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2022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2022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教案(主頁)
2021 —2022學年度 第 二 學期
課程名稱: 高一歷史 授課章節:第 三 章第 2節
授課班級: 授課人: 授課日期:
教學模塊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教學時數 1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史料分析,了解全球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2.運用圖文材料,了解全球航路開辟的過程及相關航線的開辟增進歷史時空觀念。 3.理解新航路開辟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影響,體會全球海路大通的歷史意義。
學習者 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了解了新航路開辟的部分原因,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同時,經過前一個學期的學習,初步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但是,他們對新航路開辟之前中世紀的社會狀況還不是很了解,知識體系還不完善,同時缺乏中西聯系的意識,教師需要選取適當的歷史材料作為補充,引導學生進行中西對比,深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 了解全球航路開辟的過程及相關航線的開辟 難點 ,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及其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影響
教學方法 及教具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討論法并用,培養學習者“讀、思、達”的能力。 教學媒體 學習案、多媒體并舉,通過展示課件,注重歷史學科素養培養
 教研組長簽字: 教導處審批:
時間: 年 月 日 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導入: 通過相關圖片,導入本課學習。 請同學們觀察上面兩幅圖片,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幅圖片都與什么歷史事件有密切關系?對!新航路的開辟。那么,新航路的開辟有何原因條件?又是如何開辟的呢?這些正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主題。 講授新課 一、動因和條件 1.原因 (1)根本原因:西歐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對新市場的開拓意愿日益迫切。 (2)社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的誘導。 (3)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控制傳統東西方商路。 (4)思想原因: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基督教。 2.條件 (1)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航海經驗的積累(如指南針的應用);造船技術的提高;地理學知識的積累(如地圓學說流行)。 二、經過——新航路的開辟 時間人物國別到達地點開辟航線1487年迪亞士葡萄牙發現好望角從歐洲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和東方1497-1498年達.伽馬葡萄牙到達印度1492年哥倫布意大利(西班牙支持)到達美洲大陸從歐洲到達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完成環球航行環球航行線路
三、其他航線的開辟 1.概況 (1)北大西洋海上航線的開辟 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現北美洲的紐芬蘭島。 16世紀,法國人卡蒂埃到達拉布拉多半島,荷蘭人巴倫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 17世紀初,英國人哈得遜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 俄羅斯人開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 (2)南太平洋上航線的開辟 1578年,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2-1643年,荷蘭人塔斯曼環航澳大利亞時,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 2.意義 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 比較 中國鄭和航行與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不同之處。 ①主要目的: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傳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哥倫布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尋找黃金,取得大片領土和財產。 ②性質:鄭和船隊為皇帝派出的官方出使海外的皇家艦隊;哥倫布船隊為王室特許的私人航海探險隊。 ③扮演的角色:鄭和船隊為官方外交使團和朝貢貿易使團;哥倫布船隊集征服者、殖民者、基督教傳播者、通商者、海盜等多種角色于一身。 評價——鄭和下西洋 ①航海偉人和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鄭和下西洋是世界歷史上空前規模的遠洋航行,在時間、次數、資金、規模、裝備、技術和到達地區范圍,都領先于歐洲遠洋航海家的航行,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鄭和也稱得上全世界歷史上之“航海偉人”。 ②國際影響和中國與亞非關系:鄭和航行,宣傳了明朝國威,擴大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也進一步加強了中國和亞非一些國家的聯系,促進了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③未能持續:但鄭和航行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因缺乏持久動力,后來未能持續。 評價——歐洲航海家航行 ①航行動機(目的);14—15世紀,西歐社會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 ②對西歐和世界的巨大影響:“使全世界劃然開一新紀元”; ③對所到地區的殺擄掠奪及后果:哥倫布航行,開始了歐洲近代殖民擴張和掠奪,從而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從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角度上看,哥倫布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是巨大的,盡管這一進步是以侵略、掠奪的形式實現的。 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全球航路的開辟,學生分析概括出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特點、影響,感受到航海家勇于開拓、不畏艱險的精神,能夠認識到全球航路的開辟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使人類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網絡,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聯系,邁出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重要一步,促進人類的交往和交流。 作業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5世紀中葉,素有“航海家”之稱的亨利王子在葡萄牙設立航海學校,培養航海人才,獎勵航海事業,積極籌劃開辟繞過非洲到東方的新航路。“他企圖攫取香料貿易,他渴望傳播基督教福音”。由于“歐洲市場對香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埃及對于轉口的東方貨物征稅很高,這種情況自然使發現一條直接通往東方的航路具有新的價值”。——摘編自黃順利《地理大發現與中國海洋觀的演變》 材料二 15世紀至17世紀的歐洲海外擴張,首先意味著這場巨大的空間革命,同時意味著全球經濟、政治及文化國際權力的中心已從伊斯蘭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 ——石元蒙《中西文明的最初碰撞——葡萄牙人入居澳門與明政府對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航路開辟后世界格局的變化,并分析這一變化對世界各地文明發展產生的影響。 答案(1)背景: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重視;航海技術的進步;傳播基督教的驅動;歐洲對東方香料的需求;傳統東西方航路的阻隔; 變化:世界格局由古代各地文明的多元發展變成以歐洲為中心;影響:西歐迅速崛起,歐洲文明長期引領著世界;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日益衰落,逐漸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亞洲文明(古老帝國)受到沖擊;世界各地文明不斷碰撞交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緊扣課標施教,按時空順序將14-17世紀中期的西歐社會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幫助學生構建大時空,建立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邏輯。同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文資料指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全球航路的開辟,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是西歐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他們的冒險探索精神是時代的反映,不宜拔高他們的形象,而應突出他們給世界歷史帶來的客觀進步性,即處理好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的關系。本課充分利用了地圖教學、史料教學培育學生的時空觀念、歷史理解和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等核心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连江县| 巴中市| 巫溪县| 东丰县| 巨野县| 吐鲁番市| 晋中市| 霍林郭勒市| 将乐县| 历史| 黎川县| 黄大仙区| 岳阳县| 三都| 高尔夫| 江川县| 砚山县| 中西区| 汽车| 乌鲁木齐县| 铁岭县| 偏关县| 和田市| 普定县| 卢氏县| 六安市| 怀来县| 博野县| 水富县| 台安县| 墨竹工卡县| 嘉禾县| 乌苏市| 安远县| 尼木县| 康保县| 西宁市| 乌什县| 彩票| 贵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