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課程標準】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登基稱帝的史實;識記“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和表現;理解武則天的統治對“開元盛世”的奠基作用過程與方法:本課教學以老師講解為主,啟發、引導學生思考“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明白“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認識虛心接受他人正確意見的好處,從唐朝的強盛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為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讀書的決心;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鼎盛時期,經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于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本課內容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講述從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到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公元627-713年)這一時期的歷史。這期間雖然經歷了武周(武則天)的代唐而立,中宗李顯與睿宗李旦時的動亂。但大體上,這八十六年是唐朝社會也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識記“貞觀之治”、“女皇帝武則天”、“開元盛世”的主要內容,初步了解盛世的表現,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還可以運用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體會杰出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這節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學會從多個視角分析、評價歷史,有利于唯物史觀的形成。 從上述的意義上而言,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教學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包括閱讀、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與從史料中提取信息、觀點的能力。初中生對于直觀、感性程度知識易激發起學習的興趣。這年齡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有一定了解,對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有所耳聞,但對盛世開創的原因不甚清楚,對這三位歷史人物了解也不夠深入。教師應采用豐富多樣的課堂形式,提供具體史料、營造歷史情境,讓學生在歷史的時空下感受歷史、了解歷史,尋找歷史現象中的歷史規律,使學生能夠以史為鑒,知往察來。另外,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興趣。【教學重點】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表現、盛世出現的原因。【教學難點】唐太宗的治國思想和措施。【教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分組討論法、創設情景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材料 “昭陵六駿之拳毛騧”、 “唐獸首瑪瑙杯”、 “唐《簪花仕女圖》(局部)”材料:“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王維師:通過前面的展示,結合你平時的了解,你對唐朝有什么初步印象?生:繁榮、強大師:老師眼里風華的唐朝是那大袖衫襦、閑庭信步、輕紗蔽體的女子;是昭陵六駿蹄下的平沙千里;是江州司馬身上飄逸的青衫、上元節如虹的燈火;更是詩文中建功立業的豪邁。唐朝這個常常被人在夢里追尋千百遍的朝代,到底是因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講授新課一、唐朝建立與“貞觀之治”師: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唐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生:618年,李淵、長安師:李淵就是?生:唐高祖師:這是唐朝建立之初的社會狀況,請同學們找到關鍵詞?材料:唐初立國時,承大動蕩、大戰亂之后,人口大減,土地荒蕪,社會生產凋敝的現象,實達異常嚴重的程度。——尚鉞:《尚氏中國古代通史》生:人口大減、土地荒蕪、社會生產凋敝師:李淵當上皇帝后立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那按道理本應該是誰繼承皇位?生:長子李建成師:但發生了什么?生:玄武門之變師:誰發動的?生:李世民師:他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智勇兼備,文武雙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統一戰爭中功勛卓著,為奪取皇位繼承權,他發動“玄武門之變”,不久,又迫使李淵退位,于哪一年即位?生:626年師:627年改年號為?生:“貞觀”師:李世民就是?生:唐太宗。師:在唐太宗的勵精圖治之下,唐初荒蕪凋敝的社會氣象有了好轉。唐太宗的治國措施推動著唐朝走向興盛,開創了“貞觀之治”這一局面。探究一個國家的興盛,首先應了解其統治者的治國思想,那么唐太宗是在哪種思想指導下治理國家的呢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師:在這里,唐太宗把君民關系比喻為“君舟民水”也就是把君主比作是船,百姓比作?生:水師:水能夠承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生:掀翻。師:這說明他深刻認識到了人民和百姓的力量,百姓可以支持君王,也可以?生:推翻君王。師:那他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就會注意?材料: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奉養君主),猶割股(大腿)以啖腹(填飽肚子),腹飽而身斃。生:1、以民為本,愛惜百姓師:是什么經歷使他深刻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生:他親眼目睹和見證了隋朝滅亡的過程材料:“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往昔初年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亡滅。此皆朕所目見。——《貞觀政要》師:這樣的親身經歷會促使唐太宗?生:2、吸取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師:那君主如何做一個明君呢。可以說,唐代前期的幾位君主都在為此思考和實踐著。要想使得君民關系的小船不翻,做一個明道之君,則必須要有賢明之人輔佐。正如唐太宗所說?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賢才。”師:任何事情,都離不開人;要想辦好事情,離不開賢能之人;治國理政,更是如此。唐太宗也深明此道。所以他?生:3、任用賢才、虛心納諫。師: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在這一點上可以與他媲美。在他的倡導和鼓勵下,貞觀時期諫臣盈廷,先后向太宗進諫見于記載的不下30人。正是這些進諫,避免和防止了很多?生:錯誤師:比如經常向皇帝直言納諫的?生:魏征師:除此之外,她還任用了哪些有名的賢才?生:善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師:人稱?生:“房謀杜斷”。師:正因為唐玄宗的知人善任,貞觀時期,可以說是名相、名將輩出。在這樣的治國思想下唐太宗推行了哪些治國措施呢?首先政治上?生:①完善三省六部制;師:一個良好的政治運轉體制,不僅需要統治者注意任賢納諫,還需要良好的政治運轉模式,唐太宗時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注意這里說的是完善,為什么不是建立呢?生:三省六部制是隋朝時建立的師: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運行的政治機制,皇帝一個人肯定沒法處理全部的政務,所以在皇帝之下有三個機構幫助皇帝,哪三個機構?生:中書門下尚書師:三省中,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議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即?生:令出中書、核于門下,行于尚書師:這其實就是將丞相的權利一分為?生:三師:三省分工明確,彼此制約,這樣可以加強誰的權利?生:強化了以皇權為核心專制主義集權制度。材料:太宗親錄系囚,見應死者憫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至期來詣京師。至是九月,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率,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新唐書·刑法志》生:②制定法律、減輕刑罰;③嚴格考察官吏政績;④增加科舉考試科目師:科舉制是什么時候正式確立的?生:隋煬帝時期師:當時只開設了什么科目?生:進士科師:到唐太宗時,為了更加全面的選拔人才,又增設了?生:明經科材料:太宗謂侍臣曰:“……今省徭賦,不奪其時。”——《貞觀政要·論務農》師:唐初賦稅徭役比隋朝有所減輕,尤其力役征發,比較有節制,注意不奪農時。對災區免除租賦,開倉賑恤。另外還緊縮政府機構,以節省政府開支,減輕人民的負擔。并通過"互市"換取大批牲畜,用以農耕。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生:減輕農民負擔,重視發展生產師:軍事上?生:發兵反擊,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師:唐太宗的統治取得了怎樣的成果?生: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被稱為“貞觀之治”。二、承上啟下·貞觀遺風——女皇帝武則天師:接下來我們要了解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就是?生:武則天師:李世民之后,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李治懦弱多病,很少理政。因此實權漸漸掌握到了他的皇后也就是?生:武則天手中。師:武則天掌握實權,晚年稱帝,改國號為?生:周。師:武則天出身勛貴家庭,對于歷代興亡及政治得失頗有了解;又侍奉唐太宗多年,“貞觀之治”對她有深刻的影響,所以她在執政的五十年間不少政策措施基本上是沿著“貞觀之治”的道路繼續前進的,但有她自己的特色。那具體有哪些治國措施?生:1、政治上: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2、經濟上: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展生產。3、軍事上:開拓和鞏固邊疆。師:武則天是一個爭議很多,眾說紛紜的歷史人物。她專斷、剛烈、愛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在位期間實行的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成效?生: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便將得到鞏固和開拓。師:因為武則天的這些政績,所以我們近代的一個學者郭沫若先生對武則天做出了“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評價。什么意思呀?生:繼續發展了太宗的貞觀之治,也為后來的唐朝的盛世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師:所以武則天的統治有著重要的承上?生:啟下的過渡作用。因此也被稱為“貞觀遺風”師:公元705年,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病逝,留下一塊“無字碑”,這是按武則天本人的臨終遺言而立的,其意無非是功過是非由后人評說。那我們又當如何去評價武則天呢?生:(自由發揮)師:(提示)評價歷史人物要注意辯證,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的情境下材料一: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宋史》材料二:對于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樣潑辣地實行統治的女人,盡管儒家歷史學家都進行惡毒攻擊和抱敵對態度,但是武曌顯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對政治具有天賦,并且非常善于操縱宮廷的權力結構。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權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堅毅的決心和識別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無忌憚和政治上的機會主義。她對敵人和對手表現出的殘忍和報復心,這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劍橋中國隋唐史》三、大唐榮耀·開元盛世師:唐玄宗即位之初,唐朝政局動蕩不安,后人評論唐玄宗說:“玄宗少歷民間,身經迍(zhūn,不得志)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生:唐玄宗年少的時候在民間,親身經歷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難,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師:比如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為相,勵精圖治。他尤其重視地方吏治,把中央優秀的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并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師:取得了什么成果?材料:《憶昔》 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生: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師:唐朝的鼎盛是唐玄宗一個人的功勞嗎?生:不是,唐太宗“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武則天“上承貞觀,下啟開元”,使得唐朝的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唐玄宗時期勵精圖治,效仿“貞觀之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師:自唐朝建立,從唐太宗到武則天再到唐玄宗,都勵精圖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達到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況,使唐朝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師:結合所學及教材,分析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施政措施有何相似之處。從中你有什么啟示?生:相似之處:政治上:重用賢能,樂于納諫,選拔人才;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改善民生盛世啟示: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任賢納諫的政治胸懷,活力有效的政治制度,重視農業的經濟政策【課堂小結】正是從初唐到盛唐時期,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皇帝采取了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科舉選官等一系列制度,對唐朝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為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整個社會自信而開放。【當堂檢測】1.唐太宗曾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保證農民的土地和生產時間,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唐太宗的執政措施實質上體現了( )A. 道家的“自然無為” B. 儒家的“仁政”C. 墨家的“兼愛”“非攻” D. 法家的“以法治國”2.唐朝時期,科舉制度進一步 完善,具體內容包括( )①增加了科舉考試科目 ②創立了殿試制度③設立進士科 ④進士科成為最重要科目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課后反思】本課內容較多,環環相扣,時間的分配和把握還需注意,要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總結與評價。在情感教育方面應該多將當今時代與盛唐時期進行聯系,以便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時代發展的認同和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價值取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