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真理只有一個……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边@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針對的是( )A.“大躍進”B.人民公社化運動C.“兩個凡是”方針D.“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2.(2021·齊齊哈爾)“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開啟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征程的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中國社會“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基調。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指導思想是(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科學發展觀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一國兩制”的構想4.1980年5月,鄧小平對安徽的包干到戶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對這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農業生產方式評價說,“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明權屬于農民”。上述材料中“發明”指的是(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1978年12月,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18戶農民簽立“生死契約”,實行分田包干到戶。他們的做法( )A.結束了“大躍進”B.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C.解放了農村生產力D.是“左”傾冒進主義錯誤6.(2020·咸寧)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廣東省提出利用自身優勢,在沿海劃出的一些地方單獨管理,設置類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區和貿易合作區,以吸引外商前來投資辦企業。這一“設想”后來成為現實,所“劃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來的( )A.特別行政區 B.經濟特區C.自治區 D.沿海經濟開放區7.(2019·孝感)深圳從只有“一條街道、一盞紅綠燈、一個小公園”的小鎮,迅速崛起成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這得益于(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B.第一個五年計劃C.鄧小平的南方談話 D.改革開放8.(2021·南京)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會議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9.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 )A.毛澤東思想B.鄧小平理論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0.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的是( )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B.鄧小平理論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D.“四個全面”戰略布局11.(2021·銅仁)閱讀下列“新中國農村發展三部曲”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0分)材料一 【翻身】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農民歡天喜地,紛紛表示:“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br/>材料二 【致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主要生產資料仍歸集體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既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勢,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材料三 【奔小康】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表示,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1)材料一中農民“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與什么歷史事件有關?指出材料二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早進行嘗試的地方。(2分)(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的變化歷程,并評價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4分)(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含義。(2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闡述我國農村改革必須堅持的原則。(2分)【能力提升】12.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這充分顯示了( )A.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強大力量C.科技創新的強大力量 D.獨立自主的強大力量13.“當年曾分田翻身當家作主人,今歲又分田勤勞致富奔小康?!边@幅對聯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兩次土地政策的調整。兩次“分田”的主要不同是( )A.土地所有權不同B.土地經營方式不同C.農產品的分配方式不同D.農民政治地位不同14.“改革開放最初的萌芽,是從民間發起的。這些來自基層的智慧,豐富和升華了鄧小平的認識,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劃一塊地方辦特區,作為‘試驗’,然后‘摸著石頭過河’的偉大構想?!边@表明改革開放( )A.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決策B.使深圳等經濟特區已經初具規模C.遵循從城市向農村的發展順序D.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順應形勢之舉1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在1957年提出了“趕英超美”的口號,發動了“大躍進”;1978年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張;進入21世紀,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中國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于( )A.中國共產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入成熟B.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由注重數量的發展到注重質量C.中國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總是發生變化D.中國適應了國際形勢由兩極向多極化變化的趨勢16.【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國發展】(6分)小華同學在“歷史知識進校園”活動中承擔“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國發展”展板的設計任務,通過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資料:◆1978年底,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自發實行包干到戶。◆1979年,安徽鳳陽縣全縣糧食產量比1978年增長49%,賣給國家糧食4 450千克。◆1983年,全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生產隊已達93%。◆1987年,全國已有80%的國營企業實行了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在企業內部進行的以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迅速推進。◆1992年,鄧小平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1997年,個體工商戶高達2 850萬戶,私營企業達96萬家。◆1999年,全國81.5%的企業進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營企業首批獲得自營進出口權。請為小華同學提供設計展板的建議,需提煉主題,選取材料,并論證所選材料與主題之間的聯系。(可從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國經濟、社會等方面的關系任選角度展開論述。)答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真理只有一個……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边@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針對的是(C)A.“大躍進”B.人民公社化運動C.“兩個凡是”方針D.“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2.(2021·齊齊哈爾)“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開啟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征程的是(B)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中國社會“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基調。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指導思想是(A)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科學發展觀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一國兩制”的構想4.1980年5月,鄧小平對安徽的包干到戶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對這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農業生產方式評價說,“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明權屬于農民”。上述材料中“發明”指的是(D)A.第一個五年計劃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1978年12月,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18戶農民簽立“生死契約”,實行分田包干到戶。他們的做法(C)A.結束了“大躍進”B.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C.解放了農村生產力D.是“左”傾冒進主義錯誤6.(2020·咸寧)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廣東省提出利用自身優勢,在沿海劃出的一些地方單獨管理,設置類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區和貿易合作區,以吸引外商前來投資辦企業。這一“設想”后來成為現實,所“劃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來的(B)A.特別行政區 B.經濟特區C.自治區 D.沿海經濟開放區7.(2019·孝感)深圳從只有“一條街道、一盞紅綠燈、一個小公園”的小鎮,迅速崛起成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這得益于(D)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B.第一個五年計劃C.鄧小平的南方談話 D.改革開放8.(2021·南京)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會議是(D)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9.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D)A.毛澤東思想B.鄧小平理論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0.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的是(D)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B.鄧小平理論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D.“四個全面”戰略布局11.(2021·銅仁)閱讀下列“新中國農村發展三部曲”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0分)材料一 【翻身】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農民歡天喜地,紛紛表示:“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材料二 【致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主要生產資料仍歸集體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既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勢,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材料三 【奔小康】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表示,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1)材料一中農民“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與什么歷史事件有關?指出材料二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早進行嘗試的地方。(2分)答案:歷史事件:土地改革。(1分)地方: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分)(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的變化歷程,并評價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4分)答案:變化歷程: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土地私有制轉化為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2分)評價: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2分)(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含義。(2分)答案: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闡述我國農村改革必須堅持的原則。(2分)答案:改革必須將農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農村實際;改革要盡力減輕農民負擔,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能力提升】12.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這充分顯示了(A)A.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強大力量C.科技創新的強大力量 D.獨立自主的強大力量13.“當年曾分田翻身當家作主人,今歲又分田勤勞致富奔小康?!边@幅對聯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兩次土地政策的調整。兩次“分田”的主要不同是(A)A.土地所有權不同B.土地經營方式不同C.農產品的分配方式不同D.農民政治地位不同14.“改革開放最初的萌芽,是從民間發起的。這些來自基層的智慧,豐富和升華了鄧小平的認識,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劃一塊地方辦特區,作為‘試驗’,然后‘摸著石頭過河’的偉大構想。”這表明改革開放(D)A.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決策B.使深圳等經濟特區已經初具規模C.遵循從城市向農村的發展順序D.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順應形勢之舉1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在1957年提出了“趕英超美”的口號,發動了“大躍進”;1978年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張;進入21世紀,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中國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于(A)A.中國共產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入成熟B.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由注重數量的發展到注重質量C.中國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總是發生變化D.中國適應了國際形勢由兩極向多極化變化的趨勢16.(2021·黃岡市模擬)【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國發展】(6分)小華同學在“歷史知識進校園”活動中承擔“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國發展”展板的設計任務,通過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資料:◆1978年底,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自發實行包干到戶。◆1979年,安徽鳳陽縣全縣糧食產量比1978年增長49%,賣給國家糧食4 450千克。◆1983年,全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生產隊已達93%。◆1987年,全國已有80%的國營企業實行了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在企業內部進行的以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迅速推進。◆1992年,鄧小平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1997年,個體工商戶高達2 850萬戶,私營企業達96萬家。◆1999年,全國81.5%的企業進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營企業首批獲得自營進出口權。請為小華同學提供設計展板的建議,需提煉主題,選取材料,并論證所選材料與主題之間的聯系。(可從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國經濟、社會等方面的關系任選角度展開論述。)答案:題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2分)論述:改革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國有企業;從單一的公有制轉向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