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時間: 2022 年 月 日 星 期 星期課 題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課 型 講授 課時 1課時 三維 教學 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幾代領導人對臺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掌握“九二共識”及“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的八項主張;了解海峽兩岸交往概況;培養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觀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獲取歷史信息、處理歷史信息、史論結合地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結合教材與其他課程資源,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通過閱讀課文,歸納黨和政府在不同時期的對臺方針政策,歸納兩岸關系從隔絕到交往日益密切的變化,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實代表,激發愛黨情感;通過歸納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實際,聯系港澳回歸,認識到統一是大勢所趨,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堅決反對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教學 重點 與 難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祖國大陸與臺灣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 教學難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教學 方法 與 手段 圖片和視頻教 學 流 程教 師 行 為 學 生 行 為 課題變化 及效果處理一、導入新課 播放《望大陸》詩歌音頻。 從詩歌《望大陸》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樣的一種情懷? 這首詩歌情深意切,表達了身處臺灣的作者對大陸故鄉的濃濃思念。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今天海峽兩岸的交往是怎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我們常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那么,我們有哪些史料可以證明? 2.展示表格,增強學生的印象: 3.通過以上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臺灣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屬于中國的事實也得到了世界各國尤其是世界大國的認同。臺灣最后與祖國分離與前兩次分離以及香港、澳門與祖國的分離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呢? 4.閱讀教材,歸納建國以來我國對臺政策的變化。 師生共同歸納:①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指出和平解放臺灣;③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④1995年,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⑤2005年,胡錦濤簽署主席令公布施行《反分裂國家法》。 教師強調:新時代對臺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5.閱讀教材,小組合作總結海峽兩岸的交往史實。 6.展示兩岸交往的相關圖片,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閱讀教材,思考: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 師生共同小結: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 7.教師講述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表現: 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8.在海峽兩岸關系逐漸緩和的今天,還有哪些勢力在阻礙我們的統一大業?通過學習本課你認為海峽兩岸能否實現統一呢?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臺獨”勢力;國際反華勢力。 (2)能實現統一,因為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統一海峽兩岸提供了堅實后盾。有“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方針的指導;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統一是共同心愿,是大勢所趨。 三、課堂總結 本課以臺灣和大陸的交流方式為主線,介紹了幾十年來臺灣和大陸關系的變化,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大潮流所在。統一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黨和國家為了臺灣能夠順利回到祖國懷抱,正在做著不懈的努力。我們都堅信海峽兩岸的統一一定會實現,因為兩岸人民血脈相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中國人。 學生回答:三國時期,就有萬人大船隊從大陸到達臺灣(當時叫作夷洲);元朝時,中央政府正式對臺灣實行管轄;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里收復臺灣;1684年,康熙在臺灣設置臺灣府。 學生回答:前兩次分離以及港澳的分離是由外國侵略造成的;臺灣最后一次與祖國分離是國共內戰導致的,屬于中國的內政問題。 學生回答 (1)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 (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3)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4)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5)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6)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在會面中,雙方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了意見。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板 書 設 計 海峽兩岸的交往 對臺灣問題政策的轉變 打破兩岸僵局:三不政策、九二共識 阻礙兩岸統一因素:臺獨、國際反華勢力的破壞干涉 補充設計作 業 設 計 1.導學案 2.背誦知識點教 學 后 記 本課內容政治性很強,臺灣問題又是我國當今的熱點問題,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對臺灣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的也很多,所以學習本課難度相對較小。但是臺灣問題形成的來龍去脈學生不易理順,在備課中從臺灣在歷史上與大陸的分分合合梳理起,再到兩岸之間的恩恩怨怨的發生,再到為促進海峽兩岸統一大陸實行了哪些對臺政策,最后到兩岸之間走向緩和,有利于讓學生認識到海峽兩岸走向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最后使學生對祖國的和平統一充滿信心。 不足之處在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討論和組織答案的能力欠佳,需要老師深入其中,多方位地提示,因此老師得不到解放,講的就顯得多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