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1.(2021·衡陽改編)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針對這種現狀,我國實行( )A.聯邦共和國制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一國兩制” D.君主立憲制2.(2021·海南)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 )A.經濟建設 B.文化傳承C.科技發展 D.文旅開發3.(2019·孝感)據統計,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從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即是說當年外流的港人在10年當中陸續回港。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 )A.經濟全球化的深入 B.“一國兩制”的保障C.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D.投資環境的優化4.(2021·常德)“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時機成熟”主要是指( )A.中國人民渴望國家統一B.“一國兩制”的構想被各方接受C.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D.中國在政治上完全獨立自主5.(2021·株洲)“臺灣任何黨派、團體、個人,無論過去主張過什么,只要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識”指的是( )A.兩岸就開展經濟、文教科技交流達成共識B.兩黨就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達成共識C.兩岸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D.兩岸就直接實現“三通”達成共識6.1979年以后,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的人數明顯增多。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這說明海峽兩岸( )A.實現了統一 B.開始政治對話C.交往日益密切 D.開始進行經濟性商談7.同學們擬定收集如圖內容做一期黑板報。據此判斷,他們的關注點是( )1.國慶70周年大閱兵2.“遼寧艦”“山東艦”航母3.殲-20戰機升空4.地空導彈實彈發射A.“一國兩制”、港澳回歸 B.科技強軍、鋼鐵長城C.民族團結、共同繁榮 D.社會生活、日新月異8.從開國大典到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中,我國武器裝備經歷了“‘萬國牌’—蘇聯引進—自主研發”的過程。這說明我國軍備發展( )A.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B.自主科研能力增強C.主要依靠引進技術 D.得到蘇聯全面支持9.(2020·咸寧)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相當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產黨中國奉行和平的政策”,從而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會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周恩來在會上提出了( )A.“一國兩制”構想B.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求同存異”的方針10.(2020·孝感)1955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某國際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這次會議是( )A.雅爾塔會議 B.日內瓦會議C.萬隆會議 D.第26屆聯合國大會11.(2019·孝感)美國作家羅斯·特里爾在《毛澤東傳》中說:“從某種角度看,毛澤東和尼克松都有所獲。中美雙方結束了對罵狀態,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蘇聯再也不可能竊喜于北京和華盛頓互相沒有接觸了……日本趕忙擁抱北京,并斷絕了同中國臺北的關系。”對材料理解錯誤的是( )A.改善中美關系是兩國的共同要求B.蘇聯支持中美建交C.日本一直謀求與中國關系正常化D.中美開始結束敵對狀態12.(2019·咸寧)1979年1月28日,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建交公報》。下列各項不屬于公報中美國對中國承諾的是( )A.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B.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C.“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D.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還幫助十幾個少數民族創制了文字。由此說明黨和政府( )A.重視推動少數民族文化建設B.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發展C.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解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14.1972年,中國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于通常所謂的‘殖民地’范疇”,聯合國采納了中國的立場。中國政府這一舉措( )A.是“一國兩制”的具體體現B.掌握了解決港澳問題的主動權C.標志著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D.奠定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15.“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之一。由海峽兩岸同根同祖、血脈相連,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以及港澳回歸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大國干預是阻撓統一的外部因素B.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C.武力解決是實現統一的唯一途徑D.“臺獨”勢力是祖國統一的內部阻力16.《科技鑄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創新發展》一文中指出:只有抓住當前帶動或制約我國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的高速計算機、航天與天基信息系統、航空與船用發動機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才能提升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整體水平。這說明了( )A.加強軍隊建設的必要性B.中國堅持走科技強軍的道路C.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D.我國軍事力量超過其他國家17.(2021·煙臺)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國已不是原來的中國!2021年當地時間3月18日,楊潔篪、王毅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開場白中闡明中方有關立場: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要求美方徹底放棄干涉中國內政的霸道行徑。據此可知,中國( )A.開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B.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C.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D.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8.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 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大喜,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中華上下五千年》(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誰?松贊干布迎娶大唐公主有什么重要意義?(2分)材料二 如圖,《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訂。(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藏是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實現解放的。該協議文件的簽署有何意義?(4分)材料三 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概況年份 農業總產值 (億元) 工業總產值 (億元)1952年 46.5 11.41978年 155.6 212.12014年 11 352.3 64 369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了什么制度。根據材料三概括實行這種制度有何意義。(3分)材料四 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4分)19.(2021·青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對外關系的新篇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7分)材料一 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材料二 進入(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在戰后20多年中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種形勢下,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為有必要結束長達20多年的敵視狀態,實現兩國關系的正常化。——摘編自蔡磊《中華五千年風云紀實》材料三 2021年3月23日,針對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歐盟基于謊言和虛假信息,以人權為由對中國有關人員和機構實施制裁。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將會對上述國家實施對等制裁,并強調“今天的中國不是伊拉克、利比亞,也不是敘利亞,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國。外國列強架起幾門大炮就能打開中國大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1)材料一中的“這些原則”是指什么原則?這些原則是誰最先提出的?(2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為有必要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的原因。簡要分析中美建交時的國際政治格局。(2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你認為各國外交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看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發言后你有何感想?(3分)答案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1.(2021·衡陽改編)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針對這種現狀,我國實行(B)A.聯邦共和國制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一國兩制” D.君主立憲制2.(2021·海南)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B)A.經濟建設 B.文化傳承C.科技發展 D.文旅開發3.(2019·孝感)據統計,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從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即是說當年外流的港人在10年當中陸續回港。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B)A.經濟全球化的深入 B.“一國兩制”的保障C.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D.投資環境的優化4.(2021·常德)“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時機成熟”主要是指(C)A.中國人民渴望國家統一B.“一國兩制”的構想被各方接受C.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D.中國在政治上完全獨立自主5.(2021·株洲)“臺灣任何黨派、團體、個人,無論過去主張過什么,只要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識”指的是(C)A.兩岸就開展經濟、文教科技交流達成共識B.兩黨就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達成共識C.兩岸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D.兩岸就直接實現“三通”達成共識6.1979年以后,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的人數明顯增多。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這說明海峽兩岸(C)A.實現了統一 B.開始政治對話C.交往日益密切 D.開始進行經濟性商談7.同學們擬定收集如圖內容做一期黑板報。據此判斷,他們的關注點是(B)1.國慶70周年大閱兵2.“遼寧艦”“山東艦”航母3.殲-20戰機升空4.地空導彈實彈發射A.“一國兩制”、港澳回歸 B.科技強軍、鋼鐵長城C.民族團結、共同繁榮 D.社會生活、日新月異8.從開國大典到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中,我國武器裝備經歷了“‘萬國牌’—蘇聯引進—自主研發”的過程。這說明我國軍備發展(B)A.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B.自主科研能力增強C.主要依靠引進技術 D.得到蘇聯全面支持9.(2020·咸寧)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相當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產黨中國奉行和平的政策”,從而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會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周恩來在會上提出了(D)A.“一國兩制”構想B.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求同存異”的方針10.(2020·孝感)1955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某國際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這次會議是(C)A.雅爾塔會議 B.日內瓦會議C.萬隆會議 D.第26屆聯合國大會11.(2019·孝感)美國作家羅斯·特里爾在《毛澤東傳》中說:“從某種角度看,毛澤東和尼克松都有所獲。中美雙方結束了對罵狀態,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蘇聯再也不可能竊喜于北京和華盛頓互相沒有接觸了……日本趕忙擁抱北京,并斷絕了同中國臺北的關系。”對材料理解錯誤的是(B)A.改善中美關系是兩國的共同要求B.蘇聯支持中美建交C.日本一直謀求與中國關系正常化D.中美開始結束敵對狀態12.(2019·咸寧)1979年1月28日,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建交公報》。下列各項不屬于公報中美國對中國承諾的是(C)A.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B.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C.“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D.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還幫助十幾個少數民族創制了文字。由此說明黨和政府(A)A.重視推動少數民族文化建設B.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發展C.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解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14.1972年,中國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于通常所謂的‘殖民地’范疇”,聯合國采納了中國的立場。中國政府這一舉措(B)A.是“一國兩制”的具體體現B.掌握了解決港澳問題的主動權C.標志著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D.奠定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15.“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之一。由海峽兩岸同根同祖、血脈相連,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以及港澳回歸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結論是(B)A.大國干預是阻撓統一的外部因素B.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C.武力解決是實現統一的唯一途徑D.“臺獨”勢力是祖國統一的內部阻力16.《科技鑄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創新發展》一文中指出:只有抓住當前帶動或制約我國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的高速計算機、航天與天基信息系統、航空與船用發動機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才能提升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整體水平。這說明了(B)A.加強軍隊建設的必要性B.中國堅持走科技強軍的道路C.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D.我國軍事力量超過其他國家17.(2021·煙臺)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國已不是原來的中國!2021年當地時間3月18日,楊潔篪、王毅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開場白中闡明中方有關立場: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要求美方徹底放棄干涉中國內政的霸道行徑。據此可知,中國(D)A.開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B.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C.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D.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8.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 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大喜,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中華上下五千年》(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誰?松贊干布迎娶大唐公主有什么重要意義?(2分)答案:“公主”:文成公主。(1分)重要意義:加強了漢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兩族人民的友好關系。(1分)材料二 如圖,《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訂。(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藏是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實現解放的。該協議文件的簽署有何意義?(4分)答案:1951年;和平解放。(2分)意義: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2分)材料三 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概況年份 農業總產值 (億元) 工業總產值 (億元)1952年 46.5 11.41978年 155.6 212.12014年 11 352.3 64 369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了什么制度。根據材料三概括實行這種制度有何意義。(3分)答案: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分)意義: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2分)材料四 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4分)答案:中華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建設共有精神家園、鑄牢共同體意識,是各民族共同的責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發展和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要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等等。(答出兩點即可,4分)19.(2021·青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對外關系的新篇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7分)材料一 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材料二 進入(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在戰后20多年中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種形勢下,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為有必要結束長達20多年的敵視狀態,實現兩國關系的正常化。——摘編自蔡磊《中華五千年風云紀實》材料三 2021年3月23日,針對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歐盟基于謊言和虛假信息,以人權為由對中國有關人員和機構實施制裁。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將會對上述國家實施對等制裁,并強調“今天的中國不是伊拉克、利比亞,也不是敘利亞,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國。外國列強架起幾門大炮就能打開中國大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1)材料一中的“這些原則”是指什么原則?這些原則是誰最先提出的?(2分)答案: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分)提出:周恩來。(1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為有必要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的原因。簡要分析中美建交時的國際政治格局。(2分)答案:原因:國際形勢的變化。(1分)政治格局:兩極格局(或美蘇冷戰)。(1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你認為各國外交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看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發言后你有何感想?(3分)答案:根本出發點:國家利益。(1分)感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的外交底氣更足(或弱國無外交,主權獨立是國家外交的前提,綜合國力是國家外交的基礎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