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教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教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三案合一 · 主動學習”課堂教學模式高一歷史課例
課題:第十課《遼夏金元的統治》 主備人:  審核人:
班級:________ 姓 名:________ 日 期:________
一、學習目標:
遼夏金元相關制度建設(重點)
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難點)
二、學習過程:
一、遼與西夏
1. 遼朝
(1)建立:916 年, 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后來版圖擴大,改國號為 。
(2)遼與北宋關系: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里維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頻繁,貿易活躍。
(3)遼朝南、北面官設置: 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 等游牧民族事務。
2. 西夏
(1)建立: 年, 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 ,史稱 。
(2)制度:基本模仿 ,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
二、金朝入主中原
1. 建立政權與入主中原
(1)1114 年, 舉兵反遼,次年稱皇帝,建立 ,定都會 ,會寧府也稱 。
年,金滅遼,兩年后又滅北宋,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
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 。
2. 政治制度
(1)特點: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持了一套 的管理系統。
(2)猛安謀克制度:平時耕作,戰時選拔丁壯出征。
3. 金朝的盛衰
(1)“大定之治”:12 世紀后期 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 又日益腐化,統治逐漸衰落。
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
1. 蒙古政權的建立與擴張
(1)建立:1206 年, 統一草原各部,建立 。
(2)擴張:先后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
2. 元朝政權的建立:1260 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即位。 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
3. 元朝的統一:1276 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1279 年,元軍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
4. 元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修筑驛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 。
(2)行省制度
①內容:當時中央的宰相機構是 ,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稱為 。
②特點及意義:轄區廣闊,軍政大權集中,行政效率較高;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3)宣政院:直屬中央政府,管理 地區。
(4)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 的管轄。
(5)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晉江,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經略 。
四、元朝的民族關系
1. 蒙古族和回族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統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2)回族:元朝時,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雜居相處。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 。
2.“四等人制”:蒙古統治者對不同民族采取差別對待措施,被后人概括為“四等人制”, 依次為 。
3. 民族交融:蒙古統治者滅亡后,大批留居內地的 等,逐漸與漢族相融合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治同步檢測
一、單選題
1.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是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元實行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因為疆域遼闊 B.實行對全國的有效統治
C.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D.設立省級行政區域
2.“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上的王朝興衰值得研究。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然而世宗之后,金朝統治卻逐漸衰落,究其原因有
①外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 ②猛安謀克日益腐化
③宋金戰爭使國力消耗 ④岳飛抗金成效顯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元世祖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建立了(  )
A.行省制 B.郡縣制 C.分封制 D.世襲制
4.繪制歷史簡圖是歷史學習的一種基本技能,它能將復雜的歷史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圖中能大致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歷史簡圖是
A. B.
C. D.
5.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即遣使進藏清查戶口,設立大小驛站共35處,此后還多次賑濟貧困站戶。此舉旨在
A.改善當地交通閉塞狀況 B.強化對邊疆的行政控制
C.打通東西方間國際商路 D.促進漢藏文化交流傳播
6.從漢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書省、樞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國并行到州縣兩級制,再到文臣、通判、轉運使的設置,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發生了根本變化
B.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民主化的趨勢
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強化的趨勢
D.中央與地方權力日益增大的趨勢
7.中國社科院知名學者白鋼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中說:“元朝的行省實際上是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這種職能的‘中轉站’?!睂Σ牧侠斫鉁蚀_的是
A.行省制必然導致地方勢力膨脹 B.行省制下地方權力相對較大
C.行省制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機構
8.歷史發展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屬于同一個朝代的是
A.司隸校尉、賢良文學、起絨錦、《上林賦》
B.宣政院、趙孟頫、銅活字、《農書》
C.司禮監、董其昌、致良知、《感天動地竇娥冤》
D.提點刑獄司、風力水車、曲子詞、《東京夢華錄》
9.以下四圖反映的中國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依次是
A.分封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郡縣制
B.分封制、郡縣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
C.郡國并行制、郡縣制、分封制、行省制
D.郡國并行制、分封制、行省制、郡縣制
10.南開大學教授李治安認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也是兩宋否定唐后期藩鎮分權的繼續,相當于自隋朝始第三個“正一反一合”階段的“合”。作者認為
A.行省制實現了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有機結合
B.行省制主要著眼于政治上的統治和軍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鞏固了元朝的中央統治和國家的統一
D.行省制充分借鑒了郡縣制的優點,基本擯棄了兩宋政治制度的缺點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三案合一 · 主動學習”課堂教學模式高一歷史詳案
課題:第十課《遼夏金元的統治》 主備人:  審核人:
班級:________ 姓 名:________ 日 期:________
一、學習目標:
遼夏金元相關制度建設(重點)
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難點)
二、學習過程:
一、遼與西夏
1. 遼朝
(1)建立:916 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后來版圖擴大,改國號為遼。
(2)遼與北宋關系: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里維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頻繁,貿易活躍。
(3)遼朝南、北面官設置: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
2. 西夏
(1)建立:1038 年,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2)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
二、金朝入主中原
1. 建立政權與入主中原
(1)1114 年,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次年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會寧府也稱上京。
(2)1125 年,金滅遼,兩年后又滅北宋,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
(3)1153 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中都。
2. 政治制度
(1)特點: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
(2)猛安謀克制度:平時耕作,戰時選拔丁壯出征。
3. 金朝的盛衰
(1)“大定之治”:12 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猛安謀克又日益腐化,統治逐漸衰落。
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
1. 蒙古政權的建立與擴張
(1)建立:1206 年,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
(2)擴張:先后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
2. 元朝政權的建立:1260 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即位。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
3. 元朝的統一:1276 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1279 年,元軍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
4. 元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修筑驛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
(2)行省制度
①內容:當時中央的宰相機構是中書省,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稱為行中書省
。
②特點及意義:轄區廣闊,軍政大權集中,行政效率較高;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3)宣政院:直屬中央政府,管理吐蕃地區。
(4)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
(5)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晉江,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經略臺灣。
四、元朝的民族關系
1. 蒙古族和回族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統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2)回族:元朝時,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雜居相處。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
2.“四等人制”:蒙古統治者對不同民族采取差別對待措施,被后人概括為“四等人制”, 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3. 民族交融:蒙古統治者滅亡后,大批留居內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漸與漢族相融合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治同步檢測
一、單選題
1.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是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元實行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因為疆域遼闊 B.實行對全國的有效統治
C.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D.設立省級行政區域
2.“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上的王朝興衰值得研究。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然而世宗之后,金朝統治卻逐漸衰落,究其原因有
①外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 ②猛安謀克日益腐化
③宋金戰爭使國力消耗 ④岳飛抗金成效顯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元世祖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建立了(  )
A.行省制 B.郡縣制 C.分封制 D.世襲制
4.繪制歷史簡圖是歷史學習的一種基本技能,它能將復雜的歷史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圖中能大致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歷史簡圖是
A. B.
C. D.
5.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即遣使進藏清查戶口,設立大小驛站共35處,此后還多次賑濟貧困站戶。此舉旨在
A.改善當地交通閉塞狀況 B.強化對邊疆的行政控制
C.打通東西方間國際商路 D.促進漢藏文化交流傳播
6.從漢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書省、樞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國并行到州縣兩級制,再到文臣、通判、轉運使的設置,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發生了根本變化
B.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民主化的趨勢
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強化的趨勢
D.中央與地方權力日益增大的趨勢
7.中國社科院知名學者白鋼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中說:“元朝的行省實際上是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這種職能的‘中轉站’?!睂Σ牧侠斫鉁蚀_的是
A.行省制必然導致地方勢力膨脹 B.行省制下地方權力相對較大
C.行省制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機構
8.歷史發展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屬于同一個朝代的是
A.司隸校尉、賢良文學、起絨錦、《上林賦》
B.宣政院、趙孟頫、銅活字、《農書》
C.司禮監、董其昌、致良知、《感天動地竇娥冤》
D.提點刑獄司、風力水車、曲子詞、《東京夢華錄》
9.以下四圖反映的中國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依次是
A.分封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郡縣制
B.分封制、郡縣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
C.郡國并行制、郡縣制、分封制、行省制
D.郡國并行制、分封制、行省制、郡縣制
10.南開大學教授李治安認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也是兩宋否定唐后期藩鎮分權的繼續,相當于自隋朝始第三個“正一反一合”階段的“合”。作者認為
A.行省制實現了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有機結合
B.行省制主要著眼于政治上的統治和軍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鞏固了元朝的中央統治和國家的統一
D.行省制充分借鑒了郡縣制的優點,基本擯棄了兩宋政治制度的缺點
參考答案
1.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元朝疆域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實行行省制,這一制度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故選B。
2.A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②符合史實和題意,應選A;岳飛抗金的時間是12世紀前期,12世紀后期宋金基本維持對峙局面,③④都不符合史實和題意,排除有③或④的組合,故B、C、D三項均排除。
3.A
【詳解】
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元世祖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建立了行省制。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 就開始于元朝。元朝將西藏、云南、遼陽、嶺北等邊陲地區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轄之下。
4.D
【詳解】
依據示意圖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以開封為都城;10世紀初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遼政權,都城在上京臨潢府;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所以與北宋并立的政權有遼國(位于北宋的東北方)和西夏(位于北宋的西北),D項符合題意;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后形成南宋、西夏和金并立的局面。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
5.B
【詳解】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元朝政府通過清查戶口、建立驛站、賑濟災民等實行對西藏的有效管理,表明元朝政府強化對邊疆的行政控制,故選B;A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忽必烈對西藏的管理客觀上促進漢藏文化交流傳播,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
6.C
【詳解】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這體現了皇權和中央權力的逐漸強化,相權和地方權力的逐漸削弱,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不斷強化,因此C選項正確;中央政治制度一直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未發生根本變化,A選項錯誤;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強化,并非民主化,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中央權力逐漸增強,地方權力逐漸削弱,D選項錯誤。故選C。
7.B
【詳解】
材料中行省負責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權利,可見行省的權力相當大。B正確;A項必然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行省對中央負責,分權與制衡說法錯誤,排除;D項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構,排除。故選B。
8.A
【詳解】
依據所學分析選項內容可知,司隸校尉是漢至魏晉時期監督京師和地方的監察官。“賢良文學”是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漢武帝時。起絨錦出土實物目前僅見于馬王堆漢墓?!渡狭仲x》是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的代表作品,因此A選項符合題意。宣政院屬于元朝。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銅活字最早出現在明朝。《農書》是元朝王禎所著,B選項不符合題意;司禮監掌印太監是明朝十二監中最具權勢的太監職位,負責完成明朝國家決策中“批紅”的部分。“致良知”屬于明朝王陽明的觀點。董其昌是明代書畫家。《感天動地竇娥冤》是著名元曲家關漢卿所著,C選項不符合題意;提點刑獄司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級司法機構。風力水車出現于明朝。曲子詞是隋、唐至五代時期漢族民間開始出現的一種廣為流傳的曲調?!稏|京夢華錄》是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
9.B
【詳解】
依據圖示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幅圖中“周”“晉”“宋”反映的是周朝的分封制;第二幅圖中“九原郡”“隴西郡”“咸陽”等反映的是秦朝的郡縣制;第三幅圖中有郡縣,也有封國,反映的是漢初的郡國并行制度;第四幅圖中“陜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中書省”等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因此B選項正確。其他選項不符合上述分析,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
10.A
【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和對行省制的理解能力。根據材料信息可得知作者認為行省制是郡縣制的發展,是兩宋加強中央集權的繼續,故A項正確;行省制的主要著眼點在材料中不能體現,與題意無關,故B項錯誤;C項說法正確,但此信息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故C項錯誤;材料認為“行省制是兩宋否定唐后期藩鎮分權的繼續”,故D項錯誤。
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元代行省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南县| 仙游县| 兰州市| 铜梁县| 扬州市| 安龙县| 平江县| 萍乡市| 商丘市| 蓬莱市| 舞阳县| 卢湾区| 丰原市| 商洛市| 富阳市| 安泽县| 龙岩市| 亚东县| 小金县| 拉萨市| 基隆市| 繁昌县| 镇平县| 玛多县| 辽阳县| 阜阳市| 东乡县| 铁岭县| 阳原县| 廊坊市| 岑巩县| 桃江县| 玉山县| 西宁市| 石门县| 望谟县| 南涧| 建阳市| 肥城市| 阜新市|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