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高考熱點----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備戰2022年高考政治時政【熱點+分析】2022屆高考政治備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一、【熱點直擊】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下午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習近平指出,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為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明確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社會要加強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習近平強調,人與自然應和諧共生。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我們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發展蒙上陰影。面對恢復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我們要加強團結、共克時艱,讓發展成果、良好生態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習近平強調,我們處在一個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的時代。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要攜手同行,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第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把人類活動限制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第二,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要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效益。加強綠色國際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成果。第三,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心系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保護環境、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等多面共贏,增強各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四,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有效遵守和實施國際規則。設立新的環境保護目標應該兼顧雄心和務實平衡,使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合理。習近平指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宣布,中國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中方呼吁并歡迎各方為基金出資。習近平指出,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系。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將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國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習近平最后強調,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讓我們攜起手來,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于10月12日在昆明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俄羅斯總統普京、埃及總統塞西、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法國總統馬克龍、哥斯達黎加總統阿爾瓦拉多、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英國王儲查爾斯等以視頻方式出席。二、【權威聲音】 “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要攜手同行,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在12日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講話,深刻闡釋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理念和實踐,就推動人類高質量發展提出四點倡議,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注入智慧和力量。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們處在一個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的時代。必須清醒看到,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得恢復經濟和保護環境的任務更加艱巨。面對全球性生態挑戰,我們要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攜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推動人類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點倡議,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突出問題導向,闡明了推動人類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與路徑,體現了理念與行動的統一、雄心和務實的兼顧、治標與治本的結合。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進一步豐富與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貴在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近10年來中國年均發現植物新種占全球植物年增新種數十分之一;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約25%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效,詮釋著“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的東方智慧,印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中國在生態文明領域的探索與實踐,不僅為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作出重要貢獻,也為人類開辟了一條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有效路徑。行之不輟,未來可期。在人類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中國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做萬物和諧美麗家園的維護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從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到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再到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一系列中國舉措,體現著一以貫之的責任擔當,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全球環境治理水平帶來了強勁動力。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領導人峰會上所說,“此次大會為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良機”。從春城昆明出發,在人類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讓我們攜起手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創人類美好的明天。三、【理論鏈接】【經濟生活】(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含義:以人民為中心目的→人民幸福→要求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人民共享。(1)發展為了人民: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滿足人民美好需要;促進人全面發展。(2)發展依靠人民: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3)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2.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地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二)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理念引領實踐。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1、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原因: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2、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內涵:(1)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地位(重要性):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求: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蔚然成風。(2)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地位(重要性):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要求: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3)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地位(重要性):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求: 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4)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地位(重要性):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求: 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5)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地位(重要性):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要求: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強貫徹落實的全面性、系統性,開拓新境界。【政治生活】①國際組織(1)地位: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1)分類:政府間和非政府間,世界性和區域性,一般性和專門性。(2)作用: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等②國際關系(1)含義: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2)內容: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等。(3)基本形式:競爭、合作、沖突。③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1)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利益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2)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國際社會需要協調國家間的利益,處理好國家間的矛盾,促進國際關系的健康發展。④關于維護我國國家利益(1)我國國家利益的內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2)我國公民為什么要堅定維護我國國家利益?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當性和正義性。⑤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1)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2)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⑥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1)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2)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3)基本立場: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4)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⑦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1)為什么?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利益。(2)怎么辦?我們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我們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繼續同發達國家加強戰略對話和深化合作,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生活與哲學】(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1、自然界具有物質性。2、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3、人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2)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但人在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是政府在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有利于認識和利用規律,造福社會。(3)聯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②每一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③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注意:并非任意兩個事物都是有聯系的,聯系是具體、有條件的。方法論:這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⑴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⑵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⑶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三、【考向預測】1、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開啟人類高質量新征程”的內在動因?①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②堅持綠色發展,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③堅持開發發展,內外聯動,各國共同合作,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④堅持共享發展,保護環境、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分析我國是如何“開啟人類高質量新征程”。①國際組織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我國積極開展并參與國際組織和活動,承擔一個大國的責任,為人類高質量發展積極履責。②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國家,在本國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世界生物多樣性做出自己的貢獻。③我國在推動本國環境保護的同時,積極支持幫助世界各國保護活動,維護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其它國家的合理關系。④堅持獨立自主,為世界生物多樣性提出中國主張、中國方案。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