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第5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電的發明過程及在生產領域的運用;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的發展等基本史實;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和影響。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了解電力在生活領域的廣泛運用及“發明大王”愛迪生及其成就,知道汽車、飛機、飛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科技成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進而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電力的應用,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發展。難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作用及影響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小組合作學習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用電話聯絡遠方的親朋好友,在電燈下學習,坐汽車去上班,乘飛機出國等等,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越來越便利。你知道電話、電燈、汽車和飛機是何時出現的嗎?本節課我們學習第5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二)、講授新課:一、電的應用1、背景:結合材料一,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有哪些?政治上: 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材料:蒸汽機造就大量財富,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幣場均來自遙遠的地區。經濟上: 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科學上: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步,為工業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展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重大進步。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它們被迅速應用到工業生產,促進了工業的蓬勃發展。2、時間:19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材料: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地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發展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3、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4、成就: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理論基礎: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電磁感應原理:將磁鐵插入或移出線圈時,就會產生電流。后來,人們根據這一現象發明了早期的發電機。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實用性發電機1873年,比利時科學家格拉姆發明實用性電動機19世紀70年代,經過不斷完善的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電力開始作為動力帶動機器。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等,在紐約建立了美國第一座火力發電站。發電站為電燈提供了能源,促進了電燈的廣泛運用。在各國發明家的共同努力下,發電機、電動機、電焊機、電站、電話、電報等紛紛問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于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世界著名的發明家、物理學家、企業家,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 擁有眾多知名重要的發明專利超過2000項,被傳媒授予"門洛帕克的奇才"稱號!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和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 他擁有超過2000項發明,包括對世界極大影響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鎢絲燈泡等。在美國,愛迪生名下擁有1093項專利,而他在英國、法國、德國等地的專利數累計超過1500項。 愛迪生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1879年愛迪生創辦了"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熾燈上市銷售,1890年愛迪生已經將其各種業務組建成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1891年愛迪生的細燈絲、高真空白熾燈泡獲得專利。1892年,湯姆·休斯頓公司與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開始了通用電氣在電氣領域長達一個世紀的統治地位。1931年10月18日凌晨3點24分,在美國新澤西西奧蘭治的家中逝世,享年84歲。5、意義: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二、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1、內燃機的發明:材料:內燃機,是一種動力機械,它是通過使燃料在機器內部燃燒,并將其放出的熱能直接轉換為動力的熱力發動機。廣義上的內燃機不僅包括往復活塞式內燃機、旋轉活塞式發動機和自由活塞式發動機,也包括旋轉葉輪式的燃氣輪機、噴氣式發動機等,但通常所說的內燃機是指活塞式內燃機。活塞式內燃機以往復活塞式最為普遍。活塞式內燃機將燃料和空氣混合,在其汽缸內燃燒,釋放出的熱能使汽缸內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燃氣膨脹推動活塞作功,再通過曲柄連桿機構或其他機構將機械功輸出,驅動從動機械工作。內燃機的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應用技術的另一重大成就。1876年,德國人奧托制造出一臺煤氣內燃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內燃機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了柴油內燃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在這一領域內引發了一場變革。2、新的交通工具:卡爾·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車1885年德國的卡爾.本茨制造出一輛配有汽油發動機的汽車,奔馳1號1913年,美國企業家福特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汽車價格大為下降,開始成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內燃機的發明帶動了相應的新興工業的發展,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陸續出現,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三、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現代化學工業的產生也是應用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內燃機的使用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加速了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1、現代化學工業的發展19世紀60---80年代,人們已經能夠用新方法生產堿、硫酸、人造染料等產品。2、諾貝爾1867年諾貝爾經過多年的研究,發明了現代炸藥。后又研制成功無煙炸藥諾貝爾的發明在軍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1884年,法國人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開辟新的紡織生產領域。人物掃描:諾貝爾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英、法、德、俄等多國語言。諾貝爾發明炸藥經歷了極其艱難的過程。1864年,他的工廠在生產炸藥時爆炸,他的弟弟和另外4人死亡。為了避免研究給他人造成危險,他只好到湖中的船上進行實驗。諾貝爾研制成功多種炸藥,并獲得專利。憑借自己的發明,他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諾貝爾逝世后,根據他的遺囑,他的大部分財產被用來設立一個獎勵基金,每年授予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方面“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這就是諾貝爾獎。諾貝爾獎于1901年第一次頒發,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從諾貝爾的經歷中,你發現了科學家的什么精神?奮斗不息、不畏艱難,盡職盡責的堅韌個性;不尚名利的高貴品質;無私的奉獻精神;一絲不茍、高度負責的責任精神。3、工業革命的影響:材料:材料:19世紀最后30年間,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的經濟有了飛速發展,世界工業總產量增長了兩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貿易增長了3倍多。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材料:摩根和洛克菲勒兩大銀行集團壟斷著美國的整個銀行業。德國的鋼業聯盟和鐵業聯盟壟斷了全國鋼鐵產量的98%。英國的鹽業聯合公司壟斷了91%的食鹽生產。法國的亞麻辛迪加壟斷了90%的麻織品生產。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材料:壟斷即獨占,少數大資本家通過兼并和聯合的方式,組成集團,控制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市場,賺取高額利潤,把越來越多的社會財富控制在自己手中。這種集團被稱為壟斷組織。材料: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德國外長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議會發表的演說材料:在科學成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正在顯露出來;人類大規模地開發大自然,雖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然卻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吳國盛《科學的歷程》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材料:從1860年到1910年的半個世紀,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在美國各地成長起來……商人、經紀人、律師、銀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來越多的城市財富,他們為了逃避城市中心區域的喧囂、嘈雜和臟亂,搬進坐落于富人區的寬敞住宅,窮人住宅區內到處堆滿垃圾。 ——原祖杰《相遇在城市:19世紀美國城市問題探源》材料:在英國,肺結核、支氣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經成為常見病和導致死亡的最大原因。造成了新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如貧富分化和環境污染。(三)、課堂總結電力的廣泛使用,改善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汽車和飛機的問世,提高了社會生產能力,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了科學技術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我們同學們更應當學習愛迪生等科學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發奮學習,勇攀科學高峰,爭取為社會多作貢獻。(四)、課堂練習1、馬克思曾預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紀中翻轉了整個世界,現在它的統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種更大得無比的革命力量——電力的火花將取而代之。”“電力的火花”把人類帶入到 ( )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原子時代 D.信息時代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 ( A )A、科學技術的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B、生產和資本日益集中C、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的加強D、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3、有這樣一段廣告詞:“一個蘋果讓牛頓吸引了世界,一壺沸水讓瓦特轉動了世界,一個元素讓愛迪生點燃了世界……”。“愛迪生點燃了世界”是指( C )A.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B.發明內燃機 C.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D.改良蒸汽機4、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的革命。下列屬于該領域成就的是( A )①產生石油化學工業 ②發明現代炸藥 ③發明賽璐珞的制造技術 ④發明人造纖維 ⑤發明飛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5、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科學技術對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影響。下列能反映兩次工業革命的科技成果影響“生產工具”的是( B )A.煤炭、石油的大量開采 B.蒸汽機、內燃機的發明使用C.工廠生產和壟斷組織出現 D.計算機代替部分人類腦力勞動(五)、板書設計第5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一、電的應用1、背景2、時間3、特點4、成就5、意義二、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1、內燃機的發明2、新的交通工具三、化學工業和新材料1、現代化學工業的發展2、諾貝爾3、工業革命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