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一 年級 歷史 學科教案課題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課型 新授 課時 1 周次教學時間 第 周 星期 第 節 主備人教學 目標 了解隋的統一、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取士制度和隋朝的滅亡等基本史實 識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和相關歷史材料,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正確評價大運河在歷史上的作用 3、隋朝的統一,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長期分裂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民族交融和國家的統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重點 難點 重點:隋的統一、科舉制度 難點:科舉制度教學手段 討論、練習教 學 設 計 詳 案 二次備課【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這是唐朝詩人皮日休的詩《汴河懷古》,詩中評論的是隋朝大運河和隋煬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統一全國的?又有哪些建樹?為何很短就滅亡了呢? [教授新課] 一、隋朝統一 1、(多媒體出示問題:隋朝建立的基本情況) 教師講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統一?(581年,楊堅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2、(多媒體展示隋文帝的畫像,出示問題:隋文帝的創舉)讀教材,說說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鞏固統治 (1)經濟: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3)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二、開通大運河 (一)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閱讀教材P3頁,回答下列問題) 1、大運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鎮?大運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鎮? 涿郡,洛陽,余杭。 2、依次說出大運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稱嗎? 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3、說說大運河聯通了哪幾大流域? 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教師概括記憶大運河口訣:一條二長三點四段五河——一條: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二長:長2000多千米;三點:涿郡,洛陽,余杭 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五河:海河,黃河,淮水,長江,江南河 4、大運河的修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 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閱讀教材P3頁,回答下列問題) 1、(科舉制產生前,古代中國是如何選拔人才的?有何影響?) 答案提示:(1)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2)這種制度選拔上來的人沒有才能,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2、(出示問題:科舉制度是如何逐步建立的) 答案提示: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 選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3.(出示問題:科舉制創立的影響) ①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 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 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②科舉制成為歷朝選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 1 300多年。 隋朝的滅亡 (學生閱讀教材,自主探討隋朝滅亡的原因) 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隋煬帝的殘暴統治 總結 隋朝是一個短暫而輝煌的朝代,一統中華。開鑿大運河,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維護和加強國家政治的統一,都有重要的作用。板書 設計課內 主要 練習課后練習教學 反思泰州市第二中學附屬初中(1)2018-2019 學年度第 2 學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