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3 消費者與勞動者【考點定位】 一、考點掃描1、消費 (1)消費及其類型 影響消費的因素 消費類型 消費結構(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2、生產與消費 生產決定消費 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發展生產的意義3、勞動者 勞動與就業 勞動光榮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維護勞動者權益二、考情分析考點一、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名師點睛】一定要牢記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同時要清楚作為勞動者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試題演練】(2012高考大綱版全國卷38)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到城市務工,目前,全國農民工總數超過2億,其中進城務工的農民工達1.2億左右,農民工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材料一 據調查,2004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一些企業出現了“招工難”問題,2009年以來,大范圍的“民工荒”再次在這些地區出現,不僅缺工人群由技術工人擴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時間分布由“季節性”、“階段系”向“常態化”、“全年性”轉變,從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業招工難的“民工荒”,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力市場經歷了一次大的轉變。材料二 在農村外出務工群體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約占60%,他們希望通過進城務工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但客觀存在的城鄉差距讓他們遇到許多實際生活問題,一些不平等現象也讓他們產生了較大的心理落差。這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黨和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將解決“三農問題”視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研究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問題”。(1)運用所學經濟知識,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分析東部沿海地區出現“民工荒”的原因。(9分)【答案】(1)農民工工資偏低,沒有完善的醫療、工傷保險等保障;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吸引農民工就近務工;政府的惠農政策、農業自身發展等增加了務農收益;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觀念影響其就業選擇;產業升級換代提高了對用工技能的要求。(每答出一項給3分,答出任意三項給滿分9分)【解析】(1)讓我們分析出現“民工荒”的原因,宏觀上要從國家政策角度以及農民工自身方面兩個大角度來分析,由于沒有設問上沒有具體限定,我們可以任選角度,從政府和農民工自身哪個角度分析都可以。考點二、考查勞動合同【名師點睛】勞動合同是個很重要的知識點,我們一定要牢記,并且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意義區分開。【試題演練】(2010年高考·上海卷25·不定項)以下旨在保護勞動者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權利的措施是 。A 勞動者積極搜集就業方面的信息B.中國農業銀行為勞動者創業提供資金支持C.國家禁止將攜帶乙肝病毒作為限制就業的條件D.法律規定企業不得解除因工負傷職工的勞動合同考點三、影響消費的因素【名師點睛】和消費有關的知識很多,我們要注意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展開。其中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消費心理,消費觀等知識點非常重要。【試題演練】(2011高考北京卷32)近期,我國批準成立了一些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和家庭提供消費貸款。消費貸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當前消費水平,是因其能A.減輕社會不平等程度 B.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C.增強人們當前支付能力 D.增加人們的預期收入【三年高考】 12、11、10高考試題及其解析 2012高考試題解析1(2012高考海南卷9)近年來,我國高檔商品的消費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據統計,2011年我國高檔商品的銷售總額超過百億美元,年增長率超過30%,遠高于同期全球增長率,我國高檔商品的消費快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A.消費者預期未來高檔商品價格將趨于上漲B.消費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從眾心理C.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D.居民消費已由生存資料消費向享受資料消費轉變【解析】設問要求回答我國高檔商品的消費快速增長的“根本原因”,只有C符合題干要求。【答案】C。2(2012高考上海卷11)高一學生小張想進行一項“居民家庭閑暇時間效用”的調查活動。小張應調查的有( )①家庭人均面積 ②家庭每年人均讀書量③家庭每年的旅游支出 ④家庭每月人均生活必需品支出⑤家庭每月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 ⑥家庭每年參加社區服務的時間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⑥3(2012高考大綱版全國卷27)小明在某專賣店購買了一臺計算機,正常使用一個月后計算機出現黑屏等故障。在于專賣店多次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小明決定采用其他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可以選擇的維權手段有A.消費者協會調解、行政部門處理、仲裁機關仲裁、法律訴訟B.行政部門處理、仲裁機關仲裁、媒體曝光、法律訴訟C. 消費者協會調解、行政部門處理、仲裁機關仲裁、媒體曝光D. 行政部門處理、媒體曝光、仲裁機關仲裁、法律訴訟【答案】:A【解析】題目給的材料是;小明作為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了侵犯。可以選擇的維權手段依次應該是什么,雖然題目沒有明確先后的次序,但是我們總不能消費權益一受到侵犯就立刻去法院訴訟,應該是逐級反映,先到消費者協會,不行到工商部門處理,解決不了找仲裁機構,最后再走法律訴訟的程序。答案應該是A。【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消費者維權的途徑和手段。4(2012高考江蘇卷7)“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保護野生動物的公益廣告語告訴我們①堅持綠色消費 ②事物量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引起質變③要遵循價值規律 ④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12高考江蘇卷8)近年來,我國網上購物市場日趨繁榮目前我國網購用戶已達1.61億,交易總額超過5000億元,網購帶動了倉儲、快遞等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這表明A.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 B.居民的消費心理發生改變C.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D.居民的消費結構不斷改善【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網上購物,近年來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體現了消費對生產的作用,故選A,不選 C。題干沒有涉及消費心理、消費結構,B、D不選。 【答案】A。6(2012高考四川卷25)近年來,在收入有限的年輕人中流行著“CPW”一詞。CPW=P/N(P為衣物單價,N為著裝次數),常被用來衡量要購買的著裝衣物是否“物有所值”。在不考慮其他情況下,依據CPW概念,建議購買的衣物是①會連穿幾季的普通衣物 ②婚紗等用于特定場合的衣物③不常穿的名貴時髦服裝 ④耐用常穿價格偏高的牛仔褲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CPW是英文cost per wear的縮寫,即每次著裝成本,它是衡量著裝衣物的價值量的標準,購買衣物不應只看單價,應看衣服大概的CPW數值。如果你準備購買一款價值695元的大衣,預計你一年至少有60次穿著機會,那么:CPW:695元/60次=11.58元/次。那么你這件衣服的價格降低到了11.58元/次。依據CPW概念,購買衣服時我們盡可能買能連續穿幾季的普通衣物,或是耐用常穿價格偏高的牛仔褲,①④符合題意。②③中的衣服穿著比較高,不建議購買。【答案】C。7(2012高考北京卷34)近年來,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陳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優土特產紛紛出現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廣受市民青睞。一系列“商品大集”的舉辦有利于① 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費結構 ② 加快生產要素向北京聚集 ③ 滿足北京居民的消費需求 ④ 推動商品的跨地區流通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2012高考上海卷13)以下能夠直接、有效地促進就業的措施是A.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B.降低創業者的貸款門檻C.增加失業保險金的繳存比例 D.加強勞動者的勞動保護9(2012高考海南卷6)在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地區將一家一戶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采取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方式,通過對初級農產品的加工和轉化,延長農業產業鏈條,促進了農戶增收,農業產業化能夠促進農民增收,是因為①通過分工和協作,提高了農業生產率②形成產業局部壟斷,提高了農產品價格③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擴大了農產品需求④發揮規模經營的優勢,降低了生產成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②“形成產業局部壟斷”表述錯誤,排除;③中“擴大了農產品需求”與農業產業化無關,不選;①④均為農業產業化的意義,能夠促進農民增收,B符合題意。【答案】B。10(2012高考上海卷14)近年來,上海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超過制造業,占GDP總量近六成,使上海的GDP變“輕”了。因為第三產業( )①消耗的自然資源較少 ②投入的生產要素較少③產品的經濟價值較小 ④創造的多為無形產品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解析】本題考查第三產業的有關知識。第三產業是廣義的服務業,產品多為無形的服務,因此其消耗的自然資源較小,但不代表投入的生產要素少,相反,第三產業要求的信息、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會增多,所以其經濟價值并不小,利潤有時高于第一、二產業。所以①④正確,②③錯誤。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答案】A。11(2012高考四川卷38)就業是撬動人民幸福的支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年來,中國共產黨逐步形成了就業優先戰略,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成為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了以就業促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和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體系,今年一月,國務院批轉了由七部委聯合制定的《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確定了“十二五”時期促進就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就具體實施作出了詳細部署,明確了各級政府的相關責任。材料二:“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增長預期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小一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同期,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年均2500萬人,比“十一五”時期的年均數多100萬人,年均崗位缺口1300萬以上,還有1億多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此外,在人力資源市場上海存在著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勞動力供給與企業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結合材料一,運用經濟常識,解讀材料二和圖14,(4分)并提出政府解決其中所反映問題的基本思路。(6分)2011年高考試題及解析1(2011高考廣東卷3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社科院人口專家認為,中國正面臨一個勞動力從過剩到短缺的轉折點——“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2010年至2015年處于峰值,隨后將不斷下降,中國經濟享受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過去。 (1)結合材料一,分析“劉易斯拐點”可能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影響。(6分)(1)勞動力轉向賣方市場,工資水平上升;企業用工成本加大,勞動力低成本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2(2011高考天津卷12)材料一表2 中國與世界部分經濟指標對比三大產業結構比例★(2009年)研發經費占GDP比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年)中國10.6: 46.8: 42.61.7%(2009年)中國/世界平均≈3.5世界平均3:28:692.21%(2007年)★以各產業增加占GDP比重計算材料二1978年至2010年,我國GDP總量從3645億元增長到397983億元,年均增長9.87%。“十二五”規劃確定我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溫家寶總理對此曾指出,“7%的發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實現有質量和效益的7%的增長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登記失業單一直徘徊在4.0—4.3%之間。在經濟意義上,失業人口的存在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運用勞動二重性的知識予以說明。(8分)3(2011高考浙江卷41)近年來,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出現了“用工荒”,一些企業難以找到所需的農民工。“用工荒”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材料一 我國東部地區民營企業絕對多數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對農民工的需求很大。我國地區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差異巨大,中西部地區仍將保持一段時間的工資相對低廉的優勢,一些東部企業逐漸向中西部擴張。隨著國家中西部地區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企業用工明顯增加。材料二表4不同地區農民工月均收入及增幅2008年2009年增幅東部地區1352元1422元5.2%中部地區1275元1350元5.9%西部地區1273元1378元8.2%圖14 外出農民工就業地域分布比例(單位:%)材料三 就“用工荒”問題,三位同學各抒己見。小張認為,“用工荒”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一定程度上“慌”了企業,企業和政府都應高度重視。小王認為,“用工荒”與勞動力價格太低有關,企業只要大大提高工資,“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業也沒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則認為,“用工荒”是市場運行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不必大驚小怪。只要讓“看不見的手”繼續發揮作用,“用工荒”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思想政治的有關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分別指出表4、圖14中的經濟信息。(6分)(2)運用勞動和就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分別評析三位同學的觀點。(14分)4(2011高考安徽卷38)《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描繪了安徽省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某校時政學習小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發展”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其中。★目標解讀在討論《綱要》中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時,同學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表二 安徽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部分)指標2010年預計2015年目標年均增長(%)財政民生支出(億元)10962403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788力爭31576>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5285力爭10570>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4151.5950018(1)同學們圍繞表中目標紛紛發表意見,請你談談提出上述目標的經濟學依據。(8分)5(2011高考北京卷38)培育優勢產業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材料一:優勢產業的培育,既與圖11中的四種因素的基本狀況密切相關,又與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進有關。這一分析框架用圖形表示如同鉆石的頂面,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鉆石模型”。(1)運用《經濟生活》中相關知識,說明圖11中所列生產要素和市場需求為什么對產業發展十分重要。(13分)6(2011高考江蘇卷37)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26%,人口老齡化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某校高三(1)班同學決定開展以“讓夕陽更紅”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請參與其中。材料一:關注養老困境 同學們了解到,受“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上養老院費用相對較高,多數老人希望在家里養老,但大多數子女因忙于工作使老人的不到妥善照顧,所以空巢老人逐漸增多。政府為實現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的目標,一方面加大投入推進養老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積極參與養老事業,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1)根據上述材料,運用《文化生活》和《經濟生活》知識,分析為什么企業對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養老服務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6分) (1)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傳統養老觀念制約了養老消費需求的擴大。居民消費受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的制約,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總體偏低,制約了養老消費需求的形成。7(2011高考四川卷3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注:投資率是總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消費率是最終消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投資、消費、出口被喻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與消費為內需,出口為外需)。據世界銀行統計,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資率約23%,消費率約75%。 材料二 近年來,國家對“促銷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著力解決制約消費需求擴大的矛盾和問題。“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逐步提高消費率,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面。材料三 國務院制定的十二五”規劃綱安明確要求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某市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為促進居民消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層,了解群眾消費需求;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提高城鎮化率:積極培育家庭服務、信息服務等消費新熱點;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費標準;加大教肓、醫療、社會保障和廉租房建設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依法打擊市場違法行為。(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3分)材料一與材料二之間有什么聯系?從經濟常識角度看,提高消費率有何重要意義?(5分)2010高考試題及解析1(2010年高考·天津卷1)長期以來,對經濟快速增長的片面追求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進而損害到人類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以修復、保護生態為主旨,探索人類生存發展的新模式。生態城建成后,將實現可再生能源廣泛利用、節水生活化、城區無垃圾等目標。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中的①以人為本 ②全面發展 ③協調發展 ④可持續發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2(2010高考·浙江卷25)為抑制商品房價格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的措施,如增加價格明顯低于商品房的經濟適用房、共低收入者租用的廉價房等。政府出臺這些措施是因為①增加經濟適用房可以減少商品房購買需求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③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互為替代品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緩解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炒作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3(2010高考·浙江卷41)材料—材料二近年來,浙江省政府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經濟上,著力改變傳統工業層次低、布局散、競爭力弱的狀況,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現代農業,培育各類專業市場,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投入和轉移支付的力度,推進農村住房改造和城鎮化建設,力推“家電下鄉”,建立和健全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實施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電影放映“2131”、送戲送書下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進農村文化建設。(1)指出材料一中圖13、表7的經濟信息。(6分)(2)根據材料一的信息,運用社會再生產的知識,分析材料二中浙江省政府有關經濟舉措對統籌城鄉發展的積極作用。(14分)4(2010高考·北京卷38)你熟悉互聯網,但你了解物聯網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和感受奇妙的物聯網世界吧。物聯網將使我們的世界更加智能化。通過物聯網,主人在路上能夠遙控家中的電器做家務;顧客在超市能夠了解商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的主要信息,假冒偽劣商品將無從遁青工;企業信息監控中心能夠自動調生產過程;農作物會“主動”發出該澆水、設施肥的各種信息。物聯網還將促進新技術的研發,加快相關產業的成長,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知識,分析物聯網對個人消費、企業經營和國民經濟發展可能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14分)5(2010年高考·上海卷36)讀圖并運用經濟常識回答:(1)圖1反映了哪些經濟現象?(2)分析說明圖1、圖2之間的相互關系。(3)電腦普及率將呈何種發展趨勢?從不同角度舉出兩條理由。(3分)6(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重要的思想資源,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對此,某報記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訪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們的看法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從農民工、家庭主婦和企業家對幸福的看法中任選一種,就實現他們“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議。(12分) 【解析】本題以“兩會”提出的人們生活有“尊嚴”為素材,體現的是黨和國家重視民生的民本思想。本問考查經濟模塊,需要注意審核題目,抓住關鍵詞“任選一種”,答案應該跟隨選取的角度不同有所側重,既有國家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提高收入,建立保障體系等共性,又應該根據選取角度提出個性。【兩年模擬】 12、11名校模擬題及其答案1(甘肅蘭州市2012屆高三一診25)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必須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這主要是因為A.社會保障是提高勞動者生活水平的根本性措施B.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應有的權利C.社會保障是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D.社會保障體現社會互助和社會公平【解析】:A社會保障不是提供勞動者生活水平的根本性措施,B項與題干不構成因果,C課本說法正確,入選,D項錯在互助的說法運用不當。2(福建廈門市2012屆高三3月質檢26)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圖8反映的經濟現象是A.商品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供給量增加B.商品價格上升,需求量增加,供給量減少C.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給量增加D.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減少,供給量減少3(湖南湘潭市2012屆高三第三次模擬26)一套住房所需要的鋼材要遠遠多于服裝、彩電、冰箱,等產品,一部小汽車需要的材料和零件也遠遠多于自行車、手表、空調等產品。房地產和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往往帶動重化工業部門以超常的速度發展。這表明A.生產決定消費,生產結構決定消費結構B.企業生產必須節約資源,降低消耗C.企業要面向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D.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中心意思的準確把握。首先我們看到材料中通過住房和小汽車的需求對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表明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所以D項符合題意。4(北京西城區2012屆高三3月適應考試25)“70年代吃肚飽,80年代吃味道,90年代吃品質,今天我們吃健康”是對我國改革開放30年巨大變化的真實寫照。上述觀點是通過 來說明 。A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B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C居民消費需求的提高 居民消費結構的改善D恩格爾系數的降低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解析】:本題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很有創意,需要考生讀懂題干表述的內容,我們通過不同時代人們消費的層次,即消費水平的逐漸提高,說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選B。5(山東青島市2011屆高三一模17)圖5為2005—2009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度曲線圖。正確反映該圖信息的是①08-09年經濟增長滯緩,消費價格下跌 ②07-08年需求不足,消費價格上漲 ③06-08年消費價格呈上升趨勢 ④08-09年居民消費水平下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6(浙江省2011屆高三調研考試24)國家在《食品標簽通用標準》中規定,食品命名“必須采用表明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某女士購買了“銀耳燕窩百合泥”罐頭食品,經檢測發現其主要配料為蘋果、銀耳和百合,而燕窩根本就沒有。企業的這種做法 ①既違反了國家有關規定,又違背了企業道德要求②既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又損害了企業財產權益③既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又破壞了企業自身的形象④既損害了社會的長遠利益,又減少了企業的近期收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解析】:②不符合題意,這樣做沒有損害企業的財產利益;④與材料意思不符,近期地看企業會獲利,但是從長遠看,這樣做會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選D。【一年原創】 2012和2011原創試題及其解析1.改革的巨大成果之一就是:汽車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在3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已經變成了事實。早富起來的一些人用現金購車,愛車族中的一些人貸款購車,還有一批人在持幣觀望,他們期待著汽車價格大幅度下跌,而占人口大多數的普通百姓則是望車興嘆,連夢也不敢做。下列對這一現象認識正確的是:①從消費方式上看,這些購車的人可分為錢貨兩清的消費和貸款消費 ②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影響著人們當前的消費水平 ③物價水平是影響人民購買能力和消費選擇的重要因素 ④人們的收入差別過大會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目前,我國經濟仍然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問題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頭等大事,為此國務院強調在2011年我們將采取更積極的就業政策,來促進就業。請問下面關于經濟發展與就業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經濟發展越快就業人數越少B.經濟發展越快就業率越高C.經濟發展必然帶來就業的增長D.經濟發展是改善就業的根本途徑答案.D解析 本題考查經濟發展與就業的關系。經濟發展是擴大就業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經濟發展越快,勞動力需求越大。但經濟發展能在多大程度上帶來就業的擴大,還受產業結構調整、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因素的影響,所以ABC說法過于絕對。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2011年將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之所以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經濟生活依據是①供求影響價格②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③消費對生產具有決定性的影響④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4.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級政府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要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充分發揮第三產業以及非公有制經濟在吸納就業中的作用。促進就業政府應該①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②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勞動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環境③改善對就業的公共服務,大力開展職業培訓④國家要大力發展經濟,拓寬就業渠道和領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 材料中問的是在創業中“政府應該”怎么樣。所以①不選。在創業中政府應該改善勞動環境、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等等。所以應該選②③④。故選C。5. 經濟學家發現, 工作不穩定的人比有著穩定工作的人有更高的儲蓄愿望。這表明A. 當前收入直接影響當前的消費水平B. 未來收入預期影響當前的消費水平C. 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影響總體消費水平D. 人們應轉變消費觀念, 做理智的消費者近一二十年來,在我國居民的家庭開支中,用于購買商業保險的費用呈現出明顯的上升勢頭,保險業也因此而蓬勃發展。回答6題。6.我國居民用于購買商業保險的費用之所以會出現上升的勢頭,從根本上講,是因為A.自然災害頻繁發生 B.意外傷害事故越來越多C.人們的思想觀念轉變 D.經濟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答案..D解析 居民購買保險實際屬于居民的消費行為,作為居民的消費行為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期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故選 D7.據國家統計局測算,農村人口每增長1元的消費支出,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農村人口對任何家電產品的普及多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增加238萬臺(件)的消費需求。可見擴大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關鍵要A提高城鎮低收入家庭的收入 B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C促進農民增收增加農民收入 D提高全民獲得社會保障性收入8.“面子”一詞,有著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在消費領域,面子的影響也隨處可見。這種“面子”型消費,歸根結底是虛榮心在作祟。“面子”型消費主要屬于( )A.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B.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C.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D.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答案:C解析:選C。抓住關鍵詞“虛榮心在作祟”,屬于攀比心理。9.(不定項)當前,部分中學生在日常生活消費中出現了追求名牌的風氣。針對這種現象,你認為正確的態度應該是( )A.摒棄盲目攀比,但不反對名牌 B.名牌就是現代、前衛,崇尚名牌合情合理C.反對盲目攀比,摒棄名牌 D.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對待名牌答案:AD解析:樹立正確消費觀需要正確對待名牌,反對盲目崇尚或完全摒棄名牌的極端做法,故排除BC項。10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從10年來最高值8.7%回落到11月份的2.4%。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降低,意味著( )A.居民收入減少 B.居民購買力普遍提高C.居民購買力普遍降低 D.居民間的收入差距加大答案:C解析:在收入既定的情況下,物價水平的高低與人們的購買能力是負相關的。AD項無關。【母題特供】母題一: 考查勞動者相關的知識金題引路:(2011高考廣東卷3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社科院人口專家認為,中國正面臨一個勞動力從過剩到短缺的轉折點——“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2010年至2015年處于峰值,隨后將不斷下降,中國經濟享受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過去。(1)結合材料一,分析“劉易斯拐點”可能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影響。(6分)(1)勞動力轉向賣方市場,工資水平上升;企業用工成本加大,勞動力低成本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母題二: 擴大消費的意義金題引路:(09全國卷Ⅱ26)目前,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家電下鄉”活動,政府對農民購買家電產品給予補貼。家電下鄉受到農民的歡迎。“家電下鄉”活動的推出有利于: 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②調動國內的消費需求 ③通過消費帶動家電企業的生產 ④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母題三:消費者的權益金題引路:(2012高考全國大綱卷27)小明在某專賣店購買了一臺計算機,正常使用一個月后計算機出現黑屏等故障。在于專賣店多次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小明決定采用其他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可以選擇的維權手段有A.消費者協會調解、行政部門處理、仲裁機關仲裁、法律訴訟B.行政部門處理、仲裁機關仲裁、媒體曝光、法律訴訟C. 消費者協會調解、行政部門處理、仲裁機關仲裁、媒體曝光D. 行政部門處理、媒體曝光、仲裁機關仲裁、法律訴訟【答案】:A【解析】題目給的材料是;小明作為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了侵犯。可以選擇的維權手段依次應該是什么,雖然題目沒有明確先后的次序,但是我們總不能消費權益一受到侵犯就立刻去法院訴訟,應該是逐級反映,先到消費者協會,不行到工商部門處理,解決不了找仲裁機構,最后再走法律訴訟的程序。答案應該是A。【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消費者維權的途徑和手段。母題四: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金題引路:(2011高考天津卷10)京與武漢之間的高速動車組投入運營后,原來幾十個小時的車程縮短為3小時;加之高速動車二等票的價格僅為180元,而乘飛機的最低費用一般也要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的人大多改成動車。 于是,2011年夏秋季航班計劃取消了武漢---南京的所有航班。這種現象說明①生產決定消費水平 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③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④消費對生產具有導向作用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