑肌,調節晶狀體的曲度。脈絡膜:含有豐富的血管和黑色素,有營養眼球并形成“暗室”的作用。(內容物) 內膜(視網膜):視覺感受器,含感光細胞,能感受光線的刺激,形成物像。與視神經相連。房水:充盈在角膜和晶狀體之間的液體。晶狀體:凸透鏡狀結構,能折射光線。玻璃體:位于晶狀體后方的膠凍狀物。(2)、注意: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脈絡膜相當于暗箱的壁,視網膜相當于相機里面的存儲卡。當人由光下進入黑暗環境時,瞳孔放大;反之縮小。當人看遠處物體時,瞳孔放大;反之縮小。(3)、視覺的形成外界光線 角膜 瞳孔 晶狀體 玻璃體 視網膜(形成物像) 視神經 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4)、近視眼和遠視眼近視眼:由于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前方。矯正:戴凹透鏡。遠視眼:由于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后方。矯正:戴凸透鏡。7、耳——聽覺器官(外耳) 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傳送聲波((1)、耳) 鼓膜:產生振動(中耳) 鼓室:鼓膜里面的空腔。內有咽鼓管,與咽相通,維持鼓膜內外氣壓的平衡。聽小骨:錘骨、砧骨、鐙骨組成的“聽骨鏈”,傳導振動。(內耳) 耳蝸:聽覺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沖動。(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化的感受器) 前庭半規管10(2)、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 鼓膜(產生振動) 聽小骨 耳蝸(產生沖動) 聽神經 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3)、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迅速張口,使咽鼓管張開,或閉嘴、堵耳,使鼓膜內外的氣壓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十三、激素調節人體腺體的比較腺體名稱 有無導管 分泌物的輸送方式 舉例外分泌腺 有導管 通過導管排出 唾液腺、汗腺、肝臟、胰腺等內分泌腺 無導管 經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 垂體、甲狀腺、胰島,性腺等注意:胰腺是消化腺,有導管,屬于外分泌腺;胰腺內的胰島是內分泌腺。幾種主要激素的調節作用及分泌異常導致的病癥激素名稱 產生部位 作用 分泌異常時的病癥生長激素 垂體 促進生長 ①幼年時分泌不足:患侏儒癥 ②幼年時分泌過多:患巨人癥 ③成年時分泌過多:患肢端肥大癥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促進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①幼年時分泌不足:患呆小癥 ②分泌過多:甲亢 ③缼碘時:患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胰島素 胰島 降低血糖濃度 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分泌過多:患低血糖性激素(包括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 卵巢(女性) 睪丸(男性) 促進男、女生殖器官的發育,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 ——————十四、傳染病1、概念:由病原體(如: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2、傳染病的特點:傳染性和流行性。3、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人或動物所經過的途徑,主要有空氣傳播、飛沫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易感人群: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4、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如對病人進行隔離;對患病的動物進行處理或深埋等。切斷傳播途徑:如搞好個人、環境衛生,噴灑消毒液消毒,戴口罩等。保護易感人群:如接種疫苗,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等。十五、人體免疫人體免疫的類型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來就有的,能遺傳,對多種病原體發揮作用。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逐漸形成,不能遺傳,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人體的三道防線及免疫類型第一道防線 組成:皮膚和黏膜功能:阻擋或殺死病原體、清掃異物 非特異性免疫第二道防線 組成:體液中的殺菌物質(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白細胞)功能:溶解、吞噬和消滅病菌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脾臟)和免疫第三道防線 細胞(淋巴細胞) 特異性免疫功能: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抗原和抗體抗原:能引起人體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疫苗、移植的器官等。抗體:指受到抗原刺激后由免疫細胞產生的能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質。免疫功能的兩重性有利方面: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監視、識別、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不利方面:進行器官移植時產生排異反應;產生過敏反應。疫苗:是指用失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到人體10后,可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能力。十六、健康的生活1、健康的概念: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2、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藥、拒絕吸煙、酗酒、吸毒等。3、藥品種類處方藥:必須憑借醫師的處方才可購買,并按照醫囑服用的藥物。非處方藥:不需要憑借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照所附說明書服用的藥物。簡稱“OTC”。十七、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的實例:亂砍濫伐、亂捕濫殺、環境污染、生物入侵等。三大全球性的大氣污染問題:酸雨(二氧化硫)、溫室效應(二氧化碳)、臭氧破壞(氟利昂)。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