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案+課件19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案+課件19ppt)

資源簡介

(共19張PPT)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唐朝前期帝王譜系
高祖李淵
(618-626)
太宗李世民
(626-649)
高宗李治(649-683)
【周】武則天
(690-705)
中宗李顯
(683-684)
(705-710)
睿宗李旦
(684-690)
(710-712)
少帝李重茂(710)
玄宗李隆基(712-756)
建唐稱帝
貞觀之治
政啟開元
治宏貞觀
開元盛世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755-763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背景
1、節度使權力膨脹,外重內輕局面形成。
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
——《新唐書》卷40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背景
1、節度使權力膨脹,外重內輕局面形成。
平盧 范陽 河東 朔方 河西
3.75 9.14 5.5 6.47 7.3
隴右 劍南 北庭 安西 嶺南
7.5 3.09 2萬 2.4 1.54
(邊鎮駐軍單位:萬)
邊鎮駐軍49萬,中央守軍9萬
背景
1、節度使權力膨脹,外重內輕局面形成。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安祿山
背景
2、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將相失和。
楊玉環(網絡圖片)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背景
2、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將相失和。
李林甫
(唐玄宗)在位多載,倦于萬機,恒以大臣接對拘檢,難徇私欲,自得林甫,一以委成。故杜絕逆耳之言,恣行宴樂。
——《舊唐書》卷106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背景
2、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將相失和。
楊國忠
安祿山
國忠寡謀矜躁,謂祿山跋扈不足圖,故激怒之使必反,以取信于帝。
——《新唐書》卷206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經過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影響
年份 戶數(萬) 人口(萬)
705年 615 3714
740年 841 4814
754年 907 5288
764年 290 1690
時洛陽四面數百里,人相食, 州縣為墟。
——《舊唐書》卷150
注:數據源自《資治通鑒》
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
唐朝由盛轉衰。
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大盜既滅,而武夫戰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號令自出,以相侵擊,虜其將帥,并其土地,天子熟視不知所為,反為和解之,莫肯聽命。
——《新唐書》卷40
影響
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衰極而亡:黃巢起義
唐則宦官之權,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也。
——《廿二史札記》卷20
背景
統治腐朽、宦官專權
衰極而亡:黃巢起義
背景
天災人禍、百姓困苦
衰極而亡:黃巢起義
《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經過
衰極而亡:朱溫滅唐
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
亡后格局:五代十國
實質
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統一是必然趨勢
課堂小結
謝謝觀看教學設計(2500字左右)
教材:《中國歷史》(統編教材 七年級下冊)
單元: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課題: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一、教學分析(500字以內)
1. 本課的單元地位分析:本課是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的第5課,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的最后一課。本課內容涉及“安史之亂”“黃巢起義”“五代十國”三部分,從時間線索上來看,上承“開元盛世”,下啟“陳橋兵變”,主要講述了唐朝中后段的相關史實,保證了第一單元隋唐歷史知識的完整性。
2. 課標與本課子目呈現方式分析:《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本課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本課涉及三個子目,分別是“安史之亂”“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直接體現了課標要求。
3. 本課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分析: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逐漸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藩鎮之間戰爭頻繁,人民生活日益困苦,終而引發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一擊。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二、教學目標(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設計 300字以內)
1.通過材料分析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提升歷史解釋能力。
2.通過安史之亂示意圖,培養時空觀念。
3.了解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增強唯物史觀。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100字以內)
1. 重點:安史之亂的原因和影響,五代十國的局面
2. 難點: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五、教學過程(1600字左右)
1. 新課導入。
根據前幾課內容,總結介紹唐朝前期的帝王譜系,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2. 正課講授。
第一部分——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一、安史之亂的背景
(1)介紹安史之亂的概念,即指的是755-763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的一場叛亂。詢問安史造反的能力與動機,進而引出安史之亂的背景。
(2)唐朝節度使權力膨脹,外重內輕局面形成。從唐朝邊疆戰略演變的角度分析節度使權力膨脹的原因。即唐朝立國之初,對邊疆地區以主動進攻為主,但玄宗時期因疆域廣闊,已轉變為以被動防御為主,在這種情況下,玄宗在邊疆重地設置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為了保障軍隊的作戰能力,中央政府賦予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
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新唐書》卷40
展示唐朝玄宗時期各節度使所控軍隊人數的具體數字,在對比邊疆駐軍與中央軍人數之后,得出唐朝已形成“外重內輕”局面的結論。最后指出安祿山手握三鎮重兵是其造反的資本。
(3)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將相失和。唐玄宗從開元末年開始,逐漸追求享樂,主要表現就是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而且不僅是楊貴妃受寵,其三個姐姐也獲得了封賞,由此可見楊貴妃對唐玄宗的影響。因為寵愛楊貴妃占有了唐玄宗大量的時間,所以玄宗將大權交給了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李林甫利用權力,排除異己,但其對邊疆還是有一定管控的,因此安祿山對其頗有忌憚。后來,楊國忠借楊玉環之勢,在與李林甫的政治斗爭中勝出。但楊國忠頭腦簡單,因玄宗信賴安祿山而心生嫉妒,多次在玄宗面前構陷安祿山,安祿山加速了造反的進程。總之,唐玄宗荒廢朝政是安史之亂的最要原因,而楊國忠則是安祿山下定決定造反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在位多載,倦于萬機,恒以大臣接對拘檢,難徇私欲,自得林甫,一以委成。故杜絕逆耳之言,恣行宴樂。——《舊唐書》卷106
國忠寡謀矜躁,謂祿山跋扈不足圖,故激怒之使必反,以取信于帝。——《新唐書》卷206
二、安史之亂的經過
利用地圖,講述安史之亂的經過。主要包括安祿山起兵攻陷洛陽、潼關,進逼長安,玄宗出逃四川和馬嵬驛兵變,太子李亨北上稱帝,收復失地,安史叛軍內訌等。
三、安史之亂的影響
(1)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由盛轉衰。通過材料,展示安史之亂前后的人口數量,使學生知道安史之亂對唐朝經濟,特別是北方經濟造成巨大破壞,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時洛陽四面數百里,人相食, 州縣為墟。——《舊唐書》卷150
(2)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大盜既滅,而武夫戰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號令自出,以相侵擊,虜其將帥,并其土地,天子熟視不知所為,反為和解之,莫肯聽命。——《新唐書》卷40
第二部分——衰極而亡
(1)通過材料,介紹黃巢起義的背景——統治腐朽、宦官專權,天災人禍、百姓困苦。
唐則宦官之權,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也。——《廿二史札記》卷20
(2)展示地圖,簡單介紹黃巢起義的經過
(3)介紹黃巢起義的結果與影響
(4)講述朱溫滅唐的史實
第三部分:亡后格局:五代十國
利用地圖介紹五代十國的概念,知道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簡單講解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3. 課堂總結。
利用思維導圖總結本課,強調重點知識。
六、板書設計(思維導圖式 圖片格式)
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柘城县| 灌阳县| 祥云县| 红原县| 六盘水市| 裕民县| 荥经县| 兴山县| 平潭县| 张家口市| 隆昌县| 台州市| 大新县| 华亭县| 满洲里市| 淅川县| 兴宁市| 都江堰市| 全州县| 剑川县| 陆川县| 通山县| 赣榆县| 乌兰县| 凤翔县| 庆阳市| 永春县| 区。| 那曲县| 云安县| 三河市| 斗六市| 穆棱市| 佛山市| 南郑县| 仲巴县| 谢通门县| 板桥市| 金阳县| 钟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