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現代史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草后,經過了7次反復地討論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組討論了兩次,廣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再提交政協全體會議討論通過。這說明《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A.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B.使我國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C.是與會代表集體智慧的結晶D.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妥協的產物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建立起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從根本上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勞動人民真正成了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材料強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A.使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C.使廣大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D.使人民的社會政治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3.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朝軍隊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材料所說戰爭的勝利( )A.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使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B.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C.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D.成為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4.1950年6月,我國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國糧食總產量由1950年的1.32億噸增長到1.63億噸,人均糧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長到285.2公斤。這說明( )A.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B.集體所有制有利于農業發展C.土地改革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D.土地改革改變了土地所有制5.“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許多重要的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材料敘述的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 )A.原因 B.內容 C.成就 D.影響6.由圖1到圖2,發生了根本變化的是( )圖1 向農民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圖2 農民申請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B.中國共產黨的初心C.土地所有權的歸屬D.農民的生活水平7.1978年5月,《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的署名轉發了一篇文章(如圖),這篇文章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一場大討論。這場“大討論”的性質是( )A.學術百家爭鳴 B.思想解放運動C.新聞革新運動 D.愛國學生運動8.“小崗村這個制度,沒有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完全是一家一戶盡了責任之后,勞動成果就是自己的了?!睋送浦彺宓淖龇? )A.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B.變更了土地的所有權C.剝奪了農民的生產自主權D.形成了政社合一體制9.“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材料強調的是( )A.我國農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B.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卓有成效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D.農村改革為城市改革打下了基礎10.1980年,美國《紐約時報》驚嘆:“鐵幕拉開了,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薄绑@嘆”是因為中國政府( )A.創辦了首批經濟特區B.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C.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1.“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復雜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材料說明( )A.南方談話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又一次思想的解放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引發南方談話的直接原因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政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D.南方談話標志著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12.《時代》周刊曾撰文:“二十年來香港仍能繼續前進,各方面的發展也取得成功,這是由于香港人的努力以及結合了內地領導人的智慧……香港人應該為目前的發展感到驕傲和光榮。”“內地領導人的智慧”是指提出( )A.民族區域自治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建立經濟特區 D.“一國兩制”的構想13.兩國(中國、印度)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材料中的“這些原則”所產生的作用是( )A.只適用于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B.有利于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C.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唯一準則D.有助于打破英國對中印的封鎖14.下表中出現的這些巨大變化,反映了中國老百姓的( )衣的變化 服飾豐富多彩,日益多元化、個性化食的變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豐富多樣住的變化 城鎮中低收入的職工能以成本價買到合適的住房行的變化 出行坐飛機、動車,開私家車越來越普遍A.生活環境改善 B.生活水平提高C.傳統觀念更新 D.思維方式改變15.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讓世界更加和諧。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9分)材料一 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該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的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干涉內政的威脅和對于侵略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1)依據材料一,判斷“這些原則”指什么?概述它對推動國際關系發展所起到的作用。(3分)材料二 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一國兩制”構想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前提……我國“一國兩制”構想的實施,將突出表現為國家對階級斗爭的調節作用,而不是階級壓迫的作用。“一國兩制”使全中國人民團結在民族獨立、國家統一的旗幟下,擴大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對象和范圍,突出了我國統一戰線的民族的、愛國的性質。——摘編自陳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史》(2)依據材料二,指出“一國兩制”構想的出發點。舉例說明這一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3分)材料三 亞洲近幾十年快速發展,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就是敞開大門,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如果各國重新回到一個個自我封閉的孤島,人類文明就將因老死不相往來而喪失生機活力。亞洲各國人民希望遠離封閉、融會通達,希望各國秉持開放精神,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9年5月15日)(3)材料三中“敞開大門”指的是哪一舉措?列舉中國積極踐行“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例。(3分)答案中國現代史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草后,經過了7次反復地討論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組討論了兩次,廣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再提交政協全體會議討論通過。這說明《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A.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B.使我國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C.是與會代表集體智慧的結晶D.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妥協的產物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建立起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從根本上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勞動人民真正成了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材料強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D)A.使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C.使廣大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D.使人民的社會政治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3.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朝軍隊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材料所說戰爭的勝利(D)A.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使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B.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C.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D.成為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4.1950年6月,我國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國糧食總產量由1950年的1.32億噸增長到1.63億噸,人均糧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長到285.2公斤。這說明(C)A.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B.集體所有制有利于農業發展C.土地改革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D.土地改革改變了土地所有制5.“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許多重要的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辈牧蠑⑹龅氖堑谝粋€五年計劃實施的(A)A.原因 B.內容 C.成就 D.影響6.由圖1到圖2,發生了根本變化的是(C)圖1 向農民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圖2 農民申請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B.中國共產黨的初心C.土地所有權的歸屬D.農民的生活水平7.1978年5月,《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的署名轉發了一篇文章(如圖),這篇文章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一場大討論。這場“大討論”的性質是(B)A.學術百家爭鳴 B.思想解放運動C.新聞革新運動 D.愛國學生運動8.“小崗村這個制度,沒有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完全是一家一戶盡了責任之后,勞動成果就是自己的了?!睋送浦?,小崗村的做法(A)A.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B.變更了土地的所有權C.剝奪了農民的生產自主權D.形成了政社合一體制9.“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辈牧蠌娬{的是(D)A.我國農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B.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卓有成效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D.農村改革為城市改革打下了基礎10.1980年,美國《紐約時報》驚嘆:“鐵幕拉開了,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薄绑@嘆”是因為中國政府(A)A.創辦了首批經濟特區B.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C.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1.“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復雜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辈牧险f明(A)A.南方談話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又一次思想的解放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引發南方談話的直接原因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政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D.南方談話標志著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12.《時代》周刊曾撰文:“二十年來香港仍能繼續前進,各方面的發展也取得成功,這是由于香港人的努力以及結合了內地領導人的智慧……香港人應該為目前的發展感到驕傲和光榮。”“內地領導人的智慧”是指提出(D)A.民族區域自治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建立經濟特區 D.“一國兩制”的構想13.兩國(中國、印度)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材料中的“這些原則”所產生的作用是(B)A.只適用于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B.有利于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C.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唯一準則D.有助于打破英國對中印的封鎖14.下表中出現的這些巨大變化,反映了中國老百姓的(B)衣的變化 服飾豐富多彩,日益多元化、個性化食的變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豐富多樣住的變化 城鎮中低收入的職工能以成本價買到合適的住房行的變化 出行坐飛機、動車,開私家車越來越普遍A.生活環境改善 B.生活水平提高C.傳統觀念更新 D.思維方式改變15.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讓世界更加和諧。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9分)材料一 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該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的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干涉內政的威脅和對于侵略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1)依據材料一,判斷“這些原則”指什么?概述它對推動國際關系發展所起到的作用。(3分)答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分)作用: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2分)材料二 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一國兩制”構想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前提……我國“一國兩制”構想的實施,將突出表現為國家對階級斗爭的調節作用,而不是階級壓迫的作用?!耙粐鴥芍啤笔谷袊嗣駡F結在民族獨立、國家統一的旗幟下,擴大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對象和范圍,突出了我國統一戰線的民族的、愛國的性質。——摘編自陳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史》(2)依據材料二,指出“一國兩制”構想的出發點。舉例說明這一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3分)答案:出發點: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1分)成功實踐: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2分)材料三 亞洲近幾十年快速發展,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就是敞開大門,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如果各國重新回到一個個自我封閉的孤島,人類文明就將因老死不相往來而喪失生機活力。亞洲各國人民希望遠離封閉、融會通達,希望各國秉持開放精神,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9年5月15日)(3)材料三中“敞開大門”指的是哪一舉措?列舉中國積極踐行“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例。(3分)答案:舉措:對外開放。(1分)實例: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等等。(答出兩點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