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教案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一五計劃的背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從而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一五”計劃的實施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使我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和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難點:“一五”計劃實行的原因;1954年憲法的性質。
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材料分析法
四、教學 過程:
(一)、導入新課:
2021年,我們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近百年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中國共產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文明網“知史明道”訂閱號推出黨史故事專欄“信仰的力量”,今天為您講述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從提出到實施的故事。“中國怎樣從現在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去?”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對此進行討論,毛澤東在會上首次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后來正式表述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新中國的工業化是怎樣起步的?本節課我們學習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二)、講授新課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工業化:指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以至取代農業,成為經濟主體的過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
背景:
材料一:甲午戰爭前,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開設的銀行為8家,16個分支機構。到1926年,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在華銀行數增加至65家,226個分支機構(英國匯豐、法國東方匯理、美國花旗、德國德華等銀行)。這些銀行是各國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中心。
材料二:國民黨政府在1948年戰時的赤字,每月達數億元至數十億元,主要以發行鈔票填補,發行出最大面值100萬元的大鈔。5月,一石大米竟要4億多金圓券。當時流行著這樣的笑談:“在中國唯一仍然在全力開動的工業是印刷鈔票。”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和國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戰爭的破壞,國統區的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
面對崩潰邊緣的經濟,新中國采取哪些措施結果如何?
材料:1950年實行土地改革,農業生產獲得恢復發展,為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材料: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恢復國民經濟,振興民族工業,政府對私人資本主義企業采取保護政策,并合理調整工商業,穩定物價統一財經。
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
閱讀材料,說說新中國初期的工業生產水平如何。
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很低,工業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人均擁有量遠低于發達國家。
材料研讀:
新中國成立時的初期,毛澤東曾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想一想:我國是在怎樣的起點上開始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的?
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富強。
“一五”計劃實施的條件有哪些?
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發展經濟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為新中國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后,蘇聯第一個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2、一五計劃:
時間:1953-1957年
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基本任務:
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為什么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材料一:斯大林論述蘇聯工業化時說:“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通常是從輕工業開始……共產黨當然不能走這條路,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事做遲了,就要失敗。
材料二:資本主義國家從發展輕工業開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工業化,而蘇聯采用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從重工業開始,在十多年中就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
原因:
(1)、我國工業基礎太薄弱。
(2)、蘇聯的經驗借鑒。
(3)、國防建設的需要等。
3、主要成就
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展,捷報頻傳。
1948年鞍山鋼鐵公司重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項重點工業建設項目,便是由7號高爐、大型軋鋼廠和無縫鋼管廠組成的鞍鋼“三大工程”。1953年10月27日, 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誕生。
1953年7月15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禮。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試制成功。
1949年沈陽第一機器廠建立。1953年更名為沈陽第一機床廠,被列入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1955年自行研制開發出中國第一臺車床C620-1。
沈陽飛機制造廠創建于1951年。1956年7月19日,新中國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飛機首飛成功。由此,沈飛集團公司被譽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
交通運輸建設也取得很大成就
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相關史事:
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創造了許多歷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國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礦-----遼寧阜新露天煤礦建成投產
1955年,新中國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發電機組在上海組裝成功,開始建立中國的發電設備生產基地。
1955年,中國第一塊國產手表在天津誕生。
1956年,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
1956年,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在沈陽試制成功。
1956年,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相關史事:
中國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車制造廠,生產出自己的汽車。1956年,一座宏偉的汽車城------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近郊建立起來了。
1956年7月13日上午8點半,汽車總裝配工作開始。工人、技術員和干部,懷著十分興奮又緊張的心情,走到總裝配線兩旁自己的過在崗位上。150米長的總裝配線緩緩向前轉動,工人們按順序將汽車的部件一一進行安裝。裝配線轉到終端時,一輛嶄新的深綠色解放牌汽車出現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汽車司機,立即跨進駕駛室,把汽車徐徐地開出了裝配車間。萬余名工人夾道歡迎,歡呼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誕生了。
4、意義:
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問題思考:
你怎樣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所取得的建設成就?
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主要經驗 :
注意從國情、國力出發,在發展速度上,把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 注意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改善人民生活; 注意做好綜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備力量,并兼顧重點與一般的關系;
為適應多種經濟成份的存在和發展,采取了一些靈活政策。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加緊進行。在人民普選的基礎上,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進入會場
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從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共五年,代表人數一共一千一百多名,一共舉行了五次會議,都在首都北京召開。其中第一次會議于1954年9月15日開幕。
全國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國家大事。大會制定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表決票樣 (1954年)
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材料:第一章 總綱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相關史事:
1953年12月,新中國進行了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選舉地區的人口為5.7億。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基層人大代表,選舉產生了地方各級人大。許多工業、農業和其他各方面的優秀人才被選為人民代表。人們把選舉的日期當作節日,張燈結彩,莊嚴隆重地行使自己的選舉權。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體人民參加的規模空前的普選。
大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意義:
1959年開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始同步舉行,“兩會”概念應運而生。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本課小結:
1957年,“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為中國共產黨積累了進行建設的初步經驗,我國工業建設和生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1954年憲法是新中國誕生后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此時,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織著建設新國家的巨大熱情,匯聚成了一股無窮的力量,鼓舞著全國人民正向著美好的夢想邁進。
(四)、課堂練習:
1、建國初期,毛澤東指出:“現在我們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這說明當時我國( D )
A.對工業建設十分悲觀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工農業發展不平衡D.工業基礎十分薄弱2、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任務是( D )
A.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農業和商業 B.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農業和商業
C.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D.以發展重工業為主,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3、“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到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共和國幾乎每一天都在發生改變,因為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工業,如汽車廠、飛機制造廠、大型發電設備生產廠”,材料中的現象發生于20世紀( A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我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開始于( B )
A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 一五計劃的實施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改革開放的實行
5、一年一度的“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與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分別制定和頒布了(B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共同綱領》、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共國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五)、板書設計:
第4課 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1、背景
2、一五計劃
3、主要成就
4、意義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3、意義
(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塘沽区| 兴安县| 项城市| 广昌县| 慈溪市| 开封市| 寻乌县| 加查县| 广水市| 广丰县| 武强县| 鄯善县| 林芝县| 海丰县| 丰镇市| 灵台县| 马鞍山市| 台南县| 宁武县| 涟源市| 张家川| 高邮市| 广宁县| 昭觉县| 石景山区| 建湖县| 堆龙德庆县| 沙洋县| 怀来县| 呼玛县| 阳高县| 肇东市| 靖宇县| 通道| 新丰县| 五家渠市| 伊宁县| 尼玛县| 盐城市|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