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是高中歷史國家統編新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四單元第8課的課題。本課題上承第二單元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和第三單元《全球航路的開辟》(第6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變》(第7課),下接第四單元第9課《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包括“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興起”“啟蒙運動”四目內容。文藝復興是14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宗教改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茖W革命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促進了思想解放。啟蒙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學情分析 高一新生在初中九年級上冊第14課學習文藝復興運動一課,學習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內容,對于人文主義精神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初中教材對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產生、啟蒙運動基本沒有涉及或者涉及非常少,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基本處于空白階段,因此需要教師創設歷史情境,豐富并運用恰當的史料引導學生去學習探究。教學目標時空觀念讓學生梳理文藝復興至宗教改革的歷史大事件,幫助學生樹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歷史解釋讓學生分析材料及圖片,知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背景、內容及深遠影響,理解人文主義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性,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的能力素養。唯物史觀讓學生分析材料及圖片,認識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理解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這一歷史發展規律性現象,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的能力素養。價值觀念讓學生講述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期間歷史名人的事跡,感悟他們在當時特定時空下的人生價值選擇,培育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知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背景、內容及深遠影響,理解人文主義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性。 教學難點:認識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理解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這一歷史發展規律性現象。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材料 人物圖片 歷史地圖 多媒體 (二)教學方法 創設新情境、史料閱讀、問題式引領、討論法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本課的時刻坐標軸,展開本課內容。結合材料提出問題:這個“革命”鏈條,是如何把“人”一步一步地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的呢?引入本課所學。 回顧所學,學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的學習要點,引入本課所學。一、文藝復興(14-17世紀) PPT展現材料并拋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材料:在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方面——內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樣——一直處在一層共同的紗幕之下……這層紗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見織成的,透過它向外看,世界和歷史都罩了一層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這層紗幕最先煙消云散。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思考: 1、這層“共同的紗幕”指的是什么? 中世紀神學統治 2、這層紗幕的煙消云散指的是什么事件? 文藝復興 3、為什么這層紗幕的煙消云散最先是在意大利? 結合問題歸納文藝復興的概念。 概念: 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到17世紀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皬团d”的原意為“再生”。 結合學案,與學生一起歸納文藝復興最先出現在意大利的原因。 1.2原因: 根本原因: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文化基礎: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 階級支持: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的扶持,促成了具有新思想學者文人的聚集。 社會原因:黑死病的爆發,使人們對宗教信仰和舊有的生活方式的產生懷疑與反思。 結合課本問題:文藝復興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嗎?利用課本材料引導學生理解文藝復興的實質。 1.3 實質: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P45—46,完成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的相關表格。 1.4 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通過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把握人文主義精神內核。 1.5精神內核:人文主義 結合課本和學案材料引導學生團體合作探究文藝復興的影響。 1.6 文藝復興的影響 積極: 經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新航路的開辟。 政治:天主教權威受到質疑,推動宗教改革的開展。 思想:解放了思想,沖破封建神學對人們束縛,為啟蒙運動打下思想基礎。 文化:推動文學藝術的繁榮和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與發展。 消極: ①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運動后期個人私欲的膨脹和社會的動蕩 ②僅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 ③沒有完全否定王權、教權、沒有合理的改變現實社會的方案。 閱讀教材和材料,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完成學案,歸納背景原因。 閱讀課本材料,理解文藝復興的實質并根據老師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思考。 閱讀課本P45—46,完成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的相關表格。 根據手頭資源合作探究文藝復興的影響。 引入文藝復興這一子目。 通過師生互動解讀課本及PPT材料,讓學生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概念、背景原因、實質、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等基礎知識。 結合學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提升歷史知識提取能力,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 通過文學三杰和美術三杰、莎士比亞等人物作品,使學生掌握巨人們的思想,從而得出文藝復興運動的內核:人文主義精神 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論從史出意識。二、宗教改革(16世紀) 引導學生結合學案資料歸納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做外國人……大眾對教會收稅和遍布西歐的教會的巨大地產十分不滿。……中產階層和國家君主的利益,導致他們覬覦教會巨大的地產和各種金銀珠寶、藝術作品和豪華家具等巨額的可移動財富。——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買賣圣職的現象在教會中始終存在,16世紀達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據統計,1521年有2000多個神職可以用金錢買到。教會內部賄賂成風……幾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賄賂樞機主教當選的。——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現代史編》 材料三 隨著西歐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天主教會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各國封建君主、新興資產階級、下層民眾與天主教會之間矛盾日益尖銳……而教會日益腐朽墮落也引起了一些傳教士的不滿,改革基督教的呼聲越發激烈。 材料四 “錢幣落入箱底響叮當,靈魂脫離煉獄升天堂”?!淌?約翰·特策爾 2.1 背景 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剝削日益不滿; 天主教會的腐朽激化社會矛盾;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沖破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阻礙; 導火線:1517年,天主教會兜售“贖罪券”。 簡述宗教改革的概況。 2.2 概況 開始:1517年,德意志神學教授馬丁 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教。 發展:繼德國之后,西歐其他一些國家也進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影響最大。 引導學生根據課本提取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并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2.3 內容 ①思想核心:“因信稱義”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了教皇和教會作為上帝代言人的特權地位(信徒皆為祭司); ②信仰的唯一根據是《圣經》 否定天主教會神學說教的壟斷地位; ③簡化宗教儀式 迎合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要求; ④建立廉儉教會 符合資產階級資本原始積累和發展資本主義的要求; ⑤否定了教權高于王權 有利于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符合資產階級追求國家統一、強化王權的政治要求。 引導學生認識宗教改革帶來的影響及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 2.4 影響: 性質:宗教改革的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改革運動 意義:①解放思想,傳播人文主義; ②促進了新教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③推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拓展提升】 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 (1)“因信稱義”否定了教會的權威,肯定了個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具有鮮明的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色彩。 (2)以《圣經》和個人內在信仰的權威否定教會特權和等級制度,確立了個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權利。 (3)馬丁·路德要求建立獨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會,把人文主義關于民族自由的理想進一步推向政治現實。 通過閱讀材料,學生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 學生帶問題閱讀教材,歸納出答案。 通過閱讀課本,學生掌握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學生討論完成問題。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 培養學生提取材料信息,提升歷史知識提取能力,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 讓學生對宗教改革進程有宏觀認識。 掌握宗教改革的人文主義精神進一步的深入。 培養學生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三、科學革命(16-17世紀) 簡述科學革命的背景 3.1 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開展,使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認識科學革命的代表人物和成就 3.2 代表人物及成就: (1)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代表作:《天體運行論》“日心說” (2)英國科學家牛頓代表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闡述了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它是人類對自然界第一次系統的、理論的大概括。 (3)(意大利)伽利略:“把實驗引進力學”。 (4)(比利時)維薩留斯:“解剖學之父” 理解科學革命的意義 3.3 意義 (1)經濟:推動工業革命的發生,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政治:挑戰封建統治及神學世界觀,削弱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3)思想:促進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為啟蒙思想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4)科學:推動近代自然科學發展,人類進入科學時代。 帶領學生閱讀材料指出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的關系 借助圖片伏爾泰的《牛頓哲學原理》1783版封面,明確科學革命對啟蒙運動的影響: 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推動了進一步的思想解放,為啟蒙運動鋪墊。 學生通過掌握科學革命基本知識,指出近代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的關系,其發現自然的精神對理性主義的影響 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在理性的指引下,人類發現了自然界的規律。進而影響啟蒙運動。 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學科素養。四、啟蒙運動(17-18世紀) 引導歸納啟蒙運動的背景,幫助學生理解啟蒙運動的含義、精神內涵及實質。 4.1啟蒙運動的背景: (1)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 ; (2)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3)專制王權和教會思想的束縛; 4.2含義:“啟蒙”一詞,法文原意為“光明”“智慧”。啟蒙運動就是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 4.3啟蒙運動的精神內核:理性主義 反映了資產階級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述求 4.4啟蒙運動的實質:資產階級反封建專制統治的思想解放運動。 引導學生探究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5 進程——代表人物及成就 (1)伏爾泰:代表作:《哲學通信》《風俗論》 根據材料概括伏爾泰的思想: 材料一 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嗎 ……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朔芍?,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伏爾泰語錄》 材料二 應當由開明的君主按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 ——伏爾泰 材料三 人類肯定想象不出比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有一級從屬一級的衙門來裁決,官員必須經過好幾次嚴格的考試才錄用。在中國,這些衙門就是治理一切的機構。……如果說曾經有過一個國家,在那里人民的說生命、名譽和財產受到法律保護,那就是中華帝國。 —伏爾泰《風俗論》 伏爾泰主要思想:自由、平等、天賦人權。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著作:《論法的精神》 材料: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力量。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孟德斯鳩主要思想: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 (3)、盧梭:著作:《社會契約論》 材料:國家最高權力屬于全體人民,人民是國家主權的主體、擁有者和行使者。主權“是完全絕對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權“永遠不可轉讓;并且主權者既然只是一個集體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來代表本人”;“正如主權是不能轉讓的一樣,同理,主權也是不能代表的?!比嗣裰鳈嘀荒芡ㄟ^直接民主實現。如果任何人拒不服從公共意志,全體就要強迫他服從,“這即是說,人們要迫使他自由”。盧梭主要思想:主張主權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歐洲其他國家的啟蒙思想家 (4)、英國:亞當·斯密“現代經濟學之父”,代表著作:《國富論》 材料: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時,都應聽任完全自由,讓它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勞動及資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階級相競爭。這樣,君主們就被完全解除監督私人產業、知道私人產業使之最適合社會于利益的義務。 ——亞當·斯密《國富論》 主要思想: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 (5)、德國:康德(啟蒙思想集大成者)代表著作:《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材料:立法權屬于全體人民,國家的主權屬于人民,而每個人只有服從自己的立法才是自由的,只有在服從立法的前提下,作為公民才是人人平等的。 人非工具。 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 ——康德 主要思想: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 總結歸納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通過課本引導學生理解啟蒙運動的深刻影響。 4.6 啟蒙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 積極影響: (1)對法國:傳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2)對歐洲: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壯大資產階級力量;沖擊著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3)對世界:極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美國獨立戰爭,影響到中國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 消極影響: 具有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民主、自由、平等主要是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平等,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 【拓展提升】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發展 【總結提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比較 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概括總結出啟蒙運動的背景。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通過閱讀材料,問題探究,學生概括出啟蒙思想家主要的觀點,從而掌握理性主義的核心內涵。 通過學生對三位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出啟蒙運動不僅反對君主專制,更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奠定思想基礎。 學生對亞當·斯密的思想概括,認識啟蒙運動的反封建不僅體現在政治、思想方面,也包含在經濟方面的反封建的需求。 通過學生閱讀材料,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然后展示,教師補充。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閱讀,掌握理性主義的核心內涵,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述求。 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掌握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的經濟、政治的反映。 讓學生認識到理性主義是人文主義的繼承與發展 通過閱讀課本及材料,讓學生認識到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提升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核心素養。 讓學生得出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的結論 引導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歐洲思想解放運動。 培養學生歷史探究能力、歷史表述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及歷史比較能力。 引導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歐洲思想解放運動。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