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賣報歌》教學方案教材解析《賣報歌》由安娥作詞,聶耳作曲,是一首多年來神獸兒童喜愛的歌曲。歌曲的開始即以天悅的節奏,簡樸活潑的旋律,模擬報童的叫賣聲,生動地勾畫出天真可愛、奔跑叫賣的報童形象。歌曲的基調樂觀活潑,形象單純,結構短小,由四個樂句組成單樂段結構。歌曲色彩明朗又富于民族風格,唱起來朗朗上口,優美流暢。教學目標1.聆聽歌曲《賣報歌》,感受歌曲的情緒。2.能熟練地演唱歌曲《賣報歌》,演唱時情緒飽滿,充滿活力。3.能夠感受三段歌詞速度的變化,通過學習明白創作者的用意,并在演唱時加以表現。教學重點學會演唱歌曲《賣報歌》。教學難點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能夠用不同的情緒和速度演唱三段歌曲。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歌曲《賣報歌》音樂文件,電子琴。學生準備:教材。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教師用《賣報歌》的創作小故事導入課題。1933年,聶耳在上海聯華影片公司工作時,結識了一位名叫“小毛頭”的賣報女孩, “賣報童”的原型便是她。這名小女孩姓楊,十歲,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學名,人們都叫她“小毛頭”。有一天“小毛頭”餓得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的時候,一輛電車靠站,一批人從電車上涌下來,“小毛頭”被撞倒在地,頭上起了血泡,手上的報紙散亂一地,“小毛頭”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這時一個陌生的叔叔幫她拾起了報紙,還扶她起來,把弄臟的報紙都買走了——這人就是聶耳。就這樣,《賣報歌》便誕生了。同學們聽完這個故事之后,大家想不想也來幫助“小毛頭”呀,那么就和老師一起來學習這首《賣報歌》吧。【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年齡背景,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出本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對介紹歌曲創作背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感受歌曲意境。二、探究新知1.老師第一遍播放歌曲,與學生互動:同學們還記得前面學習拍擊節奏的方法嗎?現在請大家一起,拍擊出歌曲的強弱節奏。在拍擊節奏的同時,感受一下這首歌曲的情緒。2.再次播放歌曲,與學生互動:請同學們結合“小毛頭”的故事,簡要描述一下歌曲表現的內容。老師鼓勵學生發言,注意向積極的方向引導。3.老師第三次播放歌曲,帶領學生根據歌曲節奏朗讀歌詞,注意聲音位置、長短、音色的控制。【設計意圖】在老師的引導下,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節奏。通過反復聆聽和背景故事,讓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和意境,為學唱歌曲奠定基礎。三、藝術實踐讓學生跟琴學唱歌曲第一段歌詞,注意歌詞吐字清晰,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學會第一段之后,與學生談論,根據歌詞內容,第二、三段是否也是這樣演唱?教師總結:演唱時,第一段的速度稍快,反映了報童等派報時的焦急心情;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力度稍弱,表達了報童內心的凄苦;第三段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可唱的強些,以表現報童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讓學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條約、活潑的音樂情緒。【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學會歌曲和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歌曲的演唱技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整首歌曲的演唱方式和技巧。四、作者介紹教師簡要介紹音樂家聶耳。【設計意圖】拓展音樂常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音樂素養。五、課堂總結在舊社會,“小毛頭”為了維持生活,不怕困難和痛苦去街頭賣報,而我們可以坐在這明亮的教室讀書學習,享受著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設計意圖】對“小毛頭”的贊揚,激勵學生更加堅強、更加努力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以積極樂觀的狀態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共9張PPT)第二課 賣報歌二年級下冊情境導入1933年,聶耳在上海聯華影片公司工作時,結識了一位名叫“小毛頭”的賣報女孩,”“賣報童”的原型便是她。這名小女孩姓楊,十歲,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學名,人們都叫她“小毛頭” 。有一天“小毛頭”餓得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的時候,一輛電車靠站,一批人從電車上涌下來,“小毛頭”被撞倒在地,頭上起了血泡,手上的報紙散亂一地,“小毛頭”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這時一位陌生的叔叔幫她拾起了報紙,還扶她起來,把弄臟的報紙都買走了——這人就是聶耳。就這樣,《賣報歌》便誕生了。探究新知同學們還記得前面學習拍擊節奏的方法嗎,現在請大家一起,拍擊出歌曲的強弱節奏。在拍擊節奏的同時,感受一下這首歌曲的情緒。拍擊方法:強拍握拳擊桌,弱拍手指點擊桌面,次強拍手心拍桌面。探究新知請同學們結合“小毛頭”的故事,簡要描述一下歌曲表現的內容。探究新知和老師一起朗讀歌詞,注意聲音位置、長短、音色的控制。藝術實踐演唱時,第一段的速度稍快,反映了報童等派報時的焦急心情;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力度稍弱,表達了報童內心的凄苦;第三段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可唱的強些,以表現報童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作者介紹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聶耳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課堂總結在舊社會,“小毛頭”為了維持生活,不怕困難和痛苦去街頭賣報,而我們可以坐在這明亮的教室讀書學習,享受著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賣報歌》詞曲作者簡介曲作者聶耳(1912~1935)中國音樂家。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原籍云南玉溪。聶耳在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無數首激人奮進的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準確地塑造了工人、歌女、報童等勞動群眾的音樂形象。在抗日救亡運動中,聶耳的這些歌曲,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有《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碼頭工人》、《新女性》、《畢業歌》、《飛花歌》、《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梅娘曲》等。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他的音樂創作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明確了方向,樹立了榜樣。詞作者安娥(1905~1976),原名張式沅,曾用名何平、張菊生,地下工作化名張瑛。河北省獲鹿縣范談村(今石家莊市長安區)人。中國著名劇作家、作詞家、詩人、記者、翻譯家、社會活動家。其丈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在百代唱片公司(中國唱片社——上海分社)工作期間和著名作曲家聶耳為同事,和聶耳合作創作出了《賣報歌》,還和與作曲家任光合作創作了大量旋律悅耳、意境優美的歌曲。建國后,安娥先后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保衛部工作。后調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實驗話劇院、中國戲劇家協會任創作員。抗美援朝時期曾赴前線訪問。1956年在河南訪問期間突然中風、半身不遂,雖失去工作能力,但臥床期間仍潛心文學創作。1976年8月18日病逝[10]。2008年,其作品經過編輯整理出版成書,名為《安娥文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賣報歌》詞曲作者簡介.doc 【教學方案】演唱+《賣報歌》示范教案.doc 【教學課件】演唱《賣報歌》示范課件.pptx 賣報歌.mp3 賣報歌.mp4 賣報歌(原調原速).mp3 賣報歌(原調慢速).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