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時 教 學 設 計 首 頁授課時間: 2022 年 月 日 星 期 星期課 題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課 型 講授 課時 1課時 三維 教學 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的基本情況;知道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了解中日建交的情況;掌握新時期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列舉和分析70年代中國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的史實,培養學生概括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總結中國自古至今對外交往的變化,理解其原因,并與現實比對,以史鑒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由上海APEC會議的主題“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樹立樂于合作、團結互助的人生態度。認識到外交事業的成就來源于祖國的強大,增強熱愛祖國、立志學習、使祖國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教學 重點 與 難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教學難點:中美關系在70年代出現轉機的原因;我國外交事業之所以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教學 方法 與 手段 圖片和視頻教 學 流 程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課題變化 及效果處理一、導入新課 播放《乒乓外交》的視頻。指出“小球轉動了大球”,為中美關系打開了大門。中美是如何實現關系正常化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又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展示相關圖片,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相關史實 2.為什么要用“恢復”一詞? 學生自由討論后,教師講解: 二戰后期,同盟國在克里米亞召開了“雅爾塔會議”,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戰后成立聯合國,美、蘇、英、法、中五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以,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由于美國的蓄意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被國民黨集團長期竊據。直到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終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3.新聞圖片《喬的笑》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間和輝煌成就!歷史被定格在這張笑臉上。你從喬冠華的開懷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4.閱讀教材,思考:我國為什么能夠在20世紀70年代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第三世界的崛起使世界的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亞非拉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到20世紀60年代末,第三世界在聯合國成員國總數中已擁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西方國家對國際事務的操縱。同時,中國對第三世界國家支持與援助的立場,也贏得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廣泛支持,加之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已是大勢所趨。 目標導學二:中美、中日建交 1.閱讀教材,思考: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與美國的關系如何?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2.出示材料,思考:中美關系在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轉機的原因有哪些?從中美關系改善中得到了什么認識? 3.分組討論:中美關系為什么會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轉機?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 ①從美國來講,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承認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增加對付蘇聯的資本,打中國牌牽制蘇聯;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獲取經濟利益。 ②從中國來說,可以從整體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國際地位;牽制來自蘇聯的威脅,緩解國家安全壓力;有助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 4.教師總結:從中美各自所處的內外環境來看中美都需要接近,以實現戰略上的主動。 5.教師講述:中日建交的基本情況 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接著,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目標導學三:全方位外交 1.閱讀教材第87頁內容,說說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的外交政策。 2.出示圖片,閱讀教材,分組討論: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全方位外交取得的具體成就有哪些?有何歷史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1)成就: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舉辦各種國際會議。 (2)意義: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外交事業之所以如此輝煌,得益于我們祖國的強大;同樣道理,我們每位同學想立足于社會,也必須努力武裝自己,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為祖國母親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學生回答: 時間:1971年。 會議:第26屆聯合國大會。 意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生回答:自信的笑、勝利的笑;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進一步表明美國的孤立政策失敗;我國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進展。 學生回答: 關系:中美敵對狀態長達20多年。原因: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 學生回答: 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改善中美關系是兩國共同的要求。 認識:綜合國力是外交的基礎,國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發點。正如外交史上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學生回答: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課 時 教 學 設 計 尾 頁板 書 設 計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聯合國席位問題的由來 2.恢復聯合國席位的時間和意義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關系出現轉機 2.中美關系正常化的經過 3.中日建交 三、全方位外交 1.改革開放后的對外政策 2.新時期中國的國際作用 3.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補充設計作 業 設 計 1.導學案 2.背誦知識點教 學 后 記 在教學過程中,關于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教材中只是一語帶過,需要教師補充材料,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世界局勢,從中美兩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理解這種轉機是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日益提高,我國外交事業又取得了新的輝煌成就。 在對改革開放后外交事業的講述上,限于時間和材料,需要加強對這一塊的教學研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