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活動課:《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教學設計一、教學理念以“感知歷史、感悟歷史,慧悟歷史”的歷史感悟教學思想為設計主線。本節課是一節社會調查活動課,通過學生調查,自主探究的方式感知歷史,通過改革開放前后學校的變化喚起學生的探究欲,為學生提供感悟的基礎,學生通過親自調查,整理資料等方式,感受、感悟歷史的同時,升華情感,進而拓展延伸,提升學生歷史素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感恩之心。2、以“導向—互動對話”為主要手段。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調查,匯報成果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是適當指導,把課堂真正的交給學生,激發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3、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結合我校特點,聯系實際,學生能夠從歷史的角度認識改革開放后學校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能從自身生活環境的變化中有所體會,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進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二、教材分析本課是八下第六單元中的活動課。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濃縮了歷史的記憶,見證了時代的進步。本課在結構上是本冊的一節終結課,在內容上是對第三單元的拓展和實踐驗證。學情分析對于我校這群特殊的孩子(孤兒)來說,學校就是他們的“家”,是他們成長生活的地方。因此,把學校生活環境的變化確立為調查主題,學生積極性高,且便于學生查找資料。在活動中,為了獲得更好的氣氛,力爭做到問題指向性清晰,每個小組都確立了本組的調查主題,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同一調查任務,并交流整理資料,最后展示調查成果,讓展示發言發揮應有的價值,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有充足的思考與交流,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感悟、慧悟。活動目標確立活動目標是活動開展的關鍵一步,有了明確的活動目標,活動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學(活動)目標的確立,應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的觀念。因此,根據教材分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本課我設定如下目標:1.調查:學生所處生活環境,即學校的巨大變化。2.提高:歷史學科基本能力和學科素養。3.學會:開展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4.培養:學生參與社會活動、關心社會發展的意識。5.鍛煉:學生待人接物、與人溝通的基本技巧。6.探討: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關系。五、重點難點1、活動重點學生的活動交流與成果展示是本課的重點,這既是學生這一主體活動中的具體呈現,也是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的真實體現。2、活動難點掌握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是本課的難點,社會調查活動讓歷史學習貼近社會、貼近現實、貼近生活,從社會實踐中獲取有效學習信息,它是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同時社會調查也是綜合能力應用的一次大檢驗。六、活動方法教師:觀摩法、設置問題法、媒體展示法。教師在活動中的重要角色就是“導”,上述方法的選擇有助于學生解決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較好地實現活動目標。學生:圖片展示法、列表歸納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學生在活動中始終是一個主體,上述方法的選擇有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校園生活環境的變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幸福指數,提升活動效率和活動意義。活動準備1、明確活動主題;2、按照自愿原則成立調查小組,并確定小組調查主題;3、每組確定本組采用的調查形式;4、組內進行人員分工,明確組員任務;5、小組制定實施計劃。八、教學活動過程:【導入】前幾天老師在校園中散步,想到我們學校的變化老師有感而發,寫了一首小詩,現在老師把這首小詩送給大家:篳路藍縷百待興,灰蒙墨染家國情。且看雄獅乾坤嘯,冉冉新星東方明。衣冠漸起流異彩,口齒留香滋味清。摩天巨樓云霄入,高鐵如龍萬里行。幸逢改革佳時代,萬眾齊心笑意盈。提問:老師想請一位同學給老師的這首詩起一個題目,哪位同學來嘗試一下?(學生回答)老師的這首詩大概寫了什么內容?(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 說到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同學們體會最深刻、最熟悉的就是我們校園生活環境的變化,于是有了我們今天的活動主題:改革開放后遼寧省孤兒學校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與感悟。(設計意圖:創設情境,以一首詩的形式呈現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進而讓學生在大的社會背景下,思考個人生活環境的變化,那么對于這群特殊的孩子來講,校園就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因此自然引出本課的活動主題:改革開放后遼寧省孤兒學校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與感悟。)【活動目的】多媒體展示活動目的:感知:學校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感悟:校園生活的美好。慧悟: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關系。(設計意圖:根據課標要求和活動目標,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活動目的。)【感知歷史】:調查成果展示:之前兩周,我們已經進行了分組,并且每個小組也都選取了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了調查,接下的時間,請各組展示一下你們的調查成果:一組:校舍環境的變化(方式:圖片展示)二組:學習環境的變化(方式:問卷調查、訪談法)三組:社會保障的變化(方式:列表歸納法)四組:精神文化的變化(方式:幻燈片、手抄報)(設計意圖:各組根據本組調查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成果展示,展示后教師根據展示內容進行點評。通過各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學生會對校園生活環境的變化整體感知,同時通過調查,學生不僅能掌握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更能在調查、展示中提升能力。)我們學校生活環境方面的變化不僅僅是以上四組同學調查的這些內容,還有很多,比如作為老師來講,老師工資待遇的提高、工作環境的越來越好等等,所以,課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對我校生活環境發生變化的其他方面進行調查。【感悟歷史】: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了我們學校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在調查的過程中,你們肯定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感悟,下面老師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在調查過程中的感悟。多媒體展示:談一談你在調查過程中的感悟?(學生談感悟后,教師談感悟)(設計意圖:通過調查,收集整理資料,學生從自身生活環境的變化中有所體會,從而結合實際,自然會在感知的基礎上有所感悟,同時也能感悟到今天校園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慧悟歷史】:我們知道了,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學校的生活環境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我們學校生活環境發生如此巨大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1、分組討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校園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其實,我們校園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播放視頻:老師們的默默付出這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領導及老師們無怨無悔的付出,為你們遮風擋雨,撐起了屬于“家”的溫暖。(設計意圖:學生在感知、感悟校園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完成,師生總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緊接著視頻的播放,能真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升華情感,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2、同學們,黨和國家為你們提供了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件,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為了你們的幸福也默默地奉獻著,作為中學生的你們應該怎樣回報黨和國家、回報母校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其實,對于中學生的你們來講,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用你的實際行動回報黨、回報國家、回報母校。(設計意圖: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慧悟歷史,更容易引發學生思考。)過渡:多媒體展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也。 ---陳獨秀《敬告青年》【總結升華】青年時期是我們每個人最總要的時期,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看看習總書記對我們青年學生提出了怎樣的期望?播放視頻:習總書記對青年學生的期望(設計意圖:以習總書記對青年學生的期望總結升華,指出青年學生在實現中國夢中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總結:“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中學生的你們不僅是追夢者,更是筑夢者,老師相信:有了你們的付出和努力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會早日實現。最后把習總書記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情感升華】全體合唱校歌:《幸福的家園》(設計意圖:在校歌中結束本課,升華情感,體會現有的幸福生活 。)【板書設計】第20課 活動課: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改革開放后遼寧省孤兒學校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與感悟(設計意圖:清晰明了,形象生動,同時也體現出孤兒學校就是孩子們的“家”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