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1.(2021·懷化)結合下表,為解決重工業發展滯后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了( )中國與印度、美國的鋼產量和發電量的比較國家項目 中國 (1952年產量) 印度 (1950年產量) 美國 (1950年產量)鋼產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發電量 (人均) 2.76千瓦時 10.9千瓦時 2 949千瓦時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第一個五年計劃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2021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十四五”規劃。下列成就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是( )A.大慶油田建成投產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C.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D.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3.(2021·鄂州)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歷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與該會議相關的史實是(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A.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C.會后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D.通過了土地改革的決議4.(2021·畢節)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下面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起點的標志性事件是( )5.(2019·咸寧)北京同仁堂創辦于1669年,是中國中藥名牌老店。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在生產、銷售、開發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強制沒收 B.互助合作C.自主經營 D.公私合營6.(2019·黃岡)圖1、圖2、圖3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的新聞報道圖片。這些圖片反映了當時我國( )圖1 圖2 圖3A.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B.工農業生產高速發展C.對國內主要矛盾缺乏認識D.強烈的富國強國愿望7.(2020·孝感)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到1952年底,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C.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D.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8.某班準備舉辦先進人物的事跡展覽,搜集到如下的一組圖片,請為這組圖片擬定一個合適的主題( )A.艱苦創業年代的楷模 B.國防建設領域的模范C.改革開放時期的標兵 D.科技戰線前沿的先鋒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 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的新階段。這一年,在全黨空前團結的基礎上,全國性經濟規劃開始了,全國開展了一場又一場生氣勃勃的革命和建設活動……到1957年,中國領導人可以以相當滿意的心情回顧這一時期了。這個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已經走了幾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制度已經順利地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教導得到改造。國家的政治制度建設也具有了中國特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時期新中國在“工業化道路”“經濟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3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3分) 【能力提升】 10.2021年是我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從1953年到2006年,國家先后制定并實施了十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06年至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2020年10月),我國先后研究制定了四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我國從“計劃”到“規劃”的變化( )A.表明計劃經濟以消極作用為主B.體現了國家經濟建設道路的探索C.反映出計劃經濟體制的優越性D.促進了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起步11.(2021·廣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制定過程中,毛澤東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員參考以下文獻。這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 )國家或地區 主要文獻蘇聯 1918年蘇俄憲法、1936年蘇聯憲法歐洲 羅馬尼亞、波蘭、德國、法國等國憲法中國 1923年曹錕憲法、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A.沿襲了中國近代憲法的精神B.以東歐憲法為主要依據C.主要借鑒西方國家法治思想D.體現了開放的國際視野12.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實現了兩個轉變:首先是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的轉變,其次是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其中第二次轉變實現的標志是( )A.抗日戰爭的勝利B.解放戰爭的勝利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3.“文化大革命”時期,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污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開除黨籍,并被非法監禁,遭受了殘酷迫害。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間( )A.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B.國民經濟發展緩慢C.民主和法制遭到踐踏D.科學文化事業遭到嚴重摧殘14.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在《中國青年》《解放軍報》上的題詞,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此后,全國掀起了學習雷鋒先進事跡的熱潮。該歷史情境發生在( )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B.“大躍進”時期C.社會主義探索時期 D.改革開放新時期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時間 歷史事件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通過1954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1982年12月 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過198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1997年 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2017年 中共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2019年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決定材料二 無論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要堅持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我們黨領導人民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建立人民政權,就是要組織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這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們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歸根結底是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1)請從材料一中任意選取三個有關聯的歷史事件,通過示意圖的形式將其關系展示出來,并說明設計理由。(5分)(2)據材料二,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3分)(3)綜上所述,請談談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認識。(2分)答案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1.(2021·懷化)結合下表,為解決重工業發展滯后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了(C)中國與印度、美國的鋼產量和發電量的比較國家項目 中國 (1952年產量) 印度 (1950年產量) 美國 (1950年產量)鋼產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發電量 (人均) 2.76千瓦時 10.9千瓦時 2 949千瓦時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第一個五年計劃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2021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十四五”規劃。下列成就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是(C)A.大慶油田建成投產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C.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D.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3.(2021·鄂州)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歷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與該會議相關的史實是(A),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A.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C.會后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D.通過了土地改革的決議4.(2021·畢節)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下面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起點的標志性事件是(D)5.(2019·咸寧)北京同仁堂創辦于1669年,是中國中藥名牌老店。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在生產、銷售、開發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D)A.強制沒收 B.互助合作C.自主經營 D.公私合營6.(2019·黃岡)圖1、圖2、圖3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的新聞報道圖片。這些圖片反映了當時我國(D)圖1 圖2 圖3A.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B.工農業生產高速發展C.對國內主要矛盾缺乏認識D.強烈的富國強國愿望7.(2020·孝感)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屬于歷史結論的是(D)A.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到1952年底,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C.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D.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8.某班準備舉辦先進人物的事跡展覽,搜集到如下的一組圖片,請為這組圖片擬定一個合適的主題(A)A.艱苦創業年代的楷模 B.國防建設領域的模范C.改革開放時期的標兵 D.科技戰線前沿的先鋒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 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的新階段。這一年,在全黨空前團結的基礎上,全國性經濟規劃開始了,全國開展了一場又一場生氣勃勃的革命和建設活動……到1957年,中國領導人可以以相當滿意的心情回顧這一時期了。這個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已經走了幾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制度已經順利地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教導得到改造。國家的政治制度建設也具有了中國特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時期新中國在“工業化道路”“經濟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3分)答案:第一個五年計劃;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3分)答案: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全國人民的努力;正確的方針與政策。(3分) 【能力提升】 10.2021年是我國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從1953年到2006年,國家先后制定并實施了十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06年至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2020年10月),我國先后研究制定了四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我國從“計劃”到“規劃”的變化(B)A.表明計劃經濟以消極作用為主B.體現了國家經濟建設道路的探索C.反映出計劃經濟體制的優越性D.促進了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起步11.(2021·廣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制定過程中,毛澤東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員參考以下文獻。這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D)國家或地區 主要文獻蘇聯 1918年蘇俄憲法、1936年蘇聯憲法歐洲 羅馬尼亞、波蘭、德國、法國等國憲法中國 1923年曹錕憲法、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A.沿襲了中國近代憲法的精神B.以東歐憲法為主要依據C.主要借鑒西方國家法治思想D.體現了開放的國際視野12.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實現了兩個轉變:首先是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的轉變,其次是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其中第二次轉變實現的標志是(C)A.抗日戰爭的勝利B.解放戰爭的勝利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3.“文化大革命”時期,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污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開除黨籍,并被非法監禁,遭受了殘酷迫害。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間(C)A.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B.國民經濟發展緩慢C.民主和法制遭到踐踏D.科學文化事業遭到嚴重摧殘14.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在《中國青年》《解放軍報》上的題詞,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此后,全國掀起了學習雷鋒先進事跡的熱潮。該歷史情境發生在(C)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B.“大躍進”時期C.社會主義探索時期 D.改革開放新時期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時間 歷史事件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通過1954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1982年12月 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過198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1997年 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2017年 中共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2019年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決定材料二 無論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要堅持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我們黨領導人民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建立人民政權,就是要組織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這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們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歸根結底是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1)請從材料一中任意選取三個有關聯的歷史事件,通過示意圖的形式將其關系展示出來,并說明設計理由。(5分)答案:(示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過。(3分)理由:體現了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歷程,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更好地得到保障。(2分)(2)據材料二,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3分)答案: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3分)(3)綜上所述,請談談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認識。(2分)答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符合國情的民主政治,是不斷探索的結果。(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