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8科8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8科8份)

資源簡介

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玉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記集解》)。材料反映了
A.秦朝時期人們以金玉為印 B.皇權至上,皇帝獨尊
C.秦以前玉璽為皇帝獨有 D.皇權為民,與民共享
2、史學家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寫道:“從秦國開始的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社會政治大轉型,發自商鞅,極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漢武。”這種“社會政治大轉型”主要是指
A.從土地私有到土地國有 B.從分封制到郡縣制
C.從百家爭鳴到思想統一 D.從宗法制到分封制
3.古人對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實的是
A.“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維(禮義廉恥)不張,……故萬民離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內興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賦,發閭左之戍”
4、秦始皇采取的鞏固統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傳達的是:
①統一度量衡 ②統一貨幣 ③統一文字 ④修筑馳道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假如你生活在唐太宗時代的長安,你可能見到的現象不包括
A.鑒于佛教太過興盛,唐太宗下令滅佛 B.唐政府中出現了鴻臚寺這一機構
C.政府官員中有金發碧眼的外國人 D. 一位中國人娶了一位羅馬女子
6.“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繁榮。君能清靜,百姓何得不安樂乎?”這句話反映了唐太宗
A.民貴君輕的思想 B.心存百姓的思想 C.君治為本的思想 D.農業為本的思想
7.孔子一生追求禮樂,開創儒家思想,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下列事跡不屬于孔子的是
A.曾官至司寇 B.晚年刪修《春秋》寫作《論語》
C.提出“仁”“禮”“中庸”等思想 D.教學上提倡因材施教
8.“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長者,斂足拱手。尊長在前,不可口唾。”這是在敦煌發現的唐宋時期少兒啟蒙讀物中的句子,它反映當時的教育
A.鼓勵兒童活潑機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學相長 D.注重儒家倫理道德
9.下列關于“仁”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B.體現了人道主義和對百姓的關心愛護
C.“仁者愛人” D.“仁愛”思想是人人平等的,普遍的愛
10.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進步性主要體現在
A. 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 B.具有人人平等思想
C. 協調了人際關系 D.實施靈活的教育方法
11.有人說:“如果把希臘哲學比作希臘文明的皇冠,那么亞里士多德哲學無疑是這頂皇冠上一顆最璀璨奪目的寶石。”亞里士多德在哲學上的貢獻有:①創立了邏輯學 ②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 ③確定了哲學研究的對象 ④奠定了現代許多科學門類的基礎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④
12.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弗吉尼亞的懷斯說:“我們以什么身份進行交涉?……如果我們向法國宮廷提供貿易,當我們承認是(英國)居民時,他們會款待我們比款待……利物浦更好嗎?”懷斯的觀點實際上是
A.只有宣布獨立才能贏得法國援助 B.應該禁止與英國貿易
C.應該聯合法國反對英國 D.應該與英國展開貿易競爭
13.將拿破侖的軍事才能發揮到極致的戰役是
A.拿破侖遠征埃及 B.奧斯特里茨戰役 C.萊比錫大會戰 D.滑鐵盧戰役
14.右圖為油畫《拿破侖加冕》,它描繪了拿破侖不是等待教皇為他戴上皇冠,而是從教皇手中接過皇冠自己戴上的場景。這一細節反映了拿破侖認為
A.教權完全凌駕于皇權之上 B.皇權完全凌駕于教權之上
C.皇權需要教權但不臣服于教權 D.皇權和教權完全平等
15.1808年5月3日,拿破侖的軍隊入侵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近郊的民眾奮起抗擊。法軍集體屠殺了上千名起義者。受此事件激發,西班牙作家戈 作了畫作《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此畫可以從側面解釋拿破侖帝國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
A.歐洲民族主義逐漸覺醒 B.歐洲反法同盟的持續軍事打擊
C.法國人民厭惡非正義的戰爭 D.歐洲封建勢力大于資本主義勢力
16.1917年段祺瑞公開叫囂:一不要約法,二不要國會,三不要舊總統。為此孫中山發起
A.二次革命 B.護國運動 C.護法運動 D.國民大革命運動
17.《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這集中體現在
A.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B.國民享有人身、言論、結社、遷移等自由
C.按照“三權分立”原則構建政治體制  D.國民享有選舉及被選舉的權利
18.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說:“就辛亥革命而言,主要不是解決經濟問題,是要解決政治上的專制制度,要求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這是近代革命的核心內容,也是辛亥革命的基本訴求。”下列史實可以證明該觀點的是:①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法令規定人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等“私權” ② 在思想文化領域,對以儒家三綱等為代表的舊思想發起全面進攻,傳統權威被打倒 ③按照《臨時約法》建立起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 ④辛亥革命后社會精英階層要求通過議會選舉方式參政的意識增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右圖是甘地在丹地海邊俯身抓起一把食鹽,這是他事業中最精彩的一個鏡頭。這個鏡頭出現的背景是
A.印度出現嚴重的鹽荒
B.英國殖民當局取締國大黨
C.英國殖民當局制定和頒布食鹽專營法
D.英國制造了阿姆利則慘案
20.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他對英國的態度是:
A.堅決斗爭 B.不斗爭,只抱有幻想
C.既斗爭又抱有幻想 D.既不斗爭又不抱有幻想
21.甘地倡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各項具體措施中,最能體現其自治目標的是
A.放棄英國殖民當局授予的頭銜和名譽職位
B.發動群眾開展抗稅斗爭
C.抵制英貨,恢復手工紡織,自己曬鹽
D.抵制英國人的立法機關和法院,建立新的裁決法庭
A.二者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B.前者直接領導了后者
C.前者的理論直接指導了后者 D.后者豐富了前者的理論
23.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幾個長工的閑話。他們誰的說法不符合史實
A.張三:還是人家俄國好,城里人吃、穿、用,國家統一發給,不用自己花錢去買
B.李四:說的也是,聽說人家俄國的農民,有自己的地,可我們還要給地主干活
C.劉五:我覺得俄國不好,農民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糧都得給國家,不許賣
D.王六:誰說余糧不許賣,聽人說人家列寧專門通過了一項法令,鼓勵買賣自由
24.“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毛澤東在1935年2月寫下的《憶秦娥·婁山關》中的一句,其中“從頭越”反映了
A.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B.進軍井岡山,“農村包圍城市”
C.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 D.長征勝利,紅軍開始抗戰
25.毛澤東思想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論與觀點,毛澤東提出下列理論與觀點的先后順序是
①農民問題乃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
②中國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
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④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第26題14分,第27題16分,第28題20分,共50分)
26.(14分)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為的政治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夫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乃可致耳……”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隋主殘暴,身死匹夫之手……”(煬帝)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 ——《貞觀政要》
材料二 (貞觀五年)戊申,初令天下決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諸司五覆奏,其日尚食進蔬食,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史臣日:“……用人如貞觀之初,納諫比魏征之日……貞觀之風,到今歌詠。 ——《舊唐書·太宗本紀》
材料三 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圣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gòu)。而久道化成,風移俗易,天下和樂,克致太平。 ——《清史稿·圣祖本紀》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歸納“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4分)
(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入關后康熙帝又是如何運用統一戰線政策來團結各民族并鞏固清朝在全國統治的?(6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世界歷史發展趨勢,談談你怎樣理解此時的天下“太平”?(4分)
27. (16分)華盛頓是美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你們在部隊中曾是不屈不撓和百戰百勝的戰士;在社會上,也將不愧為道德高尚和有用的公民……在抱有這樣一些愿望和得到這些恩惠的情況下,你們的總司令就要退役了。分離的簾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臺。
——《偉大的幾分鐘:美國“國父”華盛頓交權儀式紀實》
材料二 孫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高舉實現民族獨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幟,領導創立中國同盟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孫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開拓進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懷,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和放眼世界的開放心態,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的堅強意志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繼承和發揚光大。
——胡錦濤《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三 1783年12月,華盛頓向大陸會議辭去了他所有的公職,回家務農……1786年,華盛頓響應國家號召再度出山,主持了1787年的制憲會議……
1912年4月,孫中山向參議院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1913年7月.孫中山再次舉起斗爭大旗,組織發動討袁的“二次革命”……
請回答:
(1)人們往往把孫中山比作中國的華盛頓,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者歷史功績的相似之處。(6分)
(2)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孫中山和華盛頓放棄手中權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人后來又都選擇了復出,其原因分別是什么?(6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孫中山和華盛頓的“放手”和“復出”都是為了圓心中的一個夢,這“夢”的結果如何?(4分)
28.(20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由于最近二十五年來大工業已有很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展起來,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后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特別是公社已經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材料三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傳統社會主義思想,列寧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時期堅持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 到1921年,列寧經過反思,認識到在一個小農占優勢的國家里,不能直接過渡,而只能迂回過渡。……如果一個國家大工業占優勢,或者即使不占優勢,但是十分發達,而且農業中的大生產也很發達,那么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是可能的。否則,就不可能。如果硬要過渡,只能碰得頭破血流。”
——《列寧晚年社會主義思想的三重涵義》
材料四 右圖所示是美國《時代》雜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
(雜志封面上的英文字為“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翻譯為“中國正在遠離馬克思”)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導致“綱領有些地方過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所說“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指的是什么?馬克思詳細論述這一觀點的著作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迂回過渡”指的是什么?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列寧為什么放棄“直接過渡”而轉向“迂回過渡”?(5分)
(4)你認為材料四中該期雜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的說法對嗎?請從政治、經濟角度用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論證你的觀點。(5分)
(5)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中的人物的共同點。(2分)

27.(1)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主持制定資產階級憲法;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每點2分,共6分)
(2)放棄權力的原因:維護革命成果,防止權力集中出現專制。(2分)
孫中山復出的原因: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撕下民主共和偽裝,向革命黨人舉起屠刀,(或者寫出具體的事例;刺殺宋教仁;簽訂“善后大借款”合同購買軍械,準備鎮壓革命力量)。(2分)
華盛頓復出的原因:由于邦聯政府的松散,年輕的美國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各階層人民需要強有力的政府來保障其利益。(2分)
(3)結果:①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失敗.沒有真正使中國實現民主共和。(2分)
②華盛頓領導制定了1787年憲法,美國逐步走上民主、富強的建沒之路。(2分)
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一.選擇題(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1.赤道穿過的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A.亞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可分為西部、中部、東部三大地形區的大陸是
A.北美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 B.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
C.歐洲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 D.非洲大陸和亞洲大陸
讀圖1,回答3-4題:
3、P區域位于:
A、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東半球
C、北半球、東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4、P區域所在的大洲是:
A、歐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5. 若圖中有一座山峰標有 ,則其中屬于圖例的是
A、▲ B、467 C、下澇峰 D、▲和467
6.以上4個海峽名稱依次為
A.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B.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海陜
C.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馬六甲海峽、曼德海峽
D.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曼德海峽
7.圖3中等高線所示的地形名稱是
A.平原
B.沖積扇
C.山谷
D.梯田
圖4是世界四條著名河流入海口的示意圖,讀圖回答第8題。
8.圖4中四條河流與序號組合正確的是
A.①—印度河 B.②—尼羅河
C.③—尼日爾河 D.④—黃河
9.圖5為我國大陸某地區一月等溫線圖,甲地區等溫線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 B.海陸位置
C.地形 D.洋流
10.圖6是用不同比例尺繪制的兩幅同地區略圖,其中甲圖
采用的比例尺為1:150000,則乙圖采用的比例尺可能為
A.1:400000
B.1:100000
C.1:50000
D.1:25000
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其半徑約為6073公里,
自轉方向與地球相反。為方便研究,現將金星視為正球體,
為其設置的經緯網、經緯度及東西半球的劃分皆參照地球。
讀金星北極俯視圖(圖7),回答11—12題:
11.A點得地理坐標為
A.(90°E,30°N) B. (90°E,30°S)
C. (90°W,30°N) D.(90°W,30°S)
12.若一架飛機從B地飛往C地,則最近的飛行航線有
A.1條 B.2條 C.4條 D.無數條
讀某河流水系圖(圖8),完成13—14題:
13.該地區
A、 降水不多 B、地勢東高西低
C、可能為盆地地形 D、河流水系呈放射狀
讀某地的等高線圖(圖9),回答15—18題:
15.圖示地區的地形類型是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
16.圖示地區陡崖最低處海拔可能為
A.255M B.265M
C.275M D.285M
17.某人站在M地,能夠看到甲乙丙丁四地行使車輛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8.若該地地表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在降水強度相同的情況下,甲乙丙丁四地中受泥石流影響最大的地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讀甲、乙兩圖(圖10),回答19—20題。
19.關于甲圖中湖泊敘述正確的是
A.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B.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湖
C.是內力作用形成的
D.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讀“某國經緯網和地形圖(圖11)”,完成21—23題。
21.該國家的地形特征可以表述為
A.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降低
B.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由北向南降低
C.平原、高原面積廣大,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降低
D.地形以平原、盆地為主,地勢由東向西降低
22.圖中E河流域內的相對高度(H)最大可以達到(單位為米)
A.19923.該國家F段國界線(陸界)的長度約為
A.300千米 B.450千米 C.750千米 D.600千米
圖12表示日本本州島部分地區櫻花初放日期,完成24—25題。
24.導致該島濱海地區櫻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陽輻射
C.土壤 D.降水
25.導致N地櫻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北京時間2010年1月13日5時53分海地發生里氏7.0級地震。完成26—27題。
26.海地地震時,美國舊金山(37°N、122°W)所在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是
A、1月13日13時53分 B、1月13日13時45分
C、1月12日13時53分 D、1月12日13時45分
27.海地地震時,世界上某地此刻的日期與北京不同,時間為右側鐘表所示(圖13),推測該地的位置可能在
A、東半球、東時區 B、 西半球、西時區
C、東半球、西時區 D、 西半球、東時區
圖14中a、b、c為等溫線,若數值a>b>c
28.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地位于北半球
B.若該處是陸地,此圖反映的季節是夏季
C.若該圖等溫線彎曲是由洋流影響,則該洋流是寒流
D.若該地等溫線彎曲是地形所致,則該處地形是山谷
讀臺灣島附近海水等深線圖(圖15),回答29—30題。
29.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0.圖中甲、乙兩地的地形分別是
A.洋盆、大陸架 B.大陸架、海溝
C.大陸架、大陸坡 D.大陸坡、海嶺
(1)圖16中海拔低于300米的區域面積約為(2分)
A.18km2 B.28km2 C.38km2    D.48km2
(2)請在答卷圖中畫出源于①地的河流。(2分)
(3)現擬在甲、乙兩聚落間修建一條公路,請在答卷圖中畫出該公路的設計線路。(2分)
(4)已知丙聚落實測氣溫為170C,則此時A點的氣溫約是 0C。(2分)
(5)圖16中西部山脈的走向大致是 。(1分)
(6)乙鄉村聚落為解決飲用水短缺問題,擬將②河的水引入,圖中B、C兩條設計
路線哪一條更合理?并說明理由。(2分)
(7)、指出圖16中的一處錯誤,并說明理由。(2分)
(1)、根據圖17和圖19簡析澳大利亞地形的主要特征。(4分)
(2)、結合圖18描述澳大利亞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點。(2分)
33、讀某國水系圖及該國C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15分)

(1)、分析該國流經C地的河流水文特征。(5分)
(2)、描述該國的水系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
(3)、試從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角度評價該國發展內河航運的條件。(4分)
地理參考答案
二、非選擇題(40分)
31.(1)、B(2分)
(2)、見圖(2分)
(3)、見圖(2分)
(4)、12.2℃—12.8℃之間即可(2分)
(5)、東北—西南(1分)
(6)、B(1分);理由:地勢由高到低,可引水自流(1分)
(7)、③(1分);山脊是分水嶺,不能發育成河流(1分)
33.(1)、徑流量大(1分),季節變化大(1分),有明顯的冬汛(1分),無結冰期/無凌汛(1分),流速快,水能豐富(1分)
(2)、河流眾多(1分),呈放射狀水系(1分),流程短小(1分);原因:該國降水豐沛(1分),地勢中部高,四周低(1分),島嶼面積狹小(1分)
(3)、有利:河流眾多,流量大(1分),無結冰期,通航時間長(1分)
不利:流量季節變化大(1分),河流短小,水流急,通航里程短(1分)
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選擇題部分(共52分)
選擇題部分共26小題,每小題2分,共5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以下屬于哲學層面的意識現象是 (  )
A. 民間的“實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 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綱目》的思想
2.對于世界觀的理解,甲、乙兩同學發生了分歧,以下是兩位同學的觀點,請把正確的觀點找出來 ( )
①甲同學認為,世界觀是人類特有的 ②乙同學認為, 世界觀不是人類的專利 ③甲同學認為,正確的世界觀才是哲學 ④乙同學認為,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才是哲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本州島仙臺港以東130公里處,發生9.0級大地震,共有8277人死亡,12722人失蹤,38萬多人流離失所。與航天航空等空間技術相比較,地震預測仍是世界性難題。要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需要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下,發展地震科學,深入研究地殼運動規律。這是因為(  )
A.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B.哲學是具體科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C.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進行科學實驗的基礎
D.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為科學研究提供正確的指導
4.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②對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③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問題展開的 ④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
A. ③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5.對天體的演變,張衡認為:“元者,無形之類,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與先”。朱熹認為:“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這兩種觀點的分歧體現了( )
A.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B. 客觀唯心主義與主觀唯心主義
C.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D.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
6.下列選項屬于物質范疇的是( )
①人腦 ②基本路線 ③生產關系 ④哲學原理 ⑤水中花、鏡中月⑥科學發展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⑤ D. ③⑥
7.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極端天氣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這表明 ( )
①人與自然的矛盾隨著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實踐不斷發展而不斷深化和發展 ②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實踐不斷發展使人與自然的矛盾越來越激化 ③人類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與自然界的聯系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 ④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使人類超越自然而逐漸成為自然界的主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唐代詩人李賀的這一詩句體現了 ( )
A. 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的
B. 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C.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D. 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
9.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認為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表明( )
A.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B. 意識能夠推動社會事業的發展
C. 意識能夠能動地認識、改造世界
D.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
10.安徽小崗村18家農戶決定分田到戶,揭開了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序幕。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小崗村不斷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該村決定重新走上合作經濟的道路,規劃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紅色旅游、著力辦好工業園”的發展戰略,邁進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多年來,小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脫貧致富之路。這說明(  )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盡管曲折但總是有規律可循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不斷創造致富經驗和規律
③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升人們對致富規律的認識
④致富道路因時因地而變,沒有必然的規律可循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生活中我們需要一點前瞻性,從每日的天氣預測,到自己的學涯規劃,培養遇事多思、深思、善思的良好習慣,就可以真正做到我的未來不是夢,從而提高生命的質量。從哲學上看,要進行準確的預測,需要( )
①思考事物運動的規律性,有利于正確認識事物 ②堅持聯系的觀點,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③適時關注星座運勢,占卜人生禍福④掌握科學思想方法,能一眼望穿天下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新疆吐魯番火焰山沙由于含有特殊的礦物質,具有較強的磁性,產生紅外線、(吸收的)熱力輻射,用此作沙療具有神奇的治療效果,每年6至8月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來這里享受沙療。以往不被人們重視的沙漠,今天卻成為人們治病、療養的寶沙。這表明(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②人們能夠利用自然物的屬性為自己服務 ③自然物能否被利用取決于人的認識水平 ④自然物本身的屬性能否被利用與人的認識水平有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3.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使19世紀法國作家埃勒·凡爾納在其小說中描述很多的科學幻想成為現實,如電視機、直升飛機、潛水艇和人類登月等,很多發明家承認他們從凡爾納的科學幻想中受到啟發,甚至有人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語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作為人類意識花朵的科學幻想的付諸實現,表明( )
①意識不僅反映世界,而且能夠通過實踐改造世界
②意識怎樣幻想世界,世界就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③意識因其創造性,而具有直接現實性
④意識因其能動性,而可以成為實踐的先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4.時下,一些農民在種植品種的選擇上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上年市場上什么東西好賣、價格高,來年就種什么,類似“刻舟求劍”;另一種是不管市場怎么變化就抱定一個品種,好比“守株待兔”。從哲學上看,這兩種選擇所犯的共同錯誤是 ( )
A. 違背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實事求是
B. 夸大意識的能動作用,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
C. 忽視了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實踐活動缺乏目的性
D. 不承認相對靜止的存在,認為事物的運動是沒有規律
15.徐悲鴻偏愛畫馬,聽馬蹄得得,看馬迎風奔馳,他覺得是一種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馬一同馳騁。這表明,作為對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的藝術作品( )
A. 受到藝術家生活環境的深刻影響
B. 源自于藝術家的技藝和藝術天分
C. 離不開藝術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 取決于藝術家的執著努力和勤奮
16.《左傳·曹劌論戰》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說:“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失了。”從哲學上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說的是( )
A. 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B. 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C. 大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D. 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17.最近,我國有科學家采用鋁鈹埋藏測年法的技術手段測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約七十七萬年前,此前,根據其他測年法,學術界采信“四五十萬年前”的說法。上述考古研究情況表明( )
①任何具體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都具有局限性 ②專家公認的檢驗手段和考古結論具有更高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實踐手段必然會得出不同的考古結論 ④不同考古結論應不斷接受新的考古實踐的再檢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描寫鄉村夜景的名句。風、月、鵲、蛙都是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這些夜間景物巧妙結合起來,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從哲學上看,這告訴我們( )
A.遣詞造句的順序和結構不同,詞句的效果就不同
B.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量變比質變更重要
C.把不同事物結合起來,就能獲得整體的最大功能
D.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有助于整體功能的發揮
19.右圖中人的看法( )
A.堅持了實事求是 B.割裂了事物的聯系
C.混淆了主觀與客觀 D.否認了事物的發展
20、2011年9月29日21時25分45秒,我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主要目的是與后續發射的神舟飛船開展交會對接試驗。交會對接技術與載人天地往返技術、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一起,構成了載人航天發展的三項基本技術。突破和掌握這一技術是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基礎和前提,對于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從辯證法的角度說明:( )
A. 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B. 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無條件的
C. 關鍵部分對整體功能發揮具有決定性作用
D. 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21.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做相應調整。見下表:
名稱
2006年
2008年
2011年
所得稅免征額
(原800元)
1600元
2000元
3500元
GDP(億元人民幣)
183085
(2005年)
246619
(2007年)
397983
(2010年)
其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事物的發展呈直線性上升趨勢
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③事物的變化是主觀符合客觀的過程
④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22.“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這兩句唐詩蘊涵哲理
A. 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創新不可守舊 B. 發展就是新事物全盤否定舊事物
C. 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D. 新出現的事物變化總比舊事物優越
23.“六十年像長河,有緩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畫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樂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詩,有歡樂也有痛苦。”新中國建國六十年歷程體現了( )
A. 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B. 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C. 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 D. 新事物取代舊事物
24.美國科研人員做過這樣的實驗:將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觸電般立即竄逃出去;又將青蛙放入涼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溫度的變化,確沒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漸喪失逃生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青蛙效應”。“青蛙效應”說明的關于事物發展狀態的哲理是 ( )
①事物變化發展的實質是引起質變的量變
②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
③事物的質變就發生在無形的量變之中
④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體現的哲學要求是 ( )
A.要善于抓住機遇,促進質變的發生
B.要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質變創造條件
C.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扶持新事物的成長
D.凡事過猶不及,要堅持適度原則
26.某地農民采摘柿子時,最后總要在樹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農民們說,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喜鵲到冬天也不飛走,在果樹上筑巢過冬,整天忙著捕捉果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來年柿子的豐收。這個實例給我們的啟示是: ( )
①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需要智慧和哲學
②人們可以創新規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③要善于利用事物之間固有的聯系
④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利用的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非選擇題部分(共48分)
27.材料一 位于丹麥中部的薩姆索島(Samso)是丹麥應對氣候變化的“示范島”。島上居民生活簡單樸素,仍以農業為生。島上聳立的風力發電機全面實現了供電的自給自足;秸稈供熱工廠,滿足了島上二百多戶家庭的供熱需要。
結合材料一,運用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的知識,分析薩姆索島居民的生活方式蘊涵的道理。(10分)
28.材料二 隨著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浙江省原有預算外資金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財政改革和財政資金管理的需要。2010年12月16日,浙江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浙江省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條例》,旨在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的征管行為,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條例對原有規定適時作了較大幅度的改革,對政府非稅收入實行執收單位開票、商業銀行代收、財政部門監管的執收方式。這一規定是在立法層面確定了收繳分離的執收制度。考慮到部分政府非稅收入尚無法做到完全的收繳分離,實踐中存在當場收取的情形,條例規定,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當場執收的,保留原有的執收方式,不實行商業銀行代收的執收方式。
《浙江省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條例》的出臺和其相關規定,是如何體現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原則的?(12分)
29.材料三 浙江某民間爆料論壇在成立之初因群眾言論較為“肆無忌憚”而常常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殺,幾經波折,隨著群眾影響面的擴大,政府部門的態度由最初的取締查封轉為監管、引導、包容,開始嘗試與論壇加強溝通互動,并積極尋找尊重網絡民意的充分表達與互聯網管理、消除負面影響之間的平衡點。時至今日,這種網絡輿情民間監督的新方式深入人心,一上班就看該論壇成為當地政府官員每天的“必修課”。在老百姓眼中,論壇就是“民間信訪辦”,正如論壇創始人所說,該論壇的給力就在于“網友反映民生給力,政府解決民生給力”。
結合材料三,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分析當地政府對該論壇轉變態度的原因。(14分)
30. 材料四 浙江依海而生,與海為伴。浙江省對海洋經濟的認識,是不斷探索和提高的。1981年開始調研浙江海岸帶,主要是從認識浙江的家底、探索資源優勢的角度生發的,提出 “念好山海經”的口號,做好漁(海洋漁業)、港(港口建設)、景(海洋旅游資源)、油(東海汽油田開發)四大文章。1998年提出發展海洋產業,建設海洋經濟大省,海洋優勢資源排序變成了港、漁、景、油。2003年提出“陸海聯動,建設海洋經濟強省”。面對新一輪國際海洋競爭,2009年省委、省政府將“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主題。
結合材料四,說明浙江省對海洋經濟的認識過程是如何體現實踐的觀點的。(12分)

非選擇題部分(共4小題,共48分)
29.(14分)①聯系具有普遍性,堅持聯系的觀點看問題。(2分)民意表達有利于改進政府工作,提高行政水平。(2分)②聯系具有客觀性,(2分)政府決策與民意表達存在客觀聯系,若不尊重民意,則不利于集民智、聚民心,難以科學民主決策,影響政府公信力和權威。(3分)③聯系具有多樣性,(2分)政府應正視事物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既要看到網絡民意表達的負面影響,加強監管和引導,更要看到網絡民意對政府工作的促進作用,包容尊重網絡民意。(3分)

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
1.直線 的傾斜角是
A. B.? C.? D.
2.若是異面直線,直線,則與的位置關系是
A. 相交 B. 異面 C. 平行 D.異面或相交
3.如果,那么直線不經過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兩圓和的位置關系是
A.外切? B.內切? C.相交? D.外離
5.設條件p:“直線l在y軸上的截距是在x軸上截距的兩倍”;條件q:“直線l的斜率為-2”,則是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6.如圖,一個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的斜二側直觀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那么原三角形的最長邊的長度為
A. B.
C.6 D.4
7.圓上與直線的距離等于的點共有
A.1個 B.2個 C.3個 D. 4個
8.長方體的一個頂點上三條棱長分別是3,4,5,且 它的8個頂點都在同一球面上,則這個球的表面積是
A. B. C. D.
9.已知是不重合的直線,是不重合的平面,則下列命題是真命題的是
① 若,則 ②
③ ④
A.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④
10.如圖,三棱柱中,側棱,底面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是中點,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與是異面直線
B.
C.為異面直線,且
D.
11.已知集合,其中.若,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 )
A. B. C. D.
12.已知為圓的兩條相互垂直的弦,垂足為,則四邊形的面積的最大值為 ( )
A . 5 B. 4 C. D .
二、填空題:(本題共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3.直線與直線平行,則 ▲ .
14.以點(-3,4)為圓心,且與軸相切的圓的標準方程是 ▲ .
16.正四棱錐的側棱長與底面邊長都是2,則側棱與底面所成角的大小為 ▲ .
17.過點(11,2)作圓的弦,其中弦長為整數的共有 ▲ 條.
18.已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其中,點,點是平面上的動點,且到直線的距離為2,則的取值范圍為 ▲ .
三、解答題:(本題共6小題,共46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推演步驟.)
19.(本題6分)
已知點直線求:
(1)過點且與平行的直線的方程;
(2)過點且與垂直的直線的方程.
20.(本題6分)
已知圓的半徑為,圓心在直線上,圓被直線截得的弦長為,
求圓的方程.

22.(本題8分)
已知方程表示一個圓.
(1)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2)求圓心的軌跡方程.

24.(本題10分)
已知圓一動直線過與圓相交于兩點,是的中點,與直線相交于
(1)當時,求直線的方程;
(2)探索是否與直線的傾斜角有關,若無關,請求出其值;若有關,請說明理由.
數學(理)參考答案
陸麗燕13967349139 蘇俊祥13511299702
二、填空題:(本題共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3. ; 14. ;
15. ; 16. ;
17. 32 ; 18.
21.(本題8分)如圖,四棱錐的底面是正方形,底面,、分別是、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求證:是直角三角形.
(1)證明:連結,底面是正方形,
是的中點,是的中點,
又是的中點,.……………… 2分
又平面,平面,
平面 …………………………… 4分
(2)證明:底面,
,即. …………………… 5分
底面是正方形,.
,平面. ……… 7分
,是直角三角形.………… 8分
23.(本題8分)如圖,在中,為邊上的高,,沿將翻折,使得得幾何體
(1)求證:;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在中,,由余弦定理,

因為,所以,即。② ……… 3分
由①,②及,可得平面 ………4分
(2)在中,過作于,則,所以平面
在中,過作于,連,則平面,
所以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 6分
在中,求得,
在中,求得,
所以所以。
因此,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8分
24.(本題10分)已知圓一動直線過與圓相交于兩點,是的中點,與直線相交于
(1)當時,求直線的方程;
(2)探索是否與直線的傾斜角有關,若無關,請求出其值;若有關,請說明理由.

(2)
當直線與軸垂直時,易得,

……… 6分
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如圖左所示是一火警報警器的部分電路示意圖,其中R2為半導體熱敏材料制成的傳感器,其電阻R2隨溫度t變化的圖線如圖右所示。電流表為值班室的顯示器,a、b之間接報警器。當傳感器R2所在處出現火情時,顯示器的電流I和報警器兩端的電壓U的變化情況是( )
A.I變大, U變大 B.I變大,U變小
C.I變小,U變大 D.I變小,U變小
2.一電荷只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從A點運動的B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場力一定做正功 B、電場力一定做負功
C、電荷一定做變速運動 D、A點的電勢比B點高
3.如圖所示,從F處釋放一個無初速的電子向B極方向運動,指出下列對電子運動的描述中哪句是錯誤的(設電源電動勢為6V)( )
A.電子到達B板時的動能是6eV
B.電子從B板到達C板動能變化量為零
C.電子到達D板時動能是18 eV
D.電子在A板和D板之間做往復運動
4.有一個多用電表,其歐姆擋的四個量程分別為“×1”“×10”“×100”“×1K”,某學生把選擇開關旋到“×100”擋測量一未知電阻時,發現指針偏轉角度很大,為了減少誤差,他應該( )
A.換用“×1K”擋,不必重新調整調零旋鈕
B.換用“×10”擋,不必重新調整調零旋鈕
C.換用“×1K”擋,必須重新調整調零旋鈕
D.換用“×10”擋,必須重新調整調零旋鈕
5.如圖所示, a、b兩點處分別固定有等量異種點電荷+Q和-Q,c是線段ab的中點,d是ac的中點,e是ab的垂直平分線上的一點,將一個正點電荷先后放在d、c、e點,它們所受的電場力分別為Fd、Fc、Fe,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Fd、Fc、Fe的方向都是水平向右
B.Fd、Fc的方向水平向右,Fe的方向豎直向上
C.Fd、Fe的方向水平向右,Fc=0
D.Fd、Fc、Fe的大小都相等
二.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
8.關于點電荷、元電荷、檢驗電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兩個帶電體形狀和大小及電荷分布對它們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影響可忽略時,這兩個帶電體可看作點電荷,點電荷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B.點電荷所帶電荷量一定是元電荷電荷量的整數倍
C.點電荷所帶電荷量一定很小
D.點電荷、元電荷、檢驗電荷是同一種物理模型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等勢面上各點場強大小一定相等
B.在同一等勢面上移動電荷,電場力不做功
C.電場中電勢越高的地方,電荷的電勢能就越大
D.電場強度越大,電荷的電勢能就越大
10.如圖所示,K為燈絲,通電加熱后可發射電子,A 為有中心小孔O1的金屬板,A、K間加有電壓U1,可使電子加速,C、D為相互平行的金屬板,MN為熒光屏,當C、D間不加電壓時,電子束打在熒光屏的O2點;當C、D之間加有電壓U2時,電子束打在熒光屏上另外一點P,欲使P點距O2再近一點,以下哪些措施是可行的( )
A.增大A、K之間距離 B.增大電壓U1
C.增大C、D之間距離 D.增大電壓U2
11.如圖所示,xoy坐標系中,將一負檢驗電荷Q由y軸上a點移至x軸上b點時,需克服電場力做功W;若將該檢驗電荷從a點移至x軸上的c點時,也需克服電場力做功W。那么關于此空間的靜電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能是電場強度方向沿y軸負方向的勻強電場
B、可能是電場強度方向沿x軸正方向的勻強電場
C、可能是處于第I象限某位置的正點電荷形成的電場
D、可能是處于第Ⅳ象限某位置的負點電荷形成的電場
12.如圖所示,是測定兩個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得到的電流和路端電壓圖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當I1=I2時,電源總功率P1<P2
B.當I1=I2時,外電阻R1=R2
C.當U1=U2時,電源輸出功率P出1<P出2
D.當U1=U2時,電源內部消耗的電功率P內1<P內2
13.日常生活用的電吹風中有電動機和電熱絲,電動機帶動風葉轉動,電熱絲給空氣加熱,得到熱風可將頭發吹干。設電動機線圈的電阻為R1,它與電熱絲的電阻R2相串聯,接到直流電源上,電吹風機兩端電壓為U,通過的電流為I,消耗的電功率為P,則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
A.IU﹥P B.IU=P C.P﹥ I2(R1+R2) D.P=I2(R1+R2)
三.實驗題(本題共3小題,共26分。)

①正對面積減小時,靜電計指針的偏轉角度____;
②插入電介質時,靜電計指針的偏轉角度____.
(2)如右上圖所示,A、B、C是多用表在進行不同測量時,轉換開關分別指示的位置,下圖是多用表表盤指針在測量時的偏轉位置。
若是用A檔測量,指針偏轉如上圖,則讀數為________;
若是用B檔測量,指針偏轉如上圖,則讀數為_______;
①為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程度,電流表應選用 ;電壓表應選用 ;滑動變阻器應選用 。(以上均填器材代號)
②為達到上述目的,請在虛線框內畫出正確的實驗電路原理圖,并標明所用器材的代號。
③若發現實驗測得的伏安特性曲線與圖中曲線基本吻合,請說明該伏安特性曲線與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有何異同點?
相同點: ,
不同點: 。
16、某實驗小組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種金屬絲的電阻率。所用的器材包括:輸出電壓恒為3V的直流電源、電流表、待測金屬絲、螺旋測微器(千分尺)、米尺、電阻箱、開關和導線等。
(1)他們截取了一段金屬絲,拉直后固定在絕緣的米尺上,并在金屬絲上夾上一個小金屬夾,金屬夾可在金屬絲上移動。請根據現有器材設計實驗電路,并連接電路實物圖14。
(2)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
①正確連接電路,設定電阻箱的阻值,開啟電源,合上開關;
②讀出電流表的示數,記錄金屬夾的位置;
③斷開開關,______________,合上開關,重復②的操作。
(4)他們使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為0.200mm。圖15中圖線的斜率、電源電動勢和金屬絲橫截面積的乘積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四.計算題(共3小題,共29分,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
17、如圖所示,在豎直放置的光滑半圓弧絕緣細管的圓心O處固定一點電荷,將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從圓弧管的水平直徑端點A由靜止釋放,小球沿細管滑到最低點B時,對管壁恰好無壓力,
(1)則固定于圓心處的點電荷在A B弧中點處的電場強度大小?
(2)若把O處固定的點電荷拿走,加上一個豎直向下場強為E的勻強電場,帶電小球仍從A點由靜止釋放,下滑到最低點B時,小球對管壁的壓力多大?
(1)小球第一次與擋板S碰撞時的速度多大?第一次碰撞后小球能運動到離A板多遠的地方?
(2)小球從P點出發到與擋板S碰撞后第一次速度為零的過程中電場力對小球做了多少功?
物理參考答案
③相同點:通過該元件的電流與電壓的變化關系和通過小電珠的電流與電壓的變化關系都是非線性關系。
不同點:該元件的電阻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而小電珠的電阻值隨電壓的升高而增大。(每空1分)
16. (1)

(2)測出接入電路的金屬絲的長度
(3)10.7;電流表內電阻與電阻箱
(4)金屬絲的電阻率
17. (10分)(1) ---2分 ---2分 --1分
(2) ----2分 ----2分
F=3mg+3qe ---1分
18. (8分)(1), ----2+1分
,, ----2分
----1分
(2),,
----2分
x=處。----2分
當光束穿過b時,y=4.8(10-3 m,由此可見y<d,電子可通過C。----2分
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有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元素種類最少的一組是
A.血紅蛋白和糖蛋白 B.纖維素和脫氧核糖 C.性激素和DNA D.磷脂和呼吸酶
2.在觀察蘚類葉片細胞的葉綠體形態與分布、植物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和花生子葉脂肪鑒定的三個實驗中,它們的共同點是
A.實驗全過程都要使實驗對象保持活性 B.適當提高溫度將使實驗結果更加明顯
C.都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 D.都需要對實驗材料進行染色
3.現有1 000個氨基酸(其中有氨基1 020個、羧基1 050個),則由此合成的4條肽鏈中共有肽鍵、氨基、羧基的數目是
A.996,1 016,1 046 ????????B.996,4,4??????????C.996,24,54??????????D.999,1 016,1 046
4.下列有關真核細胞的說法正確的是
A.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肯定含葉綠體 B.能進行厭氧呼吸的細胞均不含線粒體
C.沒有葉綠體的細胞一定不是植物細胞
D.線粒體和葉綠體都能合成ATP,合成場所均在其內膜上
5.右圖表示真核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功能越復雜的生物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B.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C.完成圖中③和④的細胞器分別是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D.完成圖中①、②、⑤的細胞器均具有雙層膜結構
6.右圖甲是某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將該細胞中各種細胞器分離,選擇其中三種細胞器,并測定其所含幾類有機物的含量,結果大致如下表所示(表中數據為干重比)。下列相關判斷中,正確的是
A.將該細胞放在清水中可以發生質壁分離現象
B.該細胞可能存在于根尖
C.細胞器B可能是甲圖中的⑦
D.細胞器C不可能是甲圖中的⑧
蛋白質(%)
脂質(%)
核酸(%)
細胞器A
細胞器B
細胞器C
67
59
61
28
40
0
微量
0
39
7.關于動物細胞膜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細胞融合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
C.ATP為CO2分子通過細胞膜提供能量 D.細胞膜上的大多數蛋白質是可以運動的
8.下列不屬于原核細胞的是
A.大腸桿菌 B.肺炎雙球菌 C.乳酸桿菌 D.噬菌體
9.甘油、膽固醇等脂溶性物質可以通過擴散的方式優先進入細胞,這最可能與下列哪項有密切關系
A.載體的存在使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B.雙層磷脂分子構成細胞膜的基本骨架
C.細胞膜具有流動性,有利于甘油、膽固醇等物質進入細胞
D.糖蛋白能特異性地識別甘油、膽固醇等物質
10.細胞學說揭示了
A.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 B.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C.細胞為什么要產生新細胞 D.人們對細胞的認識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
11.下列①②③④是四類生物的部分特征,則下列對應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①僅有蛋白質與核酸組成 ②具有核糖體和葉綠素,但沒有形成葉綠體
③出現染色體和各種細胞器 ④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A.SARS病毒最可能屬于① B.肯定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的生物是②和④
C.衣藻與洋蔥根細胞都屬于④ D.有成形的細胞核生物是③
①腦啡呔水解后可產生5種氨基酸 ②腦啡呔屬于5肽化合物,含有4個肽鍵
③腦啡呔在核糖體上合成 ④腦啡呔合成及分泌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A.只有一個說法正確 B.有二個說法正確 C.有三個說法正確 D.全都正確
13.在小白兔的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是
A.線粒體和內質網 B.葉綠體和線粒體 C.高爾基體和葉綠體 D.線粒體和核膜
14.關于細胞結構與功能關系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細胞溶膠不能為細胞代謝提供ATP
B.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與細胞表面的識別有關
C.細胞核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D.細胞若失去結構的完整性將大大縮短其壽命
1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根細胞通過擴散方式吸收K+
B.秋季植物葉片變黃后葉肉細胞內只含葉黃素
C.水果貯藏在完全無氧的環境中,可將有機物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
D.條件適宜時突然停止光照,葉綠體中三碳酸的含量增加
16.下圖表示呼吸作用過程中葡萄糖分解的兩個途徑。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別存在于
A.線粒體、線粒體和細胞溶膠 B.線粒體、細胞溶膠和線粒體
C.細胞溶膠、線粒體和細胞溶膠 D.細胞溶膠、細胞溶膠和線粒體
17.下列物質進出紅細胞時,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組是
①CO2 ②K+ ③蔗糖 ④甘油 ⑤葡萄糖 ⑥乙醇 ⑦蛋白質
A.①②⑥⑦ B.②③④⑦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⑥
18.甲(0)乙(●)兩種物質在細胞膜兩側的分布情況如圖(顆粒的多少表示濃度的高低),在進行跨膜運輸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進入細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運出細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乙進入細胞一定有載體蛋白的參與
D.乙運出細胞一定有載體蛋白的參與
19.ATP在細胞內的含量及其生成速率是
A.很多、很快  B.很少、很慢
C.很多、很慢  D.很少、很快
20.右圖為某高等植物葉肉細胞結構模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5和7中都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等色素
B.4中產生的一分子CO2擴散出來進入5中被利用,
穿過的磷脂雙分子層的層數為4層
C.2的基本支架是膜蛋白
D.膜的結構特性為選擇透過性
21.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蹤需氧呼吸過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轉移途徑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A.a濃度時酵母菌需氧呼吸速率等于厭氧呼吸速率
B.b濃度時酵母菌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大于厭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
C.c濃度時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發酵
D.d濃度時酵母菌只進行需氧呼吸未進行厭氧呼吸
23.根據右邊光合作用圖解,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A.⑥過程發生于葉綠體基質中
B.⑤過程發生于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C.圖示①~④依次為NADPH、ATP、CO2、三碳糖
D.圖中②不僅用于還原C3,還可用于礦質離子吸收等
24.右圖分別表示兩個自變量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情況,除各圖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適范圍內。下列分析錯誤的
A.甲圖中a點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葉綠體中酶的數量
B.乙圖中d點與c點相比,相同時間內葉肉細胞中三碳酸分子的生成量多
C.圖中M、N點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強度,P點的限制因素是溫度
D.丙圖中,隨著溫度的升高,曲線走勢將穩定不變
25.植物細胞中存在“ADP+Pi+能量 ATP”的反應,其中①和②表示反應條件和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夜間有O2存在時①主要發生在線粒體B.線粒體內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質
C.參與①、②過程的酶是同一種酶 D.葉綠體內ATP的轉運方向是基質→類囊體薄膜
26.下列關于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酶是由具分泌能力的細胞分泌的?????
B.酶在代謝中有多種功能
C.酶與底物結合形成酶—底物復合物,該復合物會發生一定的形狀變化
D.細胞中的酶有的在食物中獲得,有的在體內合成
27.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收集到的濾液綠色過淺,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無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無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數天的菠菜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當新鮮的洋蔥表皮細胞在a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剛好發生質壁分離現象,并且質膜不再繼續收縮時,對該洋蔥表皮細胞進行下面處理可能使其復原的是
A.轉入0.25a濃度的蔗糖溶液中 B.轉入3a濃度的蔗糖溶液中
C.轉入2a濃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轉入4a濃度的蔗糖溶液中
A.具有姐妹染色單體的只有E B.在B時期實現了細胞中的DNA和染色體的加倍
C.細胞絲胞分裂的順序是C→E→A→B→D D.觀察和計數染色體數目最佳時期是E
30.用顯微鏡觀察某植物標本時,已知目鏡的放大倍數為10×,物鏡的放大倍數為40×,則物像的放大倍數為
A.長度、寬度均放大400倍 B.面積放大了400倍
C.長度或寬度放大40倍 D.標本的體積放大了400倍
二、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31.下列關于藍細菌、人的肌肉細胞、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相同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含有C、H、O、N、P、S等基本元素
B.由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水、無機鹽等物質組成
C.有兩種類型的核酸,有核糖體,能夠合成蛋白質
D.以有絲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
32.在生物的生命活動中,能產生ATP的細胞結構有
A.細胞核、高爾基體、葉綠體 B.線粒體、高爾基體、細胞溶膠
C.細胞溶膠、線粒體、葉綠體 D.細胞核、線粒體、核糖體
33.離體的葉綠體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穩定的光合作用時,如果突然增加CO2氣體的供應,短時間內葉綠體中三碳酸分子與RuBP相對含量的變化是
A.三碳酸分子增多、RuBP減少 B.三碳酸分子增多、RuBP增多
C.三碳酸分子減少、RuBP增多 D.三碳酸分子減少、RuBP減少
34.左下圖是某有機物加酶后置于由0℃ 上升到80℃ 的環境中,有機物分解總量與溫度的關系圖。據該圖判斷,如果把這些物質繼續置于由80℃ 降低至0℃ 環境中,其關系圖應為(縱軸仍為分解物質的總量)
35.有關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板在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形成 B.在有絲分裂間期能觀察到紡錘體和中心體
C.分裂末期,細胞膜內陷形成兩個子細胞 D.分裂中期,兩個中心粒復制形成兩組中心粒
36.下列物質變化示意圖中,哪個不可能發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
37.撕去紫色洋蔥外表皮,分為兩份,假定兩份外表皮細胞的大小、數目和生理狀態一致,一份在完全營養液中浸泡一段時間,浸泡后的外表皮稱為甲組;另一份在蒸餾水中浸泡相同的時間,浸泡后的外表皮稱為乙組。然后,兩組外表皮都用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里處理,一段時間后外表皮細胞中的水分不再減少。此時甲、乙兩組細胞水分滲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運出細胞的方式是
A.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量與乙組細胞的相等,主動運輸
B.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量比乙組細胞的高,主動運輸
C.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量比乙組細胞的低,被動運輸
D.甲組細胞的水分滲出量與乙組細胞的相等,被動運輸
38.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動物細胞,細胞內的染色體數(a),染色單體數(b),DNA分子數(c)可表示為如圖所示的關系,此時細胞內可能發生著
A.細胞板形成
B.甲所示的2的分裂
C.中心粒移向兩極
D.甲所示的1的產生
39.將一個土豆(含有過氧化氫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體積和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的針筒中(如圖所示),若土豆片為4片時,在溫度為35℃的條件下,每隔5分鐘收集一次數據,根據數據繪制出如圖曲線1。利用同樣的實驗裝置,改變某條件后,收集數據可繪制出曲線2。則改變的這種條件是
A.降低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 B.增加土豆片的數量
C.將溫度提高到80℃ D.將針筒換成更大容積的
40.將一植株放在密閉玻璃罩內,置于室外一晝夜,獲得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圖乙中的b點對應圖甲中的B點
B.圖甲中的F點對應圖乙中的g點
C.到達圖乙中的d點時,玻璃罩內的CO2濃度最高
D.經過這一晝夜之后,植物體的有機物含量會增加
三、簡答題:
41.(10分)圖甲是某化合物的結構簡圖,圖乙是物質出入細胞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甲中化合物的確切名稱是 ▲ ,該化合物含有的元素種類是 ▲ 。
(2)形成該化合物的生物化學反應叫做 ▲ ,由氨基酸形成該化合物過程中,相對分子質量減少了 ▲ 。
(3)組成這類化合物的基本單位的結構通式是 ▲ 。
(4)圖乙中A代表 ▲ 分子,細胞內合成A的細胞器是 ▲ 。
(5)圖乙中,代表CO2排出細胞的是 ▲ (編號);代表主動轉運的有 ▲ (編號)。
(6)圖中的D表示 ▲
42.(12分)下圖是高等動物和高等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圖,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5]的結構特點是具有 ▲ ,功能特點是 ▲ 。
(2)比較該圖AB兩部分,高等動物細胞內不含有的細胞器有 ▲ (填標號)。若B是衣藻細胞(低等植物細胞),其細胞質中的細胞器除圖B中所示外,還應有 ▲ 。若B是藍藻細胞,則其細胞質中的細胞器只有 ▲ 。
(3)若該B細胞是紫色洋蔥鱗片葉細胞的一部分,則色素主要存在于[▲] ▲ 中。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細胞,則圖B中不應有的結構是[▲] ▲ 。
(4)細胞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 ▲ 供給,該結構的主要功能是進行需氧呼吸,該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質是 ▲ 。該結構通過 ▲ 增大膜面積。
(5)若A是人的大腿肌細胞,在進行長跑時,大腿肌肉感到酸痛,是因為此細胞的
[▲ ] ▲ 中產生了使肌肉細胞疲勞的物質。若B細胞線粒體中產生的一個CO2 分子擴散進入到相鄰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則該CO2分子穿過的磷脂分子共 ▲ 層。
43.(7分) 回答下列有關細胞增殖的問題。
Ⅰ一般來說,細胞周期中的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相比,持續時間短的時期是 ▲ ;動物細胞培養時,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應,細胞一般會停留在細胞周期的 ▲ (填某個時期)。假定某生物體細胞的染色體數是46條,該細胞分裂至后期時,有染色單體 ▲ 條。
Ⅱ下列是某同學的一份“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的實驗報告”的部分內容:
(一)解離:剪取洋蔥根尖5cm,立即放入盛有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的培養皿中,在室溫下解離10~1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龍膽紫溶液的培養皿中染色1~2min。
(三)漂洗:將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漂洗約10min。
(四)制片: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鑷子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用拇指輕輕按壓蓋玻片,再蓋上濾紙,然后用橡皮或筆端輕輕敲擊蓋玻片幾下。
(五)將臨時裝片放到高倍顯微鏡下觀察。
(1)請改正“實驗報告”中的3處錯誤。① ▲ ② ▲ ③ ▲
(2)如果通過該實驗來計算各時期細胞的百分比從而了解細胞周期各時期的長短,下列實驗過程對實驗結果可能產生影響的有 ▲ (填數字序號)。①取材時間??②根尖培養溫度??③解離時間長短???④載玻片厚度???⑤計數的細胞是否屬于分生區細胞?? ⑥細胞周期各時期區分是否準確
44.(9分)請回答下列有關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問題。 (1)下表為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因素所做的實驗。據圖表可知,探究的影響因素有
▲ 。要比較不同顏色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應選擇的容器標號是 ▲ 。
(2)圖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濃度適宜的條件下,溫度對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細胞呼吸速率的影響。圖中實線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虛線表示細胞呼吸速率。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分析圖解可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溫度的影響,其中與 ▲ 作用有關的酶對高溫更為敏感。溫度主要影響光合作用的 ▲ 階段。光反應階段產生的NADPH和ATP用于碳反應中 ▲ 過程。若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約是 ▲ ;若溫度均保持在20 ℃的條件下,長時間每天交替進行12 h光照、12 h黑暗,該植物能否正常生長? ▲ 。在溫度為10 ℃的條件下,該植物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場所有 ▲ 。
45.(12分)實驗研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準備5支含有等量人體某種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試管,每支試管加1塊1 cm3的正方體凝固蛋白塊,試管均置于25 ℃室溫條件下,將各試管蛋白塊消失的時間記錄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塊消失的時間(min)
13
9
11
45
>60
(1)該實驗中酶活性最強時的pH是 ▲ 。
(2)蛋白塊消失的時間與酶活性強弱的關系是 ▲ 。
(3)請以2種方法改進實驗,使實驗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① ▲ ② ▲
(4)在人體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實驗中酶的部位是 ▲
(5)為確認蛋白塊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還應對實驗進行什么設計? ▲ 。
參考答案
43.(7分)(每空1分)
Ⅰ 分裂期 分裂間期(或G1 G2期)  0
Ⅱ(1)①將“5cm”改成“2~3mm”;②實驗操作步驟應改為先漂洗后染色;③“放到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改為“先放到低倍顯微下觀察再換上高倍鏡” (2)①②③⑤⑥
44.(9分)(每空1分)
(1)光質、植物的部位、植物種類(不答全不得分)
1和2或4和5 (2)光合 碳反應 三碳酸的還原  30 ℃  不能 
葉綠體、線粒體、細胞溶膠(不答全不得分) (3)如右圖。(注意15 ℃、30 ℃、45 ℃、60 ℃這幾個關鍵的點要對準。)
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
考生須知:
全卷分試卷和答卷。試卷6頁,答卷2頁,共8頁。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本卷選擇題部分的答案,必須用2B鉛筆正確涂于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本卷非選擇題部分做在答卷的相應位置上,做在試卷上無效。
請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班級、姓名、準考證號、試場、座位號分別填寫在答卷的相應位置上。
本卷命題老師:陸君霞
試 卷
選擇題部分
第一部分: 聽力(共兩節,滿分30分)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7.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后,你都有10秒鐘的時間來回答有關小題和閱讀下一小題。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 When should Jane go to see Professor White?
A. At 9:00. B. At 10:00. C. At 11:00.
2. What did Eva do this afternoon?
A. She had an English class.
B. She had a history class.
C. She didn’t have any class.
3.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The woman should stay at home.
B. The woman should go to the library.
C. The woman should tell her neighbor to stop making noise.
4. Which T-shirt would the woman like to buy?
A. The green one. B. The red one . C. The white one.
5. Where is the woman now?
A. In New York. B. In Chicago. C. In California.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22.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每段對話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題。
6. What is wrong with the man?
A. He overslept again.
B. He couldn’t tell the truth to the woman.
C. He failed the exam again.
7. Why didn’t the man pass the exam?
A. He did not make full preparations.
B. He helped someone cheat in the exam.
C. He overslept.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題。
8.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To find out the best way to New York.
B. To find out information on traveling by bus.
C. To find out the cheapest way to get to New York.
9. Is the woman going to take the bus?
A. Yes. B. No. C. She’s not decided yet.
聽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題。
10. Where did the boy paint his pictures?
A. At home. B. In the kitchen. C. At school.
11. What are in the sky in the boy’s pictures?
A. A tree. B. A plane. C. His mother and the trees.
1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boy’s pictures?
A. She thinks the pictures are beautiful.
B. She can hardly understand them.
C. She thinks the pictures are ugly.
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題。
13. What’s the probable job of the man?
A. A firefighter. B. A bodyguard. C. A policeman.
14.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man?
A. He had been burnt. B. He had been hurt. C. He broke his legs.
15.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A. Mother and son. B. Wife and husband. C. Friends.
16. What did the man think of this job?
A. He loved this job. B. He disliked this job. C. He had no interest in this job.
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17. Who do you think the speaker is?
A. A visitor to the park.
B. A clerk of the Park Service.
C. A guide from the touring party.
18. When did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begin?
A. In the early 1800’s. B. In the late 1800’s. C. In the 1700’s.
19. What does the speaker say about the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 It was the first national park.
B. It is not managed by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C. The government hasn’t declared its position in the world.
20. What is one of the duties of the speaker?
A. To build fire. B. To guide nature walks. C. To train animals.
第二部分: 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40分)
第一節: 單項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
21. In communication, a smile is usually _____ strong sign of a friendly and _____ open attitude.
A. the; / B. a; an C. a; / D. the; an
22. More money and effort should be spent to _______ th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world.
A. keep B. remain C. preserve D. support
23. He had a strange hairstyle and he instantly became the ______ of attention the moment he stepped into the classroom.
A. aim B. focus C. direction D. point
24. When he joined them in the work, he was disappointed at there _______ so little to do.
A. being B. were C. having D. had
25. Only ______ the painting _______ decide whether it is worth buying.
A. that he sees; can he B. that does he see; he can
C. when he sees; can he D. when does he see; can he
26. Julia, if you hurry up, I think it quite _______ that you will catch the next train.
A. probably B. certainly C. likely D. possibly
27. The politician’s speech _______ the others that he was the man for the job.
A. informed B. convinced C. reminded D. warned
28. Mr. Brown thought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 have ______ from his workers to improve his plan.
A. summaries B. admissions C. comments D. connections
29. As nobody here knows what is wrong with the machine, we must send for an engineer to ______ the problem.
A. handle B. raise C. face D. present
30. ________ , most teenagers now listen to rock music. However, John likes classical music better.
A. In a word B. In general
C. In time D. In total
31. There is only 10 minutes _______. I must _______. ----- I’ve got to catch the train.
A. left; dash B. remaining; dash C. left; arrive D. remaining; arrive
32. The plan to be carried out next month needs______ among the members of the labor union before ______.
A. to discuss; carrying out B. to be discussed; carried out
C. discussing; being carried out D. discussed; to be carried out
33. It is ______ ill health that she is now not so active in the movement.
A. instead of B. in place of C. thanks to D. in face of
34. Nowadays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_____ a harmonious(和諧的) society in China.
A. making up B. taking up C. opening up D. building up
35. ----- Would you rahter ______ there tomorrow?
----- No, I’d rather he ______ there instead of me.
A. to go; will go B. go; went? C. go; will go?? D. going; shall go
36. On the contrary, I think it is Truman, ______ you, ______ to blame.
A. more than; are B. less than; who are C. rather than; that is D. rather than; is
37. 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______ you could pick me up at the airport?
----- No problem.
A. when B. that C. whether D. what
38. If you _____ smoke, please go outside.
A. can B. should C. must D. may
39. Life is like a long race _____ we compete with others to go beyond ourselves.
A. why B. what C. that D. where
40. —Her father is very rich.
—_______ She wouldn’t accept his help even if it were offered.
A. What for? B. So what? C. No doubt. D. No wonder.
第二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
閱讀下面短文,從短文后所給各題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Just before Christmas 1978, Kenneth was a passenger in a car as it drove through the Navajo Nation. The night was dark, and the driver, an elderly woman, 41 and killed an eight-year-old boy.
Later, when he saw how sad the boy’s family were, Kenneth made a(n) 42 . He would “do 43 it takes to make 44 happy at Christmastime.”
A year later, at the age of 18, he was living with his mother and younger brother. They were 45 making ends meet on his low wages, but Kenneth bought a used Santa suit and went around 46 people as poor as himself to give candy and fruit for families even more needy.
Just before midnight on Christmas Eve, he went knocking on doors of 47 houses in the poorest section of the Navajo Nation. Many of the darkened homes didn’t have 48 .
Some families were 49 to open their doors so late at night. “It’s a man! He has a big bag!” he 50 a boy, holding up a lantern and watching 51 the curtains, tell his parents. Kenneth convinced them he was 52 .
At every opened door, he 53 candies, oranges, toys and so on. Many Navajo kids had never seen 54 before, so his old costume and store-bought beard didn’t 55 them. It touched Kenneth that the kids were excited by so 56 .
He 57 it up year after year, gathering more “elves (精靈)” to help him. His Christmas Eve 58 have grown into an annual Navajo feast with gifts of clothing, tools and toys for over 700 people. Kids who can’t 59 it to the event because they’re sick or lack transportation get a 60 visit from Kenneth or one of his elves.
“My grandfather taught me that you learn to be a man by sharing and by keeping promises,” he says.
41. A. struck B. touched C. found D. stopped
42. A. conclusion B. excuse C. promise D. effort
43. A. whichever B. wherever C. however D. whatever
44. A. people B. children C. brothers D. his mother
45. A. probably B. almost C. hardly D. nearly
46. A. suggesting B. persuading C. requiring D. calling
47. A. old B. big C. bright D. lonely
48. A. electricity B. food C. doors D. windows
49. A. happy B. angry C. afraid D. eager
50. A. thought B. hoped C. let D. heard
51. A. out for B. from behind C. from under D. out of
52. A. gentle B. generous C. harmless D. helpful
53. A. reached for B. put down C. picked out D. handed out
54. A. Kenneth B. candies C. elves D. Santa Claus
55. A. disappoint B. satisfy C. attract D. please
56. A. much B. big C. little D. many
57. A. held B. kept C. gave D. took
58. A. gifts B. experiences C. excitements D. visits
59. A. make B. do C. get D. have
60. A. usual B. personal C. normal D. formal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30分)
第一節: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D)中,選出最佳選項。
A
I really love my job because I enjoy working with small children and like the challenges and awards from the job. I also think my work is important.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thought I would never have that sort of career.
I wasn’t an excellent student because I didn’t do much schoolwork. In my final term I started thinking what I might do and found I didn’t have much to offer. I just accepted that I wasn’t the type to have a career.
I then found myself a job, looking after two little girls. It wasn’t too bad at first. But the problems began when I agreed to live in, so that I would be there if my boss had to go out for business in the evening. We agreed that if I had to work extra hours one week, she’d give me time off the next. But unfortunately, it didn’t often work out. I was getting extremely tired and fed up, because I had too many late nights and early mornings with the children.
One Sunday, I was in the park with the children, and met Megan who used to go to school with me. I told her about my situation. She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do a course and get a qualification if I wanted to work with children. I didn’t think I would be accepted because I didn’t take many exams in school. She persuaded me to phone the local college and they were really helpful. My experience counted for a lot and I got on a part –time course. I had to leave my job with the family, and got work helping out at a kindergarten.
Now I’ve got a full-time job there. I shall always be thankful to Megan. I wish I had known earlier that you could have a career, even if you aren’t top of the class at school.
61. What is the author’s present job?
Working part-time in a college.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for a family.
Helping children with their schoolwork.
Looking after children at a kindergarten.
62. When staying with the two girls’ family, the author ______________ .
was paid for extra work
often worked long hours
got much help form her boss
took a day off every other week
63. Why did the author leave her fist job?
She found a full-time job.
She was fed up with children.
She decided to attend a part-time course.
She needed a test after working extra hours.
64. What has the author learned from her own experiences?
Less successful students can still have a career.
Qualifications are necessary for a career.
Hard work makes an excellent student.
One must choose the job she likes.
B
TODAY, Friday, November 12
JAZZ with the Mike Thomas Jazz Band at The Derby Arms. Upper Richmond Road West, Sheen.
DISCO Satin Sounds Disco. Free at The Lord Napier, Mort lake High St., from 8a. m. to 8p. m. Tel: 682—1158.
SATURDAY, November 13
JAZZ Lysis at The Bull’s Head, Barnes. Admission 60p.
MUSICAL HALL at The Star and Garter, Lower Richmond Road, Putney, provided by the Aba Daba Music Hall company. Good food and entertainment fair price. Tel: 789—6749.
FAMILY night out? Join the sing-along at The Black Horse. Sheen Road, Richmond.
JAZZ The John Bennett Big Band at The Bull’s Head, Barnes. Admission 80p.
THE DERBY ARMS, Upper Richmond Road West, give you Joe on the electric accordion.
Tel: 789—4536
SUNDAY, November 14
DISCO Satin Sounds Disco, free at The Lord Napier, Mort Lake High Street, from 8 a.m. to 8 p.m.
FOLK MUSIC at The Derby Arms. The Short Stuff and residents the Norman Chop Trio. Non-remembers 70p. Tel: 688—4626.
HEAVY MUSIC with Tony Simon at The Bull, Upper Richmond Road West, East Sheen.
THE DERBY ARMS, Upper Richmond Road West, give you Joe on the electric accordion.
65. Where and when can you hear the Norman Chop Trio?
A. At the Bull’s Head on Sunday. B. At the Derby Arms on Sunday.
C. At the Bull on Saturday. D. At the Black Horse on Saturday.
66. Where and when can you hear the Mike Thomas Jazz Band?
A. At the Derby Arms on Friday. B. At the Black Horse on Friday.
C. At the Star and Garter on Saturday. D. At the Derby Arms on Sunday.
67. You want to enjoy the electric accordion on Saturday. Which telephone number do you have to ring to find out what time it starts?
A. 789—6749. B. 789—4536. C. 682—1158. D. 688—4626.
C
Small discoveries in Indonesia are causing a stir in the science world. Researchers have excavated tiny bones that they believe belong to an entirely new human species. If that’s true, it will change how we think about our ancestors.
Clues that the little people may have lived long ago were first issued last year in the scientific journal Nature. Scientists said that they had found the bones of a three-foot-tall female on the island of Flores in Indonesia. When they looked more closely, they saw that the nearly complete skeleton(骨架) belonged to a full-grown adult. Researchers named her Hobbit after the tiny heroes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books.
Now the team is saying it has excavated even more pieces of the puzzle, including a jawbone and parts of arms, legs and hands from several individuals, as well as stone tools. They reported their find in Nature this month. “The new evidence makes it very clear that these people are a new species, distinct from modern humans.” Peter Brown, a scientist on the team, said. They named these ancient humans Homo floresiensis.
Brown says that these little people lived as recently as 12,000 years ago. If Homo floresiensis was a different species from modern humans, that would make our family tree bigger than we knew, It means, says Brown, that “until recently a relative shared the planet with us.”
Many scientists think a new species is unlikely. Some argue that the bones must have belonged to modern humans whose small size was the result of a genetic problem.
Daniel E. Lieberman, a scientist at Harvard University, thinks that the debate over the discovery is healthy. He believes that the questions and arguments raised by critics will help us learn more about these unusual skeletons. “Disagre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 Lieberman said, “As far as I’m concerned, the story’s only just begun.”
68. Researchers name the skeleton Hobbit because________.
A.it is a figure described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B.it resembles the tiny heroes in a set of books
C.it proves to be a full-grown adult
D.it belongs to an ancient human species
69. Small discoveries in Indonesia are important because_______.
A. they are issued in the scientific journal Nature
B. they are made by Peter Brown, a famous scientist
C. they are about ancestors of modern humans
D. they might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human study
70. According to Daniel E. Lieberman_________.
A. Homo floresiensis doesn’t exist B. disagreement leads to further research
C. the research hasn’t begun yet D. our family tree is bigger than we know
7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Peoples B. Arguments Over Human Origin
C. Discovery of a Possible New Human Species D. History of Indonesian People
D
Time to stop excuses for lateness
There are always a couple of people in every office who are habitually late for work. How should a manager handle the problem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Should he be patient because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their own concepts of time? Or should he take disciplinary action?
Scholars tell us that Westerners and Asians approach time differently. Culturally, Westerners live more in the present and the near future. Asians live more in the ancient past or in the distant future.
Asians try to avoid a neurotic(神經過敏的) slavery to time, viewing life as a passing moment in eternity(來世). They enjoy the sense of “zero gravity” that comes from traveling without an immediate goal or an urgent objective.
To many Asians, life is a long journey and happiness is simply not a matter of time. Instead of rushing, they prefer to maintain a steady pace. Quietly watching the seasons change or children grow is certainly not considered a waste of time.
Westerners believe that happiness is just over the next hill. A little more time, money or struggle will get them there. Americans, in particular, live by time-pressing schedules and deadlines.
But how does this insight relate to the need for punctuality(守時) in the office? Should we infer from this difference in cultural outlook that it’s justified for some employees to be late in today’s office life? Does it mean that a manager should disregard punctuality as an office discipline?
On the surface, it might seem that a manager may have to be more tolerant about punctuality with some cultural groups than others. But this is unwarranted in an urban civilization. It would have belief in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that implies the time orientation(定向) in such a culture is inferior to that in the west.
This confuses two entirely different things: observance of punctuality and the philosophical opinions of time.
A person’s belief that time is measured in centuries rather than in second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is ability to show up on time at the office every day. No Asian employee would ever use a cultural excuse for being late. He may certainly employ more modern excuses such as a traffic jam, a slow watch, or a parking problem. These excuses are the same as those used by the office worker in the West. Why is it considered acceptable to be consistently late for these reasons in Asia, while in the West such a person would be considered undependable and untrustworthy?
The problem is, perhaps, is that in our social life in Asia we tend to be more tolerant of friends and relatives who makes us wait for an hour at the downtown area. We don’t think they are taking our friendship and affection for granted. We don’t consider them guilty of disrespect. What is worse, we let them exonerate(免受責備) themselves with doubtful excuses.
But how we react to latecomers in our social lives is a matter of individual choice. In the world of modern business we can’t afford that flexibility.
No body minds if a person is late to work once in a blue moon. Punctuality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become a fashion. But in the office environment, there has to be a climate of discipline in which a people respect the keeping of time.
Even in those companies which maintain flexible time, there are set hours when employees must be present in the office. Some companies may choose to stagger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ir offices to enable employees to avoid the rush hour.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re is no longer a need for punctuality.
Being late is, generally, a problem relating to a small number of employees. A manager should try to break their bad habits through suggestions, repeatedly if required. It’s not an easy task and in some cases, it requires a fair amount of patience.
72.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 Cultural conceptions can not become excuses for being late.
B. It is high time that Asians get rid of the bad habit of being late.
C. Managers should do more to stop employees from being late.
D. Suggestions have been given to help Asians avoid being late.
7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A. Asians lay more emphasis on punctuality than Americans do.
B. Americans lay more emphasis on punctuality than Asians do.
C. The author thinks highly of Asians’ patience and tolerance.
D. Americans are more patient and more tolerant than Asians.
74. What does the word “stagger ”in the last paragraph but one mean in this passage ?
A. cause to hesitate or doubt B. arrange for different reasons and purposes
C. walk in an unsteady way D. arrange not to come at the same time
75.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habitual lateness for work?
A. Neutral B. Positive C. Negative D. indifferent
非選擇題部分(共50分)
第一節:單詞拼寫(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76. If you eat it twice a day, the medicine will c___________ you of your disease.
77. He is a success as a manager, because he h____________ everything of the company very well.
78. He asked me to lend him more money, but I r_______________ his request.
79. Though he is young, he is s_____ to support a large family.
80. As is known to all, when heated, things will e______ .
81. It seems that he is quite c_____ with what he has got.
82. Whoever comes, my mother will e_____ him the best food of our family.
83. Some deaf people make themselves understood by g_____.
84. He w_____ to me the news that he had won a thousand yuan from the lottery he bought.
85. It’s hard for her to decide what to buy because she is quite p____ about the things she buys.
第二節:用所給動詞的適當形式填空(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86. By this time of next year, all of you ______ (become) college students.
87. It took us several hours to make the old man ________ (convince) of the safety of traveling by air.
88. Hey, man! ________ (mind) your own business!
89. European football is played in 80 countries, _____ (make) it the most popular sport in the world.
90. _____ (expose) to sunlight for too much time will do harm to your skin.
91.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ve access to their own cars, _____ (rise) sharply in the past decade.
92. I have to choose another way back home, because the road to my community ________ (construct) at the moment.
93. The house ________ (belong) to Mr. Henry was burnt down in the big earthquake.
94. Do tell me the ways you think of _____ (solve) the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
95. The cool guy ________ (refer) to in the speech is going to visit our campus this weekend.
第三節:短文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英語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交換修改作文,請你修改你同桌寫的一篇作文。文中共有10處語言錯誤,要求你在錯誤的地方增加、刪除或修改某個單詞。
增加:在缺詞處加一個漏詞符號(∧),并在其下面寫上該加的詞。
刪除:把多余的詞用斜線(﹨)劃掉。
修改:在錯的詞下劃一橫線,并在該詞下面寫上修改后的詞。
注意:1. 每處錯誤及其修改均僅限一詞;只允許修改10處,多者(從第11處起)不計分。
The winter holiday is coming, which makes me very exciting. I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relax myself and I’d like to go fishing, climb high mountain and ride my bicycle. I think I can play football or play the chess with my father as well. How a wonderful time I will have during the winter holiday! But my father has differently opinions. He doesn’t want me to go out. He’s afraid that I’ll be knocked down a truck, fall into rivers, fall off a tree or fight with other. What’s worse, he’s afraid I will get lost. I hate being treated like a bird keeping in a cage. I need freedom but I will try to persuade my father.
第二節:書面表達(滿分20分)
中美中學生交流項目安排一批美國中學生來華一周體驗中國文化,在網上挑選適合住宿的家庭(homestay family)。假如你是湖州中學的學生李華,愿意接受一位美國學生入住你家,請用英語給項目美方負責人寫一封郵件,說明你的家庭和住宿條件,你本人的優勢以及你幫助美國中學生體驗中國文化的打算。
注意:
1.可適當增加細節;
2.詞數:100左右;開頭和結尾已給出不計入總詞數;
Dear sir,
I am writing to request the valuable chance to be one of the homestay families for the American student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Li Hua
參考答案
一、聽力(30分)
1-5 CCABB 6-10 BBAAB 11-15 BBCCB 16-20 CABCC
二、單選(20分)
21-25 CCBAC 26-30CBCAB 31-35 ACCDB 36-40 DDCDB
三、完形(20分)
41-45 ACDBC 46-50 BAACD 51-55 BCDDA 56-60 CBDAB
七、改錯(10分)
第一句: exciting改excited
第二句:relax改relaxing; mountain改mountains
第三句:去掉the
第四句:How改What
第五句:differently改different
第七句:a前加by; other改others
第九句: keeping改kept
第十句: but改and
八、寫作(20分)
Dear sir,
I am writing to request the valuable chance to be one of the homestay families for the American students.
My parents are in favor of my idea that I host an American student. We live in a beautiful comm.
湖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試卷Ⅰ
一、(共32分,每小題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A.癖(pì)好 螫(shì)針 熟稔(rěn) 情不自禁(jīn)
B.星宿(xiù) 喪(sàng)亂 呼號(háo) 疾風勁草(jìng)
C.札 (zhá) 記 拾掇(duō) 考妣 (bǐ) 強(qiáng)顏歡笑
D.菲(fěi)薄 笑靨(yè) 萌蘗(niè) 呱(gū)呱墜地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我向來是不癉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
B.響尾蛇每次蛻皮時最后一個鱗片都不能脫落而加在末端,這些鱗環就是它的年輪,它慢慢聚斂的財富。
C.譬如粘一棵柳樹吧,干和枝的每條線條該多長,該怎么歪曲,他們能把銅絲恰如其份地剪好曲好。
D.龐貝城居民能有什么慰籍呢?海嘯,瘟疫,絕癥……大自然的惡勢力輕而易舉地把我們或我們的親人毀滅。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
①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 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
②日本自衛隊在有關軍事用語上玩弄文字游戲,刻意有別于國際上通用的用語,目的是____其軍事性、戰斗性。
③由于歷史的原因,西藏經濟比內地許多地區落后,比沿海發達地區____落后。
A.遏制 掩飾 更加 B.遏制 掩蓋 越發
C.遏止 掩飾 越發 D.遏止 掩蓋 更加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句是 ( )
A.無毒昆蟲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蟲的黃黑斑紋,這是自然界中最危險的警戒符號——弱者的抵抗外強中干,必須模仿惡才得以自衛。
B.“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之日,就是人類自己滅亡之時”,這種說法雖然太極端,但絕不是駭人聽聞。
C.近日,中國生物物理學奠基人貝時璋、兩彈一星功勛人物的錢學森兩位中國科學巨人先后逝世,在他們的家鄉浙江,萬千群眾無比悲痛,長歌當哭,前往祭奠。
D.在確定電視劇《鄉村愛情》演員時,趙本山力挺東北新人,把劇中最重要的角色都給了他們,而自己只扮演了一個舉重若輕的角色。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最近幾天,中國海軍索馬里海上護航編隊對美國的護航編隊剛剛進行了互訪,兩國對在索馬里海域進行合作也達成了共識。
B.幸運需要節制,厄運需要堅忍;后者比前者更難能可貴。一切幸運都絕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并非沒有希望。
C.國家將嘗試建立國家規劃監督員制度和國家級專項保護資金,以充分發揮國家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監督。
D.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體會必定也是最無奈的,它們缺乏世俗的對應物,因而不可避免地會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沒。
6.依次填入下文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
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 。 ; 。
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
①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②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③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毀滅他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7.對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 )
①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③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④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
有這樣的羅網。
A.比喻 對比 反語 比喻 B.比喻 對偶 對比 借代
C.移就 對偶 對比 借代 D.移就 對比 反語 比喻
8.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梨花院落溶溶月”下聯的是 ( )
A.帶水芙蓉點點雨 B.榆英臨窗片片雪
C.柳絮池塘淡淡風 D.丁香初綻悠悠云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不存在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 ( )
A.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B.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C.眾人匹之,不亦悲夫 D.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1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C.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
D.請略陳固陋,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
11.下面各句中對加點字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天之蒼蒼,其正色也 ②不知其幾千里也
③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④退論書策以舒其憤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相同。
12.找出與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項 ( )
例句:圣人不凝滯于物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C.洎牧以讒誅 D.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1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陳情表》的“表”是古代書信的一種,一般以向上級或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也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
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年的歷史。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這奠定了后世寫正史的體例。
C.《楚辭》是戰國時屈原的詩歌總集。屈原出身為楚國貴族,楚頃襄王時,被放逐沅湘流域,終因理想無從實現,遂投汨羅江自殺。
D.【正宮】是宮調名之一,《長亭送別》僅此一個宮調,但由若干個曲牌聯成一套曲子,由旦、末角色輪唱到底。
14.下列有關課文知識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周曉楓作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斑紋》將沉靜的生命體驗融于廣博的知識背景中,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間發現復雜的富有智慧的聯系。
B.《論厄運》的作者弗蘭西斯·培根,法國哲學家。“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是他廣為人知的名言。
C.《長亭送別》選自元雜劇的壓卷之作《西廂記》。這折戲的矛盾焦點是張生下決心“掙揣一個狀元回來”,鶯鶯怕他得中后“停妻再娶妻”。
D.《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所歌頌的那場生死與共的愛情并沒有隨著它的主人公們一起死亡,而是通過自我犧牲,促成了兩家世仇的釋嫌修好,取得了對于使他們分離的惡勢力永遠的勝利。
15.下列對《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有關知識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泛指我國南部地區,這里的“六月”指的是農歷的六月。
B.本文與常規的說明文不同,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趣味,因而屬于文學小品。
C.“通常”“大多數”“有的”“少數”等限制語的運用,增強了本文語言的準確性。
D.本文引用了較多的詩文、故事和史料,使文章更為生動,也使讀者對于荔枝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16.下列對《紀念劉和珍君》中引用陶潛《挽歌》的目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 )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A.批評庸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表達對庸人的不滿。
B.用長歌當哭的方式給烈士親屬以安慰。
C.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記死者遺愿,死者當與青山同在的深摯感情。
D.痛定思痛,表達了作者反對徒手請愿,對無謂犧牲的遺憾。
二、(共18分,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有容之大
劍 武
  回顧近30年中國美術發展歷程,真有隔世之感。從那個人人自畏、噤若寒蟬、色調單一的年代到如今這個藝術家們四體暢達、神采飛揚、幾近為所欲為,其間的距離有如天壤。
  人們說,當代中國是一個沒有藝術大師的時代,雖然大師的桂冠四處飛揚。面對河南安陽的殷墟刻辭甲骨,面對四川廣漢三星堆的青銅人像,面對甘肅敦煌的石窟壁畫……甚至面對20世紀30年代的木刻與漫畫、還有齊白石的紅花墨葉、黃賓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鴻的行空天馬與傅抱石的散鋒皴法等等,當代造型藝術家難免汗顏。但是,當代中國造型藝術的發展又是空前的,這就是其在主題、體裁、題材、風格、語言、材料、程序諸方面的多元進發態勢。雖然有過反復和挫折,當代造型藝術家還是真正地擁有了表現一切的權力,也有了這種精神與物質的可能,主流與非主流藝術不僅和平共處,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是共享互生、相攜而進的。造型藝術各門類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標,也各有各的造化與成就。傳統的與現代的,激進的與沉穩的,寫實的與寫意的,磅礴的與精微的,狂放的與收斂的,或者是兼工帶寫的,中西融合的,標新立異的……中國造型藝術的深刻性雖然差強人意,其豐富性卻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這樣的自由歡快,這樣的搖曳多姿,這樣的色彩紛呈。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代造型藝術創作存在著重大主題表現不夠、歷史進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題小做、無病呻吟的情況并不少見。如何在讀書的時候進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寫生的時候進一步開掘生活,如何在創作的時候進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藝術之內多花一點功夫、在藝術之外少用一點力氣,是值得當代造型藝術家重視的。
  在任何一個民族中,藝術家都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或者說他們都是一群難以管束的孩子。所以,在中國歷史上,不乏藝術家特立獨行的故事,也不乏統治者鏟除異端的故事。新中國成立前十幾年的歷史教訓就是在思想領域、也包括藝術領域的天地越來越小,道路越走越窄。“文革”十年,更是取消了大家思想的權利,取消了藝術家創作的權利,給中華民族造成了滅頂之災。正是對歷史的反思,也是藝術創作自身的需要,近30年來,經過“撥亂反正”,沖破了“階級斗爭工具論”、“為政治服務論”、“主題先行論”等等藝術思想領域的諸多樊籬。經過解構重組,當代藝術界重新獲得了思想的自由與表達的自由,重新獲得了創作的自由與展示的自由,重新獲得了出售作品的自由與自享其成的自由。而這種自由的獲得并非政治運動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強制所為,而是在藝術領域通過討論獲得的。這些年,關于藝術形式與形式主義、“85新潮”與西方現代派藝術的引進、當代藝術“與國際接軌”等等涉及藝術思想、藝術創作、藝術管理與藝術家修養方面的紛爭有的已經平息,有的還在進行,有的還會有反復,但是,沒有一個藝術家因言獲罪,沒有一個理論家因噎廢食,中國當代造型藝術界因此獲益匪淺。當然,我們在珍惜藍天遼闊、清風徐來的同時,也應當看到,面對難以理出頭緒的藝術界、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藝術品,特別是面對眾多藝術學子的饑渴茫然的眼神,人們看到了批評的失語與批評家的缺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人遺憾的事。
  《尚書·君陳》有言:“有容,德乃大。”先哲林則徐曾書一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有容之大,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應該容得下那些個日夜不寧于創造的藝術靈魂。正如這30年的藝術成就是千舟競發、波瀾不息所成,未來中國造型藝術的發展也應當是思想激蕩、多元不一、各盡天才的態勢。
17.下列選項,不屬于“當代中國造型藝術空前發展”的一項是 ( )
A.當代中國造型藝術在主題、體裁、題材、風格、語言等方面呈現出多元發展的態勢。
B.當代中國造型藝術家幸運地擁有能夠表現一切的權力,且主流與非主流藝術在一定條件下共享互生、相攜而進成為可能。
C.當代中國造型藝術蘊涵的自由歡快、搖曳多姿、色彩紛呈的豐富性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D.當代中國藝術家在開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令老一代藝術家汗顏。
18.下列選項,沒有體現社會對當代造型藝術包容的一項是 ( )
A.中國當代藝術家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獲得了思想的自由與表達的自由,不是所謂的“難以管束的孩子”。
B.中國當代造型藝術家沖破了“階級斗爭工具論”、“為政治服務論”等藝術思想領域的諸多樊籬。
C.造型藝術創作自由的獲得并非政治運動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強制所為,而是在藝術領域通過討論獲得的。
D.近30年來,中國當代造型藝術家沒有因言獲罪,理論家沒有因噎廢食,因而中國當代造型藝術界獲益匪淺。
1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從人人自畏、噤若寒蟬的“文革十年”到新時期藝術家心情暢達、創作自由,其差別有如天壤,主要是因為當代藝術批評的失語與批評家的缺席。
B.在中國歷史上,不乏藝術家特立獨行的故事,也不乏統治者鏟除異端的故事,這些與藝術家創作中重大主題表現不夠、歷史進程描述不力的缺陷有很大關系。
C.令人遺憾的是,面對難以理出頭緒的藝術界,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藝術品,面對眾多藝術學子的饑渴茫然的眼神,當代藝術批評卻沒有相應呼應。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應該容得下那些個日夜不寧于創造的藝術靈魂。因此,對待藝術要放開手腳,任其發展。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題。
(甲)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乙)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丙)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候,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鵬鳥賦》,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亦頗識去就之分矣 分:界限
B. 而文采不表后也 表:顯露
C.及見賈生吊之 吊:憑吊
D.何故深思高舉 高舉:高高舉起 
2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    侶魚蝦而友麋鹿 B.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  圣人不凝滯于物????
C.及見賈生吊之        之二蟲又何知
D.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司馬遷“隱忍茍活”的原因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B.屈原“寧赴湘流”的原因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
C.從“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句可以看出司馬遷非常仰慕屈原高尚的為人 。
D.司馬遷起初不贊成屈原赴死,為他感到可惜,后來讀了賈誼的《鵬鳥賦》,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觀,更為自己先前的看法找到了依據,反對屈原赴死。
試卷Ⅱ
三、(共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題。
①斑紋,對稱設計。老虎,斑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醞釀哺育我們的乳汁;振動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隨身佩帶醒目的條紋和足以將我們致死的螯針。曼妙的紋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強了她的妖嬈和蠱惑;病變的皮膚上布滿令人生厭的皰疹,頹敗的肉體緊緊踩住靈魂的腳后跟。母親驕傲,腹部的妊娠紋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頸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體上深淺不一的刀傷,組成罪孽的恐怖條痕──斑紋無處不在,將兩極秘密地衍接,像族徽,凝聚著世襲的生和死,榮與辱。
②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紋的。翻耕的犁鏵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齊而粗大的線條,這些斑紋,是即將受孕的標記。大大小小幾何形的麥田將原野均勻分割,種粒的全部能量轉化為壟間破土而出的禾苗,它們將在秋天成熟,連綿不絕,設下樸素的宴席──握住鐮柄的農民融入麥芒閃耀的金光里,積年勞作使他們的掌心磨礪出粗厚的老趼。鐮刀的弧光閃過,莊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這就是豐收。而冬天,大地光禿禿的,它深深隱藏起自己的斑紋,就像一個人貧窮時收藏起摯愛的夢想。空氣中隱形的設計者用透明手指在窗戶上描繪出童話般美麗的冰花,我呵氣,融化一角冰凌,透過濕潤的玻璃遙望那種遼闊的白──我知道,看似無痕的雪地上其實有著細碎的紋飾:覓食禽鳥的小爪痕,拱開冰雪尋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印,還有還鄉人凹陷的很快又會被雪重新填滿的腳印。河流凍結,主干和支系組成豐富的葉脈,覆蓋在如一片厚重落葉的大地上。然后是等待。冰雪融化,春天的斑紋將再次浮現,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環。
  ③斑紋無處不在,就像我們有意修飾并損害的生活。燒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紋,碾砣上“巛”形的石質花紋。蛋卵上的斑點,變質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們甚至彼此并不知曉,每個人如何終身隱秘地鐫刻著各自記憶的斑紋,愛與悔恨的斑紋。
  ④中學地理課本向我展示由外太空拍攝到的衛星圖片:藏藍的深淵里,地球孤獨地轉動,布滿褐色的古怪斑紋。這是人類偷偷登上神的瞭望臺,模擬神的視角──我們謂之的廣大世界,不過是神鋪在桌面的一張地圖。
⑤因為距離的遙遠,在神眼里,我們,不過是一些斑點。
23.第①節并沒有明確說明斑紋是如何“對稱設計”的,那么又該如何理解 “斑紋,對稱設計”??(2分)
24.所選文章的第②段到第⑤段是如何拓展斑紋的范圍的?試加以說明。(2分)
25.如何理解“因為距離的遙遠,在神眼里,我們,不過是一些斑點”?這句話的內涵和表達作用?(4分)
四、(共12分)
26.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4題)(4分)
(1) ,則芥為之舟。 (《逍遙游》)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長亭送別》)
(3)亦欲以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
(4)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陳情表》)
(5)或取諸懷抱, 。 (《蘭亭集序》)
27.將《報任安書》和《漁父》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分)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分)
28.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話改寫成一句話,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減詞語)(4分)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
——曹雪芹是長篇小說《紅樓夢》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被《紅樓夢》揭露了。
①以《紅樓夢》為主語:
②以曹雪芹為主語:
五、(30分)
2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上帝召開了一次會議,了解他自從賜給鳥兒翅膀后,鳥兒是怎么使用的。
  鷹說:“我用我的翅膀在天空中飛翔,一切獵物都逃不過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無憂。”
鴕鳥說:“我用腿在地上奔跑,翅膀對我好無用處,它成為我沉重的負擔。”
企鵝說:“我已把翅膀變作了鰭,它讓我能像魚一樣在海洋自由來往。”
這時,上帝發現會場里還坐著一個人,便奇怪地問:“你沒有翅膀,來這兒干什么?”
人說:“你雖然沒有賜予我翅膀,我卻可以作靈魂的飛翔,可以達到腳步所不能達到的地方。”
請認真閱讀上述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準角度,明確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語文參考答案
1.D(A項癖好的癖應為(pǐ)B項的喪亂的喪應為(sāng),C項的強顏歡笑的強應為(qiǎng))
2.B(A項“不癉”的癉應為“憚”,C項“恰如其份”的份應為“分”,D項“慰籍”的“籍”應為“藉”)
16.C
17.D(當代藝術家在開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還做得不夠。)
18.A(根據文意,中國當代藝術家也是“難管束的孩子”)
19.C(A項,“主要是因為當代藝術批評的失語與批評家的缺席”不當。B項,因果對應關系不當 。D項,“對待藝術要放開手腳,任其發展”無中生有)
20.D(高舉應是“行為高出世俗”之意。)
21.A(A項表推測,B項前者是“對于”之意,后者表被動;C項中前者人稱代詞,代屈原;后者是指示代詞,這;D項中第一個“以”表憑借,后一個“以”是“因為”之意。)
22.D(“后來讀了賈誼的《鵬鳥賦》,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觀,更為自己先前的看法找到了依據,反對屈原赴死”錯,原文是“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其意為“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去和就一視同仁,感到茫茫然失去了憑借。)
23.作者在第①節列舉的六個事實,其實都是對稱的。奶牛和毒蜂的翅,是善與惡的對稱;美女的文身與病變皮膚的皰疹,是美與丑的對稱;母親的妊娠紋和遇害者頸上的抓痕,是生與死的對稱。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2分)
24.文章由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直至我們人類的內心世界,從小到大,由內到外,從具體到抽象,斑紋無處不在。(2分)
25.內涵:
“我們”構成斑紋,斑紋就是我們的生存狀態。這里的“神”,就是大自然,就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作者對大自然懷有一種敬畏之心,對主宰一切的自然規律進行了禮贊。(2分)?
作用:結尾部分的議論既總括并提升了全文的思想內容,又把它上升到一種哲學沉思,增加了文章的內涵。(2分)
26.(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淡煙暮靄相遮蔽。(3)究天人之際。
(4)外無期功強近之親(5)悟言一室之內。
27.(1)至于那些被義理所激發的人不這樣,那是有不得已的地方。
(2)怎么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污穢的東西呢?
28.①《紅樓夢》是曹雪芹創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為主題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為主題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紅樓夢》的作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平县| 缙云县| 新余市| 铜梁县| 冷水江市| 岢岚县| 北流市| 河曲县| 怀远县| 蒲江县| 东源县| 沙洋县| 松潘县| 武宣县| 札达县| 平潭县| 阳高县| 潞西市| 泗水县| 武邑县| 宁远县| 仁寿县| 丹阳市| 岑巩县| 多伦县| 连云港市| 济阳县| 柳林县| 黄浦区| 沈丘县| 绥芬河市| 庆云县| 古浪县| 保山市| 抚州市| 彝良县| 满城县| 通城县| 岑溪市| 东丰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