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材:《世界歷史》(統編教材 九年級下冊)單元: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課題:第2課 俄國的改革一、教學分析1. 俄國的改革是統編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第2課內容。彼得一世的改革強化了農奴制,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俄國的改革是資本主義擴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本課以時間為線索,對俄國早期歷史、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農奴制改革進行串聯。從改革的背景、內容和影響三個板塊對俄國的兩次改革進行全面解讀。3.17世紀以后,西歐一些國家通過革命或改革的式,逐漸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而俄國卻盛行農奴制,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為改變封閉落后的局面,沙皇統治下的俄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彼得一世的改革和亞歷山大二世的農奴制改革。一方面,兩場改革前后相繼,共同促進了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國力的增強。另一方面,兩者性質又完全不同,彼得一世的改革是沙皇專制王朝推行的一場封建性質的改革,雖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近代化發展,但卻強化了封建農制;1861年農奴制改革則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與英、美、法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相比,俄國的改革是沙皇為了維持專制統治,自上而下開展的這使俄國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農奴制的殘余將長期影響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二、教學目標1.知道俄羅斯統一的基本過程,了解彼得一世改革與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背、內容、性質及影響;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2.通過觀察“15-18世紀俄國疆域的擴張圖”,形成對俄國歷史的時空知;通過彼得一世改革與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史料列舉與分析,樹立史料實證的史學觀念,培養閱讀、解析史料的史學能力;通過情景設置的方式,理解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歷史影響能夠全面地、客觀地、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形成科學的歷史評價能力。3.通過了解彼得一世改革,認識到彼得一世的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俄國近代化歷程的開端;通過了解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原因與影響,認識到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培養勇于創新的精神與理念。四、教學重點與難點1. 重點: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措施及影響。2. 難點:彼得一世改革與1861年農奴制改革之間的關聯差異。五、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克里姆林宮的辦公室里,唯一的畫像是彼得大帝。在歷史名城圣彼得堡誕生300周年慶祝活動上,普京總統飽含深情地說:“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為什么普京說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在俄國歷史上作出了什么重大的貢獻?俄國又是怎樣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進入第2課俄國的改革2. 正課講授。(1)“北極熊”的崛起:早期俄國的發展活動1:以時間先后為線索,梳理俄國發展歷程。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看出俄國歷經曲折發展,終于完成了國家統一,并最終確立起封建專制統治。活動2:在地圖中找出俄國在1712年以前的首都,找出標識1690年以前俄國疆域的顏色有哪些。俄羅斯疆域變化有什么特點?俄國在1712年以前的首都是莫斯科,地圖粉色部分為莫斯科公國時期,橙色部分為1598年俄國已侵略的地區,綠色部分為1599—1689年俄國擴占地區。范圍上越來越大,總體上從西向東擴張。(2)擁抱西方:彼得一世的改革活動3:夢想與現實的沖突——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材料一:彼得終其一生都以擴大國土為目標。……他在1697年派遣一支使團出使西歐,去考察西方的國情。他自己裝扮成隨員隨團出訪,在荷蘭的造船廠里揮斧當學徒,親自參加船只建造。他沿途參觀工場、碼頭、博物館,考察民風國俗,還旁聽英國議會,由此而對歐洲各國的情況有了直接的了解。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給了他深刻的印象,同時他也認識到不學習西方的制度便不能使俄國富強。——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編(上卷)》問題:彼得一世終其一生的夢想是什么?為實現這一夢想,他做了哪些努力,又從中得出怎樣的認識?彼得終其一生的目標是擴大國土,為此派使團出使西歐,并親自裝扮成隨員出訪西歐各國。這次出訪使他認識到不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和制度便不能使俄國富強。材料二: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俄國的經濟仍然十分落后。當西歐資本主義已蓬勃發展時,俄國廣闊的土地上到17世紀末一共只有30個手工工場,圖拉是工場手工業最先發展的地區,但到1660年代,這里總共7個鐵工場中只有119個工人,其中一半還是外國人……俄國遠離歐洲主要商道,也沒有很多吸引外國人的商品,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占主導地位,農奴勞動使生產力十分低下。經濟的落后也反映在文化政治方面,直到17世紀貴族中的多數還未受過教育,全國識字的人非常稀少。——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編(上卷)》問題: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分析俄國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是什么?俄國在沙皇專制統治下,盛行農奴制,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農業和手工業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的發展極其緩慢。活動4:走向強大——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材料三:他(沙皇彼得大帝)以西方的方式改革了他的行政機關和軍隊,建立起供養軍隊的工業,引入成千上萬的各種類型的專家,派出一批批年輕的俄羅斯人到國外去學習,并建立起許多學校——所有的學校都具有實利主義的性質:數學和航海學校、海軍學校、陸軍學校、計算學校和居于最高地位的科學院。——[美]斯塔夫利阿諾斯著,吳象嬰等譯《全球通史》問題:根據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彼得一世從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革?結合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方面 改革具體措施政治上 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加強沙皇專制權力軍事上 創建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經濟上文化教育上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社會習俗上 提倡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活動5:打開“面向西方的窗戶”——彼得一世改革的影響材料四:確實,彼得結束了俄國長期孤立的狀態,建立了通往西方的通道,并基本確定了此后近200年俄國面向先進的西方的發展趨勢。從此,俄國的歷史就成為歐洲歷史的一部分,并越來越成為世界歷史的一部分。——曹維安《俄國史新論:影響俄國歷史發展的基本問題》問題:結合之前所學的內容說明,以上材料中先進的西方發展趨勢指什么?彼得一世為俄國順應這一時代趨勢做出了怎樣的貢獻?趨勢是近代化趨勢。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材料五:在彼得統治下,俄國廣大農民一貧如洗,經受著可怕的奴役。……國家強盛了,人民貧窮了,這就是彼得改革的代價。彼得的“革命”是虛幻的,因為它建立在專制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在把全社會農奴化的基礎上。——曹維安《俄國史新論:影響俄國歷史發展的基本問題》問題:結合教材,上述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改革有哪些局限性?改革的成功是以犧牲人民利益為代價的,農奴制不但沒有被廢除,反而進一步強化。(3)“自由”時代——廢除農奴制改革活動6:內憂外患的時局——農奴制改革的背景外患:克里木戰爭的失敗材料六:俄國在克里木戰爭中的慘敗是俄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落后的結果,充分暴露了俄國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的腐敗。——《俄國史》問題:問題:俄國為什么會在克里木戰爭中失敗?俄國落后于英、法的的根源是什么?俄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落后于英、法。俄國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腐敗。材料七: 材料八: 時間 俄國農民暴動次數1800—1810年 年均20次1811—1820年 年均25次1821—1830年 年均30次1831—1840年 年均36次1840—1851年 年均43.5次——《1801——1860年農奴暴動次數表》問題:分析以上材料,指出俄國農奴怎樣的處境?農民起義呈現出怎樣的趨勢?這給沙皇的專制統治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反映了俄國農奴生活貧困,農奴沒有人生自由。農民起義的次數越來越多,極大地動搖了沙皇的專制統治。活動7:來之不易的“自由”——農奴制改革的內容與影響材料九: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農民實現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買賣、交換農民,也不能干涉農民的家庭生活。農民有權用自己的名字訂立契約從事工商業活動,擁有動產和不動產,進行訴訟;還可以改變身份,成為市民或商人。其次,規定全部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編(下卷)》閱讀材料,完成連線:材料十:沙皇陛下仁慈,讓我獲得了自由,但是為了得到份地養活全家,我變賣了家里所有能賣的東西才交清了贖金,現在家里窮的就剩下幾面墻可以依靠了!列寧:“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了。”3.課堂總結。項目 彼得一世改革 廢除農奴制改革時間 1689年 1861年領導者 彼得一世 亞歷山大二世內容 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和推廣學校教育。 “解放”農奴;贖買份地。性質 地主階級改革。 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影響 推動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 廢除了封建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啟示:近代俄國歷史上的兩次改革,雖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總體上皆能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對俄國的政治、經濟及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使俄國由一個邊緣國家逐步發展為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并在近代化浪潮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通過本課的學習,使我們堅信要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堅持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六、板書設計一、“北極熊”的崛起——早期俄國的發展二、擁抱西方——彼得一世改革1.夢想與現實的沖突——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2.走向強大——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3.打開“面向西方的窗戶”——彼得一世改革的影響三、“自由”時代——廢除農奴制改革1.內憂外患的時局——農奴制改革的背景(1)外患:克里木戰爭的失敗(2)內憂:農奴制引發的危機2.來之不易的“自由”——農奴制改革的內容與影響鼓勵新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農奴的貧困生活地主在毒打農奴農奴制廢除后的農民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俄國的改革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