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京劇角色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1.生行簡稱“生”。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2.旦行 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3.凈行 簡稱“凈”,亦叫花臉。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并不干凈,故反其意為“凈”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4.末行 簡稱“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5.丑 行 簡稱“丑”。劇中丑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教學方案教材解析本課是現代京劇《紅燈記》敘述的故事。劇中女兒李鐵梅雖年少,但也從其父李玉和與革命同志的秘密接觸中猜測出他們所從事的抗日工作,并流露出無限的敬佩之意。《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就是鐵梅的唱段。這段膾炙人口的唱腔運用京音字調,旋律比較新穎,突破了傳統的模式。在節奏方面具有個性化、新鮮感,顯得活潑清新。尤其是唱腔中的節奏形式與唱詞內在節奏規律相吻合,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與內心的情感。唱腔中 “雖說是親眷又不相認”一句特意重復了 “雖說是”,描繪了鐵梅邊思索邊說的情景,“這里的奧妙我也能猜出幾分”中對 “妙”“能”“猜”等字的精心處理,都生動地表現了鐵梅揣測、觀察時活潑、得意的神態。 這個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帶單純、幼稚的趣味,反映了鐵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樸的性格特征。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學習,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戲劇,領略我國民族文化藝術所具有的美感。2.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對京劇的興趣,為今后接受和喜愛京劇打下基礎。教學重點聆聽唱段,感受京劇的藝術之美。教學難點模仿唱段中的念白,體驗京腔京韻。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京劇唱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音樂文件。學生準備:教材。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老師:同學們,你們平常都喜歡什么音樂呀?學生:流行音樂、兒童歌曲、動畫片插曲等。老師:你們知道京劇嗎?有同學聽過京劇或者是見到過家人聽京劇嗎?學生:爺爺奶奶/姥姥老爺。老師:現在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京劇。教師PPT展示京劇簡介及圖片。【設計意圖】通過談話交流的形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圖片等形式介紹京劇相關知識,拓展學生音樂常識,逐步把學生的注意力導向本課內容。2、 探究新知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這個唱段選自現代京劇《紅燈記》,主要講的是:李玉和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某地的一名鐵路扳道工,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一家三口,祖孫三代,卻無血緣關系。這是一個特殊的革命家庭,他們都投身于抗日活動中,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機智勇敢的殊死斗爭。劇中女兒李鐵梅雖年少,但也從其父李玉和與革命同志的秘密接觸中猜測出他們所從事的抗日工作,并流露出無限的敬佩之意。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就是鐵梅的唱段。老師播放選段,并提問:大家知不知道這個選段是哪個行當演唱的?老師引導回答:花旦。老師再次播放選段,學生認真傾聽,品味京劇的獨特韻味。【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講解劇情,欣賞選段,讓學生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同時感受到京劇的藝術之美。三、藝術實踐老師指導學生京白“奶奶您聽我說”,并跟著歌曲翻唱一起唱。老師強調:托腔唱法要有板有眼、依字行腔。【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指導和聽唱對比,讓學生實踐感受京劇的魅力,為今后接受和喜愛京劇打下基礎。四、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京劇藝術有了初步的了解。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它不但有著輝煌的過去,一樣有著多彩的今天。我們不應該把它當成歷史文物一樣來瞻仰,而是去了解京劇、認識京劇、喜歡京劇!在我們的生活中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但老師希望通過你們的聆聽和觀察,能感受出什么才是最美的音樂。【設計意圖】課程結尾鼓勵學生接受京劇、了解京劇、探索京劇,感受京劇的藝術之美,弘揚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共11張PPT)第二課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二年級下冊情境導入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清代乾隆年間,四大徽班與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在文學、表演、音樂、舞臺美術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套規范化的藝術表現行式。伴奏分文場和武場兩大類。角色分為生、旦、凈、丑等行當,各行當都有一套表演行式,唱念做打的技藝各具特色。京劇以歷史故事為主要演出內容,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京劇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符號。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情境導入傳統京劇情境導入傳統京劇情境導入現代京劇情境導入現代京劇李玉和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某地的一名鐵路扳道工,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一家三口,祖孫三代,卻無血緣關系。這是一個特殊的革命家庭,他們都投身于抗日活動中,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機智勇敢的殊死斗爭。劇中女兒李鐵梅雖年少,但也從其父李玉和與革命同志的秘密接觸中猜測出他們所從事的抗日工作, 并流露出無限的敬佩之意。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就是鐵梅的唱段。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大家知不知道這個選段是哪個行當演唱的?藝術實踐學唱京白“奶奶您聽我說”,并跟著歌曲翻唱一起唱。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京劇藝術有了初步的了解。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它不但有著輝煌的過去,一樣有著多彩的今天。我們不應該把它當成歷史文物一樣來瞻仰,而是去了解京劇、認識京劇、喜歡京劇!在我們的生活中同學們有都自己喜歡的音樂,但老師希望通過你們的聆聽和觀察,能感受出什么才是最美的音樂。紅燈記簡介京劇藝術片《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八大樣板戲之一,八一電影制片廠1970年攝制。 影片根據中國京劇團的現場演出拍攝,片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向游擊隊轉送密電碼而前仆后繼、與日寇不屈不撓斗爭的英雄故事。 本片導演成蔭,編劇阿甲,監制李燕,制作人畢建平,出品人王曉棠。中國京劇團《紅燈記》劇組演出。 主要演員:浩亮飾李玉和,高玉倩飾李奶奶,劉長瑜飾李鐵梅,谷春章飾磨刀人,夏美珍飾慧蓮,杜福珍飾田大嬸,袁世海飾鳩山,孫洪勛飾王連舉。《紅燈記》的故事取材于電影《自有后來人》,此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六十年代至今,眾多藝術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錢浩梁、劉長瑜、李維康、馮志孝、孫岳、王晶華、杜富珍、張嵐、耿巧云等都曾先后參加演出。近幾年來,青年團排演此劇,得到老藝術家們的指導,演出取得成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方案】聆聽《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示范教案.doc 【教學課件】聆聽《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示范課件.pptx 京劇角色.doc 紅燈記.doc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